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 | 云。佛告諸比丘。有三天使在於世間。何等為三。 |
2 | 罪人。汝昔人間。第一天使善教示汝。善呵責汝。 |
3 | 。言。諸人豈不見第二天使世間出耶。答言。大天 |
4 | 昔人時。豈可不見第三天使世間出耶。答言。大天 |
諸經要集卷第十八
- 述意緣
- 會名緣
- 受報緣
- 時量緣
- 典主緣
- 王都緣
- 業因緣
- 誡勗緣
述意緣第一
夫擁其流者。未若杜其源。揚其湯者。未若撲其火。何者。源出於水。源未杜而水不窮。火沸於湯。火未撲而湯詎息。故有杜源之客。不擁流而自乾。撲火之賓。不揚湯而自[5]止。類斯而談。可得詳矣。如厭其果者。未若[6]挹其因。怖其苦者。豈若懲其惡。因資於果。因未絕而果不窮。惡生於苦。惡未懲而苦詎息。故使絕因之士。不厭果而自亡。懲惡之賢。不怖苦而自離。凡百君子。書其誡歟。
會名緣第二
問曰。云何名地獄耶。答曰。依立世阿毘曇論云。梵名泥[7]黎耶以無戲樂故又無喜樂故。又無行出故。又無福德故。又因不除[8]離惡業[9]故。於中生。復說。此道於欲界中最為下劣。名曰非道。因是事故。故說地獄名泥[*]黎耶。如婆沙論中。名不自在。謂彼罪人。為獄卒阿[10]傍之所拘制。不得自在。故名地獄。亦名不可愛樂。故名地獄。又地者底也。謂下底。萬物之中地最在下。故名為底也。獄其局也。局謂拘局不得自在。故名地獄。又名泥犁者梵音。此名無有。謂彼獄中無有義利。名無有也。
問曰。地獄多種或在地下。或處地上。或居虛空。何故並名地獄。答曰。舊翻地獄。名狹處局不攝地空。今依新翻經論。梵本正音名那落迦。或云捺落迦。此總攝人。處苦集故名捺落迦。又新婆沙論云。問何故彼趣名捺落迦。答彼諸有情。無悅無愛無味無利無喜樂。故名[11]那落迦。或有說者。由彼先時造作增長。增上暴惡身語意惡行。往彼令彼相續故名捺落迦。有說彼趣以顛墜故名捺落迦。如有頌[12]言。
有說捺落名人。迦名為惡。惡人生彼處故。名捺落迦。問何故。最下大者。名[14]無間耶。答彼處恒受苦受。無喜樂間。故名無間。問餘地獄中。豈有歌舞飲食。受喜樂異熟故。不名無間耶。答餘地獄中。雖無異熟喜樂。而有等流喜樂。如於施設論說。等活地獄中。[15]有時涼風所吹血肉還生。有時出聲唱等活。彼諸有情[16]欻然還活。唯於如是血肉生時。及還活時。暫生喜樂間苦受。故不名無間也。
受報緣第三
如新婆沙論云。問曰。地獄在何處。答曰。多分在此贍部洲下。云何安立。有說。從此洲下四萬踰繕那。至無間地獄底。無間地獄。縱廣高下各二萬踰繕那。次上一萬九千踰繕那中。安立餘七地獄。謂次上有極熱地獄。次上有熱地獄。次上有大[17]㘁叫地獄。次上有[*]㘁叫地獄。次上有眾合地獄。次上有黑繩地獄。次上有等活地獄。此七地獄。一一縱廣萬踰繕那。次上餘有一千踰繕那。五百踰繕那是白[18]墡。五百踰繕那是泥。有說。從此泥下。有無間地獄在於中央。餘七地獄周迴圍遶。如今聚落圍遶大城。問曰。若爾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說。贍部洲。周圍六千踰繕那。三踰繕那半。一一地獄其量廣大。云何於此洲下得相容受。答曰。此贍部洲上尖下闊。猶如穀聚故得容受。由此經中說四大海漸入漸深。又一一大地獄。有十六增。謂各有四門。一一門外各有四增。一煻煨增。謂此增內煻煨沒膝。二[19]屍糞增。謂此增內[*]屍糞泥滿。[20]三鋒刃增。謂此增內復有三種。一刀刃路。謂於此中。仰布刀刃以為道路。二劍葉林。謂此林上純以[21]鋸利劍刃為葉。三鐵[A1]刺林。謂此林上有利鐵刺。長十六指。刀刃路等。三種雖殊而鐵林同。故此增攝四烈大河。謂此增內。有四。大河熱鹹水。并本地獄。以為十七。如是八大地獄并諸眷屬。便有一百三十六所。是故經說有一百三十六捺落迦。故長阿含經云。大地獄其數總八。其八地獄。各有十六小地獄圍遶。如四天下外。有八萬天下而圍遶。八萬天下外復有大海。海外復有大金剛山。山外復有山。亦名金剛(樓炭經云大鐵圍山)二山中間。日月神天威光並不照。八大地獄者。一想。二黑繩。三堆壓。四叫喚。五大叫喚。六燒炙。七大燒[A2]炙。八無間(樓炭[22]及餘經名有不同者由翻有訛正大意並同)第一想地獄十六者。其中眾生。手生鐵爪遞相嗔忿。以爪相爴應手肉墮。想以為死。故名其想。復次其中眾生懷毒害想。手執刀劍遞相斫刺。㓟剝臠割身碎在地。想謂為死。冷風來吹復活起。彼自想言。我今已活。久受罪已出想地獄。慞惶求[1]赦。不覺忽到黑沙地獄。熱風暴起吹熱黑沙。來著其身燒皮徹[2]骨。身中焰起迴旋周還。身燒燋爛。其罪未畢。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黑沙地獄。到沸𡱁地獄。有沸𡱁鐵丸自然滿前。驅迫罪人使抱鐵丸。燒其身手足。復使撮著口中。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燋爛。有鐵嘴蟲唼肉達髓。苦毒無量。受罪未畢復不肯死。久受苦已。出沸𡱁[3]獄。到鐵釘地獄。獄卒撲之偃熱鐵上。舒展其身以釘釘手足。周遍身體盡五百釘。苦毒號吟。[4]猶不復死。久受苦已。出鐵釘地獄。到飢餓地獄。即撲熱鐵上銷銅灌口。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燋爛。餘罪未盡猶復不死。久受苦已出飢地獄。到渴地獄。即[5]撲熱鐵上。以鐵丸著其口中燒其脣口。通徹下過無不燋爛苦毒啼哭。久受苦已出渴地獄。到一銅[6]鍑地獄。獄卒[7]怒目。捉罪人足倒[8]捉鍑中。隨湯涌沸上下迴旋。身壞爛熟萬苦並至。故令[9]猶不死。久受苦已出一銅鍑[*]獄。至多銅鍑地獄。捉罪人足倒[*]捉鍑中。隨湯涌沸上下迴旋。舉身爛壞。以鐵鉤取置餘鍑中。悲叫苦毒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多銅鍑[*]獄。至石磨地獄。捉彼罪人。撲熱石上舒展手足。以大熱石壓其身上。迴轉揩磨骨肉糜碎。苦毒切痛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石磨獄。至膿血地獄。膿血沸涌。罪人於中東西馳走。湯其身體頭面爛壞。又取膿血食之。通徹下過苦毒難忍。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膿血[*]獄。至量火地獄。有大火聚。其火焰熾驅迫罪人。手把熱鐵[10]升以量火聚。遍燒身體。苦毒熱痛[11]吟呻號哭。故令不死。久受苦已出量火[*]獄。到灰河地獄。縱廣深淺各五百由旬。灰湯涌沸惡氣[12]蓬渤。迴波相[13]博聲響可畏。從底至上鐵刺縱橫。其河岸上有劍樹林。枝葉華實皆是刀劍。罪人入河。隨波上下迴覆沈沒。鐵刺刺身內外通徹。膿血流出苦痛萬端。故令不死。乃出灰河至彼岸上。[14]到劍割刺身體傷壞。復有犲狼。來嚙罪人生食其肉。走上劍樹劍刃下向。下劍樹時劍[A3]刃上向。手[15]攀手絕。足踏足斷。皮肉墮落唯有白骨。筋脈相連。時劍樹上。有鐵嘴烏啄頭食腦。苦毒號叫故使不死。還入灰河隨波沈沒。鐵刺刺身苦毒萬端。皮肉爛壞膿血流出。唯有白骨浮漂於外。冷風來吹尋便起立。宿對所牽。不覺忽至鐵丸地獄。有熱鐵丸獄鬼驅捉走。手足爛壞舉身火然。萬毒並至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鐵丸[*]獄。至斤斧地獄。捉此罪人撲熱鐵上。以熱鐵斤斧。斫其手足耳鼻身體。苦毒號叫。猶復不死久受[16]罪已出斤斧獄。至犲狼地獄。有群犲狼競來[A4]䶩嚙。肉墮骨傷膿血流出。苦痛萬端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犲狼獄。至劍樹地獄。入彼劍林有暴風起。吹劍樹葉墮其身上。頭面身體無不傷壞。有鐵嘴烏啄其兩目。苦痛悲號故使不死。久受苦已乃出劍樹獄。至寒氷獄。有大寒風吹其身上。舉體凍傷皮肉墮落。苦毒叫喚。然後命終。身為不善口意亦然。斯墮想地獄。懷懼毛竪。
第二黑繩大地獄。有十六小地獄。周匝圍遶。各縱廣。五百由旬。何故名黑繩。其諸獄卒捉彼罪人。撲熱鐵上舒展其身。以熱鐵繩拼之使直。熱鐵斧逐繩道。斫罪人作百千段。復次以鐵繩拼鋸解之。復次懸熱鐵繩交橫無數。驅迫罪人使行。繩間惡風暴起。吹諸鐵繩歷絡其身。燒皮徹[17]肉[18]樵骨沸髓。苦毒萬端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故名黑繩。久受苦已乃出黑繩。至黑沙地獄。乃至寒氷地獄。然後命終。不可具述。餘十六地獄受苦痛事。准前同法。然受苦加重。由惡意向父母佛及聲聞。即墮黑繩地獄。苦痛不可稱計。
第三堆壓大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遶。各縱廣五百由旬。何故名堆壓。有大石山兩兩相對。人入此中山自然合。堆壓其身骨肉糜碎。山還故處。苦毒萬端故使不死。復有大鐵象。舉身火然哮呼而來。蹴踏罪人[19]婉轉其上。身體糜碎膿血流出。號咷悲叫故使不死。復捉罪人臥大石上以大石壓。復取罪人臥地。鐵杵擣之從足至頭。皮肉糜碎膿血流出。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令不死故名堆壓。久受苦已乃出堆壓地獄。到黑沙地獄。乃至寒氷地獄然後命終。但造三惡業。不修三善行。即墮堆壓地獄。苦痛不可稱計。
第四叫喚大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遶。各縱廣五百由旬。何故名叫喚地獄。獄卒捉罪人擲大鑊中。又置大鐵鍑中。熱湯涌沸煮彼罪人。號咷叫喚苦痛辛酸。又取彼罪人擲大𨫼上反覆煎熬。久受苦已乃出叫喚。至黑沙地獄。乃至寒氷地獄。爾乃命終。由瞋恚懷毒造諸[1]行惡。故墮叫喚地獄。
第五大叫喚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遶(大小同前)何故名大叫喚地獄。取彼罪人著大鐵釜中。又置鐵鑊中。熱湯涌沸煮彼罪人。又擲大鐵𨫼上。反覆[2]煎熬。號咷大叫苦痛辛酸。餘罪未畢故使不死。名大叫喚。久受苦已出大叫喚。乃至寒氷地獄。爾乃命終。由[3]習眾邪見。為愛網所牽。造卑陋行。墮大叫喚地獄。
第六燒炙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遶(大小同前)何故名燒炙。將諸罪人置鐵城中。其城火然內外俱赤。燒炙罪人。又著鐵樓上。其樓火然內外俱赤。又擲著大鐵陶中。其陶火然內外俱赤。燒炙罪人皮肉燋爛。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故名燒炙。久受苦已出燒炙地獄。乃至寒氷地獄。然後命終。為燒炙眾生。故墮燒炙地獄。長夜受此燒炙苦痛。
第七大燒炙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遶(大小同前)何故名大燒炙地獄。謂將諸罪人置鐵城中。其城火然內外俱赤。燒炙罪人皮肉燋爛。萬毒並至。有大火坑火焰熾盛。其坑兩岸有大火山。捉彼罪人貫鐵叉上竪著火中。熏[4]大燒炙皮肉燋爛。餘罪未畢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大燒炙。乃至寒氷。爾乃命終。由捨善業為眾惡行。故墮大燒炙地獄。
第八無間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遶(大小同前)云何名阿鼻地獄。此云無間地獄。何名無間。獄卒捉彼罪人剝取其皮從足至頂。即以其皮纏罪人身。著火車輪碾熱鐵地。周行往返。身體碎爛皮肉墮落。萬毒並至故使不死又有鐵城四面火起。東焰至西。西焰至東。南北上下亦復如是。焰熾迴遑間無空處。東西馳走燒炙其身。皮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罪人在中久乃開門。其諸罪人奔走往趣。身諸[5]支節皆火焰出。走欲至門門自然閉。餘罪未畢故使不死。又其中罪人。舉目所見但見惡色。耳聞惡聲。鼻聞臭氣。身觸苦痛。意念惡法。彈指之頃無不苦時。故名無間地獄。久受苦已。從無間出乃至寒氷地獄。爾乃命終。為重罪行生惡趣業。故墮無間地獄。受罪不可稱計。名八大地獄。各歷十六受罪如前。
又觀佛三昧海經云。阿鼻地獄者。縱廣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鐵城。七層鐵網。有十八隔周匝七重。皆是刀林。復有七重劍樹四角。有四大銅狗。廣長四十由旬。眼如掣電。牙如劍樹。齒如刀山。舌如鐵刺。一切身毛皆然猛火。其煙惡臭。有十八獄卒。口如夜叉。六十四眼。散迸鐵丸狗牙上出高四由旬。牙端火流燒前鐵車。輪輞出火鋒刃劍戟。燒阿鼻城赤如[6]融銅。獄卒八頭[7]六十角。角頭火然。火變成鋼。復成刀輪。輪輪相次在火焰間。滿阿鼻城。城內有七鐵幢。火涌如沸。鐵流融迸涌出四門。上有十八釜。沸銅涌漫滿於城中。一一隔門。有八萬四千鐵蟒大蛇。吐毒火中身滿城內。其蛇哮吼如天震雷。雨大鐵丸。五百夜叉。五百億蟲。八萬四千嘴。頭上火流如雨而下。滿阿鼻城。此蟲若下猛火大熾。照八萬四千由旬獄。上衝大海水沃燋山。下貫大海底形如車軸。若有殺父害母罵辱六親。命終之時。銅狗化十八車。狀如寶蓋。一切火焰化為玉女。罪人遙見心喜欲往。風刀解時寒急作聲。寧得好火安車上。然火自[8]暴。[9]即便命終。坐金車上瞻玉女者。皆捉鐵斧斬截其身。屈申臂頃直落阿鼻。從上[10]隔下如旋火輪。至於下[11]隔身遍隔內。銅狗大吼嚙骨唼髓。獄卒羅剎捉大鐵叉。叉頭令起。遍體火焰滿阿鼻獄。閻羅王大聲告勅曰。癡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汝今生處名阿鼻獄。如是展轉經歷大苦。說不可盡。地獄一日一夜受罪。如閻浮提六十小劫。如是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復有眾生。犯四重禁。虛食信施。誹謗邪見不識因果。斷學般若。毀十方佛。偷僧祇物。婬[12]妷無道。逼掠淨戒。尼姊妹親戚。造眾惡事。此人罪報。臨命終時。此等罪人。經八萬四千大劫。復入東方十八隔中。如前受苦。南西北方亦復如是。身滿阿鼻獄。四支復滿。十八隔中阿鼻地獄。有十八小地獄。小地獄中各有十八寒氷地獄。十八黑暗地獄。十八小熱地獄。十八刀輪地獄。十八劍輪地獄。十八火車地獄。十八沸𡱁地獄。十八鑊湯地獄。十八灰河地獄。五百億劍林地獄。五百億刺林地獄。五百億銅柱地獄。五百億鐵機地獄。五百億鐵網地獄。十八鐵窟地獄。十八鐵丸地獄。十八尖石地獄。十八飲銅地獄。如是阿鼻大地獄中。有此十八地獄。一一獄中。別有十八隔小地獄。始從寒[A5]氷乃至飲銅。總有一百四十二隔地獄。各有造業不同。然共歷此獄受苦皆遍。又起世經云。佛告諸比丘。阿毘至大地獄中。亦有十六諸小地獄。而為眷屬以自圍遶。各廣五百由旬。所有眾生。有生者出者住者。惡業果故自然出生。諸守獄卒。各以兩手執彼眾生身。撲置熾然熱鐵地上。火焰直上一向猛盛。覆面於地。便持利刀。從脚踝上破出其筋。手捉挽之乃至項筋。皆相連引貫徹心髓。痛苦難論。如是挽已。令駕鐵車馳奔而走。其車甚熱光焰熾然。所行之處純是洞然。熱鐵險道去已復去。隨獄卒意無暫時停。欲向何方稱意即去。隨所去處獄卒挽之。未曾捨離。隨所經歷銷鑠罪人。身諸肉血無復遺餘。往昔人非人時。所作業者一切悉受。以不善報故。從於東方有大火聚。忽爾出生。熾然赤色。極大猛焰一向焰赫。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各各如是。諸大火聚之所圍遶。漸漸逼近受諸苦痛。從於東壁出大火焰。直射[1]西壁到已而住。從於西壁出大火光焰。直射北壁。從於北壁出大火光焰。直射南壁。從下射上。自上射下。縱橫相接上下交射。熱光赫奕騰焰相衝。爾時獄卒。以諸罪人擲置六種大火聚內。乃至受於極嚴切苦。命亦未終。彼不善業未畢未盡。於其中間具足而受。此阿毘至大地獄中。諸眾生等。以諸不善業果報故。經無量時長遠道中。受諸苦已。地獄四門還復更開。於門開時諸眾生等。聞聲見開向門而走。作如是念。我等今者必應得脫。彼人如是大馳走時。其身轉復熾。然猛烈。譬如壯夫執乾草炬。逆風而走。彼炬既然轉復熾盛。彼諸眾生走已復走。彼人身分轉更熾然。欲舉足時肉血俱散。欲下足時肉血還生。乃到獄門其門還閉。[2]既不得出。其心悶亂覆面倒地。遍燒身皮。次燒其肉。復燒其骨。乃至徹髓煙焰洞然。其煙[3]蓬㪍。其焰炎赫煙焰相雜熱[4]惱復倍。彼人於中受極嚴苦。惡業未滅一切悉受。此阿毘至大地獄中。於一切時。無有須臾暫受安樂。如彈指頃。如是次第具受此苦。
世尊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汝應當知彼世中間。別有十地獄。何等為十。一頞浮陀地獄。二泥羅浮陀地獄。三阿呼地獄。四呼呼婆地獄。五阿吒吒地獄。六搔[5]揵提迦地獄。七優鉢羅地獄。八波頭摩地獄。九奔茶梨地獄。十拘牟陀地獄。
何因何緣。名頞浮陀地獄耶。此諸眾生所有身形。猶如泡沫。是故名為頞浮陀地獄。
復何因緣。名泥羅浮陀地獄。此諸眾生所有身形。譬如肉段。是故名泥羅浮陀地獄。
復何因緣。名阿呼地獄。此諸眾生。受嚴切苦逼迫之時。叫喚而言阿呼阿呼。甚大苦也。是故名為阿呼地獄。
復何因緣。名呼呼婆地獄。此諸眾生。為彼地獄極苦逼時。叫喚而言呼呼婆[6]呼呼婆。是故名為呼呼婆地獄。
復何因緣。名阿吒吒地獄。此諸眾生。以極苦惱逼切其身。但得唱言阿吒吒[7]阿吒吒。然其舌聲不能出口。是故名為阿吒吒地獄。
復何因緣。名搔[8]揵提迦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搔[*]揵提迦華。是故名為搔[*]揵提迦地獄。
復何因緣。名優鉢羅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優鉢羅華。是故名為優鉢羅地獄。
復何因緣。名拘牟陀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拘牟陀華。是故名為拘牟陀地獄。
復何因緣。名奔[9]荼梨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奔茶梨迦華。是故名為奔[*]荼梨迦地獄。
復何因緣。名波頭摩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波頭摩華。是故名波頭[10]摩地獄。
又立世阿毘曇論云。世尊說。有大地獄。名曰黑闇。各各世界外邊悉有。皆無覆蓋。此中眾生。[11]自舉手眼不能見。雖復日月具大威神所有光明。不照彼色。諸佛出世大光遍照。因此光明互得相見。住在兩兩世界鐵輪外邊。名曰界外。是寒氷地獄。於兩山間。有十名。一名頞浮陀。乃至第十名波頭摩。彼中眾生。傍行作向上想。猶如守宮。鐵輪外邊恒作傍行。是其身量如頞多大。因冷風觸其身坼破。譬如熟瓜。如竹[12]𥯤林。致大火燒。爆聲吒吒。如是眾生[13]被寒風觸。骨破爆聲吒吒遠徹。因是聲故互得相知。[A6]或往來相觸故。互得相知。有諸眾生此中受生。若有眾生。於此間死多往生此。寒氷地獄在鐵輪外。若餘世界有眾生死。應生寒氷地獄。多彼世界鐵輪外生。兩界中間。其最狹處八萬由旬。在下無底。向上無覆其最廣處十六萬由旬。
時量緣第四
如起世經云。佛言。如憍薩羅國斛量胡麻。滿二十斛。高盛不槩。有一丈夫。滿百年已取一胡麻。如是次第滿百年已。復取一粒擲置餘處。擲滿二十斛胡麻盡已。爾所時節我說其壽。猶未畢盡。且以此數略而計之。名一頞浮陀壽。如是二十頞浮陀壽。為一泥羅浮陀壽。二十泥羅浮陀壽。為一阿呼壽。二十阿呼壽。為一呼呼婆壽。二十呼呼婆壽。為一阿吒吒壽。二十阿吒吒壽。為一搔[*]揵提迦壽。二十搔[*]揵提迦壽。為一優鉢羅壽。二十優鉢羅壽為一拘牟陀壽。二十拘牟陀壽。為一[A7]奔[*]荼梨迦壽。二十奔[*]荼梨迦壽。為一波頭摩壽。二十波頭摩壽。為一中劫。又那先比丘問佛經云。如世間火。不如泥犁中火熱。如持小石著世間火中。至暮不消。取大石著泥犁火中即消。亦如有人作惡。死在泥犁中。數千萬歲其人不死。亦如大蟒蛟龍等。以沙石為食即消。如人懷胎。腹中有子不消。此並由善惡業力。致使消與不消。如人所作善惡隨人。如影隨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譬如然火夜書。火滅字在。火至後成。今世所作行。後世成之。
又如鉢頭摩地獄中火焰熾盛。罪人去此火一百由旬。火已燒炙。若去六十由旬。罪人兩耳已聾無所聞知。若去火五十由旬。其罪人兩目已盲。無所復見。如瞿波利比丘已懷惡心謗舍利弗。目[*]揵連身壞命終。墮此鉢頭摩地獄中。
又如起世經云。波頭摩地獄所住之處。若諸眾生離其處所。一百由旬。便為彼獄火焰所及。若離五十由旬。所住眾生為彼火熏。皆盲無眼。若離二十五由旬。所住眾生身之肉血。燋然破散。謂於梵行出家人邊。生垢濁心故。損惱心故。毒惡心故。不利益心故。無慈心故。無淨心故。自受斯殃。是故於一切梵行人所起慈。身口意業常受安樂。
典主緣第五
如問地獄經及淨度三昧經云。總括地獄。有一百三十四界。先述獄主名字處所。閻羅王者。昔為毘沙國王。經與維陀始生王。共戰兵力不敵。因立誓願。願為地獄主。臣佐十八人領百萬之眾。頭有角耳。皆悉忿對。同立誓曰。後當奉助治此罪人。毘沙王者。今閻羅王是。十八大臣者。今諸小王是。百萬之眾。諸阿傍是。問地獄經云。十八王者。即主領十八地獄。一[1]迦典泥犁。二屈[2]遵典刀山。三沸進壽典沸沙。[3]四[4]沸典沸𡱁。五迦世典黑耳。六[A8]𡻘[5]傞典火車。七湯謂典鑊湯。八[6]鑊迦然典鐵床。九惡生典𡻘山。十寒氷(經闕王名)十一毘迦典剝皮。十二[7]遙頭典畜生。十三提薄典刀兵。十四夷火典鐵磨。十五悅頭典氷地獄。十六鐵[8]𥫼(經闕[A9]王名)十七[9]身典蛆蟲。十八觀身典[10]洋銅又淨度三昧經云。復有三十地獄各。有主典不煩具錄。但列五官名字知。一者鮮官禁殺。二者水官禁盜。三者鐵官禁婬。四者土官禁兩舌。五者天官禁酒。
王都緣第六
如起世經云。當閻浮洲南。二鐵圍山外。有閻摩王宮殿住處。縱廣正等六十由旬。七重牆壁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其外七重多羅行樹。周匝圍繞雜色可觀。七寶所成。於其四方各有諸門。一一諸門皆有却敵樓櫓臺殿園苑華池。有種種樹美果彌滿香風遠熏眾鳥和鳴。王以惡業不善果故。於夜三時及晝三時。自然有赤融銅汁。在前出生。其王宮殿即變為鐵。五欲功德皆沒不現。王見此已。怖畏不安諸毛皆竪。即便出外。若在宮外。即走入內時。守獄者取閻摩王。高舉撲之置熱鐵地上。其地熾然。極大猛盛光焰炎赫。撲令臥已。即以鐵鉗開張其口。以融銅汁[11]寫置口中。時閻摩王被燒脣口。次燒其舌。後燒咽喉。復燒大腸及小腸等。次第燋然[12]從下而出。爾時彼王作如是念。一切眾生。以於往昔身作惡行。口作惡行。意作惡行。并餘眾生同作業者。皆受此苦。願我從今捨此身已。更得身時。俱於人間相逢受生。於如來法中。當得信解。[13]鬀除鬢髮。著袈裟衣。得正信解。從家出家。既出家已自得通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應[14]作者皆已作訖。更不復於後世受生。發如是等熏習善念。即於所住宮殿還成七寶。猶如諸天。五欲功德。現前具足。以三業善便得快樂 (如長阿含經王亦三時受苦大意亦同此經[15]也)。
又新婆沙論[16]問諸地獄卒。為是有情數。為是非有情數耶。答若以鐵鎖繫縛初生地獄有情往[1]琰摩王所者是有情數若以種種苦具於地獄中害有情者是非有情數。贍部洲下有大地獄。贍部洲上。亦有邊地獄及獨地獄。或在谷中。或在山上。或在曠野。或在空中。於餘[2]三洲唯有邊地獄獨地獄。無大地獄。所以者何。唯贍部洲人造善猛利。彼作惡亦復猛利。非餘洲故。有說北拘盧洲。[3]亦無邊地獄等。是受純淨業果處故。問若餘洲無大地獄者。彼諸有情。造無間業斷善根等。當於何處受異熟耶。答即[4]於此贍部洲下大地獄受。問地獄有情其形云何。答其形如人。問語言云何。答彼初生時。皆作聖語。後受苦時。雖出種種受苦痛聲。乃至無有一言可了。唯有斫刺破[5]烈之聲。
業因緣第七
如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云。爾時信相菩薩。為諸眾生而作發起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眾生。為諸獄卒。剉碓斬身從頭至足。乃至其頂斬之已訖。巧風吹活而復斬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兒魁膾斬截眾生。故獲斯罪。
第二復有眾生。身體頑痺眉鬚墮落。舉身[6]烘爛。鳥栖鹿宿人跡永絕。[7]沾污親族人不喜見。名之癩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壞塔寺。剝脫道人。斫射賢聖。傷害師長。常無返復。背恩忘義。常巧苟且。婬匿尊卑無所忌諱。故獲斯罪。
第三復有眾生。身體長大。聾騃無足宛轉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為諸小蟲之所唼食。常受此苦不可堪處。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語。不孝父母。反戾時君。若為帝王大臣。四鎮方伯州郡令長。官禁督護。恃其威勢侵奪民物。無有道理。使苦[8]燋悴呼嗟而行。故獲斯罪。
第四復有眾生。兩目盲瞎都無所見。或觝樹木。或墮溝坑。於時死已更復受身。亦復如是。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罪福。障佛光明。縫鷹眼合。籠繫眾生。皮囊盛頭不得所見。故獲斯罪。
第五復有眾生。[9]蹇吃瘖瘂口不能言。若有所說。閉目舉手[10]口不言了。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誹謗三尊。輕毀聖道。論他好醜。求人長短。強誣良善。憎嫉賢人。故獲斯罪。
第六復有眾生。腹大項細不能下食。若有所食變為膿血。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偷盜僧食。或為大會福食屏處偷噉。悋惜己物但貪他財。常行惡心與人毒藥。氣息不通。故獲斯罪。
第七復有眾生。常為獄卒熱燒鐵釘。釘[11]入百節骨頭釘之已訖。自然火生焚燒身體。悉皆燋爛。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針[12]灸[13]醫師。針人身體不能[14]差病。誑他取財。徒憂苦痛令他苦惱。故獲斯罪。
第八復有眾生。常在鑊湯中。為牛頭阿[15]搒。以三股鐵叉。[16]叉人內著鑊湯中。煮之令爛。還復吹活而復煮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信邪倒見。祠祀鬼神。屠殺眾生。湯灌[17]搣毛。鑊湯煮煎。不[18]可限量。故獲斯罪。
第九復有眾生。常在火城中煻煨[19]臍心。四門俱開。若欲趣門門即閉之。東西馳走不能自免。為火燒盡。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焚燒山澤。火煨雞子。燒煮眾生。身爛皮剝。故獲斯罪。
第十復有眾生。常在雪山中寒風所吹。皮肉剝裂求死不得。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橫道作賊。剝脫人衣。使冬月之日令他凍死。生㓟牛羊痛不可堪。故獲斯罪。
第十一復有眾生。常在刀山劍樹之上。若有所[20]捉即便割傷。[21]枝節斷壞。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屠殺為業。烹害眾生屠割剝裂。骨肉分離頭脚星散。懸於高格[22]稱量而賣。或復生懸眾生苦痛難處。故[23]受斯罪。
第十二復有眾生。五根不具。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飛鷹走狗彈射禽獸。或斷其頭。或斷其足。生[*]滅鳥翼。故獲斯罪。
第十三復有眾生。攣躄背僂腰臗不隨。脚跛手拘不能採涉。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野[24]田行道安槍。或安射[25]窠施張弶穽。陷墜眾生頭破脚折。傷損非一。故獲斯罪。
第十四復有眾生。常為獄卒桎梏其身。不得免脫。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網捕眾生。籠繫人畜飢窮困苦。或為宰主令長。貪取財錢。枉繫良善。怨酷昊天。不得縱意。故獲斯罪。
第十五復有眾生。或顛或狂。或癡或騃。不別好醜。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飲酒醉亂犯三十六失。復得癡身如似醉人。不識尊卑不別好醜。故獲斯罪。
第十六復有眾生。其形甚小陰藏甚大。挽之身[1]皮皆復進引。行立坐臥以之為妨。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持生販賣。自譽己物。毀呰他財。囂升弄[2]㪷[3]躡秤前後欺誑於人。故獲斯罪。
第十七復有眾生。男根不具而為黃門。身不妻娶。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揵象馬牛羊猪狗。死而復蘇。故獲斯罪。
第十八復有眾生。從生至老無有兒子。孤立獨存。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暴惡不信罪福。百鳥產乳之時。齎持瓶器。[4]循大水渚。求拾鴻鶴鸚鵡鵝雁。諸鳥卵㲉。擔歸煮噉。諸鳥失子。悲鳴叫[5]裂眼中[6]血出。故獲斯罪。
第十九復有眾生。少小孤寒。無有父母兄弟。為他作使辛苦活命。長大成人橫[7]羅殃禍。[A10]縣官所縛繫閉牢獄。無人追餉飢窮困苦。無所告及。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喜捕拾。[8]鵰鷲鷹鷂。熊羆虎豹。枷鎖而畜。孤此眾生。父母兄弟常恒憂悲。悲鳴叫[*]裂哀感人心。不能供養常苦飢餓。骨立皮連求死不得。故獲斯罪。
第二十復有眾生。其形甚醜。身黑如漆面目復青。[9]鞠頰俱[A11]堆。皰面平鼻。兩眼黃赤。牙齒疎缺。口氣腥臭。矬短擁腫。大腹[10]亞髖。脚復繚戾。僂脊[11]匡肋。費衣健食。惡瘡膿血。水腫乾痟。疥癩癰疽。種種諸惡集在其身。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橫[*]羅其殃。永不見佛。永不聞法。永不識僧。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12]子不孝父母。為臣不忠其君。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賞其信。鄉黨不以其齒。朝廷不以其爵。妄為趨作。心意顛倒無有其度。不信三尊。殺君害師。伐國掠民。攻城破塢。偷[13]寒過盜惡業非一。美己惡人。侵陵孤老。誣謗賢聖。輕慢尊長。欺誑下賤。一切罪業悉具犯之。眾惡集報。故獲斯罪。
爾時一切諸受罪眾生。聞佛作如是說。悲號動地。淚下如雨。而白佛言。唯願世尊。久住說法。令我等輩而得解脫。佛言。若我久住。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謂我常在。不念無常。善男子譬如孩兒母常在側。不生難遭之想。若母去者。便生渴仰思戀之心。母方還來乃至歡喜。善男子。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故般涅槃。爾時世尊即為此諸受[*]罪眾生而說偈言。
又舊雜譬喻經云。昔有六人為伴。造罪俱墮地獄。同在一釜中。皆欲說本罪。一人言沙。二人言那。三人言特。四人言涉。五人言[14]姑。六人言陀羅。佛見之笑。目連問佛。何以故笑。佛言。有六人為伴。俱墮地獄。共在一釜中。各欲說本罪。熱湯沸涌不能再[15]語。各一語便迴下。一人言沙者。世間六十億萬歲。在泥犁中。始為一日。何時當竟。第二人言那者。無有出期。亦不知何時[16]當得脫。第三人言特者。咄咄我當用作生。不能自制意。奪五家分。供養三尊。愚貪無足。今悔何益。第四人言涉者。言我治生亦不至誠。財產屬他。為得苦痛。第五人言[*]姑者。誰當保我。從地[A12]獄出。便不犯道禁。得生天樂者。第六人言陀羅者。是事上頭本不為心計。譬如御車失道入邪。折軸車[A13]壞。悔無所及。
又十輪經云。有五逆罪。為[17]最極惡。何者為五。謂故心殺父母阿羅漢。破壞聲聞和合僧事。乃至惡心出佛身血。諸如是等。名為五逆。若人於五逆中。作一一逆者不得出家。受具足戒。若聽出家。則犯重罪。應[18]殯令出。若已有出家諸威儀者。不應加其鞭杖。及諸繫閉。復有四種大罪。同於四逆。犯根本罪。何者為四。殺辟支佛。婬阿羅漢比丘尼。若人捨財與佛法僧。主[19]掌此物而輒用之。若人[20]到見。破壞比丘僧。若人於此四根本罪中。犯一一罪。悉不聽佛法出家。設使出家。不得聽受具足戒。若受具者應驅令出。以有出家威儀法故。不應鞭杖繫閉奪其生命。如是皆犯根本罪。非逆罪也有是根本罪亦是逆罪。若人出家受具足戒。得見諦道。斷其命根。是名亦逆亦根本罪。如是眾生。於我戒律中。應驅令出。有是根本罪非逆罪。若人出家凡夫眾生。故害其命。是名犯根本。非逆罪也。若有四方僧物。飲食敷具。悉不應與同共利養也。有是非根本非逆罪。若有眾生。於佛法僧而生疑心。此中出家。乃至見他讀誦。而作留難乃至一偈。此非根本罪。亦非逆罪。是名甚惡。近於逆罪。若不懺悔除其罪根。終不聽使佛法出家。設使出家受具足戒。不悔過者亦驅令出。何以故。不信正法。毀謗三乘。壞正法眼。欲滅法燈。斷三寶種。減損人天而無利益。墮於惡道。此二種人名謗正法。毀呰賢聖。地獄劫壽。增長惡法。是名根本大重罪也。何者。是不威儀根本法罪。若比丘故婬。故殺凡人。不與而取。犯故妄語。於此四中。若犯一一罪。悉不聽取四方僧物。飲食臥具。皆悉不得共同受用。然帝王大臣不應加其鞭杖。繫閉刑罰乃至奪命。何故名為根本重罪。若人作如是行。身壞命終墮於惡趣。是惡道根本。是故名為根本罪也。譬如鐵丸。雖擲空中。終不暫住。速疾投地。如是五逆犯四重禁。及二種眾生。毀壞正法。誹謗賢聖。如是等十一種罪中。若人犯一一罪者。身壞命終。皆墮阿鼻地獄。
又如正法念經說。阿鼻地獄中苦。千倍過前。七大地獄壽經一劫。其身長大五百由旬。造四逆人四百由旬。造三逆人三百由旬。造二逆人二百由旬。造一逆人一百由旬。彼五逆業人臨欲死時。唱喚失糞。咽喉抒氣。如是死滅中有色生不見。其對其身。猶如八歲小兒。閻羅王然焰鐵羂。繫縛其咽。及束兩手。頭面在下足在於上。經二千年皆向下行。多燒焰鬘先燒其頭。次燒其身。彼六欲天。聞彼阿鼻地獄中氣。即皆消盡。何以故。以阿鼻獄人極大臭故。
又觀佛三昧海經云。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揮霍之間。譬如壯士屈申臂頃。直落阿鼻大地獄中。化閻羅王大聲告勅。癡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汝今生處名阿鼻地獄。作是語已即滅不現。爾時獄卒復驅罪人。從於下隔乃至上隔。經歷八萬四千隔中。[1]攢身而過。至鐵網際。一日一夜乃爾周遍。阿鼻地獄一日一夜。比此閻浮提日月歲數。經六十小劫。如是壽命盡一大劫。具五逆者。其人受罪足滿五劫。復有眾生。犯四重禁。虛食信施。誹謗邪見不識因果。斷學般若。毀十方佛。偷僧祇物。婬[*]妷無道。逼[2]略淨戒諸比丘尼姊妹親戚。不知慚愧。毀辱所親。造眾惡事。此人罪報。臨命終時刀風解身。俄爾之間身如鐵花。滿十八隔中。一一花八萬四千葉。一一葉頭身手支節。各在一隔間。地獄不大。此身不小。遍滿如此大地獄中。經歷八萬四千大劫。此泥犁滅。復入東方十八隔中。如前受苦。此阿鼻獄南西北方。各經十八隔。謗方等經。具五逆罪。破壞僧祇。污比丘比丘尼。斷諸善根如此罪人具眾罪者。身滿阿鼻獄。四支復滿十八隔中。此阿鼻獄但燒如此。獄種眾生劫欲盡時。東門即開。見東門外。清泉流水華果林樹。一切俱現。是諸罪人從下隔見。眼火暫歇。從下隔起[*]婉轉腹行。[3]踊身上走到上隔中。手攀刀輪。時虛空中雨熱鐵丸。走趣東門。既至門閫。獄卒羅剎。手捉鐵叉逆刺其眼。鐵狗嚙心悶絕而死。死已復生。見南門開如前不異。如是西門北門亦復如此。如此時間經歷半劫。阿鼻獄死生寒氷中。寒氷獄死生黑暗處。八千萬歲目無所見。受大蟲身[*]婉轉腹行。諸情暗塞無所解知。百千狐狼牽掣食之。命終之後生畜生中。五千萬身受鳥獸形。還生人中聾盲瘖瘂。疥癩[4]癰疽。貧窮下賤。一切諸衰以為嚴飾。受此賤形經五百身。後復還生餓鬼道中。餓鬼道中。遇善知識諸大菩薩。呵責其言。汝於前身無量世時。作無[5]根罪。誹謗不信。[6]如此罪人具眾罪者。身滿阿鼻獄。四支復滿十八隔中。此墮阿鼻獄。受諸苦惱不可[A14]具說。汝今應當發慈悲心。時諸餓鬼聞是語已。稱南無佛。[7]稱佛恩力。尋即命終生四天處。生彼天已悔過自責。發菩提心。諸佛心光不捨是等。攝受是輩如羅睺羅。教避地獄如愛眼目。故起世經。世尊說偈言。
誡勗緣第八
如起世經云。佛告諸比丘。有三天使在於世間。何等為三。一老。二病。三死。有人放逸三業惡行。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諸守獄者。應時即來。驅彼眾生。至[4]閻王前白言。大王。此等眾生。昔在人間。縱逸自在不善三業。今來生此。唯願大王善教示之。王問罪人。汝昔人間。第一天使善教示汝。善呵責汝。豈得不見出現生耶。答言大天。我實不見。王重告言。汝豈不見。為人身時。或作婦女。或作丈夫。衰老相現。齒落髮白。皮膚緩皺。黑[5]黶遍體。狀若胡麻。膊[6]傴[7]背曲。行步跛蹇。足不依身。左右傾[8]側。頸細皮寬。兩邊垂緩。猶若牛[9]胡。脣口乾枯。喉舌燥澁。身體屈弱。氣力綿微。喘息出聲。猶如挽鋸。向前欲倒。恃杖而行。盛年衰損[10]骨肉消竭。羸瘦尫弱。趣來世路。舉動沈滯無復壯形。乃至身心恒常戰掉。一切支節疲懈難攝。汝見之[11]不。答言。大天。我實見之。時王告言。汝愚癡人無有智慧。昔日既見如是相貌。云何不作如是思惟。我今具有如是老法。未得遠離。可作善業。使我長夜利益安樂。彼人復答言。大天。我實不作如是思惟。以心縱蕩行放逸故。王又告言。汝愚癡人不修善業。當具足受放逸之罪。此之苦報非他人作。是汝自業今還聚集受此報也。
爾時閻摩王。第二訶之告。言。諸人豈不見第二天使世間出耶。答言。大天。我實不見。王復告言。汝豈不見。昔在世間作人身時。若婦女身。若丈夫身。四大和合。忽爾乖違病苦所侵。纏綿困篤。或臥小大床上。糞尿污穢。宛轉其中不得自在。眠臥起坐仰人扶侍。洗拭抱持。與飲與食。一切須人。汝見之[*]不。彼人答言。大天。我實見之。王復告言。癡人汝見如是。云何不思。[12]我今亦有如是之法。未離患法。可作善業。令我當來長夜得大利益大安樂事。彼人答言。不也。我實不作如是思惟。以懈怠心行放逸故。王告。癡人。汝既嬾墮不作善業。受此惡報。非他人造。還自受報。
爾時閻摩王。第三訶之語言。汝愚癡人。汝昔人時。豈可不見第三天使世間出耶。答言。大天。我實不見。王復告言。汝人間時。豈復不見[13]婦女身。若丈夫身。隨時命終置於床上。以雜色衣而蒙覆之。將出聚落。[14]升帳軒蓋種種莊嚴。眷屬圍繞。舉手散髮。灰土坌頭。極大悲惱。[15]號咷哭泣舉聲大叫。[16]椎胸哀慟酸哽楚切。汝悉見不。答言。大天。我實見之。時王告言。癡人汝昔既見如此。何不思惟。我亦有死。未得免離。今當作善。為我長夜得大利益。彼人答言。大天。我實不作如是思惟。何以故。以放逸故。時王告言。汝既放逸不作善業。自造此惡非他人造。得此果報汝還自受。以此三使教示訶責已。勅令將去。時守獄者。即執罪人兩足兩臂。以頭向下。以足向上。遙擲置於諸地獄中。
頌曰。
諸經要集卷第十八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4 冊 No. 2123 諸經要集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2-2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