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新收一切藏經音義序
- 一切經音義序
- 大唐三藏聖教序
- 高宗皇帝在春宮述三藏記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 放光般若經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光讚般若經
- 道行般若經
- 小品般若經
- 勝天王般若經
-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 明度無極經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 仁王般若經
- 新譯仁王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 仁王護國陀羅尼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實相般若經
- 理趣般若經
- 大樂金剛理趣經
- 大明呪經
- 般若波羅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大寶積經
- 大方廣三戒經
-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阿彌陀經
- 無量壽經
- 阿閦佛國經
- 大乘十法經
- 普門品經
- 經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 大聖文殊師利佛剎功德經
- 法鏡經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 幻士仁賢經
- 決定毘尼經
- 再譯三十五佛名經
- 發覺淨心經
- 須摩提女經
- 須摩提菩薩經
-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 得無垢女經
- 優填王經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 如幻三昧經
- 善住意天子經
- 太子刷護經
- 太子和休經
- 大乘顯識經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 大乘方等要慧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 佛遺日摩尼寶經
- 摩訶衍寶嚴經
- 𠢧鬘經
- 毘耶娑問經
- 大方等大集經
- 大集日藏分經
- 大集月藏分經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 大方廣十輪經
- 大集須彌藏經
- 大集大虛空藏經
- 虛空孕經
- 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
-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求聞持法經
- 觀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呪經
- 菩薩念佛三昧經
-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
- 般舟三昧經
- 大集賢護菩薩經
- 無言童子經
- 大集譬喻王經
- 大哀經
- 阿差末經卷
- 寶女所問經
- 無盡意經
- 自在王菩薩經卷
- 奮迅王菩薩所問經
- 寶星陀羅尼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
- 信力入印法門經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 佛花嚴經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經
-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 莊嚴菩提心經
-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說經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 菩薩本業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四十二字觀門經
- 菩薩十住行道經
- 菩薩十住經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 佛說兜沙經
- 漸備經
- 十住經
- 等目菩薩所問經
- 如來興顯經
- 度世經
- 羅摩伽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續入法界品經
- 四童子經
- 大悲經
- 方廣大莊嚴經
- 大般涅槃經音義
- 大般涅盤經憍陳如品闍維分
- 大般泥洹經
- 方等般泥洹經
- 音妙法蓮花經
- 普曜經
- 正法花經
- 無量義經
- 法花三昧經
- 薩曇分陀利經
- 妙法蓮花經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經
- 說無垢稱經
- 大方等頂王經
- 大乘頂王經
- 善思童子經
- 大悲分陀利經
- 悲花經
- 金光明最勝王經
- 金光明經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 伅真陀羅所問經
- 寶雨經
- 寶雲經
- 阿惟越致遮經
- 不退轉法輪經
-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
- 不必定入印經
- 入定不定印經
- 持心梵天所問經
- 等集眾德三昧經
- 集一切福德經
- 思益梵天所問經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持人菩薩經
- 持世經
- 濟諸方等學經
- 大乘方廣總持經
- 大方廣寶篋經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 大乘同性經
- 證契大乘經
- 深密解脫經
- 解深密經
- 解節經
-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 緣生經
- 分別緣起初法門經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 入楞伽經
- 大乘入楞伽經
-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 大薩遮尼乾子經
- 大乘密嚴經
- 新翻密嚴經
- 首楞嚴三昧經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 諸法無行經
- 諸法本無經
-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
- 慧印三昧經
- 如來智印經
- 寶如來三昧經
- 大灌頂經
- 藥師如來本願經
- 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 阿闍世王經
- 普超三昧經
- 放鉢經
- 月燈三昧經
- 佛說大淨法門品
- 大莊嚴法門經
- 月燈三昧經
- 菩薩修行經
- 無所希望經
- 象腋經
- 如來莊嚴智慧佛境界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 觀藥王藥上菩薩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阿彌陀經
- 後出阿彌陀偈
- 稱讚淨土功德經
- 拔陂經
- 諸佛要集經
- 未曾有因緣經
- 須賴經
- 寶網經
- 彌勒成佛經
- 觀彌勒菩薩上生經
- 彌勒來時經
- 彌勒下生經
- 彌勒下生成佛經
- 諸法勇王經
- 一切法高王經
- 第一義法𠢧經
-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 順權方便經
- 樂纓絡莊嚴方便經
- 大乘造像功德經
- 六度集經
- 太子須大拏經
- 九色鹿經
- 菩薩睒子經
- 睒子經
- 太子墓魄經
- 太子沐魄經
- 無字寶篋經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 佛說老女人經
- 佛說老母經
-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 德護長者經
- 月光童子經
- 申日兒經
- 長者子制經
- 佛說菩薩逝經
- 逝童子經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象頭精舍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佛說犢子經
- 乳光佛經
- 無垢賢女經
- 腹中女聽經
- 未曾有經
- 甚希有經
- 轉女身經
- 無上依經
- 決定總持經
- 謗佛經
- 寶積三昧經
- 入法界體性經
- 如來師子吼經
- 大方廣師子吼經
- 大方等脩多羅王經轉有經大乘百福相經
-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 大乘四法經
- 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
- 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經
- 最無比經
- 前世三轉經
- 銀色女經
- 阿闍世王受決經
- 採蓮違王上佛受決號妙華經
- 正恭敬經
- 善敬經
- 稱讚大乘功德經
- 妙法決定業障經諫王經
- 示教勝軍王經
-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 文殊師利巡行經
- 文殊尸利行經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 緣起聖道經了本生死經
- 稈經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
- 獨證自誓三昧經
- 自誓三昧經
- 龍施女經
- 龍施菩薩本起經
- 菩薩生地經
- 佛語經
- 八吉祥呪經
- 八陽神呪經
- 八吉祥神呪經
- 八佛名號經
- 盂蘭盆經
- 報恩奉瓫經
- 灌洗佛形像經
- 摩訶剎頭經
- 浴像功德經
- 浴像功德經
- 造立形像福報經
- 作佛形像經
- 內藏百寶經
- 私呵昧經
- 四不可得經
- 梵女首意經
-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 成具光明定意經
- 溫室洗浴眾僧經
- 諸德福田經
- 金色王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演道俗經
- 百佛名經
- 稱揚諸佛功德經下卷
- 須真天子經
- 摩訶摩耶經
- 除恐災撗經
- 孛經抄
-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 十住斷結經
- 菩薩纓絡經
- 超日明三昧經
- 賢劫經
- 一字奇特佛頂經
- 一字奇特佛頂輪王念誦儀軌經佛頂尊𠢧念誦儀軌經
- 加句佛頂尊𠢧念誦法
- 一字頂輪王經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
-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呪經
- 普通諸佛頂要略念誦法經
- 佛說一字轉輪王佛頂呪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序
-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記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翻譯年代先後
- 佛頂尊勝陀羅尼并功能經
- 蘇悉地羯囉供養法
- 底哩三昧耶經
-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
- 掬呬耶亶怛囉經
- 此有陀羅尼集四卷
- 大毘盧遮那經
- 遍照如來念誦法
- 毘盧遮那如來要略念誦法
- 金剛頂經略瑜伽
- 金剛頂大教王經
- 普通諸尊瑜伽念誦法
- 瑜伽要妙略修行法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五字心經
- 文殊師利五字偈頌法
- 金剛頂文殊師利五字真言法
- 金剛頂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
- 降三世金剛瑜伽觀自在心真言法
- 金剛頂經觀自在如來修行法
- 修般若波羅蜜瑜伽觀行法觀自在如意輪瑜伽法
- 金剛頂瑜伽大樂金剛薩埵念誦法
- 降三世大曼荼羅中蓮花部心法
- 吉祥𠢧初瑜伽大樂金剛薩埵法
- 降三世觀自在心陁羅尼法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法
- 蓮花降三世瑜伽觀自在心儀軌
- 金剛頂瑜伽觀自在菩薩心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成就法
-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
- 大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經
- 牟梨曼陀羅呪經一卷
- 寶樓閣念誦法
-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 持世陀羅尼經
- 雨寶陀羅尼經
- 善法方便陀羅尼經
- 金剛祕密善門陀羅尼經
- 護命法門神呪經
-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
-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
- 金剛壽命經金剛延命念誦法
- 陀羅尼集
- 那吒俱鉢囉求成就經那吒太子求成就陀羅尼經
-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
- 隨求大陀羅尼經
- 普遍光明鬘大隨求經
- 七俱知佛大心準提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準泥大明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
- 曼殊室利菩薩一字呪王經
- 種種雜呪經
- 菩提莊嚴陀羅尼經
- 百千印陀羅尼經
-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經
- 阿閦如來念誦經
- 寶篋陀羅尼經
- 六字神呪經
- 文殊師利菩薩六字經
- 孔雀王神呪經
- 孔雀王呪經
- 蘘麌梨童女經
- 穰麌梨念誦法
- 大金色孔雀王呪經
- 金色孔雀王經
- 大孔雀王呪經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 孔雀王道場法
- 海龍王經
- 大雲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大方等無相大雲請雨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陁羅尼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經
- 蘖嚕拏王呪法經
- 嚩折囉頓拏法
- 摩䤈首羅天說迦婁羅王阿尾奢法
- 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 出生無量門持經
- 無量門破魔陁羅尼經
- 阿難陁目佉尼𠶾離陁經
- 舍利弗陁羅尼經
- 無量門微密持經
- 一向出生菩薩經
- 阿難目佉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經
- 𠢧幢臂印陁羅尼經
- 妙臂印幢陁羅尼經
- 佛說無崖際持法門經
- 華聚陁羅尼經
- 尊勝菩薩陁羅尼經
- 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
- 金剛上味陁羅尼經
- 六字呪王經
- 六字呪王經
- 金剛場陁羅尼經
-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 華積陁羅尼經
- 持句神呪經
- 佛說陁鄰尼鉢經
- 不空羂索經三十卷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序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呪經上卷
-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
- 不空羂索呪經
- 不空羂索經
- 觀自在菩薩求成就經
-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經
- 如意輪陀羅尼經
-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呪經
- 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菩薩隨心呪經
- 十一面觀世音經
- 十一面神呪心經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語儀軌經
- 請觀音經
- 千眼千臂觀世音神祕呪印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祕密三摩地念誦法
- 觀自在多羅菩薩念誦法
-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魯力品
- 觀自在求聞持不忘法
- 聖迦抳金剛童子求成就經
- 金剛童子念誦儀軌經
- 聖威德金剛童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閻曼德迦大明王成就經
- 聖閻曼德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經
- 曼殊室利菩薩閻曼德迦忿怒真言儀軌經
- 大威怒烏蒭澀摩成就儀軌經
- 大力金剛經
- 大力金剛求成就經
- 大力金剛成就諸願經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中無動尊念誦法
- 底哩三昧耶經不動使者念誦法
- 聖不動尊使者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經
-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經
- 慈氏菩薩陀羅尼求上生經
-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經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 一切如來白毫水生觀自在菩薩真言絰
- 摩利支天女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 摩利支天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 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呪經
- 焰口餓鬼經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 稱讚如來功德神呪經
- 十二佛名神呪挍量功德除障滅罪經
- 挍量數珠功德經數珠功德經挍量數珠功德經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 大威德陀羅尼經
- 法炬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 瑜伽護摩經
- 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序
- 瑜伽一字佛頂輪王安怛袒那法經
- 成就妙法蓮花經王瑜伽觀智儀軌經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
- 金剛頂瑜伽蓮花部心念誦法
-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經
- 般若波羅蜜多理趨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大曼茶羅義述
- 金剛王菩薩祕密念誦儀軌經
- 金剛愛瑜伽法
-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歧法經
- 大佛頂經
- 大方等陀羅尼經
- 七佛神呪經
- 大吉義呪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所說十八勝慧經
- 文殊師利求聞持不忘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菩薩求聰明辯才陀羅尼經
- 六門陀羅尼經
- 智炬陀羅尼經
- 拔除罪障呪王經
- 大普賢陀羅尼經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 金剛恐怖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經
- 金剛藏大忿怒真言速疾成就經
- 大威德無能勝法
-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
-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
- 訶哩底母真言法
- 鬼子母經
- 佛說安宅神呪經
- 護諸童子陀羅尼呪經
- 六字呪王經
- 造塔功德經諸佛心陀羅尼經
-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 幻師颰陀所說神呪經
- 陀羅尼雜集
- 華手經
- 佛名經
- 三劫三千佛名
- 五千五百佛名經
- 不思議功德經
- 觀佛三昧海經
- 僧伽吒經
- 力莊嚴三昧經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 大方𠊳報恩經
- 菩薩本行經
- 法集經
- 觀察諸法行經
- 菩薩處胎經
- 弘道廣顯三昧經
- 施燈功德經
- 央掘魔羅經
- 無所有菩薩經
- 明度經
- 中陰經
- 大法鼓經
- 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
- 文殊問經上卷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 千佛因緣經
- 月上女經
- 佛地經
- 大七寶陀羅尼經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
- 出生菩提心經
- 滅十方冥經
- 摩尼羅亶經
- 異出菩薩本起經
- 月明菩薩經
- 心明經
- 善夜經
- 德光太子經
- 商主天子所問經
- 差摩婆帝經
- 魔逆經
- 諸法最上王經
- 佛印三昧經
-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 鹿母經
- 鹿子經
- 賢首經
-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 佛說大意經
- 堅固女經
- 離垢慧菩薩問禮佛經序
- 右遶佛塔功德經
- 造塔功德經
-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 大乘四法經不增不減經
- 如來記法住經
-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妙色王因緣經
- 大乘流轉諸有經
- 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
- 般泥洹後灌臘經
- 八部佛名經
-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 菩薩投身餓虎起塔因緣經
- 師子月佛本生經
- 八大人覺經
- 長者法志妻經
- 薩羅國經
- 庵提遮經
- 佛說十吉祥經
- 佛說法滅盡經
- 一切智光明因緣不食肉經
-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 天王太子辟羅經
- 佛說三品弟子經
- 佛說四輩經
- 當來變經
- 金剛三昧經
-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 十二頭陀經
- 樹提伽經
- 過去分衛經
- 法常住經長壽王經
- 優婆塞淨行法門經
- 地持論
- 菩薩善戒經
- 淨業障經
- 優婆塞戒經
-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經
- 菩薩善戒經
- 佛藏經
- 菩薩戒
- 菩薩羯磨文
- 菩薩十地瓔珞本業經上卷
- 菩薩藏經
- 菩薩善戒經
- 菩薩內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文殊淨律經
- 清淨毘尼方廣經
- 寂調音所問經
- 三聚懺悔
- 菩薩五法懺悔經
- 最上乘受菩提心戒經
- 二曼陀經
- 菩薩受齋經
- 文殊悔過經
- 舍利弗悔過經
- 法律三昧經
- 菩薩十善業道經
- 音大智度論一百卷
- 十地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 金剛般若論
- 佛地經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 大乘寶積論
- 寶髻菩薩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
-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法花論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涅盤論
- 涅盤經本有今無偈論
- 無量壽論
-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 遺教論
- 三具足論
- 顯揚聖教論
- 顯揚聖教論頌
- 瑜伽師地論釋
- 王法正理論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 對法論
- 中論
- 般若燈論
- 十二門論
- 十八空論
- 百論
- 瑜伽師地論
- 廣百論本
- 廣百論釋
- 十住毘婆沙論
- 菩提資糧論
- 大莊嚴論
- 大莊嚴經論
- 順中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本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
- 佛性論
- 決定藏論
- 方便心論
- 中邊分別論
- 辯中邊論
- 究竟一乘寶性論
- 辯中邊論頌
- 業成就論
- 大乘成業論
- 因明正理門論本
- 因明入正理論
- 唯識論
- 顯識論
- 轉識論
- 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 成唯識寶生論
- 唯識論
- 成唯識論
- 大丈夫論
- 入大乘論
- 掌珍論
- 緣生論
- 大乘緣生論無相思塵論
- 大乘五蘊論
- 大乘廣五蘊論
- 寶行王正論
- 起信論序
- 起信論
- 大乘起信論
- 發菩提心論
- 三無性論
- 如實論
- 迴諍論
- 壹輸盧迦論
- 十二因緣論
- 觀所緣緣論
- 掌中論
- 止觀門論頌
- 取因假設論
- 觀總想論頌
- 大乘百法論
- 百字論
- 手杖論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 六門教授習定論
-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
- 長阿含經
- 中阿含經
- 增一阿含經
- 雜阿含經
- 別譯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
- 大般涅盤經
- 人本欲生經
-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
- 梵冈六十二見經
- 寂志果經
- 起世經
- 起世因本經卷
- 樓炭經
- 長阿含十報經
- 中本起經
- 七知經
- 鹹水喻經
- 一切流攝守因經
- 四諦經
- 恒水經
- 本相猗致經
- 緣本致經
- 頂生王故事經
- 文陁竭王經
- 鐵城泥犂經
- 古來世時經
- 阿那律八念經
-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 離睡經
- 求欲經
- 佛說是法非法經
- 佛說受歲經
- 梵志計水淨經
- 苦音陰經
- 苦陰因事經
- 釋摩男本經
- 樂想經
- 佛說漏分布經
- 阿耨風經
- 諸法本經
- 瞿曇彌記果經
- 瞻波比丘經
- 魔嬈亂經
- 弊魔試目連經
- 賴吒和羅經
- 善生子經
- 數經
- 梵志頗羅延問種尊經
- 三歸五戒慈心功德經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 梵摩喻經
- 須達經
- 尊上經
- 鸚鵡經
- 兜調經
- 意經
- 應法經
- 泥犂經
- 齋經
- 普法義經
- 廣義法門經
- 誡德香經
- 邪見經
- 優婆夷墮舍迦經
- 鞞摩肅經
-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 箭喻經
-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 四人出現世間經
- 須摩提女經
- 婆羅門避死經
-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 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 鴦掘摩經
- 鴦崛髻經
- 力士移山經
- 四未曾有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
- 放牛經
- 緣起經
-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 佛說四泥犂經
- 阿那邠化七子經
- 大愛道般泥洹經
- 佛母般泥洹經
- 國王不𥠖先尼十夢經
-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 阿難同學經
- 五蘊皆空經
- 七處三觀經
- 聖法印經
- 五陰譬喻經
- 水沫所㵱經
- 不自守意經轉法輪經
- 三轉法輪經
- 八正道經難提釋經
- 難提釋經
- 馬有三相經
- 馬有八態譬人經
- 相應相可經餓鬼報應經鬼問目連經
- 雜藏經
- 雜阿含經
- 治禪病祕要經
- 治禪病祕要法
- 治禪病祕要法經
- 舍頭諫經
- 摩登伽經
- 摩鄧女經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
- 餓鬼報應經
- 阿難問佛事吉凶經
- 阿難分別經
- 玉耶經
- 玉耶女經
- 玉耶經
- 阿遬達經
- 法海經
-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 龍王兄弟經
- 八師經
- 越難經
- 所欲致患經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 舍利弗目揵連遊四衢經
- 五母子經
- 沙彌羅經
- 滿願子經
- 慢法經
- 佛說五苦章句經
- 海有八德經
- 佛說進學經
- 淨飯王涅盤經
- 得道梯隥錫杖經
- 瑠璃王經
- 三摩竭經
- 䓑沙王五願經
- 貧窮老翁經
- 堅意經
- 修行本起經
- 太子本起瑞應經
- 過去現在因果經
- 柰女祇域經
- 四十二章經
- 長者音悅經
- 七女經
- 禪祕要法經
- 生經
- 義足經
- 正法念經七十卷
- 佛本行集經
- 本事經
- 興起行經
- 業報差別經
- 大安般守意經
- 陰持入經
- 處處經
- 罵意經
- 分別善惡所起經
- 出家緣經
- 阿鋡正行經
- 十八泥犁經
- 法受塵經
- 禪行法想經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 揵陀國王經
- 須摩提長者經
- 阿難四事經
- 未生怨王經
- 猘狗經
- 四願經
- 黑氏梵志經
- 分別經
- 八關齋經
- 阿鳩留經
- 孝子經
-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 大迦葉本經
- 四自侵經
- 羅云忍辱經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 時非時經
- 沙曷比丘功德經
- 自愛經
- 中心經
- 見正經
- 阿難七夢經
- 大魚事經
- 阿鵰阿那含經
- 燈指因緣經
- 婦人遇辜經
- 摩訶迦葉度貧女經
- 十二生死經
- 罪福報應經
- 五無返復經
- 佛大僧大經
- 邪祇經
- 摩達國王經
- 旃陀越國王經
- 五恐怖世經
- 弟子死復生經
- 懈怠耕者經
- 辯意長者子經
- 天請問經
- 賢者五福經無垢優婆夷問經
- 護淨經
- 木槵子經
- 無上處經
- 盧至長者因緣經
- 僧護經
- 出家功德經
- 栴檀樹經
- 頞多和多耆經
- 普達王經
- 佛滅度後金棺葬送經
- 五王經
- 四天王經
- 末羅王經
- 梵摩難國王經
- 父母恩難報經
- 孫多邪致經
- 新歲經
- 群牛譬經
- 九橫經
- 禪行三十七經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 比丘聽施經
- 身觀經
- 僧祇律
- 十誦律
- 五分律卷
- 四分律
- 大唐中興三藏聖教序 御製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律卷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攝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大苾蒭戒經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戒經
- 僧祇戒本
- 僧祇比丘尼戒本
- 十誦僧戒本
- 十誦比丘尼戒本
- 彌沙塞戒本
- 五分尼戒本
- 四分僧戒本
- 四分比丘尼戒本
- 解脫戒本
- 沙彌十戒並威儀
- 沙彌威儀經
- 沙彌尼離戒
- 沙彌尼戒經
- 迦葉禁戒經
- 戒消災經
- 優婆塞五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舍利弗問經
- 大沙門百一羯磨經
- 十誦要用羯磨
- 優波離問佛經
- 彌沙塞羯磨本
- 四分雜羯磨
- 四分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比丘三千威儀
-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 四分僧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愛道比丘尼經
- 雜事律攝頌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 犯戒報應輕重經
- 五百問事經
- 摩得勒伽律
- 鼻柰耶律
- 善見律
- 佛阿毘曇論
- 毘尼律
- 薩婆多毘尼婆沙
- 明了論
- 阿毘曇八揵度論
-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 集異門足論卷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 眾事分阿毘曇論
- 阿毘曇毘婆沙論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 俱舍論
- 阿毘達磨俱舍論頌
- 阿毘達磨俱舍論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 顯宗論三藏聖教序
- 阿毘達磨顯宗論
- 阿毘曇心論
- 法勝阿毘曇心論
- 雜阿毘曇心論
- 甘露味阿毘曇論
- 隨相論
- 尊婆須蜜所集論
- 三法度論
- 入阿毘達磨論
- 成實論
- 立世阿毘曇論
- 解脫道論
- 舍利弗阿毘曇論
- 五事毘婆沙論
- 鞞婆沙阿毘曇論
- 三彌底部論
- 分別功德論
- 四諦論
- 辟支佛因緣論
- 十八部論
- 部異執論
- 異部宗輪論
- 佛所行讚經傳
- 佛本行讚傳
- 撰集百緣經
- 出曜經
- 賢愚經
- 僧伽羅剎集
- 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百喻集
- 菩薩本緣集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 付法藏傳
- 坐禪三昧經
- 佛醫經
- 惟曰雜難經
- 迦葉赴佛經
- 菩薩訶色欲經
- 四品學法
- 金剛力士哀戀經
-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
- 治身經
- 佛治意經
- 五門禪經要用法
- 達磨多羅禪經
- 禪法要解
- 舊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 思惟略要經
- 內身觀章句經
- 法觀經
- 禪要經呵欲品
- 十二遊經
- 阿育王譬喻經
- 雜寶藏經
- 那先比丘經
- 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育王經
- 阿育王傳
- 阿育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
- 四阿含暮抄
- 法句經
- 法句譬喻無常品經
- 法句經
- 迦葉結經
- 三慧經
- 撰集三藏經及雜藏經
- 阿彌曇五法行經
- 小道地經
- 一百五十讚佛頌
- 金剛頂經十六大菩薩讚
- 文殊師利發願讚
- 普賢行願讚
- 六菩薩名當誦持經
- 蓮花部一百八名讚
- 讚觀世音菩薩頌經
- 五讚八大菩薩讚
- 無明羅剎集
- 百千誦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 梵本普賢讚
- 梵音文殊讚
- 吉祥讚
-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勸發諸王要偈
- 馬鳴菩薩傳
- 龍樹菩薩傳
- 大阿羅漢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 分別業報略集
- 婆藪槃豆傳
- 龍樹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 賓頭盧為王說法經
- 請賓頭盧法
- 提婆菩薩傳
- 迦丁說當來變經
- 勝宗十句義論
- 金七十論
- 釋迦譜
- 釋迦氏略譜
- 釋迦方志
- 釋迦譜及略譜方志等依入藏目合有諸經要集
- 經律異相
- 南齊經目
- 隨朝經目
- 釋門系錄
-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 經律異相
- 大唐內典錄
- 續大唐內典錄
- 開元釋教錄
-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 南海寄歸內法傳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 西域記
- 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玄奘傳
- 古今譯經圖記卷
- 續古今譯經圖記
- 集古今佛道論衡
- 續古今佛道論衡
- 利涉論衡
- 道氤定三教論衡
- 辯正論
- 破邪論序
- 破邪論
- 崇正錄
- 甄正論
- 十門辯惑論
- 釋法琳傳
-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 音梁高僧傳
- 音續高僧傳
- 音弘明集十四卷
- 音廣弘明集
- 法顯傳
- 惠超往五天竺國傳
- 無行法師書
- 肇論
- 止觀
- 安樂集
- 寶法義論
- 念佛三昧寶王論
- 金錍決瞙論
- 比丘尼傳
- 觀心論
- 群疑論
- 十疑論
- 具錄西國浴像儀軌
- 說罪要行法
- 受用三水要法
- 護命放生法
- 重校一切經音義序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 | |
---|---|
1 | 爾雅郵過也郭注爾雅云道路所經過也廣雅驛也說文 |
一切經音義卷第九十九
廣弘明集音下卷
從二十四盡三十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四
沙汰(台帶反廣雅汰洒也考聲云濤涷也說文[1]㶕也㶕亦洗也從水[2]太聲㶕音簡濤音桃涷音練也)。
𬞞蔌(素祿反文字典說蔌菜總名也從草欶聲欶音所角反)。
蹙頞(安葛反蒼頡篇鼻上也說文鼻莖也從安頁聲或從鼻作齃也)。
為黥(劇迎反前釋義訖)。
傃和(蘇故反鄭注禮記云傃猶向也廣雅經也或從辵作遡也)。
斐然(孚尾反集從心作[怡-台+斐]字書無此字)。
鉛槧(慙敢反考聲槧牘材也說文牘撲也文字典說削牘版也從木斬聲集從漸作[漸/木]誤也)。
㥏嘿(上天顯反方言㥏慙也荊楊青徐之間謂慙曰㥏下忙北反顧野王云嘿謂不言也說文或為默字也集從心作𭟓非也)。
凶訃(孚務反鄭注禮記云訃至也)。
瘡痏(韋美反蒼頡篇云痏傷也說文從疒有聲集作痏俗字)。
清瀨(來帶反說文水流沙上也從水賴賴亦聲也)。
坱鬱(惡朗反王逸注楚辭云坱霧氣映昧也考聲云吳越謂塵起為坱說文從土央聲)。
泱流(阿儻反文字典說云泱謂水廣皃也從水央聲)。
巑屼(上徂鸞反下吾骨反音兀文字典說巑屼高銳皃也並從山贊兀皆聲)。
嶾嶙(上殷謹反下隣軫反考聲隱謂降高也嶙山皃也集作隱俗字)。
隱賑(真忍反呂延濟注左思吳都賦云隱賑謂多也從貝集從肉作脈音慎非也)。
洶涌(凶鞏反說文洶亦涌也謂水波滕之皃也從水匈聲集作𣳸非也)。
漕瀆(曹竈反)。
澑寫(留救反考聲水流皃也說文從水[堊-王+田]聲集作溜俗字)。
綆汲(上耕杏反杜注左傳云綆汲水繩也方言自關而東周洛韓魏之間謂索為綆說文從系更聲下金岌反文字典說汲引水也從水及聲集從糸作級是階級首級也非汲水義)。
盥漱(上官椀反說文澡手也從臼水臨皿也集從水作𣹉非也下踈救反文字典說水淨口也又蕩口也從水欶聲欶音朔)。
瓶匜([3][必-心]之反杜注左傳云沃盥器也說文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也從[A1]匚聲[A2]匚音方也)。
楓櫖(上福逢反說文厚葉弱枝善搖或從林作檒郭注山海經云即今楓香木也下呂豬反考聲諸櫖木名也爾雅云諸櫖也虆郭注云今江東呼虆為藤似葛而[夕/鹿]大文字典說從木慮聲集從虛作𣚛非也虆音律追反虆亦[4]櫖也)。
𪳀櫪(上懿冝反毛詩傳云椅梓屬也韓詩云梓實桐皮曰椅郭注爾雅云即楸也或作[木*倚]下零的反或作櫟)。
机白蔕(上渠鳩反爾雅云机繫梅郭注云似梅子如指頭赤色又似小㮈可食也從木下低計反考聲云果子及葉所繫曰蔕爾雅云桃李曰蔕文字典說從草帶聲)。
橚苯䔿(上所昱反考聲橚林木皃也說文長水皃也從木肅聲中盆本反下尊損反顧野王云苯䔿謂[卄/手]茸也說文草茂聚也並從草本尊皆聲[卄/手]麩風反茸音辱容反也)。
泫露(玄犬反文字典說云法謂露光從水玄聲集從貝作贙字書皆云狩名也非泫露義)。
[5]抗莖(上康浪反廣雅云抗強高也杜注左傳云舉也說文從手亢亢亦聲下核庚反蒼頡篇草本曰莖說文從草巠聲巠音經)。
雨[愨-心+鳥](口候反文字典說云鳥子初生出𡖉者也從鳥𣪊聲𣪊音苦角反)。
鷄鶩(蒙卜反郭注爾雅鶩野鴨也文字典說從鳥敄聲敄音武)。
鳴蟬(時然反月令仲夏之月蟬始鳴聲清亮應劭注漢書云蟬居高食潔目在腋下說文以旁鳴者也從虫單聲集從玄作蚿音弦考聲蚿謂百足蟲也非鳴蟬之義)。
飛鼯(五孤反爾雅云鼯鼠也已見前釋)。
嘈𠶿(上皂槽反下殘[6]怛反埤蒼云嘈𠶿聲貌也廣雅與埤蒼義同古今正字或作囐集從贊作囋音贊[*]怛反非本義)。
[颱-台+(劉-刀+ㄗ)]亮(柳舟反文字典說作飂風聲從風翏聲集作[颱-台+(劉-刀+ㄗ)]俗字也下良悵反集從口作喨非也)。
左眷(厥願反孔注尚書云眷視也毛詩傳云眷謂反顧也說文從目龹龹亦聲集從目作睠非也)。
右睇(提帝反鄭注禮記云睇傾視也夏小正[7]睇者眄也古今正字從目弟聲)。
跕屣(添叶反考聲徐行曳屣也張晏注史記云跕屣也說文從足[8]占聲下師滓反或作躧𨃝並通)。
摳衣([9]口鈎反廣雅云摳舉也顧野王云謂以手掔衣前也說文從手區聲掔音欺言反)。
菌榭(上逵殞反下夕夜反文字集略云榭臺上屋也說文云從木射聲)。
餌星髓(而志反蒼頡篇餌食也說文從食耳聲集從取作[飢-几+取]非也)。
潀潟(上在公反又旨容反並通毛詩傳水會也箋云水外高者也從水從眾會意字也)。
湓涌(普悶反蒼頡篇湓水聲也古今正字從水盆聲集從奔作渀無此字)。
泱咽(於黨反杜注左傳云泱泱弘大之聲也說文從水央聲也)。
檀欒(上但蘭反下亂官反山海經云雲雨之山有木名曰欒黃本赤枝青葉也說文欒似欄也從木䜌聲䜌音攣)。
蕭䫾(彼力反廣雅䫾風也說文從風必聲也)。
區畛(之忍反鄭注周禮云十夫二酇之田也說文井田間陌也從田㐱聲㐱音軫集從尒作[田*尒]俗字也酇音贊)。
肥[肉*臾](庾朱反說文腴亦肥也從肉臾聲)。
冬葚(時稔反毛詩傳云葚桑實也或作椹也)。
霜鵽(追刮反郭璞注爾雅云鵽大如鴿似雌雉鼠脚無後指岐尾為鳥戇群飛出北方沙漠也說文從鳥叕聲叕音竹劣反)。
短褐(上端管反下寒葛反許叔重注淮南子云楚人謂袍為短褐說文短從矢豆聲褐從衣曷聲集從木作梪音豆郭注爾雅云梪謂禮器也非集[10]義)。
菀蔣(上冤遠反本草云紫菀也一名青菀說文菀藥也下爵羊反說文蔣苽也並從草宛將皆聲苽音孤也)。
菅𦳋(上澗顏反下古壞反左氏傳雖有𢇇麻無棄菅𦳋郭注爾雅云菅茅類也聲類𦳋草中為索也說文並從草官㕟皆聲音苦恠反集作[利-禾+再]亦通)。
讙呶(上吁袁反下奴交反毛詩傳曰號呶讙呶也考聲嘮呶聲皃也說文從口奴聲[11]嘮音丑交反)。
晟論(成政反廣雅晟多也或作盛兩字義同)。
箱庾(想羊反毛詩傳曰大車之箱也說文從竹相聲文字典說或亦從草作葙下臾主反賈逵注國語云大曰倉小曰庾庾積也謂禾稼積也說文倉無屋曰庾從广臾聲)。
嗢噱(上烏骨反廣雅嗢笑也埤蒼大笑也下強脚反考聲嗢噱大笑不自勝也說文並從口昷豦皆聲昷音溫)。
僶俛(蜜牝反下眉辨反考聲僶俛謂不倦息也毛詩傳云僶俛勉也說文俛從人免聲僶或從冈作黽)。
亟改(欺記反亟數也數音朔也考聲改字正從攴作𭸷)。
網屨(俱遇反蒼頡篇屨履也集作屨俗字)。
摛瑠璃(恥離反說文擒舒也從手离聲瑠音留正體字集作琉俗字)。
璩公(巨魚反人名也)。
而咏(榮命反說文亦詠字)。
辭鶯(厄衡反毛詩傳云鶯有文章鳥也文字典說從鳥熒省聲也)。
集卷第二十五
瞻睹(都魯反與此覩字同)。
流遯(突頓反與遁字同)。
輶軒(酉周反毛詩傳輶輕也說文從車酋聲)。
慞惶(掌羊反考聲慞惶怖懼皃也)。
簪紱(上戢森反韻集云簪笄也或作[旡/几]古作𥯓集作簪說文以為俗字下粉勿反蒼頡篇[糸*友]綬也或作[2][纊-黃+?])。
宸扆(上慎人反考聲字也紫微宮曰紫宸天帝所居處也說文從宀辰聲下依豈反爾雅云戶牖之間謂之扆郭注云牎東戶西也說文從戶衣聲牖音由柳反也)。
芟薙(上音衫下梯計反文字典說云薙除也從草雉聲也)。
膜拜(上忙博反前第十九卷釋訖)。
懸邈(尨剝反邈然曠遠之皃也從辵貌聲集從心作懇非也尨音木邦反)。
鷩弁(必袂反考聲云冕名也鄭注周禮云畫鷩雉所謂華蟲也說文從鳥敝聲敝音毘袂反)。
彥悰(族宗反僧名也)。
長撎(伊二反考聲撎揖也說文拜舉手下也從手壹聲)。
集卷第二十六
喁喁(王恭反前第十九卷已釋訖)。
哨類(七醮反考工記云哨小也文字典說從口肖聲)。
蠶衣(雜含反周禮云內掌之職仲春詔后[3]帥外內命婦始蠶[4]于北郊[5]說文蠶吐絲也從䖵音昆朁音千感反集從天作蚕非也下同)。
瀹繭(上羊灼反說文瀹謂內[冉-工+又]菜湯中出之也或從𩰲[6]作[鬻-米+習]音歷集從火作爚亦通下堅顯反說文蠶衣也從糸從虫從芇像蛾兩角相當也芇音眠集作璽俗字)。
遄彼(殊緣反毛詩傳云遄疾也爾雅速也說文從辵耑聲集從欠作歂音同上說文謂口氣引也未審孰是)。
撲揥(上普卜反顧野王云撲謂打捶之也下低戾反聲類揥損也說文並從手菐帝皆聲菐音同上)。
牲牷(上所耕反下絕緣反鄭箋毛詩云牛羊豕曰牲孔安國注尚書云色純曰犧體完曰牷鄭眾注周禮云牷純色也說文並從牛生全皆聲)。
血[勞-力+肉](了彫反鄭注禮記云營腸間脂也說文或作膫)。
礿祭(羊灼反爾雅云夏祭曰礿郭注云謂新菜可灼也或作禴集從竹作籥謂管籥字非此義)。
賣鱓(蟬展反考聲魚名也山海經云滑魚也郭注云鱓魚似蛇也說文從魚單聲)。
抪設(普逋反字書𢾭也顧野王云敷舒也或作鋪)。
罝罘(䊢邪反郭注爾雅云罝猶遮也考聲罝免[絅-口+又]也說文或作[(ㄇ@︿)/組][(ㄇ@︿)/(樝-木)]下扶留反鄭注禮記云取獸罘也說文亦取兔𮊁也鄭注周禮云𮊁即網)。
蝍蛆(上甑力反下子餘反許叔重淮南子云蝍蛆一名吳公也說文並從虫即且皆聲)。
甘螮(怚太反考聲螮蛇也唐韻亦蛇也或作帶也)。
豺犬(床皆反郭注爾雅云豺脚似狗也說文狼屬也從豸才聲豸音池爾反集從犬作𤝔無此字非也)。
野干(葛寒反郭璞曰射干能緣木也廣志云採果於危巖高木也集從犬作犴非也)。
是[爿-〡+(厂@易)](盈隻反考聲歷[爿-〡+(厂@易)]皮上病也正從[爿-〡+(序-予)]集作[爿-〡+(厂@易)]俗字也)。
是[臧-(戊@臣)+(厂@(堊-王+田))](柳周反廣雅云[臧-(戊@臣)+(厂@(堊-王+田))]病也顧野王云腫結不潰散也說文腫也從𤕫[堊-王+田]聲集作[臧-(戊@臣)+(厂@(堊-王+田))]俗字)。
是[爿-〡+(厂@婁)](樓豆反郭璞山海經云[爿-〡+(厂@婁)]㿈也說文頸腫也從𤕫婁聲集作瘻俗字)。
集卷第二十七
螺蚳(上力和反下直離反周禮云祭祀供蚳以受醢人鄭眾注云蚳蟻𡖉也說文從虫氐聲氐音低)。
濠梁(胡高反水名前釋訖)。
飢惄(寧的反郭注爾雅云惄如調飢也或作惄)。
睟容(思季反前釋訖)。
暕為(奸眼反人名也)。
西郵(有求反爾雅郵過也郭注爾雅云道路所經過也廣雅驛也說文從邑[(乖-北+(傘-(企-止+十)))/一]聲集作[卸-(乞-乙)+(乏-之)]非也)。
汪濊(上烏黃反下威衛反顧野王云汪濊猶滂沱盛皃也廣雅水也濊或作[7][濊-(步-止+一)+(示-一)]也沱音達何反)。
憮然(無甫反何晏注論語云憮然謂其不達己意而非之也說文從心無聲)。
因𩇕(情井反賈[8]逵注國語云靜潔也說文清飾也或從立作靖)。
兩袠(陳栗反或作帙古作袟集作𧙍非也)。
跬步(窺癸反禮記君子跬步不敢忘也方言半步為跬顧野王云謂舉一足也兩跬為步考聲作䞨集作跬通用也)。
懍厲(上林錦反下憐計反埤蒼懍亦悷也轉相訓也說文懍從心稟聲厲或作捩也)。
刖刵(下如志反孔注尚書云刵謂截耳也文字典說從刀耳聲)。
固鍇(上音固集作周誤也下界諧反言鍇堅也說文云九江謂鐵為鍇從金皆亦聲)。
穠華(女龍反考聲花盛皃也)。
愒曰(枯帶反左傳云玩歲而愒曰杜注云愒貪也何注公羊傳云愒急也說文從心曷聲)。
歊赫(上希嬌反顧野王云歊謂熱氣也說文囂嚻氣出皃也下虛厄反說文從二赤集作䓇非也)。
摠摠(賽來反廣雅摠動也古今正字擡摠振迅也從手思聲考聲正作摠集作揌俗字)。
[媲-比+心]偶(上批閉反下魚狗反郭注爾雅云亦謂偶[媲-比+心]也即轉訓字也說文[媲-比+心]妃也從女𣬉聲𣬉音蒲犁反妃音配)。
寒凘(賜諮反王逸注楚辭云凘解冰也說文流冰也從冫斯聲集從水作凘水名也在北海)。
纔驗(在來反顧野王云纔猶近也或作裁集作絻非也或作纔俗字也)。
脩嫭(胡固反廣雅婟好皃也或作婟也從雩作嫮俗字也)。
睇人(啼計反鄭注禮記睇謂傾視也字義前釋訖)。
瓊畹(冤阮反前已釋訖)。
剡州(涉𮉼反越地名也)。
徐鑣(表驕反說文馬銜也從金麃聲麃音𫙙交反集從馬作䮽音祿野馬也非義)。
集卷第二十八
荼蓼(上獨奴反爾雅云荼苦菜也下聊鳥反毛詩傳云蓼水草也說文辛菜也並從草余翏皆聲翏音劉救反)。
歉腹(謙簟反劉兆注穀梁傳[1]云歉謂食不飽也從欠兼聲集從口作嗛謂口有所銜也非歉腹也)。
長塍(食仍反蒼頡篇塍畔也埤蒼埒也或從田作畻又作塖也)。
能[臧-(戊@臣)+(序-予+俞)](瑜主反顧野王云[臧-(戊@臣)+(序-予+俞)]謂小輕也說文瘉病也或亦作愈也)。
青緹(悌奚反鄭注周禮云緹縓色也說文赤黃色也從糸是聲縓音宣絹反)。
向詡(吁禹反人名也)。
㤇惱(上於早反文字集略云懊憹悲心內結也㤇或作懊集從土作[土*夭]非也惱或作憹集從三止作[怡-台+(止/(止*止))]非)。
無礙(魚蓋反凡經文作㝵或作閡集從亥作硋非也)。
鏦金(楚雙反子虛賦云鏦金鼓也埤蒼云樅猶撞也或從手作[2]樅也)。
槮龜(森錦反郭注爾雅云今之作槮者聚柴木於水中魚得寒入其裏因捕取之說文從木參聲)。
嘯吒(謫亞反顧野王云吒猶呵叱也說文從口乇聲乇音竹革反)。
登陑(二之反考聲云陑河東地名也孔注尚書云陑在河曲之南也從𨸏或作隭也)。
蓼莪(我哥反詩云蓼蓼者莪郭注爾雅云今之莪蒿也說文從草我聲)。
簨業(詢允反鄭注禮記云簨所以懸[3]鍾聲者橫曰簨飾之以鱗屬以大版為之業或從木作[栒/大]集作[孕-子+旲]非也)。
虞倕(睡隹反郭注山海經云倕堯巧工人也)。
[火*色]𤐷(上鮑苞反韻英云火熟物也或作𤇗下襖蒿反集訓云熱炙煨物今熟或作燠亦作爊古文作袞集中從鳥作𪀀鷞未詳)。
弗傲(敖誥反杜注左傳傲謂不敬也考聲尒疋作傲亦作[4][(敖-士+出)/女]集從心作慠非也)。
介品(皆械反鄭注周禮云介龜鼈之屬水居者也說文從人從人集從魚作魪魚名也非介品之義)。
噆膚(上子荅反莊子云蟁蚉食膚通夜不寐也埤蒼齧也說文𠯗銜也或考聲正作𠯗)。
網[(ㄇ@人)/或](為逼反爾雅云九[(ㄇ@人)/或]魚[絅-口+又]也郭注云即今之百囊𠕀也說文從𠕀或聲)。
眾㚌(和果反方言凡物盛多為夥前已釋訖)。
慊慊(謙簟反考聲慊情切也說文從心兼聲也)。
閴其(傾伇反埤蒼云閴靜也從具音俱伇反前已釋訖)。
應訃(敷務反與赴字同也)。
集卷第二十九
屠[(巢-果+(一/自))*或](穬獲反毛詩傳云[(巢-果+(一/自))*或]獲也不服者煞而獻其耳曰[(巢-果+(一/自))*或]或從國作𭍷又從耳作聝古文又作聀)。
貙虎(云[6]誅反字指寵貙人出公牛氏能為虎異物銘云貙出公牛變化若神當其為虎不識為人也說文從豸區聲豸音雉也)。
舳艫(上蟲六反方言舟後曰舳舳制水者也郭注云今江東呼拖為舳說文從舟由省聲拖它可反下魯都反李斐注漢書云船前[利-禾+(夾-大+未)]櫂處也說文船頭也從舟盧聲)。
入𦪙(貪合反考聲兩船併也文字集略云兩曹大舟也集作䑽俗字)。
成眚(生梗反孔注尚書云眚過也說文從目生聲也)。
慆耳(討高反蒼頡篇云慆和悅皃也說文悅也從心舀聲舀音同上)。
堙心(一隣反孔注尚書云堙塞也或作垔)。
馞起(盆沒反廣雅馞馞香也埤蒼大香也說文從香孛聲孛音同上孛從[一/巿]又從子[一/巿]音沸也)。
婉娩(上冤遠反下無返反考聲婉娩婦人柔順皃也鄭注禮記云娩媚也說文婉順也並從女集從曰作晼曰部無此字晚謂日暮也未詳其深義)。
蹠實(征石反淮南子云鳥排空而飛獸蹠實而走也許叔重注云蹠蹈也又曰行也或作蹠字集從庶作蹠非)。
竛竮(上冷丁反下[7]匹并反字書竛竮行不正也並從立集從足作跉通作跰非也)。
[女*(乞-乙+小)]媼(上搦矮反考聲謂乳兒嫗也下烏晧反文頴注漢書云幽州及漢中皆謂老嫗為媼說文女老稱也並從女尒昷皆聲昷音溫嫗音䊸矩反)。
遼[奐-大+((〡*目)/一/乂)](隳迴反前釋義訖)。
蟭螟(上子消反下覓瓶反列子云殷湯問於夏革曰夫物有巨細乎荅曰蟭螟者江浦之間名為麼蟲羣飛巢於蚊睫之上栖宿去來蚊不覺也並從虫麼音魔跛反麼謂小也革音矜憶反)。
鯤鵬(上骨魂反下蒲甫反莊子云北溟有魚其名曰鯤化而為鳥其名曰鵬鵬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司馬彪注云鯤大魚也說文從魚昆聲集從虫作蜫非也鵬從鳥朋聲)。
升岵([8]胡古反毛詩傳云山無草曰岵韓詩云山有木無草曰岵說文從山古聲)。
魏闕(巍貴反淮南子云心居魏闕周禮云謂天闕為象魏魏高大之稱也從委鬼聲集從馬作騩音貴字統云馬淺黑色也非魏闕義)。
颲颲(連哲反聲類云颲風利也說文從風列亦聲)。
孤鶵(仕瑜反郭注爾雅云鳥生而能自食者曰雛說文或從隹作雛集作鶵俗字也)。
捦之(及金反埤蒼㩒捉也說文急持衣襟也或從攴作鈘又從禁作㩒)。
隗通(吾猥反人姓名也猥音烏罪反)。
蟲鳥(上逐隆反下彫了反義是蟲與鳥是兩字也集連作[蟲/鳥]寫人深誤也)。
𦫀騁(上[9]特登反考聲超也正作𦫀集作騰俗字也下檉領反集從央作駚誤也檉音逞貞反)。
並𭞽(軒偃反顧野王云今謂布張車上為𭞽也釋名車𭞽所以禦熱也說文從巾[曼-又+心]聲集作慢寫誤也)。
𥔐𥔐(坎合反說文石相𥔐聲也從石盇聲盇音合盇從大從𮕜今俗通作𥔐集從盖作𥕤非也)。
嶮峭(上希撿反字指嵰嶮不平也考聲山高危皃也古今正字從山僉聲僉音妾鹽反[山*魚]音欺儼反下鍫醮反聲類峭峻也或從[10]𨸏作陗)。
巉絕(床銜反考聲巉巖山皃也或作嶄又作磛集作巉俗字也)。
䫻䫻(雲密反說文大風皃也從風日聲)。
蓁芿(上櫛巾反毛詩傳云蓁蓁草盛皃也廣雅茂也文字典說從草秦聲下仍證反考聲草密不[11]剪也說文亦草密也從草仍聲或從仍省)。
[12]紆𡵒(上傴于反杜注左傳云[*]紆曲也說文屈也從糸于聲下子結反張銑注六都賦云山曲曰𡵒說文從山巳巳亦聲)。
[1]捊磬(上扶尤反尚書云泗濱浮[A3]磬孔注云水中見石可以為磨說文從水[2]孚聲集從手作[*]捊音蒲溝反韓詩云[*]捊聚也非磬義)。
吐澑(流救反集作溜俗字也)。
漣漪(上列纏反毛詩云河水清且[3]連[4]漪傳曰風行而水成文曰漣下倚冝反毛詩傳古直漪重波也說文漣漪水波也並從水漣[5]猗皆聲也)。
玞石(甫無反郭注山海經云武玞石似玉今長沙臨湖縣出之青地白文色葱蘢不可了也顧野王云即瑌石或琰也說文從玉夫聲)。
神質(真逸反韓康伯注周易云質猶體也宋忠注太玄經云質軀也說文從貝斦聲斦音銀集從竹作筫非也)。
岧堯(上徒聊反下鷁消反考聲岹嶢山並立貌也郭注方言嶢高峻之貌也廣雅岧危也考聲或作岹嶢鷁音霓激反)。
𡻱峗(上雷猥反下磑猥反考聲云𡾋峞山皃也或作𡾊𡾊𡻭古今正字峞從山危聲或作峞)。
巃嵸(上籠董反下葱[撼-咸+(句-口+夕)]反埤蒼[6]巃從高貌也字義前釋訖)。
[敲-高+尚]恍(上昌掌反蒼頡篇敞謂高顯也說文平治高土可以遠望也說文從攴尚聲下黃[7]廣反考聲恍虛曠貌也與集中字同文字[8]典說云遠望也或作慌)。
嶤屼(吾骨反字指云屼禿山貌也古今正字從山兀聲作𡵉亦通俗)。
澄渟(狄丁反埤蒼水止也字書水滯也文字[*]典說從水亭聲也)。
歊暑(希嬌反顧野[9]王云歊謂熱氣說文嚻嚻氣出貌也字義前釋訖)。
白鷴皛(點姧反考聲白鷴鳥名也似雉白色有細[10]黑文頰赤頂有青毛如絲腹下鳥孫愐唐韻云尾長五六尺也文字[*]典說從鳥閑聲下胡鳥反[11]蒼頡篇云皛明也從三白)。
溪圻(忌冝反孔注尚書云圻界也說文從土斤聲)。
黃𦽌(丕逼反考聲草名也埤蒼云𦽌蔓生實可食也古今正字從草𤗚𤗚亦聲也)。
紅[A4][卄/山/(母-(、/、)+〡)](梅軰反許叔重法淮南子云莓實似桑[12]葚生江濱蒼頡篇可食也郭注爾雅云即藨音皮表反莓也子似[13]𧄏葐而大赤醋甜可食說文馬莓也或作[菁-月+毌]也)。
蘡薁(上伊貞反下於六反毛詩傳云蘡[卄/(囗@米)/大]草名也考聲云似葡萄而小子黑也說文並從草嬰奧皆聲奧音同上)。
青荄(界諧反爾雅云荄根也方言東齊謂根曰荄說文草根也從草亥聲)。
蟬[14]引(常然反集從口作吲音施忍反禮記云笑不至吲也非蟬義)。
啁𠹗(上陟交反下磔[15]戛反顧野王云嘲𠹗大鳥鳴也考聲嘲𠹗鳥聲貌也啁或作嘲哳或作𠹗並通用)。
廣廡(無甫反說文堂下周屋也從广無聲广嚴舟反)。
列徥柱(徥音池耳反郭注云言徥行貌也說文從彳是聲彳音逞尺反也)。
亘飛(居鄧反毛詩傳亘遍也集從糸作絙古文字也)。
瞪對(直證反埤蒼直視也說文從目登聲)。
𠁊塏(開改反杜注左傳云𠁊明也塏燥也說文高燥貌也字偏旁前釋訖)。
剗貪(察簡反廣雅剗削也聲類剗平也說文從[16]刀戔聲音殘也)。
光爚(羊灼反字指云爚電光貌也說文亦光也從火龠龠亦聲集從僉作㷿[A5]无此字書寫誤)。
𩇕而(情井反與靖同前釋偏旁訖)。
環釧(穿眷反考聲以玉金為環以貫臂也集從王作玔非也)。
伶[俜-由+(叟-又)](上音靈下匹[17]丁反或從立作竛竮前釋訖)。
青緌(蘃隹反鄭注儀禮云緌冠飾也郭注爾雅纓也說文謂繼冠纓也紫青色也從糸委聲也)。
載鐊(藥章反鄭注周禮云馬靣上當顱也刻金為之所謂鏤鐊也毛詩箋云首上曰鐊也或作鍚)。
神莂(變拙反考聲莂謂審其善惡也埤蒼云莂謂穊種移[18][卄/((冉-土)*辛)]之出也案與分別義同或作𧧸莂並通也)。
峛崺(上離紙反下移尒反字指峛崺卑而長也爾雅云邐迤沙丘郭注云謂旁行速延也或從辵作邐迤旁音蒲忙反)。
貏豸(上皮彼反下池紙反考聲貏豸陂阪貌也從豸陂音叵波反)。
硱磳(上虧雲反下崱[19]陵反王注楚辭云硱磳謂崔嵬𡸨嵎也說文從石困曾皆聲崔音徂迴反嵬音吾回反𡸨音子余反嵎音王俱反)。
磈硊(上威鬼反下危鬼反埤蒼硱磳硊謂𨒅曲也說文並從石鬼危皆聲𨒅音鄉逆反磈集從言作誳音屈周易申也硊從言作詭音鬼許注淮南子詭詐也並非硱磳磈硊之義未詳其祕奧也)。
坂坻(上發晚反謂險也下雉知反詩云如坻如京也說文坂亦坡或從𨸏作阪坻從土氐聲氐音帝奚反集從犀作墀謂天子丹墀也非抵坂義)。
巀嶭(上前節反下研結反毛詩傳云巀嶭高峻貌也說文巀字從山𢧵𢧵亦聲嶭或作嵲又作㟴從屮)。
泓澄(烏宏反廣雅云泓㴱也說文亦深大也從水弘聲)。
碝石(儒兗反山海經云扶猪之山多碝石郭注云今鴈門山中有碝石白者如氷半有赤色說文石似玉也或從玉作瑌)。
摛白(耻知反張銑注蜀都賦云摛發也說文舒也偏旁前釋訖集作摛俗字)。
篔簹(上運君反下黨即反左太冲吳都賦云竹則篔簹箖箊考聲皆竹名也文字典說並從竹員當皆聲箖音林箊音於也)。
的皪(上丁歷反下零的反說文玓瓅明珠色也或並從玉作玓瓅也)。
垂葼(捴東反方言齊兖兾人謂小枝為葼或從竹作葼)。
濎濘(上[*]丁冷反下寧定反考聲傾濘水貌也廣雅濘清也說文瀅也從水寧聲[日*鼎]或作澒)。
獨𪄻(上同祿反下[A6]束[20]鍾反考聲鳥名也鄭注禮記云求[21]旦之鳥也方言周魏宋楚之間謂之獨舂或謂之定甲一名䳚音渴[22]鴠音[*]旦郭注云似雉五色冬無毛赤倮[23]晝夜鳴也集作𪈌𪆊俗撰字也)。
鷗香(鳥鈎反南越志云江鷗一名海鷗也蒼頡篇云大如𡡅也說文鷗水鴞也一名鷖也從鳥區聲鴞音移驕反)。
鸊[虒*鳥](上并伇反下體低反方言野鳧小而沒水中者南楚之外謂之鸊[虒*鳥]其大者謂之鶻啼郭注爾雅云膏可以瑩刀也說文並從鳥辟虒皆聲虒音同上集作[虒*鳥]俗字也)。
[A7][旲/刀]廣(號老反說文[旲/刀]謂先氣[A8]晧晧也從日從[大/刀][大/刀]音公[24]老反字從大而八分也從日從天者俗也集或作[A9]昊或作莫或作[含*色]皆非也)。
荇蔆(上音杏郭注爾雅云荇叢生水中葉圓莖端長短隨水深淺江東食之呼為荇或作莕下[25]力蒸反郭注爾雅云蔆今之水中[卄/(敲-高)]也說文從草淩淩亦聲[卄/(敲-高)]音其記反)。
菡𧂄(上含感反下覃感反爾雅云荷芺蕖其花菡𧂄已發者為芙蓉也從草凾聲或作莟函音鴨陷反𧂄從草閻聲或作[卄/窞]集作[含*色]欿不成字也)。
硉矹(上論兀反下吾骨反考聲硉矹大石皃也或從山作峍屼)。
隤陀(上徒回反說文墜下也或從心作憒下堂何反賈注國語云山𡶤曰陀說文從𨸏它它亦聲集作陁俗字也)。
鬖䯯(上翣銜反下踈加反考聲鬖䯯𩬇垂貌也並從髟音必遙反)。
熠燿(上尋立反下遙照反說文熠燿盛光也並從火)。
天潢(晃光反左傳[1]潢汗行潦之水也一曰薦於鬼神也說文從水黃聲)。
曭朗([2]湯朗反古今正字[暟-豆+(烈-列+里)]莽不明貌也從日黨聲)。
香馝(頻蜜反埤蒼馝大香也說文從香必聲也)。
敫敫(羊灼反說文敫敫光流貌也從白從放也)。
之軷(槃未反)。
燔炙(上[3]伐蕃反毛詩傳曰毛曰炰音蒲交反加火曰燔[4]炕火曰炙說文云從火番聲也)。
听然(魚謹反說文听笑貌也從口斤聲)。
㟝嶁(上蒲口反下婁走反或從土作培塿)。
彫牆(上鳥聊反孔注尚書彫畫也說文從彡周聲集從鳥作鵰非也下匠羊反集從土作墻俗字也)。
碌䃚(上籠䔍反下葱祿反考聲碌䃚石不平皃也集從草作𦾯字書無此字作蔟謂聚老蠶也未詳其字理恐乖誤也)。
氣讋(詹葉反說文失氣而言也從言龍省聲音潭合反亦前釋訖也)。
踧踖(上啾六反下精亦反馬注論語云踧踖恭敬皃也廣雅踧踖畏敬也踧或作踧說文踖從足昔聲集作蹙謂聚也非踧踖義)。
江芄(音戈地名也亦号人名也)。
結縎(昆兀反廣雅結縎不解也說文縎亦結也或從心作愲也)。
𢡚悽(錯感反說文𢡚痛也從心)。
外陀(徒何反方言陀毀也集從人作他未詳)。
內[A10]圮(皮美反孔[5]注尚書[A11]圮毀也從土)。
欻逢(吁勿反𦵮綜注西京賦欻忽也說文從欠炎聲集從邑作郯音彈甘反地名也非忽義)。
遰高(蹄計反劉逵注吳都賦云遰望懸絕也說文去也從辵帶聲)。
殞欷([6]欣既反何休注公羊傳云欷悲也蒼頡篇注餘聲也說文從欠希聲)。
覛往(萌蘗反說文覛謂邪視也從見𠂢聲𠂢音普拜反集從永作𧠧俗字也)。
葆鬢(補道反漢書云人頭鬢如蓬葆之皃也說文從草保保亦聲)。
昏痼(孤誤反說文痼久病也正體作㽽)。
有殫(但干反考聲盡也)。
巨犉(潤純反爾雅牛高七尺曰犉毛詩傳曰黃牛黑脣犉亦曰犉也說文從牛)。
蕞尒(摧外反說文𦸤小皃也從草㝡聲集從手作撮誤也)。
競[(豈*支)/虫](毒冬反韻集及字書並云[(豈*支)/虫]謂[豈*支]聲也或作[(豈*支)/角]也)。
捉弦(頡堅反文字集略云弦謂引弓也集從革作䩙非也)。
望旹(是之反古文時字也集從中作𣆊非也)。
駷順(粟勇反何休注公羊傳云謂挽銜走馬也說文從馬束聲也)。
矯轡(悲媚反集作𦇷不成字也已下同也)。
崎嶇(上綺冝反下曲俱反)。
䆿語(霓計反聲類不覺忘言也說文眠語也從㝱省臬聲臬音研結反集從口作囈非也)。
悲浹(僭葉反鄭注周禮云浹從甲至癸謂之浹毛詩傳云達也爾雅云徹也從水)。
涾沱(上潭荅反說文涾溢也從水沓亦聲集作沓非也下徒何反考聲謂滂沱水多皃也集作陁不成字)。
磵響(姦晏反假名將軍号也)。
剗跡(察限反廣雅剗削也聲類平也或從金作鏟集作剷非也)。
列陣(連徹反顧野王云列猶施列行次也集作迾音例非陣義)。
駿䭿(移質反說文馬有疾足也從馬失聲)。
嵞頂(毒都反考聲山名也或作塗假託用義也集從金作[金/(凵@?)]无此字也)。
伊耋(田結反爾雅耋老也毛詩傳曰八十曰耋說文從老至聲也)。
[四/(四*四)/犬]怒(皮祕反毛詩傳云不醉而怒曰奰說文正作[畾/猋]從三犬三目二目為[(目*〡)/一/(〡*目)]三目益也[(目*〡)/一/(〡*目)]音眷)。
間隙(卿逆反說文從𨸏𡭽亦聲集從𠫤作郄地名也非間隙義也)。
策疑(楚革反禮記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於馬前也顧野王云策所以箠馬也從竹)。
姡卒(胡奪及方言姡狡也說文靦靣也從女䏦省聲考聲正作姡姡音胡刮反靦音天顯反靦亦不知慙也)。
飄猋([示*票]遙反郭注爾雅云暴風從下也或從風作飈集從三火作焱音艷非義也)。
[(起-土+禾)-巳+(盜-皿)][趄-土+禾](上七諮反廣雅[(起-土+夭)-巳+(盜-皿)][趄-土+夭]難皃也顧野王云謂意疑伍佪也考聲正從走作[(起-土+夭)-巳+(盜-皿)]又作[趨-土+夭]集作𧿞字書无此字下[覤-儿+目]余反考聲正作[趄-土+夭]廣雅從目作睢韻集作跙與集中字同)。
淜泳(上皮冰反爾雅憑河徒沙也說文謂无舟檝渡河也亦為憑字下榮命反郭注爾雅云泳謂潛水底行也說文水永聲)。
阻涘(鋤滓反爾雅涘為厓郭注云謂水邊也說文從水矣聲)。
為泭(撫膚反考聲謂縛竹木於水上泭也文字典說泭編竹木也從水付聲論語作桴或作𣻜集從𨸏作附誤也)。
抱蹋(談合反說文蹋踐也從足[日/羽]聲音貪合反集從弇作[跳-兆+弇]字書[A12]无此字)。
盻水(奚計反說文云盻視也從目兮聲也)。
[敲-高+孑][敲-高+孑](子辭反孔注尚書云孜孜不怠也說文從攴子聲集中或作敬字非也)。
攕羅(息閻反毛詩傳云攕攕猶纖纖也孔注尚書纖細也與此纖同)。
廣弘明集卷第三十
櫂柁(上宅教反王逸注楚辭云櫂楫也方言楫亦謂之櫂或作棹下達可反釋名船尾曰柁柂亦拽也考聲拽亦柁轉相訓說文作柁集作柂俗字)。
契明疇(上溪計反顧野王云凡相約束皆曰契杜注左傳云契要之辭也說文從大㓞聲㓞音口八反集從手作楔誤也)。
糲心(蘭達反或作䊪)。
鳴禽(及金反集作𤢌非也)。
隙牖(卿逆反集作郄地名也非牖隟義)。
神轡(鄙媚反集作轡俗非也)。
咍雙玄(海哀反王逸注楚辭云咍笑也楚人謂笑為咍也或作[改-己+(日*已)])。
苕苕(狄彫反)。
隗隗(吾猥反說文高皃也從𨸏鬼聲)。
縹瞥(上漂眇反下偏滅反王逸注楚辭云縹謂視彗星光瞥瞥也說文縹青白色從糸票聲瞥謂纔見也從目敝聲票音疋消反)。
染沌(垂綸反亦純字也)。
崑[山*(遻-(這-言))](上音昆下昂各反集作崿俗字)。
椅明翩(上倚冝反郭注爾雅云椅即楸也說文從木奇聲)。
婉孌(上惌遠反下攣遠反集作戀誤也)。
幵度(遣堅反集作幵俗字)。
崢嶸(查箏反下獲萌反集從營作巆誤也)。
摹太(目胡反)。
承蜩(亭聊反毛詩傳曰蜩蟬也說文從虫周聲也)。
纍危(傫委反或作絫)。
標靜(必消反顧野王云標表也說文從木票聲)。
捲華(厥苑反考聲捲收也或作卷也)。
蕭倅(崔碎反)。
文驪(里知反考聲千里馬也說文從馬麗聲)。
朏朏(芳尾反孔注尚書云朏明也說文從月出聲)。
間[賁-貝+一](音世或有集本作垂撿諸書無此字作[十/(土*土)]又與本韻不同未詳其述)。
桂剛(勞早反王逸注楚辭云[橑-小+火]榱也說文[橑-小+火]椽也從木𤊽聲尞音遼)。
石隥(登鄧反郭注穆天子傳云隥阪也或從足作蹬)。
[菛@函]未(譚感反考聲花未開曰[菛@函]字義前第二十九卷釋訖集作菡亦通)。
欺紿(臺乃反劉兆注穀梁傳云紿謂相欺負也說文紿疑也從糸台聲)。
舒䈚(臺改反郭注爾雅云䈚箭筍也說文從竹怠聲)。
珠琲(陪每反顧野王云琲謂貫珠之名也百珠為貫五貫為[1]琲或作[2]𤦅也)。
彫摵(子六反廣雅摵至也說文從手摵聲)。
緹慢(弟奚反前釋義訖)。
淮溆(徐與反考聲溆浦也)。
彩毦(而志反顧野王云謂毛羽為毦飾也說文從毛取聲)。
沈[爿-〡+(序-予+每)](侮[4]輩反毛詩傳云[爿-〡+(厂@每)]病也正作[爿-〡+(序-予+每)]集作痗俗字也)。
金錍(反閉迷)。
駸駸(磣森反說文馬行疾貌也說文從馬侵省聲)。
澡身(遭老反顧野王云澡猶洗潔也說文從水喿聲喿音蘇到反)。
山鶯(厄耕反毛詩傳云鶯然有文章也考聲鳥毛文貌也)。
瀏亮(上柳周反下良障反集從水作湸非也)。
鳴枹(扶謀反考聲枹擊鼓椎也集從孚作桴馬注論語云桴編竹木也名非枹鼓義)。
蘿蔦徬(上音羅次音鳥毛詩云蔦與女蘿施於松栢也說文蔦寄生草也從草鳥聲下蒲曠反說文徬附行也從彳旁聲集從草作蒡非也)。
輜軒(滓箕反說文從車甾甾亦聲集作[輯-耳+面]不成字非也)。
下迁(切先反說文迁進也從辵千聲也)。
㜪姒(瑟臻反考聲國名也)。
佽飛(此利反漢時材力官名也字義前釋訖)。
亟留(欺記反考聲數也雙捉反集作凾是咸字)。
百[月*(一/艮)](郎黨反毛詩傳云朖明也亦作朗脼並通)。
遙遯(徒頓反說文遁遷也或作遁又作𨔵[這-言+(豕/(咒-几+田))]集從逐作𦟥誤寫)。
法頵(欝雲反僧名也)。
䬃灑(蘇合反)。
閩海(密彬反山海經云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也說文東南越也從虫門聲)。
砭石(法廉反蒼頡篇云死㓨也說文以石㓨病也正作[石*巳])。
橚槮(上小條反下山林反說文橚槮木長貌也並從木肅參皆聲集從蕭作橚誤也)。
寥寂(了條反集從水作㵳非也)。
一切經音義卷第九十九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8-3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