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新收一切藏經音義序
- 一切經音義序
- 大唐三藏聖教序
- 高宗皇帝在春宮述三藏記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 放光般若經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光讚般若經
- 道行般若經
- 小品般若經
- 勝天王般若經
-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 明度無極經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 仁王般若經
- 新譯仁王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 仁王護國陀羅尼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實相般若經
- 理趣般若經
- 大樂金剛理趣經
- 大明呪經
- 般若波羅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大寶積經
- 大方廣三戒經
-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阿彌陀經
- 無量壽經
- 阿閦佛國經
- 大乘十法經
- 普門品經
- 經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 大聖文殊師利佛剎功德經
- 法鏡經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 幻士仁賢經
- 決定毘尼經
- 再譯三十五佛名經
- 發覺淨心經
- 須摩提女經
- 須摩提菩薩經
-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 得無垢女經
- 優填王經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 如幻三昧經
- 善住意天子經
- 太子刷護經
- 太子和休經
- 大乘顯識經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 大乘方等要慧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 佛遺日摩尼寶經
- 摩訶衍寶嚴經
- 𠢧鬘經
- 毘耶娑問經
- 大方等大集經
- 大集日藏分經
- 大集月藏分經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 大方廣十輪經
- 大集須彌藏經
- 大集大虛空藏經
- 虛空孕經
- 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
-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求聞持法經
- 觀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呪經
- 菩薩念佛三昧經
-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
- 般舟三昧經
- 大集賢護菩薩經
- 無言童子經
- 大集譬喻王經
- 大哀經
- 阿差末經卷
- 寶女所問經
- 無盡意經
- 自在王菩薩經卷
- 奮迅王菩薩所問經
- 寶星陀羅尼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
- 信力入印法門經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 佛花嚴經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經
-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 莊嚴菩提心經
-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說經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 菩薩本業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四十二字觀門經
- 菩薩十住行道經
- 菩薩十住經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 佛說兜沙經
- 漸備經
- 十住經
- 等目菩薩所問經
- 如來興顯經
- 度世經
- 羅摩伽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續入法界品經
- 四童子經
- 大悲經
- 方廣大莊嚴經
- 大般涅槃經音義
- 大般涅盤經憍陳如品闍維分
- 大般泥洹經
- 方等般泥洹經
- 音妙法蓮花經
- 普曜經
- 正法花經
- 無量義經
- 法花三昧經
- 薩曇分陀利經
- 妙法蓮花經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經
- 說無垢稱經
- 大方等頂王經
- 大乘頂王經
- 善思童子經
- 大悲分陀利經
- 悲花經
- 金光明最勝王經
- 金光明經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 伅真陀羅所問經
- 寶雨經
- 寶雲經
- 阿惟越致遮經
- 不退轉法輪經
-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
- 不必定入印經
- 入定不定印經
- 持心梵天所問經
- 等集眾德三昧經
- 集一切福德經
- 思益梵天所問經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持人菩薩經
- 持世經
- 濟諸方等學經
- 大乘方廣總持經
- 大方廣寶篋經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 大乘同性經
- 證契大乘經
- 深密解脫經
- 解深密經
- 解節經
-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 緣生經
- 分別緣起初法門經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 入楞伽經
- 大乘入楞伽經
-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 大薩遮尼乾子經
- 大乘密嚴經
- 新翻密嚴經
- 首楞嚴三昧經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 諸法無行經
- 諸法本無經
-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
- 慧印三昧經
- 如來智印經
- 寶如來三昧經
- 大灌頂經
- 藥師如來本願經
- 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 阿闍世王經
- 普超三昧經
- 放鉢經
- 月燈三昧經
- 佛說大淨法門品
- 大莊嚴法門經
- 月燈三昧經
- 菩薩修行經
- 無所希望經
- 象腋經
- 如來莊嚴智慧佛境界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 觀藥王藥上菩薩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阿彌陀經
- 後出阿彌陀偈
- 稱讚淨土功德經
- 拔陂經
- 諸佛要集經
- 未曾有因緣經
- 須賴經
- 寶網經
- 彌勒成佛經
- 觀彌勒菩薩上生經
- 彌勒來時經
- 彌勒下生經
- 彌勒下生成佛經
- 諸法勇王經
- 一切法高王經
- 第一義法𠢧經
-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 順權方便經
- 樂纓絡莊嚴方便經
- 大乘造像功德經
- 六度集經
- 太子須大拏經
- 九色鹿經
- 菩薩睒子經
- 睒子經
- 太子墓魄經
- 太子沐魄經
- 無字寶篋經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 佛說老女人經
- 佛說老母經
-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 德護長者經
- 月光童子經
- 申日兒經
- 長者子制經
- 佛說菩薩逝經
- 逝童子經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象頭精舍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佛說犢子經
- 乳光佛經
- 無垢賢女經
- 腹中女聽經
- 未曾有經
- 甚希有經
- 轉女身經
- 無上依經
- 決定總持經
- 謗佛經
- 寶積三昧經
- 入法界體性經
- 如來師子吼經
- 大方廣師子吼經
- 大方等脩多羅王經轉有經大乘百福相經
-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 大乘四法經
- 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
- 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經
- 最無比經
- 前世三轉經
- 銀色女經
- 阿闍世王受決經
- 採蓮違王上佛受決號妙華經
- 正恭敬經
- 善敬經
- 稱讚大乘功德經
- 妙法決定業障經諫王經
- 示教勝軍王經
-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 文殊師利巡行經
- 文殊尸利行經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 緣起聖道經了本生死經
- 稈經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
- 獨證自誓三昧經
- 自誓三昧經
- 龍施女經
- 龍施菩薩本起經
- 菩薩生地經
- 佛語經
- 八吉祥呪經
- 八陽神呪經
- 八吉祥神呪經
- 八佛名號經
- 盂蘭盆經
- 報恩奉瓫經
- 灌洗佛形像經
- 摩訶剎頭經
- 浴像功德經
- 浴像功德經
- 造立形像福報經
- 作佛形像經
- 內藏百寶經
- 私呵昧經
- 四不可得經
- 梵女首意經
-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 成具光明定意經
- 溫室洗浴眾僧經
- 諸德福田經
- 金色王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演道俗經
- 百佛名經
- 稱揚諸佛功德經下卷
- 須真天子經
- 摩訶摩耶經
- 除恐災撗經
- 孛經抄
-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 十住斷結經
- 菩薩纓絡經
- 超日明三昧經
- 賢劫經
- 一字奇特佛頂經
- 一字奇特佛頂輪王念誦儀軌經佛頂尊𠢧念誦儀軌經
- 加句佛頂尊𠢧念誦法
- 一字頂輪王經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
-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呪經
- 普通諸佛頂要略念誦法經
- 佛說一字轉輪王佛頂呪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序
-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記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翻譯年代先後
- 佛頂尊勝陀羅尼并功能經
- 蘇悉地羯囉供養法
- 底哩三昧耶經
-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
- 掬呬耶亶怛囉經
- 此有陀羅尼集四卷
- 大毘盧遮那經
- 遍照如來念誦法
- 毘盧遮那如來要略念誦法
- 金剛頂經略瑜伽
- 金剛頂大教王經
- 普通諸尊瑜伽念誦法
- 瑜伽要妙略修行法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五字心經
- 文殊師利五字偈頌法
- 金剛頂文殊師利五字真言法
- 金剛頂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
- 降三世金剛瑜伽觀自在心真言法
- 金剛頂經觀自在如來修行法
- 修般若波羅蜜瑜伽觀行法觀自在如意輪瑜伽法
- 金剛頂瑜伽大樂金剛薩埵念誦法
- 降三世大曼荼羅中蓮花部心法
- 吉祥𠢧初瑜伽大樂金剛薩埵法
- 降三世觀自在心陁羅尼法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法
- 蓮花降三世瑜伽觀自在心儀軌
- 金剛頂瑜伽觀自在菩薩心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成就法
-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
- 大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經
- 牟梨曼陀羅呪經一卷
- 寶樓閣念誦法
-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 持世陀羅尼經
- 雨寶陀羅尼經
- 善法方便陀羅尼經
- 金剛祕密善門陀羅尼經
- 護命法門神呪經
-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
-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
- 金剛壽命經金剛延命念誦法
- 陀羅尼集
- 那吒俱鉢囉求成就經那吒太子求成就陀羅尼經
-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
- 隨求大陀羅尼經
- 普遍光明鬘大隨求經
- 七俱知佛大心準提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準泥大明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
- 曼殊室利菩薩一字呪王經
- 種種雜呪經
- 菩提莊嚴陀羅尼經
- 百千印陀羅尼經
-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經
- 阿閦如來念誦經
- 寶篋陀羅尼經
- 六字神呪經
- 文殊師利菩薩六字經
- 孔雀王神呪經
- 孔雀王呪經
- 蘘麌梨童女經
- 穰麌梨念誦法
- 大金色孔雀王呪經
- 金色孔雀王經
- 大孔雀王呪經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 孔雀王道場法
- 海龍王經
- 大雲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大方等無相大雲請雨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陁羅尼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經
- 蘖嚕拏王呪法經
- 嚩折囉頓拏法
- 摩䤈首羅天說迦婁羅王阿尾奢法
- 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 出生無量門持經
- 無量門破魔陁羅尼經
- 阿難陁目佉尼𠶾離陁經
- 舍利弗陁羅尼經
- 無量門微密持經
- 一向出生菩薩經
- 阿難目佉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經
- 𠢧幢臂印陁羅尼經
- 妙臂印幢陁羅尼經
- 佛說無崖際持法門經
- 華聚陁羅尼經
- 尊勝菩薩陁羅尼經
- 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
- 金剛上味陁羅尼經
- 六字呪王經
- 六字呪王經
- 金剛場陁羅尼經
-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 華積陁羅尼經
- 持句神呪經
- 佛說陁鄰尼鉢經
- 不空羂索經三十卷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序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呪經上卷
-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
- 不空羂索呪經
- 不空羂索經
- 觀自在菩薩求成就經
-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經
- 如意輪陀羅尼經
-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呪經
- 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菩薩隨心呪經
- 十一面觀世音經
- 十一面神呪心經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語儀軌經
- 請觀音經
- 千眼千臂觀世音神祕呪印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祕密三摩地念誦法
- 觀自在多羅菩薩念誦法
-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魯力品
- 觀自在求聞持不忘法
- 聖迦抳金剛童子求成就經
- 金剛童子念誦儀軌經
- 聖威德金剛童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閻曼德迦大明王成就經
- 聖閻曼德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經
- 曼殊室利菩薩閻曼德迦忿怒真言儀軌經
- 大威怒烏蒭澀摩成就儀軌經
- 大力金剛經
- 大力金剛求成就經
- 大力金剛成就諸願經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中無動尊念誦法
- 底哩三昧耶經不動使者念誦法
- 聖不動尊使者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經
-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經
- 慈氏菩薩陀羅尼求上生經
-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經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 一切如來白毫水生觀自在菩薩真言絰
- 摩利支天女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 摩利支天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 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呪經
- 焰口餓鬼經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 稱讚如來功德神呪經
- 十二佛名神呪挍量功德除障滅罪經
- 挍量數珠功德經數珠功德經挍量數珠功德經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 大威德陀羅尼經
- 法炬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 瑜伽護摩經
- 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序
- 瑜伽一字佛頂輪王安怛袒那法經
- 成就妙法蓮花經王瑜伽觀智儀軌經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
- 金剛頂瑜伽蓮花部心念誦法
-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經
- 般若波羅蜜多理趨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大曼茶羅義述
- 金剛王菩薩祕密念誦儀軌經
- 金剛愛瑜伽法
-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歧法經
- 大佛頂經
- 大方等陀羅尼經
- 七佛神呪經
- 大吉義呪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所說十八勝慧經
- 文殊師利求聞持不忘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菩薩求聰明辯才陀羅尼經
- 六門陀羅尼經
- 智炬陀羅尼經
- 拔除罪障呪王經
- 大普賢陀羅尼經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 金剛恐怖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經
- 金剛藏大忿怒真言速疾成就經
- 大威德無能勝法
-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
-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
- 訶哩底母真言法
- 鬼子母經
- 佛說安宅神呪經
- 護諸童子陀羅尼呪經
- 六字呪王經
- 造塔功德經諸佛心陀羅尼經
-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 幻師颰陀所說神呪經
- 陀羅尼雜集
- 華手經
- 佛名經
- 三劫三千佛名
- 五千五百佛名經
- 不思議功德經
- 觀佛三昧海經
- 僧伽吒經
- 力莊嚴三昧經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 大方𠊳報恩經
- 菩薩本行經
- 法集經
- 觀察諸法行經
- 菩薩處胎經
- 弘道廣顯三昧經
- 施燈功德經
- 央掘魔羅經
- 無所有菩薩經
- 明度經
- 中陰經
- 大法鼓經
- 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
- 文殊問經上卷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 千佛因緣經
- 月上女經
- 佛地經
- 大七寶陀羅尼經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
- 出生菩提心經
- 滅十方冥經
- 摩尼羅亶經
- 異出菩薩本起經
- 月明菩薩經
- 心明經
- 善夜經
- 德光太子經
- 商主天子所問經
- 差摩婆帝經
- 魔逆經
- 諸法最上王經
- 佛印三昧經
-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 鹿母經
- 鹿子經
- 賢首經
-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 佛說大意經
- 堅固女經
- 離垢慧菩薩問禮佛經序
- 右遶佛塔功德經
- 造塔功德經
-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 大乘四法經不增不減經
- 如來記法住經
-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妙色王因緣經
- 大乘流轉諸有經
- 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
- 般泥洹後灌臘經
- 八部佛名經
-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 菩薩投身餓虎起塔因緣經
- 師子月佛本生經
- 八大人覺經
- 長者法志妻經
- 薩羅國經
- 庵提遮經
- 佛說十吉祥經
- 佛說法滅盡經
- 一切智光明因緣不食肉經
-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 天王太子辟羅經
- 佛說三品弟子經
- 佛說四輩經
- 當來變經
- 金剛三昧經
-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 十二頭陀經
- 樹提伽經
- 過去分衛經
- 法常住經長壽王經
- 優婆塞淨行法門經
- 地持論
- 菩薩善戒經
- 淨業障經
- 優婆塞戒經
-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經
- 菩薩善戒經
- 佛藏經
- 菩薩戒
- 菩薩羯磨文
- 菩薩十地瓔珞本業經上卷
- 菩薩藏經
- 菩薩善戒經
- 菩薩內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文殊淨律經
- 清淨毘尼方廣經
- 寂調音所問經
- 三聚懺悔
- 菩薩五法懺悔經
- 最上乘受菩提心戒經
- 二曼陀經
- 菩薩受齋經
- 文殊悔過經
- 舍利弗悔過經
- 法律三昧經
- 菩薩十善業道經
- 音大智度論一百卷
- 十地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 金剛般若論
- 佛地經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 大乘寶積論
- 寶髻菩薩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
-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法花論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涅盤論
- 涅盤經本有今無偈論
- 無量壽論
-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 遺教論
- 三具足論
- 顯揚聖教論
- 顯揚聖教論頌
- 瑜伽師地論釋
- 王法正理論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 對法論
- 中論
- 般若燈論
- 十二門論
- 十八空論
- 百論
- 瑜伽師地論
- 廣百論本
- 廣百論釋
- 十住毘婆沙論
- 菩提資糧論
- 大莊嚴論
- 大莊嚴經論
- 順中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本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
- 佛性論
- 決定藏論
- 方便心論
- 中邊分別論
- 辯中邊論
- 究竟一乘寶性論
- 辯中邊論頌
- 業成就論
- 大乘成業論
- 因明正理門論本
- 因明入正理論
- 唯識論
- 顯識論
- 轉識論
- 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 成唯識寶生論
- 唯識論
- 成唯識論
- 大丈夫論
- 入大乘論
- 掌珍論
- 緣生論
- 大乘緣生論無相思塵論
- 大乘五蘊論
- 大乘廣五蘊論
- 寶行王正論
- 起信論序
- 起信論
- 大乘起信論
- 發菩提心論
- 三無性論
- 如實論
- 迴諍論
- 壹輸盧迦論
- 十二因緣論
- 觀所緣緣論
- 掌中論
- 止觀門論頌
- 取因假設論
- 觀總想論頌
- 大乘百法論
- 百字論
- 手杖論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 六門教授習定論
-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
- 長阿含經
- 中阿含經
- 增一阿含經
- 雜阿含經
- 別譯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
- 大般涅盤經
- 人本欲生經
-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
- 梵冈六十二見經
- 寂志果經
- 起世經
- 起世因本經卷
- 樓炭經
- 長阿含十報經
- 中本起經
- 七知經
- 鹹水喻經
- 一切流攝守因經
- 四諦經
- 恒水經
- 本相猗致經
- 緣本致經
- 頂生王故事經
- 文陁竭王經
- 鐵城泥犂經
- 古來世時經
- 阿那律八念經
-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 離睡經
- 求欲經
- 佛說是法非法經
- 佛說受歲經
- 梵志計水淨經
- 苦音陰經
- 苦陰因事經
- 釋摩男本經
- 樂想經
- 佛說漏分布經
- 阿耨風經
- 諸法本經
- 瞿曇彌記果經
- 瞻波比丘經
- 魔嬈亂經
- 弊魔試目連經
- 賴吒和羅經
- 善生子經
- 數經
- 梵志頗羅延問種尊經
- 三歸五戒慈心功德經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 梵摩喻經
- 須達經
- 尊上經
- 鸚鵡經
- 兜調經
- 意經
- 應法經
- 泥犂經
- 齋經
- 普法義經
- 廣義法門經
- 誡德香經
- 邪見經
- 優婆夷墮舍迦經
- 鞞摩肅經
-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 箭喻經
-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 四人出現世間經
- 須摩提女經
- 婆羅門避死經
-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 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 鴦掘摩經
- 鴦崛髻經
- 力士移山經
- 四未曾有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
- 放牛經
- 緣起經
-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 佛說四泥犂經
- 阿那邠化七子經
- 大愛道般泥洹經
- 佛母般泥洹經
- 國王不𥠖先尼十夢經
-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 阿難同學經
- 五蘊皆空經
- 七處三觀經
- 聖法印經
- 五陰譬喻經
- 水沫所㵱經
- 不自守意經轉法輪經
- 三轉法輪經
- 八正道經難提釋經
- 難提釋經
- 馬有三相經
- 馬有八態譬人經
- 相應相可經餓鬼報應經鬼問目連經
- 雜藏經
- 雜阿含經
- 治禪病祕要經
- 治禪病祕要法
- 治禪病祕要法經
- 舍頭諫經
- 摩登伽經
- 摩鄧女經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
- 餓鬼報應經
- 阿難問佛事吉凶經
- 阿難分別經
- 玉耶經
- 玉耶女經
- 玉耶經
- 阿遬達經
- 法海經
-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 龍王兄弟經
- 八師經
- 越難經
- 所欲致患經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 舍利弗目揵連遊四衢經
- 五母子經
- 沙彌羅經
- 滿願子經
- 慢法經
- 佛說五苦章句經
- 海有八德經
- 佛說進學經
- 淨飯王涅盤經
- 得道梯隥錫杖經
- 瑠璃王經
- 三摩竭經
- 䓑沙王五願經
- 貧窮老翁經
- 堅意經
- 修行本起經
- 太子本起瑞應經
- 過去現在因果經
- 柰女祇域經
- 四十二章經
- 長者音悅經
- 七女經
- 禪祕要法經
- 生經
- 義足經
- 正法念經七十卷
- 佛本行集經
- 本事經
- 興起行經
- 業報差別經
- 大安般守意經
- 陰持入經
- 處處經
- 罵意經
- 分別善惡所起經
- 出家緣經
- 阿鋡正行經
- 十八泥犁經
- 法受塵經
- 禪行法想經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 揵陀國王經
- 須摩提長者經
- 阿難四事經
- 未生怨王經
- 猘狗經
- 四願經
- 黑氏梵志經
- 分別經
- 八關齋經
- 阿鳩留經
- 孝子經
-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 大迦葉本經
- 四自侵經
- 羅云忍辱經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 時非時經
- 沙曷比丘功德經
- 自愛經
- 中心經
- 見正經
- 阿難七夢經
- 大魚事經
- 阿鵰阿那含經
- 燈指因緣經
- 婦人遇辜經
- 摩訶迦葉度貧女經
- 十二生死經
- 罪福報應經
- 五無返復經
- 佛大僧大經
- 邪祇經
- 摩達國王經
- 旃陀越國王經
- 五恐怖世經
- 弟子死復生經
- 懈怠耕者經
- 辯意長者子經
- 天請問經
- 賢者五福經無垢優婆夷問經
- 護淨經
- 木槵子經
- 無上處經
- 盧至長者因緣經
- 僧護經
- 出家功德經
- 栴檀樹經
- 頞多和多耆經
- 普達王經
- 佛滅度後金棺葬送經
- 五王經
- 四天王經
- 末羅王經
- 梵摩難國王經
- 父母恩難報經
- 孫多邪致經
- 新歲經
- 群牛譬經
- 九橫經
- 禪行三十七經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 比丘聽施經
- 身觀經
- 僧祇律
- 十誦律
- 五分律卷
- 四分律
- 大唐中興三藏聖教序 御製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律卷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攝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大苾蒭戒經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戒經
- 僧祇戒本
- 僧祇比丘尼戒本
- 十誦僧戒本
- 十誦比丘尼戒本
- 彌沙塞戒本
- 五分尼戒本
- 四分僧戒本
- 四分比丘尼戒本
- 解脫戒本
- 沙彌十戒並威儀
- 沙彌威儀經
- 沙彌尼離戒
- 沙彌尼戒經
- 迦葉禁戒經
- 戒消災經
- 優婆塞五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舍利弗問經
- 大沙門百一羯磨經
- 十誦要用羯磨
- 優波離問佛經
- 彌沙塞羯磨本
- 四分雜羯磨
- 四分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比丘三千威儀
-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 四分僧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愛道比丘尼經
- 雜事律攝頌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 犯戒報應輕重經
- 五百問事經
- 摩得勒伽律
- 鼻柰耶律
- 善見律
- 佛阿毘曇論
- 毘尼律
- 薩婆多毘尼婆沙
- 明了論
- 阿毘曇八揵度論
-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 集異門足論卷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 眾事分阿毘曇論
- 阿毘曇毘婆沙論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 俱舍論
- 阿毘達磨俱舍論頌
- 阿毘達磨俱舍論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 顯宗論三藏聖教序
- 阿毘達磨顯宗論
- 阿毘曇心論
- 法勝阿毘曇心論
- 雜阿毘曇心論
- 甘露味阿毘曇論
- 隨相論
- 尊婆須蜜所集論
- 三法度論
- 入阿毘達磨論
- 成實論
- 立世阿毘曇論
- 解脫道論
- 舍利弗阿毘曇論
- 五事毘婆沙論
- 鞞婆沙阿毘曇論
- 三彌底部論
- 分別功德論
- 四諦論
- 辟支佛因緣論
- 十八部論
- 部異執論
- 異部宗輪論
- 佛所行讚經傳
- 佛本行讚傳
- 撰集百緣經
- 出曜經
- 賢愚經
- 僧伽羅剎集
- 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百喻集
- 菩薩本緣集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 付法藏傳
- 坐禪三昧經
- 佛醫經
- 惟曰雜難經
- 迦葉赴佛經
- 菩薩訶色欲經
- 四品學法
- 金剛力士哀戀經
-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
- 治身經
- 佛治意經
- 五門禪經要用法
- 達磨多羅禪經
- 禪法要解
- 舊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 思惟略要經
- 內身觀章句經
- 法觀經
- 禪要經呵欲品
- 十二遊經
- 阿育王譬喻經
- 雜寶藏經
- 那先比丘經
- 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育王經
- 阿育王傳
- 阿育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
- 四阿含暮抄
- 法句經
- 法句譬喻無常品經
- 法句經
- 迦葉結經
- 三慧經
- 撰集三藏經及雜藏經
- 阿彌曇五法行經
- 小道地經
- 一百五十讚佛頌
- 金剛頂經十六大菩薩讚
- 文殊師利發願讚
- 普賢行願讚
- 六菩薩名當誦持經
- 蓮花部一百八名讚
- 讚觀世音菩薩頌經
- 五讚八大菩薩讚
- 無明羅剎集
- 百千誦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 梵本普賢讚
- 梵音文殊讚
- 吉祥讚
-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勸發諸王要偈
- 馬鳴菩薩傳
- 龍樹菩薩傳
- 大阿羅漢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 分別業報略集
- 婆藪槃豆傳
- 龍樹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 賓頭盧為王說法經
- 請賓頭盧法
- 提婆菩薩傳
- 迦丁說當來變經
- 勝宗十句義論
- 金七十論
- 釋迦譜
- 釋迦氏略譜
- 釋迦方志
- 釋迦譜及略譜方志等依入藏目合有諸經要集
- 經律異相
- 南齊經目
- 隨朝經目
- 釋門系錄
-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 經律異相
- 大唐內典錄
- 續大唐內典錄
- 開元釋教錄
-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 南海寄歸內法傳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 西域記
- 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玄奘傳
- 古今譯經圖記卷
- 續古今譯經圖記
- 集古今佛道論衡
- 續古今佛道論衡
- 利涉論衡
- 道氤定三教論衡
- 辯正論
- 破邪論序
- 破邪論
- 崇正錄
- 甄正論
- 十門辯惑論
- 釋法琳傳
-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 音梁高僧傳
- 音續高僧傳
- 音弘明集十四卷
- 音廣弘明集
- 法顯傳
- 惠超往五天竺國傳
- 無行法師書
- 肇論
- 止觀
- 安樂集
- 寶法義論
- 念佛三昧寶王論
- 金錍決瞙論
- 比丘尼傳
- 觀心論
- 群疑論
- 十疑論
- 具錄西國浴像儀軌
- 說罪要行法
- 受用三水要法
- 護命放生法
- 重校一切經音義序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音大安般守意經二卷 慧琳
陰持入經二卷 慧琳
處處經一卷 慧琳
罵意經一卷 慧琳
分別善惡所起經一卷 慧琳
出家緣經一卷 慧琳
阿鋡正行經一卷 慧琳
十八泥犁經一卷 玄應
法受塵經一卷 無字
禪行法想經一卷 慧琳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一卷 慧琳
揵陀國王經一卷 慧琳
須摩提長者經一卷 慧琳
阿難四事經一卷 慧琳
未生怨王經一卷 玄應
猘狗經一卷 慧琳
四願經一卷 無字
黑氏梵志經一卷 慧琳
分別經一卷 慧琳
八關齋經一卷 慧琳
阿鳩畱經一卷 慧琳
孝子經一卷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一卷 玄應
大迦葉本經一卷 玄應
四自侵經一卷 玄應
羅云忍辱經一卷 慧琳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無字
時非時經一卷 玄應
沙曷比丘功德經一卷 玄應
自愛經一卷 玄應
中心經一卷 玄應
正見經一卷 玄應
阿難七夢經一卷 無字
大魚事經一卷 無字
呵鵰阿那含經一卷 無字
燈指因緣經一卷 玄應
婦人遇辜經一卷 慧琳
摩訶迦葉度貧女經一卷 玄應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無字
罪福報應經一卷 玄應
五無返復經一卷 無字
佛大僧大經一卷 玄應
邪祇經一卷 玄應
摩達國王經一卷 慧琳
旃陀越國王經一卷 慧琳
五恐怖世經一卷 慧琳
弟子死復生經一卷 慧琳
懈怠耕者經一卷 慧琳
辯意長者子經一卷 慧琳
天請問經一卷 慧琳
賢者五福經一卷 無字
無垢優婆夷問經一卷 無字
護淨經一卷 慧琳
木槵子經一卷 慧琳
無上處經一卷 慧琳
盧志長者因緣經一卷 玄應
僧護經一卷 慧琳
出家功德經一卷 慧琳
栴檀樹經一卷 玄應
頞多和多耆經一卷 慧琳
普達王經一卷 慧琳
佛滅度後殯斂葬送經一卷 玄應
五王經一卷 玄應
四天王經一卷 慧琳
末羅王經一卷 玄應
梵摩難國王經一卷 慧琳
父母恩難報經一卷 慧琳
孫多邪致經一卷 慧琳
新歲經一卷 玄應
群牛譬喻經一卷 琳
九橫經一卷 琳
禪行三十七經一卷 琳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一卷 琳
比丘聽施經一卷 應
身觀經一卷 琳
無常經一卷 琳
八無暇有暇經一卷 琳
長爪梵志經一卷 琳
療痔病經一卷 慧琳
右八十一經八十二卷同此卷音。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上卷
𦌭瘦(上居冝反鄭注周禮云馽旅過行寄止也說文從网從𦌭音槷或從革作羈下搜皺反莊子云疾㾛死[(哭-、)/土]憂患其中也考聲羸也說文從疒叜聲也)。
蝝飛(悅泉反公羊傳蝝即蠉也蝗始生曰蝝大曰𧑄說文蝗子也從虫彖聲𧑄䖝音終毀也)。
蝡動(上潤允反考聲云元從口蝡有足曰[乏-之+蟲]說文從虫耎聲也)。
軶觀(上烏革反鄭注考工記云軶轅端壓牛領軶也說文從車戹聲也經作軶俗字)。
痛蛘(羊蔣反禮記云蛘不敢搔也考聲云瘡瘡中有[乏-之+蟲]也說文𭫷蛘也從虫羊聲經文從疒作痒是病也非經意也)。
喘息(上川耎反桂苑珠叢云人氣息謂之喘也說文云息也而從口耑聲耑音端而為之)。
細滑(上西祭反孔注尚書云細小也說文微也從糸從囟囟音信)。
十絆(般漫反文字集略云絆繫馬足繩也說文絆馬馽也從糸半聲也馽音知立反)。
三輩(北味反顧野王云輩猶部也宋忠注太玄經云輩類也說文從車非聲經從北作輩俗字是也)。
𧄼瞢(上音縢下墨崩反蒼頡篇云𧄼瞢臥初起貌也又悶也毛詩詩傳曰瞢瞢神亂貌也上從登從夢省下從目亦從夢省經文從足作蹬誤用非本字也)。
陰持入經上卷
懣懣(門頓反王逸注楚辭云懣憤蒼頡篇云悶也說文煩也從心滿聲也)。
為拕(音他顧野王云拕猶曳也廣雅云拕亦引也說文從木它聲它音同上經作拕俗字也)。
下卷
已分(下甫墳反王注周易云分隔也杜注左傳分猶遍也顧野王云分析也鄭注禮記云分別也說文從八從刀以別物也經文作份音筆貧反與斌彬同非經義訓也)。
若干態(胎𧶘反王注楚辭云態姿也高誘注呂氏春秋云態度情貌也說文從心能聲也)。
受跓(誅縷反考聲正從木作柱經從足作跓亦通也)。
青𮌨(朴邦友)。
溝港(上苟侯反鄭注周禮云通水於川曰溝考工記云廣四尺深四尺曰溝也考聲云亦水注谷也說文溝瀆也從水冓音古候反下江項反文字集略云水別流也考聲云水派流而不通也從水巷聲也)。
得猗(下音依也)。
摸賈(上母蒲反下莫候反顧野王云賈猶交也郭注爾雅云廣易名也文字典說從貝丣聲丣音酉)。
[高/肉]炷(上果敖反鄭注禮記云膏香牛脂又曰肥脂說文從高從肉下朱戍反考聲云炷燈心也從火主聲集訓作主主燈內布而施行今之時用也)。
睡眠(上垂類反下蔑邊反蒼頡篇睡眠熟也王逸注楚辭云眠亦臥也顧野王云寐也說文並從目垂民皆聲經作瞑非)。
佛說處處經
撓撈(上好高反廣雅云撓亂也聲類云攪也說文從手堯聲下老刀反方言云撈取也郭璞注云撈鉤勞也考聲云漉取也古今之正字從手勞聲)。
牛齝(下試之反爾雅云齡牛食已又吐嚼之說文云吐而噍噍音撨笑反從齒台聲)。
佛說罵意經
瞳子(上動東反尚書大傳舜目重瞳也埤蒼云目珠子是也考聲云目中瞳子也古今正字從目童聲也)。
蛇蚖(上社遮反下五官反枹朴子曰蛇類甚多唯蚢蛇中人最急可以刀割所螫處肉棄於地肉自沸似火炙須臾焦盡人得活矣不割必死玄中記云蚖蛇身長三四尺有四足形如守[*]宮尋脊有針利如刀甚毒惡中人不逾半日則死山海經云皮可以飾刀劒與鮫魚皮相似但[夕/鹿]細異也)。
犁槅(下耕核反說文槅車軶也從木鬲聲或作扼音嚶革反說文扼[打-丁+巳]提非經義經從木作枙俗字)。
[3]几上(飢履反考聲云几案屬也周禮有五几玉彫彤漆素是也諸侯朝覲祭祀皆用之矣說文几踞也象形字也經文從木作机是木名非經義借用)。
鷄鶩(下蒙卜反郭注爾雅云鶩即鴨也古今正字云騖舒𠒎也從烏敄聲敄音務)。
燌燌(忿分反說文燌燒也今作焚古今正字從火賁聲經從貴作𤏳書誤也)。
持㦿(下胡古反說文古文戶字也埤蒼云小戶也聲類云房門也字書云窓也古今正字從戶木聲經文作㦿非也)。
師捲(下倦員反國語云捲舒也廣雅云捲愛也毛詩傳云捲力也說文勢也從手卷聲也)。
澆灌(下官換反顧野王云灌[泛-之+(犮-乂+又)]澍也考聲云灌漬也注也說文從水雚聲經作[漠-旲+((囗@(人*人))/貝)]非此字也)。
脛脠(上形定反孔注論語云脛脚也說文脛脚胻也從肉巠聲胻音衡更反巠音公冷反下地頂反鄭注禮記誔直也何注公羊云胊申曰脡古今正字從肉廷聲胊音渠俱反)。
確正(上腔角反周易確牢也考聲云堅固也古今之正字也從石寉聲)。
白髀(下鼙米反考聲云髀股也古今正字亦股外也文字典說從骨坒聲經作髀亦通坒音毘利反而音訓時之大用也)。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污之(上烏故反顧野王云染污也韓詩云污穢也字書污塗也說文從水亐聲經從夸作洿音於徒反與經義乖也)。
鼽鼻(上渠牛反禮記云鼽鼻不利也古今正字病塞鼻窒塞也從鼻九聲經從几作鼽非此也)。
塞壅(下邕拱反鄭注周禮云壅陽防止水也鄭箋詩云壅猶蔽也顧野王云塞也公羊傳云壅不流也廣雅云隔也或作𡓱古今正字從土雝聲經作塵誤書也)。
鷄𠒎(下輔無反郭注爾雅云𠒎似鴨而小長尾背上有文今江東人亦呼為鸍音詩考聲云亦野鴨之小者從鳥几聲几音殊經從力作𭄩非此鳥也)。
啤呲(上音卑下子思反)。
桹檔(上朗當反下黨郎反)。
彌觔(疑字錯未詳所以未音之)。
謇吃(上建偃反周易云謇難也方言云謇吃語澀也郭注云亦北方通語亦作[言*(謇-(宋-木)+(冗-几))]古今正字從言𡨄聲經作蹇跛也非經義𡨄音僧則反下斤仡反聲類云吃重言也說文語難也從口乞聲)。
嚾罵(上音喧考聲云嚾嚾嘑也聲類作囂古今正字從口雚聲也或從言作讙雚音桓而音訓之義)。
蟲豸(下持里反爾雅云有足曰蟲無足曰豸也)。
蹲踞(上音存考聲云蹲踞也謂竪厀坐也杜注左傳云蹲聚足坐也說文亦踞也從足尊聲下居御反)。
鞭榜(下伯孟反考聲云使船也王逸注楚辞云榜船擢也又注云擢亦檝也說文從木旁聲也)。
萎黑(上委為反說文從草委聲)。
憋性(上片蔑反方言憋惡也郭璞注云憋怤急性也古今正字從心敝聲也敝音毘袂反)。
瘭疾(上褾遙反廣雅云癰成膿也埤蒼云瘭疽浮熱也集訓云熾也古今正字從疒票聲也經從火作[熛*寸]非也票音必消反)。
鈔綴(上炒稍反或作抄考聲鈔略取也廣雅掠也說文從金少聲下追銳反賈注國語云綴連也說文綴令著也從糸叕聲經文從心作惙非也叕音猪劣反)。
牽將(上企堅反廣雅牽挽是也)。
輪轢(上音倫顧野王云輪車輞也說文有輻曰輪從車侖聲侖音淪下零的反蒼頡篇云轢輾也說文轢車所踐也從車樂聲也)。
啖圂蟲(上談濫反廣雅云啖食也說文啖亦噍也從口炎聲中魂困反蒼頡篇云圂豕所居也說文圂廁也從口作[口*圂]非也囗音韋)。
火燔(下伐袁反考聲燔燒也毛詩傳云炰加火曰燔廣雅燔乾也說文從火番聲而古今之正字形)。
夗轉(上冤院反說文夗轉臥也從夕從卩卩音節經從宀作宛非也)。
躁[打-丁+夒](上遭譟反顧野王云躁猶動也鄭注論語云躁不安靜也賈注國語云躁擾也說文從足喿聲經作𮜒俗字喿音[耳*參]到反)。
蜚蛾(上音非郭注爾雅云蜚即負盤臭虫也杜注左傳云蜚亦[蠜-爻+歹]也顧野王云負[蠜-爻+歹]蜚也說文從虫非聲)。
畜牲(下省英反鄭注周禮云牛馬羊豕雞犬曰六牲杜注左傳曰改牛名曰牲說文從牛生聲)。
調嬈(泥鳥反)。
墟聚(上去魚反周易云墟邑也廣雅云墟居也南楚汝頴言亦墟聲經從阜作𨼋𨽁非正也今之時行也)。
貧寠(劬乳反考聲云居無財以備禮也毛詩傳云寠者無考𥝏也說文從宀婁聲宀音綿古[1]令正字也)。
迷惛(音昏考聲云老而多忘曰惛孔注尚書云惛乱也毛詩箋云惛無所知也說文從心昏聲而成之)。
中這(音彥蒼頡篇云這迎也說文從辵言聲也)。
世福(下風伏反禮記福者備也[2]太玄經云人道所喜曰福毛詩箋云爵命為福說文從示畐音逼聲經從示作[示*(二/口/子)]字書撿尋都無音釋之處也)。
聾聵(下頑怪反賈注國語云生聾曰聵說文從耳貴聲也)。
騬割(上阻蠅反考聲云騬云今之敦馬也犍牛也去其外腎也說文從馬乘聲又音囚陵反)。
曒若(上澆澆反埤蒼云曒明也考聲云光明貌也古今正字云月光也從日敫聲亦作皎也)。
泛愛(芳劒反)。
豓天(上音焰也)。
佛說出家緣經
驚悸(下葵季反考聲云心驚也怒也說文悸心動也從心季聲)。
頑憒(下壞內反蒼頡篇憒亂也㽵子云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也說文從心貴聲)。
佛說阿鋡正行經
考治(枯老反考聲云苦也又擊也毛詩云子有鍾鼓不擊不考方言考引也經從手作拷俗字非也)。
呼吸(噷急反毛詩箋云吸猶引也顧野王云吸亦息入也廣雅云吸飲也說文從口及聲)。
十八泥犁經一卷
倅略(倉對反依字倅副也廣雅倅盈也又作體音蒲本反)。
焯熱(之藥反廣雅焯熱也說文焯明也經文作𥇍都角反𥇍非此義)。
𨻼牢(方奚反說文𨻼牢獄名也所以拘非者也家語天子周𨻼執之王肅曰𨻼獄牢也字從非作陛省聲經文作椑非體也)。
法受塵經(無字可音訓)
禪行法想經
䏺脹(上璞尨反埤蒼云䏺肛膓脹也古今正字從月夆聲尨音麥邦反而行有為之)。
費秏(上妃未反廣雅云費猶損也說文費散財用也從貝弗聲下蒿告反毛詩箋云耗害也蒼頡篇云秏消也說文從禾毛聲經從耒作耗誤也)。
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摩挱(下索何反聲類云摩挱猶捫摸也古今正字從手沙聲經從少作抄誤遺脫也)。
揵陀國王經
揵陀(上件焉反下度何反梵語國名也)。
擔樵(慈遙反韓詩云樵取也杜注左傳云樵薪也說文從木焦聲也)。
須摩提長者經
相棖(宅庚反俗字也正作㲂亦作[敲-高+(目/(冗-几+丁))]又作楟先儒隨意作之散在墳典集訓云楟撞也𧢻也轉注字而說之也)。
哽塞(厄杏反韻詮云氣塞哀極之爾)。
標心(必遙反毛詩云標拊心貌也顧野王云標謂捐表以識之說文從手票聲)。
鷹逐鴿(上憶矜反毛詩箋云鷙鳥也顧野王云亦謂𠁊鳩也下甘合反王逸注楚辞云鴿鳩之類也說文從鳥合聲也)。
贖之(常欲反俗字也王肅注尚書云出金贖罪也考聲云輸物以免罪也以財賞直也說文[贖-士+出]賈也從𧷓𧷓音育)。
佛說阿難四事經
𧶝賣(上矛候反顧野王云賈猶交易也爾雅云賈市賣也文字典說文貝丣聲經作𧴵非也)。
未生怨王經
涕泗(息利反詩云涕泗滂池傳曰自鼻出曰泗也自目曰涕也)。
瘦眚(字苑作㾪同所景反釋名眚㾪也如病痟瘦也鄭玄注周禮云眚者猶人𤯝瘦也經文作省非字體也今行之)。
桀逆(奇列反桀案諡法曰賊人多累曰桀劉熈曰多以惡逆累賢人也)。
佛說猘狗經
狾狗(上折例反廣雅云狾狂也說文亦狂犬也從犬折聲也)。
湔洗(上節前反廣雅云湔亦洗說文湔浣也從水前聲)。
四願經(無字音訓)
黑氏梵志經
栲掠(下力酌反杜注左傳云掠劫財物也鄭注禮記掠索也古今正字從手諒省聲)。
㦍然(上五各反字書作㖾字也㖾驚也亦訟譁也聲類云嚴敬貌也古今正字從心㖾聲)。
悒遽(上音邑王逸注楚辭云悒也古今正字從心憂也歎息也蒼頡篇不辭舒之貌也說文不安也從心邑聲下音渠杜注左傳云遽畏懼也賈注國語遽疾也鄭注論語云卒也說文窘也從辵豦聲經從心作懅誤)。
徑順(上音經蒼頡篇云徑過也廣雅云徑歷也文字典說從[1]彳巠聲然得而行也)。
鈎銸(下尼輒反釋名云銸攝也拔取也說文銸鉆也從金耴聲耴音尼輒反也)。
佛說分別經
是祟(下雖醉反考聲云神鬼為害也疾也說文神為禍也從示從出聲經從宗作祟非也)。
禱祀(上刀老反鄭注周禮云求福曰禱包注論語云請鬼神也廣雅云謝也說文從示壽聲下詞枲反祀潔敬而祭也顧野王云百神之庿可祭曰祀也說文從示已聲)。
𡝩嬳(上[2]夭嬌反毛詩傳云𡝩少也馬注論語云和舒之貌也顧野王云謂女子好淑說文巧也從女芺聲下枉籰反文字典說云嬳作姿態貌也從女蒦聲經從矍作𡤬誤也)。
不憚(下壇嬾反毛詩箋云憚畏也難也韓詩云憚惡也考聲云勞也說文從心單聲古今正字也)。
佛說八關齋經
族姓(上叢鹿反孔注尚書云族類也同姓也百家為族使之相葬也說文從於矢聲經從手作挨非也)。
佛說阿鳩留經
曰㜗(下倉含反集訓云㜗婪也謂貪於衣食也說文從女參聲)。
一𥁄(榮俱反何注公羊傳云𥁄飲器也考聲云椀之大者也說文飯器也從皿亐聲經從木作杇非)。
佛說孝子經
推燥(下騷早反周易云火就燥也說文云燥乾也從火喿聲經作㜗非也喿音噪也)。
禮賂(下盧妬反毛詩傳云賂遺也顧野王云以財相請謁也說文從貝路省聲)。
惕惕(汀的反孔注尚書云惕懼也毛詩傳云惕惕猶切切也賈注國語云惕疾也考聲不安也憂也說文從心易而聲)。
以賽(下桑代反穆天子傳云酬福也考聲云報也說文從寒貌聲𡨄音僧則反)。
沈沔(上除林反孔注尚書云沈謂冥醉也杜注左傳云沈溺濕也顧野王沒也說文從水冘聲冘音淫下綿[3]褊反考聲云𭰫躭酒也孔注尚書云[沔-丏+丐]飲酒過差失度也說文從水丐聲也經從心作忱愐非也)。
兇櫱(上兇字下從人下言羯反杜注左傳云櫱災也蟲獸為怪曰櫱衣服草木為怪曰[袖-由+芺]今通作𭒯俗字也正從示辥聲)。
蠆毒(上丑芥反象形字鄭箋毛詩蠆毒蟲也秦晉之間謂之[虫*束*頁][剌/虫]通謂之蠍鄭玄曰蠆尾如婦人拳髮曲而上卷尾竭有毒說文從虫萬象其形也)。
號絕(上号高反韻英云大哭也韻詮哀痛聲也古今正字從虎号聲經作嗽非茲也)。
佞嬖(上寧定反賈注國語云偽善乍仁也顧野王云諂從諫以悅君上之意也案[佞-二+〦]者諂媚於上曲順人情乍偽似仁故從仁從女說文巧諂也下音閉杜注左傳云嬖親幸也王注楚辭云嬖猶愛也謚法曰賤而得愛曰嬖劉熈曰嬖卑也媟卑接媚以色事人也說文從女辟而聲也媟音屑也)。
𡝩冶(下音野易曰冶容誨淫考聲云婦人變態也說文冶亦銷也從氷台古今文也經從蟲作蠱雖通非經之本義也而亦非今時之本字)。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僥值(古堯反漢書晉灼音義曰獥遇也謂願求親遇也)。
𪈏麥(又作燕同煙見反爾雅蘥雀麥也注云即鷰麥也經文作鷖伊奚反鷖水鳥非此用之)。
傅飾(方務反傅猶塗附也傅藥傅粉皆是)。
餼施(古文槩同虛氣反儀禮餼之以其禮鄭玄曰以牲曰餼餼猶稟給也埤蒼餼饋也字書餼餉也方言餼而熟也)。
雜糅(古文粗[飢-几+(刃/一)]二形同女救反說文雜飯也今以異色物相參曰糅糅雜也)。
賣姓(埋稗反梵言薩俱盧也一本作薄經文作賈誤)。
訶䣯(側於反梵言摩訶䣯此譯云大長也)。
殷皮(於斤反詩云殷其盈矣傳曰殷眾也殷大也又於艱反赤黑色為殷此借音用爾)。
敷愉(翼珠反纂文作孚瑜亦美色也方言怤愉悅也)。
繫𣚃(呼結反埤蒼圍係也通俗文束縛謂之𣚃古今正字)。
莅吒(古文作䇐同音也力四力季二反也)。
堊飾(烏各反白土也爾雅牆謂之堊郭璞曰以白土飾牆也廣雅云堊塗也古文云)。
孚譴(字體作䞯同芳務反禮記云無䞯往鄭玄曰䞯疾也廣雅䞯行也下去戰反譴責)。
輕邈(亡角反楚辭高馳之邈王逸曰遠也方言邈離也漸漸也廣也亦盛也)。
大迦葉本經
開披(正字作破同普陂反纂文云破折也披猶分也亦披折也經文作擺捕買反手擊也擺非此義也)。
四自侵經
不肖(先妙反禮記其子不肖鄭玄曰不似也言不似其先故曰不肖謂儜惡之類也字從肉小聲)。
佂忪(之盈反古文伀同之容反方言佂伀惶遽也江湖之間凡窘卒怖遽皆相謂之佂伀)。
羅云忍辱經
無慍(於運反毛詩傳云慍恚也蒼頡篇云慍恨也說文怒也從心昷聲昷音溫潤也)。
毒蟒(下莫牓反郭注爾雅云蛇之最大者也考聲云亦大蛇也說文從虫莾聲)。
煒熚(上韋鬼反毛詩傳云赤貌也考聲云亦光色盛貌也說文從火韋聲也下炎劫反方言熚熚熾盛貌廣雅云熚赤光也說文從火畢聲畢音同上經從畢作畢非也古文云爾時之音訓字也)。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無字音訓)
時非時經
釪𬎞(案字義冝作于窴二形窴音徒賢也又云徒見反而古今之正形國名也)。
沙曷比丘功德經
陷此(古文錎同陷猶墜入也亦沒也說文陷從高而下也一曰墮也)。
笥中(胥吏反說文盛衣器曰笥也禮記簞笥門人者鄭玄曰並盛食之器也而圓曰簞方曰笥也)。
闓化(上口哀反說文闓開也廣雅闓化也亦欲也聲類此亦開字也)。
自愛經
攘衣(而羊反謂攘除衣袂出臂也子曰攘臂而下車是也袂音彌世反今訓爾)。
跣襪(先典反下舞發反古文作𧙕怽[皮*未]並同足衣也經文作懱非也)。
揮涕(毀歸反說文揮奮也謂揮奮振訊也揮灑也爾雅云揮竭也注云揮振去水為竭也經文作指麾之麾亦非體也)。
見正經
包毓(說文云亦育字同餘祝反說文養子使從善也育亦長大也覆育也亦生也)。
挻土(舒延反淮南子云陶人之剋挻埴許叔重曰挻揉也埴土也挻擊也亦和也)。
斲柹(敷廢反說文削木也蒼頡篇柹札也謂削木柹)。
蝮蜟(扶福反下夷六反字林蝮蜟蟬皮也猶蛣蜣變為蟬也廣雅蝮蜟蛻也蛻音他外 始銳二反謂蛇蛻皮也經文作輹育非體也)。
羸臞(又作臞同渠駒反爾雅云臞瘠也說文少肉也正古文)。
阿難七夢經(無字可音訓)
大魚事經(無字可音訓)
阿鵰阿那含經(無字可音訓)
燈指因緣經
蕭森(今作槮同所金反說文多木長貌也)。
子胤(與振反爾雅胤繼也亦嗣也說文子孫相承續曰胤言番育之謂也已)。
喟然(又作嘳同口愧反說文大息也論語顏淵喟然歎曰何晏曰歎而聲也)。
罄竭(古文𥥻同可定反說文器中空也爾雅罄盡也經文作石樂器名也古者母句作磬非此義古文云)。
飲酣(古文作佄同胡甘反尚書酣歌干室孔安國曰樂酒曰酣漢書應劭曰不醉不醒曰甘酉曰酣)。
孑然(居折反案孑猶孤獨也說文孑無右臂曰孑國語有孑然是之也)。
親昵(今作暱同女栗反爾雅昵近也郭璞曰謂相近也亦親也私昵也)。
䁍陷(苦洽反說文目陷也廣雅䁍陷經文作抓掐之作掐非體抓側交反也)。
捃拾(又作𭢻同居運反方言捃取也國語收捃而烝賈逵曰捃拾穗也穗音遂也)。
猜疑(古文睵猜二形今作[怡-台+釆]同[夕/鹿]來反案猜亦疑也廣雅云猜懼也方言猜恨也)。
端確(又作碻埤蒼作塙同苦學反周易夫乹確然韓康伯曰確堅貌也經文作磬胡族反穀盡也非此義也)。
譸張(又作酬嚋侜三形同竹尤反尚書云無或譸張為幻孔安國曰譸張誑也相欺惑也)。
上翳(又作瞖同一計反說文注云目病生瞖也三蒼郭璞注云目瞖病也)。
喁喁(古文顒同牛匈反說文眾口上見也謂羣仰其德也詩云顒顒昂昂傳曰顒顒溫貌也)。
婦人遇辜經
娶婦(上趨句反白虎通云娶者取也周禮男三十而娶說文從女從取聲也)。
水碓(堆內反顧野王云碓亦以用舂也方言碓亦機也考聲云舂具也說文從石隹聲也)。
[2]頓躓(竹利反顧野王云躓猶頓也廣雅云躓亦蹋也說文從足質聲古文)。
姑妐(燭容反方言云今關中人呼夫之父曰妐考聲云妐亦夫之兄也從女從公聲也古文云爾)。
尪劣(上柱王反蒼頡篇尪小倭也說文云跛曲脛也從大象偏曲一脚之形也經從兀從王誤之爾)。
佛說十二生死經(無字可音訓)
罪福報應經
麋麈(之乳反以冬至解角者也說文鹿屬也似鹿而大尾可以為拂也此皆古文云)。
鵂𪅳(許牛反下力周反亦名鉤鵅即𪁪𩿒也夜見晝伏也亦別名怪鳥也古今之正字也)。
五無返復經(無字音訓)
佛大僧大經
不滋(聲類作㜿同[5]子思反說文滋益也滋蕃長也經文作孳方言東楚之間凡人去乳而雙產者曰釐孳說文孳孳沒沒)。
[示*芺]𧒣(言列反說文云衣服歌謠之怪謂之[袖-由+芺]禽獸虫蝗之怪謂之𧒣𧒣災祥也)。
謚比(時至反說文行之迹也從言益聲也白虎通曰謚之言列也釋名云謚申也物在後為申言名之於人也)。
鷹鸇(之然反爾雅鷐風鸇也郭注爾疋云鸇鷂之類屬也)。
齮䶩(丘依丘倚二反蒼頡篇云齊人謂齧咋為齮齮齧也許慎云側齧也下竹皆反齧挽曰齮)。
齩齧(又作䶧同五狡反廣疋䶧齧也說文齧噬也)。
儲偫(上直於反下直埋反說文儲偫具也亦待)。
惕惕(汀歷反詩云心焉惕惕傳曰惕愒猶切切也亦懼也亦愁也)。
噫乎(又作譩同於熈反謂歎傷之聲)。
俘取(上防膚反國語而安俘女賈逵曰伐國取人曰俘也俘亦取也)。
摩達國王經
澡手(子老反顧野王云澡猶洗潔也說文澡洗手也從水喿聲)。
整衣(之郢反鄭注禮記云整正也考聲理也說文齊也從敕正聲經作整誤也敕音恥力反古文云爾)。
五恐怖世經
遵令(子倫反孔注尚書云遵修也郭注爾雅云遵行也蒼頡篇遵習也說文從辵尊聲)。
就冥(覓瓶反郭注爾雅云冥昧也毛詩箋云冥衣也說文從冖音覓從日從六經從人宀從具非也)。
佛說弟子死復生經
𤡜苦(上伊焰反顧野王云猒猶足也鄭注禮記云猒[飢-几+犮]也說文從甘從肉從犬會意字也[飢-几+犮]音於據反)。
髠𩮜(上[1]閫昆反說文髠鬀也從髟几聲髟音標下他歷反鄭注禮記云𩮜鬀也說文從髟剔聲經作剔俗字也鬀音剃)。
殯𣫍(賓牝反杜注左傳云殯窆棺也何休從棺曰殯說文從歺賓聲歺音矝古文云耳)。
噉食(上達濫反廣雅云噉食也說文噉噍也從口敢聲或作啗亦通也經云幻化也)。
漚惒(上烏侯反下音和梵語菩薩名也)。
淵泓(上於玄反毛詩傳云淵猶深也說文淵亦深泉也從水𣶒聲也𣶒音同上下烏宏反廣雅泓猶水深澄也說文云亦下深大也從水弘聲)。
瘖痾(上邑今反說文不能言也從疒音聲下烏歌反說文病也從疒阿聲)。
鳥獸(收救反爾疋云四足而毛曰獸說文從犬嘼聲嘼音同上經作狩非也)。
拯濟(拯字無疊韻取蒸字上聲呼之杜注左傳云拯救助也方言云拯扶也說文從手丞聲下精細反孔注尚書云濟救渡也杜注左傳云益也賈注國語云成也說文從水齊聲也)。
懈怠耕者經
法誼(冝奇反毛詩傳云誼善也)。
辯意長者子經
鼎沸(上音湏應劭注漢書云鼎方金器也顧野王云鼎烹餁調和五味之器也三足兩耳從貞省加耳足象形古文作)。
肝肺(上割丹反下孚廢反考聲云五藏名也說文從肉干市皆聲也市音北旆反從八也)。
遏惡(上安曷反孔絕也毛詩傳遏止也考聲遮也說文從辵曷聲)。
為飴(以之反方言凡飴謂之餳也毛詩箋云甘如飴也說文以米[卄/(阿-可+辛)/木]煎成之從食[2]呂聲[耜-耒]古文以字)。
達嚫(楚靳反文字集略云嚫施也 從口親聲)。
讖書(楚禁反顧野王云讖謂占候有効記其事也說文讖驗也從言韱聲經作讖俗字也韱音僉也)。
鐵[車*(同-(一/口)+又)](下音𠕀也)。
天請問經
慘毒(上初錦反方言慘殺也說文慘亦毒也從心參聲經文作磣亦通用也)。
髫齔(上音調埤蒼云髫髦也考聲云小兒剃髮留兩邊髮也說文從髟召聲經文作齠亦通也髟音必遙反下初謹反鄭注周禮男七歲女八歲即毀齒也說文從齒七聲經作齓非也古文也)。
甲冑(下直宥反杜注左傳云冑兜鍪也)。
欻然(上薰屈反)。
賢者五福經無垢優婆夷問經
(右二卷並無字可音訓)。
護淨經
蜣蜋(上却良反下力張反郭注爾雅云蜣蜋啖糞者也說文並從虫羌艮皆聲)。
秸稾(上艱八反下高考反孔注尚書秸亦槀也說文槀亦[3]秆也並從禾吉高皆聲而成矣)。
濤米(道勞反纂韻云濤汰也文字典說從水壽聲經作洮非經義也)。
木槵子經
疫疾(營璧反周禮方相氏執戈揚楯以驚疫癘之鬼說文民皆疾也從疒伇省聲也)。
莎升(蘇和反西國比丘之名也)。
無上處經
叢聚(族公反孔注尚書叢亦聚也說文草木聚生為叢從丵取聲經從草作藂非也亦俗字也丵音士學反也)。
盧至長者因緣經
密弆(姜語反弆藏也通俗畵也物空盡也)。
物儩(又作澌同悉漬反言鋌賜盡也物空盡曰儩儩索)。
僧護經
氣噓(許居反)。
敬諾(那洛反毛詩傳云諾辭應也顧野王云諾謂聽許之辭也論語子路無宿諾說文從言若聲)。
瓶瓨(下項江反蒼頡篇瓨缶瓶也說文似缶長頸受十升從瓦工聲)。
抓捶(上爪交反埤蒼云爪插也廣雅抓𭢼也古今正字刮𭢼也從手爪聲也)。
煼疼(抄爪反方言火乾也古今正字從火芻聲或作㷅𤌉亦作炒並義同芻音楚愚反)。
羝羊(抵西反毛詩傳羝牡羊也廣雅羝雄也吳羊牡者三歲曰羝說文從羊氐聲也)。
申縮(上失真反白虎通云申者身也說文從臼臼音掬經作申古之字也)。
斲斤(竹角反孔注尚書云斲削也杜注左傳云報斲匠人也說文斲斫也從𠁁斤聲𠁁音豆也)。
噉舐(食爾反考聲云以舌取物也說文以舌取食也從舌氏而聲也)。
豎橛(權月反鄭注禮記云橛之言蹶也廣雅云橛杙也說文從木厥聲杙音餘織反)。
出家功德經
鞞羅羡那(上音毘梵語西國比丘名是也)。
栴檀樹經
躊躇(又作踟蹰同長留反腸知反下除厨二音並通廣雅躊躇猶豫也又云住足不進也亦躑躅[4]時也)。
跢地(多箇反江南俗音帶謂倒地也)。
拍殺(普格反廣雅拍擊也釋名拍搏也以手搏其上也今謂拍其上而死也經文作摽非也)。
憮然(上音舞怪愕之意也論語夫子憮然何晏曰為其不達已意而非此之字意也)。
頞多和多耆經
頞多和(上阿葛反西國經名梵語也)。
普達王經
已售(上音以下讎祐反字書售賣物得售也顧野王云售賣物去也說文從口從隹省聲)。
佛滅度後金棺葬送經
藉身(茨夜反案藉猶廌藉也周易藉用白茅是也)。
𣫍骨(力冉反說文𣫍收也亦藏也爾雅𣫍聚也廣雅𣫍取也經文作[牛*僉]非體也)。
㽃瓳(普安反下侯徒反廣雅㽃瓳㼾甎也埤蒼大甎)。
旌表(子盈反爾雅云旄首曰旌郭璞曰載旄於竿頭也國語為車服旗章以旌之賈逵曰旌表也取其幖幟)。
欣懌(以炙反爾雅怡懌樂也郭璞曰懌怡心之樂也懌意解之樂也字林懌怡也)。
購鉢(古候反說文以財有所求也廣雅購償也古云)。
燔身(扶袁反說文燔燒也加火曰燔廣雅燔乾也)。
明踰(庾俱反廣疋踰度也亦越也勝也經文作跨非也)。
陵遲(古文作[處-(虍/几)+((土/儿)*力)]本作夌同力蒸反淮南子云山以陵遲故能高案陵陂也平易不峭峻者之耳)。
五王經
了𠄏(又作了同丁皎反方言了𠄏懸也趙魏之閒謂懸曰𠄏郭璞曰了𠄏懸貌也[糸*(?了)]是絹𠄏)。
陜山(胡夾反案陜迫隘不廣大也說文陜隘也)。
茫茫(莫荒反[茫-亡+(└@人)][茫-亡+(└@人)]遠貌也[茫-亡+(└@人)]然曰謂不了也經文作[(梳-木+目)-ㄊ+(└@乂)]呼光反不明也兩通)。
侹直(古文作頲同他頂反通俗文平直曰侹經文作)。
檻車(下斬反釋名云檻車聲轞也)。
擩箭(而注反謂張弓擩箭也亦言捻箭也經文作澍非體也)。
四天王經
[蛫-厄+又]行(上岐冝反周書曰蚑行喘息也考聲云蚑[虫*朮]蟲名[虫*朮][蛇-匕+(六/ㄆ)]也說文從虫攴聲經文作蚊誤也古文云)。
僉然(上七廉反孔注尚書云僉皆也方言僉亦劇也說文從亼吅从古從字也亼音才入反吅音喧也)。
呪詛(上州狩反下阻䟽反郭注周禮云詛者欲相共惡之說文呪亦詛也或從言作酬去聲下從言且聲)。
苾芬(上頻蜜反毛詩云苾苾芬芬考聲云香貌也文字典說云亦香草也並從草必分皆聲也)。
囹圄(上歷丁反下魚舉反姬周獄名也鄭注禮記云囹圄所以禁守繫人者之處也並從口令吾皆聲口音韋也)。
末羅王經
震悚(又作竦同思勇反字林悚惶遽也經文作聳非也)。
梵摩難國王經
僧跋(蒲末反梵語也此云眾等即今之等供是也)。
父母恩難報經
乳哺(蒲路反許叔重注淮南子云哺口中嚼食也說文咀也從口甫聲經從金作鋪非也)。
孫多邪致經
除饉(勤靳反穀梁傳三穀不升為饉爾雅蔬不熟為饉說文從食堇聲堇音謹)。
新歲經
如鶡(何葛反山海經輝諸山多鶡郭璞曰似雉而大青色有毛負相鬪死乃止也)。
噲樂(苦壞反經文作噲字林噲咽也蒼頡篇此亦快字也字林快喜云之)。
佛說群牛譬經
掊土(上𫙙交反方言掊深也廣疋云掊猶減也又插也鄭注禮記亦手匊也說文從手咅聲音音土口反也)。
佛說九橫經
噫吐(上烏介反禮記云不敢噦噫也說文噫飽食而息也從口意聲也噦音於越反)。
嚏(上丁計反蒼頡篇嚏噴也禮記不敢嚏欬也月令云人名鼽嚏是也說文啎氣解也從口疐聲也鼽音求疐音帝也)。
禪行三十七經
撮取(宗活反廣雅云撮持也應劭注漢書云以三指撮也說文從手最聲)。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輕躁(遭到反賈注國語云躁擾也鄭注論語不安靜也謚法曰好變動民曰躁說文從足喿聲經作𮜒非也喿音桑到反)。
比丘聽施經
孚呼(芳于反孚疾也呼召也命也又音呼餓反發聲也)。
殟殟(烏沒反說文暴無知也聲類欲死)。
一切經音義卷第五十七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8-3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