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搜尋:道路
#行號
10843b13二千枚。茶二百串。香列湯十甕。蘇蜜食十合槃。甘橘子十五箇。甘蔗四十莖。中使相繼於道路。飯食盈溢於街衢。御饍珍羞悉飽大會。天厨湯茗普洽士庶。聖恩過甚。答効何階。智者皆蔗四十莖。中使相繼於道路。飯食盈溢於街衢。御
卷/篇章<12[3]45  ...6>
搜尋「道路」 1 / 1 次
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三

凡一十六首 答制九首 總二十五首

  • 三朝所翻經論請入目錄流行表一首(并答)
  • 謝恩許新翻經論入目錄流行表一首(并答)
  • 勅賜汾州西河縣西苑房佛堂寺額制一首
  • 恩命令祈甘雨表一首(并答)
  • 東都先師塔及石戒壇院請抽大德制一首
  • 請超悟法師於化度寺修六菩薩制一首
  • 勅置天下文殊師利菩薩院制一首
  • 謝勅置天下文殊師利菩薩院表一首(并答)
  • 請京城兩街各置一寺講制一首
  • 貶興善寺主圓敬歸河南慧遠寺制一首
  • [1]進文殊師利佛剎功德經狀一首
  • [2]請補前都維那道遇充寺主制一首
  • 恩賜瓊花真人一切經一藏謝表一首(并答)
  • 恩賜文殊閣上梁赤錢[3]𮣝餅等物謝表一(并答)
  • 恩命祈雨三藏和上賀雨表一首(并答)
  • 瓊華真人真如金剛薨奉慰表一首(并答)
  • 五月五日 恩賜白素謝表一首(并答)
  • 三藏和上遺書一首

三朝所翻經請入目錄流行表一首

三朝所翻經總七十七部凡一百一卷并都目一卷

  • 金剛頂瑜伽真實大教王經三卷
  • 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經一卷
  • 觀自在菩薩授記經一卷
  • 瑜伽念珠經一卷
  • 奇特佛頂經三卷
  • 觀自在菩薩最勝明王心經一卷
  •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一卷
  • 阿唎多羅阿嚕力經一卷
  • 普賢行願讚一卷
  • 地藏菩薩問法身讚一卷
  • 出生無邊門經一卷
  • 大吉祥天女經一卷
  • 底哩三昧耶經三卷
  •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經一卷
  • 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一卷
  • 金剛頂瑜伽十八會指歸一卷
  •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分別聖位法門一卷
  •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五卷
  • 寶篋經一卷
  •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卷
  • 大孔雀明王經三卷
  • 大雲請雨經二卷
  • 蘘虞梨童女經一卷
  • 雨寶陀羅尼經一卷
  • 稻𠏉喻經一卷
  • 大寶廣博樓閣經三卷
  • 菩提場莊嚴經一卷
  • 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一卷
  • 能淨一切眼陀羅尼經一卷
  • 施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一卷
  • 三十五佛名經一卷
  • 八大菩薩曼陀羅經一卷
  • 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經一卷
  • 訶利帝母經一卷
  • 毘沙門天王經一卷
  •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一卷
  • 文殊問字母品經一卷
  •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法一卷
  •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念誦法一卷
  • 無量壽如來念誦儀軌一卷
  • 阿閦如來念誦法一卷
  • 佛頂尊勝念誦法一卷
  •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一卷
  • 金剛王菩薩念誦法一卷
  • 普賢金剛薩埵念誦法一卷
  • 金剛頂瑜伽五祕密修行儀軌一卷
  • 金剛壽命念誦法一卷
  • 一字頂輪王瑜伽經一卷
  • 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一卷
  • 仁王般若念誦法一卷
  • 如意輪念誦法一卷
  •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一卷
  • 瑜伽蓮華部念誦法一卷
  • 觀自在菩薩真言觀行儀軌一卷
  • 觀自在多羅瑜伽念誦法一卷
  • 甘露軍吒利瑜伽念誦法一卷
  • 華嚴入法界品四十二字門觀一卷
  • 文殊讚法身禮一卷
  • 受菩提心戒儀一卷
  •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禮一卷
  • 理趣般若釋一卷
  • 大曼荼羅十七尊釋一卷
  •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一卷
  • 諸部陀羅尼目一卷
  • 大乘緣生論一卷
  • 七俱胝佛母陀羅尼經一卷
  • 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
  • 仁王經二卷
  • 密嚴經三卷
  • 仁王念誦儀軌一卷
  • 仁王經疏三卷

沙門不空言不空爰自幼年承事先師大弘教三藏和尚二十有四載稟受瑜伽法門遊五夫尋求所未受者并諸經論更重學習凡得梵本瑜伽真言經論五百餘部奉為國家詳譯聖言廣崇福祐天寶五載却至上都奉 玄宗皇帝恩命於內建立道場所齎梵經盡許翻譯及肅宗皇帝配天繼聖特奉 綸旨於內道場建立護摩[1]灌頂法又為國譯經助宣皇化累奉二聖 恩勅先代三藏所有梵文並使搜訪其中有縚[2]脫落便令修補其有未經翻譯者續譯 奏聞伏惟 陛下[3]承皇運大庇含靈廣闢福田明日月恩波遠被法雨分流四海宅心萬方欣戴是知佛之付囑允在 聖君不空叨承渥澤榮幸實深切自思之如何報國奉先皇聖制令[4]微言又奉 陛下恩命恭[5]再遣翻譯利濟群生雖復四時精勤未酬萬一是以區區於日夕詳譯真言及大乘經典冀効涓微上資 皇道其所譯金剛頂瑜伽法門是成佛速疾之路其修行者必能頓超凡境達于彼岸餘部真言諸佛方便其徒不一所譯諸大乘經典皆是上資邦國息滅災厄星辰不愆風雨[6]仰恃佛力輔成國家謹纘集前後所翻譯訖者自開元至今大曆六年凡一百一卷七十七部并目錄一及筆受僧俗名字繕寫已訖謹因 降誕之辰謹具進奉庶得真言福祐長護聖躬乘威力永康國界其未翻梵本經中但有護持於國福潤生靈者續譯奏聞不勝虔誠之至謹奉表以聞沙門不空誠惶誠恐謹言

大曆六年十月十二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夙事 先朝弘闡妙教演茲貝葉廣示迷津朕嗣纘 丕圖恭承叡旨和尚再加詳[7]卷軸續畢永濟生靈深可嘉歎其所譯經宜宣付中外入一切經目錄

謝 恩許新翻經論入目錄流行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中使李憲誠奉宣 聖旨送新翻經目錄 勅一道制答進經表 勅一道特令中外施行仍入一切經目錄捧戴忻躍喜荷無任誠歡誠悚再歎再愧伏惟 陛下承法王之付屬滿人心之志願持普賢之密印行天子之正教[8]際朗惠日於八方於頃刻注 洪澤于萬物斯乃普天幸甚況在不空者焉然不空所翻聖典[9]十餘年 三朝已來贊修功德志在宣傳上資 王室下潤生靈豈意夙心一朝願滿聖恩廣大累劫難酬況更特許翻譯所是未翻梵本增悲喜敢罄竭心力承奉聖旨續譯進奉勝歡悚懷恩之至謹因中使李憲誠奉表以不空誠喜誠媿謹言

大曆七年正月二十七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久證菩提入佛知見所翻經典皆洞精微受命施行式傳惠照[10]寰示頒㝢廣濟含未光慈航煩至陳謝也

勅賜汾州西河縣西苑房佛堂寺額 制一首

汾州西河縣西苑房古佛堂院

右特進試鴻臚卿三藏大廣智不空奏前件佛堂西河縣社邑百姓於至德年中創共修葺志願妖孽喪亡國家剋復伏以先聖孝感取為社名並不煩擾公家亦不私有求乞社人等各自卛家資遂共成[A1]自茲已來修葺不輟前年奉 恩命五臺山修功德迴日到此佛堂院尋問根由具悉其實堂殿院宇已就垂成特望 天恩賜一寺額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勅宜賜額法津之寺牒至准 勅故牒

大曆七年三月四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恩命祈雨賀雨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中使姜庭瓌至奉宣 聖旨以亢陽令祈雨限七日得者不空聞絲言必准者君也綸發必從者臣也伏惟 陛下四目達四聰天高聽卑憂心嫁穡可謂元首之至明矣既奉天[1]旋嚴道場莫不勠其力一其心使 陛下天成依諸佛遺教微誠懇至誠感神無勞燕舞之徵已降普天之澤下順人望上赴 聖心足蹈手舞無任抃躍謹奉表陳賀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喜謹言

大曆七年六月一日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妙行圓明大慈弘濟慮深家國仁洽生精潔壇場至祈甘澤晝夜勤請真聖照臨不踰旬時克致零雨緣苗恒茂豐歲有期惟薄德載懷媿勵也

東都先師塔院及石戒壇院請抽大德制一首

東都薦福寺大弘教三藏和上塔院請抽諸寺名行大德七人

右不空先師在日特蒙 玄宗置上件塔年月深久廟宇崩摧香火闕供無人掃今請抽諸寺大德七人住持彼院時懺念為國進修三密瑜伽繼師資之舊

同寺一切有部古石戒壇院請抽諸寺名行律師七人每年為僧置立戒壇

右件戒壇院是不空和上在日捨衣鉢興當不空進具之日亦有誠願許同修葺不空叨承 聖澤冀玉鏡之重開覩大師之舊規望金輪之再轉今請置一切有部戒壇院額及抽名大德七人四季為僧敷唱戒律六時奉為國修行三密法門

以前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奏前件院抽僧及置額等請有闕續其府縣差科及一切僧事並請放免不同諸寺謹件如前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曆七年六月十六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請超悟法師於化度寺修六菩薩講制一

化度寺大菩薩像六軀

右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奏先奉恩命造前件功德今請超悟法師於像前為國講大般涅槃經陛下崇修洗生靈耳目則微誠願滿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祠部准此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曆七年八月二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抱玉

司徒兼中書令使

祠部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中書門下 勅牒如右牒至准 勅故牒

大曆七年八月四日   令史尚秀牒

主事劉義

即中褚長孺

勅置天下文殊師利菩薩院制一首

中書門下 牒不空三藏

牒奉 勅京城及天下僧尼寺內各簡一勝置大聖文殊師利菩薩院[2]各委本州府長官即句當修葺并素文殊像裝飾綵畫功各畫圖其狀聞奏不得更於寺外別造至准 勅故牒

大曆七年十月十六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謝 勅置天下寺文殊院表一首(并答)

沙門不空言伏見今月十六日特勅京城及天下僧尼寺內各簡一勝處置大聖文殊師利菩薩院并素文殊像裝飾綵畫者不空聞惟聖作法其德動天澤潤生靈懸之日月空誠歡誠荷載忻載躍伏惟 陛下開法王之玄造闢非常之福田建文殊真容使普天瞻仰在於緇侶[3]幸尤深且文殊聖者即諸佛祖師大悲弘願不取正覺大乘引導利樂無期昔釋迦如來先有懸記一乘典語興在中華當有至聖帝王必以大乘理國八百餘載[1]帝王聖賢多矣實未有如 陛下者也不空何幸生遇聖朝[2]修大乘奉事文殊師利常以此聖真言奉為國家特誦蒙護念 恩德逾深曰夜思之無階上報謂忽然 天慈普洽垂淚宿誠廢寢忘食無任悲喜不勝戴荷之至謹附中使揚貴珍奉表陳賀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悅謹言

大曆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表進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大聖文殊久登正覺拯生人於三界鎮毒龍於五峯慈悲道深弘濟功遠故令釋眾同此歸依三藏梵域宗師當深慰愜也所賀知

請京城兩街各置一寺講 制一首

新譯大虛空藏經(章敬寺大德[3]盈法師請保壽寺講資聖寺大德道液法師請西明寺講)

右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奏前件經奉 詔頒行曾未開闡若不[4]讚寧表聖功上件大德並述疏已請東西兩街各於一寺常講此經冀福河潛流上資聖壽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曆八年正月八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二月十五日[5] 勅於大興善寺翻經院起修造大聖文殊鎮國之閣大德僧秀巖充使修造使沙門慧勝同撿校沙門不空言奉 恩旨翻譯此經天力護持卷軸功畢義筆受僧俗名字[6]月處所咸列終篇去月端午進奉已訖聖情恩造許賜班宣不空誠歡誠悚載媿載荷不空聞設教者如來弘傳者 君上施行佛事非聖主而誰伏惟陛下迴月日於黃道垂 雨露於蒼生霑潤物情僧侶偏幸修渥撫己未知何報然此經者行之本源淨土之殊稱菩薩大願功德莊嚴三昧神通如來法印無不具足暫聞隨喜福尚無窮況讀誦受持功德何限冀茲法利酬 恩萬一特望 天恩令天下大寺七僧小寺三僧於新置文殊院長時為國講宣讀誦有闕續填務使法音傳燈不絕永康率土護聖躬不勝懇願之至謹奉表以聞沙門不空誠請誠悚謹言

大曆八年六月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表

貶興善寺寺主圓敬歸河南[7]遠寺制一首

大興善寺寺主圓敬本配河南府陸渾縣思遠寺

右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奏前件僧比將解撿校僧事不空遂舉充興善寺主今得徒眾如謙等狀稱其僧自任綱維侵損常住[8]僧舍屋修自己私房非理役使家人[9]功已下[10]聚尼眾止宿不護嫌疑見被京兆府推事跡彰露恐令准法科繩法門之中實可愧恥伏乞存其法服不奪僧名勒歸陸渾本寺許其改過為國修持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三藏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曆八年七月十三日牒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進文殊師利佛剎功德經狀一首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一部三()[11]鈿函

右不空先奉 綸旨令譯此經天恩曲並已成[A2]參校唐梵詳定言音年月處所筆受證義僧俗之名咸題卷中文殊事跡緣起根由始于發心至成正覺莊嚴淨此經具載諸佛理體菩薩行門法界有情無生實相分明表示功德廣大餘經罕儔願此勝因上資聖祚伏乞宣示寰宇以福生靈特望 天恩所是新置文殊院大寺七僧小寺三僧於文殊院中長時為國講宣誦習有闕續填是使法燈繼明不靈神庶類孰不歡心幸因輪王降誕之辰天人[12]嘉會之日冀茲景福上益壽山以法流添於 聖海謹隨狀陳進以聞天思允許請降墨勅

大曆八[1]十三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狀進

請補前都維那道遇充寺主 制一首

興善寺前都維那道遇

右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前件僧戒行精潔為眾所推先充都師勾當寺事終始如一勤効頗彰今當寺見闕寺主藉其撿校伏望備充寺主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大曆八年八月四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謝 恩賜瓊華真人一切經一藏表一首(并答)

沙門不空言內謁者監吳休悅奉宣 聖旨瓊華真人真如金剛一切經一藏凡五千五十並是栴檀香軸織成綵帙眾香合成經藏香木經案金寶香鑪雲霞相輝日月間錯明芬馥充溢街衢並賜不空當院安置令其轉讀奉迎禮拜喜荷交并未知何功上答玄審復思惟諸佛聖典纔受持者獲福無邊冀此勝因以酬萬一謹即差二七人長時轉願真人真如金剛福德堅固 聖皇寶祚萬劫惟新不勝喜躍之志謹附中使吳休悅奉表陳謝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悚謹言

大曆八年十月十八日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三藏梵行精深聖[2]加護經行轉讀福德無邊敬以藏經置於香剎願祈嘉禮保佑瓊華使瘵疾永除慶善滋長豈云殊渥煩此謝恩

恩賜文殊閣上梁𩟘餅見錢等物謝表一

沙門不空言其文殊閣先奉 恩命取今月十四日上梁天澤曲臨特賜千僧齋飯上梁赤錢二百貫𩟘餅二千顆胡餅二千枚茶二百串香列湯十甕蘇蜜食十合槃甘橘子十五箇甘蔗四十莖中使相繼於[3]盈溢於街衢御饍珍羞悉飽大會天厨湯茗普洽士庶聖恩過甚答効何階智者皆言自佛法東來向欲千載古之王者豈不修福弘益廣大實未有如今之皇上不空何幸生遇聖朝又傳真言贊於皇化雖復百身不擇晝夜精勤持誦豈酬萬一不勝歡悚之至謹附監使李憲誠奉表陳謝以聞沙門不空誠荷誠媿謹言

大曆八年十二月十日

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傳教梵宮流音東夏弘揚聖典持護真福資群生慶集家圀創建文殊之閣初舛香剎之梁錫饌助齋勿勞於表謝

賀雨表一首(并答)

沙門不空言頃以去年終冬罷雪今春正盡猶自愆陽比屋熬然 皇情憂軫為人引咎精思祈天果得應時春澤普洽川原滂霈木滋華是知聖德動天神應如響一人有感萬類照蘇不勝忻悅之至謹因中使李憲誠奉表陳賀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荷謹言

大曆九年二月五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自冬少雪慮切農郊分命群官偏祈岳瀆宗社貺祐靈祇願懷雲馳早春雨洽中野上念深家國虔請道場豐和有期慰悅斯在所賀知

奉慰瓊華真人薨表一首(并答)

沙門不空言伏承瓊華真人薨逝上軫 聖傍悲行路不空拙自將理伏枕多時聖恩不以不空凡僧遣養真人為女痛切之至實倍常情真人乖攝之時不空身正[4]獲力疾就內加持昨二十七日扶策欲請對行至子城東南角已承真人凶諱中路却迴追感平生無由取訣哀情莫展痛迫實深望伏聖慈許不空來月二日扶力就真人喪轉念獲申情禮實為悲幸每虔誠發願[5]諸佛庶憑法力保護亡靈[6] 聖心俯垂[7]不空稍侯痊減即冀扶持奉慰奉表以聞沙門不空誠悲誠慟謹言

大曆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真人平生朕深所鍾念以其久疾依怙福田和上慈悲養之為女膏肓莫救憫悼誠深上乖侯多時體氣虛弱且宜將攝不可勞到[1]聞痊復也

恩賜白素謝表一首(并答)

沙門不空言伏奉中使元應全宣 聖問賜白素等捧受慚悚罔知所圖伏以攝生無方自嬰疾苦致力不逮禍夭瓊華更沐 恩錫問頻及無任悲荷之至謹附表陳謝以沙門不空誠惶誠恐謹言

大曆九年五月五日

沙門特進試鴻臚卿大廣智不空表上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道行圓明慈悲普洽少嬰常疾軫慮殊節物所霑勞此申謝也

三藏和上遺書一首

吾普告四眾弟子等大教總特浩汗深廣伽祕密誰測其源吾自髫齓出家依師學業討尋梵夾二十餘年晝夜精勤伏膺諮稟授瑜伽四千頌法奈何積釁深重先師壽終栖託無依憑何進業是以遠遊天竺涉海乘遍學瑜伽親禮聖跡得十萬頌法藏印可相傳來歸帝鄉福地行化然一朝供奉為三代帝師人主[2]授瑜伽密傳法契爰自今聖弘教最深十八會瑜伽盡皆建立三十七聖眾一一修行每入道場依時念誦九重萬乘恒觀五智之心闕庭百寮盡持三密之印吾當代灌頂三十餘年入壇授法弟子頗多五部琢磨成立八箇淪亡相次唯有六人誰得之則有金閣含光新羅慧超青龍慧果崇福慧朗保壽元皎覺超後學有疑汝等開法燈不絕以報吾恩況吾年登七十氣力漸衰汝等幼稚者多故先遺囑當院僧弟子慧勝等少小事吾恭謹無怠勤勞歲久實可矝憐雖五部未霑並一尊精熟修持成佛[3]可有餘各自策勵如吾在日必須和睦同共住持若有害群吾不祐汝吾受持金剛[4]杵并銀盤子菩提子念珠水精念珠并合子進供奉 聖人請入內及保壽化度興善諸寺弟子等吾在之日汝等依吾吾護念汝百年後汝等依國於國須忠努力虔誠為國持念國安人泰吾願滿焉青龍曇貞大法真言吾先授與至於契印渠未得之汝等為吾轉為授[5]俗弟子功德使李開府依吾受法三十餘年勤勞精誠孝心厚深河西南海問道往來淨影鴻臚躬親供養瑜伽五部先以授之十七[6]身更增祕密吾銀道具五股金剛杵三股獨股鈴並留與開府作念受持速證悉地院中師僧開府往來撿挍如吾在務須安存上下和睦監使李大夫自監吾已來無少違意往來進奏皆契聖心不但輔佐 國家亦為護法菩薩普賢祕密尋以受踵襲大乘必當剋證吾銀羯磨金剛杵四箇并輪留與受持為念取證菩提佛法護持如吾在日賢者趙遷吾為翻經有時執筆餘鈔寫亦有其功若愛出家為與聞奏樂之處俗汝亦安存吾後翻得文殊經一卷寶樓閣念誦法一卷如來藏經一卷翻譯雖終未及進奉勾當寫出為吾進都寶金剛事吾日小心孝順至於念誦倍更精勤留在院中同住供養院內行者童子上從賢德下至[7]汝仕[8]夫為奏與度其蘇但那野奢並放為良任從所適樂在院中亦任本意其庭秀為老親見在南海欲得侍奉亦語開府放去養親[9]喬為是家人久以𥘡承隨吾入內聖人亦識每偏驅使辛勤最多[10]李大夫與奏出家莊上有牛兩頭可准錢物拾餘貫陪常住用充價直收贖令喬院內應緣道場所有幡華[11]像諸功德等氈[12][13]銅器瓷器䗍盃一切並捨入文殊閣下道場永為供養不得[14]輒有零落出外借人吾緣身衣並已捨盡有金八十七兩銀二百二十兩半將施入五臺山金閣玉華兩寺裝修功德有家具什物[15]器䥫器瓦器床廗氈褥床子[*]耨子及諸雜一切物等吾並捨與當院受用[16]子弟往來須有投寄梵夾閣上藏中安置其藏及經為是 勅賜鎮院安置汝常為 國轉讀持念焚香供養守護並不得零落損失吾奏 聖人造閣下置文殊菩薩上安漢梵之經為國福田永代供養閣則大改已成[17]錢裝飾未了軒廊門屋僧房亦未成立所有搏零落殘方榑木汝共大夫計會善為聞奏修崇了却閣成已後奉為 國家置三七僧轉經念誦永資 聖壽滿吾本願東京 和上塔所師僧院舍莊園汝亦為吾勾當成立其車牛鄠縣[18]南莊并新買地及御宿川貼得稻地街南菜園吾並捨留當院文殊閣下道場轉念師僧永充糧用香油炭火等供養並不得出院破用外人一切不得遮蘭及有侵奪其祥谷[1]莊將倍常住其莊文契並付寺家吾重告諸弟子汝等須知人代無常誰免此也師資之道以法義情親不同骨與俗全別汝等若依吾語是吾法子若違吾命則非法緣吾壽終後並不得著服及有哭泣攀慕憶吾即勤加念誦是報吾恩亦不得枉破錢財威儀葬送亦莫置其塋域虛棄人功唯持一床盡須念誦送至郊外依法荼取灰加持便即散却亦不得立其靈机圖寫吾形儒生七十二子尚有心喪吾教灌頂相傳都不然也汝等諸子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即同普賢身行普賢行住普賢心圓明廓周五智齊現修行如此是契吾何勞驅驅營營非法不益之事吾所告焉汝等須依吾此處分恐後無憑仍請三綱直歲徒眾等[2]為記鄔波馱耶告

大曆九年歲次甲寅五月己亥朔七日乙巳

直歲慧達

典座明彥

都維那法高

寺主道遇

上座潛真

大辨正大廣智三藏和尚表制集卷第三

𮣝 𥘡
(進文殊…一首)十三字【大】,〔-〕【校異-丙】
(請補前…首)十四字【大】,〔-〕【校異-丙】
𮣝【大】,餻【考偽-丙】
及【大】,〔-〕【甲】
索【大】,素【校異-丙】
纘【大】,續【甲】
闡【大】,開【甲】
尊【大】,遵【甲】
慎【大】,順【甲】
令【大】,傘【校異-丙】
辰【大】,辰之【甲】
四【大】,三【甲】
寰示頒㝢【大】,頒示寰㝢【甲】
詔【大】,施詔施【甲】
仍【大】,〔-〕【甲】
光【大】,先【甲】
伏【大】,伐【甲】【丙】
介【大】,分【甲】
元【大】,旡【丙】,元【校異-丙】
稱【大】,講【甲】
有【大】,〔-〕【甲】
年【大】,歲【校異-丙】
思【大】,惠【校異-丙】
圻【大】,坼【丙】
手【大】,千【甲】
妾【大】,妄【校異-丙】
寶【大】,寮【甲】
嘉會【大】,喜賀同觀【甲】
年【大】,年十月【甲】
真【大】,真如【甲】
飯【大】,飲【甲】
因【大】,困【校異-丙】
向【大】,白【甲】
惟【大】,冀【考偽-丙】
昭【大】,照【甲】
㑏【大】,佇【考偽-丙】
盡【大】,〔-〕【甲】
是【大】,足【校異-丙】
鈴【大】,〔-〕【甲】
却【大】,印【甲】
五【大】,吾【校異-丙】
汝【大】,海【校異-丙】
大【大】,丈【校異-丙】
令【大】,命【甲】
件【大】,使【校異-丙】
楨【大】,損【丙】,楨【考偽-丙】
廗【大】,席【甲】
耨【大】*,褥【考偽-原】*
轉【大】,〔-〕【甲】
柴【大】,漆【甲】
子弟【大】,弟子【甲】
欠【大】,父【甲】
洨【大】,汝【考偽-丙】
紫【大】,柴【校異-丙】
著【大】,署【甲】
辦【CB】,辨【大】 辦【CB】,辨【大】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