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搜尋:貧窮
#行號
10094c11』」復告諸苾芻:「乃往古昔,波羅痆斯大城之中有一摩納婆。佛不在世,即有獨覺,哀愍貧窮,住閑靜處,世間唯有此一福田。于時有一獨覺名曰樂寂,出現世間,在波羅痆斯施鹿林中在世,即有獨覺,哀愍貧窮,住閑靜處,世間唯有
卷/篇章<1  ...1617[18]
搜尋「貧窮」 1 / 1 次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十八

諸大弟子及佛自說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具壽因緣曰:「具壽蜜性已說業報訖次至具壽說。」于時因緣即說頌

九十一劫時  
我在親慧城
見毘鉢尸佛  
欲入大都郭
我既見大悲  
妙花散於上
花開莖卓竪  
佛頂上為蓋
淨心投佛足  
虔恭頭面禮
十指端合掌  
敬重右圍遶
不聞彼佛法  
亦不受三歸
但發清淨心  
隨善逝而去
我於毘鉢尸  
作斯善業故
經九十一劫  
不曾生惡趣
常受大天身  
恒受勝天樂
多生於人趣  
大富多財寶
此是最後受  
今得為人身
生大淨行族  
大富具多財
披其祕典趣  
文義及占相
章句皆通了  
及大人相好
於其淨行林  
教授五百人
婆羅門眾圍  
出城歸林藪
時我見世尊  
苾芻眾圍遶
精進甚勇猛  
來入摩揭陀
既見大悲士  
情便生淨信
由斯因緣故  
得知其勝相
既出見世父  
備足諸妙相
三十二端嚴  
八十諸好飾
見此端嚴相  
虔誠頂禮足
恭敬合掌立  
讚歎大導師
相論所言者  
唯仁得具備
必定是大師  
世間無與等
勝梵過帝釋  
更無有雙者
超日越地神  
十方界無比
不見過佛者  
豈能相比類
天上及人間  
為大摧魔將
無怙中為依  
無導中為導
我願作聲聞  
我希依奉教。』
赫奕金色臂  
百福莊嚴相
世父舒垂下  
摩我於頂上
蒙告:『汝心淨  
多獲諸勝利
能發淨心施  
其福無邊限
於無上福田  
能生淨妙意
良田下種已  
摩納婆皆辦
永斷無利趣  
不有惡道怖
得開甘露門  
所愛悉成就
必若樂出家  
隨意而來作
急宜棄鬚髮  
可置婆羅門。』
既聞佛法音  
遍告諸門徒
門徒啟告我  
為禿沙門耶
云何捨白淨  
而取於黑處
棄其勝妙族  
欲習卑賤類
婆羅門種類  
世間最超越
梵王從胸口  
化出婆羅門。』
汝等無開覺  
汝等無所知
汝所習學教  
唯我善能詠
如我所明解  
文義說無窮
我隨解應作  
汝等隨緣散
若無有所須  
各隨其意樂
我更不為師  
亦不復教示。』
時此諸門徒  
泣淚向前來
悲涕皆憂惱  
隨便四散去
大悲靜寂士  
善言慰告我
可來善苾芻。』  
我即具近圓
發正清淨心  
捨俗而出家
備諸大神通  
所作已成辦
我今觀先業  
天眼悉明淨
知生及死相  
所曾受身處
證神通竟者  
竭有漏際者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尊者憍陳如言:「具壽因緣已說業報竟次至尊者說。」于時憍陳如即說頌曰

乃往過去世  
迦攝佛滅後
見諸聲聞眾  
共集作是議
大悲迦攝波  
應為後涅槃
出家者甚少  
正法不彰明
我等所聞法  
互相而教示
精進不放逸  
於佛教勤修
共登於山上  
布草以為座
各要漏不斷  
不從座而起。』
由懷精進故  
不惜其身命
六人證神通  
便入於涅槃
我第七根劣  
不能斷諸漏
有法相應心  
處凡而命過
由法相應住  
不捨精進念
便得生天上  
於覩史多宮
遂見釋師子  
牟尼大菩薩
與諸天說法  
致令得開覺
我聞彼說法  
一心而聽受
深樂其正法  
無心暫捨離
天上業報盡  
下生劫比羅
為憍陳如姓  
淨行豪族中
淨飯大王子  
備名稱菩薩
信心捨國出  
苦行於林藪
最君大淨飯  
勅我如是語
可去而出家  
供承其太子。』
我以清淨心  
即供承菩薩
將非證聖道  
厭捨而方去
釋迦大牟尼  
正轉法輪時
於此諸妙法  
最初我證悟
迦攝波佛教  
出家修梵行
今得逢正覺  
證獲於無漏
憍陳如苾芻  
對大僧伽眾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復告具壽鄔波離曰:「尊者憍陳如已說業報次至具壽說。」于時鄔波離即說頌曰

乃於往昔時  
波羅痆斯都
有王名梵授  
我為常供承
淨飾王髭髮  
種種使端嚴
衣服皆相類  
熏香而奉持
懷悲敬重心  
奉事於大王
含喜於王處  
說未曾聞頌
欲是極少味  
而為罪根本
憂苦皆緣此  
安樂無由得
若出家捨欲  
得聞未曾聞
臣今情慕極  
願王聽捨俗。』
時王告我曰  
卿若能決定
出家後見我  
即許卿捨俗。』
我啟大王言  
審知決定意
願王悉臣心  
出家後來見。』
既蒙王聽許  
便詣於林藪
懷直不諂心  
捨俗而出家
隨其力出家  
得至於離欲
修習四靜慮  
勤念不放逸
此王在世時  
我名殑波羅
具大尊貴德  
人眾咸恭敬
又以正直心  
詣師所頂禮
一邊而胡跪  
合掌如是白
親教師存念  
證我有未聞
須往梵授處  
現身令正見。』
師告我:『聽詣  
波羅痆斯城
可存決定信  
勿得招虛妄
我今聽許汝  
汝當隨我語
令其王中最  
興發清淨心。』
蒙師正直許  
我即右旋遶
奉辭隨漸進  
詣波羅痆斯
梵授王聞至  
親來於我處
及由王威德  
諸天亦隨來
王從車而下  
敬心頂禮我
虔仰極尊重  
合掌一邊坐
我即為說法  
令其斷諸欲
王聞深欽敬  
頓捨諸欲事
便發猛利心  
復作如是言
我今求出家  
不樂諸欲事。』
我告王可來  
詣於淨林藪
親近大仙所  
而為作出家
王便冊長子  
紹繼其國位
此大最勝王  
捨國歸出家
王與妃宮婇  
臣佐及宗親
大眾皆圍遶  
詣求出家處
王以正直心  
頂禮諸仙足
合掌求請遍  
願與為出家
與王剃鬚髮  
身披袈裟服
無量百千眾  
皆捨俗出家
我求正直心  
演說清妙法
令使諸聞者  
得生四靜慮
我以懷慈念  
恭敬大王故
命盡臨終時  
生無邊光天
於彼天捨報  
生來於此處
凡所生生處  
大富多財寶
天上及人間  
常受勝妙樂
此為最後時  
斯是最後身
生劫比羅城  
釋迦豪族中
常知所進趣  
恒為侍釋迦
聲聞釋迦子  
我為作承事
由大王威德  
而得為出家
我與剃鬚髮  
作如是白言
聖者不相濟  
我當云何活?』
所有嚴瓔珞  
及諸上妙服
告言:『今與汝  
用充為活命。』
我見多珍寶  
心生大追悔
宜皆盡捨置  
樂求為出家
我今貧困苦  
持此多珍寶
若有知聞者  
必來而害我
可留已調度  
及此諸珍寶。』
即掛於樹上  
亦求為出家
釋迦諸王子  
聞我如是說
令我先出家  
悉皆禮我足
佛哀愍我故  
告善來苾芻
我既出家後  
然度諸王族
彼眾禮我足  
頓摧於我慢
既調為出家  
證得六神通
六通阿羅漢  
超際於彼岸
蒙佛記於我  
持律為第一
鄔波離苾芻  
對諸僧伽眾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于時大導師  
告尊者為光
可說先業報  
曾受諸善惡。」
彼聞佛音告  
即憶先業事
白言對佛前  
今說諸果報
昔在蓮花上  
救世最勝尊
有塔在曠林  
多饒諸惡獸
無人能往彼  
恭敬申供養
在彼側近人  
不知罪福報
我即詣塔所  
淨除諸草木
持㨹遍灑掃  
悉使周嚴飾
虔恭禮八方  
敬重已便迴
由斯善根故  
得生於天上
於三十三天  
受諸勝欲樂
經三十六返  
而得為天王
我所住天宮  
常為金赫耀
廣有三十六  
長六十繕那
我復有希奇  
嚴淨佛塔故
下生於人趣  
七返為人主
我復有希奇  
嚴淨佛塔故
曾所受生處  
身有金光耀
我復有希奇  
嚴淨佛塔故
恒生婆羅門  
剎帝利豪族
我復有希奇  
嚴淨佛塔故
隨意乘車輿  
象馬不步行
我復有希奇  
嚴淨佛塔故
若踐荊棘林  
自然皆屏息
我復有希奇  
嚴淨佛塔故
不曾遭疾患  
亦無諸撗惱
我復有希奇  
嚴淨佛塔故
凡所遊行處  
吉祥相皆現
我復有希奇  
嚴淨佛塔故
常得尊勝貴  
敬事如大天
我復有希奇  
嚴淨佛塔故
不曾身有苦  
及餘諸少惱
佛法無瑕穢  
如是不思議
淨心獲大果  
亦復不思議
若求勝妙樂  
盡除生死者
應敬如來塔  
奉事無上尊
大德是我念  
先世為善業
得受其果報  
甚深有愛樂
此為光苾芻  
對大僧伽眾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告具壽奎宿曰:「具壽為光已說業報訖次至具壽說。」于時奎宿即說頌

大德我思念  
過去俱胝劫
於一切超佛  
而為善品業
時佛無上尊  
無邊百千億
聲聞眾圍遶  
欲入大王都
我從餘村落  
緣事至其處
遂見等正覺  
具三十二相
如月與日照  
如火電冥光
映蔽諸光輝  
佛光最超耀
我常未覩此  
如然大火聚
又見彼佛前  
有一婆羅門
我即諮問彼  
報言佛導師
人天無倫匹  
無與等正覺
既聞佛音告  
心生淨欣樂
深愛其顏儀  
遍體得安樂
復聞天樂音  
非人讚頌聲
天雨末香花  
雨此上勝城
有散青蓮花  
有雨[A1]博迦
或以旃檀末  
或有但合掌
諸天在空中  
虔恭上旋繞
情生深愛仰  
[A2]喜盈溢
為求香鬘故  
四散而馳覓
我於此時中  
遍遊無一花
去我而不遠  
遂見賣蓋者
手持白妙傘  
鮮明如淨貝
速詣手捧持  
諮請暫獻佛
見許將佛所  
誠心持蓋立
蓋從手而去  
自往佛頂上
大師行即動  
大師住即住
不捨調寂身  
自然於空中
我與諸大眾  
覩斯大神變
虔恭皆合掌  
誠心咸頂禮
見等正覺相  
聲聞眾儀式
至家為事業  
繫心常思念
快哉獲善果  
見佛有所懷
我由奉佛蓋  
無上福田處
由此善根故  
七寶常嚴備
後於臨終時  
生三十三天
得為天中王  
諸天皆敬重
復生於人趣  
名為自力王
大富多勤勇  
餘王咸奉事
由斯作善品  
流轉所生處
善根不斷絕  
復續諸妙因
於彼勝福田  
淨心而奉蓋
因此善業故  
不墮於惡趣
此為最後身  
生在於人趣
虔恭調御士  
無上等正覺
釋迦師子教  
而得為出家
證獲阿羅漢  
寂滅清涼處
魔變身如山  
高一踰膳那
作大恐怖形  
如空中黑雲
告言:『是何物  
敢為而惱亂?』
察知是其魔  
故來相逼惱
報言:『魔波旬  
隨意而現身
頭可如須彌  
方來於我處。』
已證阿羅漢  
具三明聲聞
佛所示誨法  
得為安樂住
受他一揣食  
在定於七日
悟解脫意樂  
是我所修習
大德我思念  
先世作善業
多受其果報  
可樂甚精妙
此奎宿苾芻  
對大僧伽眾
於無熱惱池  
說斯先業報。」

爾時諸耆宿苾芻各各自說先世業已白世尊言:「我等已說先世業報唯願世尊開演先大德世尊先作何業成正覺後山石摧下轥傷足指。」佛告諸苾芻:「如來往昔生在異類自作斯業必須自受增長熟時緣變現前影隨形必定感報無餘代受汝諸苾芻人所作善惡之業不於外界地水火風令其受報皆於自身蘊界處中而招異熟。」即說頌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又告諸苾芻:「乃往古昔於聚落中有一長者娶妻未久遂誕一男年漸長大母便命過其父長者娶後母來不久有娠復生一子與長兒納娶妻房多生兒女後於異時後母身死弟投兄處㛐問夫言曰:『此是誰兒?』:『是弟。』妻言:『聖子當與其弟家財分不?』:『當合停分。』妻曰:『聖子彼是一身我等多云何停分?』夫曰:『賢首世法如是。』妻言:『可宜殺却。』夫曰:『賢首豈容為財殺害親?』妻復頻言:『染欲心者無惡不造。』夫詣一作如是念:『若於村落而殺害之人眾咸可將闌若無人之處。』即命弟曰:『汝持器皿可共往於闌若採花。』白言:『如教。』遂即共詣至一山坂[A3]弟墮坎以石打殺汝等苾芻於意云何乃往昔時長者太子而殺弟者豈異人我今即是由於往昔為財利故將別母於闌若處推墮山坎以石打殺由斯業於多年歲於多百歲於多千歲多百千墮於地獄受諸楚苦殘業力故成正覺山石摧下傷我足指。」

時諸苾芻復白佛言:「大德世尊先作何業正覺後紫橿木槍刺佛足傷。」佛告諸苾芻:「來往昔自作斯業今還自受。」廣說乃至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復告諸苾芻:「乃往古昔有一大城於此城中有二商主善能興易縛持舶已為求寶故入於海際因順風力至其寶洲一籌量載寶一不籌量貪心滿舶後入海內不籌量者其舶欲沒告伴商主言:『願仁救濟容我上舶。』人斟酌隨力量寶安於舶內牽取其手令使在舶其溺舶者作如是念:『我與共彼同至寶洲我所採者舶沒皆失豈容其人將寶歸穿舶為孔令寶散失。』作是念已竊在一邊持杖穿舶商主遂見告言:『仁者勿為是非但財寶散失我等俱亡。』彼內懷嫉心熾盛竟不納諫同前欲穿其伴商主見不從諫即持利槍刺之令死汝等苾芻於意云往昔之時刺殺他者豈異人乎我今即由斯業故經於多歲百歲千歲中墮地獄受諸楚毒殘業報故成正覺後紫橿木刺我足傷。」

爾時諸苾芻復白佛言:「大德世尊先作何業成正覺後入沙羅聚落乞食不獲空鉢而還。」佛言:「汝諸苾芻如來往昔自作斯業廣說如乃至說頌果報還自受。』」

復告諸苾芻:「乃往古昔波羅痆斯大城之中有一摩納婆佛不在世即有獨覺哀愍住閑靜處世間唯有此一福田于時有一獨覺名曰樂寂出現世間在波羅痆斯施鹿林中仙人墮處晨朝著衣持鉢入城乞食于時摩納婆亦於城中長者家乞空無所獲其時樂寂獨覺亦來入此長者家乞其摩納婆念:『可少伺察觀彼出家有何所獲?』即隨後屏立門側時長者妻見其獨覺身心端寂情生淨信即持種種精妙飲食滿鉢持行施獨覺受此食已而欲出門其摩納婆報言出家者我欲樂觀仁所得食。』然而獨覺常法如是若不觀察不知前意即以鉢食令其觀由彼懷嫉起憎妬心以手打鉢鉢便落飲食傾棄復以脚踏獨覺問曰:『賢首意散壞此食仁若須之我當奉與。』其摩納婆復出種種麁惡言詞而住一邊時此大人而不得食以自調順詣鹿林中汝等苾芻於意云何往古昔時摩納婆者豈異人乎我今即我因懷嫉妬之心令其獨覺不得飲食斯業報經於多歲百歲千歲百千歲中常生地獄受諸楚苦殘業報力雖成正覺後入娑羅村乞食空鉢而還。」

時諸苾芻復白佛言:「大德世尊先作何業婬女媚容外道梵志之所教誨來謗世尊。」:「諸苾芻如來往昔自作斯業廣說乃至頌:『果報還自受。』」

復告諸苾芻:「乃往古昔人壽八萬歲時有佛世尊號毘鉢尸如來正等覺出現於世佛有二弟一名皤私瑟吒二名跋羅陀皤闍其皤私瑟吒於佛教誨專勤修習而不放逸證阿羅漢果其跋羅陀皤闍受持三藏諷誦通利為大法師後於異時有一長者於法師處深生淨信為其法師建一住處所須資具悉皆嚴備時法師啟請皤私瑟吒羅漢願來同住彼聞即至長者見其身心寂然儀容挺倍加淨信嚴辦種種香美飲食而以供養持上妙衣用為奉施弟生嫉妬作如是念:『與長者久為門師往還來去未曾施我如是上衣暫見我兄敬心奉服。』作是念已即於兄處求其長短兄覺弟心有異繫念觀察知弟嫉妬即將上衣而與其弟雖得其衣亦於兄處更求瑕隙後於異時長者使女於寺中為女工作法師告曰:『賢首汝能為我作不?』:『聖者欲何所遣?』法師報曰:『可著此衣歸家作業長者若問:「從誰得衣?」報言:「聖者皤私瑟。」復若問言:「因何事與?」答言:「男子之意女人與。」』女著衣歸家人問答一一同前長者聞已於羅漢處生不淨心大人之法深慮輕因從此去汝等苾芻於意云何往昔法師豈異人乎我身是也由懷憎嫉出言輕謗由斯業故經於多歲百歲千歲多百千歲生地獄中受諸楚苦殘業力故成正覺後外道梵志令婬女媚容謗讟於我。」

時諸苾芻復白言:「大德世尊先作何業成正覺後被嘴端摩納婆女誹謗世尊。」佛告諸苾:「如來往昔自作斯業廣說如前乃往古昔波羅痆斯大都城中有一婆羅門學該明典五百童兒從彼受教其波羅痆斯側近人眾咸皆尊重恭敬供養猶如真阿羅漢時有五通仙遊行人間至波羅痆斯城內人民見彼仙人身心寂然容顏調順皆生淨信[A4]咸詣仙處恭敬供養其婆羅門無人敬利養寡薄於仙人處心懷嫉妬作惡思告諸學童:『而此仙人深懷貪欲。』諸學童兒各各亦言:『誠如師說仙實懷欲。』而此諸童所去之處咸告諸親及餘長者婆羅門等:『而彼仙人深懷貪欲。』人眾聞已心生異念賢仙之多慮輕慢捨之而去汝等苾芻往昔之時婆羅門者豈異人乎我今即是其五百童兒者今此五百苾芻是由我嫉妬於仙人處說貪欲語由斯業故經於無量百千歲中在地獄受諸苦惱殘業報力成正覺後與五百苾芻俱嘴端摩納婆女而來誹謗。」

佛復告諸苾芻:「乃往古昔波羅痆斯大都城中有王名曰梵授以法治化人民熾盛豐樂安穩於此城內有一婬女名曰賢首衒色濟命時有丈夫名曰為偶志懷惡性其人遂送衣服瓔珞奉彼婬女意求交歡賢首著衣欲詣偶處出門遂逢別有一人持五百金錢命言:『賢首可來同歡。』女作是念:『我今若往何能獲此五百金錢交來資儭不應棄捨可還家共為歡會。』念已便命使女往告為偶願仁少待容我梳洗莊嚴身首。』使女往報錢其人有多營務共彼暫歡捨之而去女復作念:『時將稍過我若往彼能稱意不?』念已又告使女曰:『汝可更往詣為偶處報言:「聖子梳洗已畢於何芳園而來共戲?」』女往報已便問曰:『或言未嚴或言已畢是何言說?』使女來往情生忿恚所有私竊具向彼陳:『著仁衣與別男子共為交歡所以使我有斯言說。』其人聞已欲情頓息起殺害心起忿怒心如是報:『可來於某芳園之中。』使女既報婬女即至其為偶告曰:『著我衣瓔共他交會為用?』婬女曰:『聖子此是我咎非仁之過女人之類生多過惡願仁容恕。』為偶懷瞋以毒害心拔刀斬首時從使女見已高聲唱叫:『禍哉殺我大家殺我大家!』人眾聞聲咸悉疾來有獨覺名曰極樂在此園林樹下住定其人恐怖速將血刀置獨覺前疾走一邊入人眾人眾來觀見血污刀在獨覺前咸言:『殺者必是此人。』即共周圍以瞋恚心各作是言:『出家者仁被法服大仙幢相作斯惡業。』覺告曰:『我何所為?』人眾報曰:『共賢首婬女而相歡合便以刀殺。』獨覺答曰:『我懷寂靜豈容作惡。』雖有實陳皆不信受以繩反縛送於王所啟陳上事王不推尋便出勅曰:『既為斯過可宜早殺赤鬘絞頸。』青衣膾子手執利刀仗嚴圍遍告城中及四衢路:『而此出家為殺賢女王勅嚴法。』即將獨覺於彼芳園而欲殺為偶見已作如是念:『苦哉出家持戒德行無辜枉遭此是我過虛令遣他至於死處不應為。』作是念已速詣王所啟言:『大王出家人無辜枉被奉勅依法此是我過願王鑑知具陳上事望恩容恕。』汝等苾芻於意云往古昔時名為偶者豈異人乎我身是由斯業故經百千歲常在地獄受諸苦餘殘業報成正覺後他來[A5]。」

時諸苾芻復白佛言:「大德世尊先作何業正覺後與四百九十八苾芻於邊界城而食馬麥舍利子大目乾連受天供養。」佛言:「苾芻如來往昔自作斯業乃至果報還自受汝等諦聽乃往古昔人壽八萬歲時有佛世名毘鉢尸如來等正覺十號具足出現於與八萬苾芻前後圍遶往親慧王都于時城中有一婆羅門教五百童兒婆羅門法眾尊重恭敬供養事同羅漢佛及僧伽至王都已其婆羅門無人敬重供給資濟於佛僧深生嫉妬是時眾多有學無學苾芻晨朝著衣持鉢入城乞食獲諸精妙上饌香食滿鉢而出婆羅門見問言:『咄哉苾芻云何獲我欲觀見。』苾芻懷直便示其食彼增嫉告諸弟子:『汝等當知此禿沙門不應供養如此上饌應須施與渾麁大麥。』彼諸弟子聞師此語亦各咸言:『誠如師說應合食麥。』其眾中有二摩納婆情懷敬信作如是言:『親教師勿作是語此諸沙門應供天饌非但人食何意說言:「應合喫麥。」』汝等苾芻於意云往昔之時婆羅門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由於彼佛聲聞弟子處懷嫉妬心出麁惡語經於無量百千歲中常食麁麥餘業報故正覺後與此四百九十八苾芻尚食馬麥二摩納婆者即舍利子大目連是。」

時諸苾芻復白佛言:「大德世尊先作何業年苦行?」佛告諸苾芻:「如來昔時自作斯業說如前。」乃至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汝等諦聽乃往古昔於無比聚落有一陶師名曰喜護廣如中阿笈摩王法相應品中說汝等苾芻於意云何往昔之時無上摩納婆豈異人乎我身是也由我昔於迦攝波佛處說云:『苦行未證具智。』由斯業力六年苦行不能證成無上等覺我若當時於彼佛所而不追悔願求當來等正覺者縱更經三無數大劫修諸善品猶未成佛。」

時諸苾芻復白佛言:「大德世尊先作何業正覺後身現痛疾。」佛言:「汝諸苾芻如來往昔生在異類自作斯業廣如上說汝等苾芻往古昔有一聚落於聚落中而有醫師時有長者男因有患請醫令療醫與方藥病即得長者將少財賄奉醫後於異時長者三度身遭患病醫亦與差長者竟無別贈恩報懷忿恚作如是念:『彼人三度遭極苦患我與除損不能酬恩更若遭疾當與某藥令彼愚人內情斷絕。』後於異時長者子復宿疾發動同前請醫醫以惡心與不宜藥致令病者腸絕段段汝等苾芻於意云何往古昔時善醫師者豈異人乎我身即是由我惡心令長者子服其毒藥由斯業故經於無量百千歲中墮在地獄受諸苦惱餘殘業報成正覺後患背痛。」

時諸苾芻復白佛言:「大德世尊先作何業正覺後他誅釋種世尊頭痛。」佛言:「汝諸苾如來往昔自作斯業還自受報廣如餘說汝等苾芻乃往古昔流惠河邊有五百人魚為業時大海內忽有二大魚流入彼河人捕獲共作是議:『若斷魚命肉便臭爛無人頓易宜可繩繫有須買者續截秤賣庶得精。』作是議已以繩繫縛有人買者割截續當割之時魚遭大苦踠轉血流河水變時有小兒見河血色情懷喜笑而為暢適汝等苾芻於意云何其捕魚師小兒者豈異人乎我身即是由於往昔當殺魚時我心暢由斯業故經於無量百千歲中當患頭痛餘殘業報成正覺後誅釋種時我頭苦痛。」

時諸苾芻復白佛言:「大德世尊先作何業正覺後尚遭背患風痛。」佛言:「諸苾芻如來往昔生在異類自作斯業今還自受廣如餘說汝等苾芻乃往古昔有一壯士遊歷邦國一王都其王復有一大壯士力無敵對二士相知為欲賭當衣服故即共相撲壯士常法相共執手即知強弱其外來者執王壯士手知彼力士不能得勝王都壯士報外來者仁今當知我族在此長居王都積代有名仁有力勿撲於我使族不誚我有妙女當嫁與君。』彼聞此說默自取弱三度如是竟不與情生不忍至第四度相撲之時方便高擎以瞋恚力擲著地上撲王壯士脊骨折死等苾芻於意云何往古昔時外來壯士撲王壯士脊骨折死者豈異人乎我身即是由斯惡業經於無量百千歲中墮在地獄受諸苦餘業報故成正覺後尚遭背痛以是義故我常宣說黑業黑報白業白報雜業雜報等應當捨黑雜業常修白業如是應學。」

爾時世尊與五百阿羅漢於無熱惱池說先業報已便即隱沒於室羅伐城東鹿子母園所住處現彼聞佛至速詣佛所頂禮佛足說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時鹿子母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唯願慈悲與五百聖眾明日就宅受我微供。」佛便默然知佛受已奉辭還家嚴辦種種上妙香令使白佛廣說乃至知眾飽已收鉢洗為聽法故取一卑席對佛而坐佛為說微妙法示教利喜從坐而起至於住處就座坐已告諸苾芻:「其鹿子母而自忘失請佛僧伽就家供養不請世尊說施伽他。」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十八

瞻【CB】【麗-CB】,贍【大】(cf. K37n1389_p0729a15) 體【CB】【麗-CB】,禮【大】(cf. K37n1389_p0729a17) 推【CB】【麗-CB】,摧【大】(cf. K37n1389_p0730a04) 興【CB】【麗-CB】,與【大】(cf. K37n1389_p0731b23) 謗【CB】【麗-CB】,傍【大】(cf. K37n1389_p0732b22)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