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新收一切藏經音義序
- 一切經音義序
- 大唐三藏聖教序
- 高宗皇帝在春宮述三藏記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 放光般若經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光讚般若經
- 道行般若經
- 小品般若經
- 勝天王般若經
-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 明度無極經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 仁王般若經
- 新譯仁王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 仁王護國陀羅尼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實相般若經
- 理趣般若經
- 大樂金剛理趣經
- 大明呪經
- 般若波羅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大寶積經
- 大方廣三戒經
-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阿彌陀經
- 無量壽經
- 阿閦佛國經
- 大乘十法經
- 普門品經
- 經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 大聖文殊師利佛剎功德經
- 法鏡經
-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 幻士仁賢經
- 決定毘尼經
- 再譯三十五佛名經
- 發覺淨心經
- 須摩提女經
- 須摩提菩薩經
- 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 得無垢女經
- 優填王經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 如幻三昧經
- 善住意天子經
- 太子刷護經
- 太子和休經
- 大乘顯識經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 大乘方等要慧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 佛遺日摩尼寶經
- 摩訶衍寶嚴經
- 𠢧鬘經
- 毘耶娑問經
- 大方等大集經
- 大集日藏分經
- 大集月藏分經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 大方廣十輪經
- 大集須彌藏經
- 大集大虛空藏經
- 虛空孕經
- 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
-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求聞持法經
- 觀虛空藏菩薩經
-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呪經
- 菩薩念佛三昧經
-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
- 般舟三昧經
- 大集賢護菩薩經
- 無言童子經
- 大集譬喻王經
- 大哀經
- 阿差末經卷
- 寶女所問經
- 無盡意經
- 自在王菩薩經卷
- 奮迅王菩薩所問經
- 寶星陀羅尼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
- 信力入印法門經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 佛花嚴經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經
-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 莊嚴菩提心經
-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說經
-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 菩薩本業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四十二字觀門經
- 菩薩十住行道經
- 菩薩十住經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 佛說兜沙經
- 漸備經
- 十住經
- 等目菩薩所問經
- 如來興顯經
- 度世經
- 羅摩伽經
- 大方廣佛花嚴經續入法界品經
- 四童子經
- 大悲經
- 方廣大莊嚴經
- 大般涅槃經音義
- 大般涅盤經憍陳如品闍維分
- 大般泥洹經
- 方等般泥洹經
- 音妙法蓮花經
- 普曜經
- 正法花經
- 無量義經
- 法花三昧經
- 薩曇分陀利經
- 妙法蓮花經
- 維摩詰所說經
- 維摩詰經
- 說無垢稱經
- 大方等頂王經
- 大乘頂王經
- 善思童子經
- 大悲分陀利經
- 悲花經
- 金光明最勝王經
- 金光明經
-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 伅真陀羅所問經
- 寶雨經
- 寶雲經
- 阿惟越致遮經
- 不退轉法輪經
-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
- 不必定入印經
- 入定不定印經
- 持心梵天所問經
- 等集眾德三昧經
- 集一切福德經
- 思益梵天所問經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持人菩薩經
- 持世經
- 濟諸方等學經
- 大乘方廣總持經
- 大方廣寶篋經
-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 大乘同性經
- 證契大乘經
- 深密解脫經
- 解深密經
- 解節經
-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 緣生經
- 分別緣起初法門經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 入楞伽經
- 大乘入楞伽經
-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 大薩遮尼乾子經
- 大乘密嚴經
- 新翻密嚴經
- 首楞嚴三昧經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 諸法無行經
- 諸法本無經
-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
- 慧印三昧經
- 如來智印經
- 寶如來三昧經
- 大灌頂經
- 藥師如來本願經
- 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 阿闍世王經
- 普超三昧經
- 放鉢經
- 月燈三昧經
- 佛說大淨法門品
- 大莊嚴法門經
- 月燈三昧經
- 菩薩修行經
- 無所希望經
- 象腋經
- 如來莊嚴智慧佛境界
-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 觀藥王藥上菩薩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阿彌陀經
- 後出阿彌陀偈
- 稱讚淨土功德經
- 拔陂經
- 諸佛要集經
- 未曾有因緣經
- 須賴經
- 寶網經
- 彌勒成佛經
- 觀彌勒菩薩上生經
- 彌勒來時經
- 彌勒下生經
- 彌勒下生成佛經
- 諸法勇王經
- 一切法高王經
- 第一義法𠢧經
-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 順權方便經
- 樂纓絡莊嚴方便經
- 大乘造像功德經
- 六度集經
- 太子須大拏經
- 九色鹿經
- 菩薩睒子經
- 睒子經
- 太子墓魄經
- 太子沐魄經
- 無字寶篋經
-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 佛說老女人經
- 佛說老母經
-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 德護長者經
- 月光童子經
- 申日兒經
- 長者子制經
- 佛說菩薩逝經
- 逝童子經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象頭精舍經
- 大乘伽耶山頂經
- 佛說犢子經
- 乳光佛經
- 無垢賢女經
- 腹中女聽經
- 未曾有經
- 甚希有經
- 轉女身經
- 無上依經
- 決定總持經
- 謗佛經
- 寶積三昧經
- 入法界體性經
- 如來師子吼經
- 大方廣師子吼經
- 大方等脩多羅王經轉有經大乘百福相經
-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 大乘四法經
- 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
- 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經
- 最無比經
- 前世三轉經
- 銀色女經
- 阿闍世王受決經
- 採蓮違王上佛受決號妙華經
- 正恭敬經
- 善敬經
- 稱讚大乘功德經
- 妙法決定業障經諫王經
- 示教勝軍王經
-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 文殊師利巡行經
- 文殊尸利行經
-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 緣起聖道經了本生死經
- 稈經
-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
- 獨證自誓三昧經
- 自誓三昧經
- 龍施女經
- 龍施菩薩本起經
- 菩薩生地經
- 佛語經
- 八吉祥呪經
- 八陽神呪經
- 八吉祥神呪經
- 八佛名號經
- 盂蘭盆經
- 報恩奉瓫經
- 灌洗佛形像經
- 摩訶剎頭經
- 浴像功德經
- 浴像功德經
- 造立形像福報經
- 作佛形像經
- 內藏百寶經
- 私呵昧經
- 四不可得經
- 梵女首意經
-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 成具光明定意經
- 溫室洗浴眾僧經
- 諸德福田經
- 金色王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演道俗經
- 百佛名經
- 稱揚諸佛功德經下卷
- 須真天子經
- 摩訶摩耶經
- 除恐災撗經
- 孛經抄
-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 十住斷結經
- 菩薩纓絡經
- 超日明三昧經
- 賢劫經
- 一字奇特佛頂經
- 一字奇特佛頂輪王念誦儀軌經佛頂尊𠢧念誦儀軌經
- 加句佛頂尊𠢧念誦法
- 一字頂輪王經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
-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呪經
- 普通諸佛頂要略念誦法經
- 佛說一字轉輪王佛頂呪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羯囉經
- 蘇悉地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序
-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記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翻譯年代先後
- 佛頂尊勝陀羅尼并功能經
- 蘇悉地羯囉供養法
- 底哩三昧耶經
-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
- 掬呬耶亶怛囉經
- 此有陀羅尼集四卷
- 大毘盧遮那經
- 遍照如來念誦法
- 毘盧遮那如來要略念誦法
- 金剛頂經略瑜伽
- 金剛頂大教王經
- 普通諸尊瑜伽念誦法
- 瑜伽要妙略修行法
-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五字心經
- 文殊師利五字偈頌法
- 金剛頂文殊師利五字真言法
- 金剛頂瑜伽修習毘盧遮那三摩地法
- 降三世金剛瑜伽觀自在心真言法
- 金剛頂經觀自在如來修行法
- 修般若波羅蜜瑜伽觀行法觀自在如意輪瑜伽法
- 金剛頂瑜伽大樂金剛薩埵念誦法
- 降三世大曼荼羅中蓮花部心法
- 吉祥𠢧初瑜伽大樂金剛薩埵法
- 降三世觀自在心陁羅尼法
-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法
- 蓮花降三世瑜伽觀自在心儀軌
- 金剛頂瑜伽觀自在菩薩心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成就法
-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
- 大摩尼廣博樓閣善住祕密經
- 牟梨曼陀羅呪經一卷
- 寶樓閣念誦法
-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 持世陀羅尼經
- 雨寶陀羅尼經
- 善法方便陀羅尼經
- 金剛祕密善門陀羅尼經
- 護命法門神呪經
-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
-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
- 金剛壽命經金剛延命念誦法
- 陀羅尼集
- 那吒俱鉢囉求成就經那吒太子求成就陀羅尼經
-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
- 隨求大陀羅尼經
- 普遍光明鬘大隨求經
- 七俱知佛大心準提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準泥大明陀羅尼經
- 七俱知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
- 曼殊室利菩薩一字呪王經
- 種種雜呪經
- 菩提莊嚴陀羅尼經
- 百千印陀羅尼經
-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經
- 阿閦如來念誦經
- 寶篋陀羅尼經
- 六字神呪經
- 文殊師利菩薩六字經
- 孔雀王神呪經
- 孔雀王呪經
- 蘘麌梨童女經
- 穰麌梨念誦法
- 大金色孔雀王呪經
- 金色孔雀王經
- 大孔雀王呪經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 孔雀王道場法
- 海龍王經
- 大雲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大方等無相大雲請雨經
- 大雲輪請雨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陁羅尼經
- 金剛光爓止風雨經
- 蘖嚕拏王呪法經
- 嚩折囉頓拏法
- 摩䤈首羅天說迦婁羅王阿尾奢法
- 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 出生無量門持經
- 無量門破魔陁羅尼經
- 阿難陁目佉尼𠶾離陁經
- 舍利弗陁羅尼經
- 無量門微密持經
- 一向出生菩薩經
- 阿難目佉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陁羅尼經
- 出生無邊門經
- 𠢧幢臂印陁羅尼經
- 妙臂印幢陁羅尼經
- 佛說無崖際持法門經
- 華聚陁羅尼經
- 尊勝菩薩陁羅尼經
- 師子奮迅菩薩所問經
- 金剛上味陁羅尼經
- 六字呪王經
- 六字呪王經
- 金剛場陁羅尼經
-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
- 華積陁羅尼經
- 持句神呪經
- 佛說陁鄰尼鉢經
- 不空羂索經三十卷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序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呪經上卷
-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
- 不空羂索呪經
- 不空羂索經
- 觀自在菩薩求成就經
-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呪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經
- 如意輪陀羅尼經
-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呪經
- 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念誦儀軌經
- 觀自在菩薩隨心呪經
- 十一面觀世音經
- 十一面神呪心經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語儀軌經
- 請觀音經
- 千眼千臂觀世音神祕呪印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祕密三摩地念誦法
- 觀自在多羅菩薩念誦法
-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魯力品
- 觀自在求聞持不忘法
- 聖迦抳金剛童子求成就經
- 金剛童子念誦儀軌經
- 聖威德金剛童子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閻曼德迦大明王成就經
- 聖閻曼德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經
- 曼殊室利菩薩閻曼德迦忿怒真言儀軌經
- 大威怒烏蒭澀摩成就儀軌經
- 大力金剛經
- 大力金剛求成就經
- 大力金剛成就諸願經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中無動尊念誦法
- 底哩三昧耶經不動使者念誦法
- 聖不動尊使者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成就經
- 毘沙門天王經
-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經
- 慈氏菩薩陀羅尼求上生經
-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經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 一切如來白毫水生觀自在菩薩真言絰
- 摩利支天女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 摩利支天經
-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 救面燃餓鬼陀羅尼神呪經
- 焰口餓鬼經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經
- 稱讚如來功德神呪經
- 十二佛名神呪挍量功德除障滅罪經
- 挍量數珠功德經數珠功德經挍量數珠功德經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 大威德陀羅尼經
- 法炬陀羅尼經
-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 瑜伽護摩經
- 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序
- 瑜伽一字佛頂輪王安怛袒那法經
- 成就妙法蓮花經王瑜伽觀智儀軌經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
- 金剛頂瑜伽蓮花部心念誦法
-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經
- 般若波羅蜜多理趨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大曼茶羅義述
- 金剛王菩薩祕密念誦儀軌經
- 金剛愛瑜伽法
-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 觀自在菩薩如意輪瑜歧法經
- 大佛頂經
- 大方等陀羅尼經
- 七佛神呪經
- 大吉義呪經
- 大方廣如來藏經
-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所說十八勝慧經
- 文殊師利求聞持不忘陀羅尼經
- 文殊師利菩薩求聰明辯才陀羅尼經
- 六門陀羅尼經
- 智炬陀羅尼經
- 拔除罪障呪王經
- 大普賢陀羅尼經
-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 金剛恐怖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經
- 金剛藏大忿怒真言速疾成就經
- 大威德無能勝法
-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
- 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
- 訶哩底母真言法
- 鬼子母經
- 佛說安宅神呪經
- 護諸童子陀羅尼呪經
- 六字呪王經
- 造塔功德經諸佛心陀羅尼經
-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 幻師颰陀所說神呪經
- 陀羅尼雜集
- 華手經
- 佛名經
- 三劫三千佛名
- 五千五百佛名經
- 不思議功德經
- 觀佛三昧海經
- 僧伽吒經
- 力莊嚴三昧經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 大方𠊳報恩經
- 菩薩本行經
- 法集經
- 觀察諸法行經
- 菩薩處胎經
- 弘道廣顯三昧經
- 施燈功德經
- 央掘魔羅經
- 無所有菩薩經
- 明度經
- 中陰經
- 大法鼓經
- 大方廣如來祕密藏經
- 文殊問經上卷
-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 千佛因緣經
- 月上女經
- 佛地經
- 大七寶陀羅尼經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戒經
- 出生菩提心經
- 滅十方冥經
- 摩尼羅亶經
- 異出菩薩本起經
- 月明菩薩經
- 心明經
- 善夜經
- 德光太子經
- 商主天子所問經
- 差摩婆帝經
- 魔逆經
- 諸法最上王經
- 佛印三昧經
-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 鹿母經
- 鹿子經
- 賢首經
-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 佛說大意經
- 堅固女經
- 離垢慧菩薩問禮佛經序
- 右遶佛塔功德經
- 造塔功德經
-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 大乘四法經不增不減經
- 如來記法住經
-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妙色王因緣經
- 大乘流轉諸有經
- 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
- 般泥洹後灌臘經
- 八部佛名經
-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 菩薩投身餓虎起塔因緣經
- 師子月佛本生經
- 八大人覺經
- 長者法志妻經
- 薩羅國經
- 庵提遮經
- 佛說十吉祥經
- 佛說法滅盡經
- 一切智光明因緣不食肉經
-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 天王太子辟羅經
- 佛說三品弟子經
- 佛說四輩經
- 當來變經
- 金剛三昧經
-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 十二頭陀經
- 樹提伽經
- 過去分衛經
- 法常住經長壽王經
- 優婆塞淨行法門經
- 地持論
- 菩薩善戒經
- 淨業障經
- 優婆塞戒經
-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經
- 菩薩善戒經
- 佛藏經
- 菩薩戒
- 菩薩羯磨文
- 菩薩十地瓔珞本業經上卷
- 菩薩藏經
- 菩薩善戒經
- 菩薩內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文殊淨律經
- 清淨毘尼方廣經
- 寂調音所問經
- 三聚懺悔
- 菩薩五法懺悔經
- 最上乘受菩提心戒經
- 二曼陀經
- 菩薩受齋經
- 文殊悔過經
- 舍利弗悔過經
- 法律三昧經
- 菩薩十善業道經
- 音大智度論一百卷
- 十地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 金剛般若論
- 佛地經論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 大乘寶積論
- 寶髻菩薩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經論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
-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
- 法花論
-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 涅盤論
- 涅盤經本有今無偈論
- 無量壽論
-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 遺教論
- 三具足論
- 顯揚聖教論
- 顯揚聖教論頌
- 瑜伽師地論釋
- 王法正理論
-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 對法論
- 中論
- 般若燈論
- 十二門論
- 十八空論
- 百論
- 瑜伽師地論
- 廣百論本
- 廣百論釋
- 十住毘婆沙論
- 菩提資糧論
- 大莊嚴論
- 大莊嚴經論
- 順中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本
- 攝大乘論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釋
- 攝大乘論
- 佛性論
- 決定藏論
- 方便心論
- 中邊分別論
- 辯中邊論
- 究竟一乘寶性論
- 辯中邊論頌
- 業成就論
- 大乘成業論
- 因明正理門論本
- 因明入正理論
- 唯識論
- 顯識論
- 轉識論
- 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 成唯識寶生論
- 唯識論
- 成唯識論
- 大丈夫論
- 入大乘論
- 掌珍論
- 緣生論
- 大乘緣生論無相思塵論
- 大乘五蘊論
- 大乘廣五蘊論
- 寶行王正論
- 起信論序
- 起信論
- 大乘起信論
- 發菩提心論
- 三無性論
- 如實論
- 迴諍論
- 壹輸盧迦論
- 十二因緣論
- 觀所緣緣論
- 掌中論
- 止觀門論頌
- 取因假設論
- 觀總想論頌
- 大乘百法論
- 百字論
- 手杖論
-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 六門教授習定論
-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
- 長阿含經
- 中阿含經
- 增一阿含經
- 雜阿含經
- 別譯阿含經
- 佛般泥洹經
- 大般涅盤經
- 人本欲生經
-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
- 梵冈六十二見經
- 寂志果經
- 起世經
- 起世因本經卷
- 樓炭經
- 長阿含十報經
- 中本起經
- 七知經
- 鹹水喻經
- 一切流攝守因經
- 四諦經
- 恒水經
- 本相猗致經
- 緣本致經
- 頂生王故事經
- 文陁竭王經
- 鐵城泥犂經
- 古來世時經
- 阿那律八念經
-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 離睡經
- 求欲經
- 佛說是法非法經
- 佛說受歲經
- 梵志計水淨經
- 苦音陰經
- 苦陰因事經
- 釋摩男本經
- 樂想經
- 佛說漏分布經
- 阿耨風經
- 諸法本經
- 瞿曇彌記果經
- 瞻波比丘經
- 魔嬈亂經
- 弊魔試目連經
- 賴吒和羅經
- 善生子經
- 數經
- 梵志頗羅延問種尊經
- 三歸五戒慈心功德經
-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 梵摩喻經
- 須達經
- 尊上經
- 鸚鵡經
- 兜調經
- 意經
- 應法經
- 泥犂經
- 齋經
- 普法義經
- 廣義法門經
- 誡德香經
- 邪見經
- 優婆夷墮舍迦經
- 鞞摩肅經
-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 箭喻經
-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 四人出現世間經
- 須摩提女經
- 婆羅門避死經
-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 頻婆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 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 鴦掘摩經
- 鴦崛髻經
- 力士移山經
- 四未曾有經
- 七佛父母姓字經
- 放牛經
- 緣起經
- 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 佛說四泥犂經
- 阿那邠化七子經
- 大愛道般泥洹經
- 佛母般泥洹經
- 國王不𥠖先尼十夢經
-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 阿難同學經
- 五蘊皆空經
- 七處三觀經
- 聖法印經
- 五陰譬喻經
- 水沫所㵱經
- 不自守意經轉法輪經
- 三轉法輪經
- 八正道經難提釋經
- 難提釋經
- 馬有三相經
- 馬有八態譬人經
- 相應相可經餓鬼報應經鬼問目連經
- 雜藏經
- 雜阿含經
- 治禪病祕要經
- 治禪病祕要法
- 治禪病祕要法經
- 舍頭諫經
- 摩登伽經
- 摩鄧女經
- 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
- 餓鬼報應經
- 阿難問佛事吉凶經
- 阿難分別經
- 玉耶經
- 玉耶女經
- 玉耶經
- 阿遬達經
- 法海經
-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 龍王兄弟經
- 八師經
- 越難經
- 所欲致患經
-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 舍利弗目揵連遊四衢經
- 五母子經
- 沙彌羅經
- 滿願子經
- 慢法經
- 佛說五苦章句經
- 海有八德經
- 佛說進學經
- 淨飯王涅盤經
- 得道梯隥錫杖經
- 瑠璃王經
- 三摩竭經
- 䓑沙王五願經
- 貧窮老翁經
- 堅意經
- 修行本起經
- 太子本起瑞應經
- 過去現在因果經
- 柰女祇域經
- 四十二章經
- 長者音悅經
- 七女經
- 禪祕要法經
- 生經
- 義足經
- 正法念經七十卷
- 佛本行集經
- 本事經
- 興起行經
- 業報差別經
- 大安般守意經
- 陰持入經
- 處處經
- 罵意經
- 分別善惡所起經
- 出家緣經
- 阿鋡正行經
- 十八泥犁經
- 法受塵經
- 禪行法想經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 揵陀國王經
- 須摩提長者經
- 阿難四事經
- 未生怨王經
- 猘狗經
- 四願經
- 黑氏梵志經
- 分別經
- 八關齋經
- 阿鳩留經
- 孝子經
- 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 大迦葉本經
- 四自侵經
- 羅云忍辱經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 時非時經
- 沙曷比丘功德經
- 自愛經
- 中心經
- 見正經
- 阿難七夢經
- 大魚事經
- 阿鵰阿那含經
- 燈指因緣經
- 婦人遇辜經
- 摩訶迦葉度貧女經
- 十二生死經
- 罪福報應經
- 五無返復經
- 佛大僧大經
- 邪祇經
- 摩達國王經
- 旃陀越國王經
- 五恐怖世經
- 弟子死復生經
- 懈怠耕者經
- 辯意長者子經
- 天請問經
- 賢者五福經無垢優婆夷問經
- 護淨經
- 木槵子經
- 無上處經
- 盧至長者因緣經
- 僧護經
- 出家功德經
- 栴檀樹經
- 頞多和多耆經
- 普達王經
- 佛滅度後金棺葬送經
- 五王經
- 四天王經
- 末羅王經
- 梵摩難國王經
- 父母恩難報經
- 孫多邪致經
- 新歲經
- 群牛譬經
- 九橫經
- 禪行三十七經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 比丘聽施經
- 身觀經
- 僧祇律
- 十誦律
- 五分律卷
- 四分律
- 大唐中興三藏聖教序 御製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律卷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攝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律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攝頌
- 根本說一切有部大苾蒭戒經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戒經
- 僧祇戒本
- 僧祇比丘尼戒本
- 十誦僧戒本
- 十誦比丘尼戒本
- 彌沙塞戒本
- 五分尼戒本
- 四分僧戒本
- 四分比丘尼戒本
- 解脫戒本
- 沙彌十戒並威儀
- 沙彌威儀經
- 沙彌尼離戒
- 沙彌尼戒經
- 迦葉禁戒經
- 戒消災經
- 優婆塞五戒經
-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 舍利弗問經
- 大沙門百一羯磨經
- 十誦要用羯磨
- 優波離問佛經
- 彌沙塞羯磨本
- 四分雜羯磨
- 四分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比丘三千威儀
-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 四分僧羯磨
- 四分尼羯磨
- 大愛道比丘尼經
- 雜事律攝頌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 犯戒報應輕重經
- 五百問事經
- 摩得勒伽律
- 鼻柰耶律
- 善見律
- 佛阿毘曇論
- 毘尼律
- 薩婆多毘尼婆沙
- 明了論
- 阿毘曇八揵度論
-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 集異門足論卷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
-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 眾事分阿毘曇論
- 阿毘曇毘婆沙論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 俱舍論
- 阿毘達磨俱舍論頌
- 阿毘達磨俱舍論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 顯宗論三藏聖教序
- 阿毘達磨顯宗論
- 阿毘曇心論
- 法勝阿毘曇心論
- 雜阿毘曇心論
- 甘露味阿毘曇論
- 隨相論
- 尊婆須蜜所集論
- 三法度論
- 入阿毘達磨論
- 成實論
- 立世阿毘曇論
- 解脫道論
- 舍利弗阿毘曇論
- 五事毘婆沙論
- 鞞婆沙阿毘曇論
- 三彌底部論
- 分別功德論
- 四諦論
- 辟支佛因緣論
- 十八部論
- 部異執論
- 異部宗輪論
- 佛所行讚經傳
- 佛本行讚傳
- 撰集百緣經
- 出曜經
- 賢愚經
- 僧伽羅剎集
- 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修行道地經
- 百喻集
- 菩薩本緣集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 付法藏傳
- 坐禪三昧經
- 佛醫經
- 惟曰雜難經
- 迦葉赴佛經
- 菩薩訶色欲經
- 四品學法
- 金剛力士哀戀經
-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
- 治身經
- 佛治意經
- 五門禪經要用法
- 達磨多羅禪經
- 禪法要解
- 舊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 思惟略要經
- 內身觀章句經
- 法觀經
- 禪要經呵欲品
- 十二遊經
- 阿育王譬喻經
- 雜寶藏經
- 那先比丘經
- 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雜譬喻經
- 阿育王經
- 阿育王傳
- 阿育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
- 四阿含暮抄
- 法句經
- 法句譬喻無常品經
- 法句經
- 迦葉結經
- 三慧經
- 撰集三藏經及雜藏經
- 阿彌曇五法行經
- 小道地經
- 一百五十讚佛頌
- 金剛頂經十六大菩薩讚
- 文殊師利發願讚
- 普賢行願讚
- 六菩薩名當誦持經
- 蓮花部一百八名讚
- 讚觀世音菩薩頌經
- 五讚八大菩薩讚
- 無明羅剎集
- 百千誦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 梵本普賢讚
- 梵音文殊讚
- 吉祥讚
-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勸發諸王要偈
- 馬鳴菩薩傳
- 龍樹菩薩傳
- 大阿羅漢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 分別業報略集
- 婆藪槃豆傳
- 龍樹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 賓頭盧為王說法經
- 請賓頭盧法
- 提婆菩薩傳
- 迦丁說當來變經
- 勝宗十句義論
- 金七十論
- 釋迦譜
- 釋迦氏略譜
- 釋迦方志
- 釋迦譜及略譜方志等依入藏目合有諸經要集
- 經律異相
- 南齊經目
- 隨朝經目
- 釋門系錄
-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 經律異相
- 大唐內典錄
- 續大唐內典錄
- 開元釋教錄
-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 南海寄歸內法傳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 西域記
- 音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玄奘傳
- 古今譯經圖記卷
- 續古今譯經圖記
- 集古今佛道論衡
- 續古今佛道論衡
- 利涉論衡
- 道氤定三教論衡
- 辯正論
- 破邪論序
- 破邪論
- 崇正錄
- 甄正論
- 十門辯惑論
- 釋法琳傳
-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 音梁高僧傳
- 音續高僧傳
- 音弘明集十四卷
- 音廣弘明集
- 法顯傳
- 惠超往五天竺國傳
- 無行法師書
- 肇論
- 止觀
- 安樂集
- 寶法義論
- 念佛三昧寶王論
- 金錍決瞙論
- 比丘尼傳
- 觀心論
- 群疑論
- 十疑論
- 具錄西國浴像儀軌
- 說罪要行法
- 受用三水要法
- 護命放生法
- 重校一切經音義序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 | |
---|---|
1 | 拯取䒱上聲杜注左傳云拯救助也方言云拔也說文從 |
一切經音義卷第三十
佛昇忉利天經二卷 慧琳
道神足變化經四卷 玄應
大樹緊那羅經四卷 慧琳
伅真陀羅所問經二卷 玄應
寶雨經十卷 慧琳
寶雲經七卷 玄應
阿惟越致遮經三卷 玄應
不退法輪經四卷 慧琳
廣博嚴淨經四卷 玄應
不必印經一卷 玄應
入定不定印經一卷 慧琳
持心梵天經四卷
等集眾德三昧經三卷 玄應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三卷 玄應
思益經四卷 玄應
勝思惟梵天經六卷
持人菩薩經四卷 慧琳
持世經四卷 玄應
濟諸方等學經一卷 玄應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 玄應
寶篋經三卷 慧琳
文殊現寶藏經三卷 玄應
大乘同性經二卷 玄應
證契大乘經二卷 慧琳
深密解脫經五卷 慧琳
解深密經五卷
解節經一卷 玄應
相續解脫了義經一卷
緣生經二卷 慧琳
分別緣起法門經二卷
右三十經九十八卷同此卷音。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上卷
憒[打-丁+夒](上迴罪反方言憒心煩也說文亂也從心從䝿下饒少反廣雅云[打-丁+夒][打-丁+夒]亦亂也考聲[1]也攪也因此煩彼也說文亦煩也從手夒聲夒音奴刀反經作擾錯也)。
憺怕(上談濫反顧野王云憺謂恬靜也王註楚辭云安也說文從心詹聲下普伯反考聲云怕心安靜也廣雅云靜也說文無為也從心白聲也)。
垓佛土(上改哀反賈注國語云垓數也許叔重注淮南子云九垓九天也考聲云限極也八垓八極也風俗通云十千曰万十万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十京曰垓言數之極多者也說文從土亥聲者也)。
癡騃(上耻知反埤蒼云癡騃者也說文不慧也從疒疑聲下崖解反考聲云騃人癡皃也蒼頡篇無知也或作[(崖-山)*頁]說文從馬矣聲也)。
下卷
棚閣(上白萠反廣雅云棚亦閣也說文棚棧也從木朋聲下岡鄂反蒼頡篇云閣樓閣也廣雅閣食匱也鄭注禮記云閣者以板為之𢇮食物者也顧野王云重屋複道也從門各聲𢇮音[襾/(革*奇)]綺反食櫃𢇮閣也)。
闌楯(上嬾丹反下脣閏反顧野王云闌楯謂殿上鈎欄也說文闌從門柬聲經從木作欄亦同楯亦從木盾聲盾音脣准反)。
苑囿(冤遠反蒼頡篇云養牛馬曰囿養禽獸曰苑說文作艸夗聲經作菀亦通下尤救反考聲云養麋鹿曰囿鄭注周禮云囿亦今之苑也說文云囿有垣也又云養獸曰囿也從口有聲也口音韋也)。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第一卷
漚和(上阿侯反梵語)。
第二卷
裓上(上剛得反考聲云裓衣襟也又作襋音兢憶反字書云亦衣襟也說文云衣領也從衣戒聲也)。
第三卷
若龕(下坎含反考聲云龕鑿山壁為坎也說文龍皃也從龍今聲經從合作龕誤也)。
污泥(上烏故反停水處泥也經作洿古文污字也)。
第四卷
䃚嶽(上床學反下音岳案䃚嶽者丘墟土也不平皃也經作𡻬非)。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第一卷
憕懵(上鄧經反下墨崩反考聲云精神不爽也字書惛昧也經中或作瞪矒亦通有作慳慢非)。
財賄(上在哉反考聲云錢穀匹帛曰財韓康伯注易云財所以資生者也廣雅財貨也文字典說從貝才聲也下灰猥反尒雅賄亦財也杜注左傳贈送曰賄文字典說二字並從貝形聲字)。
叵我(普我反如醉人[3]據傲侮慢不敬之皃經文有作𡶅峨或作頗峨皆不正也盖亦涉俗之言)。
堪耐(下乃代反玉篇耐能也忍也任也從寸從而聲)。
第二卷(無可音訓)
第三卷
瓦礫(靈的反說文云礫小石也從石樂聲)。
荊棘(上敬英反考聲云荊木名也顧野王云楚木也所以杖威者也文字典說[*]文從草㓝聲㓝音刑下矜億反郭注爾雅云棘細葉有朿木也說文似棗叢生有朿木也從二朿朿音雌漬反漬音資次反)。
第四卷
酖醉(上荅南反考聲云酖愛酒不已也說文從酉冘聲冘音淫經從身作耽耽嗜也亦通此酖醉二字是第四頭或有本被傳寫人於第三卷尾寫出從尒時大樹緊那羅王請佛供養向後一十七行半)。
慈鎧(下開代反文字集略云以金革蔽身曰鎧廣雅甲冑鎧也說文云甲也從金豈聲也)。
伅真陀羅所問經
伅(豚損反字又作屯徒門反此譯云神人也王名如意生王也)。
虞樂(今作娛同疑區反娛亦樂也廣雅虞安也白虎通曰虞樂言天下之民皆有樂也)。
无請(且領反廣雅請求問也經文作倩書經人筆誤)。
僊僊(薜延反毛詩傳曰僊僊醉舞皃也古文作[仁-二+(昍/一/令)]長生也亦作仚山居長往也)。
衣裓(𡶩得反顧野王云衣襟也經作𮖀非也)。
[(文/巾)*爪]其(此字習誤已久宜作分布二字謂以黃金分布間錯其間也)。
自[呼-丁+ㄎ](虎胡反考聲云出息也氣出喉有聲也從口[受-(冗-几+又)+ㄎ]聲)。
般遮旬(梵語施會名也般遮唐云五年或言五箇月)。
寶雨經十卷
第一卷
顯授(下酬右反經中作𮃏非也則天朝時偽造字也)。
如鍊(蓮鈿反或作煉鑠也說文冶金也從柬柬音同上從二人也)。
平坦(灘旦反王弼注周易云坦無險阬也廣雅坦平也說文從土旦聲也)。
獷戾(上[虢-寸+(百-日+ㄎ)]猛反案獷者儜惡急躁也說文從犬廣聲躁音竈下梨帝反廣雅云戾恨也謚法不悔前過曰戾不思念愛曰戾說文曲也從犬出竇下身曲戾也經從心作悷俗字也)。
懷孕(下蠅甑反考聲云孕懷胎也鄭注禮記云孕懷妊子也廣雅云懷㑗也說文從子乃聲㑗音身也)。
株杌(上駐廚反考聲云殺樹之餘杌也韓詩外傳云後橛株前有深坑是也下吾骨反考聲杌椊木短出皃也說文株木根也從木朱聲杌從木兀)。
頑嚚(上瓦關反考聲云頑愚也左傳云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也廣雅頑鈍也說文從頁元聲下魚巾反考聲云嚚亦頑愚也左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曰嚚也尚書云舜父頑母嚚象慠是也蒼頡篇云惡也從[耜-耒+(耜-耒)]臣聲音側立反也)。
窣堵波(上孫訥反下都魯反梵語佛塔也)。
第二卷
手搏(下牓莫反鄭注考功記云搏拍也考聲云搏撮也廣雅云擊也說文從手尃聲尃音摭夫反也)。
醫者(上倚箕反廣雅云醫巫也說文治病功也醫意也醫之為姓然得酒而使藥故醫字從酉是古酒字也周禮古者巫彭初作醫從巫亦通殹音伊計反)。
眼瞖(伊計反考聲云目中瞖也從目形聲字也)。
倨[傲-士+出](上居御反下𢾕告反鄭注禮記及杜注左傳皆云倨[傲-士+出]不敬也字書云[傲-士+出]亦倨也尚書云[傲-士+出]慢不友也說文倨不遜也並從人居𢾕皆聲經文從心作慠非本字也)。
伺求(上司寺反顧野王云伺猶候也鄭注周禮云伺察方言云視也說文從人司聲也)。
炫燿(上玄絹反考聲云炫火明也說文炫燿也從火玄聲下遙照反賈注國語云燿明也說文照也從火翟聲經作曜亦通也)。
怙恃(上胡古反韓詩外傳云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說文並從心古寺皆聲)。
串習(上關患反爾雅云串亦習也說文為慣字亦作遦者也)。
鑯標(上子廉反廣雅云鑯銳也鄭注禮記云[A1]刺也說文從金韱聲經作尖俗字也韱音韱也)。
如鑹(下倉筭反韻略云鑹小矟也考聲云短矛也又云南越謂之敄正作𥎞也)。
憒𠆴(上迴罪反前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上卷釋訖下拏効反集訓云人多擾擾也考聲云人諠名也古今正字不靜也從人市聲會意字)。
耽著(上荅南反孔注尚書云過樂謂之耽韓詩云甚者也賈注國語云耽嗜也或作媅亦作酖說文從耳冘聲冘音淫作耽亦通)。
羂縛(上癸兗反考聲云以繩捕物也韻英云繫取也索也或作罥文字典說從网絹聲)。
犀角(上洗賚反郭注爾雅云犀似牛猪頭大腹卑脚色黑三角好食棘說文云從牛尾省經作犀俗字也)。
第三卷
慶喜(上唧暎反韓詩云慶善也何注公羊傳云賀也毛詩美也說文從心從文古禮以鹿皮為賀故從鹿者也)。
聾瞽(上鹿紅反左傳云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蒼頡篇云耳不聞也說文亦無聞也從耳龍聲下姑午反鄭注周禮云無目謂之瞽目蔓蔓如鼓皮也有眸子而無見謂之𥈃或謂之[(└@人)/目]說文從目鼓聲)。
瘂羊(鵶雅反埤蒼云瘂瘖也考聲云瘂不得言也說文從疒亞聲經作啞音厄非經義也)。
一滴(丁瀝反顧野王云謂歷滴也考聲云水落也說文水欒注也欒謂漏流也或從㒀從水啇聲啇音嫁也)。
嬈亂(上尿鳥反說文嬈戲弄也從女堯聲或作嬲也)。
旋輪(上隨緣反何注公羊傳云旋繞也王注楚辭云旋轉也說文從㫃疋聲㫃音匽疋音雅也)。
載育(宰愛反下融匊反也)。
蚊蜹(上吻分反俗用字也正作蟁說文云蚊齧人飛蟲子也從虫文聲下爇銳反俗蚋字正作蜹說文秦謂之蜹從虫芮聲)。
第五卷
怯懼(上欠劫反杜林注漢書云怯多畏也顧野王云怯畏劣也或作㹤古今正字從心去聲也)。
驚駭(下行騃反廣雅云駭起也蒼頡篇云駭驚也說文從馬亥聲騃音崖解反)。
乞匃(下哥艾反蒼頡篇云匃行乞也求請也說文云從人從亾人亾財物則行乞匃經云作丐非也)。
第六卷
駛流(上師利反韻英云駛急速也蒼頡篇云疾也古今正字從馬史聲也)。
[(└@人)/目]冥(上陌𫋳反說文[(└@人)/目]者目無眸子也從目亾聲或作[(└@乂)/明]經作盲俗字也)。
𤺊嗄(上細賚反郭注方言云𤺊咽病也東齊云聲散曰嘶秦[臸/目]聲變曰𤺊器破而不殊其音亦謂之𤺊顧野王云悲聲也說文從疒斯聲或作𧬊嘶經作㽄俗字也下砂詐反考聲云聲破也文字集略云皆聲敗也)。
第七卷
諛讇(上庾朱反莊子云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也蒼頡篇云諛諂[佞-二+〦]也說文從言臾聲下勑斂反何休公羊傳云諂猶[佞-二+〦]也鄭注禮記云諂謂傾身以下也莊子云希意道言為諂說文諂諛也從言臽聲也)。
婆羅痆斯(𧹞黠反梵語西國國名也)。
愚憃(下卓降反鄭注周禮云憃愚也生而癡騃童民者也說文云愚也亦作戇戇㤶精神不爽貌也從心舂[1]聲舂音束鍾反㤶音[邈-儿+八]降反)。
瑩拭(上鳥逈反考聲云瑩發器物光也廣雅摩也謂摩珠玉使光明也說文從玉熒聲)。
沮壞(上情與反毛詩傳云沮亦壞也說文從水自聲經作爼爼豆禮器非經義)。
王臣(經作𢘑偽造臣字也)。
筋脈(上謹銀反周禮云醫師以辛養筋禮記云老者不以筋力為禮是也說文肉之力也從肉從竹竹者物之多筋者也從力力象筋也下麻伯反周禮以鹹養脈說文血理之分行於體中謂之脈從肉從𠂢或作衇亦作[仁-二+洫]皆正體字𠂢音普賣反)。
第八卷
縫綴(上伏蒙反鄭注周禮云女御裁縫王及王后之服也杜注左傳云縫補合也說文以鍼紩衣也從糸逢聲紩音祑下追芮反禮記云衣裳綻裂釰針請紩也文字典說綴連也從系叕聲叕音轉劣反紉音人震反綻音文莧反)。
𪚕室(上坎含反道神足經第三卷已釋訖經從合作[A2]龕非者也)。
躁動(上遭奧反考聲云躁性急也顧野王躁動也賈注國語云躁擾也鄭注論語云不安靜也說文作[這-言+喿]字從[足-口+禾]喿聲也經本躁字俗用久也)。
穰䴬(上壤章反考聲云穰禾黍穗餘也說文亦黍䅀也從禾襄聲䅀音良計反下蠅即反考聲云[麩-夫+戈]麥糠也文字集略云[麩-夫+戈]麥皮也文字典說從麥弋聲弋音翼也)。
貪婪(下羅含反楚辭云愛財曰貪愛食曰婪考聲云婪殘也不謹潔也亦作惏文字典說從女林聲)。
第九卷(無字可音)
第十卷
惸獨(上葵營反孔注尚書云惸單也謂無兄弟也或作煢文字典說云合從𠔃從子訛)。
寶雲經第一卷
第二卷
志逞(丑井反逞極也快也亦疾也說文逞通也方言云自山之東江淮陳楚之間謂快為逞也)。
第三卷
鮫魚(今作蛟同音古茅反說文海魚也山海經云漳水多鮫魚郭璞曰𩻶屬也皮有支而堅尾長三四尺末有毒螫人皮可以飾刀劍也)。
佛說阿惟越致遮經上卷
㰍疏(力公反廣雅房㰍舍也說文房室曰疏疏亦䆫也)。
中卷
吶其(又作訥奴骨反訥遲鈍也說文訥訒難也)。
戰痏(下音又蒼頡篇云疻痏敺傷也惠琳謹案經意波旬愁悴皮膚變黑如人被敺內傷其狀如是玄應言非又書顫𩑌乖經意也疻音之也)。
下卷
𤑏煑(古文憊[黍*(憊-(仁-二))]二形又作僰同扶逼反方言㷶火乾也說文以火乾肉曰㷶經文作烳逋古反火行也非此義者也)。
不退轉法輪經第一卷
謦欬(上輕珽反蒼頡篇云謦聲也說文謦亦欬也從言殸聲殸音口莖反經作磬非也下開愛反顧野王云欬亦嗽也說文氣逆也從欠亥聲也)。
碼碯(上音馬下音惱考聲云似玉有黑文亦云玉也古今正字云碼碯石之次玉者也並從石馬[甾-十+乂]音同上皆聲經作馬非也)。
瑕穢(下加反廣雅云瑕亦穢也說文玉赤色也從玉從叚叚亦聲者也)。
第二卷(無字可音)
第四卷
危脆(下詮銳反考聲云脆促也顧野王云脆猶耎也廣雅云脆弱也說文云脆肉易斷也從肉從絕省聲也)。
細緻(馳智反考聲云緻繒帛密也鄭注禮記云緻亦密也古今正字從系致聲)。
饕[A3]餮(上音[A4]滔下音䥫杜注左傳云貪財為饕貪食為餮古今正字並從食號[(餐-食)-又+(珍-王)]皆聲也)。
胞胎(上飽茅反孔注尚書云包裹也司馬彪注莊子云胞腹內兒衣也兒生裹衣也下他來反廣雅云三月為胎顧野王云未生在腹為胎說文婦孕三月也從肉台聲)。
法蠃(魯戈反文字典說蝸牛類也說文從虫𣎆聲也經作𧋠非也𣎆音力臥反)。
嬰兒(上益盈反蒼頡篇云女孩曰嬰男孩曰兒釋名初生曰嬰兒𦙄前曰嬰言接之嬰前乳養也鄭注禮記云嬰者嫛兒也說文從女賏聲賏音同上嫛音伊兮反也)。
芬馥(上芳文反下馮目反韓詩云馥芳也考工記云香氣貌也古今正字從香复聲复音伏也)。
不必定入印經
採揀(又作[柬*ㄆ]或作練同力見反埤蒼揀擇也禮記揀擇英㑺是也序文作挾胡頰反挾持非此用也)。
寶窴(古文窴今作填同徒莧反徒堅反廣雅填塞也滿也)。
葋多(其俱反依字尒雅葋一名艼熒艼音他頂反)。
拔身(蒲末反迴也謂拔然迴身也古字通用也)。
入定不定印經(序音)
祕賾(陂媚反字書云祕密也鄭箋毛詩云祕神也說文從示必聲經文從禾作秘誤也下仕責反劉瓛注周易云賾者幽深之極稱也說文從𦣞責聲𦣞音移)。
瓊編(葵營反毛詩傳云瓊玉之美者說文云赤玉也從玉敻聲敻音休逈反下必綿反蒼頡篇云編織也聲類云以繩次物也說文從系扁聲扁音褊者也)。
牢籠(老刀反方言牢圈也說文閉也養畜生之圈也正從牛從舟省舟之為義取四面匝也或從[白-日+(冉-土+(一/(人*人)))]古終字下鹿紅反考聲云籠竹器也莊子云鳩之在籠是也古今正字從竹龍聲也)。
祕躅(下重錄反漢書音義躅跡也說文從足蜀聲也)。
道轔(栗鎮反漢書云轔轢也案轔者轍也跡也或作疄亦作蹸亦作躪古今正字從車粦聲經文作𨏼誤也)。
持心梵天所問經第一卷
𤳖黨(補單反字林云𤳖部也謂𤳖累也又作般假借)。
等集眾德三昧經上卷
慷慨(正作忼愾二形苦莽反下苦代反太息也一云壯士不得志也)。
那羅延(晉言鉤鎖力士)。
嚏移(都計反亦言維摩羅移晉言離垢大力士名也)。
觀銓(又作硂同七泉反銓謂銓量輕重也稱謂之銓)。
車釭(又作𨊧同古紅反說文釭謂車轂口䥫也)。
𣧑悖(又作囟同許恭反下古文誖愂二形同蒲沒補[阿-可+責]反悖亂也亦逆也)。
功績(今作勣同子歷反聲類云亦功也)。
及遞(又作递[遞-虎+(?/巾)]二形同徒禮反謂更易交[遞-虎+(?/巾)]也)。
勞來(說文作勑同力代反漢書勞來不怠也約勑也經文作賜𧶘非字體也或作俫非也)。
邀迭(又作徼同古堯反又於遙反邀要也呼召也亦求也下徒結反代也)。
中卷
播殖(又作譒[番*皮]匊三形同補佐反播種也經文作番非也)。
思益梵天所問經第四卷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第六卷
多軼(徒結反)。
摩䶩(竹皆反)。
摩衢(求俱反)。
樗離(勅於反)。
垔婆(於仁反)。
婆系(胡詣反)。
澘婆(所姦反)。
持人菩薩經第一卷
憒亂(上迴罪反前寶雨經第二卷已釋訖)。
億垓(上於力反下改哀反已上前佛昇忉利天[4]宮上卷已釋也)。
叡喆(以歲反賈注國語云明叡也廣雅云智也說文深明也從[(├/(同-(一/口)+、))*又]從目從谷省[(├/(同-(一/口)+、))*又]音殘下知列反方言云喆智也說文作悊或作哲字書作[土/口/((土/口)*(土/口))])。
第二卷
闌楯(上嬾單反下脣閏反前佛昇忉利天經下卷已釋)。
痛蛘(羊掌反考聲蛘痛之微也禮記云蛘不敢搔也鄭注孝經云抑搔癢痛說文蛘亦搔也從虫羊聲文字集略或作癢韻略或作痒與經文同三字並同用)。
疽癩(七余反司馬彪注莊子云浮腫為疽說文㿈也從疒且聲且音苴下來帶反文字集略癩惡病也或作癘也)。
持世經第四卷
骨幹(字體作𩩃同古岸反廣雅𩩃謂之肋謂脇骨也𩩃體也亦骸骨也)。
濟諸方等學經
彶彶(居及反說文彶彶急行也廣雅彶彶遽也字從彳今皆從水作汲也)。
歔欷(喜居反下虛既反字林涕泣貌也蒼頡篇泣餘聲也亦悲者也)。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
無垢焰(閻漸反佛名也)。
涕淚(上體計反周易云齎咨涕洟說文涕鼻液也從水弟聲字書作䶏亦通)。
一滴(丁瀝反前寶雨經第三卷已釋訖)。
羼提(察限反梵語此言忍)。
嫉妒(盡悉反下都故反王逸注楚辭云害賢曰嫉害色曰妒考聲妒謂憎忌也說文並形聲字經作姤非也)。
大方廣寶篋經上卷
焦然(上精遙反考聲云極乾也傷火也鄭注禮記云焦謂火殠也說文焦謂火所燒也從火焦省聲經文從火作[燋-隹+雀]音爵甚乖經義也)。
霹靂(上匹驛反下力的反史記云大雷震也文字典說並從雨辟歷皆聲)。
帝釋頂(下丁挺反蒼頡篇云頂顛也廣雅頂上也考聲頂頭上也說文從頁丁聲經作頸非者也)。
漉水筩(上籠谷反顧野王云漉猶瀝也廣雅漉盡也從水鹿聲下徒東反說文筩斷竹也從竹甬聲甬音勇也)。
齅香(上朽又反說文云以鼻就臭曰齅從鼻臭聲或作嗅古人用也)。
斫𢧵(上章若反考聲云以刃斫也廣雅斫斷也說文從斤石聲下錢節反毛詩傳云𢧵治也說文𢧵亦斷也從戈雀聲經作截俗字也)。
窄陿(上爭格反埤蒼云窄迫也陿也古今正字窄從穴乍聲經文從辵作迮用別下咸甲反顧野王云陿迫隘不廣大也說文陿從𨸏匧聲匧音謙叶反)。
中卷
角睞(下來代反蒼頡篇云睞謂內視也說文童子不正也從目來聲也)。
𤷄手(倦袁反文字集略云𤷄謂手屈指不展也從疒經從手作捲考聲云用力氣勢非經義誤用也)。
巢窟(上士交反鄭箋詩云鵲之作巢冬至架功至春乃成也鄭注考工記云巢猶高也說文鳥在木上曰巢從木象形也經作巢俗字也下卩骨反杜注左傳云窟地室也顧野王云冬則居營窟是也聲類云窟兔所伏也說文從穴屈聲或作𩨳又作堀音同上)。
跛蹇(上波果反下建偃反考聲云跛亦蹇也說文跛行不正也蹇亦跛也並[3]作足波寒皆省聲也)。
欲擯(音鬢司馬彪注莊子云擯猶棄也古今正字從手賓聲經從人作儐考聲云道也助也相也非經義乖也)。
謫罰(張革反毛傳[4]曰謫責也又曰過也杜注左傳曰謫罰也郭注方言謫謂相責怒也說文亦罰也從言啇聲啇音丁歷反經從辵作讁俗字也)。
師範(取凡字上聲鄭注考工記云範法也說文從車笵省聲玉篇或作軓三字並通經從草作𫈣非也)。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上卷
騏驥(渠基反下又作𩥉同居致反說文馬有青驪文似綦也驥千里馬也孫陽所相者赤驥也)。
曲枝(旨移反下又柯也經文作掖誤也)。
大乘同性經上卷
矛盾(食尹反說文盾𤟢也所以杆身蔽目也𤟢音伏發反)。
澿然(其錦反寒戰極也經文從心作㦗非也)。
崖隴(力蠓反說文天水大坂也)。
證契大乘經上卷
遊萃(疾醉反周易云萃猶聚也方言云東齊之間謂萃為聚也毛詩傳萃集也說文從艸卒聲正作萃)。
幢幟(上濁江反考聲云幢亦幡也下尺志反廣雅云幟亦幡也說文並從巾童戠皆聲戠音軄聲類或作[惚-勿+土]字)。
池沼(昭少反毛詩傳云沼亦池也說文從水召聲)。
拯濟(拯取䒱上聲杜注左傳云[A5]拯救助也方言云拔也說文從手丞聲經文作極誤也下子細反孔注尚書云濟猶渡也說文從水齊聲)。
唱唄(薄邁反考聲云僧尼法事也唄唱梵聲也從口也)。
挑與(眺彫反前入定不定印經已釋訖)。
讒搆(床咸反毛詩傳云讒以言毀人也說文讒猶𧮂己從言從[毚-、][毚-、]亦聲也[毚-、]謂狡兔之駮者也從[奐-大+比]從兔㲋音丑略反下音古候反毛詩箋云構合也杜注左傳云搆會也罪惡也說文從木冓聲冓音鈎)。
關綴(上古還反說文以木橫持戶也從門𢇇聲𢇇音同上𢇇字從𢆶𢆶音幽從丱音古患反經從弁作閞閞音弁下輟銳反前寶雨經第八卷已釋訖輟音轉劣反也)。
牢固(老刀反前入定不定印經序已釋訖經從穴作窂非也)。
洲㠀(上音周尒雅云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是也[8]今古正字洲謂在河之中從水州聲下刀老反孔注尚書云海曲謂之島方言海有山可依止曰島說文從山島聲)。
矛矟(上母侯反考聲云酋矛戈類也說文矛長二丈象形字經作牟非經義也誤下音朔廣雅云矟亦矛也古今正字云矟長八尺也從矛肖聲也)。
鉞斧(袁厥反孔注尚書云鉞以黃金飾斧也顧野王云古者用鉞以殺人也司馬法云周時左杖黃鉞是也說文正作戉從戈[戉-戈]聲也[戉-戈]音厥經文從金作鉞時用已久)。
𠂤𨸏(上都迴反聲類云𠂤小塊也說文亦小𨸏也象形字經文從土作塠俗字也下浮九反蒼頡篇云山庳而大也廣雅云丘無石曰𨸏說文亦云大陸曰𨸏山無石也象形經文作阜俗字也庳音婢考聲云庳下也)。
林藪(蘇口反鄭注周禮云澤無水曰藪也說文大澤也又云九州之藪也從艸數聲也)。
瘂者(鵶雅反前寶雨第三卷已釋訖)。
靺羯頗梨(上晚發反下建列反蕃語寶名也)。
炫麗(玄絹反前寶雨經第一卷已釋訖)。
耳璫(黨郎反埤蒼云璫充耳也釋名穿耳施珠曰璫古今正字從玉當聲)。
無垠(五根反考聲云垠涯畔也宋忠注太玄經云垠咢也說文垠地圻也從土艮聲圻音昔也)。
下卷
闌拏(落寒反梵語也)。
馨馥(上香經反說文馨香之遠聞也從香殸聲殸音口莖反下馮福反前不退法輪經第四卷已釋訖)。
髀脛(上蒲米反說文髀股外也從骨卑聲或作䯗經作䏶俗字也下形定反孔注論語云脛脚脛也顧野王云脛謂腓膓前骨是說文脛亦胻也從肉巠聲巠音工冷反腓音[夗-夕+月]胻音鶴昂反又音杏也)。
攢茂(徂鸞反鄭注禮記云攢猶聚也蒼頡篇亦聚也說文云攢謂藂生也從木贊聲也)。
深密解脫經(序音)
馭宇(魚據反孔注尚書云御治也鄭注禮記云御猶主也說文從馬又聲馭是古文字今或作御從彳卸聲卸音昔夜反也)。
德懋(莫侯反鄭注尒雅云懋謂自勉強也尚書云懋昭大德是也文字典說從心楙聲楙音其候反)。
該洞(上改來反賈注國語云該備也方言咸也說文以兼備之也從言亥聲下同貢反顧野王云洞謂深𨗉之皃也說文從水同聲)。
蕤賓([芷/(止*止)/糸]佳反白虎通云五月律謂之蕤賓文字典說從艸甤亦聲經作[卄/((麩-夫+(十/工))-來+土)]俗字)。
緇俗(滓師反毛詩傳云緇黑色也考工記染羽七[1]人為緇案緇俗者即僧眾也俗士也古今正字從糸從[巢-果+(凵@土)][巢-果+(凵@土)]亦聲經作𦃠非也)。
深密解脫經五卷
第一卷 第二卷(並無字可音)
第三卷
觀詧(音察亦同用聲類云詧審也明也知也文字典說從言從祭省聲也)。
憒𠆴(上迴外反下拏効反前佛昇忉利天經上卷已釋訖)。
憙𠆴(上禧紀反考聲喜好也心所悅也說文云亦悅也從心喜聲)。
細楔(仙[木*(尤-尢+曳)]反說文云楔開物具也從木契聲也)。
第四卷(無字可音)
第五卷
鍊治(上蓮細反或作煉前寶雨經第一卷已釋訖下雉離反考聲云治理也修故也顧野王云治謂修理也文字典說從水台聲)。
解深密經五卷第一
蠹羅綿(上當固反或作妒羅綿舊言兜羅綿皆一也)。
䬫餬(徒奚反下戶孤反謂酥酪之精醇者通俗文酥酪謂之䬫餬是也)。
第二卷
大青(梵言摩訶泥羅亦是天帝所用莊嚴寶也)。
末羅羯多(莫鉢反亦言磨羅伽多緣色寶也大論云出金翅鳥口邊能辟諸毒也)。
毘溼縛藥(此云有種種功能藥)。
婆羅痆斯(拏黠反舊言波羅柰或作波羅奈斯又作波羅奈寫皆一也)。
第五卷
誕生(達坦反詩云誕彌厥月傳曰誕大也)。
解節經一卷
傷佉(經中或作蠰佉又作儴佉正言勝佉此譯云貝)。
辛辢(力達反通俗文辛甚曰辢經文作剌非體)。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一卷
睎望(上欣衣反方言云睎盻也廣雅云睎視也說文睎亦望也從目希聲盻音批戾反經從心作悕非也)。
羸劣(上累危反杜注左傳云羸弱也賈注國語病也許注淮南子云羸亦劣也說文亦瘦也從羊𣎆聲𣎆力戈反)。
壑空(上訶各反顧野王云壑谿谷也郭注爾雅云壑坑塹丘墟耳說文壑溝也或作叡從土叡叡亦聲經作𭐋俗字也)。
緣生經兩卷(經序)
詮窮(上七宣反考聲云詮敘也證也淮南子云詮言者所以譬類人事與相解喻治亂之體也說文云具說事理也從言全聲經序從艸作荃香草名也與經義不同也)。
稻稈(下干旱反考聲云禾黍莖也杜注左傳云稈秉把也稈槀也廣雅稻穰謂之稈也說文從禾旱聲從艸作芉非也)。
彥琮(下粗宗反僧名也白虎通云琮言聚也說文從王宗也)。
緣生經上卷
一髆(䧛莫反字林云髆胛也說文肩胛也從骨從博省聲經多從月作膊非也胛音甲也)。
上氣喘(川兗反桂苑珠藂云人之氣息也謂之喘也說文疾息也從口耑聲耑音端也)。
下卷(無字可音)
分別緣起初法門經上卷
僂曲(力矩反廣雅云僂曲也杜注左傳云僂傴也說文云尫也從人從婁聲尫烏黃反)。
下卷
戰掉(下條尿反考聲云掉動也賈注國語掉搖也說文從手卓聲)。
一切經音義卷第三十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4 冊 No. 2128 一切經音義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8-3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