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新收一切藏經音義序
- 一切經音義序
- 大唐三藏聖教序
- 高宗皇帝在春宮述三藏記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 放光般若經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光讚般若經
- 道行般若經
- 小品般若經
- 勝天王般若經
-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 明度無極經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 仁王般若經
- 新譯仁王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 仁王護國陀羅尼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實相般若經
- 理趣般若經
- 大樂金剛理趣經
- 大明呪經
- 般若波羅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大寶積經
- 大方廣三戒經
-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阿彌陀經
- 無量壽經
- 阿閦佛國經
- 大乘十法經
- 普門品經
- 經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 大聖文殊師利佛剎功德經
- 法鏡經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 幻士仁賢經
- 決定毘尼經
- 再譯三十五佛名經
- 發覺淨心經
- 須摩提女經
- 須摩提菩薩經
-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 得無垢女經
- 優填王經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 如幻三昧經
- 善住意天子經
- 太子刷護經
- 太子和休經
- 大乘顯識經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 大乘方等要慧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 佛遺日摩尼寶經
- 摩訶衍寶嚴經
- 𠢧鬘經
- 毘耶娑問經
- 大方等大集經
- 大集日藏分經
- 大集月藏分經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 大方廣十輪經
- 大集須彌藏經
- 大集大虛空藏經
- 虛空孕經
- 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
-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求聞持法經
- 觀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呪經
- 菩薩念佛三昧經
-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
- 般舟三昧經
- 大集賢護菩薩經
- 無言童子經
- 大集譬喻王經
- 大哀經
- 阿差末經卷
- 寶女所問經
- 無盡意經
- 自在王菩薩經卷
- 奮迅王菩薩所問經
- 寶星陀羅尼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
- 信力入印法門經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 佛花嚴經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經
-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 莊嚴菩提心經
-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說經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 菩薩本業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四十二字觀門經
- 菩薩十住行道經
- 菩薩十住經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 佛說兜沙經
- 漸備經
- 十住經
- 等目菩薩所問經
- 如來興顯經
- 度世經
- 羅摩伽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續入法界品經
- 四童子經
- 大悲經
- 方廣大莊嚴經
- 大般涅槃經音義
- 大般涅盤經憍陳如品闍維分
- 大般泥洹經
- 方等般泥洹經
- 音妙法蓮花經
- 普曜經
- 正法花經
- 無量義經
- 法花三昧經
- 薩曇分陀利經
- 妙法蓮花經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經
- 說無垢稱經
- 大方等頂王經
- 大乘頂王經
- 善思童子經
- 大悲分陀利經
- 悲花經
- 金光明最勝王經
- 金光明經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 伅真陀羅所問經
- 寶雨經
- 寶雲經
- 阿惟越致遮經
- 不退轉法輪經
-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
- 不必定入印經
- 入定不定印經
- 持心梵天所問經
- 等集眾德三昧經
- 集一切福德經
- 思益梵天所問經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持人菩薩經
- 持世經
- 濟諸方等學經
- 大乘方廣總持經
- 大方廣寶篋經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 大乘同性經
- 證契大乘經
- 深密解脫經
- 解深密經
- 解節經
-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 緣生經
- 分別緣起初法門經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 入楞伽經
- 大乘入楞伽經
-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 大薩遮尼乾子經
- 大乘密嚴經
- 新翻密嚴經
- 首楞嚴三昧經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 諸法無行經
- 諸法本無經
-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
- 慧印三昧經
- 如來智印經
- 寶如來三昧經
- 大灌頂經
- 藥師如來本願經
- 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 阿闍世王經
- 普超三昧經
- 放鉢經
- 月燈三昧經
- 佛說大淨法門品
- 大莊嚴法門經
- 月燈三昧經
- 菩薩修行經
- 無所希望經
- 象腋經
- 如來莊嚴智慧佛境界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 觀藥王藥上菩薩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阿彌陀經
- 後出阿彌陀偈
- 稱讚淨土功德經
- 拔陂經
- 諸佛要集經
- 未曾有因緣經
- 須賴經
- 寶網經
- 彌勒成佛經
- 觀彌勒菩薩上生經
- 彌勒來時經
- 彌勒下生經
- 彌勒下生成佛經
- 諸法勇王經
- 一切法高王經
- 第一義法𠢧經
-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 順權方便經
- 樂纓絡莊嚴方便經
- 大乘造像功德經
- 六度集經
- 太子須大拏經
- 九色鹿經
- 菩薩睒子經
- 睒子經
- 太子墓魄經
- 太子沐魄經
- 無字寶篋經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 佛說老女人經
- 佛說老母經
-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 德護長者經
- 月光童子經
- 申日兒經
- 長者子制經
- 佛說菩薩逝經
- 逝童子經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象頭精舍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佛說犢子經
- 乳光佛經
- 無垢賢女經
- 腹中女聽經
- 未曾有經
- 甚希有經
- 轉女身經
- 無上依經
- 決定總持經
- 謗佛經
- 寶積三昧經
- 入法界體性經
- 如來師子吼經
- 大方廣師子吼經
- 大方等脩多羅王經轉有經大乘百福相經
-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 大乘四法經
- 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
- 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經
- 最無比經
- 前世三轉經
- 銀色女經
- 阿闍世王受決經
- 採蓮違王上佛受決號妙華經
- 正恭敬經
- 善敬經
- 稱讚大乘功德經
- 妙法決定業障經諫王經
- 示教勝軍王經
-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 文殊師利巡行經
- 文殊尸利行經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 緣起聖道經了本生死經
- 稈經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
- 獨證自誓三昧經
- 自誓三昧經
- 龍施女經
- 龍施菩薩本起經
- 菩薩生地經
- 佛語經
- 八吉祥呪經
- 八陽神呪經
- 八吉祥神呪經
- 八佛名號經
- 盂蘭盆經
- 報恩奉瓫經
- 灌洗佛形像經
- 摩訶剎頭經
- 浴像功德經
- 浴像功德經
- 造立形像福報經
- 作佛形像經
- 內藏百寶經
- 私呵昧經
- 四不可得經
- 梵女首意經
-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 成具光明定意經
- 溫室洗浴眾僧經
- 諸德福田經
- 金色王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演道俗經
- 百佛名經
- 稱揚諸佛功德經下卷
- 須真天子經
- 摩訶摩耶經
- 除恐災撗經
- 孛經抄
-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 十住斷結經
- 菩薩纓絡經
- 超日明三昧經
- 賢劫經
- 一字奇特佛頂經
- 一字奇特佛頂輪王念誦儀軌經佛頂尊𠢧念誦儀軌經
- 加句佛頂尊𠢧念誦法
- 一字頂輪王經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
-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呪經
- 普通諸佛頂要略念誦法經
- 佛說一字轉輪王佛頂呪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序
-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記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翻譯年代先後
- 佛頂尊勝陀羅尼并功能經
- 蘇悉地羯囉供養法
- 底哩三昧耶經
-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
- 掬呬耶亶怛囉經
- 此有陀羅尼集四卷
- 大毘盧遮那經
- 遍照如來念誦法
- 毘盧遮那如來要略念誦法
- 金剛頂經略瑜伽
- 金剛頂大教王經
- 普通諸尊瑜伽念誦法
- 瑜伽要妙略修行法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五字心經
- 文殊師利五字偈頌法
- 金剛頂文殊師利五字真言法
- 金剛頂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
- 降三世金剛瑜伽觀自在心真言法
- 金剛頂經觀自在如來修行法
- 修般若波羅蜜瑜伽觀行法觀自在如意輪瑜伽法
- 金剛頂瑜伽大樂金剛薩埵念誦法
- 降三世大曼荼羅中蓮花部心法
- 吉祥𠢧初瑜伽大樂金剛薩埵法
- 降三世觀自在心陁羅尼法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法
- 蓮花降三世瑜伽觀自在心儀軌
- 金剛頂瑜伽觀自在菩薩心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成就法
-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
- 大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經
- 牟梨曼陀羅呪經一卷
- 寶樓閣念誦法
-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 持世陀羅尼經
- 雨寶陀羅尼經
- 善法方便陀羅尼經
- 金剛祕密善門陀羅尼經
- 護命法門神呪經
-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
-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
- 金剛壽命經金剛延命念誦法
- 陀羅尼集
- 那吒俱鉢囉求成就經那吒太子求成就陀羅尼經
-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
- 隨求大陀羅尼經
- 普遍光明鬘大隨求經
- 七俱知佛大心準提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準泥大明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
- 曼殊室利菩薩一字呪王經
- 種種雜呪經
- 菩提莊嚴陀羅尼經
- 百千印陀羅尼經
-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經
- 阿閦如來念誦經
- 寶篋陀羅尼經
- 六字神呪經
- 文殊師利菩薩六字經
- 孔雀王神呪經
- 孔雀王呪經
- 蘘麌梨童女經
- 穰麌梨念誦法
- 大金色孔雀王呪經
- 金色孔雀王經
- 大孔雀王呪經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 孔雀王道場法
- 海龍王經
- 大雲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大方等無相大雲請雨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陁羅尼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經
- 蘖嚕拏王呪法經
- 嚩折囉頓拏法
- 摩䤈首羅天說迦婁羅王阿尾奢法
- 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 出生無量門持經
- 無量門破魔陁羅尼經
- 阿難陁目佉尼𠶾離陁經
- 舍利弗陁羅尼經
- 無量門微密持經
- 一向出生菩薩經
- 阿難目佉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經
- 𠢧幢臂印陁羅尼經
- 妙臂印幢陁羅尼經
- 佛說無崖際持法門經
- 華聚陁羅尼經
- 尊勝菩薩陁羅尼經
- 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
- 金剛上味陁羅尼經
- 六字呪王經
- 六字呪王經
- 金剛場陁羅尼經
-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 華積陁羅尼經
- 持句神呪經
- 佛說陁鄰尼鉢經
- 不空羂索經三十卷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序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呪經上卷
-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
- 不空羂索呪經
- 不空羂索經
- 觀自在菩薩求成就經
-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經
- 如意輪陀羅尼經
-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呪經
- 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菩薩隨心呪經
- 十一面觀世音經
- 十一面神呪心經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語儀軌經
- 請觀音經
- 千眼千臂觀世音神祕呪印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祕密三摩地念誦法
- 觀自在多羅菩薩念誦法
-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魯力品
- 觀自在求聞持不忘法
- 聖迦抳金剛童子求成就經
- 金剛童子念誦儀軌經
- 聖威德金剛童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閻曼德迦大明王成就經
- 聖閻曼德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經
- 曼殊室利菩薩閻曼德迦忿怒真言儀軌經
- 大威怒烏蒭澀摩成就儀軌經
- 大力金剛經
- 大力金剛求成就經
- 大力金剛成就諸願經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中無動尊念誦法
- 底哩三昧耶經不動使者念誦法
- 聖不動尊使者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經
-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經
- 慈氏菩薩陀羅尼求上生經
-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經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 一切如來白毫水生觀自在菩薩真言絰
- 摩利支天女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 摩利支天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 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呪經
- 焰口餓鬼經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 稱讚如來功德神呪經
- 十二佛名神呪挍量功德除障滅罪經
- 挍量數珠功德經數珠功德經挍量數珠功德經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 大威德陀羅尼經
- 法炬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 瑜伽護摩經
- 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序
- 瑜伽一字佛頂輪王安怛袒那法經
- 成就妙法蓮花經王瑜伽觀智儀軌經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
- 金剛頂瑜伽蓮花部心念誦法
-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經
- 般若波羅蜜多理趨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大曼茶羅義述
- 金剛王菩薩祕密念誦儀軌經
- 金剛愛瑜伽法
-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歧法經
- 大佛頂經
- 大方等陀羅尼經
- 七佛神呪經
- 大吉義呪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所說十八勝慧經
- 文殊師利求聞持不忘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菩薩求聰明辯才陀羅尼經
- 六門陀羅尼經
- 智炬陀羅尼經
- 拔除罪障呪王經
- 大普賢陀羅尼經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 金剛恐怖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經
- 金剛藏大忿怒真言速疾成就經
- 大威德無能勝法
-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
-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
- 訶哩底母真言法
- 鬼子母經
- 佛說安宅神呪經
- 護諸童子陀羅尼呪經
- 六字呪王經
- 造塔功德經諸佛心陀羅尼經
-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 幻師颰陀所說神呪經
- 陀羅尼雜集
- 華手經
- 佛名經
- 三劫三千佛名
- 五千五百佛名經
- 不思議功德經
- 觀佛三昧海經
- 僧伽吒經
- 力莊嚴三昧經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 大方𠊳報恩經
- 菩薩本行經
- 法集經
- 觀察諸法行經
- 菩薩處胎經
- 弘道廣顯三昧經
- 施燈功德經
- 央掘魔羅經
- 無所有菩薩經
- 明度經
- 中陰經
- 大法鼓經
- 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
- 文殊問經上卷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 千佛因緣經
- 月上女經
- 佛地經
- 大七寶陀羅尼經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
- 出生菩提心經
- 滅十方冥經
- 摩尼羅亶經
- 異出菩薩本起經
- 月明菩薩經
- 心明經
- 善夜經
- 德光太子經
- 商主天子所問經
- 差摩婆帝經
- 魔逆經
- 諸法最上王經
- 佛印三昧經
-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 鹿母經
- 鹿子經
- 賢首經
-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 佛說大意經
- 堅固女經
- 離垢慧菩薩問禮佛經序
- 右遶佛塔功德經
- 造塔功德經
-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 大乘四法經不增不減經
- 如來記法住經
-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妙色王因緣經
- 大乘流轉諸有經
- 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
- 般泥洹後灌臘經
- 八部佛名經
-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 菩薩投身餓虎起塔因緣經
- 師子月佛本生經
- 八大人覺經
- 長者法志妻經
- 薩羅國經
- 庵提遮經
- 佛說十吉祥經
- 佛說法滅盡經
- 一切智光明因緣不食肉經
-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 天王太子辟羅經
- 佛說三品弟子經
- 佛說四輩經
- 當來變經
- 金剛三昧經
-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 十二頭陀經
- 樹提伽經
- 過去分衛經
- 法常住經長壽王經
- 優婆塞淨行法門經
- 地持論
- 菩薩善戒經
- 淨業障經
- 優婆塞戒經
-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經
- 菩薩善戒經
- 佛藏經
- 菩薩戒
- 菩薩羯磨文
- 菩薩十地瓔珞本業經上卷
- 菩薩藏經
- 菩薩善戒經
- 菩薩內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文殊淨律經
- 清淨毘尼方廣經
- 寂調音所問經
- 三聚懺悔
- 菩薩五法懺悔經
- 最上乘受菩提心戒經
- 二曼陀經
- 菩薩受齋經
- 文殊悔過經
- 舍利弗悔過經
- 法律三昧經
- 菩薩十善業道經
- 音大智度論一百卷
- 十地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 金剛般若論
- 佛地經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 大乘寶積論
- 寶髻菩薩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
-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法花論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涅盤論
- 涅盤經本有今無偈論
- 無量壽論
-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 遺教論
- 三具足論
- 顯揚聖教論
- 顯揚聖教論頌
- 瑜伽師地論釋
- 王法正理論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 對法論
- 中論
- 般若燈論
- 十二門論
- 十八空論
- 百論
- 瑜伽師地論
- 廣百論本
- 廣百論釋
- 十住毘婆沙論
- 菩提資糧論
- 大莊嚴論
- 大莊嚴經論
- 順中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本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
- 佛性論
- 決定藏論
- 方便心論
- 中邊分別論
- 辯中邊論
- 究竟一乘寶性論
- 辯中邊論頌
- 業成就論
- 大乘成業論
- 因明正理門論本
- 因明入正理論
- 唯識論
- 顯識論
- 轉識論
- 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 成唯識寶生論
- 唯識論
- 成唯識論
- 大丈夫論
- 入大乘論
- 掌珍論
- 緣生論
- 大乘緣生論無相思塵論
- 大乘五蘊論
- 大乘廣五蘊論
- 寶行王正論
- 起信論序
- 起信論
- 大乘起信論
- 發菩提心論
- 三無性論
- 如實論
- 迴諍論
- 壹輸盧迦論
- 十二因緣論
- 觀所緣緣論
- 掌中論
- 止觀門論頌
- 取因假設論
- 觀總想論頌
- 大乘百法論
- 百字論
- 手杖論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 六門教授習定論
-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
- 長阿含經
- 中阿含經
- 增一阿含經
- 雜阿含經
- 別譯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
- 大般涅盤經
- 人本欲生經
-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
- 梵冈六十二見經
- 寂志果經
- 起世經
- 起世因本經卷
- 樓炭經
- 長阿含十報經
- 中本起經
- 七知經
- 鹹水喻經
- 一切流攝守因經
- 四諦經
- 恒水經
- 本相猗致經
- 緣本致經
- 頂生王故事經
- 文陁竭王經
- 鐵城泥犂經
- 古來世時經
- 阿那律八念經
-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 離睡經
- 求欲經
- 佛說是法非法經
- 佛說受歲經
- 梵志計水淨經
- 苦音陰經
- 苦陰因事經
- 釋摩男本經
- 樂想經
- 佛說漏分布經
- 阿耨風經
- 諸法本經
- 瞿曇彌記果經
- 瞻波比丘經
- 魔嬈亂經
- 弊魔試目連經
- 賴吒和羅經
- 善生子經
- 數經
- 梵志頗羅延問種尊經
- 三歸五戒慈心功德經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 梵摩喻經
- 須達經
- 尊上經
- 鸚鵡經
- 兜調經
- 意經
- 應法經
- 泥犂經
- 齋經
- 普法義經
- 廣義法門經
- 誡德香經
- 邪見經
- 優婆夷墮舍迦經
- 鞞摩肅經
-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 箭喻經
-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 四人出現世間經
- 須摩提女經
- 婆羅門避死經
-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 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 鴦掘摩經
- 鴦崛髻經
- 力士移山經
- 四未曾有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
- 放牛經
- 緣起經
-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 佛說四泥犂經
- 阿那邠化七子經
- 大愛道般泥洹經
- 佛母般泥洹經
- 國王不𥠖先尼十夢經
-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 阿難同學經
- 五蘊皆空經
- 七處三觀經
- 聖法印經
- 五陰譬喻經
- 水沫所㵱經
- 不自守意經轉法輪經
- 三轉法輪經
- 八正道經難提釋經
- 難提釋經
- 馬有三相經
- 馬有八態譬人經
- 相應相可經餓鬼報應經鬼問目連經
- 雜藏經
- 雜阿含經
- 治禪病祕要經
- 治禪病祕要法
- 治禪病祕要法經
- 舍頭諫經
- 摩登伽經
- 摩鄧女經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
- 餓鬼報應經
- 阿難問佛事吉凶經
- 阿難分別經
- 玉耶經
- 玉耶女經
- 玉耶經
- 阿遬達經
- 法海經
-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 龍王兄弟經
- 八師經
- 越難經
- 所欲致患經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 舍利弗目揵連遊四衢經
- 五母子經
- 沙彌羅經
- 滿願子經
- 慢法經
- 佛說五苦章句經
- 海有八德經
- 佛說進學經
- 淨飯王涅盤經
- 得道梯隥錫杖經
- 瑠璃王經
- 三摩竭經
- 䓑沙王五願經
- 貧窮老翁經
- 堅意經
- 修行本起經
- 太子本起瑞應經
- 過去現在因果經
- 柰女祇域經
- 四十二章經
- 長者音悅經
- 七女經
- 禪祕要法經
- 生經
- 義足經
- 正法念經七十卷
- 佛本行集經
- 本事經
- 興起行經
- 業報差別經
- 大安般守意經
- 陰持入經
- 處處經
- 罵意經
- 分別善惡所起經
- 出家緣經
- 阿鋡正行經
- 十八泥犁經
- 法受塵經
- 禪行法想經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 揵陀國王經
- 須摩提長者經
- 阿難四事經
- 未生怨王經
- 猘狗經
- 四願經
- 黑氏梵志經
- 分別經
- 八關齋經
- 阿鳩留經
- 孝子經
-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 大迦葉本經
- 四自侵經
- 羅云忍辱經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 時非時經
- 沙曷比丘功德經
- 自愛經
- 中心經
- 見正經
- 阿難七夢經
- 大魚事經
- 阿鵰阿那含經
- 燈指因緣經
- 婦人遇辜經
- 摩訶迦葉度貧女經
- 十二生死經
- 罪福報應經
- 五無返復經
- 佛大僧大經
- 邪祇經
- 摩達國王經
- 旃陀越國王經
- 五恐怖世經
- 弟子死復生經
- 懈怠耕者經
- 辯意長者子經
- 天請問經
- 賢者五福經無垢優婆夷問經
- 護淨經
- 木槵子經
- 無上處經
- 盧至長者因緣經
- 僧護經
- 出家功德經
- 栴檀樹經
- 頞多和多耆經
- 普達王經
- 佛滅度後金棺葬送經
- 五王經
- 四天王經
- 末羅王經
- 梵摩難國王經
- 父母恩難報經
- 孫多邪致經
- 新歲經
- 群牛譬經
- 九橫經
- 禪行三十七經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 比丘聽施經
- 身觀經
- 僧祇律
- 十誦律
- 五分律卷
- 四分律
- 大唐中興三藏聖教序 御製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律卷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攝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大苾蒭戒經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戒經
- 僧祇戒本
- 僧祇比丘尼戒本
- 十誦僧戒本
- 十誦比丘尼戒本
- 彌沙塞戒本
- 五分尼戒本
- 四分僧戒本
- 四分比丘尼戒本
- 解脫戒本
- 沙彌十戒並威儀
- 沙彌威儀經
- 沙彌尼離戒
- 沙彌尼戒經
- 迦葉禁戒經
- 戒消災經
- 優婆塞五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舍利弗問經
- 大沙門百一羯磨經
- 十誦要用羯磨
- 優波離問佛經
- 彌沙塞羯磨本
- 四分雜羯磨
- 四分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比丘三千威儀
-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 四分僧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愛道比丘尼經
- 雜事律攝頌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 犯戒報應輕重經
- 五百問事經
- 摩得勒伽律
- 鼻柰耶律
- 善見律
- 佛阿毘曇論
- 毘尼律
- 薩婆多毘尼婆沙
- 明了論
- 阿毘曇八揵度論
-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 集異門足論卷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 眾事分阿毘曇論
- 阿毘曇毘婆沙論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 俱舍論
- 阿毘達磨俱舍論頌
- 阿毘達磨俱舍論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 顯宗論三藏聖教序
- 阿毘達磨顯宗論
- 阿毘曇心論
- 法勝阿毘曇心論
- 雜阿毘曇心論
- 甘露味阿毘曇論
- 隨相論
- 尊婆須蜜所集論
- 三法度論
- 入阿毘達磨論
- 成實論
- 立世阿毘曇論
- 解脫道論
- 舍利弗阿毘曇論
- 五事毘婆沙論
- 鞞婆沙阿毘曇論
- 三彌底部論
- 分別功德論
- 四諦論
- 辟支佛因緣論
- 十八部論
- 部異執論
- 異部宗輪論
- 佛所行讚經傳
- 佛本行讚傳
- 撰集百緣經
- 出曜經
- 賢愚經
- 僧伽羅剎集
- 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百喻集
- 菩薩本緣集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 付法藏傳
- 坐禪三昧經
- 佛醫經
- 惟曰雜難經
- 迦葉赴佛經
- 菩薩訶色欲經
- 四品學法
- 金剛力士哀戀經
-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
- 治身經
- 佛治意經
- 五門禪經要用法
- 達磨多羅禪經
- 禪法要解
- 舊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 思惟略要經
- 內身觀章句經
- 法觀經
- 禪要經呵欲品
- 十二遊經
- 阿育王譬喻經
- 雜寶藏經
- 那先比丘經
- 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育王經
- 阿育王傳
- 阿育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
- 四阿含暮抄
- 法句經
- 法句譬喻無常品經
- 法句經
- 迦葉結經
- 三慧經
- 撰集三藏經及雜藏經
- 阿彌曇五法行經
- 小道地經
- 一百五十讚佛頌
- 金剛頂經十六大菩薩讚
- 文殊師利發願讚
- 普賢行願讚
- 六菩薩名當誦持經
- 蓮花部一百八名讚
- 讚觀世音菩薩頌經
- 五讚八大菩薩讚
- 無明羅剎集
- 百千誦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 梵本普賢讚
- 梵音文殊讚
- 吉祥讚
-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勸發諸王要偈
- 馬鳴菩薩傳
- 龍樹菩薩傳
- 大阿羅漢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 分別業報略集
- 婆藪槃豆傳
- 龍樹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 賓頭盧為王說法經
- 請賓頭盧法
- 提婆菩薩傳
- 迦丁說當來變經
- 勝宗十句義論
- 金七十論
- 釋迦譜
- 釋迦氏略譜
- 釋迦方志
- 釋迦譜及略譜方志等依入藏目合有諸經要集
- 經律異相
- 南齊經目
- 隨朝經目
- 釋門系錄
-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 經律異相
- 大唐內典錄
- 續大唐內典錄
- 開元釋教錄
-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 南海寄歸內法傳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 西域記
- 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玄奘傳
- 古今譯經圖記卷
- 續古今譯經圖記
- 集古今佛道論衡
- 續古今佛道論衡
- 利涉論衡
- 道氤定三教論衡
- 辯正論
- 破邪論序
- 破邪論
- 崇正錄
- 甄正論
- 十門辯惑論
- 釋法琳傳
-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 音梁高僧傳
- 音續高僧傳
- 音弘明集十四卷
- 音廣弘明集
- 法顯傳
- 惠超往五天竺國傳
- 無行法師書
- 肇論
- 止觀
- 安樂集
- 寶法義論
- 念佛三昧寶王論
- 金錍決瞙論
- 比丘尼傳
- 觀心論
- 群疑論
- 十疑論
- 具錄西國浴像儀軌
- 說罪要行法
- 受用三水要法
- 護命放生法
- 重校一切經音義序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一切經音義卷第三十九
不空羂索經三十卷
不空羂索經一卷(今分二卷)
不空羂索經三卷(今合為二卷)
不空羂索呪經一卷
不空羂索經神呪經一卷
觀自在成就經一卷
右六經三十七卷同此卷音。
不空羂索經三十卷
- 雜沓(下潭合反顧野王云沓猶重疊也案雜沓者紛盛皃也說文從水從日音越)。
- 耎草(上爇兖反顧野王云耎柔弱也經有從車作軟又作輭並非俗又作[月*(而/火)]亦作愞)。
- 經云陀羅尼真言(此犯重言之失翻譯經時筆授人於文不明也準梵語云陀羅尼唐云持盟或云總持案持盟者則真實言也古譯云呪即是設盟立誓不二真實之言也共依此約不敢違越名曰持盟俗語尚云共設呪誓是此義也真言者真實無二之言也與前義何別)。
- 䠆跪(上文良反方言云東郡謂跪曰䠆跪廣雅䠆𨂣拜也古今正字從足長聲𨂣音務下逵位反雙膝跪地也)。
- 謗[讟-士+出](下同鹿反杜注春秋云[讟-士+出]誹也方言痛也郭注謗誣怨痛也說文從誩𧷓聲誩音競𧷓音融宿)。
- 齗腭(上魚斤反經文有作斷錯書非也韻詮云齗齒根上肉也下五各反考聲云齗也從內經從心作㦍㦍驚也非此義)。
- 腹肋(上封目反下稜得反說文云脅骨也從肉力聲也)。
- 風疽(七余反)。
- 疥癬(上音介下仙演反)。
- 癰腫(上央恭反下章勇反)。
- 疔腫(上音丁)。
- 黃病(經從病作癀非)。
- 帶門(婦人帶下病也經從疒作㿃非也)。
- 痒軫(上羊掌反下真忍反風病也經從疒作瘨非也瘨音顛)。
- [A1]𥜒蠱(上一琰反下音古前音義第八卷中已具釋訖)。
- 姝悅(上昌朱反下緣決反說文云好也從女朱聲考經作娧非也)。
- 眼不謾顧(滿半反文字典說云謾欺也[1]延也從言曼聲也)。
- 若讜(當朗反)。
- 溥示(上鋪毋反正合作普恐經本誤也)。
- 胑分(上音支顧野王云胑謂手足四胑也韓嬰說四肢以應四時說文體四胑也從肉只聲或從身作𨈛)。
- 隱[撩-小+火](下力凋反案經本音略廣雅云[撩-小+火]取也顧野王云謂將整理也說文云理也從手𤊽聲)。
- 捏彼(上年結反)。
- 溫蘸(依經本音莊陷反)。
- 弭惹(上蜜以反下才我反是譯經者自音)。
- 㫊皤(上阿可反下婆我反)。
- 畢唎[襮-(日/共)+(羌-儿)]俁([襮-(日/共)+(羌-儿)]音羊兩反下音隅梵語藥名古云阿魏也)。
第一卷
第二卷
縒麼野(上娑左反梵語古云三昧耶)。
糵魯(上言羯反梵語)。
織[徹-育+((糸-ㄠ+云)/肉)](上昌志反)。
燼為(上辭進反俗字也正作[盡-皿+火])。
掐珠(上口甲反)。
燒焯(章若反廣雅焯熱也說文明也從火卓聲)。
即譡(當浪反)。
臺榭(夕夜反郭注尒雅云榭臺上起屋也古今正字從木射聲)。
除禳(讓章反鄭注周禮云却變異曰禳廣雅謝也說文磔禳祀除殃癘古者燧人禜子所造從示襄聲禜音榮敬反)。
光鎣(縈迥反考聲云鎣發器光也亦作瑩)。
伸手(上音申)。
金剛橜(權月反)。
障閡(上章讓反下我愛反今通作礙亦作㝵也)。
痰飲(上音談鬲中水也)。
銷鑠(上小遙反下傷若反)。
[妧-二+公]澤(上他外反毛詩傳云娧娧舒遲之皃也又音悅考聲美皃也說文云好也從女兊聲)。
眼眵(齒支反說文云眵目傷眥也一云[蔑-戍+(戒-廾+目)]兜也從目多聲[蔑-戍+(戒-廾+目)]音眠鼈反)。
瞖瞙(上伊計反下音莫)。
悃御(上坤穩反廣雅云悃至也說文云從心困聲也)。
絡髆(上音洛下音博經從肉作膊非也)。
第三卷
光爓(閻漸反說文云爓火光也從火閻聲也)。
弭惹(上彌比反下才我反梵語也)。
健詫(丑嫁反梵語也)。
播拏(上波破反下搦加反梵語也)。
頑嚚(上五關反下語斤反左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字書亦頑也說文從[耜-耒+(耜-耒)]臣聲[耜-耒+(耜-耒)]音莊立反)。
恬默(上牒兼反孔注尚書云恬安也方言靜也說文亦安也從心甛省聲下忙北反顧野王云默不言也字書靜不言也說文從犬黑聲案靜默之默從口作嘿)。
諛詐(上庾朱反孔注尚書云諛諂也莊子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說文從言臾聲下側駕反)。
磔開(上陟革反古今正字云磔張也從石桀聲)。
瞻眺(桃吊反尒雅云眺視也郭璞謂察視之也說文曰不正視也從目兆聲)。
㫊暮伽王(上阿我反梵語也唐云不空即聖者名也)。
第四卷
合捥(𠛠換反鄭注儀禮云捥掌後節也正作𢮝說文從手從宛聲今經本從肉作腕非也[日*又]音冤遠反)。
皤拏(上音婆下搦加反)。
髆齊(上補莫反杜子春云髆謂肩也鄭注儀禮云肱骨也說文肩甲也從骨尃聲經從肉作膊非也)。
酬懟(直類反說文懟𭜨也從心對聲字書亦從言作譵也)。
跋楞迦(上盤未反中勒騰反梵語也)。
花棓(龐講反說文從木咅聲)。
鐶釧(上音還下川戀反)。
繚綟(上音了下憐涅反經從折作䋢音邊蔑反非也)。
鐵矟(雙捉反廣雅云矟矛也埤蒼長丈八尺古今正字從矛肖聲經作槊木名也)。
姥婆羅(上莫古反梵語也)。
苾𠆙(上頻蜜反下亭夜反梵語)。
窒𭌆(上珍栗反下離置反梵語)。
米禰迦(上彌比反中寧以反梵語也)。
第五卷
鑌鐵(上必頻反下正䥫字)。
果蓏(上戈禍反說文云木實也象形在木之上今從廾作菓俗字也下盧果反應[1]劭云草實曰蓏鄭玄瓜[瓜*失]之屬也說文在地曰蓏從草㼌聲㼌音庾從二瓜)。
挽攝(上音晚聲類云挽引也正作輓說文從車免)。
閼伽(上安葛反梵語也)。
拘縶(上音俱說文拘止也從手句聲下砧立反杜注左傳云縶執也古今正字絆也從糸執聲或作[馮/中])。
澍雨(上珠樹反說文云時雨也澍生萬物也從水尌聲尌音同上)。
蠶絲(上雜藍反俗作蝅也)。
𤙖字(上牛鳴合口蹙氣呼之也)。
若𣵽(翁穀反說文云[漠-旲+天]溉灌也從水芺聲經本作[瀎-戍+犬]非也𦭞音一到反)。
姶娑囉(上庵合反梵語)。
夗轉(上宛阮反經作踠非也)。
湫淵(上酒由反說文云湫隘下也從水秋聲下㭈玄反考聲深泉也說文回水也從水象形經文作淵為庿諱非也㭈音一悅反)。
保護(上逋老反鄭箋詩云保守也孔注尚書安也說文養也從人[采-木+呆]省聲古文作呆又作[采-木+呆]經文作[彳*呆]誤謬之甚撿諸字書並無此字)。
撚為(上年典反顧野王云撚謂相接續也說文從手然聲也)。
左䯗(𥀷米反股也今俗作䏶脾者非也)。
甲赤(上緘洽反案經十指甲即義甲為得今從肉作胛是肩胛之字非也)。
黑黲(蒼感反博雅云黲色暗也說文云淺青黑色也從黑參聲也)。
霶流(上普忙反正作䨦毛詩傳云盛皃也古今正字從雨旁聲)。
𧤼地(權月反說文𧤼角有所觸發也從角厥聲)。
鳧鴈(上附趺反)。
跋馹羅(馹人筫反梵語)。
交繳(梟了反考聲云繳纏也古今正字從糸敫聲敫音工的反)。
妒憋(上都故反鄭箋詩云以色曰妒說文婦妒夫也從女戶聲下篇滅反方言云憋惡也郭璞注云急性也古今正字從心敝聲也)。
第六卷
瑕㙠(上夏加反鄭注禮記云瑕玉之病也說文玉之小赤色也從玉叚聲下伊計反說文云㙠塵埃也從土殹聲)。
裝鈿(上音莊下音田案經文作真珠莊填為挍飾之裝鈿經本中字非其義也)。
捻珠(上寧葉反集訓云捻掐也從手念聲)。
歌唄(白邁反)。
啟請(上谿禮反經從木作[啟/木]非啟白字)。
成熟(是陸反古今正字云熟成也從火孰聲經作俶假借用也)。
掐珠(口甲反)。
[徽-糸+夕]遞(上正體微字下蹄帝反古今正字云遞更易也從辵虒聲虒音斯)。
身肢(音支前第一卷已具訓釋)。
數數(並音雙角反)。
恾怖(上莫傍反下鋪布反)。
拽聲(上延結反)。
一𢻇摩訶迦羅面([敲-高+名]音硬格反梵語也)。
第七卷
木榓(民必反埤蒼云香木也字指取香皆當[(又/木)*頁]斫久乃香出銘曰榓之為木其樹甚大欲取其香必彌年載古今正字從木𥁑聲亦作[榼-去+宓])。
扇扇(上設戰反下設旃反顧野王云謂所以搖取風而去塵也說文從戶翅省聲經文從手作挺誤也)。
𤁢𣀙(上音節古今正字云𤁢灑也從水𢧵聲亦音臧遏反下正散字也)。
指截(前節反說文截斷也從戈雀聲)。
米餅(煩晚反)。
撓攪(上音蒿下交巧反古今正字云撓擾也亂也二字並從手堯覺皆聲也)。
腴悅(上庾朱反說文云腴腹[夗-夕+月]也從肉臾聲也)。
楓香木(上音風)。
摩尼鍋(果和反)。
治鏇(旋椽反張戩考聲云鏇謂工匠轉軸鏇器物也葢謂錯磨令光澤者也說文從金旋聲掾音緣絹反)。
鎣麗(上抉暝反蒼頡篇云鎣治器名也張戩考聲云發器光也說文從金熒省聲經從玉作瑩通用也下𥠖計反顧野王云麗謂華靡瑰[1]瑋也說文從鹿丽聲也丽音同上古文作[卞*卞]也)。
枯涸(胡洛反古今正字云涸竭也從木固聲也)。
譟弭(上搔躁反下彌比反梵語)。
瞬目(上音舜正作瞚)。
眼瞼(居儼反)。
紫橿木(上正紫字中居央反木名也出英山)。
痼[病-丙+(敝-ㄆ)](上古護反古今正字云痼久病也從疒固聲又作㽽下鞭滅反字統云[病-丙+(敝-ㄆ)]腫滿悶而皮裂也從疒㡀聲㡀音匹袂反經本作𤺓誤也)。
𣴬踝(上正沒字下華瓦反蒼頡篇云踝在足側也聲類足附外骨也)。
圈牛(上權阮反許叔重注淮南子云圈牢也說文養畜闌也從口卷聲口音韋)。
構木(鈎候反)。
孳生(上子思反字書云孳息也說文汲汲也從子茲聲也)。
口插(初洽反聲類云插[A2]刺物使人也說文[A3]刺內也從手臿聲臿音同上)。
作拳(音權)。
復讜(他葬反)。
第八卷
相繳(梟了反)。
鍮石(上湯樓反考聲云鍮石似金又云西域以銅䥫雜藥合為之古今正字從金偷省聲)。
謾談(上蠻諫反說文云謾欺也從言曼聲)。
妒裔(上都故反前第五卷中已具釋下盈制反孔注尚書云裔末也杜預注春秋云遠也方言夷狄總名說文云從衣冏聲也冏音奴刮反也)。
擲躅(上呈石反亦從足作躑下重錄反)。
九觜(醉髓反字書云觜鳥口也正作𭪿說文從此束聲或作𠲿嘴)。
首戴(都戴反字書云在首曰戴說文從異𢦏聲[A4]籀文作𢨇𢦏音宰來反)。
窮顇(情醉反蒼頡篇云顇憂也說文憔顇也從頁卒聲亦作悴)。
第九卷
鈿飾(上音田前第六卷中已具釋經文作畋非也下音[2]式說文云飾刷也從巾飤聲)。
僑履(上巨遙反說文云僑高也從人喬聲也)。
𣔳木(上湯洛反正作柘)。
愉悅(上庾朱反鄭注論語云愉顏色和也廣雅喜也古今正字從心俞聲)。
明諜(恬葉反史記云豈効此嗇夫諜諜利口辯給哉顧野王云辨利之皃也古今正字從言枼聲)。
捷利(潛葉反案便利敏惠也合從人作倢)。
數瞤(上雙捉反下閏倫反)。
臋不(上突魂反聲類云臀尻也說文作[尸@充]古字也今不行用亦作[(辟-辛+殳)/骨]義竝同)。
以㜝(昂感反說文云㜝含怒也一曰難知也從女酓聲經作𡡽誤也酓音一僣反)。
懠心(上齊細反毛詩傳云懠怒也廣雅愁也文字典說從心齊聲)。
吼謑(上呼口反亦作吽下奚啟反說文謑恥辱也從言奚聲案經義合音赫懈反)。
挫颲(上祖臥反賈注國語云挫折鋒也說文摧也從手坐聲下連哲反聲類云颲利也古今正字從風列聲也)。
濃塗(上女龍反張戩考聲云濃汁厚也古今正字露多也從水農聲經從多作𨑊是郺𨑊字非此義也郺音翁𨑊音農下杜盧反毛詩傳云塗附也說文從土[4]除聲也)。
第十卷
各剖(普后反顧野王云剖猶故也杜𥎀云中分為剖蒼頡篇析也說文判也從刀咅聲咅音偷口反)。
分䇷(變別反考聲云䇷審其善惡正作𧧸從言別聲也)。
第十一卷
戰掉(條耀反賈逵注國語掉搖也廣雅振也古今正字從手卓聲也)。
暈錯(上音運古今正字云日旁氣也從曰軍聲案經意合是暉錯言其有光暉而錯雜也)。
摽式(上必遙反)。
㲂觸(上宅耕反字書云㲂橦也古今正字作𣪿從殳棠聲亦作棖楟敦經本作橖誤也)。
懇節(上口佷反廣雅云懇誠也信也說文云義也從心貇聲)。
錫鑞(上星亦反說文[5]錫鈆之間也從金易聲下藍合反韻略云鑞亦錫也二字連呼之也)。
磐薄(上音盤聲類云盤[6]大石也顧野王云磐猶根據也古今正字從石般聲下旁莫反)。
呪詛(上周宥反下葅助反)。
頂囟(音信說文云囟頭會𡍗葢象形也古文作𦞤今經本作[(聰-耳)*頁]是俗字也)。
銀礦(觥猛反說文作磺云銅䥫石也從石黃聲也)。
第十二卷
舀大海水(上遙小反舀即以器酌水也說文云杼臼也從瓜從臼或作[7]枕亦作耽經本作䯝非經義失之遠矣)。
羸苦(上累危反杜注左傳云羸弱也賈逵注國語云病也劣也廣雅極也疲也說文瘦也從羊𣎆)。
結決(㳙悅反考聲云決斷也亦作鈌云割也言[1]令一切災厄之結割斷也今經本從馬作駃是駃騠字馬屬也馬父驘子深失經義也)。
腝藕梢(上訥頓反正作嫰中五厚反蓮根也下稍巢反末也)。
瓷器(上自咨反張[戩-(ㄙ*ㄙ)+(口*口)]考聲云瓦類也加以藥石而色光澤也古今正字並從瓦次聲亦作𦈱今經作礠是石名堪為藥非瓷器)。
福蘊(䊸殞反)。
緊捷(上吉引反考聲云緊急也或作殄下潛葉反)。
面皯(干旱反說文皯面黑色也從皮干聲亦作𩈅今經本從黑作䵟俗字非也)。
明鎣(縈迴反前第七卷中已具訓)。
[肉*殳]節(上音支前第六卷中已具釋)。
加祐(尤救反孔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說文從示右聲示音祇)。
揑飾(上年結反前第一卷中已釋)。
痃癖(上音弦下匹亦反)。
𡼡複(上訓雲反說文云𡼡火气也從黑從屮經作熏俗字行之已久無如之何下風服反)。
摹畫(上毋胡反經作摸是捫摸字音莫非經義)。
碼碯(上音馬下音惱)。
馺嚩(上三迊反下無可反)。
喜愉(庾朱反悅也前第九卷中具已釋經作㤤憂也殊失經義)。
警覺(上京影反鄭玄云警起也廣雅云不安也古今正字從言敬聲)。
意恉(之史反說文云恉意也從心旨聲亦作旨)。
占𥬰(音策說文古文𥬕字也經作𥬕非也音舟竹弱皃非經義)。
邸店(上低禮反蒼頡篇云邸[一/巿]中舍也說文屬國舍也從邑氐聲)。
第十三卷
溥遍(上音普經作溥水名非此義)。
白透(偷陋反廣雅云透嬈也古今正字從辵秀聲)。
召譴(遣戰反說文云譴謫問也從言遣聲謫音竹革)。
充娧(音悅前第一卷中已具釋)。
㧻地(上丁角反斸也)。
𮂎柱(上色戒反諸字書並無此字譯經人隨意作之下誅縷反)。
第十四卷
周障(章讓反考聲障隔也蔽也或從山作嶂說文從阜章聲障字亦有平聲訓用同去聲經從手作[2]𭢓非也不成字)。
𤔩攥(上歸迫反下纂活反廣雅云攥持也說文正作撮從手最聲也)。
為摜(關患反考聲云摜穿穿衣也說文作擐擐甲執兵也從手睘聲也經文從心作慣是慣習義非經意也)。
儷人(上犂帝反廣雅儷好也美也第七卷中已具釋)。
煜爚(上融宿反下羊灼反廣雅云煜爚火光熾也埤蒼云盛皃也說文二字並從火昱龠皆聲)。
根杌(下五骨反)。
芽生(上雅加反草木始萌也)。
馹字(上人質反音響梵字)。
第十五卷
欠賸(乘證反考聲云賸餘也)。
𣌑誐(上袍冒反梵語)。
棓印(上龐講反第一怢第四卷中已釋)。
槊[印-ㄗ+(ㄗ@、)](上霜捉反正作矟)。
枲多河(上思子反下音多梵語唐云黃河也)。
陞座(上識䒱反蒼頡篇云陞上也廣雅進也古今正字從阜從土升聲也)。
搪觸(上蕩郎反廣雅云搪揬也古今正字從手唐聲也揬音突)。
泥揑(年結反)。
緣外(上緣字去聲鄭注禮記緣飾邊也說文從糸彖聲經作椽是官曹名非此義彖音湍亂反)。
蝗蟲(上音黃下逐融反)。
踏者(上談臘反者字下從白)。
第十六卷
飲漱(搜皺反以水激盪也)。
三掬(鳩六反)。
盤髻(下音計鄭注儀禮云髻髮也古今正字從髟吉聲)。
㵶身(上音節第七卷已釋)。
純白(上垂綸反考聲云純美也色不雜也方言好也說文從糸屯聲經從酉作醇非也)。
諜利(上音牒)。
第十七卷
度量(上唐洛反賈逵注國語云度揆也孔注尚書云揆度校量之也左氏傳云心能制義曰度說文[3]法制也從又從庶省聲經作𢜬非也下正體量字音力章反)。
倣斆(上方罔反考聲放效也韻略倣學也下爻教反孔注尚書云斆教也古今正字從支學聲)。
倱伅(上魂穩反下㹠穩反杜注左傳云倱伅無知暗昧不通之類也古今正字從人昆屯皆聲經從水作混沌並水名也)。
娙女(上鶂經反又雅𥝷反蒼頡篇云娙娥貴人名也漢武帝夫人名也說文長好皃也從女巠聲經作媱非也)。
第十八卷
撟誑(上嬌夭反顧野王云假稱以為撟也亦誣也說文檀也從手喬聲經作矯是壯武皃非此義也下鬼況反杜預注春秋云誑欺也賈逵注國語云惑也古今正字從言狂聲)。
笈播羅(上音劫梵語人髑髏也)。
米[麩-夫+少](鵄沼反正作[麩-夫+(首-目+?)])。
蓮子瓤(攘章反字書云瓤瓜內實也古今正字從瓜襄聲經作穰非也)。
點䪿(辛進反俗字也正作囟象形字)。
偃臥(上蔫㦥反賈注國語云偃息也廣雅仰也止也古今正字從人匽聲經作堰非也下五過反文字典說云休𮄎也從人臣取其伏也)。
第十九卷
磔手(上張革反磔開也張其手取大指中指所極為量也)。
蘇搵(搵困反說文云搵淺沒水也從手昷聲)。
皆搏(牓莫反張[戩-(ㄙ*ㄙ)+(口*口)]考聲云搏附著也經從手作搏非也)。
著臺(上長略反)。
莖朵(上杏耕反字書云草水𠏉也下都果反文字典說云朵樹木花垂朵朵也從木象形今經從已作[巳/木]誤之甚非也)。
豎伸(上殊乳反下音申)。
梳綰(上音䟽下彎版反考聲云綰結也說文從糸官聲)。
灌𤁢(上官換反下音節也)。
夗轉(上宛阮反說文云夗轉臥也從夕臥有巳也經作踠非也已音節)。
第二十卷
橙子枝(上直耕反考聲云似橘而大也說文橘屬也從木登聲經從棠作橖非也)。
無間(簡莧反考聲云間隔也雜也左傳云間錯先王之制是也)。
稠酪(上紂流反廣雅云稠穊也從禾周聲下郎各反釋名云酪乳汁所作也廣雅云漿也古今正字從酉各聲)。
䏈緜(上輦然反下[沔-丏+丐]鞭反聲類云聯[帛*糸]不絕也說文云聯連也從耳連於頰也從絲絲取相連不絕也[帛*糸]字從糸帛聲也)。
幖幟(上必遙反下嗤志反廣雅云幖幟竝幡也古今正字云持一赤幟幡是也二字並從巾票戠皆聲經作摽非也幟亦作[惚-勿+土]義同也)。
第二十一卷
形㑨(虞矩反毛詩傳曰俣容皃大也)。
絡髆索(上郎各反郭注山海經云絡繞也方言云自關而東周洛韓魏之間謂繞為絡說文從糸各聲經作𩊚非也次音博經作膊非也下桑各反)。
蒲萄朵(中音桃經作[木*(七-(乏-之)+北)]非也下都果反)。
銛撥(上爕閻反漢書音義銛猶利也說文從金舌聲下般末反毛詩傳云撥治也說文從手發聲經作𭯆非也)。
倨[傲-士+出](上居御反下敖誥反鄭注禮記云倨不敬也廣雅云傲慢也說文倨不遜也二字竝從人居敖皆聲)。
堅緻(馳致反鄭注禮記云緻密也廣雅云緻補也古今正字從糸致聲)。
瞫知(上深稔反蒼頡篇云瞫下視也竊見也說文從目覃聲案審知此軰合作審審詳也定也諦也)。
第二十二卷
聳豎(上粟勇反義合作竦竦上也下殊乳反正作竪)。
溼廢多(上深入反中[徽-糸+夕]禮反梵語唐云白色)。
耳璫(黨郎反)。
懱他(上眠結反輕㑥也㑥音移地反)。
猗適(上音依尒雅云猗美也說文從犬奇聲者也)。
澡罐(上音早下官換反)。
妒詖(上都故反前第五卷中[A8]已釋下陂媚反蒼頡篇云詖[佞-二+〦]諂也說文從言皮聲)。
頻蹙(上牝賔反下子六反顧野王云頻蹙憂愁不樂之皃也說文作顰義釋同)。
姿偉(上子思反下韋委反說文姿態也偉奇也從人韋聲)。
欻然(上熏欝反𦵮琮云欻急也說文有所吹起也從欠炎聲)。
縶縛(上砧立反也)。
瞤精(上閏倫反說文云瞤目動也從目閏聲)。
第二十四卷
非𢜬(唐洛反前第十七卷中已釋)。
釵璫(上楚皆反)。
儼然(上嚴奄反毛詩傳云儼矝莊皃人民所瞻仰也說文好皃從人嚴聲經作嬐音同非儼然義)。
瘖瘂(上音字下鳥雅反經作啞非也)。
跛躄(上波麼反下必亦反)。
各陞(音升)。
靉靆(上音愛下音代)。
柔耎(而兖反經作軟俗字也)。
第二十五卷
湊會(上倉候反王逸注楚辭湊聚也說文水上所會也從水奏聲也)。
身[盡-((烈-列)/皿)+火](辭進反鄭箋毛詩云火餘日[盡-((烈-列)/皿)+火]說文從火聿聲通作燼經作賮誤也)。
秏為(上蒿到反鄭箋詩云秏敗也蒼頡篇消也說文從禾毛聲)。
黿鼉(上音元說文云鼈也下逵河反說文云水蟲也形似蜥蜴長五六尺黿鼉二字並從黽元𠹈皆聲𠹈音那從單者非也)。
龜鼈(上鬼為反說文云龜舊也外骨而[1]肉內者也從它龜頭與它頭同天地之性廣[一/(尸@肉)]無雄龜鼈之類以它為雄也象四足頭尾之形下卑滅反說文云水介蟲也從黽敝聲經從魚作鱉字俗也)。
鯨鼇(上劇京反海中大魚也下音敖王逸注楚辭云大龜也列傳云有巨靈之龜背負蓬萊之山而[2]𣏣戲滄海之中也古今正字從黽敖聲)。
鯢魚(上藝雞反杜預注春秋云鯢大魚也郭注尒雅鯢魚似鮎四[月*郤]聲如小兒大者八九尺今江東呼為伇荊州呼為鰨古今正字從魚兒聲鰨音湯蠟反)。
盤檄(下音晈率意作之不成字)。
瞋謑(上叱真反下許懈反)。
㜝懠(譯經者於經卷末自音為頷劑率尒肚撰造字兼陳村叟之談未審㜝懠是何詞句)。
榓木(音蜜)。
𦱔麻子(上閉迷反考聲云𮏰麻草名也文字典說從草正作蓖也)。
末撦畢𡅄(撦音蚩也反梵語也)。
牸犢(上音字下同祿反)。
瞖膜(上緊計反目中瞖也下音莫從肉莫聲)。
第二十六卷
妒裔(上都故反從戶經從石非也下移祭反)。
敬淑(音熟)。
竦變(上粟勇反下變字從支䜌聲䜌言戀)。
妒[狂-王+(((素-糸)*刃)/廾)](枯結反)。
身毛慫豎(慫音粟勇反郭璞注方言慫謂驚悚也古今正字從心從聲)。
氤氳(上音因下萎雲反)。
瞬目(上音舜俗字也正作瞚)。
吸噉(上歆及反廣雅云吸飲也說文從口及聲也下談敢反廣雅云噉食也古今正字從口敢聲聲類或作啗也)。
儆策(上京影反孔注尚書云儆戒也鄭注周禮云儆勅解之也說文從人敬聲也下初革反)。
瘻病(上樓候反)。
癥塊(上陟陵反下恢外反)。
第二十七卷
蔓菁(上滿盤反下井盈反方言云東楚謂之菘關之東西謂之蕪菁今俗亦謂之蕪菁呂氏春秋菜之美者有具區之菁說文從草青聲)。
倮𧺆(上華瓦反倮露肉[A10]袒也本音騾果反古音質今以為嫌時人語皆避之故有上音耳亦作贏裸義同下奏叟反正體字也)。
牛尿(寧耀反俗字也說文作浘人小便也從尾從水亦作[尸@枆])。
窖中(交效反)。
眩動(上玄絹反賈逵注國語云眩惑也顧野王云幻也說文從目玄聲)。
羅縠(江屋反)。
曲[匑-弓+(耜-耒)](麴弓反古今正字云匑匑如畏然謹敬之皃也從勹躳聲勹音包)。
掘去(群蔚反考聲穿也斷也斸去惡土也經從角作𧤼譯經人錯用字也)。
第二十八卷
開剖(普厚反杜注左傳云剖中分也說文判也從刀咅聲咅音他口反)。
翳障(上繄麗反方言云翳奄也郭注云謂奄覆也幕障也說文從羽殹聲殹音同上下章讓反前已具釋)。
尠福(上仙演反正作尟今亦作鮮)。
顯炫(玄絢反埤蒼炫光皃也說文燿也從火玄聲)。
蘸之(上斬陷反文字典說云蘸以物內水中也從艸從蘸)。
麫黏(上眠片反下音胡張戩考聲云煑黍米及麵為鬻可以黏物也說文黏黏也從黍古聲古作𩚩聲類作粘亦作𩰯鬻經從麥作[(麩-夫+胡)-來+(素-糸)]俗字也)。
第二十九卷
銷鑠(上小遙反下商若反)。
猜慮(上寀才反杜注左傳云猜疑也方言恨也說文從犬青聲)。
檛鎚(上陟瓜反考聲云檛草木節也馬榮也古今正字從木過聲經作鍋音禍非也下墜追反)。
米嚲羅(多我反梵語唐云死屍也)。
第三十卷
嬉戲(上喜冝反古今正字云嬉樂也戲笑也從女喜聲下希記反)。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序
該二(上改來反賈注國語云該僃也方言咸也說文從言亥聲)。
聖翮(衡革反尒雅云羽本謂之翮說文羽莖也從羽鬲聲)。
蓮蘂(𮒂捶反說文云垂也從草從糸從惢惢亦聲也經作蘂誤也惢音才[失*見]反)。
德覆(孚務反)。
瓊[卄/(遻-(這-言))](昂各反[卄/(遻-(這-言))]花趺也桂菀珠叢云草木花下皆有附[卄/(遻-(這-言))]承之名花[卄/(遻-(這-言))]說文從吅從屰從草經作萼俗字吅音暄屰音逆)。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一卷
鞞禮多(上音畢梵語不切唐云餓鬼總名也經從口作[吼-子+示]為轉舌也)。
秔米(上梗衡反聲類云不[(禾/米)*占][禾*(甬-用+臼)]也說文[禾*(甬-用+臼)]屬也從禾亢聲俗作粳)。
白縠(紅屋反釋名云縠紗縠也說文細縳也從糸穀省聲縳音直轉反)。
匾㔸(上邊[沔-丏+丐]反下體𥠖反考聲云匾㔸薄皃也經從月作䐔䏲非也)。
舓脣(上時尒反顧野王云以舌取食也說文從舌易聲或作𦧇今經作舐俗字下音殊倫反)。
憎嫌(上則僧反經作增誤也下叶兼反經本作慊或字也)。
鬱金(上惲勿反考聲云鬱金香草名也亦作欝俗字也)。
鑠枳底旛(上商斫反經作爍[4]釋不正也次經以反中丁禮反下孚袁反梵語也如槍刃下小𢡠幡也)。
灸瘢(上鳩友反說文云炙灼也從火久聲下伴鏝反蒼頡篇云瘢痕也說文瘢痍也從疒般聲經作𤻷俗字也)。
作醮(焦笑反說文云醮祭也從酉焦聲亦作樵)。
合裹(音果)。
溲麫(上搜有反和也正作[沱-匕+((犀-尸)-牛+又)])。
牛𡊅(分問反經作[八/木/(烈-列+里)]俗字非也)。
紺髮(上甘濫反)。
料理(上了簫反正作[敲-高+(止/米)])。
油瘻(樓豆反郭注山海經云瘻[爿-〡+(序-予+維)]也說文頸腫也從疒婁聲)。
癩癎(上音賴下音閑並風病也)。
鈔功(上初交反廣雅云鈔掠也說文忮取也從金少聲)。
作捲(倦圓反字亦作拳)。
二捥(𠛠換反正作掔𠛠音椀官反)。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呪經上卷
吉祥瓶(並銘反方言云缶之小者謂之瓶顧野王云所以汲水器也說文作缾從缶并聲)。
白綫(仙箭反鄭眾注周禮云綫𦄻也古今正字從糸戔聲亦作線經作綖非也綖音延也)。
翳泥耶(上繄計反中泥禮反梵語也金色鹿也經作毉誤也)。
白縵(滿半反說文云繒無文也從糸曼聲也)。
中卷
畫棓(下龐講反考聲云大杖也或作柈𣘙說文從木從咅經從手作掊誤也)。
畫䂎(七亂反韻略云𥎞小矟也考聲短矛也形如搶而刃闊廣雅𥎞謂之鋋古今正字從矛贊聲字書作[矛*(爨-大)]音同上經作鑹非也鋋音延)。
策勵(力制反顧野王云勵猶勉也杜注春秋云相勸勵也古今正字從力厲聲)。
下卷
麼麼雞(上摩跛反下計𠔃反梵語金剛部毋者名也)。
耳璫(音當)。
畫繢(迴對反考聲云繢亦畫也說文從糸貴聲)。
躡畫(上黏輒反說文云躡𮛫也從足聶聲)。
篋笥(上謙頰反說文云椷也從竹匧聲亦作匧下思漬反顧野王云盛衣服曰笥說文從竹司聲也)。
𧶝易(矛候反說文賈易財也從貝丣聲丣古文夘字也經作𧴵俗字也)。
耕殖(承軄反種也經作植亦通)。
邀期(上要堯反杜注左傳云邀要也古今正字從辵敫聲者也)。
魘魅(上懕琰反俗字諸字書並無且依經文下眉秘反山海經云魅之為物人身黑𩠐從目說文考聲物精也從鬼生毛從彡正作鬽也)。
痔瘻(上馳已反說文云痔後病也從疒寺聲下音漏)。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
耎草(上而兖反)。
齗𦠍(上[止*乞]斤反蒼頡篇云齗齒根也說文齒肉也從齒斤聲下昂各反考聲云𦠍齗也)。
陰臗(欵官反埤蒼云臗尻也說文作臗云髀上也從骨寬聲經文作臗通俗字耳)。
胭項(上䴏賢反聲類云胭喉也古今正字從肉因聲下學講反說文云項頸後也從頁工聲)。
癵癖(上劣圓反顧野王云病也謂病身體拘曲也下匹亦反聲類云宿食不消者也古今正字)。
皰瘡(上炮皃反許叔重云皰面氣也考聲面上細瘡也說文從皮包聲也或作疱炮音白茅反)。
舒捲(上暑如反下倦圓反前已具訓釋)。
四方撝(毀為反顧野王云撝手之所指也說文從手為聲)。
遍罟(音古鄭注周禮云𮊁網也古者疱𦏁氏作結繩為𮊁也古今正字從冈古聲經從吉作[(ㄇ@(人*人))/音]非也)。
勦當累(上焦小反考聲云勦絕也割也古今正字從刀巢聲下律[1]位反)。
殲宿殃(上接廉反毛詩傳云殲盡也說文從歺韱聲韱音息廉反)。
眾瘼([蘹-褱+(└@人)]愽反毛詩傳云瘼病也古今正字從疒莫聲)。
渾淆(上魂穩反正作溷下効交反正作殽為溷濁雜亂也)。
莫晣(之逝反又音氈熱反說文云昭晣明也從日折聲亦作晢也)。
鑑徒(上監懺反杜注左傳云鑑炤察也說文作鑒云大盆也一曰監諸也可以取明水於月也從金監聲)。
不空羂索經
逋多(補胡反山名也逋多羅山也)。
揭㢁(昌是反)。
薩皤(補何蒲何二反)。
荼麼(莫我反)。
多諵(奴咸反)。
粹多(冝作窣所沒反)。
梅窒(丁結反)。
[撢-早+土]咤(於仁反)。
地詆(湯歷反)。
頡利(形結反)。
馺皤(桑合反下蒲我反)。
阿姞(其乙反)。
詫詫(勅嫁反)。
𤧕𦫬(呼奚反依字黃病也)。
婆哹(缶光反)。
紫礦(古猛反波羅奢樹汁也其色甚赤用染皮㲲等是之也)。
綜縷(祖送反謂機縷紀領絲者也綜理也領理也)。
觀自在菩薩求成就經一卷(無字音訓)
一切經音義卷第三十九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8-3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