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釋[1]無作[2]實相第四十[3]三之餘(卷六十五)

[4]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般若波羅蜜親近正憶念者終不[5][6]亦終不病身無[7]亦不衰耄終不橫死無數百千萬諸[8]四天王天乃至淨居諸天皆悉隨從聽受六齋日——八日二十三日十四[9]二十九日十五日十日諸天眾會善男子為法師者[10]所說般若波羅蜜[11]皆悉來集是善男子善女人在大眾中說是般若波羅蜜得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福德。」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12]善男子善女人若六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十五日三十日在諸天眾前說[13]般若波羅蜜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無量無邊阿僧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福德何以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是大珍寶何等是大珍寶是般若波羅蜜能拔地獄畜生餓鬼及人中能與剎利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能與四天王天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能與須陀洹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中廣說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廣說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廣說佛十力乃至[14]一切從是中學出生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出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那婆[15]得福天廣果天無想天阿浮呵那不熱天快見天妙見天阿迦尼吒天虛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有想非無想處天是法中學得須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果阿羅漢果[16]辟支佛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名為大珍寶

珍寶波羅蜜中無有法可得若生若滅若垢若淨若取若捨珍寶波羅蜜亦無有法若善若不善若世間若出世間若有漏若無漏若有為若無為以是故須菩提是名無所得珍寶波羅蜜

須菩提是珍寶波羅蜜無有法能染污何以故[17]法不可得故須菩提以是故名無染珍寶波羅蜜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亦如是不知亦如是不分別如是不得亦如是不戲論[18]為能修行般若波羅蜜亦能禮覲諸佛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遊諸佛剎成就眾生淨佛國土

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於諸法無有力無非力亦無受亦無與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波羅蜜亦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不捨欲界不住欲界不捨色界不住色界不捨無色界不住無色界是般若波羅蜜不與檀波羅蜜亦不捨不與尸波羅蜜亦不捨不與羼提波羅蜜亦不捨不與毘梨耶波羅蜜亦不捨不與禪波羅蜜亦不捨不與般若波羅蜜亦不捨與內空亦不捨乃至不與無法有法空亦不不與四念處亦不[19]乃至不與八聖道分亦不捨不與佛十力亦不[*]乃至不與十八不共法亦不捨不與須陀洹果亦不[*]乃至不與阿羅漢果亦不捨不與辟支佛道亦不[*]乃至不與一切智亦不捨是般若波羅蜜不與阿羅漢法不捨凡人法不與辟支佛法不捨阿羅漢法不與佛法不捨辟支佛法是般若波羅蜜亦不與無為法捨有為法何以故若有諸佛若無諸佛[20]法相常住不異法相法住法位常住謬不失故。」

[21]

問曰

若受持般若正憶念猶有眾患云何言終不病[22]

答曰

功德地獄品中已廣說所謂非必受報故無眾患

又常受持正憶念如所說行般若故無眾患譬如良藥能破眾病若不能將[23]則不除患非藥之失又如[24]𤻝雖得利器不能[25]非器之過行者如先世重罪今世不如所說行故不得般若力非般若過

問曰

天上亦有般若波羅蜜諸天何以於六齋日隨逐不淨人身求聞般若

答曰

天上有經卷傳聞如是亦非佛說若令有者忉利天上兜率天上當有何以故阿修羅共忉利天鬪時勅帝釋:「汝當誦念般若。」兜率天上常有補處菩薩為諸天[1]故可有色界諸天身及衣服輕微乃至無兩數常樂宴寂受禪定[2]是故不應有經卷

諸天著二種樂定樂不能懃苦書持般若波羅蜜閻浮提人能精進書[3]正憶念如經說:「浮提人以三因緣勝諸天及[4]欝單曰能斷[5]二者強識念力三者[6]精懃勇猛。」是閻浮提人能書寫受持以是故諸天來下禮拜般若經卷或欲聞說

有人言天上若有經卷遠來供養福德增益求般若波羅蜜亦無厭足有菩薩天欲令般若尊重故來下欲令眾生益加信敬——「天尚來何況我等!」行者若聞好香若見光有如是希有事故深心信樂般若又未離欲人惡鬼魔民常[7]伺便令墮惡處從四天王乃至淨居天是大力諸天來小鬼[8]菩薩能生清淨大心如先品中說故來隨逐法師

六齋日諸天來觀人心十五三十日上白諸天

復次是六齋日是惡日令人衰凶若有是日受八戒持齋布施是時諸天歡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是日法師高座說法如是等種種因緣故諸天皆[9]

說法者讚歎無量無邊無上——所謂般若波羅蜜亦得無量無邊福德若為人說[10]鈍根福德薄故得福少天利根福德多福田勝故得福多故佛說:「者齋日諸天及大眾中說般若得福無。」

此中佛可須菩提所言復自說無量福德因緣所謂般若波羅蜜是大珍寶波羅蜜。」如如意寶珠能滿一切人願是般若波羅蜜能滿一切眾生願所謂離苦得樂苦者般若波羅蜜能拔眾生地獄畜生餓鬼及人中與樂者能與剎利大姓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樂因緣善法般若波羅蜜中廣說所謂十善道乃至一切智如如意寶能出衣服飲食金銀等隨意所須般若波羅蜜亦如是能令得十善道乃至一切智剎利大姓乃至佛以是事故名為珍寶波羅蜜」。

復次,「珍寶波羅蜜如人得如意寶則隨意所須皆得失則憂惱是般若波羅蜜不生不滅常不失世世與眾生樂[11]後令得佛道如人得如意寶則心生自輕賤他人是為衰因緣若人得世間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分別著諸善法捨諸惡生高心輕蔑餘人則開諸罪門珍寶般若波羅蜜出世間般若波羅蜜中不分別不善是名大珍寶波羅蜜能利眾生竟無憂是珍寶波羅蜜善法尚不能污染何況不善法

如此中說如是亦不知上說般若[12]亦不作是知不作知者取相亦不生著不分別不得定相是名無有過患無有法愛斷諸戲論」。

如是人能實修行般若波羅蜜以法禮佛自得實法利益故能利[13]眾生能自離惡能令眾生離惡故得淨佛[14]世界用無所得方便力故知諸法畢竟寂滅相而能為眾生故起諸善法

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故無力非力譬如虛空雖無有法而因虛空得有所作無有一法定相可著故無有力得諸法實相於諸善法無礙乃至降魔成非無有力。「不受不與」、「不生不滅等乃至不捨有為法不與無為法」,亦如是

此中說因緣:「有佛無佛諸法性常住世間。」諸法性即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者即是般若波羅蜜若以常無常等求諸法實相是皆為錯[15]入法性中[16]則無有錯謬性常故不失

[*]

爾時諸天子虛空中立發大音聲踊躍歡[17]鉢羅華[18]波頭摩華[19]拘物頭華分陀利華而散佛上[20]是言:「我等於閻浮提見第二法[21]輪轉。」是中無量百千天子得無生法忍

佛告須菩提:「[22]法輪非第一轉非第二轉是般若波羅蜜不為轉[23]故出不為還故出[24]有法空故。」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無法有法空故般若波羅蜜不為轉不為還故出?」

佛言:「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相空乃至檀波羅蜜檀波羅蜜相空內空內空相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無法有法空相空四念處四念處相空乃至八聖道分八聖道分相空佛十力佛十力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須陀洹果須陀洹果相空斯陀含果斯陀含果相空阿那含果阿那含果相空阿羅漢果阿羅漢果相空辟支佛道辟支佛道相空一切種智一切種智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是摩訶波羅蜜何以故雖一切法自[1]而諸菩薩摩訶薩因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法可得轉法輪亦無法可轉亦無法可還是摩訶[2]般若波羅蜜中亦無有法可見何以故法不可得若轉若還一切法畢竟不生故以故是空相不能轉不能還無相相不能不能還無作相不能轉不能還若能如是說般若波羅蜜[3]分別顯現解釋——有能如是教者是名清淨說般若波羅亦無說者亦無受者亦無證者若無說無證亦無滅者是說法中亦無畢定福。」

[4]

[5]

諸天聞般若[6]歡喜踊躍諸天身輕利根分別著相知有輕重聞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平等實相大利益眾生有過者是故[7]躍歡喜起身業口業供養具蓮華等供養於佛作是言:「我等於閻浮提見第二法輪轉。」

問曰

初說法令人得道是名轉法輪今何以言第二法輪[8]」?若以佛說名為轉法輪者皆是法輪何限第二

答曰

初說法名定實一法輪因初轉乃至法盡通名為轉是諸天見是會中多有人發無上道[9]無生法忍見是利益故讚言第二轉法輪」。初轉法輪八萬諸天得無生法忍阿若憍陳如一人得初道今無量諸天得無生法忍是故說第二法[10]輪轉今轉法輪似如初轉

問曰

今轉法輪多人得初轉法輪得道者少云何以大喻小

諸佛事有二種一者[11]二者初轉法聲聞人見八萬一人得初道諸菩薩見無數阿僧祇人得聲聞道無數人種辟支佛道因緣無數阿僧祇人發無上道心無數阿僧祇人行六波羅蜜道得諸深三昧陀羅尼十方無量眾生得無生法忍無量阿僧祇眾生從初地中乃至十地住無量阿僧祇眾生得一生補處無量阿僧祇眾生得坐道聞是法疾成佛道——如是等不可思議相是名密轉法輪相譬如大雨大樹則多受樹則少受以是故當知初轉法輪亦大[12]後喻前無咎

轉法輪非一非二為畢竟空及轉法輪果報[13]涅槃故如是說是則因中說果[14]即是般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無起無作相故無轉無還如十二因緣中說無明畢竟空故不能實生諸行等明虛妄顛倒無有實定故無法可滅說世間生法故名為轉說世間滅法故名為般若波羅蜜中無此二事故說無轉。「無法有法空故」——無轉是有法空」,無還是法空」。

問曰

須菩提何以作是問——「有法無法空故般若波羅蜜不為轉不為還故出」?佛還以空答

答曰

有人說諸法有四種相一者說有二者說無三者說亦有亦無者說非有非無是中[15]憶念故四種邪行著此四法故名為邪道是中正憶念故四種正行[16]不著故名為正道是中破非有非無故名無法有法空」。佛說乃至破非有非無故說無有轉無有還」。

非有非無有二種一者用上三句破二者用涅槃實相破須菩提雖知佛以涅槃破有無是中有新發意菩薩或錯謬故用三句破非有非無於無法有法空中還生邪見[17]故佛有法無法亦自相空」,是故說般若波羅蜜無轉無還」。般若波羅蜜中無般若波羅蜜相一切法無[18]乃至檀波羅蜜亦如是空乃至一切種智相空亦如是

爾時須菩提及大眾歡喜讚歎般若波羅蜜作是言:「波羅蜜所謂般若波羅蜜。」大波羅蜜者所謂一切法雖自性空而般若波羅蜜能利益菩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得亦無所得雖轉法輪亦無所轉

問曰

若諸法空般若波羅蜜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空不應讚[19]般若為摩訶波羅蜜

答曰

此中說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空中亦無自性是故名摩訶波羅蜜若無空相不應作以畢竟空故無所[20]而能行諸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俗法故非第一

諸佛雖說法令他得道破煩惱從此至名為」。今我等[21]煩惱[22]虛誑顛倒妄語無有定相若無定相為何所斷若無所斷亦無轉無還是故說雖轉法輪亦無轉」。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中無有法五眼所能見若轉若還一切法從本已來畢竟不生故

是自性空畢竟空非轉[23]非還相畏墮常故不轉畏墮滅故不還畏墮有故不轉畏墮無故不還畏著世間故不轉畏著涅槃故不還如是自性空畢竟十八空等無量諸空是空解脫門不轉無相無作亦如是入是三解脫門捨我我所心是名說得解脫

能如是不取相著心說般若波羅蜜照等。「若案文若口傳。「為人讚般若令受持讀誦憶念。「如人執燈照物若人不知般若以智慧明照之令知。「如寶藏閉門有好物而不能得若開其門則隨意所[1]如人疑不信般若者開邪疑扉折無明關是人則隨意所取。「如人眼[2]指示好醜如人有小信小智者示是道非道是利是失等。「分別分別諸法是善是不善是罪是福是世間是涅槃經書略說解難信能廣[3]分別解說令得信解。「佛為種種眾生說種種法或時毀呰善法助不善法趣令眾生得解。「說法佛意趣以應眾生令知輕重相。「解釋囊中寶物繫口則人不知若為[4]解經卷解釋義理又如重物披析令輕種種因緣譬喻解釋本末令易解。「淺易如深水難渡有人分散此水令淺則渡者皆易若波羅蜜如水甚深論議方便力故種種說能令淺易乃至小智之人皆能信解能以十種為首說甚深義是名清淨說般若波羅蜜義

第一義中[5]無所說畢竟空故無說」,無說故無受」,無受故無證」,無證故無滅諸煩若無滅煩惱則無福田」。

者名信受行是法得沙門果無生法忍是名為」。[6]諸煩惱滅得有餘涅槃得有餘涅槃故是畢定福田畢定者諸法同無餘涅槃性[7]無畢定福[8]

[9]大智度論釋諸波羅蜜品第四十[10]

[*]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無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如虛空無邊故。」[11]()

等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法等。」()

世尊離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畢竟空故。」()

世尊不壞波羅蜜是般若波羅。」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

世尊無彼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名無身故。」()

世尊空種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出息不可得故。」()

世尊不可說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覺觀不可得故。」()

世尊名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識不可得故。」()

世尊不去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來故。」()

世尊無移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伏故。」()

世尊盡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畢竟盡故。」(十一)

世尊不生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一切法不滅故。」(十二)

世尊不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生故。」(十三)

世尊作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作者不可得。」(十四)

世尊無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知者不可得故。」(十五)

世尊不到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生死不可得故。」(十六)

世尊失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失(十七)。」

[*]

釋曰

無邊波羅蜜須菩提聞佛說大珍寶波羅蜜義因而自讚般[12][13]訶波羅蜜又以智慧深入種種法門觀般若波羅蜜如[14]海水無量無邊深知般若波羅蜜功德[15]發大歡喜欲以種種因緣讚歎般若是故白佛言:「世尊無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無邊從品初至竟皆是無邊義妨說餘事故略說若廣說則無量

復次常是一邊無常是一邊[16]無我世間有邊無邊眾生有邊無邊如是等法為邪見邊得般若波羅蜜則無是諸邊無邊」。

復次譬如物盡處名為[17]虛空無色無形故無邊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故無有邊無有盡[18]取處[19][20]故佛答如虛空無邊故般若波羅蜜亦無邊。」

菩薩得法忍觀一切法皆平等是故說一切法等故言等波羅蜜」。

菩薩用畢竟空心離諸煩亦離諸法是故名離波羅蜜」。

菩薩用是般若波羅蜜總相別相求諸法[21]定相如毛髮許以不可得故於一切法心不著若有邪見戲論人用邪見著心欲破壞是菩薩是菩薩無所著故不可破壞是名壞波羅蜜」。

此岸名為生死彼岸[22]涅槃有諸煩惱大河一切出家人欲捨此岸著彼岸而般若波羅蜜無彼岸[23]岸是涅無色無名是故說:「無色無名故是名無彼岸波羅蜜。」

有虛空則有出入息出入息皆從虛誑業因緣生出者非入入者非出念生滅不可得實相息不可得故一切法亦不可得不可得故空種波羅蜜」。

一切法空寂相故不須覺觀覺觀無故則無言說言說故說般若波羅蜜斷語言道是故名不可說波羅蜜」。

二法攝一切法所謂名四大及造色色所攝受等四眾名所攝別諸法者說:「般若波羅蜜是智慧相故名所攝。」今實不離色是名不離名是色是般若波羅蜜無知相故說識不可得」,故言無名波羅蜜」。

一切法無來無去故無去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是三世十方佛法藏以三法印印無天無人能破故名移波羅蜜」。

諸有為法念念盡滅無有住時爾者過去法不盡未來法亦不盡現在法不住故不盡三世盡不可得故名為畢竟盡畢竟盡故盡波羅蜜」。

一切法三世中生不可得故無生無生故名無生波羅蜜」。

不滅波羅蜜亦如是

作有二種一者眾生作二者法作眾生作者布施持戒等法作者火燒心識所知眾生空故無作者一切法鈍[1]相故法亦不作是二無作故名無作波羅蜜」。

無知波羅蜜亦如是一切法鈍故無所知

天眼見有生死用空慧眼見生死不可得生死不可得故今世眾生死無到後世者但五眾先業因緣相續生故名不到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不失諸法實相亦能令一切法不失實相離般若波羅蜜一切法皆失觀一切法實相得般若波羅蜜[2]故名不失波羅蜜」。

[*]

世尊夢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至夢中所見不可得故。」[3](十八)

世尊響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聞聲者不可得故。」(十九)

世尊影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鏡面不可得故。」(二十)

世尊焰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水流不可得故。」(二十一)

世尊幻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術事不可得故。」(二十二)

世尊不垢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煩惱不可得故。」(二十三)

世尊無淨波羅蜜是般若波羅。」

佛言:「煩惱虛誑故。」(二十四)

世尊不污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處不可得故。」(二十五)

不戲論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切戲論破故。」(二十六)

世尊不念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念破故。」(二十七)

世尊不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法性常住故。」(二十八)

世尊無染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妄解故。」(二十九)

世尊[4]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5]一切法無分別故。」(三十)

世尊寂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相不可得故。」(三十一)

世尊無欲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欲不可得故。」(三十二)

世尊無瞋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瞋恚不實故。」(三十三)

世尊無癡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明黑闇滅故。」(三十四)

世尊無煩惱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分別憶想虛妄故。」(三十五)

世尊無眾生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眾生無所有故。」(三十六)

世尊[6]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法不起故。」(三十七)

世尊無二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離二邊故。」(三十八)

世尊不破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相離故。」(三十九)

世尊不取波羅蜜是般若波羅。」

佛言:「過聲聞辟支佛地故。」(四十)

世尊不分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妄想不可得。」(四十一)

世尊無量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諸法量不可得故。」(四十二)

世尊虛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無所有故。」(四十)

[*]

釋曰

須菩提讚般若波羅蜜示眾生世間空如夢佛言夢亦不可得故名波羅蜜」。

[7]亦如是

人心以聲為實以響為虛影以[8]面鏡為實像為虛以風日光為實水為虛幻以祝術為祝術所作為虛須菩提[9]般若以喻為空佛說喻本事皆空本事皆空故是喻亦

是般若波羅蜜無垢能斷滅一切垢

佛言諸煩惱從本已來常無今何所斷是故名無垢波羅蜜」。

無淨波羅蜜亦如是無煩惱即是」。

[*]瞋恚等諸煩惱名為是般若波羅蜜一切垢法所不污六情是諸煩惱處六情及一切法諸煩惱緣處處皆不可得故名不污波羅蜜」。

得是般若波羅蜜一切戲論憶想分別滅故名不戲論波羅蜜」。

一切法畢竟空故[10]無憶無念[11]無憶無念相故名無念波羅蜜」。

住法性菩一切論議者所不能勝一切結使邪見所不能覆一切法無常破壞心不生憂如是等因緣故名不動波羅蜜」。

一切法妄非但愛染故名無染波羅蜜」。

憶想分別是一切結使根本有結使能起後身業憶想分別虛妄一切後世生業更不復起是名不起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中不取三毒火相故言寂滅波羅蜜」。

佛言:「非但三毒相寂滅一切法相不可得故。」

是般若波羅蜜乃至善法中尚不貪何況餘欲:「從本已來不可得故。」貪欲虛誑自性不可得故名無欲波羅蜜」;非是離欲故名無

瞋恚性畢竟無所有故名無瞋波羅蜜」;非是離瞋故名無瞋

一切法中無明黑闇故名無癡波羅蜜」;非是滅癡故名無癡

無煩惱波羅蜜菩薩得無生法忍故一切煩惱滅佛言:「憶想分別是煩惱根本憶想尚何況煩惱!」故名無煩惱波羅蜜」。

般若能破無眾生中有眾生顛倒故名無眾生波羅」。佛言:「是眾生從本已來不生無所有名無眾生。」

須菩提意以般若波羅蜜能斷一切有漏法故名斷波羅蜜」。佛言諸法不起不生無所作諸法自然斷相故名」。

邊者所謂我無我無斷可斷法無斷法——如是等無量二邊般若波羅蜜中無是諸邊故名無二邊波羅蜜」。佛言是諸邊從本已來無但以虛誑顛倒故著菩薩求實事故離是顛倒邊

是般若波羅蜜一空故不可破佛言不但般若波羅蜜切法皆無定異相如果不離因因不離果有為法不離無為法無為法不離有為法般若波羅蜜不離一切法一切法不離般若波羅蜜一切法實相即是般若波羅蜜不破波羅蜜」。破者所謂諸法各各離散

切法無常等過失是故般若波羅蜜不取一切法佛言一切法乃至二乘出世間清淨亦不取故名不取波羅蜜」。

分別名取相生心妄想分別般若[1]波羅蜜是實相故是妄想分別佛言因憶想分別有無分今憶想分別從本已來無故名無分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出四無量故名無量波羅蜜」。復次畢竟空[2]涅槃無量法名無量復次智慧所不能到邊崖是名無[3]名六情所籌度是法空無相無生滅六情所不能量何以故物多而量器小故佛言非但是般若波羅蜜無量色等一切法不可得故皆無量

如虛空無色無形所能作般若波羅蜜亦如是佛言非但虛空無所有色等諸法皆無所有故名虛空波羅蜜」。

[*]

世尊無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破壞故。」[4](四十四)

世尊[5]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6]相故。」(四十五)

世尊我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著。」(四十六)

世尊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四十七)

世尊無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生故。」(四十八)

世尊內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內法不可得故。」(四十九)

世尊外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外法不可得故。」(五十)

世尊內外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內外法不可得故。」(五十一)

世尊空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空空法不可得故。」(五十二)

世尊大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五十三)

世尊第一義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涅槃不可得故。」(五十四)

世尊有為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有為法不可得故。」(五十五)

世尊無為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為法不可得故。」(五十六)

世尊畢竟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法畢竟不可得故。」(五十七)

世尊無始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7]無始不可得故。」(五十八)

世尊散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散法不可得故。」(五十九)

世尊性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有為無為法不可得故。」(六十)

世尊諸法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六十一)

世尊自相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自相離。」(六十二)

世尊無法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法不可得故。」(六十三)

世尊有法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有法不可得故。」(六十四)世尊無法有法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無法有[8]不可得故。」(六十五)

世尊[9]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法不可得。」(六十六)

世尊[10]懃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善不善法不可得故。」(六十七)

世尊[11]意足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四如意足不可得故。」(六十八)

世尊[12]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五根不可得故。」(六十九)

世尊[13]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五力不可得故。」(七十)

世尊[14]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七覺分不可得故。」(七十一)

世尊[15]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八聖道分不可得故。」(七十二)

世尊無作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作不可得故。」(七十)

世尊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相不可得故。」(七十四)

世尊無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寂滅相不可得故。」(七十五)

世尊[16]捨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八背捨不可得故。」(七十六)

世尊[1]波羅蜜是般若波羅。」

佛言:「九次第定不可得故。」(七十七)

世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慳貪不可得故。」(七十八)

世尊尸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破戒不可得故。」(七十九)

世尊羼提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2]不忍辱不可得故。」(八十)

世尊[3]毘梨耶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懈怠精進不可得故。」(八十一)

世尊禪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定亂不可得故。」(八十二)

世尊般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癡慧不可得故。」(八十三)

世尊十力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伏故。」(八十四)

世尊無所畏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道種智不沒故。」(八十五)

無礙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4]法無障[5]礙故。」(八十六)

世尊佛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過一切法故。」(八十七)

如實說[6]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7]如實故。」(八十八)

世尊自然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中自在故。」(八十九)

佛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知一切一切種[8](九十)。」

[*]

釋曰

般若波羅蜜中有無常聖行無常波羅蜜」。佛言非但般若中有無常觀一切法無常故無常波羅蜜」。

問曰

上來般若波羅蜜法性常住」,今何以說無常」?

般若波羅蜜是智慧觀法從因緣和合是有為法故無常般若波羅蜜所緣處法性實際無為法故常須菩提說有為般若故言般若[*]波羅蜜無常

問曰

若爾者佛何以說一切法盡是破壞無常無為法無破壞相」?

答曰

一切法名六情內外皆是作作法故必歸破壞相離有為法[9]為法亦更無有法相因有為法相故說無為法不生不滅

復次一切有為法有二種名字一切二者實一切一切有為法破壞故名一切無常

等乃至無法有法空亦如須菩提說一切法相讚般若[10]切法答

正觀身等四法從四念處生四念處是四諦之初門四諦是[11]沙門果初門阿羅漢果分別即是三乘四念處般若波羅蜜中種種廣說佛言是四種法緣處從本已來皆不可得故名念處波羅蜜」。

四正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

問曰

餘法可以讚般若云何[12]以般若讚般若

答曰

有二種般若一者常住般若二者與五波羅蜜共行有用般若波羅蜜[13]菩提讚有用般若波羅蜜能破無明黑闇能與真智是故佛說:「常住般若波羅蜜癡慧不可得。」

行是般若波羅蜜菩薩初得菩薩十力後得佛十力是故說十力波羅蜜」。佛言:「但十力者不可破不可伏一切法實相亦不可破亦不可伏。」佛意[14]眾生故說[15]十方佛力無量無邊如佛力一切法實相亦如是不可伏故名十力波羅蜜」。

菩薩得是般若波羅蜜力於佛前能說法論議何況餘處尚不畏魔王何況外道故名無所畏波羅蜜」。佛言:「道種智不沒故。」道種智名法知一切眾生以何道得[16]涅槃般若波羅常寂滅相不可說是菩薩以道種智故引導眾生於大眾中師子吼道種智增益故不沒無所畏不自憍慢我有是法畏波羅蜜」。

須菩提從佛[17]無畏轉深故讚般若波羅蜜無礙波羅蜜」。佛言:「非但四無一切法入如法性實際故[18]是無礙。」

菩薩因般若波羅蜜[19]十力四無所四無礙智大慈大悲等諸佛[20]法波羅蜜」。佛言聲聞法[21]於凡夫法為辟支佛法於聲聞法為勝[22]佛法於一切法最勝如一切色中虛空廣大佛法最勝無能及無可喻過一切法故名佛法波羅蜜」。

如過去佛行六波羅蜜得諸法如相今佛亦如是行六波羅蜜得佛道[23][24]多陀阿伽陀波羅蜜」。「多陀阿伽[25]或言如來」,或言如實說」,或言如實知」。中佛說非但佛說名如實說一切[26]言皆是如實故名如實說波羅蜜」。

是般若波羅蜜具足後身自然作佛故名自然波羅蜜」。「名佛佛所說故名自然波羅蜜」。復次般若波羅蜜實相自然不由他作故名」。佛言佛一切法中得自在力故名自然波羅蜜」。

具足十地得十力四無所畏轉法擊法鼓覺世間無明睡眾生[27]佛波羅蜜」。秦言覺者知者[28]何者謂正知一切法一切種[*]名覺

一切法所謂五眾十二入十八界等復次一切法名外道經書伎術禪定等略說有五種所謂凡夫法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

略知有二種相所謂總相別相以分別相畢竟空相廣知則一切種——一切種是一切無量無邊法門以是事故名為波羅蜜」;不以佛身故名為佛波羅蜜但以一切種智故

大智度[1]卷第六十[2]

無作實相品【大】,〔-〕【宋】【元】【宮】【聖】
實相【大】,〔-〕【明】
三之餘【大】,三品下訖第四十四品【宮】,三品下(訖第四十四品)【宋】【元】,三之下【明】,二品下(訖第四十三品)【聖】
【經】【大】*,〔-〕【宋】【宮】*,前頁[22]不分卷【石】
眼【大】*,目【聖】*
身【大】,身意【石】
刑【大】,形【宋】【元】【明】【宮】【聖】【石】
天【大】,〔-〕【聖】
日【大】,〔-〕【宋】【元】【明】
在【大】,在在【聖】
處【大】,〔-〕【宋】【元】【明】【宮】
是【大】,〔-〕【石】
是【大】,〔-〕【宋】【元】【明】【宮】
一切【大】,一切種【元】【明】
伽【大】,加【宋】
得【大】,〔-〕【石】
染【大】,染污【石】
是【大】,如是【聖】
捨【大】*,捨不與【石】*
諸【大】,〔-〕【聖】
【論】【大】,〔-〕【宋】【宮】
眼【大】,目【聖】【石】
順【大】,慎【石】
𤻝【大】,儜【聖】
御【大】,禦【宋】【元】【明】【宮】
說【大】,說法【聖】【石】
味【大】,三昧【聖】【石】
受【CB】【麗-CB】【宮】【聖】【石】,精【大】(cf. K14n0549_p1144b14; T25n1509_p0467b24)
欝單曰【大】,欝單越【宋】【元】【明】【宮】
淫【大】*,婬【宋】【元】【明】【宮】*
精懃【大】,精進【石】
逐【大】,逮【聖】
去【大】,去故【聖】
明註曰來下宋南藏有不字
人【大】,〔-〕【聖】
末【大】,未【聖】
相亦不【大】,〔-〕【宋】【宮】
益【大】,〔-〕【宋】【元】【明】【宮】
世界【大】,國土【石】
人【大】,〔-〕【石】
求【大】,〔-〕【宋】【元】【明】【宮】
漚【大】,優【元】【明】
波頭摩華【大】,波頭暮【宋】【宮】【聖】
拘物頭華【大】,拘物陀【宋】【宮】【聖】
如【大】,作如【聖】
輪轉【大】,轉輪【聖】,轉法輪【石】
法輪【大】,法輪轉【聖】,轉法輪【石】
故出【大】,〔-〕【宋】【宮】
法【大】,法轉【聖】
相【大】,性【宋】【元】【明】【宮】【聖】
般若【大】,〔-〕【宋】【元】【明】【宮】
照【大】,詔【宋】【宮】
【論】【大】,〔-〕【宋】【宮】
曰【大】,曰時【石】
大【大】,發大【聖】
踊【大】,誦【明】
轉【大】,〔-〕【石】
得【大】,行得【聖】
輪轉【大】,轉輪【石】
密【大】,蜜【明】
以【大】,〔-〕【宋】【元】【明】【宮】
涅槃【大】,執涅槃【聖】【石】
輪【大】,轉【元】【明】
邪【大】下同,耶【聖】下同
中【大】,是中【石】
是【大】,〔-〕【宋】【元】【明】【宮】
相【大】,自相【聖】【石】
般若【大】,般若彼羅蜜【石】
礙【大】,破【宋】【元】【明】【宮】
諸【大】,著【聖】
虛誑【大】,諸虛誑【聖】
相【大】,〔-〕【宋】【宮】
取【大】,求【石】
視【大】,示【石】
為【大】,〔-〕【石】
人【大】,〔-〕【石】
實【大】,寶【明】
證【大】,〔-〕【聖】
說【大】,說亦【宋】【元】【明】【宮】
田【大】,田釋四十三品竟【石】
大智度論釋諸波羅蜜品第四十四【大】,大智度論釋第四十四品經遍歎品【宮】,大智度論釋第四十三品百波羅蜜品【聖】,摩訶般若波羅蜜品第四十三百波羅蜜品【石】,〔大智度論〕-【明】
四【大】,四(經作百波羅蜜遍歎品)【明】
石山本無一乃至十七等記數
若【大】,為若【宋】【元】【宮】,若波羅蜜【聖】【石】
為【大】,若【宋】【元】,〔-〕【宮】
大【大】,〔-〕【宋】【宮】【聖】
因【大】,田【聖】,恩【石】
我無我有無【大】,無我有我【聖】
邊【大】,有邊【元】【明】【石】
無【大】,處無有【元】【明】【聖】【石】
受【大】,愛【石】
是【大】,無著處是【宋】【元】【明】【聖】【石】
得【大】,可得【石】
名【大】,是【石】
彼【大】,此【聖】
作【大】,不作【宋】【元】【明】【宮】【聖】
故名【大】,〔-〕【石】
石山本無十八乃至四十三等記數
起【大】,起般【聖】
一切法無分別故【大】,不生性【聖】
斷【大】*,無斷【聖】*
幻【大】,化幻【石】
人【大】,〔-〕【宋】【元】【明】【宮】【聖】
讚【大】,讚嘆【聖】【石】
無憶【大】,〔-〕【宋】【宮】
相【大】下同,想【元】【明】【石】下同
波羅蜜【大】*,〔-〕【宋】【元】【明】【宮】【聖】*
得【大】,〔-〕【宋】【宮】
是【大】,量【元】【明】【聖】【石】
石山本無四十四乃至九十等記數
苦【大】,若【元】
惱【大】,苦惱【元】【明】
法【大】,法性【聖】
法【大】,〔-〕【聖】,法空【石】
念【大】,四念【石】
正【大】,四正【石】
如【大】,四如【石】
根【大】,五根【石】
力【大】,五力【石】
覺【大】,七覺【石】
道【大】,八聖道【石】
背【大】,八背【石】
定【大】,九次第定【石】
忍【大】,〔-〕【宋】【宮】【聖】
毘梨耶【大】,毘利耶【聖】
諸【大】,〔-〕【宋】【元】【明】【宮】
無【大】,〔-〕【聖】
者【大】,〔-〕【元】【明】
說【大】,語【宋】【元】【明】【宮】【聖】
智【大】,〔-〕【宋】【元】【明】【宮】
無【大】,〔-〕【宮】
舉【大】,以【石】
四【大】,〔-〕【宋】【宮】
復【大】,復云【石】
須【大】,願【明】
度【大】,〔-〕【宋】【元】【明】【宮】
十方【大】,十力【宋】【元】【明】【宮】
涅槃【大】,〔-〕【聖】
聞【大】,聞法【宋】【元】【明】【宮】,聞說【聖】
皆【大】,〔-〕【宮】
集【大】,〔-〕【聖】
法【大】,法等【聖】
〔-〕【CB】【麗-CB】【宮】【聖】,於【大】(cf. K14n0549_p1152c05)
佛法【CB】【麗-CB】【聖】,法【大】(cf. K14n0549_p1152c06; T25n1509_p0521c11)
故【大】*,故故【宋】*【元】*【明】*
名【大】,〔-〕【宮】【聖】
陀【大】,〔-〕【聖】
語【大】,說【宮】,諸語【聖】【石】
名【大】,為名【聖】
何者【大】,〔-〕【聖】
論【大】,經論【石】
五【大】,六【石】,五(釋第四十三品下訖第四十四品)【元】【宮】,五(釋第四十三品訖第四十四品)【宋】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