
- 經典資訊
- 抉偽披真
- 佛誕紀念會演說
- 佛教兩大要素
- 我之佛教觀
- 論佛教與孤兒院
- 佛教與吾人之關係
- 中國人口頭上心頭上的阿彌陀佛
- 世界宗教會成立之希望
- 對治中國人通病的佛法
- 為什麼要修學佛教
- 佛教之因果觀
-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脫
- 論佛法為人生之必要
- 論佛法為救時之必要
- 應病與藥之佛法
- 為求受皈戒諸官兵說法
- 學佛應先解決三個問題
- 唯佛法能對治二障
- 心地
- 歡迎蕭督軍致謝詞
- 紀念佛誕的意義
- 世界佛教聯合會開會講詞
- 黃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後地方人士之責任
- 佛法之教理行果
- 覺悟真我與往生極樂
- 佛法要在起行
- 孝順之道是為佛法
- 學佛初門由三法入
- 佛法要略
- 世界佛教聯合會宣告開會之宗旨
- 知識行為能力之三者能否一致
- 宣講佛教對於人生之關係
- 在留滬日僑歡送會答詞
- 發揚佛化以濟現世界之恐慌
- 應日本關係中華民國之五團體歡迎會致詞
- 應少女少年團之歡迎會答詞
- 談臨濟四賓主
- 讚揚法華之特勝
- 中日佛法之異點
- 傳教西洋之提議
- 佛教與吾人之現在未來
- 從奈良說到佛法之本源
- 追蹤古德的精神
- 菩薩行先從人道做起
- 自造
- 唯識之名義
- 祝南洋佛教之聯合
- 經商與學佛
- 祛世人對於佛法之誤會
- 欲求人類之真幸福須「止惡修善」
- 在廈門日光岩講
- 佛化青年之模範
- 來廈門之感想
- 歡送日本佛教訪華團致詞
- 楞伽大意
- 護法
- 現代青年與佛教之關係
- 勞工之道德
- 在中日佛徒聯誼會致詞
- 出國宏化臨別之演辭
- 全南洋佛教組織之希望
- 我之學佛經過與宣傳佛學
- 發揚社會化的佛法
- 寰遊之動機與感想
- 去歐講學及經過之一斑
-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 對於九華佛教的感想
- 怎樣去作軍官
- 戒為定慧之根基
- 佛教會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組成的
- 養老慈幼之意義
- 安海與養正
- 紀念釋迦牟尼佛
- 佛學
- 破妄顯真
- 僧教育之宗旨
- 佛法之原理修學及其建立
- 僧伽求學之要
- 比丘尼之責任
- 念佛與修菩薩行
- 淨名即是古佛
- 佛法之理證與事行
- 將自己的寶顯露出來
- 中國今日所需者是何事
- 佛教之新趨勢及其修學方針
- 對中國禪宗之感想
- 祛世人對於佛教的誤解及喚起佛教徒的自醒
- 從地理上交通的中心說到國家社會佛法的中心
- 對於學生救國之商榷
- 西安佛教復興之希望
- 大雄大力大無畏之佛法
- 清涼世界
- 世界佛學苑圖書館開幕報告
- 來生淨土
- 臨別開示
- 存心與擇法
- 慶祝元旦
- 在漢口孤兒院講詞
- 學佛的成果
- 由諸行無常求合理的進步
- 佛教的真宗旨
- 建設現代中國和中國佛教的途徑
- 由人至成佛之路
- 應注意蒙藏文化和國防
- 佛法無邊
- 怎樣發心報恩
- 人生痛苦之根本解除
- 持戒與龍華道場
- 佛教為中國文化及智慧的宗教
- 佛法的做人道理
- 佛法
- 佛法與人生之關係
- 佛學之簡明意義
- 從人心中把佛教復活起來
- 中佛會實有健全組織之必要
- 師生應如何愛護學院
- 從香港的感想說到香港的佛教
- 在東普陀同成了觀音菩薩
- 菩提場之念佛勝義
- 禪宗六祖與國民黨總理
- 覺苑應為修七覺之苑
- 如何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而不退
- 由三種所依顯念佛勝義
- 因果
- 聽講「現代中國佛教」之後
- 中國佛學會會員大會開會辭
- 佛教之新認識
- 學佛與佛學
- 初抵緬京向歡迎群眾致詞
- 本團之宗旨與訪緬之感想
- 中國佛學與青年
- 因果觀念與心理建設
- 緬甸青年之佛學方針
- 體念觀音菩薩的精神
- 青年修養與佛教
- 中國前途的希望
- 中緬印要在佛教中聯合起來
- 佛塔的光明
- 佛法與世界文化
- 祝印度佛教的復興
- 中國佛教的近況
- 在加爾各打孟加拉佛教會歡迎會講
- 印度文化的復活
- 初轉法輪與摩訶菩提
- 阿育王紀念會獻詞
- 中印文化需要交流
- 談印度語文的統一
- 拘尸那與涅槃
- 在錫蘭科侖坡麻里卡坎達最高巴利文學院致詞
- 錫蘭佛教與中國佛教的關係
- 中錫佛教應有密切的聯合
- 從錫蘭佛教的和合說到中國佛教會的整理
- 我來錫蘭的感想
- 論中錫女界的關係
- 歐美需要佛教的明證
- 可尊敬的錫蘭佛教
- 所希望於星洲佛教徒者
- 訪問團南來之意義及其成就
- 怎樣增高佛教在國民中的地位
- 佛教的德相
- 為國家與佛教著想應努力實行菩薩行
- 佛教與中國女學
-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 南洋佛教會之展望
- 南洋華僑與宗教
- 訪問南方佛教國的臨別贈言
- 出國訪問經過及世界三大文化之調和
- 為私立雲棲兒童教養院兒童訓話
- 畢業與休假
- 慶祝勝利年的新的慶祝意義
- 歡迎緬甸記者訪華團致詞
- 為支那堪布翻案
- 中國文化及佛教於戰後與歐洲民族之關係
- 佛學大意
- 歡迎羅達克利西那先生致詞
- 原子能與禪定神通
- 勝利歸來話佛教
- 原子時代的佛教
- 佛法要義
- 佛是我們的善友
應注意蒙藏文化和國防
說到蒙、藏,本來是五族之兩族,不過因交通不便,遂由疏遠至於隔閡。現在如外蒙之求自治,西藏之趨附於英,這都是不好的現象。如果要使國基鞏固,必首先謀民族團結,時刻都要與他們親近才行。在政府方面,如蒙藏委員會,首都蒙藏學校,關於邊疆上之雜誌等,都極其要使他們要有很明瞭的民族觀念,并需要拿知識去灌輸他們。當知蒙藏在今日國防上,是很緊要的。我是一個佛教徒,略將蒙藏的文化——佛教——並近年來國內佛教徒所成立預備到西北去的團體,很簡單的敘說一下:民國十三年,釋大勇在北平成立藏文學院,它們是預備去研究經典的,有三十餘人,於十四年率眾相將赴西康,欲由康轉藏。抵打箭爐,因戰事阻隔,不獲前進;隨行者祇六七人,餘均遣散。當時名稱為康藏學法團。後大勇病死康地,其徒如超一、法尊,現已學成歸來。今仍留學於拉薩者,尚有能海法師一人。十九年、余因事赴川,特於嘉陵江溫泉公園之縉雲寺創設一漢藏教理院,專以研究藏方教理,經費係由省教育廳月撥洋六百元,學生有六十餘人,僧徒佔多數。當招生時,亦曾佈告青年有志者都可就學,但來學者很少,可見人民對於邊疆問題還很少注意。今貴院規模宏大,各位都是以全副精神貫注到蒙藏,這是很令人讚喜的。但蒙藏的風俗及其他一切,皆與各處不同,西藏人民約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出家喇嘛,另一種是在家信徒。蒙古亦如此,因蒙古之佛教,全接受於西藏者,故相傳上無他異。我們知道佛教的三大系:第一是小乘佛教,傳佈於南洋群島,如暹羅、緬甸、錫蘭、爪哇等處。第二是中國、日本的大乘佛教。及至唐末、宋初,印度佛教入於式微時期,全部精粹,皆傳於西藏,猶以密宗為甚。當時主持印度文化為婆羅門教,後於宋、元時,又被回教勢力所征服,故終至於滅跡。再後數百年,至近世紀,又被英國滅併。佛教發祥地,竟陵夷如此,深令人感喟!如此,則可知西藏的佛教為印度第三系最醇美之佛教。諸位是預備將來到蒙、藏去開發的,而開發的初步,端賴佛教,願各位於佛教要特別注意研究并加以修習,并將三民主義和其他一切文化盡量地去灌輸他們,再把它由印度傳來第三系的最醇美之佛教,帶回國內供獻國人研究,以便作溝通文化團結民族的發軔,全盤的責任,都在諸君身上!
(附註)本文自「上海通訊」中錄出。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太虛大師全書 第 28 冊 No. 18 第十八編 講演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太虛大師全書」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