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新收一切藏經音義序
- 一切經音義序
- 大唐三藏聖教序
- 高宗皇帝在春宮述三藏記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 放光般若經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光讚般若經
- 道行般若經
- 小品般若經
- 勝天王般若經
-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 明度無極經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 仁王般若經
- 新譯仁王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 仁王護國陀羅尼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實相般若經
- 理趣般若經
- 大樂金剛理趣經
- 大明呪經
- 般若波羅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大寶積經
- 大方廣三戒經
-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阿彌陀經
- 無量壽經
- 阿閦佛國經
- 大乘十法經
- 普門品經
- 經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 大聖文殊師利佛剎功德經
- 法鏡經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 幻士仁賢經
- 決定毘尼經
- 再譯三十五佛名經
- 發覺淨心經
- 須摩提女經
- 須摩提菩薩經
-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 得無垢女經
- 優填王經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 如幻三昧經
- 善住意天子經
- 太子刷護經
- 太子和休經
- 大乘顯識經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 大乘方等要慧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 佛遺日摩尼寶經
- 摩訶衍寶嚴經
- 𠢧鬘經
- 毘耶娑問經
- 大方等大集經
- 大集日藏分經
- 大集月藏分經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 大方廣十輪經
- 大集須彌藏經
- 大集大虛空藏經
- 虛空孕經
- 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
-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求聞持法經
- 觀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呪經
- 菩薩念佛三昧經
-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
- 般舟三昧經
- 大集賢護菩薩經
- 無言童子經
- 大集譬喻王經
- 大哀經
- 阿差末經卷
- 寶女所問經
- 無盡意經
- 自在王菩薩經卷
- 奮迅王菩薩所問經
- 寶星陀羅尼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
- 信力入印法門經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 佛花嚴經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經
-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 莊嚴菩提心經
-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說經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 菩薩本業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四十二字觀門經
- 菩薩十住行道經
- 菩薩十住經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 佛說兜沙經
- 漸備經
- 十住經
- 等目菩薩所問經
- 如來興顯經
- 度世經
- 羅摩伽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續入法界品經
- 四童子經
- 大悲經
- 方廣大莊嚴經
- 大般涅槃經音義
- 大般涅盤經憍陳如品闍維分
- 大般泥洹經
- 方等般泥洹經
- 音妙法蓮花經
- 普曜經
- 正法花經
- 無量義經
- 法花三昧經
- 薩曇分陀利經
- 妙法蓮花經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經
- 說無垢稱經
- 大方等頂王經
- 大乘頂王經
- 善思童子經
- 大悲分陀利經
- 悲花經
- 金光明最勝王經
- 金光明經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 伅真陀羅所問經
- 寶雨經
- 寶雲經
- 阿惟越致遮經
- 不退轉法輪經
-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
- 不必定入印經
- 入定不定印經
- 持心梵天所問經
- 等集眾德三昧經
- 集一切福德經
- 思益梵天所問經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持人菩薩經
- 持世經
- 濟諸方等學經
- 大乘方廣總持經
- 大方廣寶篋經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 大乘同性經
- 證契大乘經
- 深密解脫經
- 解深密經
- 解節經
-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 緣生經
- 分別緣起初法門經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 入楞伽經
- 大乘入楞伽經
-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 大薩遮尼乾子經
- 大乘密嚴經
- 新翻密嚴經
- 首楞嚴三昧經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 諸法無行經
- 諸法本無經
-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
- 慧印三昧經
- 如來智印經
- 寶如來三昧經
- 大灌頂經
- 藥師如來本願經
- 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 阿闍世王經
- 普超三昧經
- 放鉢經
- 月燈三昧經
- 佛說大淨法門品
- 大莊嚴法門經
- 月燈三昧經
- 菩薩修行經
- 無所希望經
- 象腋經
- 如來莊嚴智慧佛境界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 觀藥王藥上菩薩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阿彌陀經
- 後出阿彌陀偈
- 稱讚淨土功德經
- 拔陂經
- 諸佛要集經
- 未曾有因緣經
- 須賴經
- 寶網經
- 彌勒成佛經
- 觀彌勒菩薩上生經
- 彌勒來時經
- 彌勒下生經
- 彌勒下生成佛經
- 諸法勇王經
- 一切法高王經
- 第一義法𠢧經
-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 順權方便經
- 樂纓絡莊嚴方便經
- 大乘造像功德經
- 六度集經
- 太子須大拏經
- 九色鹿經
- 菩薩睒子經
- 睒子經
- 太子墓魄經
- 太子沐魄經
- 無字寶篋經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 佛說老女人經
- 佛說老母經
-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 德護長者經
- 月光童子經
- 申日兒經
- 長者子制經
- 佛說菩薩逝經
- 逝童子經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象頭精舍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佛說犢子經
- 乳光佛經
- 無垢賢女經
- 腹中女聽經
- 未曾有經
- 甚希有經
- 轉女身經
- 無上依經
- 決定總持經
- 謗佛經
- 寶積三昧經
- 入法界體性經
- 如來師子吼經
- 大方廣師子吼經
- 大方等脩多羅王經轉有經大乘百福相經
-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 大乘四法經
- 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
- 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經
- 最無比經
- 前世三轉經
- 銀色女經
- 阿闍世王受決經
- 採蓮違王上佛受決號妙華經
- 正恭敬經
- 善敬經
- 稱讚大乘功德經
- 妙法決定業障經諫王經
- 示教勝軍王經
-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 文殊師利巡行經
- 文殊尸利行經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 緣起聖道經了本生死經
- 稈經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
- 獨證自誓三昧經
- 自誓三昧經
- 龍施女經
- 龍施菩薩本起經
- 菩薩生地經
- 佛語經
- 八吉祥呪經
- 八陽神呪經
- 八吉祥神呪經
- 八佛名號經
- 盂蘭盆經
- 報恩奉瓫經
- 灌洗佛形像經
- 摩訶剎頭經
- 浴像功德經
- 浴像功德經
- 造立形像福報經
- 作佛形像經
- 內藏百寶經
- 私呵昧經
- 四不可得經
- 梵女首意經
-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 成具光明定意經
- 溫室洗浴眾僧經
- 諸德福田經
- 金色王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演道俗經
- 百佛名經
- 稱揚諸佛功德經下卷
- 須真天子經
- 摩訶摩耶經
- 除恐災撗經
- 孛經抄
-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 十住斷結經
- 菩薩纓絡經
- 超日明三昧經
- 賢劫經
- 一字奇特佛頂經
- 一字奇特佛頂輪王念誦儀軌經佛頂尊𠢧念誦儀軌經
- 加句佛頂尊𠢧念誦法
- 一字頂輪王經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
-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呪經
- 普通諸佛頂要略念誦法經
- 佛說一字轉輪王佛頂呪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序
-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記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翻譯年代先後
- 佛頂尊勝陀羅尼并功能經
- 蘇悉地羯囉供養法
- 底哩三昧耶經
-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
- 掬呬耶亶怛囉經
- 此有陀羅尼集四卷
- 大毘盧遮那經
- 遍照如來念誦法
- 毘盧遮那如來要略念誦法
- 金剛頂經略瑜伽
- 金剛頂大教王經
- 普通諸尊瑜伽念誦法
- 瑜伽要妙略修行法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五字心經
- 文殊師利五字偈頌法
- 金剛頂文殊師利五字真言法
- 金剛頂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
- 降三世金剛瑜伽觀自在心真言法
- 金剛頂經觀自在如來修行法
- 修般若波羅蜜瑜伽觀行法觀自在如意輪瑜伽法
- 金剛頂瑜伽大樂金剛薩埵念誦法
- 降三世大曼荼羅中蓮花部心法
- 吉祥𠢧初瑜伽大樂金剛薩埵法
- 降三世觀自在心陁羅尼法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法
- 蓮花降三世瑜伽觀自在心儀軌
- 金剛頂瑜伽觀自在菩薩心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成就法
-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
- 大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經
- 牟梨曼陀羅呪經一卷
- 寶樓閣念誦法
-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 持世陀羅尼經
- 雨寶陀羅尼經
- 善法方便陀羅尼經
- 金剛祕密善門陀羅尼經
- 護命法門神呪經
-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
-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
- 金剛壽命經金剛延命念誦法
- 陀羅尼集
- 那吒俱鉢囉求成就經那吒太子求成就陀羅尼經
-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
- 隨求大陀羅尼經
- 普遍光明鬘大隨求經
- 七俱知佛大心準提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準泥大明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
- 曼殊室利菩薩一字呪王經
- 種種雜呪經
- 菩提莊嚴陀羅尼經
- 百千印陀羅尼經
-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經
- 阿閦如來念誦經
- 寶篋陀羅尼經
- 六字神呪經
- 文殊師利菩薩六字經
- 孔雀王神呪經
- 孔雀王呪經
- 蘘麌梨童女經
- 穰麌梨念誦法
- 大金色孔雀王呪經
- 金色孔雀王經
- 大孔雀王呪經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 孔雀王道場法
- 海龍王經
- 大雲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大方等無相大雲請雨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陁羅尼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經
- 蘖嚕拏王呪法經
- 嚩折囉頓拏法
- 摩䤈首羅天說迦婁羅王阿尾奢法
- 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 出生無量門持經
- 無量門破魔陁羅尼經
- 阿難陁目佉尼𠶾離陁經
- 舍利弗陁羅尼經
- 無量門微密持經
- 一向出生菩薩經
- 阿難目佉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經
- 𠢧幢臂印陁羅尼經
- 妙臂印幢陁羅尼經
- 佛說無崖際持法門經
- 華聚陁羅尼經
- 尊勝菩薩陁羅尼經
- 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
- 金剛上味陁羅尼經
- 六字呪王經
- 六字呪王經
- 金剛場陁羅尼經
-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 華積陁羅尼經
- 持句神呪經
- 佛說陁鄰尼鉢經
- 不空羂索經三十卷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序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呪經上卷
-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
- 不空羂索呪經
- 不空羂索經
- 觀自在菩薩求成就經
-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經
- 如意輪陀羅尼經
-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呪經
- 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菩薩隨心呪經
- 十一面觀世音經
- 十一面神呪心經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語儀軌經
- 請觀音經
- 千眼千臂觀世音神祕呪印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祕密三摩地念誦法
- 觀自在多羅菩薩念誦法
-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魯力品
- 觀自在求聞持不忘法
- 聖迦抳金剛童子求成就經
- 金剛童子念誦儀軌經
- 聖威德金剛童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閻曼德迦大明王成就經
- 聖閻曼德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經
- 曼殊室利菩薩閻曼德迦忿怒真言儀軌經
- 大威怒烏蒭澀摩成就儀軌經
- 大力金剛經
- 大力金剛求成就經
- 大力金剛成就諸願經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中無動尊念誦法
- 底哩三昧耶經不動使者念誦法
- 聖不動尊使者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經
-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經
- 慈氏菩薩陀羅尼求上生經
-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經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 一切如來白毫水生觀自在菩薩真言絰
- 摩利支天女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 摩利支天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 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呪經
- 焰口餓鬼經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 稱讚如來功德神呪經
- 十二佛名神呪挍量功德除障滅罪經
- 挍量數珠功德經數珠功德經挍量數珠功德經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 大威德陀羅尼經
- 法炬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 瑜伽護摩經
- 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序
- 瑜伽一字佛頂輪王安怛袒那法經
- 成就妙法蓮花經王瑜伽觀智儀軌經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
- 金剛頂瑜伽蓮花部心念誦法
-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經
- 般若波羅蜜多理趨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大曼茶羅義述
- 金剛王菩薩祕密念誦儀軌經
- 金剛愛瑜伽法
-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歧法經
- 大佛頂經
- 大方等陀羅尼經
- 七佛神呪經
- 大吉義呪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所說十八勝慧經
- 文殊師利求聞持不忘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菩薩求聰明辯才陀羅尼經
- 六門陀羅尼經
- 智炬陀羅尼經
- 拔除罪障呪王經
- 大普賢陀羅尼經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 金剛恐怖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經
- 金剛藏大忿怒真言速疾成就經
- 大威德無能勝法
-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
-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
- 訶哩底母真言法
- 鬼子母經
- 佛說安宅神呪經
- 護諸童子陀羅尼呪經
- 六字呪王經
- 造塔功德經諸佛心陀羅尼經
-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 幻師颰陀所說神呪經
- 陀羅尼雜集
- 華手經
- 佛名經
- 三劫三千佛名
- 五千五百佛名經
- 不思議功德經
- 觀佛三昧海經
- 僧伽吒經
- 力莊嚴三昧經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 大方𠊳報恩經
- 菩薩本行經
- 法集經
- 觀察諸法行經
- 菩薩處胎經
- 弘道廣顯三昧經
- 施燈功德經
- 央掘魔羅經
- 無所有菩薩經
- 明度經
- 中陰經
- 大法鼓經
- 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
- 文殊問經上卷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 千佛因緣經
- 月上女經
- 佛地經
- 大七寶陀羅尼經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
- 出生菩提心經
- 滅十方冥經
- 摩尼羅亶經
- 異出菩薩本起經
- 月明菩薩經
- 心明經
- 善夜經
- 德光太子經
- 商主天子所問經
- 差摩婆帝經
- 魔逆經
- 諸法最上王經
- 佛印三昧經
-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 鹿母經
- 鹿子經
- 賢首經
-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 佛說大意經
- 堅固女經
- 離垢慧菩薩問禮佛經序
- 右遶佛塔功德經
- 造塔功德經
-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 大乘四法經不增不減經
- 如來記法住經
-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妙色王因緣經
- 大乘流轉諸有經
- 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
- 般泥洹後灌臘經
- 八部佛名經
-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 菩薩投身餓虎起塔因緣經
- 師子月佛本生經
- 八大人覺經
- 長者法志妻經
- 薩羅國經
- 庵提遮經
- 佛說十吉祥經
- 佛說法滅盡經
- 一切智光明因緣不食肉經
-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 天王太子辟羅經
- 佛說三品弟子經
- 佛說四輩經
- 當來變經
- 金剛三昧經
-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 十二頭陀經
- 樹提伽經
- 過去分衛經
- 法常住經長壽王經
- 優婆塞淨行法門經
- 地持論
- 菩薩善戒經
- 淨業障經
- 優婆塞戒經
-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經
- 菩薩善戒經
- 佛藏經
- 菩薩戒
- 菩薩羯磨文
- 菩薩十地瓔珞本業經上卷
- 菩薩藏經
- 菩薩善戒經
- 菩薩內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文殊淨律經
- 清淨毘尼方廣經
- 寂調音所問經
- 三聚懺悔
- 菩薩五法懺悔經
- 最上乘受菩提心戒經
- 二曼陀經
- 菩薩受齋經
- 文殊悔過經
- 舍利弗悔過經
- 法律三昧經
- 菩薩十善業道經
- 音大智度論一百卷
- 十地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 金剛般若論
- 佛地經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 大乘寶積論
- 寶髻菩薩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
-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法花論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涅盤論
- 涅盤經本有今無偈論
- 無量壽論
-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 遺教論
- 三具足論
- 顯揚聖教論
- 顯揚聖教論頌
- 瑜伽師地論釋
- 王法正理論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 對法論
- 中論
- 般若燈論
- 十二門論
- 十八空論
- 百論
- 瑜伽師地論
- 廣百論本
- 廣百論釋
- 十住毘婆沙論
- 菩提資糧論
- 大莊嚴論
- 大莊嚴經論
- 順中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本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
- 佛性論
- 決定藏論
- 方便心論
- 中邊分別論
- 辯中邊論
- 究竟一乘寶性論
- 辯中邊論頌
- 業成就論
- 大乘成業論
- 因明正理門論本
- 因明入正理論
- 唯識論
- 顯識論
- 轉識論
- 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 成唯識寶生論
- 唯識論
- 成唯識論
- 大丈夫論
- 入大乘論
- 掌珍論
- 緣生論
- 大乘緣生論無相思塵論
- 大乘五蘊論
- 大乘廣五蘊論
- 寶行王正論
- 起信論序
- 起信論
- 大乘起信論
- 發菩提心論
- 三無性論
- 如實論
- 迴諍論
- 壹輸盧迦論
- 十二因緣論
- 觀所緣緣論
- 掌中論
- 止觀門論頌
- 取因假設論
- 觀總想論頌
- 大乘百法論
- 百字論
- 手杖論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 六門教授習定論
-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
- 長阿含經
- 中阿含經
- 增一阿含經
- 雜阿含經
- 別譯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
- 大般涅盤經
- 人本欲生經
-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
- 梵冈六十二見經
- 寂志果經
- 起世經
- 起世因本經卷
- 樓炭經
- 長阿含十報經
- 中本起經
- 七知經
- 鹹水喻經
- 一切流攝守因經
- 四諦經
- 恒水經
- 本相猗致經
- 緣本致經
- 頂生王故事經
- 文陁竭王經
- 鐵城泥犂經
- 古來世時經
- 阿那律八念經
-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 離睡經
- 求欲經
- 佛說是法非法經
- 佛說受歲經
- 梵志計水淨經
- 苦音陰經
- 苦陰因事經
- 釋摩男本經
- 樂想經
- 佛說漏分布經
- 阿耨風經
- 諸法本經
- 瞿曇彌記果經
- 瞻波比丘經
- 魔嬈亂經
- 弊魔試目連經
- 賴吒和羅經
- 善生子經
- 數經
- 梵志頗羅延問種尊經
- 三歸五戒慈心功德經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 梵摩喻經
- 須達經
- 尊上經
- 鸚鵡經
- 兜調經
- 意經
- 應法經
- 泥犂經
- 齋經
- 普法義經
- 廣義法門經
- 誡德香經
- 邪見經
- 優婆夷墮舍迦經
- 鞞摩肅經
-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 箭喻經
-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 四人出現世間經
- 須摩提女經
- 婆羅門避死經
-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 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 鴦掘摩經
- 鴦崛髻經
- 力士移山經
- 四未曾有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
- 放牛經
- 緣起經
-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 佛說四泥犂經
- 阿那邠化七子經
- 大愛道般泥洹經
- 佛母般泥洹經
- 國王不𥠖先尼十夢經
-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 阿難同學經
- 五蘊皆空經
- 七處三觀經
- 聖法印經
- 五陰譬喻經
- 水沫所㵱經
- 不自守意經轉法輪經
- 三轉法輪經
- 八正道經難提釋經
- 難提釋經
- 馬有三相經
- 馬有八態譬人經
- 相應相可經餓鬼報應經鬼問目連經
- 雜藏經
- 雜阿含經
- 治禪病祕要經
- 治禪病祕要法
- 治禪病祕要法經
- 舍頭諫經
- 摩登伽經
- 摩鄧女經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
- 餓鬼報應經
- 阿難問佛事吉凶經
- 阿難分別經
- 玉耶經
- 玉耶女經
- 玉耶經
- 阿遬達經
- 法海經
-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 龍王兄弟經
- 八師經
- 越難經
- 所欲致患經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 舍利弗目揵連遊四衢經
- 五母子經
- 沙彌羅經
- 滿願子經
- 慢法經
- 佛說五苦章句經
- 海有八德經
- 佛說進學經
- 淨飯王涅盤經
- 得道梯隥錫杖經
- 瑠璃王經
- 三摩竭經
- 䓑沙王五願經
- 貧窮老翁經
- 堅意經
- 修行本起經
- 太子本起瑞應經
- 過去現在因果經
- 柰女祇域經
- 四十二章經
- 長者音悅經
- 七女經
- 禪祕要法經
- 生經
- 義足經
- 正法念經七十卷
- 佛本行集經
- 本事經
- 興起行經
- 業報差別經
- 大安般守意經
- 陰持入經
- 處處經
- 罵意經
- 分別善惡所起經
- 出家緣經
- 阿鋡正行經
- 十八泥犁經
- 法受塵經
- 禪行法想經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 揵陀國王經
- 須摩提長者經
- 阿難四事經
- 未生怨王經
- 猘狗經
- 四願經
- 黑氏梵志經
- 分別經
- 八關齋經
- 阿鳩留經
- 孝子經
-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 大迦葉本經
- 四自侵經
- 羅云忍辱經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 時非時經
- 沙曷比丘功德經
- 自愛經
- 中心經
- 見正經
- 阿難七夢經
- 大魚事經
- 阿鵰阿那含經
- 燈指因緣經
- 婦人遇辜經
- 摩訶迦葉度貧女經
- 十二生死經
- 罪福報應經
- 五無返復經
- 佛大僧大經
- 邪祇經
- 摩達國王經
- 旃陀越國王經
- 五恐怖世經
- 弟子死復生經
- 懈怠耕者經
- 辯意長者子經
- 天請問經
- 賢者五福經無垢優婆夷問經
- 護淨經
- 木槵子經
- 無上處經
- 盧至長者因緣經
- 僧護經
- 出家功德經
- 栴檀樹經
- 頞多和多耆經
- 普達王經
- 佛滅度後金棺葬送經
- 五王經
- 四天王經
- 末羅王經
- 梵摩難國王經
- 父母恩難報經
- 孫多邪致經
- 新歲經
- 群牛譬經
- 九橫經
- 禪行三十七經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 比丘聽施經
- 身觀經
- 僧祇律
- 十誦律
- 五分律卷
- 四分律
- 大唐中興三藏聖教序 御製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律卷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攝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大苾蒭戒經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戒經
- 僧祇戒本
- 僧祇比丘尼戒本
- 十誦僧戒本
- 十誦比丘尼戒本
- 彌沙塞戒本
- 五分尼戒本
- 四分僧戒本
- 四分比丘尼戒本
- 解脫戒本
- 沙彌十戒並威儀
- 沙彌威儀經
- 沙彌尼離戒
- 沙彌尼戒經
- 迦葉禁戒經
- 戒消災經
- 優婆塞五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舍利弗問經
- 大沙門百一羯磨經
- 十誦要用羯磨
- 優波離問佛經
- 彌沙塞羯磨本
- 四分雜羯磨
- 四分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比丘三千威儀
-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 四分僧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愛道比丘尼經
- 雜事律攝頌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 犯戒報應輕重經
- 五百問事經
- 摩得勒伽律
- 鼻柰耶律
- 善見律
- 佛阿毘曇論
- 毘尼律
- 薩婆多毘尼婆沙
- 明了論
- 阿毘曇八揵度論
-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 集異門足論卷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 眾事分阿毘曇論
- 阿毘曇毘婆沙論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 俱舍論
- 阿毘達磨俱舍論頌
- 阿毘達磨俱舍論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 顯宗論三藏聖教序
- 阿毘達磨顯宗論
- 阿毘曇心論
- 法勝阿毘曇心論
- 雜阿毘曇心論
- 甘露味阿毘曇論
- 隨相論
- 尊婆須蜜所集論
- 三法度論
- 入阿毘達磨論
- 成實論
- 立世阿毘曇論
- 解脫道論
- 舍利弗阿毘曇論
- 五事毘婆沙論
- 鞞婆沙阿毘曇論
- 三彌底部論
- 分別功德論
- 四諦論
- 辟支佛因緣論
- 十八部論
- 部異執論
- 異部宗輪論
- 佛所行讚經傳
- 佛本行讚傳
- 撰集百緣經
- 出曜經
- 賢愚經
- 僧伽羅剎集
- 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百喻集
- 菩薩本緣集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 付法藏傳
- 坐禪三昧經
- 佛醫經
- 惟曰雜難經
- 迦葉赴佛經
- 菩薩訶色欲經
- 四品學法
- 金剛力士哀戀經
-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
- 治身經
- 佛治意經
- 五門禪經要用法
- 達磨多羅禪經
- 禪法要解
- 舊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 思惟略要經
- 內身觀章句經
- 法觀經
- 禪要經呵欲品
- 十二遊經
- 阿育王譬喻經
- 雜寶藏經
- 那先比丘經
- 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育王經
- 阿育王傳
- 阿育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
- 四阿含暮抄
- 法句經
- 法句譬喻無常品經
- 法句經
- 迦葉結經
- 三慧經
- 撰集三藏經及雜藏經
- 阿彌曇五法行經
- 小道地經
- 一百五十讚佛頌
- 金剛頂經十六大菩薩讚
- 文殊師利發願讚
- 普賢行願讚
- 六菩薩名當誦持經
- 蓮花部一百八名讚
- 讚觀世音菩薩頌經
- 五讚八大菩薩讚
- 無明羅剎集
- 百千誦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 梵本普賢讚
- 梵音文殊讚
- 吉祥讚
-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勸發諸王要偈
- 馬鳴菩薩傳
- 龍樹菩薩傳
- 大阿羅漢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 分別業報略集
- 婆藪槃豆傳
- 龍樹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 賓頭盧為王說法經
- 請賓頭盧法
- 提婆菩薩傳
- 迦丁說當來變經
- 勝宗十句義論
- 金七十論
- 釋迦譜
- 釋迦氏略譜
- 釋迦方志
- 釋迦譜及略譜方志等依入藏目合有諸經要集
- 經律異相
- 南齊經目
- 隨朝經目
- 釋門系錄
-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 經律異相
- 大唐內典錄
- 續大唐內典錄
- 開元釋教錄
-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 南海寄歸內法傳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 西域記
- 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玄奘傳
- 古今譯經圖記卷
- 續古今譯經圖記
- 集古今佛道論衡
- 續古今佛道論衡
- 利涉論衡
- 道氤定三教論衡
- 辯正論
- 破邪論序
- 破邪論
- 崇正錄
- 甄正論
- 十門辯惑論
- 釋法琳傳
-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 音梁高僧傳
- 音續高僧傳
- 音弘明集十四卷
- 音廣弘明集
- 法顯傳
- 惠超往五天竺國傳
- 無行法師書
- 肇論
- 止觀
- 安樂集
- 寶法義論
- 念佛三昧寶王論
- 金錍決瞙論
- 比丘尼傳
- 觀心論
- 群疑論
- 十疑論
- 具錄西國浴像儀軌
- 說罪要行法
- 受用三水要法
- 護命放生法
- 重校一切經音義序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 | |
---|---|
1 | 取䒱字上聲桂菀珠叢云拯救拔出溺也杜注左傳云拯 |
2 | 注左傳云拯助也廣雅云拯救也古今正字從手丞聲說 |
一切經音義卷第三十二
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 無
藥師瑠璃功德經一卷 慧琳
藥師七佛經二卷 慧琳
阿闍世王經二卷 玄應
普超三昧經三卷 玄應
放鉢經一卷 玄應
月燈三昧經十一卷 玄應
大淨法門經一卷 慧琳
大莊嚴法門經二卷 玄應
月燈三昧經一卷 無
菩薩修行經一卷 慧琳
無所希望經一卷 慧琳
如來莊嚴境界經二卷 慧琳
度一切佛智嚴經一卷 慧琳
新譯文殊讚佛法身四十禮一卷 慧琳
觀藥王藥上經一卷 慧琳
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玄應
阿彌陀經一卷 慧琳
後出阿彌陀偈一卷 慧琳
稱讚淨土經一卷 慧琳
拔陂菩薩經一卷 玄應
諸佛要集經三卷 玄應
未曾有因緣經二卷 玄應
須賴經一卷 玄應
寶網經一卷 玄應
彌勒成佛經一卷 玄應
觀彌勒上生經一卷 慧琳
彌勒來時經一卷 玄應
彌勒下生經一卷 慧琳
彌勒下生成佛經一卷 慧琳
諸法勇王經一卷 慧琳
右三十七經五十七卷同此卷音。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三藏笈多譯所有難字並在後卷音釋)
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曼殊室利(上末盤反梵語唐云妙吉祥)。
偏袒(上匹綿反下壇爛反前諸法無行經下卷已釋訖)。
銷除(上焦反禮記云銷猶散也楚辭云銷鑠而咸毀也說文鑠金也從金肖聲也或作焇)。
瑕薉(上暇加反禮記云瑕玉之病也廣雅裂也薉也說文玉之小赤色者也從玉叚聲下音穢顧野王云薉謂不清潔也王注楚辭云惡也廣雅蕪也說文從艸歲聲也經作穢亦通也)。
缺戒(上犬悅反或作𡙇前密嚴經序已訓釋訖)。
醜陋(上充帚反毛詩傳云惡也又眾也鄭注禮記云類也說文從鬼酉聲也下樓豆反考聲云陋賤也又醜也鄙也惡也顧野王云陋猥也爾雅隱也說文從𨸏㔷聲也)。
頑愚(上五關反考聲云頑愚也廣雅云鈍也說文從頁元聲)。
攀躄(上劣傳反聲類云𤼙病也又顧野王云謂病身體拘曲也考聲云手足病也亦作臠古今正字從疒䜌聲經作攣亦通下并癖反考聲云𣦢足枯不行也說文不能行也從止辟聲經從足亦通也)。
[北/肉]僂(上抔妹反說文[北/肉]脊也從肉從比下力主反考聲云傴僂俯身曲也杜注左傳云僂上傴也廣雅云曲也何注公羊傳云疾也說文尫也從人婁聲也)。
白癩(下來帶反文字集略云癩病也說文作厲惡疫也文字典說從疒賴聲也)。
癲狂(上典年反考聲云瘨病也廣雅狂也聲類風病也說文從疒真聲經作癲俗字也)。
黠慧(上閑軋反考聲云黠利也方言云亦慧也說文從黑吉聲)。
完具(上活官反左傳云完守備也說文云全也從宀元聲宀音綿也)。
羂冈(上決兖反考聲云[(ㄇ@(企-止))/肙]以繩捕取物也文字典說冈[口/肉]聲經作羂亦同下亡昉反鄭注禮記云鳥𮊁曰冈顧野王云冈者羅𮊁之總名也易曰古者伏𦏁氏結繩為冈𮊁教人以畋以漁也文字典說從冂下象冈交文也)。
稠林(上逐流反蒼頡篇稠眾也說文稠多也從禾周聲也)。
鞭撻(上鼈綿反考聲云鞭擊也尚書鞭作官刑范寗云在官不恭其事之刑也顧野王云用草以朴罪人也從革便聲下坦恒反考聲云撻亦鞭也孔注尚書云撻笞撻也說文從手撻聲)。
蚊蝱(上勿分反字統云蚊齧人飛蟲以昏時而出說文亦齧人飛蟲也亦作蟁從䖵民聲經作蚊俗字也下孟彭反聲類云蝱似蠅而大也說文亦齧人飛蟲大者從䖵[2]止聲䖵音昆也)。
所翫(下吾貫反杜注左傳云翫習也集訓云習於事而慢之曰翫說文猒也又玩弄也從習元聲)。
軒牕(上憲言反考聲云軒簷前也楚辭云高堂𨗉宇檻層軒軒猶樓板也說文從車[3]干聲也下齪雙反齪音牕捉反說文云在牆曰牖在屋曰牕古今正字從片悤聲)。
覆蔽(上芳務反賈注國語云覆盖也蔭也說文覂也從覀復覂覂音封奉反)。
嫉妬(上秦悉反俗字也下都故反正從戶作妒王注楚辭云害賢曰嫉害色曰妒說文皆從女並形聲字也)。
劇苦(上[(立*立)/見]逆反顧野王劇甚也謂更甚於前也蒼頡篇云病篤也又云增甚也古今正字從刀豦聲也)。
無明[愨-心+卵](下腔角反考聲云㲉卵空皮也字書云卵已孚㲉也桂苑珠藂云孚㲉鳥卵之外皮也文字典說從卵𣪊聲也)。
邏剎娑(上羅賀反梵語食人惡鬼都名也經作還書寫錯也)。
呪詛(上州符反俗字也正從言作詶說文詶亦詛也從言州聲也下阻助反鄭注周禮云盟詛於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詛尚書云詛祝罵也說文從言且聲經從口作咀俗用字也傳用已久故存之)。
蠱道(音古左傳云皿蟲為蟲晦[4]望之所生也說文亦腹中蠱也從蟲皿亦聲也)。
懸險(上穴涓反下希撿反顧野王云險難也又阻也賈注國語云危也方言高也廣雅云邪也說文從𨸏僉聲經作嶮非也)。
熊羆(上虛窮反下彼皮反前密嚴經下卷已釋也)。
蚰蜒(上酉州反下演仙反考聲云蚰蜒蟲名也方言云自關而東謂之螾蜒關西謂之蚰蜒北燕謂之祝蜒文字典說二字並從虫由延皆聲也)。
[羸-亡+(└@人)]瘦(上累危反杜注左傳[羸-亡+(└@人)]弱也賈注國語病也淮南子云劣也字書云疲也說文亦瘦也從羊𣎆聲𣎆音力臥反)。
乾燥(下索早反周易云水流溼火就燥是也又說文云亦乾也從火喿聲也喿音操躁反)。
磔手(上張革反廣雅云磔張也開也說文從[桀-夕+(舛-夕)]石聲[桀-夕+(舛-夕)]音乾列反經從手作[打-丁+(桀-夕+(舛-夕))]錯用字也)。
薄蝕(下繩軄反考聲云侵也日月𧐂亦漸侵也春秋云日有𧐂之也說文從虫從飤飤音寺也)。
醫藥(上於其反廣雅醫巫也呂氏春秋云巫彭作醫也周禮云醫師掌醫之政令又云醫人掌養萬人之疾病也考聲云療病人也意也夫療病必以酒故字從酉也說文云治病工也從酉殹聲殹音烏計反)。
妖蠥(上於驕反下彥列反前大灌頂經第十二卷已訓釋)。
畋獵(上音田周禮云畋亦獵也說文平田也從攴田聲字或作𤝗攴音普卜反下廉輙反考聲云獵犬逐獸也今謂畋獸為獵也鄭箋毛詩云肅田曰獵又注儀禮射矢中之為射從旁為獵也方言云陵獵暴虐也說文從犬[(臘-月)-囗+ㄇ]聲[(臘-月)-囗+ㄇ]音同上也)。
嬉戲(上喜其反蒼頡篇亦戲笑也考聲云遊戲也說文樂也從女喜聲也下羲義反毛詩傳云戲逸豫也爾雅云謔浪笑𢾕是也史記云天子無戲言也說文從戈䖒聲也䖒音希正體字也經從虛作戱俗字也)。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上卷(義淨三藏譯慧琳音)
弶伽河沙(上強等反梵語西國河名也)。
踰繕那(上庾珠反梵語經文作蹹誤也)。
[商-口+貝]賈(上賞章反鄭注周禮云行曰𧶜處曰賈鄭又注考工記云𧶜販買之客也考聲云𧶜行販者也說文云行賈也從貝商省聲下姑戶反鄭注周禮云通物曰𧶜居賣曰賈左傳云賈買也爾雅云市也說文云坐賣售也從貝西聲經作估非也)。
布娠(下真刃反毛詩傳云娠動也箋云動者懷孕也考聲云妊㑗也動也謂胎動方欲產耳說文云女任身動也從女辰聲字或作𡝌也經作㛛俗通用也)。
讎隙(上受周反毛詩云讎憎惡[1]我也顧野王云怨憾也又云讎亦仇尚書云撫我則后虐我則讎禮記云父母之讎不與共載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說文從言雔聲雔音上同也下卿逆反顧野王云隙所以怨憾也賈注國語云隙釁也說文從𠂤𡭽聲𡭽音同上也)。
嬈亂(上溺鳥反說文嬈煩也苛也一曰擾戲弄也從女堯聲字或作嬲苛音何)。
芬馥(上忿雲反毛詩箋云芬芬然香也郭注方言云和調也說文從艸分聲也下馮福反毛詩傳云馥香皃也說文從香复聲复音同上也)。
飛甍(下麥耕反杜注左傳云甍屋棟也說文從瓦從夢省聲也)。
戶牖(油酒反說文牖穿壁以木為交[窗/心]也從片從戶甫聲也)。
繽紛(上疋[實-毌+尸]反下忿文反廣雅云繽紛眾也亂也韓詩云徃來皃也王注楚辭云盛皃也文字典說從糸賓分聲也)。
阿闍世王經上卷
阿俞(翼珠反)。
鳩遬(蘇穀反皆比丘名也)。
唵嗒(烏感反下他荅反)。
仳低(疋視反三昧名也依字仳別也仳倠許維醜面也)。
普超三昧經上卷
無圻(魚斤巨機二反菩薩名也經文從水作沂音魚衣反)。
歆慕(許金反詩云無然歆羨傳曰歆羨貪羨也國語民歆而得之賈逵曰歆貪也)。
喟而(又作[(├/(同-(一/口)+(共-八)))*又]同口恠口愧二反說文喟大息也歎聲)。
鏗然(又作[木*身]䡩二形同口耕反廣雅䡩䡩堅正也)。
大魃(蒲末反)。
儵忽(又作倐𨁀二形同書育反急疾之皃也)。
怵惕(勑律反下又作悐同他狄反怵惕悚懼也)。
皆享(虛掌反享受也亦當)。
震懾(聲類作㒤同止葉反廣雅云懾懼也)。
𣴭滅(莫荒反[茫-亡+(└@人)][茫-亡+(└@人)]遠皃也經文有作[日*(荒-亡+(└@人))]呼晃反)。
精覈(又作𩅢今作核同胡革反說文考實事也亦審覈之)。
三篋(苦協反謂聲聞緣覺菩薩為三也)。
未孚(缶于反字林孚信也亦生)。
堂堂(漢書頂岱曰堂堂高大皃也)。
放鉢經一卷
若頭(上而者穰灼二反梵語佛剎名也或作惹經作偌俗字也)。
月燈三昧經第一卷
無爽(所兩反爾雅云爽差也謂不同也不齊也)。
糅以(古文粗䏔二形同女救反說文雜飯曰糅也)。
月燈三昧經第三卷
剜身(烏桓反埤蒼[剜-夗+登]削也謂抉取肉也)。
鼛[鼖-壴+豈](公勞反鼛大鼓也考工記鼛鼓長六尺有四寸注云以鼛鼓伇事下又作䩿同扶雲反爾雅云大鼓謂之鼖郭璞曰長八尺也)。
雷霆(定亭挺三音爾雅云疾雷謂之霆霓蒼頡篇礔礰也說文雷餘聲所以挺出万物也霆亦電也說文鉦[9]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10]也)。
諸鼙(蒲鷄反小鼓也亦騎鼓也)。
簫筑(知六反形如箏刻其頭而握之以頭筑人故謂之筑也)。
明燈三昧經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 (已上三卷先不音)
月燈三昧經第七卷
入匣(今作狎同胡甲反說文匣匱也謂盛刀劒者也)。
棲泊(蒲各反泊止也今謂舟止為棲泊也)。
激切(公的反激發也動也說文水疾急曰激也)。
狡猾(古卯反下胡刮反方言凡小兒多詐謂之狡猾也)。
月燈三昧經第八卷
臺榭(辭夜反爾雅有木謂之榭郭璞曰臺上起屋也)。
廊廡([A1]籀文作𢋑同音武客舍也說文堂下周屋也釋名云大屋曰廡幽冀之人謂之庌五下反)。
詹波(之鹽反或作占波或作占婆即瞻匐花也譯云金色花大論云黃花樹也)。
月燈三昧經第九卷
瘳愈(勑流反瘳差也尚書翌日乃瘳是也)。
竚立(或作佇同除呂反爾雅云佇久也謂久立)。
動瞼(居儼反字略云眼外皮也)。
臻萃(秦醉反方言東齊海岱之間謂萃為聚萃集)。
媅著(古文妉同都含反說文媅樂也嗜也今皆作耽也)。
月燈三昧經第十卷
俟用(古文竢[米*矣]圯三形同事几反爾雅俟待也)。
龍腦(案西域記云羯布羅香樹松身異葉花果亦別初採既濕尚未有香木乾之後修理而折其中有香狀如雲母色如氷雪此謂龍腦香也)。
如礪(力制反磨石也砥細於礪也)。
月燈三昧經第十一卷(玄應先不音)
佛說大淨法門品一卷
溥首(上音普梵語經以晉音翻文殊師利為溥首童真今唐言翻為妙吉祥)。
肌色(上几尼反考聲云肌者皮內肉也說文亦肉也從肉几聲也)。
憺怕(上談濫反顧野王云憺謂恬靜也王注楚辭云安也說文亦安也從心詹聲經從水作澹非也下普伯反廣雅云怕靜也考聲云心安靜也說文無為也從心白聲經從水作泊非也)。
筋脉(上謹欣反禮記云老者不以筋力為禮是也說文筋謂肉之力也從肉竹竹物之多筋者也從力力象筋也下萠蘗反正作[覛-見+皿]亦作脈說文云血理之分邪行於體中者也從𠂢血聲𠂢音拍賣反經從肉作脉俗傳用已久故存焉也)。
塵漪(下懿冝反考聲云漪細波也毛詩云重波也古今正字從水猗聲經作猗猗[爿*(宭-尹+丰)]犬非此義[爿*(宭-尹+丰)]音芥字也)。
明喆(下展列反孔注尚書云喆了也爾雅云智也通作哲亦作[詁-十+斤]悊古作[土/口/((土/口)*(土/口))]古今正字從並吉)。
之鎧(下苦改反文字集略云以金革蔽身曰鎧廣雅云逐甲分鎧是也說文甲也從金豈聲也)。
癡疵(下字移反孔注尚書云疵病也劉瓛注周易云疵瑕也敗者也說文從疒此聲也)。
虵虺(下暉偉反郭注山海經云虺色如綬文鼻上有針大者百餘斤一名反鼻說文云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死或毛或蠃或犭或鱗以虫為象古作虫蠃音力果反)。
著裓(絙勒反考聲云裓衣襟也又作[袖-由+(束*束)]音兢憶反字書或云衣袖也說文衣領非也從衣戒聲也)。
𤵜去(上恥恡反考聲云疢病也病有根也毛詩云心之憂矣疢如疾首也說文云疢熱病也從疒從火經作𤵜通用)。
勃勃(盆沒反廣雅云勃勃盛也蒼頡篇云勃出也說文云勃排也從力孛聲經從水作渤地名與義不同)。
眩受(上玄罥反賈注國語云眩惑也顧野王云眩亦示幻者也說文從目玄聲)。
貪[(羌-儿+(土*人))/(盜-皿)](下祥箭反考聲云[(羌-儿+(?*人))/(盜-皿)]愛也慕也鄭注周禮云[(羌-儿+(?*人))/(盜-皿)]猶饒也韓詩云願也說文云[(羌-儿+(?*人))/(盜-皿)]貪欲也從[羌-儿+(?*人)]㳄[羌-儿+(?*人)]從羊[?*人]也㳄音羡延反羡音誘經從次作羡非此義也)。
大莊嚴法門經上卷
晡沙(布胡反經中或作逋沙又作補沙又亦作富樓沙皆訛也正言富盧沙[1]云士夫亦言丈夫也)。
剛橛(渠月反爾雅橜謂之杙杙樴也樴音徒得反)。
鶬鵠(又作𩀞同[夕/鹿]唐反爾雅鶬麋鴰郭璞曰即鶬鵠也)。
唯啑(又作唼同所甲反埤蒼聲類皆作唼鴨食也)。
月燈三昧經一卷(無字可音)
菩薩修行經一卷
叡達(上悅歲反孔注尚書云叡必通於術也賈注國語云叡明也廣雅云叡智也說文叡深明也從[(├/(同-(一/口)+、))*又]從目谷省[(├/(同-(一/口)+、))*又]音殘)。
危脃(下七銳反廣雅云弱脆也顧野王云脆猶耎也說文脆少肉耎易斷也從肉從絕省聲經從危作脆俗字也)。
[戊@(百-日+皿)]燥(下騷早反周易云火就燥也說文燥乾也從火喿聲喿音先到反)。
飾偽(上升職反考聲云飾裝也文字典說脩飾也從巾飤聲飤音寺也下危謂反鄭注禮記云偽假也廣雅云偽難歎也說文云偽詐也從人為聲)。
巢窟(上仕爻反鄭箋毛詩云鵲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也鄭注考工記云巢猶高也說文云鳥在木曰巢在穴曰窠從木象形字也下困骨反杜注左傳窟地室也禮記云冬則居營窟是也聲類云窟免所伏也說文從穴屈聲)。
肴膳(上効交反賈注國語云肴爼豆也毛詩傳云肴豆實也鄭箋云豆葅實謂葅[醢-右+(乞-乙+口)]也凡非穀而食之者曰肴也下禪戰反鄭注周禮云膳之言善也今從肉爻善此時美物曰珍膳又注儀禮云膳猶進也說文具食也並從肉爻善皆聲經文從爻作殽從食作善皆非也)。
麁獷(上醋蘇反前諸法無行經下卷已釋訖下[虢-寸+(百-日+ㄎ)]猛反考聲云獷謂犬悍戾也說文犬獷也獷不可附也從犬廣聲也)。
意整(征領反鄭注禮記云整正也說文整齊也從敕從正敕音勑經從来從力作[(來*力)/正]俗字非也)。
鎖械(上蘇果反考聲云鎻錄也文字集略云連䥫環以拘身也古今正字從金𧴲𧴲亦聲或從玉作𤨏也經從巢作鏁非也下骸戒反文字集略云械穿木加足也文字典說械桎梏也從木戒聲也)。
騃癡(上崖駭反蒼頡篇云騃無知也顧野王云癡亦騃也漢書云內騃不曉政是也說文從馬矣聲下恥持反埤蒼云癡亦騃也說文癡不惠也從疒疑聲考聲或從心作𢣕也)。
煒曗(上韋鬼反考聲云煒光色盛皃也說文煒盛赤色也從火韋聲下炎輙反文字集略云曗光盛皃也說文曗亦光也從日業聲經從華作曄非也)。
翾飛(上血緣反韻英云小飛蟲也周書翾飛蝡動也說文小飛也從羽睘聲)。
蝡動(上𨳝尹反前密嚴經中卷已釋訖)。
無所希望經一卷
愚戇(下卓巷反考聲云㤶戇精神不爽皃也說文亦愚也從心𥫔音貢聲經作憃寫誤也㤶音尨巷反也)。
殃釁(下昕覲反杜注左傳云釁罪也說文從爨省從酉分聲經作舋誤也)。
𠻄如幻(上荒晃反正作[口*(荒-亡+(└@人))]梵語也)。
蚑𧒒(上音奇說文行也文字典說云蟲行也從虫支聲也下棒封反說文𧒒螫人行毒蟲也從䖵逢省聲正字經作蜂俗字也)。
象腋經一卷
得旋(隨緣反杜注左傳云周旋相追逐也王注楚辭云旋轉也說文從[1]於疋聲㫃音偃經從手作𢭀誤也)。
稗莠(上牌賣反杜注左傳云稗草之似穀者也如淳注七略云細米為稗說文禾別也從禾卑聲下由酒反考聲云莠草名似禾也毛詩傳云莠似苗也顧野王云草之似苗者也尚書云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是也說文禾粟下[2]陽生曰莠也從艸秀聲也)。
瞢伽(上墨崩反梵語經作𥌋誤也)。
摩仇(渠尤反梵語經從口作㕨非也)。
如來莊嚴智慧佛境界上卷
涌出(上容聳反劉兆注公羊傳云涌騰也說文云從水甬聲甬音同上也)。
可齅(下朽又反考聲云禽[足-口+禾]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論語云子路拱之三齅而作是也說文以鼻就臭也從鼻臭聲也)。
滋茂(上子慈反考聲云滋溼也多也孔注尚書云滋益也長也蒼頡篇云液也文字典說從水茲聲)。
堆𨸏(上對雷反考聲云土之高皃也又聚也王注楚辭云魁堆高也郭注上林賦云堆沙堆也或作塠古今正字從土隹聲下浮有反爾雅云大陸曰𨸏蒼頡篇云𨸏山庳而大也廣雅云丘無石曰𨸏賈注國語云亦厚也長也說文大陸山無石也象形字也俗通作阜)。
果蓏(上音果正體從艸俗字下騾果反鄭注周禮云果桃李之属蓏[瓜*失][瓜*包]之屬也張晏注漢書云有核曰果無核曰蓏應[邵-刀+尸]注漢書云木實曰果草實曰蓏周易[3]云果蓏是之也說文從艸㼌聲[瓜*失]音徒結反㼌音庾)。
漂流(上疋消反顧野王云漂流也說文漂浮也從水票聲經作㵱誤也)。
土塊(下苦對反說文塊土堛也從土鬼聲堛音丕逼反或作𠙽也)。
𢘦說(上苦邁反考聲云[愯-隹+(韋-(口/(舛-夕)))]適意也廣雅云[愯-隹+(韋-(口/(舛-夕)))]可也喜也從心[支-十+?]聲[支-十+?]音刮[愯-隹+(韋-(口/(舛-夕)))]反)。
[5]緾裹(上徹連反考聲云繞也束也說文纏約也從糸[6]厘聲下戈火反顧野王云裹猶苞也又云裹猶裹也說文裹亦[*]緾也從衣果聲[*]厘音上同也)。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一卷
閻浮提(上琰占反梵語經作閻俗字也)。
結跏(下音加)。
阿㝹([7][莽-犬+娠]頭反梵語或作[(而/而)*(刀/免)]亦作[(而/而)*(刀/免)]也)。
大聖文殊讚佛法身四十禮(出梵本入佛境界經新譯序中字)。
慧琳叨沐(上討刀反考聲云叨濫也孔注尚書云叨貪也古今正字從口刀聲)。
懇誠(上肯很反廣雅云懇亦誠也信也禮記云稽[(垂-土+木)*頁]而後拜懇乎其至是也文字典說云切也從心豤聲豤音坤本反從豕從艮經從豸作懇非也)。
庶裨(下庇彌反考聲云裨補也鄭注儀禮云裨之言埤也說文云益也從衣卑聲)。
經文中有四十禮(並無難字可訓釋)
椗翅(梵語真言句上嘲革反下翅字若依本音即與文句乖宜書枳字音鷄以反也)。
阿偷(准此字音他侯反即與文句甚乖冝作踰字音羊朱反即與文句相順也)。
摩蹬祇(經作瞪非也甚乖文句今依梵文可音登亘反從足作蹬下句登字亦准此音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鷹隼(下詢允反爾雅云鷹隼醜其飛也翬郭注云謂鼓翅翬翬然疾皃也毛詩傳云隼亦急疾之鳥也正作隼或作鶽古今正字從隹十聲也)。
羸劣(上累追反前藥師經已釋訖也)。
粗見(上徂路反史記曰粗陳其略也顧野王云粗猶略也說文從米且聲)。
甬生(容腫反考聲云甬謂草花未發也說文草木花盛甬甬也從龴用聲龴音含敢反象草木之花未發函函然象形也經從足作踊踊是跳也非經義也)。
樹莖(幸耕反蒼頡篇云草木曰莖說文從草巠聲巠音工令也)。
柔耎(藝兗反顧野王云耎柔弱也博雅云耎弱也考聲云賈誼上書作軟也說文從大而聲經作𣽈誤用也)。
流澍(下之樹反淮南子曰春雨之灌澍萬物無地而不生說文云時雨所以澍生萬物者也從水尌尌亦聲尌音樹也)。
甄叔(結延反梵語寶名)。
寶縵(滿半反謂以七寶修裝縵覆幢上古今正字繒無文也從糸曼聲也曼音万也)。
絞飾(上交効反考聲云絞謂繒黑黃間色也說文從糸交聲下升職反前菩薩修行經已釋訖也)。
肉髻(下鷄詣反鄭注儀禮云髻謂結髮也漢書云頭髻也說文從髟吉聲髟音必遙反)。
慙愧(雜甘反尚書云惟有慙德說文云慙亦愧也從心斬聲經作慚誤也)。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小)
欄楯(上嬾單反正作闌廣雅云闌牢也蒼頡篇闌遮也說文云闌者閑也字從門柬聲下[辰/肉]𨳝反前首楞嚴經上卷已釋訖也)。
衣裓(下絙憶反或作[袖-由+(束*束)]前大淨法門品經已釋訖也)。
阿鞞(下卑彌反梵語)。
爓𢩌(上葉壍反梵語佛號經作燄亦通也)。
後出阿彌陀偈一卷
翕習(上歆邑反何晏注論語云翕如盛也又熾也說文翕起也從羽合聲)。
胳𡱎(上音公惡反埤蒼云肘後曰胳說文腋下也從肉各聲也)。
号會(下迴外反鄭箋毛詩云會合也又注禮記云會皆也郭注爾雅云會謂相當對也說文從今從曾省聲經從心作懀非也廣雅云懀惡也非經義也)。
稱讚淨土功德經一卷
阿泥律陁(梵語言阿那律或云阿㝹樓駄唐言无滅又云如意往昔曾施辟支佛一食人天受樂于今不滅所求如意故以名也)。
阿濕摩揭拉婆(揭音渠列反拉音魯合反梵語或作阿舍麿揭婆唐言石藏或是虎魄也)。
七牟娑洛揭拉婆(梵語或言目娑囉伽羅婆唐言馬腦論中或云車渠也)。
鶖鷺(上七脩反毛詩云鵚𪃩頭無毛故云耳顧野王云大鳥其羽鮮白可以為毦也毦音仁志反毦毛羽為飾也或作𪀿說文從鳥秋聲下盧妬反考聲云鷺鳥名舂耡也毛詩傳云白鳥也郭注爾雅云即鷺也頭翅皆上有長翰毛今江東人取以為睫離名白鷺縗也說文從鳥路聲纕音襄也)。
羯羅頻迦(上居謁反梵語舊云迦陵毗伽又作歌羅頻迦唐言好音聲鳥也)。
蔑戾車(上眠鼈反下憐涅反梵語)。
殑伽沙(上極瞪反梵語西國河名亦名恒河沙也)。
拔陂經
拔陂(蒲𨔬反下彼皮反)。
迦簍(力主反皆菩薩名也)。
拘暹(私廉反梵語也)。
謾淪(麻諫反下力均反菩薩名也)。
如𤞜(又作狉豾二形同房悲反郭璞注爾雅貍狉貍也)。
如景(居影反光景也凡陰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謂為景葛洪作字苑始加作影)。
常掔(苦閑反爾雅云掔固也牢固之皃也亦牽也擊也)。
不跌(徒結反通俗文失躡曰跌廣雅跌差也)。
不宥(于救反宥寬也周禮三宥一宥不識二宥過失三宥遺忘也)。
相蹡(又作𨄚同七羊反三蒼敬也容止皃也蹡動也)。
諸佛要集經上卷
道誼(古文誼今作義同宜寄反禮記諠者宜也制事宜也義善也善義理也)。
墟聚(去餘反廣疋墟居也故所居者也人民之所居曰墟)。
嘲囈(又作啁同竹交反蒼頡篇嘲調也下牛世反囈言也)。
中卷 下卷(玄應先不音)
未曾有因緣經上卷
須賴經一卷
跋跙(才與反樹名也)。
布施(補故反布也惠施也經文作𭢞非也)。
過讁(知革徒厄反謂謫罰也方言謫怒也郭璞注曰謂相責怒也讁譴也責也)。
晝度宮(知胄反晝度樹皆天上名也)。
娛樂(語俱反下力各反前首楞嚴三昧經中卷已釋訖)。
寶網經一卷
鎗鎗(楚行反三蒼金聲也經文作𠏧誤也)。
怵惕(恥律反下又作悐同他狄反說文怵恐惕驚也尚書云怵揚唯厲孔注云怵惕懷懼也亦悽愴)。
彌勒成佛經
泯然(蜜牝反毛詩傳曰泯滅也爾雅云泯盡也說文從水民聲牝音頻泯反也)。
狼跡山(案梵本言屈吒播陁山此唐云鷄足山又云尊足山今迦葉居中者在菩提樹東也)。
鷹鶻(胡骨反亦鷹鳥類也)。
觀彌勒菩薩上生經
旋[夕*巴](上隨緣反王注楚辭云旋轉也何注公羊云旋繞也博雅云便旋俳佪也說文從於從疋㫃音偃疋音踈也下冤阬反說文夗轉也從夕臥從卩也經作婉誤也卩音節也)。
㲂觸(宅耕反字書㲂橦也或作楟亦作棖古今正字從殳作㲂經作樘柱也非經義殳音殊橦音濯江反也)。
牢度跋提(梵語上音勞下音盤末反)。
紫紺(甘暗反孔注論語云紺者齊服盛色以為餙也說文帛染青而赤也謂之紺從糸甘聲)。
暎徹(上英敬反考聲云暎暉也傍照也潘安仁石榴賦云暎亦傍照也說文從日英聲也下纏列反國語云徹猶明也論語云徹通也毛詩云徹達也說文亦通也從彳從攴育聲也彳音丑尺反攴音普卜反)。
闌楯(上嬾單反下脣閏反郭注山海經云闌檻也王注楚辭云檻楯也縱曰檻橫曰楯顧野王云謂殿上鈎闌也說文楯亦闌檻也從門柬音簡楯從木盾聲盾音脣准反經作欄埤蒼云木名經誤也)。
梁棟(東弄反周易云上棟下字以禦風雨也說文棟屋極也從木東聲)。
荷珮(上音賀字書云荷負物於背也下裴貝反顧野王云几帶物於身謂之珮說文珮所以象德也從玉凧聲或從人作佩亦同用也)。
炳然(上兵皿反蒼頡篇炳著明也廣雅云炳亦明也說文從火丙聲也)。
甄叔迦寶(上結延反梵語前觀無量壽經中已釋)。
彌勒下生經
坌塵(盆問反考聲云坌謂塵猥至也桂苑珠藂云坌亦塵也說文從土分聲或作坋)。
跋陁(盤鉢反梵語經作鈸字誤也)。
飢饉(上既希反郭注爾雅云饑謂五穀不熟也穀梁傳云五穀不熟為大饑說文從食几聲或作饑也下勤𭣋反爾雅云蔬不熟為饉郭注云凡草木可食者通名為蔬穀梁傳云三穀不升謂之饉說文從食堇聲堇音謹也)。
翡翠(上肥味反下七醉反考聲云翡翠鳥名也翡赤羽鳥也雄曰翡周書云正南以翡翠為獻說文翠青羽雀也悉出欝林二字並從羽卒非皆聲也)。
儴佉(上壤章反下却伽反梵語王名也)。
妬路毘尼(上都路反梵語)。
彌勒下生成佛經
漸減(下監斬反考聲云減耗也韓詩云減少也說文損也從水咸聲也)。
棘束(上兢力反方言云江淮之間凡草木有朿傷人者皆謂之棘左傳云棘酸棗也說文似棗藂生也從二束也經二來乖經也下此恣反說文木芒也謂木皮外有朿者也若棘榆枳之類也棘從並束束像形也)。
耎草(上而兗反鄭眾云耎謂柔耎之耎也博雅云耎弱也說文從而大聲)。
𡳐踐(上梨雉反方言云𡳐麻作之者謂之𡳐毛詩傳曰𡳐踐也鄭注禮記云𡳐猶行也又曰𡳐蹈地者也說文從尸彳久舟象形尸聲彳音尹尺反聲文從復作履俗用字也下錢演反孔注論語云踐循也毛詩傳云踐行皃也鄭注禮記云踐𡳐也又曰賤猶升也說文從足從戔或作𧗸㣤並同戔音賤)。
植妙因(上承織反鄭注周禮云植謂根生之屬也方言樹植立也說文從木直聲)。
關𨷲(上古環反說文以木撗持門戶所以闔閉扇謂之關擔者也從門𢇇聲𢇇音同上𢇇字從𢆶從丱𢆶音幻虬反丱音古患反經文從𭆚作關非下羊灼反顧野王云所以封固關令不可開也國語云請委管𨷲是也說文從門龠聲龠音同上經作鑰亦通也)。
繞𡑢(上饒少反說文繞纏也從糸堯聲下恬叶反杜注左傳云𡑢城上女墻也又崔氏云𡑢其宮而守之𡑢短垣也說文從土葉聲或音添叶反也)。
隍壍(上穫光反爾雅云隍虛也蒼頡篇云隍城下[土*(冗/几)]也說文城池有水曰池無水曰隍也從𨸏皇聲𨸏音附也下妾艷反顧野王云塹今謂城池也周書云無渠壍而守之字書亦謂城隍也說文塹坑也從土斬聲經從漸作壍亦通)。
擢芳林(憧卓反廣雅云擢出也方言擢拔也許注淮南子云擢引也說文從手翟聲翟音宅)。
餉佉 羯陵伽國 密絺羅國 般逐迦 伊羅鉢羅 揵陁羅國 婆羅痆斯國(痆音𧹞黠反並梵語天竺諸國名具如西域記說也)。
俄誕(上我哥反毛詩箋云俄頃也何注公羊傳云俄者須臾之間也說文從人我聲也下達坦反考聲云誕生也說文從言延聲也)。
雲翳(繄計反賈注國語云翳猶屏也郭注方言云翳謂蒙幕也又曰翳謂奄覆也廣雅云翳猶障也說文翳謂華盖也從羽殹聲殹音同上繄音曀𠔃反)。
飄灑(上匹遙反毛詩傳云飄猶吹也說文從風票聲票音必消反下䟽解反考聲云灑散水也王注楚辭云如水灑地也說文從水麗聲也)。
保母(報抱反鄭箋毛詩云保守孔注尚書保安也鄭注禮記云慎其身者謂安保護之也說文保養也從人孚省聲孚音拊無反經作㨐音普苟反蒼頡篇云拊㨐擊也說文㨐衣上擊也案保母者懷抱菩薩安養之母也不可擊此母而令抱菩薩耶乖於經義其字非也)。
彫輦(上鳥聊反。孔注尚書云彫畫也。王注論語云彫琢刻畫也。廣雅云鏤也。說文彫琢以成文也。從周彡聲彡音衫經文作雕。郭注穆天子傳云雕是能食麞鹿之鳥也。說文雕鷙鳥之類也鷙音至也深違經旨非也。下連展反。司馬法曰夏后謂輦曰金車也。鄭注周禮云輦謂皇后居宮中從容所乘也為輕輪人挽以行也。說文從車㚘在車前引之也㚘並行也從二夫㚘音伴)。
懷妊(壬鴆反毛詩傳云妊謂懷任是也廣雅云妊㑗也桂苑珠藂云妊謂婦人懷孕也說文妊亦孕也從女從壬壬亦聲妊又平聲今不取也㑗音身考聲云㑗謂婦人有胎也)。
毀捇(丑格反考聲去[捇-土+上]開也捇撤也說文從手赤聲經作圻考聲地裂也非經義也)。
覉籠(上寄冝反王注楚辭云革絡馬頭曰[襾/(革*奇)]杜注左傳云[襾/(革*奇)]謂馬羇也考聲云[襾/(革*奇)]馬勒也繫也說文從网[馬-(烈-列)+(?*中)][馬-(烈-列)+(?*中)]即馬絆也[馬-(烈-列)+(?*中)]或從革[馬-(烈-列)+(?*中)]音同上或作[襾/(革*馬)]下鹿紅反莊子云鳩之在籠是也說文從竹龍聲网音冈象形字也)。
蓊蔚(上屋孔反下氳勿反廣雅云草木盛蓊蔚也顧野王云亦草木盛皃也古今正字二字並從草翁尉聲經文作欝欝謂愁煩氣出皃也)。
花鬘(音蠻西國花名以為嚴身之具)。
缺犯(上犬悅反顧野王案毛詩云缺猶玷也蒼頡篇云缺戲也說文從缶夬聲音恠缶音浮苟反玷音點)。
衢巷(上具于反爾雅云四達謂之衢郭注云衢謂交道四出也顧野王案公羊傳云放于衢路是也說文從行瞿聲也下胡絳反毛詩傳云巷里塗也又曰巷門外也鄭注禮記云巷猶閭也說文巷里中道也或作衖從行共聲或作𨜕三字同用也絳音降也)。
繽紛(上匹賓反下芳分反考聲云繽紛眾多皃也王注楚辭云繽紛亦盛皃也說文繁眾也二字並皆從糸賓分聲糸音覔賓字從丐也)。
衢街(下音皆說文四通道也從行圭聲)。
夾路(上音甲孔注尚書云夾兩階也顧野王云夾在兩邊也文字典說亦兩邊也從二人夾輔大人也說文從大像形也)。
蠲除(上決玄反顧野王云蠲謂清潔也郭注爾雅云蠲謂清明之皃也注方言云蠲亦除也文字典說從虫從目從勹勹象虫身益聲勹音包也)。
拯濟(拯取䒱字上聲桂菀珠叢云拯救拔出溺也杜注左傳云拯助也廣雅云拯救也古今正字從手丞聲說文或作抍又作撜並同上音下賚計反孔注尚書云濟渡也杜注左傳云濟益也賈注國語云濟成也說文從水齊聲也)。
忻樂(上音昕賈注國語云欣樂也毛詩傳云欣亦樂也廣雅云欣喜也說文欣笑喜皃也從心斤聲或作訢又作欣也)。
佛說諸法勇王經一卷
摶如(上段鸞反廣雅云摶手握使相著也說文從手專聲)。
潤漬(資似反顧野王云漬猶浸也說文從水責聲也)。
蝦蟇(上夏加反下麥巴反蒼頡篇蝦蟇水中虫也說文二字並從虫叚莫聲)。
窟穴(上困骨反杜注左傳云窟地室也聲類云兔所伏也亦作堀古今正字從穴屈聲也)。
筋脈(上謹欣反禮記云老者不以筋力為禮是也說文筋是肉之力也從肉竹竹即物之多筋者從力力即象筋也經或從角從艸作筋俗字也下孟百反考聲云正作衇亦俗脈說文云血之分邪行於體中者也從𠂢血聲𠂢音拍賣反經從肉作脉傅用已久故存之也)。
魯眴(玄絹反王注楚辭云眴視皃也顧野王云如今人動目密相戒語也說文目搖也從目從旬省聲經文從旬作眴書寫誤也)。
熙怡(上喜飢反考聲云熙和也美也爾雅云敬也文字典說從火熙聲熙音以之反經作悕誤也下以之反考聲怡喜悅也和也左傳云亦悅也爾雅云怡樂也方言亦喜也文字典說從心台聲也)。
一切法高王經
頻驘(下魯戈反梵語是佛弟子名也經從馬作騾共諸經字異誤也)。
強伽(舊名恒河是也亦名殑伽從阿耨大池東面象口出流入東海其沙細與水同流)。
坻彌(都奚反謂大身魚也經文從魚作𩸹非正字也)。
第一義法𠢧經序
第一義法𠢧經
羸瘦(上類危反杜注左傳云羸弱也賈注國語云羸病也說文云羸亦瘦也從羊𣎆聲亾也[1]羸力臥反)。
成擔(都濫反字書擔負也考聲以木荷物也案成擔者言髮多蓬亂可得成擔負也說文從手詹聲也)。
傴身(上紆禹反廣雅云傴曲也考聲傴曲腰也說文從人區聲)。
迭相(田結反杜注左傳云迭更也方言代也說文從辵失聲辵音丑略反)。
棘束(上兢憶反下此漬反前彌勒下生成佛經已訓釋)。
利響(香仰反孔注尚書云若響之應聲也說文從音鄉聲經作嚮古字也)。
蟲齧(下研結反禮記云無齧骨說文云齧噬也從齒㓞聲也㓞音口戞反)。
有蟒(莫牓反郭注爾雅云蟒即虵之大者也說文從虫莽聲莾音同上經從奔作蟒誤也)。
迭互(乎故反顧野王云互謂更遞也考聲互交互也說文云可以收繩也從竹像形中像人手所椎握)。
富特伽羅(梵語也)。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傴僂(上紆雨反前第一義法勝經已釋下良主反杜注左傳云傴僂身曲也考聲曲腰也說文從人婁聲也)。
瓶罐(上並冥反下官亂反說文瓶汲水器也從瓦并聲或作缾文字集略云罐亦汲水器也或作[打-丁+觀]通用也)。
蘆葦町(上魯胡反次葦鬼反郭注爾雅云蘆即葦也葦未秀者為蘆也說文二字並從草盧韋皆聲也下徒頂反蒼頡篇云町田區也說文田處曰町也從田丁聲也)。
詶詛(上州狩反考聲云詶亦詛也說文從言州聲經文從口作呪俗字也下阻肋反鄭注周禮小事曰詛說文從言且聲經從口作咀俗字也)。
熙怡(喜飢反下以之反諸法勇王經注已具釋)。
磔耶(上張革反廣雅云磔張也開也案磔者今之唐言一𣔳也謂將手大拇指與第二指張開一𣔳是也文字典說從石[桀-夕+(舛-夕)]聲經從手作[榤-夕+(舛-夕)]誤也[桀-夕+(舛-夕)]音搩也)。
蟒虵(上莫牓反前第一義法勝經中已釋訖)。
迦膩(下尼致反梵語)。
踊躍(上容聳反下羊灼反杜注左傳云踊跳躍也說文二字並從足甬翟皆聲也甬音同上)。
靉靆(上哀改反下臺乃反案靉靆者香烟氣重皃顧野王云靉靆謂日月晻默無光也二字並從雲愛逮聲也)。
紫紺(下甘暗反前觀彌勒上生兜率陀天經已具釋)。
紅縹(下漂眇反考聲云縹帙也青紅雜色也說文縹帛青白色也從糸票聲古字也)。
愜陁羅尼(上謙叶反考聲愜當意也博雅可也說文愜快也從心匧聲或作匧亦作㤲也)。
順權方便經上卷
姝好(躅踰反毛詩傳云姝美色也韓詩云姝好然美也方言趙魏燕岱之間謂好為姝說文亦好也從女朱聲)。
晃煜(融祝反廣雅云煜熾也說文煜熠燿也從火昱聲熠音淫立反也)。
睎望(喜依反廣雅云睎視也說文望也從目希聲經作悕誤也)。
揵沓惒(梵語也神名也)。
𢢣怠(佳邂反賈注國語云懈惓也廣雅云懈懶也說文懈亦怠也從心解聲也或作懈亦通)。
丘聚(去尤反周禮云四邑曰丘鄭注云丘四里也孔注尚書云地之高曰丘也又序云丘亦聚也說文亦土之高也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象地形也經從土作坵非也坵音池)。
肴膳(上効交反賈注國語云肴爼也毛詩傳云肴豆實也鄭箋云豆實謂豆[醢-右+(乞-乙+口)]也凡非穀而食之者曰肴說文肴啖也從肉爻聲爻音同上也下禪戰反鄭注周禮云膳之言善也今時美物曰珍膳又注儀禮云膳猶進也說文具食也從肉善聲經並從食作餚饍俗字也)。
飢饉(勤靳反前彌勒下生經已釋)。
慳嫉(上苦姧反廣雅云𩋆堅悋也𡌨蒼云𩋆遴也文字典說貪也恡惜也從心堅聲或從革作𩋆古字也下秦悉反王注楚辭云害賢曰嫉古今正字從女疾聲經從心作愱誤也)。
犇逸(本門反爾雅云大路謂之奔郭注云謂人行走趨步之處因以為名也顧野王云謂犀牛走也左氏傳云鄭伯之車犇于濟也鄭注考工記云奔疾也今通作奔)。
撾揵摨(上卓瓜反考聲擊也揵音乾下遲利反梵語也謂今擊靜搥也)。
羅閱祇城(閱音緣拙反梵語城名)。
諷誦(上風鳳反下松縱反鄭注周禮云背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廣雅云諷教也說文諷亦誦並從言風甬皆聲甬音涌)。
樂纓絡莊嚴方便經
㲂觸(上宅耕反前彌勒上生兜率天經已釋經從木作棖非也)。
兔猫(上土固反考聲狐兔也說文云獸名也象踞後點象其尾形免頭與[奐-大+比]頭同故從[奐-大+比]省下夘包反或作貓顧野王云猫似虎而小人家畜養以捕鼠也文字典說從犬苗聲)。
苦歰(下森戢反說文歰不滑也從[3]雨比上二到下二正經作澁俗字)。
所螫(下聲隻反說文螫虫行毒也從虫赦聲也)。
揵鎚(上件焉反下直追反梵語也)。
十𠳞(羗迦反梵語也)。
𡊅穢(分問反說文云棄除也從廾推[卄/┴/(┴*〡*┴)/〡]棄米會意字也𡊅古文也)。
一切經音義卷第三十二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8-3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