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六

[15]二十二首 答制一十一首 總三十三

  • 監使李憲誠進金字法華經表一首(并答)
  • 賀平李靈曜表一首
  • 僧元晈請度僧表一首
  • 僧常清謝贈物表一首
  • 沙門崇惠登刀梯歌一首(并序)
  • 沙門崇惠登刀梯頌一首(并序)
  • 沙門崇惠謝賜[1]表一首([2])
  • 恩命拂拭京城諸寺塔像訖進表一首(并答)
  • 進興善寺文殊閣內外功德數表一首(并答)
  • 恩賜[3]綿綵縑緗共四十匹謝表一首(并答)
  • 肅宗恩命三藏弟子惠䏏等入內道場念誦制一首
  • 恩旨令三藏弟子僧惠曉為 國念誦制一
  • 代宗恩旨命西明寺[4]粥飯往來騎乘制一首
  • 往五臺山修功德辭 聖[5]表一首(并答)
  • 恩命令與惠朗同修功德謝表一首(并答)
  • 元日獻甄叔迦寶表一首(并答)
  • 八月十三日賜 手詔一首
  • 進五臺山修護摩功德表一首(并答)
  • 勅大興善寺都維那法高依前句當制一首
  • 謝 恩命令有則法師於興善寺開講表一(并答)
  • 謝制補沙門惠朗充興善寺上座表一首(并答)
  • 唐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碑一(嚴郢文)

進金字妙法蓮華經表一首

臣憲誠言臣聞子得一善必獻其父臣得一善必獻其君然金字法華經者鷲嶺垂文傳真貝葉龍宮寫妙取況蓮花故軸以珍奇以金字勢分垂露光動繁星開卷受持比百花之發春樹披文演說若群鴻之[6]滄海清滌五濁莊嚴六根謹於元日跪而奉進表吉祥伏願均如來之壽延陛下之昌期任犬馬懇欵之至謹奉進以聞臣憲誠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大曆十三年正月一日元從朝散大夫行內侍省內給事賜緋魚袋上柱國李憲誠表進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答曰

汝以近臣監修功德履新之慶能致妙經卷粲然深可嘉尚也所進知

賀平李靈曜表一首

臣遷言伏聞滑亳節度使勉等恭承睿謀行 天罰靈曜擒虜田怳敗亡掃河右之煙收大梁之州縣救蒼生塗炭之苦宣皇情惻隱之慈萬國同歡兆人相賀彰 宗廟之靈貺昭 聖主之威神臣之庸微幸逢 聖聞斯大慶抃躍無任謹附中使李憲誠奉表陳賀以聞臣遷誠忻誠喜謹言

大曆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前左領軍衛丘曹翰林待詔臣趙遷表上

沙門元晈請度僧表一首

沙門元晈附起居伏惟 聖躬萬福元晈生居福州偏方賤品長年多幸侍從鑾輿自靈武還京遇承明佛事稟先師遺訓許國忘軀慚無絲髮之功已及從心之歲身纏痾瘵養無人仰思聖慈曲賜哀恤有姪孝常早承 天澤謬列崇班誠無報國之勞志有出家之行元晈知其實業舉不避親雖處居家勤誦習伏惟 聖恩傍及特乞殊私冀竭殘永希上答無任懇懼之至謹因降誕之辰謹附中使魏行林陳請以聞如 天恩允許請宣付所司謹具脚色如後沙門元晈誠惶誠恐謹言

大曆十三年十月九日

前長生殿道場念誦僧保壽寺主沙門元晈上表

謝賻贈亡師惠堅物表一首

沙門常清等言伏奉中使[7]庭瓌宣 聖慰贈亡僧惠堅絹二十匹跪捧慚惶悲懼交沙門[8]常清等誠惶誠恐常清等並受業惠積有年歲道不精苦上延[9]伏蒙 聖慈眷念殊贈曲臨末品微僧不勝悲幸奉表陳謝以聞沙門常清等誠惶誠恐謹言

大曆七年六月十二日

內道場故念誦僧惠堅弟子常清等上表

登刀梯歌序頌謝表等三首

大唐大曆三年戊申之歲十月二十八日 勅於章敬寺建道場時有江東沙門崇惠登刀梯昇劍樹涉油炭鑊坐錐劍床是日也百宮星馳萬人雲集莫不驚魂歎未曾有釗稽首翹足而為歌曰

百尺淩空倚劍梯  
千峯迴[10]接天霓
鏖鑪霜明鳥[11]  
龍泉金鐶生虹蜺
刀為樹劍作山  
應真飛錫遊其間
一步一登揮手攀毛  
七星璨爛光斑斑

干將劍刃兩離[1]碧光焰

上人履之不為嶮

鏌耶刀銛鋒銳鍔可吹毛

如今蹈之不足勞

白若雪青如氷  
龜甲魚鱗幾百層
四部覩之戰[2]兢兢  
萬仞峯頭見一僧
賓鐵文青蛇色  
𮑕崢嶸寒岌嶷
不傷不損難可測  
方是大悲解脫力
自古武臣矜劍術  
舞之[3]之皆不失
視之膽[4]身慄慄  
誰道揮戈移白日
李廣舊傳百戰功  
何如今日見神通
紫衣襜襜飛入空  
出沒縱橫[5][6]
[7]翡翠黯黯  
精光和能利

崇惠登刀梯頌(并序)

自漢明感夢騰蘭裂見網於雒陽秦主懷疑羅什顯寶鏡於瓶內傅弈辭誚[8]辨正之文[9]崇惠[10]邪顯神用於章敬其事相也[11]聳木百尺上有二層寶刃交羅金鈴四繞炎爐八甬池飾蓮荷銛座毒鋒並布欄楯之是日也天瑩增明風塵不起凝霜聚散日氣和喧于時勅賜法衣親使監覩國師宰文武雄班隣國弼諧龍象法侶黃冠朱麾眾類同赴法筵士庶盈衢側足瞻顧佛聲震發聞于十方眾寶爐煙如雲如蓋於是手摧劍樹脚碎刀林猛焰烟[12]於中來往池敷坐具似涌蓮[13]眾毒攢鋒遍行收食儀不墜澡嗽散之大眾咸欽歎未曾有僕親觀盛事喜不自勝同沐慈雲賴霑美澤火炬高舉破闇瞑山開豁濁流歸乎法海頌曰

大哉正覺  神力難思  夢感明帝
騰蘭降輝  [14]捨執  稽首歸依
秦殿鏡寶  瓶顯降疑  傅弈辭誚
辨正摧之  沙門崇惠  止毀排非
水火刃毒  對驗希奇
善哉一期之盛事  將來千載而不移

謝賜紫[15]並賀表一首

沙門崇惠言昨奉觀軍容使宣進止令於章敬寺登劍樹渡火坑伏奉中使鞏庭玉宣進止賜紫僧衣一副者崇惠聞有願不孤觀音之慈速克念斯應能仁之力雄所以入火不焚以期必効履刀不割方[16]明徵不謂大聖加威天恩曲被遂使觀身法界蒙熾焰而無舉足道場凌霜刃而不[17]實冀妖氛永業海長清況道俗同歡人天畢覩此則 [18]下至誠之所感也豈微僧一志之所為乎叨沐殊私無任慶悅謹奉表陳謝以聞沙門崇惠誠惶誠悚謹言

大曆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安國寺沙門崇惠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答曰

師精勤梵行夙契真乘誠之感通佛所護念委身烈火之上投足銛鋒之端坦然經行如在床席都城縱觀四部歸依所施非優煩勞稱謝

恩命拂拭京城諸寺塔像訖進表一首(并答)

沙門惠果言伏奉去年十二月十九日中使李憲誠奉宣 勅旨令微僧巡京城諸寺句灑掃殿宇拂拭尊像及勒僧尼徒眾焚香念誦為國發願虔祈福祐者謹以去十二月二十日於莊嚴寺佛牙處起首至今月八日興善寺等一百一十二寺應有殿塔佛牙經藏靈跡舍利處總九百五十七所奉宣 睿誠發揮像教拂石塵劫降天衣於六銖埃金身耀千葉於蓮座舊容復照古書[19]香焚殿中躍灑庭內承清淨以發願若靈應而感通今四海澄波三天卷霧虜塵不起旭日破昏微僧又謹案雜寶藏等經云若掃一閻浮提地不如掃佛塔一手掌許常作轉輪聖王此皆階下聖慮精微信心弘著潔其淨土廓彼空門大庇釋徒延于萬國福若雲應如響臻故得災[20]不生氛祲[21]叶于宸念如此之速微僧因故師資特蒙聖[22]借 恩厩馬監寵中宮榮命自[23]矜惶失措涓埃靡効霈澤寧任不勝虔懇之至附中使元應金奉表以聞誠惶誠恐謹言

大曆十二年正月八日

大興善寺檢校兩道場兼知院事沙門惠果表進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闍梨妙行堅持頗聞修潔所以[24]遍巡淨用廣勝因金剎載清玉毫呈照虔誠所深可嘉焉所奏知

進興善寺文殊閣內外功德數表一首(并答)

大興善寺文殊鎮國閣中奉 勅素畫文殊六字菩薩一鋪九身閣內外壁上畫文殊大會聖族善薩一百四身今並成就沙門惠勝言伏惟寶應元聖文武皇帝陛下弘文殊事普賢願[25]益為群品樹此勝因表果德真儀示色身實相今七災消[1]萬福莊嚴不遇 聖慈何由瞻覩丹戶晨燭如觀日宮玉毫夜光猶開月殿隨喜者荷 帝王之力歸趣者發菩提之心使塵沙有情普承佛惠而緇門釋子偏沐 天波豈只轉念誦持而能奉報者矣但冀憑文殊法力上答洪恩其所畫素大聖福田謹因 降誕吉辰[2]中使李憲誠具表陳進以聞沙門惠勝誠惶誠悚謹言

大曆十二年十月八日檢校兩道場知院事沙門惠勝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師夙勤梵行戒律精嚴久在道場宗建[3]勞彰歲月福聚家邦無量勝因歎慰斯在也

恩賜錦綵縑緗共四十匹謝表一首(并答)

沙門惠勝言伏奉中使李憲誠宣 聖旨賜錦綵縑緗共四十匹捧跪慚荷歡懼無任伏惟寶應元聖文武皇帝陛下諸佛願身普賢密行為弘大化屈已[4]尊在於微僧偏霑 殊澤然普賢之法本是先師所傳之典復為 陛下所付之道微僧遠感先師遺訓仰慚 聖主深恩習効古人獻芹之事有茲涓滴上達 聖情不意 天恩寵賜過甚便以所賜啟獻先師遺身影塔為 國念誦諸會道發願懇誠冀憑佛力永保皇家不勝戴荷之至謹附中使李憲誠奉表陳謝以聞沙門惠勝誠歡誠賀謹言

大曆十三年六月六日

大興善寺檢校兩道場知院事沙門惠勝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諸佛祕藏先師受持傳布人天誠為法要申㢡賚以助修行也所謝知

肅宗恩命三藏弟子惠䏏入內道場念誦制一首

奉 勅語[5]銀臺門家喚不空三藏弟子惠瞿那惠曉惠月等四人入內將飛龍馬取與三藏建飾道場念誦

至德二載十二月二十六日品官 晏如障

恩旨命三藏弟子僧惠曉為 國念誦制一首

奉 勅語不空三藏弟子僧惠曉等比在賊為朕剋念精誠潛修功德今剋復天下佛力之應也自今以後須倍加精勤為朕念莫以度取即不精勤

至德三載正月十八日將軍叚喬福 宣

代宗 恩旨命西明寺給粥飯往來騎乘制一首

奉 勅語西明寺僧惠曉為朕修功德在寺依恒二時粥飯及出入往來畜乘一切供給勿令闕少

大曆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高品馬奉誠宣

往五臺山修功德辭謝 聖恩表一首(并答)

沙門惠曉言今月十日面奉 進止令往五臺山撿挍大聖金閣寺尊像顏色契印至九月停作却赴闕庭[6]修 陛下降誕日功德惠曉爰自[7]二十年辭家慕道承順大廣智三藏和尚顏色三十餘年五部真言親被指不離左右得對 天顏每於含暉延英長生等殿常修功德所恨不能精懇殘㜸未聖慈曲臨又令遠使更賜束帛三十匹驛騎公糧山門借乘微僧何幸 天澤累霑喜誠歡不勝戴荷即以今日發行可謂[8][9]望金閣而非遙春往秋還謁 紫震而何遠無任戀恩悚懼之至謹附監使品官魏明秀奉表陳謝以聞沙門惠曉誠惶誠恐謹言

大曆十二年三月十九日

五臺山修功德使西明寺沙門惠曉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師依止釋門弘敷聖教言尋有相將赴靈山錫賚非多煩於申謝也

恩命令與惠朗同修功德謝表一首(并答)

沙門惠曉言去三月十一日面奉進止令五臺山修功德者至七月十九日齋後與中使李童枝等七十餘人將香火巡禮所將之火不得至臺懇責於心憑何啟請至山頂童子[10]忽於石上見濕灰燼便得微火伏惟 陛下九重遠被聖火生於濕灰焚香[11]𮟅菩薩萬形出現光輝燦爛相好分明凝然滿詣夕靡散又與監使魏明秀等同至[12]為 國祈禱發願之次攝身光圓光菩薩等相次二十七度現表 陛下聖感潛運菩薩屢彰崇敬五臺靈瑞非一微僧何幸覩斯 聖跡不勝感慶之至今月十日蒙 天恩每與惠朗同修功德殊私曲[13]再入 金門寶殿修持無任戰悚謹附中使李憲誠奉表陳謝以聞沙門惠曉誠歡誠喜謹言

大曆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五臺山修功德使西明寺沙門惠曉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師服勤梵行久在清涼業廣戒圓志精功備偕申齋潔崇福家邦也所謝知

元日獻甄叔迦寶表一首(并答)

沙門惠曉言伏奉 恩旨令臺山撿挍修功為國祈福至南臺[1]有山先曾梵僧巡禮之次言此山有甄叔迦寶若貪心[2]者皆遇風雷惠曉焚香邀祈登此山上有小石窟方數尺有水其色如朱於中獲寶凡三十片其色如珀者惠曉聞明王有感地不藏珍惟 陛下覆載若天地照明如日月況聳金閣於峯下搆玉華於巖巘微僧衘命陟彼名焚香啟誠電雨不作遂獲茲寶又准般泥洹經云脚躡臺山一顆石却後七劫不墮惡況是希代之異寶今萬物惟新之日九重納祐之期謹附中使李憲誠隨表奉進以聞沙門惠曉誠惶誠躍謹言

大曆十三年正月一日

五臺山修功德使西明寺沙門惠曉進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師訪道靈山精修正覺異石來獻用表勤誠所進知

八月十三日賜 手詔一首(時在臺山金閣寺)

勅惠曉闍梨令遣中使揚善德往彼句當功師服勤禪誦資慶家邦也秋涼師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十三日

進五臺山修護摩功德表一首(并答)

沙門惠曉言今年四月十日中使魏明秀奉宣進止令微僧就五臺山大聖金閣保應鎮國寺修護摩功德者惠曉[3]愚誠精達 聖修上件功德陳文殊宿願啟先師冥力俙有憑響像來應遂得火色鮮潤煙氣不起異於他日實表清[4]是華夏晏謐之徵兵塵止息之驗此皆 陛下至道潛運 上天合使百靈効福萬姓歡心妖災永除休慶日惠曉忝廁緇列恭承明教懼辱 聖旨嘉祥無任抃賀之至謹附中使魏明秀奉表以聞沙門惠曉誠歡誠喜謹言

大曆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西明寺沙門惠曉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文殊大聖保護靈山師虔誠之心神貺昭感至誠必應深可嘉之所賀知

勅大興善寺都維那法高依前句當制一(并使牒)

奉 勅語李元琮興善寺都維那法高宜令即依前句當都維那事

大曆十年四月十七日高品李憲誠 宣勅句當京城諸寺觀修功德使牒

興善寺都維那法高

牒得舉稱奉 勅如右未有各牒所由施行處分者錄勅牒僧法高者故牒

大曆十年四月十七日牒

使開府儀同三司兼右龍武軍[5]李琮

謝 恩命令有則法師於興善寺開講表一首(并答)

沙門法高等言伏奉今月四日 勅令章敬寺有則法師於當寺講金光明經雨露在顏 絲綸溢[6]佛事時敘法音式宣涓塵何跼蹐無地伏惟寶應元聖文武皇帝陛下[7]御㝢密行持法眷言東流是用南顧且寺有[8]所建近二[9]雖名僧住持代則不乏而 恩命宣唱時所未聞今者詔自天人從地[10]經雖仍舊疏實惟新命僧尼而駿奔求士女而麕至皆諸佛妙力斯經勝暢 陛下外護之心成僧等難遭之幸冀上資聖曆申振 國容致年穀於昇平含生於壽域不勝蹈舞之至謹奉表陳謝以沙門法高等誠歡誠喜謹言

大曆十三年四月十九日

大興善寺都維那沙門法高等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法師有則妙行精修開方便門演大法義揚聖教以廣勝因副勳賢之忠誠闡幽微之奧旨俾含生之類俱霑景福也所謝知

謝 制補沙門惠朗充興善寺上座表一(并答)

沙門法高等言伏奉今月十四日 勅補大德惠朗為大寺上座天光所照[11]在顏門有人像法將久法高等聞人之所願天必從之道如或存王實有力伏惟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陛下金輪撫運玉燭乘時弘外護於 聖心降無緣之慈澤人從中禁留念誦而未妨寺邇天街借住持而無替不勝慶躍之至謹附內功德使李憲誠奉表陳謝以聞沙門法高等誠歡誠喜謹言

大曆十三年四月十五日

大興善寺都維那沙門法高等表上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師等精潔梵園服膺禪誦支提所聚須擇紀[1]恭勤允副公選總領寺務斯謂得人也所謝知

三藏和尚當院碑一首

唐大興善寺大辨正廣智三藏 國師之碑題

唐大興善寺故大德大辨正廣智三藏和尚碑(并序)

和上諱不空西域人也氏族不聞於中夏故不書玄宗燭知至道[4]見高仰訖 肅宗代宗三朝皆為灌頂國師以玄言德祥開[5] 至尊代宗初以特進大鴻臚褒表之及示疾不起又就臥內加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皆牢讓不允特賜法號曰大廣智三大曆九年夏六月癸未滅度於京師大興善寺代宗為之廢朝三日[6]司空[A1]辨正廣智三藏和尚荼毘之時 詔遣中謁齋祝父祖祭申如在之敬睿詞深切嘉薦令芳禮冠群倫譽無與比伊年九月詔以舍利起塔於舊居寺院和尚性聰[7]博貫前佛萬法要指緇門獨立邈盪盪其無雙稽夫真言字義之憲度灌頂升壇之軌迹則時成佛之速應聲儲祉之妙天麗且彌地普而深非末學所能詳也敢以概見序其大歸昔金剛薩埵親於毘盧遮那佛前受瑜伽最上乘後數百歲傳於龍猛菩薩龍猛又數百歲傳於龍智阿闍梨龍智傳金剛智阿闍梨剛智東來傳於和尚和尚又西遊天竺師子等國詣龍智阿闍梨揚攉十八會法法化相自毘盧遮那如來迨於和尚凡六葉矣齋戒留中道迎善氣登禮[8]福應較然溫樹不言莫可記已西域隘巷狂象奔突慈眼視之不旋踵而象伏不起南海半渡吳鼓駭以定力對之未移晷而海靜無浪生也母氏有毫光照燭之瑞其歿也精舍有池水渴涸之異凡僧夏五十享年七十自成童至于晚暮常飾供具坐道場浴蘭焚香佛知見五十餘年晨夜寒暑未曾須臾有傾搖懈倦之色過人絕遠乃如是者後學升堂誦說有法者非一而沙門惠朗受次補之記得傳燈之旨繼明佛日紹六為七至矣哉戲法子永壞梁木將記本行託余勒崇昔承微言今見几杖光容眇漠壇宇清愴纂書照銘小子何讓銘曰

嗚呼大士  
有我三宗  
道為帝師
秩為儀同  
昔在廣成  
軒后順風
歲逾三千  
復有肅公  
瑜伽上乘
真語密契  
六葉授受  
傳燈相繼
述者牒之  
爛然有弟  
陸伏狂象
水息天吳  
慈心制暴  
慧力降愚
寂然感通  
其可測乎  
兩楹夢奠
雙樹變色  
司空寵終  
辨正旌德
天使祖祭  
宸衷悽惻  
詔起寶塔
舊庭之隅  
下藏舍利  
上飾浮屠
跡殊生滅  
法離有無  
刻石為偈
傳之大都

建中二年歲次辛酉十一月乙卯朔十五日己巳建

[9](此碑文一首以唐本編年通論中之文)

大辨正廣智三藏和尚表制集卷第六()

德治二年(丁未)五月三日於神護寺成身院以濟暹僧都所持之本書寫了 猷然(七十四)交了

點本云以勸修寺大經藏御本點挍了(云云)

𮑕 𮟅
凡【大】,表制等凡【甲】
紫【大】,紫袈裟【甲】
答【大】,序并答【甲】
綿【大】,錦【丙】
給【大】,給僧惠曉【甲】
思【大】,恩【甲】【丙】
起【大】,趣【甲】
美【大】,羔【?】,姜【校異-丙】
常…恐【大】,〔-〕【校異-丙】
光【大】,先【甲】
拔【大】,枝【校異-丙】
道【大】,邊【甲】
披【大】,柀【丙】
戰【大】,〔-〕【甲】
杸【大】,投【考偽-大】
攝【大】,欇【丙】
白【大】,蹈白【校異-丙】
兮【大】,中【甲】【丙】,中兮【校異-丙】
光【大】,踏白刃兮光【甲】
著【大】,琳著【甲】
琳【大】,〔-〕【甲】
催【大】,摧【丙】
玄【大】,立【甲】
然【大】,燃【甲】
蓮【大】,〔-〕【甲】
邪【大】,耶【甲】
衣【大】,袈裟衣【甲】
奏【大】,表【甲】【丙】
沮【大】,濕【甲】
陛【大】,階【丙】
再【大】,〔-〕【甲】
沴【大】,泠【甲】
自【大】,日【甲】
將【大】,㢡【校異-丙】
天【大】,恭【校異-丙】
命【大】,令【甲】
益為【大】,為益【考偽-丙】
沴【大】,泠【甲】,殄【丙】
奉【大】,奏【校異-丙】
切【大】,功【丙】
人【大】,成【考偽-丙】
有【大】,右【考偽-丙】
令【大】,命【校異-丙】
二十【大】,少【考偽-丙】
戴【大】,載【考偽-丙】
䮍【大】,馬【甲】
戈【大】,才【甲】
𮟅【大】,邀【考偽-丙】,懇【考偽-丙】
此【大】,北【考偽-丙】
照【大】,昭【甲】
南【大】,〔-〕【甲】
上【大】,山【甲】
虔【大】,虔口【甲】
晴【大】,時【甲】
持【大】,將【校異-丙】
自【大】,目【甲】
化【大】,王【甲】
隨【大】,隋【考偽-丙】
百【大】,百餘【甲】
踊【大】,誦【甲】
崇【大】,察【考偽-丙】
朗【大】,朗等【甲】
翊【大】,朗【甲】
活【大】,浩【校異-丙】
特【大】,持【甲】
佑【大】,名【甲】
贈【大】,賜【甲】
朗【大】,明【校異-丙】
皆【大】,吐【甲】
(此碑…文)十五字【大】,〔-〕【甲】
諡【CB】,謚【大】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