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卷/篇章<1  ...23[4]56  ...10>
搜尋「疾病」 1 / undefined 次
阿育王經

阿育王經卷第四

鳩那羅因[1][2]第四

是時阿育王於一日中起八萬四千塔於是日中王夫人名鉢摩婆底[3](翻有扶容華[4])生一男兒形色端正眼為第一一切人見無不愛樂有內人即白大王王有功德夫人生兒王聞歡喜而說偈言

我於今日  
大生歡喜  
我孔雀姓
名聞一切  
宮人以法  
由之增長

故名此兒名達磨[5](翻法)婆陀那[6](翻增長)即抱此兒示阿育王時王見已歡喜說偈

我兒[7]端嚴  
為功德所造
光明甚輝曜  
如優波羅花
以此功德眼  
莊嚴於一面
其面貌端正  
譬如秋滿月

乃至阿育王命諸大臣而語之言汝等嘗見此兒眼不諸臣答言臣於人中實所未見雪山有鳥名鳩那羅此鳥之眼與其相似說偈言

於雪山頂  
有寶花處  
鳩那羅鳥
而住其上  
此兒二眼  
類彼鳥眼

王便發言將此鳥來虛空上半由旬夜叉神聞其語下一由旬[8]聞其語一念之頃夜叉之神即得鳥來時阿育王以鳥眼比兒眼此二眼無有異相即以鳥名而以名兒復說偈言

大地人王  
以可愛眼  
鳩那羅名
[9]為兒名  
[10]大地  
其名遠聞

乃至鳩那羅長大為其納妃妃名[11]遮那[12](翻金)摩羅[13]([14])時阿育王將鳩那羅往至鷄寺有上座六通羅漢名耶舍是時耶舍見鳩那羅未經幾時應當失[15]即白王言故不令鳩那羅作其自業時阿育王語鳩那大德令汝所作汝當隨之時鳩那羅禮耶舍足說言大德教我所作耶舍答言眼非是常汝當思惟即說偈言

汝鳩那羅  
[16]思惟眼  
無常病苦
眾患所集  
凡夫顛倒  
由之起過

時鳩那羅於宮中靜處獨坐思惟眼等諸入為苦無常時阿育王第一夫人名微沙落起往鳩那羅處見其獨坐觀其眼故而起欲心以手抱之而說偈言

以大力愛火  
今來燒我心
譬如火燒[17]  
汝當遂我意

鳩那羅聞其言以手掩耳而說偈言

汝今於我所  
不應說此言
汝今為我母  
我則為汝子
今此非法愛  
應當捨離之
何故為此事  
開諸惡道門

時微沙落起多不遂意故心生瞋忿[18]夫人又說偈言

愛心[19]汝處  
而汝無愛心
汝心既有惡  
不久須臾滅

鳩那羅答言

我今寧當死  
以法而清淨
不願於生中  
而起不淨心
若有惡心者  
失人天善法
善法既不全  
依何而得生

微沙落起多恒伺其過而欲殺之於北有國名德叉尸羅拒逆不從阿育王[20]時王聞意欲自往大臣白王王今當令鳩那羅往不須自去時阿育王命鳩那羅而語之言往彼國答王[21]爾時阿育王復說偈言

我於今者  
聞其此言  
雖為是兒
而是我心  
以心念故  
倍加莊嚴

是時阿育王即便令人嚴治道路老病死等悉令不現時阿育王與鳩那羅同載一車送之近路將欲分別手抱兒頸見鳩那羅眼啼泣而言

若有人見  
鳩那羅眼  
心歡喜故
有病皆除

是時有一相師婆羅門見鳩那羅不久失眼見阿育王唯觀兒眼不緣餘事見已說偈

王子眼清淨  
王觀之歡喜
眼光明莊嚴  
云何而當失
此國諸人民  
見鳩那羅眼
一切皆歡喜  
猶如天上樂
若見其失眼  
一切當苦惱

乃至鳩那羅次第行至德叉尸羅國彼國人聞出半由旬嚴治諸道處處置水以待來眾時諸人民即便說偈

德叉尸羅人  
執寶甖盛水
及諸供養具  
迎鳩那羅王

時王至已人民合掌而作是言我等迎王不為鬪諍亦不與彼大王相嫌但王所遣大臣在我國者為治無道願欲廢之是時人民以諸供具供養鳩那羅王迎至國中時阿育王身遇重病糞從口出諸不淨汁從毛孔出一切良醫所不能治時阿育王即語諸臣鳩那羅還我當灌頂授以王位我於今者貪身命時微沙落起多即便思惟若鳩那羅得作王者我必當死思惟已白阿育王言能令王病得除愈一切醫師不須令進時阿育王即受其語斷諸醫師時微沙落起多語諸醫師[1]門外男女病如王者可將其入阿毘羅國有一人病如王不異時病人婦為覓醫師說其[2]醫師答言將此人來我欲見之當為處藥乃至婦人將此病者送與醫醫師復送與王夫人時王夫人將此病者置無人處令破其腹出生熟二藏於熟藏中有一大虫虫若上行糞從口出虫若下行便從下出若左右行諸不淨汁從毛孔出時王夫人磨摩梨遮以置虫邊而虫不死復以[3]畢鉢以置虫邊虫亦不死復以[4]薑以置虫邊虫亦不死乃至以大蒜置於虫邊[5]便即時王夫人以如此事具以白王於今者應當食蒜病即除愈王答言我是剎不得食蒜夫人復言為身命故作藥意食乃至阿育王遂便食之虫死病除便利如時阿育王清淨洗浴語夫人言汝於今者當何所求隨意與之夫人白王願王七日聽我為王王語夫人若汝為王必當殺我夫人又言過七日已我當還王時阿育王遂便許夫人思惟我欲治鳩那羅今正是時是時夫人即便假作阿育王書與德叉尸羅人令取鳩那羅眼書中說偈

我今有大力  
威名甚可畏
鳩那羅王子  
於彼為罪過
今勅彼人民  
挑取其二眼
今為此一事  
汝等速為之

時王夫人作書已竟須齒牙印之阿育王眠夫人欲印書故便近王邊王即驚覺夫人白王何故驚怖王答夫人我夢不祥見有鷲鳥欲取鳩那羅眼是故驚懼夫人答言王不須鳩那羅子今甚安隱第二更夢王復驚起語夫人言我今更夢如本不祥夫人問言復云何王答言我見鳩那羅頭鬚髮爪悉皆長利而不能言夫人答言其今安隱願勿憂乃至後時阿育王眠夫人即便以大王齒竊取印之遣使[6]與德叉尸羅人時阿育王又夢自齒悉皆墮落至明清旦澡洗已畢為身命故召相師來以夢所見具向其說汝當為我解釋夢[7]相師答言若人有此夢者兒當失眼不異失兒而說偈言

若人夢齒落  
必當失兒眼
兒眼既已失  
不異失於兒

時阿育王聞其此言即便起立合掌向四方而呪願言

今一心歸佛  
清淨法及僧
世間諸仙人  
於世為最勝
一切諸聖眾  
皆護鳩那羅

使者執書至德叉尸羅國是時彼國人民見此書至念鳩那羅故共隱此書而不與之欲令其起於惡心彼諸人民復更思惟阿育大王其甚可畏心不敬信於其自兒尚欲取況於我等而不起惡復說偈言

今此鳩那羅  
如大仙不異
於一切眾生  
皆能作饒益
彼阿育大王  
而不起慈念
況於餘眾生  
而能不殘害

乃至彼人以書與鳩那羅鳩那羅得書已語諸人言若能取我眼者今隨汝意時諸人即喚旃陀羅汝當挑取鳩那羅眼旃陀羅合掌說言我今不能何以故

若人於滿月  
能除其光明
是人當能除  
汝面明月眼

是時鳩那羅即脫寶冠語旃陀羅言汝挑我我當與汝復有一人形貌可憎十八種醜語鳩那羅言我能挑眼時鳩那羅尋憶大德耶舍所說便說偈言

合會有離  
是真實說  
思惟此義
知眼無常  
我善知識  
能饒益者
是人說法  
皆苦因緣  
我常思念
一切無常  
是師之教  
深自憶持
我不畏苦  
見法不住  
當依王教
汝取我眼  
我已攝受  
無常真實

是時鳩那羅語醜人言汝當取我一眼置我手中我欲觀之時此醜人欲取其眼無數諸人相與嗔罵而說偈言

眼清淨無垢  
如月在空中
汝今挑此眼  
如拔池蓮華

是無數人悲號啼哭是時醜人即出其眼鳩那羅手中時鳩那羅以手受之向眼說偈

汝於本時  
能見諸色  
而於今者
何故不見  
本令見者  
生於愛心
今觀不實  
但為虛誑  
譬如水沫
空無有實  
汝無有力  
無有自在
若人見此  
則不受苦

是時鳩那羅思惟一切諸法悉皆無常得須陀洹果既得果已語醜人言所餘一眼隨汝取之時彼醜人復更挑之置鳩那羅手中失肉眼而得慧眼復說偈言

我於今者  
捨此肉眼  
慧眼難得
我今已得  
王今捨我  
我非王子
我今得法  
為法王子  
今從自在
[1]宮殿墮  
復登自在  
法王宮殿

乃至鳩那羅知取其眼是微沙落起多而說偈言

願王夫人  
長受富樂  
壽命[2]
無有盡滅  
由其方便  
我得所作

是時鳩那羅婦[3]遮那摩羅聞鳩那羅失眼以念夫故至其夫所入多人處見鳩那羅失眼流血悶絕躄地傍人以水灑之令得醒寤啼泣說偈

眼光明可愛  
昔見生歡喜
今見其離身  
心生大瞋惱

鳩那羅語其婦言汝勿啼泣我自起業自受此報復說偈言

一切世間  
以業受身  
眾苦為身
汝應當知  
一切和合  
無不別離
當知此事  
不應啼泣

是時鳩那羅共其婦從德叉尸羅國還阿育王所二人生來未曾履地其身軟弱不堪作時鳩那羅善於鼓琴復能歌吹隨其本路乞食濟命漸漸遊行至於本國欲入宮門守門人不聽其前既不得前而復還出住車馬厩於後夜中鼓琴而歌歌曰我眼已失諦已見復說偈言

若人有智慧  
見十二入等
以智慧為燈  
得解脫生死
三有中之苦  
悉為自心苦
三有中之過  
今應當知之
若欲求勝樂  
當思十二入

時阿育王聞其歌聲心大歡喜而說偈言

今此說偈  
及聞鼓琴  
似是我子
鳩那羅聲  
若是其至  
何不見我

時阿育王命一人來我所聞聲似鳩那羅聲清妙復兼悲怨聞此聲故令我心亂如象失子而聞子聲其心迴遑不安其所汝可往看是鳩那羅不若是鳩那羅汝可將來乃至此人受教至車馬厩至已見其無有二眼皮膚曝露不復可識還白大王王所令看是孤獨盲人共其婦俱住車馬厩非鳩那羅時阿育王聞其此言懊惱思惟而說偈言

如昔所夢見  
鳩那羅失眼
今此盲人者  
鳩那羅不疑
汝可更至彼  
但將此人來
以思惟子故  
其心不安隱

乃至此人受教更至其所語鳩那羅言汝是誰兒何所名姓鳩那羅復以偈答

父名阿輸柯  
增長姓孔雀
一切諸大地  
悉為其所領
我是彼王子  
名為鳩那羅
[4]法王佛  
今為法王子

是時使人將鳩那羅及其婦至宮中時阿育王見鳩那羅風日曝露以草[5]帛雜為衣裳形容改[6]不復可識時阿育王生心疑惑而語之言汝是鳩那羅不答言我是阿育王聞悶絕墮地傍人見王而說偈言

王見鳩那羅  
有面[7]而無
以苦惱燒心  
從床墮於地

傍人以水灑王令其得醒還至坐處抱鳩那羅置其膝上復抱其頸啼哭落淚手拂頭面憶其昔容而說偈言

汝端嚴眼  
今何所在  
失眼因緣
汝今當說  
汝今無眼  
如空無月
形容改[*]  
誰之所作  
汝昔容貌
猶如仙人  
誰無慈悲  
壞汝眼目
汝於世間  
誰為怨讎  
我苦惱根
由之而起  
汝身妙色  
誰之所壞
懊惱心火  
今燒我身  
譬如霹靂
摧折樹木  
懊惱之雷  
以破我心
如此因緣  
汝今速說

時鳩那羅以偈答言

王不聞佛言  
果報不可[1]
乃至辟支佛  
亦所不能免
一切諸凡夫  
悉由業所造
善惡之業緣  
時至必應受
一切諸眾生  
自作自受報
我知此緣故  
不說壞眼人
此苦我自作  
無有他作者
如此眼因緣  
不由於人作
一切眾生苦  
皆亦復如是
悉由業所[2]  
王當知此事

時阿育王為懊惱火以燒其心復說偈言

汝但說其人  
我不生瞋心
汝若不說者  
我心亂不安

時阿育王知是微沙落起多所作喚微沙落起多而說偈言

汝今為大惡  
[3]何不陷地
今汝不為法  
於我為大過
汝今既為惡  
從今捨於汝
猶如行善人  
捨不如法利

時阿育王嗔火燒心見微沙落起多復說偈

我於今者  
欲出其眼  
欲以鐵鋸
以解其身  
以斧破身  
以刀割舌
以刀截頸  
以火燒身  
令飲毒藥
以除其命

阿育王說如此事欲治微沙落起多鳩那羅聞深生慈心復說偈言

微沙落起多  
所為諸惡業
大王於今者  
不應便殺之
一切諸大力  
無過於忍辱
世尊之所說  
其最為第一

時阿育王不受兒語以微沙落起多置落可以火焚之又復令殺德叉尸羅人是時比丘生疑問大德優波笈多鳩那羅先造何業今受此報大德答言長老當聽過去久於波羅[4]國有一獵師至雪山中多殺群鹿又於一時復往雪山時雷電霹靂有五百鹿以怖畏故入石窟中時此獵師見諸群鹿即便捕之一切皆得得已復作是念若皆殺肉當臭爛無如之何我當挑其兩眼使其不死而不知去後漸殺之作是念已一切挑長老於意云何先獵師者鳩那羅是以其挑鹿眼故[5]無數[6]常在地獄從地獄出生於人中五百世中常被挑眼今是最後餘殘果報比丘又問以何因緣生於大姓端嚴眼復得羅漢答言諸長老聽過去久遠人壽四萬歲時有佛正覺名迦羅鳩村[7]出現於世是時如來於一切世間所應作者皆已作訖入無餘涅槃時有一王名曰輸頗[8]([9])為佛世尊起四寶塔時王命過弟不信佛起塔珍寶悉皆密取唯土木在一切人民見塔毀壞懊惱發聲時有長者子問彼諸人汝等何事懊惱發聲諸人答言世尊之塔本有四寶不謂於今悉皆毀散是故我見懊惱發聲時長者子即以四寶如本莊復令高廣有勝於初又起金像以置塔中所作已訖復發願言迦羅鳩村[10]為世間願我後師亦如今日比丘當知昔長者子即鳩那羅是[A1]其修治迦羅鳩村[*]如來塔今得生於大姓之中以其造作如來像故今所得身端嚴第一以其發願值善師故得釋迦牟尼為師及見四諦

阿育王經卷第四

緣【大】,緣品【明】
第四【大】,〔-〕【宮】
翻有扶容華也【大】,〔-〕【明】
也【大】,〔-〕【宋】【元】【宮】
翻法【大】,〔-〕【明】
翻增長【大】,〔-〕【明】
目【大】,自【宋】【元】【明】【宮】
龍【大】,神【宋】【元】【明】
說【大】,以【宋】【元】【明】【宮】
故【大】,於【宮】
千【大】,干【宋】【元】【明】【宮】
翻金【大】,〔-〕【明】
翻鬘花【大】,〔-〕【明】
鬘【大】,縵【宋】【元】【宮】
眼【大】,其眼【宋】【元】【明】【宮】
常【大】,當【宋】【元】【明】【宮】
膝【大】,藤【宋】【元】【明】【宮】
夫人又【大】,即【宋】【元】【明】【宮】
住【大】,往【宋】【元】【明】【宮】
令【大】,領【宋】【元】【明】【宮】
言【大】,言唯【宋】【元】【明】【宮】
門外【大】,外間【宋】【元】,外聞【明】【宮】
病【大】,痛【宮】
畢鉢【大】,蓽茇【宋】【元】【明】
乾【大】,干【宋】【元】【明】【宮】
便即【大】,即便【宋】【元】【明】【宮】
送【大】,送之【宋】【元】【明】【宮】
意【大】,想【宮】
苦【大】,若【宮】
常【大】,長【宋】【元】【明】【宮】
千【大】,干【宋】【元】【明】【宮】
日【大】,曰【宋】【元】【明】【宮】
弊【大】,幣【宋】【元】【明】【宮】
異【大】*,易【宋】【元】【明】【宮】*
而無【大】,無有【宋】【元】【明】【宮】
脫【大】,說【宋】【元】【明】【宮】
作【大】,生【宋】【元】【明】【宮】
云【大】,如【宋】【元】【明】【宮】
㮈【大】,奈【明】
於【大】,〔-〕【明】【宮】
年【大】,年中【明】【宮】
大【大】,馱【元】【明】
翻莊嚴【大】,〔-〕【明】
莊【大】,疾【宋】【宮】
大【大】*,駄【宋】*【元】*【明】*
以【CB】【麗-CB】,此【大】(cf. K30n1013_p0369c08)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