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新收一切藏經音義序
- 一切經音義序
- 大唐三藏聖教序
- 高宗皇帝在春宮述三藏記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 放光般若經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光讚般若經
- 道行般若經
- 小品般若經
- 勝天王般若經
-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 明度無極經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 仁王般若經
- 新譯仁王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 仁王護國陀羅尼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實相般若經
- 理趣般若經
- 大樂金剛理趣經
- 大明呪經
- 般若波羅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大寶積經
- 大方廣三戒經
-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阿彌陀經
- 無量壽經
- 阿閦佛國經
- 大乘十法經
- 普門品經
- 經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 大聖文殊師利佛剎功德經
- 法鏡經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 幻士仁賢經
- 決定毘尼經
- 再譯三十五佛名經
- 發覺淨心經
- 須摩提女經
- 須摩提菩薩經
-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 得無垢女經
- 優填王經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 如幻三昧經
- 善住意天子經
- 太子刷護經
- 太子和休經
- 大乘顯識經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 大乘方等要慧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 佛遺日摩尼寶經
- 摩訶衍寶嚴經
- 𠢧鬘經
- 毘耶娑問經
- 大方等大集經
- 大集日藏分經
- 大集月藏分經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 大方廣十輪經
- 大集須彌藏經
- 大集大虛空藏經
- 虛空孕經
- 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
-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求聞持法經
- 觀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呪經
- 菩薩念佛三昧經
-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
- 般舟三昧經
- 大集賢護菩薩經
- 無言童子經
- 大集譬喻王經
- 大哀經
- 阿差末經卷
- 寶女所問經
- 無盡意經
- 自在王菩薩經卷
- 奮迅王菩薩所問經
- 寶星陀羅尼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
- 信力入印法門經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 佛花嚴經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經
-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 莊嚴菩提心經
-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說經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 菩薩本業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四十二字觀門經
- 菩薩十住行道經
- 菩薩十住經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 佛說兜沙經
- 漸備經
- 十住經
- 等目菩薩所問經
- 如來興顯經
- 度世經
- 羅摩伽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續入法界品經
- 四童子經
- 大悲經
- 方廣大莊嚴經
- 大般涅槃經音義
- 大般涅盤經憍陳如品闍維分
- 大般泥洹經
- 方等般泥洹經
- 音妙法蓮花經
- 普曜經
- 正法花經
- 無量義經
- 法花三昧經
- 薩曇分陀利經
- 妙法蓮花經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經
- 說無垢稱經
- 大方等頂王經
- 大乘頂王經
- 善思童子經
- 大悲分陀利經
- 悲花經
- 金光明最勝王經
- 金光明經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 伅真陀羅所問經
- 寶雨經
- 寶雲經
- 阿惟越致遮經
- 不退轉法輪經
-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
- 不必定入印經
- 入定不定印經
- 持心梵天所問經
- 等集眾德三昧經
- 集一切福德經
- 思益梵天所問經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持人菩薩經
- 持世經
- 濟諸方等學經
- 大乘方廣總持經
- 大方廣寶篋經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 大乘同性經
- 證契大乘經
- 深密解脫經
- 解深密經
- 解節經
-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 緣生經
- 分別緣起初法門經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 入楞伽經
- 大乘入楞伽經
-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 大薩遮尼乾子經
- 大乘密嚴經
- 新翻密嚴經
- 首楞嚴三昧經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 諸法無行經
- 諸法本無經
-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
- 慧印三昧經
- 如來智印經
- 寶如來三昧經
- 大灌頂經
- 藥師如來本願經
- 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 阿闍世王經
- 普超三昧經
- 放鉢經
- 月燈三昧經
- 佛說大淨法門品
- 大莊嚴法門經
- 月燈三昧經
- 菩薩修行經
- 無所希望經
- 象腋經
- 如來莊嚴智慧佛境界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 觀藥王藥上菩薩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阿彌陀經
- 後出阿彌陀偈
- 稱讚淨土功德經
- 拔陂經
- 諸佛要集經
- 未曾有因緣經
- 須賴經
- 寶網經
- 彌勒成佛經
- 觀彌勒菩薩上生經
- 彌勒來時經
- 彌勒下生經
- 彌勒下生成佛經
- 諸法勇王經
- 一切法高王經
- 第一義法𠢧經
-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 順權方便經
- 樂纓絡莊嚴方便經
- 大乘造像功德經
- 六度集經
- 太子須大拏經
- 九色鹿經
- 菩薩睒子經
- 睒子經
- 太子墓魄經
- 太子沐魄經
- 無字寶篋經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 佛說老女人經
- 佛說老母經
-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 德護長者經
- 月光童子經
- 申日兒經
- 長者子制經
- 佛說菩薩逝經
- 逝童子經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象頭精舍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佛說犢子經
- 乳光佛經
- 無垢賢女經
- 腹中女聽經
- 未曾有經
- 甚希有經
- 轉女身經
- 無上依經
- 決定總持經
- 謗佛經
- 寶積三昧經
- 入法界體性經
- 如來師子吼經
- 大方廣師子吼經
- 大方等脩多羅王經轉有經大乘百福相經
-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 大乘四法經
- 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
- 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經
- 最無比經
- 前世三轉經
- 銀色女經
- 阿闍世王受決經
- 採蓮違王上佛受決號妙華經
- 正恭敬經
- 善敬經
- 稱讚大乘功德經
- 妙法決定業障經諫王經
- 示教勝軍王經
-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 文殊師利巡行經
- 文殊尸利行經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 緣起聖道經了本生死經
- 稈經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
- 獨證自誓三昧經
- 自誓三昧經
- 龍施女經
- 龍施菩薩本起經
- 菩薩生地經
- 佛語經
- 八吉祥呪經
- 八陽神呪經
- 八吉祥神呪經
- 八佛名號經
- 盂蘭盆經
- 報恩奉瓫經
- 灌洗佛形像經
- 摩訶剎頭經
- 浴像功德經
- 浴像功德經
- 造立形像福報經
- 作佛形像經
- 內藏百寶經
- 私呵昧經
- 四不可得經
- 梵女首意經
-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 成具光明定意經
- 溫室洗浴眾僧經
- 諸德福田經
- 金色王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演道俗經
- 百佛名經
- 稱揚諸佛功德經下卷
- 須真天子經
- 摩訶摩耶經
- 除恐災撗經
- 孛經抄
-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 十住斷結經
- 菩薩纓絡經
- 超日明三昧經
- 賢劫經
- 一字奇特佛頂經
- 一字奇特佛頂輪王念誦儀軌經佛頂尊𠢧念誦儀軌經
- 加句佛頂尊𠢧念誦法
- 一字頂輪王經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
-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呪經
- 普通諸佛頂要略念誦法經
- 佛說一字轉輪王佛頂呪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序
-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記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翻譯年代先後
- 佛頂尊勝陀羅尼并功能經
- 蘇悉地羯囉供養法
- 底哩三昧耶經
-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
- 掬呬耶亶怛囉經
- 此有陀羅尼集四卷
- 大毘盧遮那經
- 遍照如來念誦法
- 毘盧遮那如來要略念誦法
- 金剛頂經略瑜伽
- 金剛頂大教王經
- 普通諸尊瑜伽念誦法
- 瑜伽要妙略修行法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五字心經
- 文殊師利五字偈頌法
- 金剛頂文殊師利五字真言法
- 金剛頂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
- 降三世金剛瑜伽觀自在心真言法
- 金剛頂經觀自在如來修行法
- 修般若波羅蜜瑜伽觀行法觀自在如意輪瑜伽法
- 金剛頂瑜伽大樂金剛薩埵念誦法
- 降三世大曼荼羅中蓮花部心法
- 吉祥𠢧初瑜伽大樂金剛薩埵法
- 降三世觀自在心陁羅尼法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法
- 蓮花降三世瑜伽觀自在心儀軌
- 金剛頂瑜伽觀自在菩薩心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成就法
-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
- 大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經
- 牟梨曼陀羅呪經一卷
- 寶樓閣念誦法
-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 持世陀羅尼經
- 雨寶陀羅尼經
- 善法方便陀羅尼經
- 金剛祕密善門陀羅尼經
- 護命法門神呪經
-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
-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
- 金剛壽命經金剛延命念誦法
- 陀羅尼集
- 那吒俱鉢囉求成就經那吒太子求成就陀羅尼經
-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
- 隨求大陀羅尼經
- 普遍光明鬘大隨求經
- 七俱知佛大心準提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準泥大明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
- 曼殊室利菩薩一字呪王經
- 種種雜呪經
- 菩提莊嚴陀羅尼經
- 百千印陀羅尼經
-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經
- 阿閦如來念誦經
- 寶篋陀羅尼經
- 六字神呪經
- 文殊師利菩薩六字經
- 孔雀王神呪經
- 孔雀王呪經
- 蘘麌梨童女經
- 穰麌梨念誦法
- 大金色孔雀王呪經
- 金色孔雀王經
- 大孔雀王呪經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 孔雀王道場法
- 海龍王經
- 大雲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大方等無相大雲請雨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陁羅尼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經
- 蘖嚕拏王呪法經
- 嚩折囉頓拏法
- 摩䤈首羅天說迦婁羅王阿尾奢法
- 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 出生無量門持經
- 無量門破魔陁羅尼經
- 阿難陁目佉尼𠶾離陁經
- 舍利弗陁羅尼經
- 無量門微密持經
- 一向出生菩薩經
- 阿難目佉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經
- 𠢧幢臂印陁羅尼經
- 妙臂印幢陁羅尼經
- 佛說無崖際持法門經
- 華聚陁羅尼經
- 尊勝菩薩陁羅尼經
- 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
- 金剛上味陁羅尼經
- 六字呪王經
- 六字呪王經
- 金剛場陁羅尼經
-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 華積陁羅尼經
- 持句神呪經
- 佛說陁鄰尼鉢經
- 不空羂索經三十卷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序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呪經上卷
-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
- 不空羂索呪經
- 不空羂索經
- 觀自在菩薩求成就經
-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經
- 如意輪陀羅尼經
-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呪經
- 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菩薩隨心呪經
- 十一面觀世音經
- 十一面神呪心經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語儀軌經
- 請觀音經
- 千眼千臂觀世音神祕呪印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祕密三摩地念誦法
- 觀自在多羅菩薩念誦法
-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魯力品
- 觀自在求聞持不忘法
- 聖迦抳金剛童子求成就經
- 金剛童子念誦儀軌經
- 聖威德金剛童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閻曼德迦大明王成就經
- 聖閻曼德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經
- 曼殊室利菩薩閻曼德迦忿怒真言儀軌經
- 大威怒烏蒭澀摩成就儀軌經
- 大力金剛經
- 大力金剛求成就經
- 大力金剛成就諸願經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中無動尊念誦法
- 底哩三昧耶經不動使者念誦法
- 聖不動尊使者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經
-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經
- 慈氏菩薩陀羅尼求上生經
-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經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 一切如來白毫水生觀自在菩薩真言絰
- 摩利支天女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 摩利支天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 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呪經
- 焰口餓鬼經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 稱讚如來功德神呪經
- 十二佛名神呪挍量功德除障滅罪經
- 挍量數珠功德經數珠功德經挍量數珠功德經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 大威德陀羅尼經
- 法炬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 瑜伽護摩經
- 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序
- 瑜伽一字佛頂輪王安怛袒那法經
- 成就妙法蓮花經王瑜伽觀智儀軌經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
- 金剛頂瑜伽蓮花部心念誦法
-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經
- 般若波羅蜜多理趨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大曼茶羅義述
- 金剛王菩薩祕密念誦儀軌經
- 金剛愛瑜伽法
-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歧法經
- 大佛頂經
- 大方等陀羅尼經
- 七佛神呪經
- 大吉義呪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所說十八勝慧經
- 文殊師利求聞持不忘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菩薩求聰明辯才陀羅尼經
- 六門陀羅尼經
- 智炬陀羅尼經
- 拔除罪障呪王經
- 大普賢陀羅尼經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 金剛恐怖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經
- 金剛藏大忿怒真言速疾成就經
- 大威德無能勝法
-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
-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
- 訶哩底母真言法
- 鬼子母經
- 佛說安宅神呪經
- 護諸童子陀羅尼呪經
- 六字呪王經
- 造塔功德經諸佛心陀羅尼經
-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 幻師颰陀所說神呪經
- 陀羅尼雜集
- 華手經
- 佛名經
- 三劫三千佛名
- 五千五百佛名經
- 不思議功德經
- 觀佛三昧海經
- 僧伽吒經
- 力莊嚴三昧經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 大方𠊳報恩經
- 菩薩本行經
- 法集經
- 觀察諸法行經
- 菩薩處胎經
- 弘道廣顯三昧經
- 施燈功德經
- 央掘魔羅經
- 無所有菩薩經
- 明度經
- 中陰經
- 大法鼓經
- 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
- 文殊問經上卷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 千佛因緣經
- 月上女經
- 佛地經
- 大七寶陀羅尼經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
- 出生菩提心經
- 滅十方冥經
- 摩尼羅亶經
- 異出菩薩本起經
- 月明菩薩經
- 心明經
- 善夜經
- 德光太子經
- 商主天子所問經
- 差摩婆帝經
- 魔逆經
- 諸法最上王經
- 佛印三昧經
-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 鹿母經
- 鹿子經
- 賢首經
-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 佛說大意經
- 堅固女經
- 離垢慧菩薩問禮佛經序
- 右遶佛塔功德經
- 造塔功德經
-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 大乘四法經不增不減經
- 如來記法住經
-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妙色王因緣經
- 大乘流轉諸有經
- 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
- 般泥洹後灌臘經
- 八部佛名經
-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 菩薩投身餓虎起塔因緣經
- 師子月佛本生經
- 八大人覺經
- 長者法志妻經
- 薩羅國經
- 庵提遮經
- 佛說十吉祥經
- 佛說法滅盡經
- 一切智光明因緣不食肉經
-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 天王太子辟羅經
- 佛說三品弟子經
- 佛說四輩經
- 當來變經
- 金剛三昧經
-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 十二頭陀經
- 樹提伽經
- 過去分衛經
- 法常住經長壽王經
- 優婆塞淨行法門經
- 地持論
- 菩薩善戒經
- 淨業障經
- 優婆塞戒經
-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經
- 菩薩善戒經
- 佛藏經
- 菩薩戒
- 菩薩羯磨文
- 菩薩十地瓔珞本業經上卷
- 菩薩藏經
- 菩薩善戒經
- 菩薩內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文殊淨律經
- 清淨毘尼方廣經
- 寂調音所問經
- 三聚懺悔
- 菩薩五法懺悔經
- 最上乘受菩提心戒經
- 二曼陀經
- 菩薩受齋經
- 文殊悔過經
- 舍利弗悔過經
- 法律三昧經
- 菩薩十善業道經
- 音大智度論一百卷
- 十地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 金剛般若論
- 佛地經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 大乘寶積論
- 寶髻菩薩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
-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法花論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涅盤論
- 涅盤經本有今無偈論
- 無量壽論
-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 遺教論
- 三具足論
- 顯揚聖教論
- 顯揚聖教論頌
- 瑜伽師地論釋
- 王法正理論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 對法論
- 中論
- 般若燈論
- 十二門論
- 十八空論
- 百論
- 瑜伽師地論
- 廣百論本
- 廣百論釋
- 十住毘婆沙論
- 菩提資糧論
- 大莊嚴論
- 大莊嚴經論
- 順中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本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
- 佛性論
- 決定藏論
- 方便心論
- 中邊分別論
- 辯中邊論
- 究竟一乘寶性論
- 辯中邊論頌
- 業成就論
- 大乘成業論
- 因明正理門論本
- 因明入正理論
- 唯識論
- 顯識論
- 轉識論
- 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 成唯識寶生論
- 唯識論
- 成唯識論
- 大丈夫論
- 入大乘論
- 掌珍論
- 緣生論
- 大乘緣生論無相思塵論
- 大乘五蘊論
- 大乘廣五蘊論
- 寶行王正論
- 起信論序
- 起信論
- 大乘起信論
- 發菩提心論
- 三無性論
- 如實論
- 迴諍論
- 壹輸盧迦論
- 十二因緣論
- 觀所緣緣論
- 掌中論
- 止觀門論頌
- 取因假設論
- 觀總想論頌
- 大乘百法論
- 百字論
- 手杖論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 六門教授習定論
-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
- 長阿含經
- 中阿含經
- 增一阿含經
- 雜阿含經
- 別譯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
- 大般涅盤經
- 人本欲生經
-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
- 梵冈六十二見經
- 寂志果經
- 起世經
- 起世因本經卷
- 樓炭經
- 長阿含十報經
- 中本起經
- 七知經
- 鹹水喻經
- 一切流攝守因經
- 四諦經
- 恒水經
- 本相猗致經
- 緣本致經
- 頂生王故事經
- 文陁竭王經
- 鐵城泥犂經
- 古來世時經
- 阿那律八念經
-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 離睡經
- 求欲經
- 佛說是法非法經
- 佛說受歲經
- 梵志計水淨經
- 苦音陰經
- 苦陰因事經
- 釋摩男本經
- 樂想經
- 佛說漏分布經
- 阿耨風經
- 諸法本經
- 瞿曇彌記果經
- 瞻波比丘經
- 魔嬈亂經
- 弊魔試目連經
- 賴吒和羅經
- 善生子經
- 數經
- 梵志頗羅延問種尊經
- 三歸五戒慈心功德經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 梵摩喻經
- 須達經
- 尊上經
- 鸚鵡經
- 兜調經
- 意經
- 應法經
- 泥犂經
- 齋經
- 普法義經
- 廣義法門經
- 誡德香經
- 邪見經
- 優婆夷墮舍迦經
- 鞞摩肅經
-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 箭喻經
-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 四人出現世間經
- 須摩提女經
- 婆羅門避死經
-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 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 鴦掘摩經
- 鴦崛髻經
- 力士移山經
- 四未曾有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
- 放牛經
- 緣起經
-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 佛說四泥犂經
- 阿那邠化七子經
- 大愛道般泥洹經
- 佛母般泥洹經
- 國王不𥠖先尼十夢經
-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 阿難同學經
- 五蘊皆空經
- 七處三觀經
- 聖法印經
- 五陰譬喻經
- 水沫所㵱經
- 不自守意經轉法輪經
- 三轉法輪經
- 八正道經難提釋經
- 難提釋經
- 馬有三相經
- 馬有八態譬人經
- 相應相可經餓鬼報應經鬼問目連經
- 雜藏經
- 雜阿含經
- 治禪病祕要經
- 治禪病祕要法
- 治禪病祕要法經
- 舍頭諫經
- 摩登伽經
- 摩鄧女經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
- 餓鬼報應經
- 阿難問佛事吉凶經
- 阿難分別經
- 玉耶經
- 玉耶女經
- 玉耶經
- 阿遬達經
- 法海經
-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 龍王兄弟經
- 八師經
- 越難經
- 所欲致患經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 舍利弗目揵連遊四衢經
- 五母子經
- 沙彌羅經
- 滿願子經
- 慢法經
- 佛說五苦章句經
- 海有八德經
- 佛說進學經
- 淨飯王涅盤經
- 得道梯隥錫杖經
- 瑠璃王經
- 三摩竭經
- 䓑沙王五願經
- 貧窮老翁經
- 堅意經
- 修行本起經
- 太子本起瑞應經
- 過去現在因果經
- 柰女祇域經
- 四十二章經
- 長者音悅經
- 七女經
- 禪祕要法經
- 生經
- 義足經
- 正法念經七十卷
- 佛本行集經
- 本事經
- 興起行經
- 業報差別經
- 大安般守意經
- 陰持入經
- 處處經
- 罵意經
- 分別善惡所起經
- 出家緣經
- 阿鋡正行經
- 十八泥犁經
- 法受塵經
- 禪行法想經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 揵陀國王經
- 須摩提長者經
- 阿難四事經
- 未生怨王經
- 猘狗經
- 四願經
- 黑氏梵志經
- 分別經
- 八關齋經
- 阿鳩留經
- 孝子經
-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 大迦葉本經
- 四自侵經
- 羅云忍辱經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 時非時經
- 沙曷比丘功德經
- 自愛經
- 中心經
- 見正經
- 阿難七夢經
- 大魚事經
- 阿鵰阿那含經
- 燈指因緣經
- 婦人遇辜經
- 摩訶迦葉度貧女經
- 十二生死經
- 罪福報應經
- 五無返復經
- 佛大僧大經
- 邪祇經
- 摩達國王經
- 旃陀越國王經
- 五恐怖世經
- 弟子死復生經
- 懈怠耕者經
- 辯意長者子經
- 天請問經
- 賢者五福經無垢優婆夷問經
- 護淨經
- 木槵子經
- 無上處經
- 盧至長者因緣經
- 僧護經
- 出家功德經
- 栴檀樹經
- 頞多和多耆經
- 普達王經
- 佛滅度後金棺葬送經
- 五王經
- 四天王經
- 末羅王經
- 梵摩難國王經
- 父母恩難報經
- 孫多邪致經
- 新歲經
- 群牛譬經
- 九橫經
- 禪行三十七經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 比丘聽施經
- 身觀經
- 僧祇律
- 十誦律
- 五分律卷
- 四分律
- 大唐中興三藏聖教序 御製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律卷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攝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大苾蒭戒經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戒經
- 僧祇戒本
- 僧祇比丘尼戒本
- 十誦僧戒本
- 十誦比丘尼戒本
- 彌沙塞戒本
- 五分尼戒本
- 四分僧戒本
- 四分比丘尼戒本
- 解脫戒本
- 沙彌十戒並威儀
- 沙彌威儀經
- 沙彌尼離戒
- 沙彌尼戒經
- 迦葉禁戒經
- 戒消災經
- 優婆塞五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舍利弗問經
- 大沙門百一羯磨經
- 十誦要用羯磨
- 優波離問佛經
- 彌沙塞羯磨本
- 四分雜羯磨
- 四分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比丘三千威儀
-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 四分僧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愛道比丘尼經
- 雜事律攝頌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 犯戒報應輕重經
- 五百問事經
- 摩得勒伽律
- 鼻柰耶律
- 善見律
- 佛阿毘曇論
- 毘尼律
- 薩婆多毘尼婆沙
- 明了論
- 阿毘曇八揵度論
-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 集異門足論卷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 眾事分阿毘曇論
- 阿毘曇毘婆沙論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 俱舍論
- 阿毘達磨俱舍論頌
- 阿毘達磨俱舍論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 顯宗論三藏聖教序
- 阿毘達磨顯宗論
- 阿毘曇心論
- 法勝阿毘曇心論
- 雜阿毘曇心論
- 甘露味阿毘曇論
- 隨相論
- 尊婆須蜜所集論
- 三法度論
- 入阿毘達磨論
- 成實論
- 立世阿毘曇論
- 解脫道論
- 舍利弗阿毘曇論
- 五事毘婆沙論
- 鞞婆沙阿毘曇論
- 三彌底部論
- 分別功德論
- 四諦論
- 辟支佛因緣論
- 十八部論
- 部異執論
- 異部宗輪論
- 佛所行讚經傳
- 佛本行讚傳
- 撰集百緣經
- 出曜經
- 賢愚經
- 僧伽羅剎集
- 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百喻集
- 菩薩本緣集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 付法藏傳
- 坐禪三昧經
- 佛醫經
- 惟曰雜難經
- 迦葉赴佛經
- 菩薩訶色欲經
- 四品學法
- 金剛力士哀戀經
-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
- 治身經
- 佛治意經
- 五門禪經要用法
- 達磨多羅禪經
- 禪法要解
- 舊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 思惟略要經
- 內身觀章句經
- 法觀經
- 禪要經呵欲品
- 十二遊經
- 阿育王譬喻經
- 雜寶藏經
- 那先比丘經
- 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育王經
- 阿育王傳
- 阿育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
- 四阿含暮抄
- 法句經
- 法句譬喻無常品經
- 法句經
- 迦葉結經
- 三慧經
- 撰集三藏經及雜藏經
- 阿彌曇五法行經
- 小道地經
- 一百五十讚佛頌
- 金剛頂經十六大菩薩讚
- 文殊師利發願讚
- 普賢行願讚
- 六菩薩名當誦持經
- 蓮花部一百八名讚
- 讚觀世音菩薩頌經
- 五讚八大菩薩讚
- 無明羅剎集
- 百千誦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 梵本普賢讚
- 梵音文殊讚
- 吉祥讚
-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勸發諸王要偈
- 馬鳴菩薩傳
- 龍樹菩薩傳
- 大阿羅漢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 分別業報略集
- 婆藪槃豆傳
- 龍樹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 賓頭盧為王說法經
- 請賓頭盧法
- 提婆菩薩傳
- 迦丁說當來變經
- 勝宗十句義論
- 金七十論
- 釋迦譜
- 釋迦氏略譜
- 釋迦方志
- 釋迦譜及略譜方志等依入藏目合有諸經要集
- 經律異相
- 南齊經目
- 隨朝經目
- 釋門系錄
-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 經律異相
- 大唐內典錄
- 續大唐內典錄
- 開元釋教錄
-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 南海寄歸內法傳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 西域記
- 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玄奘傳
- 古今譯經圖記卷
- 續古今譯經圖記
- 集古今佛道論衡
- 續古今佛道論衡
- 利涉論衡
- 道氤定三教論衡
- 辯正論
- 破邪論序
- 破邪論
- 崇正錄
- 甄正論
- 十門辯惑論
- 釋法琳傳
-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 音梁高僧傳
- 音續高僧傳
- 音弘明集十四卷
- 音廣弘明集
- 法顯傳
- 惠超往五天竺國傳
- 無行法師書
- 肇論
- 止觀
- 安樂集
- 寶法義論
- 念佛三昧寶王論
- 金錍決瞙論
- 比丘尼傳
- 觀心論
- 群疑論
- 十疑論
- 具錄西國浴像儀軌
- 說罪要行法
- 受用三水要法
- 護命放生法
- 重校一切經音義序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一切經音義卷第五十三
起世經十卷 玄應
起世因本經十卷 慧琳
樓炭經六卷 玄應
長阿含十報經二卷 慧琳
中本起經二卷 玄應
七知經一卷 無音
鹹水喻經一卷 慧琳
一切流攝守意經一卷 慧琳
四諦經一卷 玄應
恒水經一卷 惠琳
本相倚致經一卷 惠琳
緣本致經一卷 惠琳
頂生王經一卷 惠琳
文陀竭王經一卷 惠琳
䥫城泥犂經一卷 惠琳
古來世時經一卷 玄應
阿那律八念經一卷 惠琳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一卷 玄應
離睡經一卷 惠琳
求欲經一卷 惠琳
是法非法經一卷 惠琳
受歲經一卷 惠琳
梵志計水淨經一卷 惠琳
苦陰經一卷 惠琳
苦陰因事經一卷 惠琳
釋摩男經一卷 惠琳
樂想經一卷 無音
漏分布經一卷 惠琳
阿耨風經一卷 無音
諸法本經一卷 無音
右三十經五十五卷同此卷音。
起世經第一卷
壘堞(又作垒同力癸反軍壁曰壘壘亦重也下又作堞同徒頰反字書女牆也)。
閻浮提(或名剡浮洲或言譫浮洲或云贍部洲閻浮者從樹為名提者略也應言提鞞波此云洲譫音之含反埤蒼多言也)。
欝單越(或名欝怛羅越或言欝拘樓或言郁多羅鳩留正言欝怛羅究瑠此譯云高上作謂高上於餘方亦言勝鳩留此云作亦云姓也)。
弗婆提(或名弗于逮或云弗婆毘提呵或云逋利婆鼻提賀逋利婆此譯云前鼻提賀此云離體或云弗者並婆提或言毘提呵訛也)。
瞿陀尼(或名俱耶尼或名瞿耶尼或名瞿伽尼皆是訛轉也瞿此譯云牛陀尼夜此云取與以彼多牛用牛市易如此間用錢帛等或云有石牛也)。
薔薇(在羊反下無飛反重葉花者也)。
淋甚(古文臨同力今反三蒼淋漉水下也)。
礓石(居良反形如薑也字從石經文從土作壃非壃也)。
攀擥(又作㩜攬二形同力敢反說文撮持也擥取也)。
搦取(又作𢾲同女卓反搦猶捉也取也說文搦按也)。
第二卷
馬名婆羅訶(此譯言長毛也)。
蟹螯(五高反蟹有二螯八足也字從虫經文作鼇大龜也)。
蘇偷婆(此譯云大聚舊云塔者訛略也)。
第三卷
森竦(所金反多木長皃也下古文慫同先勇反竦上也)。
黫黑(又作[羊*(栗-木+土)]同於間反字書黑羊也經文從牛作𤚕非也)。
[曰/見][穴/(犮-乂+又)](莫勒反說文[曰/見]𥥛前也猶輕[狂-王+觸]直進也今皆作冒也)。
啀喍(五佳反下助佳反犬見齒也經文作睚瞋目也)。
䥫鈇(方于反說文鈇莝斫也鈇亦椹也亦橫斧也)。
滂流(普傍反三蒼滂沱也水多流皃也)。
第五卷 第六卷(並無字音)
第七卷
虬螭(渠周反下勅知反廣雅有𧢲曰虬龍無𧢲曰螭虬黑身無鱗甲螭若龍而黃者也)。
第八卷(無字音訓)
第九卷
陂濼(上筆皮反下疋博反波池也下山東有鸕[慈*鳥]濼是也幽州呼為淀音殿)。
第十卷
迦𥭆(方爾反此名藿香也藿音呼郭反)。
起世因本經卷第一
老輩(波妹反楊雄太玄經輩類也埤蒼比也說文車百兩為一輩從車從裴省聲也經文從北作軰俗字非正也)。
挺𧢲出(庭鼎反說文挺拔也從手廷聲也廷音亭)。
三級(金岌反顧野王玉篇云級者如階之等級也說文級次第也從系音覓)。
欄楯(上音蘭下音順說文蘭檻也縱曰欄橫曰楯楯間子曰櫺子俗謂之鈎欄欄楯二字並從木形聲字盾字從厂從十從目)。
壘堞(上力鬼反鄭注禮記云壘壁疊也軍壁也廣雅重也說文壍也從土厽聲象形字也下恬協反杜注左傳堞城上女墻曰蝶說文城上女垣也從土枼聲枼音塩接反)。
樓櫓(上魯侯反下盧覩反說文樓重屋也櫓大盾也考聲云皆城上拒戰也二字並從木形聲字也魯字從魚從白俗從曰非也)。
分級(上墳問反經文說須彌山有三層級下廣上陿說其由旬與俱舍論不同俱舍論頌云傍出十六千八四二千量從下向上半半減之皆踰繕那量此經即云下級六十中級四十上級二十由旬琳意疑謂此經說其城郭非地之量也)。
金翅鳥(施鼓反說文鳥翼也從羽支聲或從氏作𦐊亦一通經云金翅鳥者或名大嗉鳥梵語名迦婁羅或云揭路茶或号龍怨皆因形因事立名也八部鬼神之中是其一部也有大神力常食諸龍龍具四生卵胎濕化此鳥亦爾其中力有等差具如經文所說今但會其異名音訓文字耳)。
拘吒賖摩利(上音俱賖音奢或云居吒奢摩離大樹名也是諸金翅鳥所棲薄處於此採取龍食隨自[A1]己類居住此樹四面也)。
搔揵地雞(上桑到反捷音件梵語天花名也人間絕無此花)。
菴婆羅多迦(上暗含反亦天果名也西國有此國無)。
鞞䤈勒(上婢迷反下馨奚反果名也或云毘梨勒即訶梨勒之類皆從外國來)。
烏勃林(即嗢勃林也木果也似木苽而大甚香即此國亦有)。
柰林(奴大反經文更加木作㮏非也)。
蘠薇(上匠陽反下味肥反五色花木也所在人間有之經文作薔不成字也)。
清泠(下歷丁反蒼頡篇云泠者水清澄皃也形聲字)。
甘甜(下亭塩反博雅云甜亦甘也或作餂俗字也)。
甎壘(上拙緣反古今字語火燒土𡐊也埤蒼云㼾甎也古今正字從瓦從專聲或作㼷古字也經文從土作塼俗字也)。
金脇(香[芸/木]反從肉從劦劦音叶從三力)。
金窴(下音田說文窴塞也從穴從真亦聲也經文從土作填音珍字[1]雖俗用誤也)。
礓石(上居良反埤蒼頡云礓礫石也從畺聲經作薑非也)。
皮𥢶(下苦外反蒼頡篇云𥢶[夕/鹿]穅也說文從禾會聲經文從米作糩非也)。
[(殼-一)/手]捋(上鈎候反字指云[(殼-一)/手]取牛羊乳也從手從彀省聲也彀音同上或有從羊作[愨-心+羊]或從牛作𤛓皆誤非也從手為正經文作搆非本字下鸞括反毛詩傳曰捋取也說文捋音律曷也從手寽聲乎也)。
牸牛(上音字文字釋要云凡牛羊之雌者曰牸說文闕字鏡云牝牛也形聲字也)。
滋濃(上子私反字書滋液也多也說文益也從水茲聲下女龍反蒼頡篇云濃厚也考聲汁厚也說文露多也從水農聲或從雨作震音同上)。
手擥(洛敢反說文擥撮持也從手覽省聲或從手作攬亦通也)。
搦取(上女戹反聲類搦捉也說文按也從手弱聲前音義音為女革反盖鄉音耳非正音也)。
起世因本經卷第二
欝多羅究畱(上威律反梵語北洲名也或云北欝單在妙高山北大海之中其形正方四海之中此其一也)。
適莫(上丁歷反考聲云適指實也主也俗用或作的下摩博反韻英云日冥也說文亦云曰且冥也曰在茻中重草曰莽井亦聲井音莽)。
穅𥢶(上可岡反爾雅米皮也說文從禾從康從米下苦外反前第一卷經中已釋訖)。
羹臛(上革行反考聲云切肉或菜調以五味謂之羹孔注尚書云羹湏鹹醋以和之王注楚辤云有菜曰羹而濃或肉或筍細切為之字從肉從霍省聲也霍音荒郭反經文從雨下隹作臛非也)。
逋沙陀(上報毛反梵語也經云齋唐云長淨即集眾陣說所犯之罪增長白法清淨之業名為長淨也)。
嶷然(宜力反字指云𡸦嶷山高皃也𡸦音助力反從山𣅳聲𣅳音側𣅳字從曰六音同上)。
不擣白㲲(刀老反下音[片*奈]經文作不搏非也正字)。
髬𩮀(上音披埤蒼云髬者被髮而走皃也下音宗經從忩俗字也考聲云馬巤也𩮀髬二字經並從髟髟音必姚反)。
姝妍(上昌朱反鄭箋毛詩云姝美色也方言云趙魏之間謂好為姝說文好也從女朱聲也下霓堅反廣雅妍好也說文忮也從女幵聲也幵音牽從竝二干也)。
傍蟹(下諧芥反說文云蟹有二𩪋𩪋手也八足旁行非蛇蟺之穴無所庇者也從虫解聲也𩪋音敖蟺音善蛇也)。
多撮(倉埒反字林云撮取也禮記孔子曰今[2]大地一撮土之多是也又宗捋反亦通說文四圭也三指撮也從手最聲最音子內反)。
馭者(魚據反顧野王云指撝使馬者也說文從馬又聲也)。
持轡(下悲媚反毛詩云執轡如組顧野王云所以制馭軎中馬也說文馬轡也從𢇇軎音衛說文云車軸頭䥫也象形字經文從亡作𮝲俗[A2]用非正體組音祖)。
觀矚(鍾辱反考聲云視之甚也眾目所歸曰矚說文視也從目屬聲也)。
丘𭏟(去魚反風俗通云𭏟虗也考聲廢國邑也周禮四邑為丘或謂之𭏟廣雅𭏟居也鄭注禮記云毀滅無後之地也玉篇大丘名𭏟𭏟山基也從土虗聲也)。
廁圂(上䇭胾反考聲廁圊也側畔也雜也集訓云圊糞所也下渾困反圂亦廁也集訓云豕所居也象形字也經從水作溷非也䇭音初師反胾音繬使反之也)。
連甍(陌彭反杜注左傳云甍棟也屋說文訓釋與左傳同從瓦從夢省聲也)。
乳頃(下犬頴反經云一捋牛乳頃言時之極促也即一息之間說文從頁匕聲)。
𣵽壤(上鳥穀反說文溉灌也從水芺聲芺音殃驕反經文作妖俗字也下壤說文柔掌反孔注尚書云無塊曰壞說文柔土也從土襄聲)。
㲲衣(庭叶反西國草花布也經作疊亦通)。
釘之(丁逕反)。
蘇偷婆(梵語古譯質朴不妙也[3]正梵音云窣覩波譯云方墳唐云塼塔也即轉輪聖王沒後遺身塔也)。
暫時(慙濫反集訓云不久也說文從曰斬聲或從足作蹔)。
甎土(上拙川反說文㼾甎也從瓦專聲也經文從土作塼俗字非正也)。
阿毘脂地獄(梵語也唐云無休息或云阿毘地獄即無間大地獄也處於大海大地之下故名地獄)。
疊磑(上音牒考聲云疊重也說文從三曰作疊新改為三田下從冝會意字下吾會反說文磑䃺也從石豈聲古者魯斑初作磑䃺音莫箇反考聲磨麦具也)。
刀鍱(閻接反䥫鍱也形聲字也)。
䥫爪(夭涅反說文黑金也從金截聲截音徒結反正體字也今經文從截作䥫俗字也下莊挍反象形字也)。
纖長(上相閻反廣雅纖微也杜注左傳云纖細也文字典說從系韱聲籤字從䇝䇝音尖下直良反說文長久也從兀從化從倒亾兀高遠也物久則化變故從化也)。
鎽𦬆(上音峯下音亾刀峯似草[芸/木]端故名之)。
爴破(上莊虢反此音見字書爴枛破也舊音為居碧反或音九縛反恐未切當故改就此音抓音莊交反)。
擘身(迸麦反字書手擘破物也考聲云手烈也說文作擗從手從檗省聲也)。
鑽身(祖官反考聲鑽刺也集訓穿物鐵也形聲字也)。
脂髓(上音支下雖𭪿反集訓云骨中脂也從骨隨聲)。
五叉磔(上筞加反鐵叉也下嘲革反廣雅榤開也張也說文辜也從桀石聲桀音竭經云五叉者地獄名也以此鐵叉分磔罪人身形名為五叉地獄)。
㯷著(上龐[邈-儿+八]反考聲云手搏投於地曰𢷏韻詮云手掬㯷也或音普祿反亦通今俗用或省作僕下長略反從草下者俗從兩點作著非也)。
鐵鉆(下儉嚴反說文鉆鋷也從金占聲鋷音女輙反經從甘作鉗非體也此今古之正形也)。
燒𦠍(五各反考聲云腭齗也說文從肉咢聲咢從吅從屰音逆吅音喧齗音銀字)。
起世因本經卷第三
掬取(上弓六反考聲覆手扟取也說文在手曰匊從勹勹音包從米會意字也正單作匊今經文從手作掬俗字也通用)。
豌豆(烏丸反豆名也說文作𧯡古字也從豆夗聲也)。
劖刺(上仕銜反說文云劖斷也針刾也一云剽也釗也從刀毚聲下清亦反說文云刺迶傷也從刀束聲剽音匹妙反釗音之遙反)。
臠臠(攣剸反顧野王云謂切肉為胾之小者說文從肉䜌聲䜌音力尃反正字也)。
齩食(上五絞反說文云齧骨也從齒交聲亦作𮏀或作䶧齧音研結反正形也)。
𪘬齜(上崖戒反下柴邂反考聲云開口切齒也埤蒼云犬相爭聲說文齒相齗也一云開口見齒也竝從齒厓此皆聲邂音下介反也)。
𠯗嗽(上子臘反韻略云𠯗入口也說文作𠾱俗作唼下色捉反韻略云欶口翕也正作嗽經本作𠲿非也)。
斲斤(上陟角反說文云斫也從斤𠁁聲經作𣃆俗字也)。
[月*郤][疏-(梳-木)+(日/羽)](上正脚字下徒臘反經本作蹹俗字)。
[揜-合+((人*人)/一)]度(上伯萌反考聲云[揜-合+((人*人)/一)]撣也說文從手拼聲下堂落反撣音達丹[1]反)。
鐵𤬪(項江反說文云瓨似甇長頸受十升從瓦工聲)。
鐵鏊(敖誥反)。
第四卷
相激(經歷反說文云疾也從水敫聲)。
而[疏-(梳-木)+(二/(前-刖+口))](朋北反郭注爾雅云踣前覆也鄭注周禮踣亦僵尸也說文從足咅聲咅音土口反)。
摓𡋯(上僕蒙反下盆沒反王逸注楚辤云風塵起皃也亦作漨浡云水霧氣皃也經本從[2]火作熢㶿俗字也)。
蹴蹋(上秋六反下談臘反經作蹹俗用字)。
姦猾(上簡顏反下還刮反字書云猾黠也說文從犬骨聲)。
泡[A3]沫(上普包反下音末考聲云泡水上浮漚也[A4]沫水上浮沫也古今正字二字並從水包末皆聲之正字也)。
麥䴬(音弋文字集略云[麩-夫+弋]麥皮也說文從麥弋聲)。
赧皺(上儜簡反說文云𧹞面慙赤也從赤㞋聲經本從皮作𧹞俗字也㞋音䎡下莊瘦反韻略云靣皮聚也說文字從皮芻聲經作[至*皮]俗)。
黶子(上伊琰反考聲云面黑子也說文從猒聲)。
傴僂(上䊸矩反下力主反博雅云曲脊皃也說文竝從人區婁皆聲)。
跛跂(上波可反周易云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說文行不正也一曰足排之也從足皮聲亦作[(虺-兀+元)-虫+皮]下詰以反郭注山海經云言人行脚跟不著地也說文足多指也從足支聲)。
[3][向/(月*矢*几)]𤸃(上力追反下正瘦字音疎救反)。
尫弱(上烏黃反說文作𡯂云跛曲脛也從大象偏曲之形古文從[4]生作[虺-虫+生]經本作尫非也)。
以坌(坌悶反義已具釋金光明最勝王經中也)。
第五卷
搏取(上補洛反聲類云搏捕也杜注左傳取也說文索持也從手尃聲也)。
鴟鵂(上齒之反鄭箋毛詩云鴟惡鳴之鳥也古今正字鳶屬也從鳥氐聲下朽尤反字書云鵂鶹[示*芺]鳥也一名[A5]鵅夜飛晝伏古今正字恠鳥也從鳥伏聲[A6]鵅音格也)。
如箕(居疑反世本云少康作箕郭注方言云盛米寫斛斗者也說文竹簸也從竹其象形下其人也古文作[ㄙ/甘/廾]也孔注論語云笥也漢律云小筐也說文從竹從單聲)。
如臼(求有反經本作田誤也)。
埽帚(上蘇竈反博雅云埽除也說文從土帚聲經作掃俗字也下周柳反世本云少康作帚顧野王云帚所以掃除糞穢也說文從又持巾掃口內也經文從竹作[竺-二+帚]俗字也)。
華沼(之遶反毛詩云沼池也說文從水從召聲)。
諸藕(吾苟反)。
蠟蜜(上藍合反經本作䗶非也)。
第六卷
岐道(上姞移反爾疋云道二達謂之岐旁郭注云岐道旁出者也古今正字從山支聲)。
飄零(上匹遙反下力呈反)。
氛氳(上浮分反文字集略云氛氳香氣盛皃也說文從气分聲下欝雲反義已具釋金光明最勝王經中)。
牢固(上老刀反)。
層樓(上臟棱反郭注山海經云層重也說文重屋也從尸曾聲)。
觀矚(之欲反)。
那墀尼(中直知反梵語池名也)。
輦輿(上力展反杜注左傳云駕人曰輦說文[車*(尸@免)]車也從㚘在車前引也下文是正字也音余文字集略云輿載也說文車輿也從車[臼/丌]聲經本此是古今之正形作轝非也㚘音伴[臼/丌]音余也)。
飄颺(音楊說文云風所飛楊也從風易聲易音陽也)。
戲謔(上希意反下香約反)。
第七卷
氤氳(上音因)。
[泳-永+第]唾(上以之反說文云洟鼻液也從水夷聲下吐臥反說文口液也從口垂聲)。
不瞬(水閏反說文云瞬目搖也從目舜聲經從旬作眴俗字也)。
夭殤(上𡝩矯反杜注左傳云短折曰夭說文屈也從大象形下賞羊反禮記云男女未冠笄而死者曰殤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八歲已下為無服之殤說文從歹從傷省聲也歹音矝字)。
揩拭(上客皆反博雅云揩摩也說文從手皆聲下舒力反郭注爾疋拭所以清潔也鄭注禮記云淨也說文從手拭聲)。
魚鼈(下必滅反考工記云鼈內骨者也說文介蟲也從黽敝聲黽音猛)。
黿鼉(上阮袁反考聲云似鼈而大腹黃而頭斑說文亦大鼈也從黽元聲下堂何反似蜥[A7]蜴而大長一丈則為龍水次穴居郭璞云皮可以為皷也說文從黽單聲音那也)。
虬螭(上祁幽反廣疋云龍有𧢲曰虬說文從虫乚聲下恥知反廣疋曰龍無角曰螭說文若龍而黃北方謂地螻從虫离聲乚音巳由反螻音慺也)。
虵獺(上食遮反說文云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之形也上古巢居患虵故相問無他[受-(冗-几+又)+ㄎ]它即今之虵字也下他達反說文云似小狗水居捕魚之獸也從犬賴聲)。
鵝鴈(上五何反下顏諫反)。
鸜鵒(上具虞反下容綠反)。
燕雀(上煙見反郭注爾疋云齊人呼燕為𩾐禮記月令亦謂之玄鳥也說文玄鳥也籋口布翅披尾象形也𩾐音乙籋女涉反躡也下將藥反顧野王云依人小鳥也說文從少隹聲也)。
䯗股(上毘詸反正作髀經作䏶俗字也)。
慘然(上倉感反)。
第八卷
城隍(音皇爾疋云隍虛也說文云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易云城之復于隍也從阝皇聲)。
村隖(烏戶反說文云小障也從卩烏聲經作塢俗字也)。
林壑(呼各反顧野王云壑坈也虛也說文溝也從土㕡聲正作[(止/谷)*又]經作𭐋俗字形也)。
閃電(上苫𮉼反下田鍊反說文云電陰陽相激燿也從雨电音电音申)。
[石*(束/貝)]中(上青亦反正磧字也說文云磧水渚有石也從石責聲經作磧俗通用字形也)。
擿著(上呈戟反說文云擿投也下張略反)。
耽樂(上荅含反孔注尚書云過樂謂之耽毛詩傳云樂之太甚也說文作媅云樂也從女甚聲亦作妉下音洛經本作耽俗字形也)。
愚騃(牙蟹反蒼頡篇云騃無知也說文行仡皃也從馬矣聲字正形也)。
轅軸(上音袁說文云轅[車*冉]也從車袁聲下冲六反說文云軸持輪者也從車由聲也)。
鞭撾(上必綿反下陟爪反聲類云撾捶也古今正字從木過聲也)。
七榻(吐臘反釋名云榻牀狹而長者曰榻說文從木[日/羽]聲經作㯓俗字[日/羽]音同上)。
耳環璫(黨郎反)。
涌已(上容隴反顧野王云涌水波騰也說文從水甬聲甬音同上字)。
靉靆(上哀代反下臺賴反王逸注楚辤云日月晻默無光也埤蒼云昧不明也古今正字竝從雲愛逮皆聲也)。
𥎞棓(上倉乱反下龐講反經作棒又[亹-且+(烈-列+林)]竝是俗字今不取也非正用也)。
椎杵(上直追反經作槌俗字也下昌呂反前已具釋字也)。
錍箭(上匹迷反方言云箭族廣長而薄者謂之[金*畀]說文從金卑聲亦𨤽經本作鈹音坡非字形也)。
鏃箭(上宗鹿反廣雅云鏃鏑也字書矢鋒也說文賴也從今族聲)。
瘢[病-丙+(一/艮)](上音盤下恨恩反)。
第九卷
羖芋(上孤鄔反下正羊字鄭箋詩云羊牝牝有𧢲曰羖也說文云從羊殳聲也)。
毛𣯟(博莽反埤蒼云𣯟方言𣯅也考聲云毛布也文字典說從毛旁聲亦作𣮧𣯅音紀例反也)。
稗子(上白賣反杜注左傳云稗草之似穀者從禾卑說文禾別也從禾卑聲也)。
誅戮(留竹反鄭注周禮云戮猶辱也賈注國語殺也說文從戈翏聲翏音力又反)。
獵師(上廉[芸/木]反鄭箋詩云霄田曰獵賈逵獵取也說文効獵逐禽也從犬巤聲經作[木*(葛-人+乂)]俗字後但有如此字不音者準此鼠者同上)。
頸瓔(上經郢反說文頸項也從頁巠聲下亦盈反說文云賏頸餙也古文從二貝頁音賢結反巠音經貝音杯妹反也)。
臂釧(上卑寐反下川戀反義已具釋金光明最勝王經中也)。
釵鋷(上筞皆反文字集略云釵叉髻也文字典說婦人頭飾也或以金玉為之從金叉聲下女輒反釋名云鋷攝也拔取髮也說文鉆也從金取聲字書作鑷與經本同取音同上鉆音其廉反中字也)。
鹹滷(上音咸下星亦反爾雅云滷苦也周禮作瀉古今正字義同從水舃聲)。
洗盪(上西禮反下堂朗反說文云盪滌器也從皿湯聲滌之音亭歷反)。
仾寐(梵語魚名也經中自音迷私反下旬亦同此訓)。
簿漠(上傍榑反下音莫也)。
攢酪(上徂巒反考聲云欑聚也說文義同從木贊聲下音洛釋名云酪乳汁所作也古今正字從酉各聲)。
吮已(上旋兖反說文云呪欶也從口允聲欶音朔亦作嗽也)。
軀體(上曲迃反尚書大傅云軀身也說文體也從身區聲)。
第十卷
善瑩(瑩逈反顧野王云瑩謂摩飾玉使光明也說文玉色也一云石之次玉者也從玉熒省聲案摩飾之瑩從金作鎣從玉者誤也)。
牀尃(上正床字下撫無反孔注尚書云尃布也說文義同從寸甫聲亦從文作敷經本作敷俗也)。
𧘝裏(上碑矯反字書云表衣沐也說文上衣也古者衣裘故以毛為表也從毛從衣經作表俗用之字也下音里)。
偝方(上陪妹反考聲云偕迴靣向外也愽雅後也亦作背)。
翳覆(上伊計反下豊富反)。
五種子(中之勇反)。
根子莖子節子合子子子(五種各加子字也)。
皮𥢶(恢外反蒼頡篇云𥢶穅也說文從禾會聲正字也經文從米作糩誤也)。
土凷(魁外反亦作塊)。
分壃(居良反鄭注周禮云壃界也說文正作畺從畕三其界畫也亦作疅又作彊畕音同上)。
謫罰(上陟革反毛詩傳云謫相責也說文罰也從言商聲經作擿亦通下煩[革*(卄/(ㄇ@人)/戌)]反說文云𢪿之小者也言未以力但持刀詈罵則應罰也從力詈聲有從寸作罸者非也)。
降惌(上卷工反下於袁反)。
柯箄羅城(梵語訛也正字云劫比羅亦名迦毘羅也)。
寐洟羅城(經本已音此即梵語城名訛也或云𭮤絺羅之國也)。
㪶(洪屋反王名)。
[諻-王+壬]訾(上撝委反考聲云諻譖也謗也詈也䚹也經文作毀俗通用也下茲此反鄭注禮記云訾以言毀人也古今正字從言此聲)。
崖龕(坎甘反)。
稻稈(干嬾反)。
樓炭經第一卷
(十三)噭嚾(又作[嘂-ㄐ+人]譥二形同古弔反噭呼也鳴也下歡觀反呼也叫也或作喚又作虈喚二形同)。
第二卷
䲷磔(古堯反說文䲷不孝鳥也冬至日捕䲷磔之磔竹格反張磔也經文作棹疑誤也)。
當盧(字冝作顱同力胡反言馬面當顱刻金為之所謂鏤錫也詩注云眉上曰陽刻金飾之今當盧是也)。
帞頭(莫格反方言云南楚江湘之間曰絡頭字書帞𬱃巾也字從巾經文從[耜-耒]作陌非字體也)。
八柧(古胡反說文柧樓也通俗文木四方為棱八棱為柧言珠有八棱字也)。
諸署(時去反位也署官也署官者位之表識也治事府寺曰署署猶置也)。
第四卷
[麩-夫+少]麮(丘語反字書麥甘粥也蒼頡篇煮麥也)。
第五卷
嶔崟(綺金反下冝金反謂山阜之勢高下倚傾也楚辤云嶺崟崎峨注云山阜陬隈也[山*(卸-ㄗ+欠)]峨音俄非也陬音則流反)。
長阿含十報經上卷
[A9]摶飯(叚欒反博雅云手握使相著也音聲附持也說文圜也從手專聲也圜音袁也)。
四蛘(羊掌反經從養作𧓲俗字也字書云瘡肉中[乏-之+蟲]行也或從手作攁發動也說文搔蛘也從虫羊聲有作痒者不成字也)。
若𥁄(禹俱反案𥁄是高道乞士應器鉢𥁄也經文從木作杇非也)。
下卷
𥊄𥊄(默崩反文字釋訓云瞢瞢目不明也爾雅亂也考聲悶也說文從首從䀏䀏音縣苜音日)。
適在(丁歷反考聲云適猶指實也集訓云適然也經從帝作啻非也)。
郁耆(上夾六反下音祇梵語西國花名也經文作郁字者錯書形也)。
猗喜(上音依古人僻用字也本義是依字冝改從依)。
為瞑(音冥考聲閉目也左傳云謚曰靈而不瞋謚曰成乃暝說文翕目也從目冥聲翕音歆急反)。
中本起經上卷
拘隣(此譯云阿若名已知拘隣者姓也初度五人名也一名拘隣二名頗陛三名跋提四名十力迦葉五名摩男拘利)。
怖悸(古文作痵同其季反字林心動說文氣不定也方言𢜽悸也注云謂竦悸也𢜽音葵之字)。
屏營(卑營反謂惶遽也廣雅屏營佂伀也經文作併甫政反說文併也併非此義)。
俱躓(古文䠟躓二形今作疐同猪吏反通俗文事不利曰躓限至曰礙字)。
下卷
妖冶(下余者反周易治容誨媱劉巘曰冶妖冶也謂傲自得莊飾鮮明之皃也)。
狂憨(呼藍反字書憨愚也郭璞曰鵽鳥憨急謂虛勇也)。
靈柩(渠救反小雅有屍謂之柩空棺謂之櫬禮記在棺曰柩鄭玄柩之言究也白虎通曰柩之言久也夂不復變也)。
焜煌(胡本反下胡光反方言焜盛也郭璞曰焜煌盛皃也煌明也蒼頡篇煌光也經文作煇字與暉非此用也)。
恂恂(私巡反論語恂恂如也王肅曰溫恭皃也廣雅云恂恂如也爾雅恂恂戰慄也)。
斑駮(又作辨同百顏反說文辨駮也蒼頡篇辨文皃也雜色為斑經文作斒方間反斒爛也爛音力間反)。
七知經一卷(無字音釋)
鹹水喻經一卷
鹹水(恰緘反爾雅鹹苦也郭璞云苦即大鹹也說文鹹亦銜也北方味也從𠧸音鹵咸聲也)。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
弊尪(上毘袂反下烏光反說文尪跛曲脛也字從大象偏曲之形也從尤音汪從王也)。
佛說恒水經一卷
圊圂(上七精反字書圊亦圂也說文圂廁也從口音韋青聲也下胡困反案說文亦從口從豕經文從水作溷俗字也)。
洿池(沃孤反廣雅洿深也杜注左傳云濁水不流也說文從夸從水夸音區夸聲也)。
本相猗致經一卷
轉依(倚毛反毛詩傳云依倚也郭璞注方言云依憑也廣雅云依恃也說文從人從衣經文從犬作猗猗者歎辭也非經義也)。
佛說緣本致經一卷
愛訒(仁振反孔注論語云其言也訒說文從言刃聲)。
眩曜(上玄絹反賈注國語云眩惑也顧野王云眩亦示幻者也說文從目從玄下遙笑反廣雅曜明也博雅云照也說文從曰翟聲也或作燿同)。
賢儁(遵峻反淮南子曰才過千人曰儁今通俗作俊說文下從弓惟惟音許惟反雋聲也經文作㑺俗字也)。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一卷
曩㫺(囊朗反爾雅曩久也考聲云昔也說文從曰襄聲也下星歷反經作昔俗字也)。
繁稠(上飯䊟反毛詩傳曰繁稠多也鄭注禮記繁盛也說文從系音覓從敏下胄流反廣雅稠穊也毛詩傳云稠密也說文多也從禾周聲䊟音晚班反音班)。
揚簸(下波我反毛詩傳曰簸糠者也說文簸揚米去糖也從箕從皮)。
睥睨(上紕計反下倪計反廣雅云睥視也字書云邪視也淮南子云左睥右睨也說文並從目卑兒皆聲字也)。
眼眴(玄絹反王注楚辭云眴視皃也說文目搖動也從目旬而聲也旬音同)。
佛說文陁竭王經一卷
勞𧶘(上勞到反下來岱反爾雅云𧶘賜也孔注尚書云𧶘與也考聲云勞𧶘相慰問也說文勞從力從熒省𧶘從來貝也形聲字)。
問訊(下音辛進反蒼頡篇云訊亦問也毛詩箋云訊言也說文從言從卂卂亦聲也卂音迅也經文作訙俗字非正字也)。
佛說鐵城泥犂經一卷
邠坻(筆旻反或作幽下帝奚反梵語也不求字義也)。
雨泡(上音宇下魄茅反考聲云水上浮漚也說文從水從包聲也)。
喙𭪿(上兄穢反禮記脩首者進喙說文喙亦口也從口喙聲下即髓反考聲云鳥口也或作𠲿[此/(色-巴+肉)]亦作[此/帝]也古今正字鳥喙也從口束聲也束音次形字也)。
𢧵剝(上前節反廣雅截割也說文斷也從戈從雀經作截俗字也下拜角反廣雅剝去皮也毛詩箋云剝削也說文割從刀從彔彔音祿)。
槃簁務(中師綺反地獄名也)。
持𨥨(下母侯反說文𨥨長二丈建於兵車也正體象形作矛字也或作鉾俗字也古文作𢦵並同也)。
磔開(竹格反廣雅云磔張也考聲云開也說文從石桀聲經文作柁非也)。
阿那律八念經一卷
椷簏(上胡緘反廣雅云篋謂之椷字書云木篋也說文亦篋也從木咸聲下聾谷反王注楚辭云[夕/鹿]竹器也說文竹高篋也從竹鹿聲字正形也)。
差跌(上廁師反考聲云不相值也韻詮云參差不齊也下田結反廣雅云跌亦差也考聲足差跌也方言蹶也說文足踢也一云越也從足失聲踢音唐)。
筋緩(上謹銀反說文筋者肉之力也從竹竹物之多筋者經作䈥俗字也下胡管反鄭注考工記緩寬也爾雅云舒也賈注國語遲也說文從糸音覓爰音袁聲也)。
皮皺(側救反字書皺皮聚也文字典說皮寬聚也從皮芻聲芻音楚俱反)。
癎癲(限間反聲類小兒癲病也說文從疒間聲下典年反廣雅癲狂也聲類云風病也說文從疒音女厄反顛聲也)。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一卷
閻羅(或名閻磨羅應言夜磨盧迦此譯云雙世也竊謂苦樂並受號之為雙也)。
刓刻(又作园同五桓反刓削也廣雅刓斷也刻鏤也)。
裹蘊(於雲反謂聚草蕘束之以𤑔火者漢書束蘊乞火是也蕘音而消反)。
佛說求欲經一卷
洗拭(上西禮反說文洗足也今亦以為洗濯之字從水先聲亦作洒也下尸翼反鄭注儀禮云拭清也郭注爾雅云拭亦清潔也說文從手式聲)。
摶食(上段欒反前阿含十報經中已釋訖說文圓也從手專聲)。
佛說是法非法經一卷(無字音訓)
佛說受歲經一卷
反戾(𥠖計反毛詩箋云戾不善也廣雅云戾亦佷也謚法曰不悔前過曰戾說文從戶從犬也)。
佛說梵志計水淨經一卷
[├/(同-(一/口)+必)/土](盧古反杜注左傳[(占@必)/土]确确音坈角反确薄之地也說文西方鹹地從古文[口/(丮-(舉-與)+(栗-木))]字省象塩形也[口/(丮-(舉-與)+(栗-木))]音西)。
佛說苦音陰經一卷
呰懱(上茲此反鄭注禮記呰毀也說文呵也從口此聲亦作訾下眠結反賈注國語云懱猶滅也箋懱亦輕也說文從心從蔑音與上同經文單作蔑誤也)。
蠅𤼭([2]上翼陵反毛詩箋云蠅之為蟲污[3]自為黑污黑為白也說文從虫從黽音猛下遭老反蜜齧人而跳也說文從虫從[?乂][?乂]音爪經文作[(夕*?)/虫]訛略也)。
所[A10]䖧(知列反博雅[蜴-勿+工]螫也說文從虫𭥐聲經文作咥非也螫音適也)。
以鏚(七績反字書云鏚斧也文字典說鏚亦鉞斧也從金戚聲之字)。
[跳-兆+專]骨(遄耎反[跳-兆+專]腓膓也文字典說云從足尃聲或作腨同)。
髀骨(上屏米反說文髀股外骨也正作䯗經文或作䏶者非也)。
佛說苦陰因事經一卷
在釋羇底(寄冝反梵語不釋字經文作䩭不成字)。
尼拘蔞園中(縷誅反梵語圜名亦名藍毘尼之圜)。
彷徉(上音旁下音羊前離睡經已具釋訖也)。
募彼(摸布反考聲云求也說文廣求也從力從慕省聲字也)。
[具-八+(巢-果)]首(䁶堯反說文倒首字也斷首而倒懸也經作䲷字非也)。
常[疏-(梳-木)+忌](其雉反考聲[疏-(梳-木)+忌]者拜而[疏-(梳-木)+危]也說文從足忌聲)。
釋摩男本經一卷
𦍬磔(上古吳反孔注尚書云𦍬罪也鄭注禮記云𦍬之言枯也謂磔之也說文從辛古聲也經文從羊作𦍬非也下陟格反已於上文鐵城泥犁經釋訖)。
其頟(五格反方言頟顙也說文從頁音頡各聲經文從客作額俗字也)。
沛施(普具反王逸注楚辭云沛行皃也廣雅云沛大也又沛流也說文從水市聲也)。
樂想經一卷(無字音訓)
佛說漏分布經一卷(小乘)
知漏(樓豆反顧野王云漏猶泄也詩注淮南子云漏失也又曰穿也案法華經云諸漏已盡無復煩惱是也說文從水屚音同上)。
痛劇(擎戟反顧野王云劇甚也謂更甚於前也古今正字從刀豦音巨聲也經作劇字非也)。
阿耨風經一卷(無字音釋)
諸法本經一卷(無字音釋)
一切經音義卷第五十三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8-3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