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新收一切藏經音義序
- 一切經音義序
- 大唐三藏聖教序
- 高宗皇帝在春宮述三藏記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 放光般若經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光讚般若經
- 道行般若經
- 小品般若經
- 勝天王般若經
-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 明度無極經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 仁王般若經
- 新譯仁王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 仁王護國陀羅尼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實相般若經
- 理趣般若經
- 大樂金剛理趣經
- 大明呪經
- 般若波羅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大寶積經
- 大方廣三戒經
-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阿彌陀經
- 無量壽經
- 阿閦佛國經
- 大乘十法經
- 普門品經
- 經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 大聖文殊師利佛剎功德經
- 法鏡經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 幻士仁賢經
- 決定毘尼經
- 再譯三十五佛名經
- 發覺淨心經
- 須摩提女經
- 須摩提菩薩經
-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 得無垢女經
- 優填王經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 如幻三昧經
- 善住意天子經
- 太子刷護經
- 太子和休經
- 大乘顯識經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 大乘方等要慧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 佛遺日摩尼寶經
- 摩訶衍寶嚴經
- 𠢧鬘經
- 毘耶娑問經
- 大方等大集經
- 大集日藏分經
- 大集月藏分經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 大方廣十輪經
- 大集須彌藏經
- 大集大虛空藏經
- 虛空孕經
- 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
-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求聞持法經
- 觀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呪經
- 菩薩念佛三昧經
-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
- 般舟三昧經
- 大集賢護菩薩經
- 無言童子經
- 大集譬喻王經
- 大哀經
- 阿差末經卷
- 寶女所問經
- 無盡意經
- 自在王菩薩經卷
- 奮迅王菩薩所問經
- 寶星陀羅尼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
- 信力入印法門經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 佛花嚴經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經
-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 莊嚴菩提心經
-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說經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 菩薩本業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四十二字觀門經
- 菩薩十住行道經
- 菩薩十住經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 佛說兜沙經
- 漸備經
- 十住經
- 等目菩薩所問經
- 如來興顯經
- 度世經
- 羅摩伽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續入法界品經
- 四童子經
- 大悲經
- 方廣大莊嚴經
- 大般涅槃經音義
- 大般涅盤經憍陳如品闍維分
- 大般泥洹經
- 方等般泥洹經
- 音妙法蓮花經
- 普曜經
- 正法花經
- 無量義經
- 法花三昧經
- 薩曇分陀利經
- 妙法蓮花經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經
- 說無垢稱經
- 大方等頂王經
- 大乘頂王經
- 善思童子經
- 大悲分陀利經
- 悲花經
- 金光明最勝王經
- 金光明經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 伅真陀羅所問經
- 寶雨經
- 寶雲經
- 阿惟越致遮經
- 不退轉法輪經
-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
- 不必定入印經
- 入定不定印經
- 持心梵天所問經
- 等集眾德三昧經
- 集一切福德經
- 思益梵天所問經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持人菩薩經
- 持世經
- 濟諸方等學經
- 大乘方廣總持經
- 大方廣寶篋經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 大乘同性經
- 證契大乘經
- 深密解脫經
- 解深密經
- 解節經
-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 緣生經
- 分別緣起初法門經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 入楞伽經
- 大乘入楞伽經
-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 大薩遮尼乾子經
- 大乘密嚴經
- 新翻密嚴經
- 首楞嚴三昧經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 諸法無行經
- 諸法本無經
-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
- 慧印三昧經
- 如來智印經
- 寶如來三昧經
- 大灌頂經
- 藥師如來本願經
- 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 阿闍世王經
- 普超三昧經
- 放鉢經
- 月燈三昧經
- 佛說大淨法門品
- 大莊嚴法門經
- 月燈三昧經
- 菩薩修行經
- 無所希望經
- 象腋經
- 如來莊嚴智慧佛境界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 觀藥王藥上菩薩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阿彌陀經
- 後出阿彌陀偈
- 稱讚淨土功德經
- 拔陂經
- 諸佛要集經
- 未曾有因緣經
- 須賴經
- 寶網經
- 彌勒成佛經
- 觀彌勒菩薩上生經
- 彌勒來時經
- 彌勒下生經
- 彌勒下生成佛經
- 諸法勇王經
- 一切法高王經
- 第一義法𠢧經
-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 順權方便經
- 樂纓絡莊嚴方便經
- 大乘造像功德經
- 六度集經
- 太子須大拏經
- 九色鹿經
- 菩薩睒子經
- 睒子經
- 太子墓魄經
- 太子沐魄經
- 無字寶篋經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 佛說老女人經
- 佛說老母經
-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 德護長者經
- 月光童子經
- 申日兒經
- 長者子制經
- 佛說菩薩逝經
- 逝童子經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象頭精舍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佛說犢子經
- 乳光佛經
- 無垢賢女經
- 腹中女聽經
- 未曾有經
- 甚希有經
- 轉女身經
- 無上依經
- 決定總持經
- 謗佛經
- 寶積三昧經
- 入法界體性經
- 如來師子吼經
- 大方廣師子吼經
- 大方等脩多羅王經轉有經大乘百福相經
-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 大乘四法經
- 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
- 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經
- 最無比經
- 前世三轉經
- 銀色女經
- 阿闍世王受決經
- 採蓮違王上佛受決號妙華經
- 正恭敬經
- 善敬經
- 稱讚大乘功德經
- 妙法決定業障經諫王經
- 示教勝軍王經
-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 文殊師利巡行經
- 文殊尸利行經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 緣起聖道經了本生死經
- 稈經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
- 獨證自誓三昧經
- 自誓三昧經
- 龍施女經
- 龍施菩薩本起經
- 菩薩生地經
- 佛語經
- 八吉祥呪經
- 八陽神呪經
- 八吉祥神呪經
- 八佛名號經
- 盂蘭盆經
- 報恩奉瓫經
- 灌洗佛形像經
- 摩訶剎頭經
- 浴像功德經
- 浴像功德經
- 造立形像福報經
- 作佛形像經
- 內藏百寶經
- 私呵昧經
- 四不可得經
- 梵女首意經
-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 成具光明定意經
- 溫室洗浴眾僧經
- 諸德福田經
- 金色王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演道俗經
- 百佛名經
- 稱揚諸佛功德經下卷
- 須真天子經
- 摩訶摩耶經
- 除恐災撗經
- 孛經抄
-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 十住斷結經
- 菩薩纓絡經
- 超日明三昧經
- 賢劫經
- 一字奇特佛頂經
- 一字奇特佛頂輪王念誦儀軌經佛頂尊𠢧念誦儀軌經
- 加句佛頂尊𠢧念誦法
- 一字頂輪王經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
-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呪經
- 普通諸佛頂要略念誦法經
- 佛說一字轉輪王佛頂呪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序
-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記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翻譯年代先後
- 佛頂尊勝陀羅尼并功能經
- 蘇悉地羯囉供養法
- 底哩三昧耶經
-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
- 掬呬耶亶怛囉經
- 此有陀羅尼集四卷
- 大毘盧遮那經
- 遍照如來念誦法
- 毘盧遮那如來要略念誦法
- 金剛頂經略瑜伽
- 金剛頂大教王經
- 普通諸尊瑜伽念誦法
- 瑜伽要妙略修行法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五字心經
- 文殊師利五字偈頌法
- 金剛頂文殊師利五字真言法
- 金剛頂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
- 降三世金剛瑜伽觀自在心真言法
- 金剛頂經觀自在如來修行法
- 修般若波羅蜜瑜伽觀行法觀自在如意輪瑜伽法
- 金剛頂瑜伽大樂金剛薩埵念誦法
- 降三世大曼荼羅中蓮花部心法
- 吉祥𠢧初瑜伽大樂金剛薩埵法
- 降三世觀自在心陁羅尼法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法
- 蓮花降三世瑜伽觀自在心儀軌
- 金剛頂瑜伽觀自在菩薩心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成就法
-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
- 大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經
- 牟梨曼陀羅呪經一卷
- 寶樓閣念誦法
-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 持世陀羅尼經
- 雨寶陀羅尼經
- 善法方便陀羅尼經
- 金剛祕密善門陀羅尼經
- 護命法門神呪經
-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
-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
- 金剛壽命經金剛延命念誦法
- 陀羅尼集
- 那吒俱鉢囉求成就經那吒太子求成就陀羅尼經
-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
- 隨求大陀羅尼經
- 普遍光明鬘大隨求經
- 七俱知佛大心準提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準泥大明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
- 曼殊室利菩薩一字呪王經
- 種種雜呪經
- 菩提莊嚴陀羅尼經
- 百千印陀羅尼經
-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經
- 阿閦如來念誦經
- 寶篋陀羅尼經
- 六字神呪經
- 文殊師利菩薩六字經
- 孔雀王神呪經
- 孔雀王呪經
- 蘘麌梨童女經
- 穰麌梨念誦法
- 大金色孔雀王呪經
- 金色孔雀王經
- 大孔雀王呪經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 孔雀王道場法
- 海龍王經
- 大雲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大方等無相大雲請雨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陁羅尼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經
- 蘖嚕拏王呪法經
- 嚩折囉頓拏法
- 摩䤈首羅天說迦婁羅王阿尾奢法
- 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 出生無量門持經
- 無量門破魔陁羅尼經
- 阿難陁目佉尼𠶾離陁經
- 舍利弗陁羅尼經
- 無量門微密持經
- 一向出生菩薩經
- 阿難目佉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經
- 𠢧幢臂印陁羅尼經
- 妙臂印幢陁羅尼經
- 佛說無崖際持法門經
- 華聚陁羅尼經
- 尊勝菩薩陁羅尼經
- 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
- 金剛上味陁羅尼經
- 六字呪王經
- 六字呪王經
- 金剛場陁羅尼經
-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 華積陁羅尼經
- 持句神呪經
- 佛說陁鄰尼鉢經
- 不空羂索經三十卷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序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呪經上卷
-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
- 不空羂索呪經
- 不空羂索經
- 觀自在菩薩求成就經
-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經
- 如意輪陀羅尼經
-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呪經
- 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菩薩隨心呪經
- 十一面觀世音經
- 十一面神呪心經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語儀軌經
- 請觀音經
- 千眼千臂觀世音神祕呪印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祕密三摩地念誦法
- 觀自在多羅菩薩念誦法
-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魯力品
- 觀自在求聞持不忘法
- 聖迦抳金剛童子求成就經
- 金剛童子念誦儀軌經
- 聖威德金剛童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閻曼德迦大明王成就經
- 聖閻曼德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經
- 曼殊室利菩薩閻曼德迦忿怒真言儀軌經
- 大威怒烏蒭澀摩成就儀軌經
- 大力金剛經
- 大力金剛求成就經
- 大力金剛成就諸願經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中無動尊念誦法
- 底哩三昧耶經不動使者念誦法
- 聖不動尊使者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經
-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經
- 慈氏菩薩陀羅尼求上生經
-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經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 一切如來白毫水生觀自在菩薩真言絰
- 摩利支天女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 摩利支天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 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呪經
- 焰口餓鬼經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 稱讚如來功德神呪經
- 十二佛名神呪挍量功德除障滅罪經
- 挍量數珠功德經數珠功德經挍量數珠功德經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 大威德陀羅尼經
- 法炬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 瑜伽護摩經
- 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序
- 瑜伽一字佛頂輪王安怛袒那法經
- 成就妙法蓮花經王瑜伽觀智儀軌經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
- 金剛頂瑜伽蓮花部心念誦法
-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經
- 般若波羅蜜多理趨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大曼茶羅義述
- 金剛王菩薩祕密念誦儀軌經
- 金剛愛瑜伽法
-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歧法經
- 大佛頂經
- 大方等陀羅尼經
- 七佛神呪經
- 大吉義呪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所說十八勝慧經
- 文殊師利求聞持不忘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菩薩求聰明辯才陀羅尼經
- 六門陀羅尼經
- 智炬陀羅尼經
- 拔除罪障呪王經
- 大普賢陀羅尼經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 金剛恐怖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經
- 金剛藏大忿怒真言速疾成就經
- 大威德無能勝法
-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
-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
- 訶哩底母真言法
- 鬼子母經
- 佛說安宅神呪經
- 護諸童子陀羅尼呪經
- 六字呪王經
- 造塔功德經諸佛心陀羅尼經
-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 幻師颰陀所說神呪經
- 陀羅尼雜集
- 華手經
- 佛名經
- 三劫三千佛名
- 五千五百佛名經
- 不思議功德經
- 觀佛三昧海經
- 僧伽吒經
- 力莊嚴三昧經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 大方𠊳報恩經
- 菩薩本行經
- 法集經
- 觀察諸法行經
- 菩薩處胎經
- 弘道廣顯三昧經
- 施燈功德經
- 央掘魔羅經
- 無所有菩薩經
- 明度經
- 中陰經
- 大法鼓經
- 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
- 文殊問經上卷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 千佛因緣經
- 月上女經
- 佛地經
- 大七寶陀羅尼經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
- 出生菩提心經
- 滅十方冥經
- 摩尼羅亶經
- 異出菩薩本起經
- 月明菩薩經
- 心明經
- 善夜經
- 德光太子經
- 商主天子所問經
- 差摩婆帝經
- 魔逆經
- 諸法最上王經
- 佛印三昧經
-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 鹿母經
- 鹿子經
- 賢首經
-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 佛說大意經
- 堅固女經
- 離垢慧菩薩問禮佛經序
- 右遶佛塔功德經
- 造塔功德經
-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 大乘四法經不增不減經
- 如來記法住經
-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妙色王因緣經
- 大乘流轉諸有經
- 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
- 般泥洹後灌臘經
- 八部佛名經
-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 菩薩投身餓虎起塔因緣經
- 師子月佛本生經
- 八大人覺經
- 長者法志妻經
- 薩羅國經
- 庵提遮經
- 佛說十吉祥經
- 佛說法滅盡經
- 一切智光明因緣不食肉經
-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 天王太子辟羅經
- 佛說三品弟子經
- 佛說四輩經
- 當來變經
- 金剛三昧經
-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 十二頭陀經
- 樹提伽經
- 過去分衛經
- 法常住經長壽王經
- 優婆塞淨行法門經
- 地持論
- 菩薩善戒經
- 淨業障經
- 優婆塞戒經
-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經
- 菩薩善戒經
- 佛藏經
- 菩薩戒
- 菩薩羯磨文
- 菩薩十地瓔珞本業經上卷
- 菩薩藏經
- 菩薩善戒經
- 菩薩內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文殊淨律經
- 清淨毘尼方廣經
- 寂調音所問經
- 三聚懺悔
- 菩薩五法懺悔經
- 最上乘受菩提心戒經
- 二曼陀經
- 菩薩受齋經
- 文殊悔過經
- 舍利弗悔過經
- 法律三昧經
- 菩薩十善業道經
- 音大智度論一百卷
- 十地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 金剛般若論
- 佛地經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 大乘寶積論
- 寶髻菩薩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
-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法花論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涅盤論
- 涅盤經本有今無偈論
- 無量壽論
-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 遺教論
- 三具足論
- 顯揚聖教論
- 顯揚聖教論頌
- 瑜伽師地論釋
- 王法正理論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 對法論
- 中論
- 般若燈論
- 十二門論
- 十八空論
- 百論
- 瑜伽師地論
- 廣百論本
- 廣百論釋
- 十住毘婆沙論
- 菩提資糧論
- 大莊嚴論
- 大莊嚴經論
- 順中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本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
- 佛性論
- 決定藏論
- 方便心論
- 中邊分別論
- 辯中邊論
- 究竟一乘寶性論
- 辯中邊論頌
- 業成就論
- 大乘成業論
- 因明正理門論本
- 因明入正理論
- 唯識論
- 顯識論
- 轉識論
- 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 成唯識寶生論
- 唯識論
- 成唯識論
- 大丈夫論
- 入大乘論
- 掌珍論
- 緣生論
- 大乘緣生論無相思塵論
- 大乘五蘊論
- 大乘廣五蘊論
- 寶行王正論
- 起信論序
- 起信論
- 大乘起信論
- 發菩提心論
- 三無性論
- 如實論
- 迴諍論
- 壹輸盧迦論
- 十二因緣論
- 觀所緣緣論
- 掌中論
- 止觀門論頌
- 取因假設論
- 觀總想論頌
- 大乘百法論
- 百字論
- 手杖論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 六門教授習定論
-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
- 長阿含經
- 中阿含經
- 增一阿含經
- 雜阿含經
- 別譯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
- 大般涅盤經
- 人本欲生經
-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
- 梵冈六十二見經
- 寂志果經
- 起世經
- 起世因本經卷
- 樓炭經
- 長阿含十報經
- 中本起經
- 七知經
- 鹹水喻經
- 一切流攝守因經
- 四諦經
- 恒水經
- 本相猗致經
- 緣本致經
- 頂生王故事經
- 文陁竭王經
- 鐵城泥犂經
- 古來世時經
- 阿那律八念經
-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 離睡經
- 求欲經
- 佛說是法非法經
- 佛說受歲經
- 梵志計水淨經
- 苦音陰經
- 苦陰因事經
- 釋摩男本經
- 樂想經
- 佛說漏分布經
- 阿耨風經
- 諸法本經
- 瞿曇彌記果經
- 瞻波比丘經
- 魔嬈亂經
- 弊魔試目連經
- 賴吒和羅經
- 善生子經
- 數經
- 梵志頗羅延問種尊經
- 三歸五戒慈心功德經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 梵摩喻經
- 須達經
- 尊上經
- 鸚鵡經
- 兜調經
- 意經
- 應法經
- 泥犂經
- 齋經
- 普法義經
- 廣義法門經
- 誡德香經
- 邪見經
- 優婆夷墮舍迦經
- 鞞摩肅經
-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 箭喻經
-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 四人出現世間經
- 須摩提女經
- 婆羅門避死經
-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 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 鴦掘摩經
- 鴦崛髻經
- 力士移山經
- 四未曾有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
- 放牛經
- 緣起經
-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 佛說四泥犂經
- 阿那邠化七子經
- 大愛道般泥洹經
- 佛母般泥洹經
- 國王不𥠖先尼十夢經
-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 阿難同學經
- 五蘊皆空經
- 七處三觀經
- 聖法印經
- 五陰譬喻經
- 水沫所㵱經
- 不自守意經轉法輪經
- 三轉法輪經
- 八正道經難提釋經
- 難提釋經
- 馬有三相經
- 馬有八態譬人經
- 相應相可經餓鬼報應經鬼問目連經
- 雜藏經
- 雜阿含經
- 治禪病祕要經
- 治禪病祕要法
- 治禪病祕要法經
- 舍頭諫經
- 摩登伽經
- 摩鄧女經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
- 餓鬼報應經
- 阿難問佛事吉凶經
- 阿難分別經
- 玉耶經
- 玉耶女經
- 玉耶經
- 阿遬達經
- 法海經
-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 龍王兄弟經
- 八師經
- 越難經
- 所欲致患經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 舍利弗目揵連遊四衢經
- 五母子經
- 沙彌羅經
- 滿願子經
- 慢法經
- 佛說五苦章句經
- 海有八德經
- 佛說進學經
- 淨飯王涅盤經
- 得道梯隥錫杖經
- 瑠璃王經
- 三摩竭經
- 䓑沙王五願經
- 貧窮老翁經
- 堅意經
- 修行本起經
- 太子本起瑞應經
- 過去現在因果經
- 柰女祇域經
- 四十二章經
- 長者音悅經
- 七女經
- 禪祕要法經
- 生經
- 義足經
- 正法念經七十卷
- 佛本行集經
- 本事經
- 興起行經
- 業報差別經
- 大安般守意經
- 陰持入經
- 處處經
- 罵意經
- 分別善惡所起經
- 出家緣經
- 阿鋡正行經
- 十八泥犁經
- 法受塵經
- 禪行法想經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 揵陀國王經
- 須摩提長者經
- 阿難四事經
- 未生怨王經
- 猘狗經
- 四願經
- 黑氏梵志經
- 分別經
- 八關齋經
- 阿鳩留經
- 孝子經
-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 大迦葉本經
- 四自侵經
- 羅云忍辱經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 時非時經
- 沙曷比丘功德經
- 自愛經
- 中心經
- 見正經
- 阿難七夢經
- 大魚事經
- 阿鵰阿那含經
- 燈指因緣經
- 婦人遇辜經
- 摩訶迦葉度貧女經
- 十二生死經
- 罪福報應經
- 五無返復經
- 佛大僧大經
- 邪祇經
- 摩達國王經
- 旃陀越國王經
- 五恐怖世經
- 弟子死復生經
- 懈怠耕者經
- 辯意長者子經
- 天請問經
- 賢者五福經無垢優婆夷問經
- 護淨經
- 木槵子經
- 無上處經
- 盧至長者因緣經
- 僧護經
- 出家功德經
- 栴檀樹經
- 頞多和多耆經
- 普達王經
- 佛滅度後金棺葬送經
- 五王經
- 四天王經
- 末羅王經
- 梵摩難國王經
- 父母恩難報經
- 孫多邪致經
- 新歲經
- 群牛譬經
- 九橫經
- 禪行三十七經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 比丘聽施經
- 身觀經
- 僧祇律
- 十誦律
- 五分律卷
- 四分律
- 大唐中興三藏聖教序 御製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律卷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攝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大苾蒭戒經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戒經
- 僧祇戒本
- 僧祇比丘尼戒本
- 十誦僧戒本
- 十誦比丘尼戒本
- 彌沙塞戒本
- 五分尼戒本
- 四分僧戒本
- 四分比丘尼戒本
- 解脫戒本
- 沙彌十戒並威儀
- 沙彌威儀經
- 沙彌尼離戒
- 沙彌尼戒經
- 迦葉禁戒經
- 戒消災經
- 優婆塞五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舍利弗問經
- 大沙門百一羯磨經
- 十誦要用羯磨
- 優波離問佛經
- 彌沙塞羯磨本
- 四分雜羯磨
- 四分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比丘三千威儀
-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 四分僧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愛道比丘尼經
- 雜事律攝頌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 犯戒報應輕重經
- 五百問事經
- 摩得勒伽律
- 鼻柰耶律
- 善見律
- 佛阿毘曇論
- 毘尼律
- 薩婆多毘尼婆沙
- 明了論
- 阿毘曇八揵度論
-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 集異門足論卷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 眾事分阿毘曇論
- 阿毘曇毘婆沙論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 俱舍論
- 阿毘達磨俱舍論頌
- 阿毘達磨俱舍論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 顯宗論三藏聖教序
- 阿毘達磨顯宗論
- 阿毘曇心論
- 法勝阿毘曇心論
- 雜阿毘曇心論
- 甘露味阿毘曇論
- 隨相論
- 尊婆須蜜所集論
- 三法度論
- 入阿毘達磨論
- 成實論
- 立世阿毘曇論
- 解脫道論
- 舍利弗阿毘曇論
- 五事毘婆沙論
- 鞞婆沙阿毘曇論
- 三彌底部論
- 分別功德論
- 四諦論
- 辟支佛因緣論
- 十八部論
- 部異執論
- 異部宗輪論
- 佛所行讚經傳
- 佛本行讚傳
- 撰集百緣經
- 出曜經
- 賢愚經
- 僧伽羅剎集
- 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百喻集
- 菩薩本緣集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 付法藏傳
- 坐禪三昧經
- 佛醫經
- 惟曰雜難經
- 迦葉赴佛經
- 菩薩訶色欲經
- 四品學法
- 金剛力士哀戀經
-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
- 治身經
- 佛治意經
- 五門禪經要用法
- 達磨多羅禪經
- 禪法要解
- 舊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 思惟略要經
- 內身觀章句經
- 法觀經
- 禪要經呵欲品
- 十二遊經
- 阿育王譬喻經
- 雜寶藏經
- 那先比丘經
- 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育王經
- 阿育王傳
- 阿育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
- 四阿含暮抄
- 法句經
- 法句譬喻無常品經
- 法句經
- 迦葉結經
- 三慧經
- 撰集三藏經及雜藏經
- 阿彌曇五法行經
- 小道地經
- 一百五十讚佛頌
- 金剛頂經十六大菩薩讚
- 文殊師利發願讚
- 普賢行願讚
- 六菩薩名當誦持經
- 蓮花部一百八名讚
- 讚觀世音菩薩頌經
- 五讚八大菩薩讚
- 無明羅剎集
- 百千誦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 梵本普賢讚
- 梵音文殊讚
- 吉祥讚
-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勸發諸王要偈
- 馬鳴菩薩傳
- 龍樹菩薩傳
- 大阿羅漢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 分別業報略集
- 婆藪槃豆傳
- 龍樹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 賓頭盧為王說法經
- 請賓頭盧法
- 提婆菩薩傳
- 迦丁說當來變經
- 勝宗十句義論
- 金七十論
- 釋迦譜
- 釋迦氏略譜
- 釋迦方志
- 釋迦譜及略譜方志等依入藏目合有諸經要集
- 經律異相
- 南齊經目
- 隨朝經目
- 釋門系錄
-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 經律異相
- 大唐內典錄
- 續大唐內典錄
- 開元釋教錄
-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 南海寄歸內法傳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 西域記
- 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玄奘傳
- 古今譯經圖記卷
- 續古今譯經圖記
- 集古今佛道論衡
- 續古今佛道論衡
- 利涉論衡
- 道氤定三教論衡
- 辯正論
- 破邪論序
- 破邪論
- 崇正錄
- 甄正論
- 十門辯惑論
- 釋法琳傳
-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 音梁高僧傳
- 音續高僧傳
- 音弘明集十四卷
- 音廣弘明集
- 法顯傳
- 惠超往五天竺國傳
- 無行法師書
- 肇論
- 止觀
- 安樂集
- 寶法義論
- 念佛三昧寶王論
- 金錍決瞙論
- 比丘尼傳
- 觀心論
- 群疑論
- 十疑論
- 具錄西國浴像儀軌
- 說罪要行法
- 受用三水要法
- 護命放生法
- 重校一切經音義序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 | |
---|---|
1 | 聿反蒼頡篇邑中道曰術道路也)。抴我(夷世反又 |
一切經音義卷第五十六
音正法念經七十卷 玄應
佛本行集經六十卷 玄應
本事經七卷 慧琳
興起行經兩卷 玄應
業報差別經一卷 玄應
右五經一百四十卷同此卷音。
正法念經七十卷第一卷
䂎矛(字詁古文𨥨䂎二形今作[矛*?]同[夕/鹿]亂反䂎小䂎矛也矛或作鉾同莫俟反說文矛長二丈也經文作鋑[木*聚]二形又作牟並非體)。
鴳鳥(又作鷃同烏諫反鴳雀也一名鳸一名鶬鴳纂文云關中以鷃為爛堆是也)。
第二卷
恐嚇(呼嫁反相恐也詩云及矛來嚇箋云距也謂之嚇方言作恐䦧郭璞音呼隔反亦作恐嚇亦言恐猲皆一義也猲音虛割反)。
恐凹(烏狹反字苑作凹陷也蒼頡篇作[容/口]土墊也墊音丁念反)。
如罩(古文罩箌二形同竹挍反爾疋篧謂之罩郭璞曰捕魚籠也篧音捉)。
第三卷
斗擻(又作藪同蘇𧺆反言斗擻舉也周成難字云斗擻[愨-心+豕][愨-心+束]也音都穀反下蘇穀反經文作抖梀二形音同[抵-氏+豕]筞皆非字體也)。
堙羅(古文垔[宋-木+(栗-木+土)]二形今作㘻同於仁反帝釋象王名也經中或名[嘌-示+土]那婆或言伊羅鉢多羅此譯云香枼身長九由旬高三由旬其形相稱也[嘌-示+土]烏賢反)。
第四卷
攫啄(九縛反說文攫[木*(丮-(舉-與)+干)]也蒼頡篇攫搏也淮南子云獸窮則攫烏窮則啄是也[木*(丮-(舉-與)+干)]音居逆反)。
水獺(他曷他鎋二反形如小犬水居食魚者也經文作狚都達反獦狚獸也如狼赤首狚非此義獦音古曷反)。
激流(公的反謂流急也說文水文凝又邪疾急曰激也)。
第五卷
梯隥(丁鄧反廣雅隥履也隥仰也謂山路仰登也經文作僜非也)。
狗齩(又作䶧同五狡反說文齩齧也經文作骹昔交反膝骨也又作咬呼交反髐箭也二形並非此義)。
善挾(胡頰反爾疋挾藏也方言頰護也)。
掩面(於儼烏感二反廣雅掩覆也亦藏也經文作唵一感反唵啗也埤蒼唵哈也謂掌進食也唵非此義)。
排筒(埤蒼作韛東觀漢記因水作排王弼注書云橐囊也作橐同皮拜反所以冶家用炊火令熾者也)。
第八卷
耎枘(而兖反下乃困反字苑作㬉柔脆也通俗文作枘再生也又作嫰近字也經文作濡又作[始/土]並非字體也)。
脚𤺄(字詁今作[九*重]同時腫反通俗文腫足曰𤺄𤺄脚病也經文作踵非字體也)。
捩繩(力結反謂轉捩也)。
第九卷
鐵砧(又作椹[(甚-儿+人)*皮]二形同猪金反鈇砧也經文作鈂文心反函屬也鈂非此義)。
鐵錘(直危反廣雅錘謂之權謂稱錘也方言錘重也)。
鉸刀(古卯反交刃刀也今亦謂之剪乃又謂剪馬為鉸刀釋名云鉸刀削刀皆隨時用作名也)。
驅蹙(子六反蹙迫也催促也廣雅急也經文作踧踧然避席也踧[疏-(梳-木)+昔]也踧非此義)。
蜚墮(古書飛多作蜚同府韋反鳥曰飛飛揚也案漢注云正月爵大於鳩五色蜚過鄭二月後蜚過池陽是也)。
步靫(楚隹反謂盛箭者也通俗文箭箙叉其中也箙音扶輻反)。
第十卷
寂聲(又作𧧌𡧯二形同情歷反方言寂安靜也說文𡧯嗼也)。
舓手(古文舓𦧇蛇三形今作舐同食爾反以舌取食也經文作𭇇䑛二形未見所出也)。
第十一卷
作蛭(之逸反謂入人皮中食血者也江東名蟣音巨幾反經文作螲音知栗反螻蛄也非此義也)。
曲蟺(音善古今注云丘蚓也一名蜜蟺江東名寒蚓善長吟於地中江東謂為歌女或謂鳴砌經文作蟬非今體也)。
鐵鉆(奇廉反說文鐵鋷也謂銸取物也蒼頡篇鉗持也通俗文鍛具曰鉆經文作鉗謂以鐵束人者也鉗非此用銸音奴懾反)。
第十二卷
吒䶩(正字作𪘨同竹皆反廣雅𪘨齧也經文作齊在計反至齒也嚌非此義也)。
第十三卷
鱯魚(獲樺二音爾疋魾大者鱯孫炎曰蠖似鮎而大色白也魾音備飢反鮎奴兼反)。
[支*(立/(可-一))]倒(或作㩻𢻪崎二形同去知反說文𭽩䧢傾側不安也字從危支聲也)。
杼氣(除呂時汝二反廣雅杼舀也渫出也舀翼紹反)。
攣縮(力泉反爾疋攣病也亦拘攣也經文作[目*戀][病-丙+(聯-耳)]二形並非體)。
壓桚(烏甲反下子曷反周成難字作䆘拶也經文作押攢二形音甲攢非今用也)。
庰中(蒲定反廣雅庰廁清圂也庰亦屏隈也)。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已上二卷並無字音訓)
第十六卷
飃鼓(公戶反鼓動也案凡動物皆謂之鼓經文從風作[颱-台+(敲-高+壴)]非也)。
厭笮(今作窄同側格反說文窄壓也謂笮出汁也)。
䏣蟲(且余反通俗文肉中蟲謂之膽經文作蛆子余反蝍蛆也又作疽瘡也二形並非今用)。
第十七卷(無字音訓)
第十八卷
黤黯(烏感反不明也亦黑也纂文云深黑也)。
齆鼻(乙弄反埤蒼鼻黑也)。
[袖-由+芺]蠥(五竭反說文衣服歌謠草木之怪謂之[袖-由+芺]禽獸蟲蝗之怪謂之蠥經文作孽庶子也又作孽近字也)。
[尬-介+(山/王)]羸(今作尪同烏皇反尪弱也羸累也通俗文短小曰尪尪亦小也)。
翱翔(五高反回飛也飛而不動曰翔釋名云翱遨也言遨遊也翔佯也言彷徉也)。
鼬等(弋周由救二反字林似鼠赤黃而大者是也)。
第十九第二十(已上二卷並無字音訓)
第二十一卷
喑噫(於禁反乙式反喑唶大呼也亦大聲也說文噫出息也經文作噎於結反咽塞也噎非此義也)。
捦䶗(巨今反說文急持衣襟也字從手下苦加反今亦言口䶗也經文作收非也)。
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已上二卷並無字音訓)
第二十四卷
䯉䯉(於滑反通俗文大咽曰䯉說文咽氣息不利也經文作唿唿非也)。
相𢷏(妨卜反字林手相博曰𢷏也打也)。
第二十五卷
鱗[(色-巴+肉)*巨](又作[(色-巴+肉)*居]距二形同渠呂居呂二反鷄足距也字從角從魚作鮔非也)。
第二十六卷
輾諸(女展反說文輾轢也蒼頡篇輾車行處也)。
帶㲨(字林而鍾反𦋺也或作茸草茸)。
第二十七卷(先不音)
第二十八卷
諧耦(胡皆吳口反諧和也耦合也經文作借偶二形非體也)。
革屣(所綺反皮履也經文作𩊿非也)。
花勃(蒲沒反廣雅勃勃盛也)。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已上二卷並先不音)
第三十一卷
雉鳥(古文剃同直里反經文作鴩餘詰反爾雅鴩鋪豉也)。
𥹺𦮽(古木反通俗文禾𥢶謂之䓀䅵䅵音奴穀反)。
機發(說文射發也機主發之機也謂制動轉之幹也)。
溥天(今作普同亾古反詩傳曰溥大也亦遍也)。
第三十二卷
涓流(古玄反字林水小流也)。
鄙[卄/(((十/工)*刀)/衣)](古文絬媟暬[洪-八+木]四形今作褻同息列反褻黷也論語云紅紫不以為褻服王肅曰謂私服非公會之服也)。
調話(古文𦧵譮䛋三形同胡快反會善言也經文作譁音花諠譁非字義)。
[麚-(巨-匚)+几]麀(音加說文牝鹿也以夏至解𧢲也下又作𪋎同於牛反說文牝鹿也)。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已上四卷並先不音)
第三十七卷
㦜動(胡郭況縛二反蒼頡篇云㦜驚也)。
第三十八卷(先不音)
第三十九卷
閃誑(字書或作貼同式冉反說文閃窺頭皃也)。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已上四卷並先不音)
第四十四卷
邀利(字書作徼同古堯反求也遮也亦要也)。
楝樹(古文柬同力見反子白而黏可以浣衣者也經文作練非體也)。
第四十五卷
常眨(通俗文非䁋字苑作貶同莊狹反目數開閉也經文作䀹子葉反目毛也䀹非字體)。
第四十八卷
垂挑(借音他弔反謂天衣迴出也)。
[趫-土+夭]行(丘昭綺驕二反說文善緣木之蟲也經文作挑吐堯反挑抉[1]也桃非字義)。
不肖(先妙反爾雅不似也言不如人也經文作消非也)。
犍割(又作[牛*(虎-儿+又)][劇-豕+又]二形同紀言反通俗文以刀去陰曰[牛*(虎-儿+又)]也字從牛)。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已上七卷並不音)
第五十六卷
支多(指移反花名也吱多羅花經文從口作吱取其舌轉也)。
晏然(烏雁反說文天清也晏亦翠皃也經文從門作𨶁非體)。
第五十七卷
虓呴(又作唬同呼交反說文虎鳴也一曰師子也從虎九聲也)。
凸腹(徒結反字苑作凸凸起也蒼頡篇作𥥌不平也)。
呴㖑(古文呴吽二形今作拘同呼苟反聲類吽噑也下呼戒反韻集作㖑㖑訶也蒼頡訓詀作欸恚聲也通俗文作䛥大語也猶言㖑咄喚㖑皆是也)。
水腫(之𢤱反腫病也經文作㽷二形非體也)。
第五十八卷
鯢羅(吳鷄反諸經有作冝羅猶是梵音訛轉也)。
𦫃舟(歷丁反王逸注楚辭船有䆫牖者也字書[3]船上有屋者曰𦫃也)。
傴僂(於矩[4]力主二反通俗文曲脊謂之傴僂經文作迂遱二形音字俱反迂避也下力侯反說文連遱並非字義也)。
𮅂𥬭(胡當反下力折反說文作次也言竹有笐次謂之笐𥬭也)。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已上並先不音訓)
㮮橰(又作桔揳二形同古齧反下音高通俗文機汲也謂之𢲞[(摨-尸+自)-牛+十]也)。
頑[序-予+(日/平)](今作庳同俾利反說文足氣不至也經作庳必二反說文濕病也風痺冷痺也)。
痶瘓(相奉勑典勑管二反髮病也未詳音字所出)。
第六十五卷
瘭病(字林方遙反瘭疽病也經文作螵字[焉-正]蜱同頻支蜱蛸也螵非字義也)。
或窳(臾乳反惰懶之謂也爾雅窳勞也窳字從穴從二爪)。
髁骨(苦霸反腰骨也說文髁髀也字從骨果聲經文作[骨*(大/(舛-夕))]古岸反[骨*(大/(舛-夕))]肋也又作[疏-(梳-木)+(夸-大+(((嘹-口)-小)-日))][疏-(梳-木)+居]也並非此用)。
[健-聿+手]直(古文𮟖同他頂反通俗文平直曰[健-聿+手]經文作[身*(廷-壬+手)]非也未見所出)。
[金*((白-日+田)/廾)]羅(普迷反成身名也梵言也)。
第六十六卷(先不音)
第六十八卷
䲨鳥(古文准雖聲類或𩿨字同胡公反鴻鵠也)。
凹𥦃(相承若簟反未詳名義所出)。
甄波(居延反果名也甄波迦果也經文有從口作甄非也)。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已上兩卷先不音)
佛本行集經六十卷第一卷
迦蘭陁鳥(或言柯蘭陁或作迦蘭䭾迦或云羯蘭鐸迦皆梵音輕重也此譯云好聲鳥也案外國傳云其形似鵲但此鳥群集多栖竹林昔有國王於林睡息虵來欲螫鳥鳴覺之王荷其恩散食養鳥林主居士遂從此為名名迦蘭䭾迦也舊安外道後奉如來也)。
耆那(或言視那或作嗜那此譯云勝言最勝也)。
牀鋪(普胡反廣疋鋪陳也鋪布也亦舒也禮記鋪几筵是也)。
毘盧(或云吠嚧遮那或言鞞嚧柘那此譯云遍照書無嚧字義安一口為別盧音宜犖俱反)。
首陁婆娑(或云秫陁婆娑私陁首[4]陀此云淨婆娑此云宮亦言舍或言處即五淨居天是也)。
第二卷
誕育(達坦反詩云誕彌厥月傳曰誕大也箋云大矣后稷云在其母終人道十月而生也)。
層閣(子恒字恒二反說文重屋也山海經言雲盖三層郭璞曰層重也亦累也)。
溘然(口合反楚辭寧溘死以流止王逸曰溘猶奄也廣疋溘依也)。
必栗(纂文云必栗者羌胡樂器名也經文作篳篥也)。
第三卷
埏主(以旃反八埏之主也漢書音義曰八埏地之八際也)。
巷術(脣聿反蒼頡篇邑中道曰術道路也)。
抴我(夷世反又作曳廣疋曳引也說文曳申也牽也)。
第四卷(先不音訓)
第五卷
鵁鶄(音交青鳥名也一名鵁鸕鶿鳥蔓聯山群飛如雌鷄似𠒎高足江淮間畜之可以厭火也)。
龜鼇(吾高反字林海中大龜也力負蓬瀛壺三山是也)。
白鷺(字書作鸕同來素反白鳥也頭翅背上有長翰毛江東取為睫離曰白鷺纕音蘇雷反)。
鸕[慈*鳥](郎都反下又作[(磁-石)*鳥]同才資反字林鸕[慈*鳥]似鷁而黑水鳥也𭪿頭曲如鈎食魚此鳥胎出從口內吐出一產八九中國或謂之水鴉鷁音五歷反)。
第七卷
嵬㠑(牛迴反下徝隗反說文高而平也㠑山皃也)。
舐啜(時悅反說文啜嘗也爾疋啜茹也郭璞曰啜者拾食也通俗文作𠽶今通謂細食物曰啜也)。
阡陌(且田反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為陌廣疋陌道也史記秦𡥉公壞井臼開阡陌也)。
鑒於(字書作鑑同古鑱反廣疋鑒炤也鑒謂之鏡詩云我心匪鑒傳曰鑒所以察形也)。
懷孕(古文[月*(罩-卓+(田/十))]同夷證反三蒼孕懷子也廣疋孕㑗也字從子乃聲也)。
嵐毘(力含反或言流毘尼或言林微尼正言藍軬尼此言鹽即上古守園𭑱名也因以名園飯那此云林或譯云解脫處亦云滅亦名斷軬音扶晚也)。
鞍隥(都鄧反馬[安/黃]上隥也登馬所躡者也經文作鐙古燈字也)。
鏗鏘(又作銵同苦耕反下又作瑲同且羊反廣疋銵鏘聲也案禮記子夏聽其鏗鏘又字林云又衡反埤蒼云鎗金聲)。
勁勇(居盛反字林勁強也字從力巠聲巠音古定反)。
色虹(胡公反郭璞爾疋音義云虹雙出鮮盛者為雄雄曰虹暗為雌雌曰蜺蜺或作霓霓音五奚反俗音古巷反青虹也)。
第八卷
雖㬥(蒲卜反親晞乾也字從曰從出從廾從米字意也廾或作拜同巨凶反共持也)。
黤黮(又作黭同烏感反下他感反謂不明也纂文云黭黮深黑也)。
迦𨍟(側飢反王名迦𨍟婆從人臂生如頂生王等)。
熇拘(呼酷枯老二反甘蔗王種也)。
礓石(居良反形如薑也通俗文地多小石謂之礓礫字從石經文從土非也)。
屩履(居略反史記躡屩擔簦廣疋曰屩草屝也扉音扶謂反扉屨也[夕/鹿]履也簦音都恒反笠有抦者也)。
荃提(或言遷提謂可遷從提挈也或作荃提言以荃草為之也非此方物出崑崙山也)。
第九卷
婢媵(說文作𠊶同餘證食證二反爾疋媵送也[1]謂送女曰媵公羊傳曰媵者也何諸侯聚一國則二國徃媵之以姪娣從也釋名媵承也謂承事適奉他也)。
揵陟(六度集作鞬德正言建他歌此譯云納也鞬居言反)。
不鹺(千何反說文參差也𪙉亦毀也)。
不齵(五鈎牛俱二反說文齒不正也蒼頡篇齒重生也謂齒不齊平者也)。
眾毦(人志反廣疋㲥𣭞𦋺也織毛曰𦋺㲥音唐)。
躑躅(又作[疏-(梳-木)+(嫡-女)]同呈亦反下又作[疏-(梳-木)+屬]同文足反字林駐足不進也廣疋躑䠱踟[疏-(梳-木)+(厂@(豆*寸))])。
不覿(亭歷反爾疋顯昭覲覿見也)。
黑皯(古旱反通俗文面黎黑白皯也經文從黑作䵟非也)。
弓杷(百雅反單手為把說文杷握也把持也經作弝近字也)。
皺襵(知[疏-(梳-木)+聶]之涉二反謂不申也欇桾襵疊皆作此也)。
理𠕋(古文𥬰同楚責反𠕋簡𠕋也長者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乎又象之也)。
第十卷
顱顙(又作髗同鹿胡尺下蘇朗反說文䫳盧也字書腦蓋也廣疋頓顱謂之䫫䫳方言言顙𬱃也頓音徒各反)。
澘然(所斑所板二反字林涕流下皃也詩云澘然出涕是也)。
身祟(思醉反說文神禍也謂鬼神作灾禍也)。
交瞼(居儼反字略云謂眼外皮也)。
悲惋(烏喚反字略云惋喚驚異也)。
背彼(蒲賚反廣疋背北也後也相違背也謂棄捨相返也經文多從人作偝)。
[敲-高+尃]愉(翼朱反纂文作孚瑜言美色也方言作怤愉悅也怤愉謂顏色和悅也怤音芳俱反)。
不劈(普狄反說文劈破也廣雅劈裂也埤蒼劈剖也音隱披[岸-干+乙]反江南二音普行經中但行疋狄反)。
𫩜然(古胡反說文小兒啼聲也廣疋𫩜𫩜號也尚書啟𫩜𫩜而泣是也)。
氛翳(敷雲反說文氛祥氣也案祥者吉囟先見者是也)。
第十一卷
逋流(補胡反)。
婆哂(式忍反)。
波䫂(都可反)。
[嘌-示+土]字(供人反)。
吒字(陟家反)。
侘字(勅家反)。
𠻬字(直家反)。
拏(女家反)[褒-保+(ㄠ-ㄙ)]字(乃可反)。
麼字(莫可反)。
勦勇(說文作[(魅-ㄙ)-未+堯]同助交反捷健也謂勁速勦健也中國多言勬勬音姜權反)。
𠞈鉤(丁盍反字書𠞈著也𠞈鉤𠞈索𠞈等皆作此經文作搭非也)。
指撝(又作麾同許皮反謂手之所指曰撝也以旌旗指麾因以名也)。
地穩(烏本反謂安穩也)。
靳固(居近反謂吝惜也)。
𩤪[A5]䶢(仕洽反下魚洽反[A6]𩤪䶢謂俳戲人也經文作唊[A7]噏唊音古協反下[A8]噏許及反非此用)。
騗馬(疋面反字略云[疏-(梳-木)+翟]上馬也)。
批椀(又作𢱧同蒲結反廣雅𢱧轉也左傳𢱧而煞之杜預曰手𢱧之經文作㧙蒲必反㧙推也㧙非此用也)。
築搋(徵逐反下勅隹反廣雅築㓨也說文築擣也搋以拳手挃曰搋也)。
拗胵(又作[挖-乙+火]同烏夘反拗捩也捩音力結反)。
第十二卷
腝葉(又作抐同乃困反字菀腝柔脆也通俗文抐再生也又作嫰近字也)。
犁槅(居責反槅軶也所以[槴-邑+乙]牛領也經文作格非體也軶音烏革反)。
土墢(又作[土*(犮-乂+又)]同扶發反考工記耟廣五寸二耟為耦一耦之[土*(犮-乂+又)]廣一尺深一尺鄭玄曰兩人併發之其壠中曰甽甽上墢墢之言發也說文一𠚏土謂之[土*(犮-乂+又)]耟音辭以反甽古泫反)。
蟲豸(直爾反爾疋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火燼(似進反說文燒木之餘日燼爾疋燼餘也說文作[盡-((烈-列)/皿)+火])。
死肬([A9]籀文作[里*尤]同于鳩反通俗文體目曰肬廣疋肬小腫也)。
啾唧(子修反蒼頡篇眾聲也謂小𠆴聲也下咨栗反通俗文鼠聲曰唧唧亦聲也)。
齏醬(又作[(虍-七+(一/目))*(又/韭)]同[3]孑奚反醬屬也通俗文淹韭曰[(虍-七+(一/目))*(又/韭)]丸醯醬所和細切為[(虍-七+(一/目))*(又/韭)]令物為葅江南悉為葅中國悉為齏也)。
雜飣(丁定反江南呼飣食為飣䬦經文作奠徒見反奠置也獻也䬦音豆也)。
珍羞(周禮有八珍貴也下古文𦟤同私由反方言羞熟也郭璞曰羞謂熟食也[4]周禮膳夫掌王之膳羞鄭玄曰羞有滋味者也雜味為之羞也)。
塵埃(烏來反埃亦塵也謂塵飛揚曰埃也)。
使覘(勅廉反覘謂視也覘亦伺也左傳云使覘之是也)。
趁而(丑刃反謂趁逐也纂文云關西以逐物為趂也)。
儲宮(直於反說文儲偫也偫待也蔡邕勸學云儲副君也)。
勝𨸳(徒果反纂文云吳人以積土為𨸳𨸳聚也聚才句反)。
第十三卷
牢靳(居近反謂靳肕也肕音而振反)。
芟彼(所巖反詩傳云芟除草也亦斫也經文作釤所鑑反大鎌也釤非此用也)。
筋陡(又作䈥同居殷反下都口反謂便健輕健也)。
二𤳖(補單反字林𤳖部也亦𤳖類也經文作般假借也)。
名於(彌盈反所以召質也名號也經文從言作詺近字也字略云相詺目也)。
不偉(埤蒼作瑋同于鬼反說文偉奇也)。
第十四卷
膽讋(脂葉反說文失氣也讋怖也一曰言不止也)。
具篪(又作䶵笆二形同除離反說文管有七孔詩云仲氏吹篪是也)。
沃弱(又作[泳-永+(芺-大+犬)]同於縛烏桔二反詩云其葉[沃-大+犬]若傳曰[沃-大+犬]若猶[沃-大+犬][沃-大+犬]然也云隰桑有沃傳曰沃柔也亦美也)。
山麓(古文㯟同力穀反詩云瞻彼旱麓傳曰山足也謂林屬於山曰麓)。
門𨵵(胡臘反說文𨵵閇也易曰𨵵門謂之坤是)。
禦偹(魚呂反詩云百夫禦傳曰禦當也字從示)。
宮闈(于歸反爾疋宮中門謂之闈郭璞曰謂相通小門也即宮中巷門也)。
椒房(案應邵漢宮儀云后稱椒房詩云椒聊之實蕃衍延盈外國風美美其繁興興以椒塗室亦取溫煙除惡氣也由若朱泥殿上曰丹墀也)。
贊助(子且反周禮贊其不足者鄭玄曰贊佐也亦道也)。
欖庰(古夘反下蒲定反攪謂擾攪也廣疋庰廁清圂也)。
投穽(古文阱[共-八+水]二形同茨性反說文穽大陷也廣疋穽坃)。
第十五卷
驚悸(古文[序-予+季]同其季反字林心動也說文氣不定也)。
稱冤(古文冤怨二形今作惌同於原反冤狂也曲也屈也亦不理也)。
嫡胄(丁犾反主嫡也字書嫡正也廣雅嫡君也公羊傳云立嫡以長者何謂嫡夫人之尊無與敵也胄連續也亦緒也)。
墉堞(也又作䧡牖二形同餘鍾反爾疋牆謂之墉城亦謂之墉詩云以伐崇墉是也下徒頰反堞女牆也)。
矟𥎞(所𧢲反下千亂反埤蒼矟長一丈八尺廣疋𥎞謂之鋋鋋小矛也鋋音市延反)。
第十六卷
逶迤(又作蟡同於危反下又作佗同達羅反說文逶佗者行可逶曲迹也自得之皃)。
有娠(書隣之刃二反詩云大妊有娠傳曰娠動也娠謂懷胎孕者也廣疋娠㑗也今皆作身雨通之也)。
滂沛(普傍反下普賴反三蒼滂沱也沛水波流也沛亦大也)。
心忪(又作伀同之容反方言征伀惶遽也江湖之間凡窘卒怖遽皆謂之征伀也)。
茫怖(又作[(┌@一)/一/明]同莫荒反茫遽也[(┌@一)/一/明]人晝夜作謂無日用月無月用大常思明故從明或曰[(┌@一)/一/明]人思天曉故字從明下又作悑同普故反惶怖也經文作怕疋白反憺怕也此俗音疋嫁反)。
瞳睨(徒公反埤蒼珠子也下遐綰反蒼頡篇目出皃也綰音烏板反)。
垂䫂(丁可反廣疋䫂醜皃也經文作恀尺紙反爾疋恀恃帖也郭璞曰江東謂毋為恀移非字義也)。
髂髀(古文[疏-(梳-木)+卑]同蒲米反說文股外曰髀江南音必爾反經文作䏶非此之也)。
鼾睡(下旦反說文以息聲也字菀呼于反江南行此音也)。
𠞈項(丁盍反字書𠞈著也經文作搭非也)。
䶧齒(說文作齩同五狡反云齩齧也)。
戞戞(古黠反齒聲也)。
讇語(是鹽反又音諂世俗聞語耳)。
第十七卷
舟楫(通俗文作檝同資獵反詩云檜楫松舟傳曰楫所以櫂船也周易黃帝剡木為楫是也檜音栝)。
大磧(且歷反說文水渚有石曰磧廣雅瀨也水淺石見之皃也)。
第十八卷
覢電(又作睒同式冉反說文蹔見也亦不定也經文作閃閃窺頭也)。
如丳(字菀初眼反今之炙肉丳也經文作剗削之剗非體也)。
從削(又作鞘私妙反方言劒削關東曰削關西曰鞞所以貯刀劒之刃也鞞音捕迷反)。
乃穌(先胡反聲類更生曰穌穌亦休息也謂更息也)。
凋悴(丁堯反說文半傷曰凋凋亦弊也字從冰)。
掊地(蒲交反通俗文手把曰棓說文捊或作抱引取也)。
第十九卷
擺木(又作椑補買反說文兩手振擊也)。
緜惙(竹劣反字林惙憂也亦意不定也)。
躓頓(古文䠟[疏-(梳-木)+質]二形今作[(孛-子+?)/(足-口+田)]同陟利反謂挫辱之也)。
皇閨(舌攜反爾雅宮中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說文特立之門也)。
煢獨(古文惸儝二形同渠營反尚書無虛煢獨孔安國曰煢單也謂無所依也獨無子曰獨也)。
第二十卷
食荑(弟奚反通俗文草陸生曰荑詩云自牧野荑傳曰荑茅之始生者也)。
毛𣮧(布莾反謂毛布也通俗文邪文曰𣮧字林𦋺之方文者也)。
蟻垤(徒結反方言垤封堛也楚鄭以南蟻土謂之垤垤亦中高也)。
頿髯(子移反下又作[((彰-章)/(那-(邱-丘)))*頁]同而甘反江南行此音又如廉反關中行此音說文口二之須曰頿下說文頰須毛也經文作髭近字也)。
欲喫(口迹反謂喫噉也)。
灑歕(又作噴同普孫反說文吹氣也廣疋歕吐也歕潠也謂含物而歕散之今亦為噴普遜反說文鼓鼻也廣雅噴嚏也蒼頡篇吒也)。
享受(虛兩反享亦受也享當也說文享戲也)。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已上二卷並先不音)
第二十三卷
憩息(說文作愒同却厲反爾疋憩息也舍人曰憩臥之息也)。
開拓(古文𤗺袥二形今作梓同他各反廣疋柘大也亦開也經文作拓字與摭同之石反柘拾也拓非字義)。
第二十四卷
偃俹(於訝反字書俹倚也字從人偃息)。
皆杜(說文作庶同徒古反國語杜門不出賈逵曰杜塞也塞閉也方言杜歰也趙曰杜郭璞曰今俗通語也歰如杜杜子歰因以名也)。
第二十五卷(先不音)
第二十六卷
不蹶(巨月居月二反說文蹶僵也廣雅僵仆也)。
恇怯(丘方反恇恐也下又作㹤同㭕脅反怯畏劣也多畏也)。
怪迕(又作啎仵二形同吾故反聲類迕逆不遇也經文作悞非也)。
謇吃(居展反通俗文言不通利謂之謇吃周易謇難也方言謇吃楚語也郭璞曰亦北方通語也)。
白鷗(烏侯反字林水鶚也犬如鳩出伂鴞于驕反)。
摑裂(字冝作攫九縛反說文攫扟蒼頡篇攫搏也言獸瞋即攫)。
[翅-支+(美-(王/大)+兄)]落(他臥反字書落毛也經文作[毻-月+有]近字兩通也)。
瘦眚(字苑作㾪同所景反眚瘦也病也釋名眚㾪也如病者㾪瘦也經文作省非體也)。
凹凸(烏狹反下徒結反蒼頡篇作䆟𥥌抱朴子云凹陷也凸起也)。
匾㔸(補顯反下他奚反纂文云匾㔸薄也不圓也)。
鯨鷁(又作䲔同渠京反許叔重注淮南子云鯨魚之王也異物志云鯨魚數里或死沙中云得之者皆無目俗云其目化為明月珠也鯢鯨之雌者也左傳鯨鯢大魚也說文作鶂司馬相如作𪁌或作鶝埤蒼作艗字書作鷁同五歷反水鳥也善高飛也)。
禽貘(又莫貊同盲白反字林似熊黃黑出蜀一曰白豹)。
第二十七卷
鵂鶹(許牛反下力周反廣疋鵂鶹樢䲻也關西呼訓侯山東謂之訓狐纂文云夜即拾人爪也)。
鉤鵅(古侯反下庚[各*真]反爾疋怪䲻舍人曰為鵂鶹也南陽名鉤鵅一名忌欺晝伏夜行鳴為怪)。
梟鴞(古堯反土梟也不為驕反字林鵂鳺也形似鳩而青出白於山即惡聲鳥也楚人謂之鵬鳥亦䲻類也山東名鸋鳺俗名巧婦鸋音奴定反下公穴反)。
可摚(又作[敲-高+(帝-巾+丁)]同宅衡反謂相觸也相摚柱也)。
確然(口角反周易夫軋確然示人易矣韓康伯曰確然堅皃也)。
陵[山*(魯-(烈-列))](集綾反嶒石之阮隗皃也經文從山作𡺿近字也阮音五壞反隗五罪也)。
第二十八卷
脊[(方*反)/肉](今作呂同力舉反膐亦脊也說文脊骨也太岳為禹臣委如心呂因封呂侯也)。
𦝫髂(古文𩩱今作䯊同口亞反埤蒼𦝫骨也經文從肉作𦝣非也)。
尻臀(苦勞反下徒昆反聲類臋尻也)。
𣘨橠(字詁古文𧙃𣘨二形今作阿同烏可反下古文[橠-多+(ㄠ-ㄙ+ㄥ)]栘二形今作郍同乃可反字書𧙃栘柔弱皃也亦草木盛也)。
戀嫪(盧報反說文嫪婟也聲類嫪婟戀惜不能去也廣雅嫪如也婟音胡故反)。
麾纛(徒到反詩云左執翿傳云翿纛翳也箋云舞者所持所以羽舞者也方言楚謂翳為翿翿音徒到反)。
旌旂(資盈反下巨衣反爾疋注毛田首曰旌郭璞曰戴旄於竿頭也周禮折羽為旌鄭玄曰折羽為五色繫之旌上爾雅有鈴曰旂郭璞曰懸鈴於竿頭畫蛟龍於旂上也周禮蛟龍為旂是也)。
雰霏(敷雲反下或作䬠同敷非反雰霏雨雪甚皃也)。
鈇鉞(方于方巫二反禮記軍旅鈇鉞先王所以飾怒也說文鈇莝斫也鈇亦椹也鉞音于目反云大斧也)。
兕犀(音似又徐姉反爾雅兕牛一角青重千斤南洲異物志以為角長二尺餘形似馬鞭柄其皮堅可為鎧甲廣志云角斑似埵𤦛足有十爪)。
復挈(口結反說文挈懸持也挈猶提也亦繫也)。
耳䫂(下丁可反廣疋䫂醜皃也經文作恀時紙反恀恃也又作恀乃可反器名也)。
第二十九卷
豬獵(又作鬣巤二形同驢涉反說文毛巤也亦長毛也通俗文豬毛曰獵)。
嚇呼(呼駕反詩云反予來嚇嚇箋云距人謂之嚇嚇亦大怒也)。
自踣(今作仆同蒲北反踣前覆也)。
團欒(盧端反猶團圓也圓帀也)。
哂哂(又作引同尸忍反哂猶笑也)。
麥䅌(公玄反說文麥莖也廣雅積槀也經文作[麥*(ㄙ/月)]非體也)。
[乾-乙+戈]翣(山甲反羽飾也下垂從羽妾聲世本武王作翣也)。
第三十卷
魚鱓(又作鱔䱉二形同音善訓纂文云蛇魚也)。
鱒魴(才[穴/ㄙ/(衣-〦)]反下又作[魚*(葷-車+方)]同父方反字林鱒赤目魚也魴魚赤尾魚也)。
鯷鱧(達隸反下音禮字林鯷鮎也鱧𩸄也廣雅鮷鯷鮎也青州名鮎為鯷𩸄音胡瓦反鮷音徒奚反)。
蟄眠(持立反說文蟄藏也蟲至冬節即蟄藏不出也獸之淺毛者亦蟄熊羆等也)。
第三十一卷
一荻(又作適同徒歷反爾疋蒹葭郭璞曰即藡也)。
一抒(除呂時汝二反廣雅抒渫也說文抒挹也蒼頡篇抒取也除也)。
臊陁(蘇勞反梵言鸚鵡鳥名也)。
暗糂(古文𩞼糂[米*替]鍖四形今作糝同桑感反說文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
大虯(渠留反廣疋有角曰虯龍熊氏瑞應圖云虯龍黑身無鱗甲也)。
第三十二卷
鞅靭(下又作[鞙-口+ㄙ]同胡犬反謂車䩗䩗物皆作此字經文作䩙火見反字與韅同䩙非此用也)。
第三十三卷
脂腴(庾俱反說文腹下[夗-夕+月]也腴腹也)。
第三十四卷
輞釭(又作𨊧同古紅反說文轂口鐵也方言自開之西謂之釭燕齊海岱之間曰鐹音古和反之也)。
軸鐧(方言作鍊同歌鴈反說文車軸鐵也廣雅鐧錔也錔音他合反)。
黑纑(勒胡反字林布縷也)。
燒爇(今作𤋲同而悅反通俗文燃火曰𤋲𤋲亦燒也)。
報賽(桑再反案賽謂相酬報也)。
第三十五卷
杴鉏(仕於反謂田器也蒼頡篇鉏茲其苗也漢書帶經而鉏是也)。
剉切(千臥反說文剉斫傷也剉猶斫也切割也利也村音村殞反)。
嗽齚(又作欶同所角反通俗文含吸曰欶經文作𠲿子累反字書或𭪿字下又作齰同仕白反齚齧也經文作咋陌咋也又咋咋也咟音胡麥也)。
[口*(十/田/寸)]㗱(又作𪙍同㭪各反下子立反說文[口*(十/田/寸)]㗱嚼聲皃也經文作愽下或作峽古俠反忘語也或作唼子盍反唼嗽也二形並非字義)。
第三十六卷
嗽吮(似兖反說文吮嗽也韻集吮音弋選反)。
第三十八卷(先不音)
第三十九卷
唱呴(又作吽𤘽二形同呼垢反廣疋呴鳴也國語三軍譁呴賈逵曰呴𠻢也下同也)。
慙恧(女六反方言[怡-台+(曲/八)]恧慙也剕楊青徐之間曰[1][怡-台+(曲/八)]梁益秦晉之間曰慙山之東西自愧曰恧三蒼恧慙也廣雅云不直失節謂之慙慙愧也小爾雅云心慙曰恧[怡-台+(曲/八)]音他典反)。
第四十卷
得艇(徒頂反釋名云二百斛以下曰艇方言南楚江湖小䑿曰艇郭璞曰即𦨴也䑿音思六反𦨴音同也)。
襞作(卑伇反謂襞褺物也褺音徒頰反)。
彤然(古文𧋒蚒二形同徒宗反說文毋飾也廣雅彫赤也)。
第四十一卷(先不音)
第四十二卷
寒噤(渠飲反禁辭閑而不言王逸曰閉口為噤噤閉也)。
唧唧(浴栗反通俗文唧唧鼠聲也今取其義經文作呹非也)。
㳂流(翼泉反字林從水而下曰㳂順流也㳂亦緣也)。
㱇然(所力反通俗文小怖曰㱇埤蒼恐懼也說文悲意也字從[夾/二/回]從欠經文從心作懎又[夾/二/回]並非體也)。
虵蛻(湯外始悅二反說文蟬虵所解皮也廣雅蝮蜟蛻也蝮音扶六反蜟餘六反)。
㴑水(古文𣹫同桑故反三蒼逆流而上曰㴑㴑向也亦行也)。
忛者(又作渢古文𩗋同扶嚴反聲類船上張也釋名船隨風張慢[3]白忛忛汎也使風疾汎汎然也)。
潬上(徒單反爾疋潬沙出郭璞曰今江東呼水中沙堆為潬潬謂水中央地也)。
第四十三卷
誤人(吾故反字林謬謂也經文作忤非也)。
不狎(下甲反字林狎習也近也惕也經文作匣匱匣也匣非此用)。
久昵(又作䁥同女栗反爾疋昵親近也又云眤函也親昵亦數也)。
射垛(徒果反射𡊤也經文作埵丁果反埵累也埵非字義也)。
苔衣(徒來反謂水中魚衣綠色生衣底者也亦可以為紙)。
第四十四卷
氣[病-丙+(朿*欠)](蘇豆反說文瘶欬逆氣也欬音苦代反江南行此音字隱起志反山東行此音)。
𧄼瞢(徒登丁鄧二反韻集云失臥極也下亾登反經文作憕懵非體也)。
㼾甎(力穀反下又作摶同脂緣反通俗文狹長者謂之㼾甎江南言言甓蒲歷反)。
第四十五卷
摒擋(卑政反廣雅云摒擋除謂掃飾摒除也下都浪反)。
第四十六卷
牀陛(蒲禮反說文陛高陛也即階陛牀陛也經[5]文作陛蒲禮補奚二反禁獄之名非此用也)。
[A11]䖧𧍷(知列反下火各反字林皆蟲行毒也通俗文蟲傷人曰[A12]䖧經文作蜇非體也)。
修葺(子立且立二反說文葺茨也謂以草蓋屋為葺覆也補治也)。
第四十七卷
[6]村柵(初格反說文編[7]竪木者也通俗文柴垣曰扡木垣曰柵扡音力支反)。
頡唎(胡結反美也頡唎拔多人名也)。
煩冤(於元反冤煩也屈也字從冖從免免為冖覆不得走善屈折也經文作惋鳴喚反惋歎也惋非字義)。
第四十八卷
評論(皮柄反字書評訂也訂評議也訂音唐頂反)。
匡領(丘方反周禮匡人掌建法則鄭玄曰匡正也匡救也)。
第四十九卷
持擢(又作濯同馳校反方言揖謂之撓或謂之擢江南擢大於撓而揖殊小作撓者面向船頭立撥之作擢者面向船尾坐撥之揖擢也擢而進之字從手經文作掉當世俗字耳)。
舀漏(弋𥿨反𢍶舀也[A13]舀也字從臼從爪字意也𢍶音杼九万反)。
即覰(又作狙同千絮反字林窺觀也廣雅覰視也謂相候視也通俗文伏覗曰覰是也)。
蛟龍(音交梵言宮毘羅其狀魚身如蛇尾有珠)。
漏泄(思列反泄溢也發也亦泄溢也)。
慍恚(於問反論語而不慍何晏曰慍怒也蒼頡篇慍恨也說文慍怒也)。
第五十卷
木弶(巨向反字書謂施[(ㄇ@(企-止))/ㄙ/月]於道也)。
第五十一卷
牝鹿(脾忍反說文畜母也雌曰牝也)。
劓去(又作㓷同魚器反劓割也謂截去其鼻也說文劓決鼻也)。
槍貫(且羊反說文搶距也通俗文剡木傷盜搶木搶鐵搶皆作此)。
讙譁(又作諠同虛元反下呼瓜反讙譁聲也廣雅讙鳴也亦驚聲也)。
紛葩(普華反說文芳也葩華也聲類取其盛皃也)。
捬塵(芳主反付猶拍也拍弄也尚書擊石拊石是也)。
第五十二卷
門閫(又作梱同苦本反禮記外言不入於閫鄭玄曰閫門限也)。
窒利(丁結竹栗二反蘇弗窒利此譯云善女)。
抄撥(初校反抄掠也強取物也下補沫反撥引也棄也廣雅撥除也)。
第五十三卷
蒨草(又作[卄/(晉-(ㄙ*ㄙ)+(罩-卓))]茜二形同千見反一名茈䓞一名茅蒐可以染也人𮕜所生)。
罩籠(竹挍反爾雅藿謂之罩郭璞曰捕魚籠也)。
璃杷(百訝反說文把握也單手為把刀把弓把皆作此經文作靶說文轡飾也靶非此用也)。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已上兩卷並先不音)
第五十六卷
牢韌(又作肕同而振反字林韌柔也通俗文物柔曰肕)。
羸瘠(古文㿉𤶬膌三同才亦反左傳瘠即甚矣杜預曰瘠瘦也)。
第五十七卷
香邸(丁禮反蒼頡篇邸舍也說文屬國之舍也經文作底音旨平也𠥯非此義也)。
狡猾(古夘反下胡刮反方言凡小兒多詐或謂之狡猾亦亂也)。
赩赩(許力反字林赤皃也俗文青黑曰赩色)。
銘記(莫庭反謂雋刻金石以記功德也禮記銘者自名也銘義稱美不稱惡周禮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太常鄭玄曰銘之言名也)。
第五十八卷
嘲謔(虗虐反爾疋謔浪笑敖郭璞曰謔相啁戲也詩云無然謔謔傳曰謔謔喜樂也)。
滑稽(古沒胡刮二反下古奚反滑稽猶俳諧也滑取滑利之義也以其諧語滑利智計疾出者也)。
趒梁(他弔反趒躑也韻集趒越也)。
園圃(補護布五二反詩云無踰我園傳曰有樹也又云折柳樊圃傳曰菜圃也三蒼種樹曰園種菜曰圃)。
射埻(之尹之𨳝二反說文射臬也廣雅埻的也即射侯也以熊虎之皮飾其側又方制之以為埻通俗文射堋曰埻埻中朱曰的)。
蒼茫(又作[亡/(目*目)]同莫剛反[亡/(目*目)]遞也通俗文時務曰茫經文從心作恾非體也)。
跋涪婆(扶鳩父俟二反此云善女也)。
第六十卷
倉廩(且郎反說文穀藏也下又作㐭同力甚反周禮廩人掌九穀之數鄭玄曰藏米曰廩儲穀曰倉也)。
囹圄(力丁反下魚呂反獄名也周禮三王始有獄周曰囹圄釋名囹領也圄禦也謂領錄囚徒禁禦也)。
由緒(辭與反絲端也廣雅緒末也緒餘也謂殘餘也事也業也)。
本事經第一卷
馳騁(上雉知反韻英云馳驅也考聲云走也從馬也池省聲下勅領反廣疋騁奔也杜注左傳走也騁說文直馳也從馬甹聲甹音匹丁反)。
修瑩(榮逈反韻英云摩拭也說文從玉從營省聲亦作鎣古今正字或從金)。
嗢柁南(上溫骨反下唐賀反梵語也唐言偈頌)。
第二卷
駛流(師利反考聲云馬疾行也蒼頡篇云迅疾也從馬史聲也)。
第三卷(無字可音)
第四卷
蝸蠃(上寡華反爾雅蝸牛也經從累作螺俗字也下魯和反爾雅海介蟲也形如蝸牛而大白色說文從䖝𣎆聲音同上)。
朽墜級(上休抑反次直類反下音急尚書曰朽索之馭六馬孔安國曰朽腐也腐索馭馬言危懼之甚也隊正作墜墜墮並形聲字也)。
洗拭(上西禮反下昇力反以水洗滌形之穢垢又以耎帛摩拭令乾說文從手式聲)。
第五卷
蚊蝱(上音文下莫耕反並嚙人飛蟲也前卷已重重釋)。
虵蠍(上社遮反俗字也說文從它作蛇蛇虺也它音他毒蟲也下軒謁反廣雅蠆也博雅螫人蟲也並形聲字也蠆音丑介反螫音聲亦反)。
血鑊(黃郭反說文[鑴-儿]也集訓云有足曰鼎無足曰鑊說文鐫也從金蒦聲蒦音同)。
椽梁(上長攣反方言自關而西秦隴之間謂之椽從木從篆省聲自開而東周地謂之𢬜齊魯荊楚謂之桷梁字從木[梁-木]聲[梁-木]字從水從刃音同上經文從水作梁非也古文從本作泍訓同)。
第六卷
构瑟恥羅(上音俱下勅里反梵語阿羅漢名也古曰俱絺羅經作祉非也)。
纈麗伐[2]多(上賢結反梵語阿羅漢名也舊曰離婆多此二聖者常修禪觀寂靜行也)。
刼庀拏(庀音匕亦梵語阿羅漢名也舊曰劫賓那常修教誡教授諸聲聞眾)。
忩遽(上忩俗字也正體從囱作悤囱音䆫下渠御反韻詮云遽急也速也集訓云驛馬傳車也說文從辵豦聲豦音渠)。
第七卷
𧶝易(莫候反毛詩傳反爾雅皆云𧶝賣之集訓云𧶝易也說文易財也從貝丣聲也丣音丣)。
興起行經上卷
曰䴸(正體作詁古文作麱同妨虞反)。
枝敲(蒼頡訓詁作[翹-羽+(敲-高)]同苦交反下擊也經文作撓非也)。
業報差別經
螽蝗(古文[3][蠢-春+(罩-卓+次)]同止戎反詩云螽斯羽傳曰螽斯蜙蝑也亦即蝗也音胡光反蜙蝑音[4]先恭反下斯[5]驢反)。
勦健(仕交反謂勁速楗健曰勦說文作[(虺-兀+兒)-虫+堯]健也)。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8-3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