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搜尋:自由
#行號
11006b13汝今何故自還俗耶?若在佛法念念之中增長善品,今居俗累更受嬰纏。」婦人答言:「我不自由身屬於他,當時我頻諮請聖者吐羅尼,請將餘方勿遭留難;不蒙存護,今至於此。」諸尼至。」婦人答言:「我不自由身屬於他,當時我頻諮
卷/篇章<1  ...1617[18]1920>
搜尋「自由」 1 / 1 次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八

知尼先在白衣家後令他去學處第九十八

緣處同前時有眾多苾芻尼遊行人間至一聚落為求宿處遂有長者許尼停止時吐羅尼隨後而來亦為求宿村人告曰:「有餘尼眾於彼家停聖者亦宜往彼求宿。」尼即前入告諸尼曰:「可容我宿?」諸尼報言:「此處窄狹不容。」吐羅尼曰:「隨宜即得。」諸尼聞已蹲跪相容吐羅尼即以手足推排舊尼諸尼告曰:「聖者何為如是相逼?」報曰:「不能住者任隨意去。」尼議曰:「此吐羅尼盛壯多力苦見逼迫命難存濟。」諸尼即起一時而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

若復苾芻尼知苾芻尼先在白衣家後令他去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先在白衣家者謂前到俗家令他去者後至令出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弟子有病不瞻視學處第九十九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病有親弟子及依止弟子皆為供侍病得差已後於異時弟子等患無看病者不淨狼藉不與除棄諸苾芻尼互相問曰:「病者是誰?」答言:「吐羅尼弟子。」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如前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於親弟子及依止弟子見有病患不[A1]侍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親弟子者謂與授近圓依止弟子謂依止而住病者謂四大不調[A2]謂不以慈心供給看養釋罪相等廣說如

二尼同一床臥學處第一百

緣處同前[1]上愛二苾芻尼同在一床如男與女共為戲樂一尼於後遂即有娠月既滿生一肉團諸根手足並皆未有諸尼聞已擯令出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未須擯當審觀察將此肉團置於日中若其消化即非有娠如不消滅當實有胎。」尼依佛教即置日中悉皆消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二尼同一床臥者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尼制學處已時有眾多苾芻尼因行日暮從一長者夜求宿處長者容許與一大床一尼獨居餘尼更索長者報:「家內人多復無餘長聖者處迮何不同床?」尼曰:「世尊不聽尼同床臥。」由此事故尼白苾苾芻白佛佛言:「若得大床難[2][3]得同處當以衣隔繫念而眠不得相觸小床安隔亦得同眠。」

第十一攝頌曰

二安居二怖  
天祠未滿年
畜眾二嫁人  
僧未與無限

安居未隨意遊行學處第一百一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於室羅伐城為夏安居未作隨意便遊人間諸外道等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皆共譏嫌:「今觀此尼不樂出家此時諸蟲遍地皆有遊行聚落殘害無小鳥之類至夏雨時尚潛巢穴此沙門女乃無慈悲損傷含識誰更興心恭敬供養?」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夏安居未為隨意人間遊行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夏安居者謂前後三月安居未為隨意者謂不作隨意事人間遊行者謂隨心而去釋罪相等廣說如前無犯者若八難中隨有一者遊行無犯

安居滿不遊行學處第一百二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夏安居竟欲遊人間告吐羅難陀尼曰:「可遊人間。」吐羅尼曰:「我今何用遊行人間?」諸尼[4]:「佛教令去何因故?」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夏安居滿不離舊處人間遊行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夏安居滿者謂安居竟不離舊處謂不往人間遊行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知有怖遊行學處第一百三

緣在王舍城時未生怨王於廣嚴城為大怨[A3]欲行討擊鳴鼓宣令告眾人曰:「在我境內往廣嚴城者即斬其首。」於要路處皆令防禦捉得依法時有眾多苾芻尼從王舍城欲向廣嚴在路遭賊悉皆惶怖大聲叫喚防守人聞尋聲即至賊見[5]軍四散奔走問諸尼[6]:「諸聖者等豈不聞王教令往廣嚴者當斬首耶又令我等境內守邏我若不在聖者可不為賊所擒?」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王國中有賊怖處而遊行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知王國中有賊怖處者謂兩國有遊行者謂往他國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知有虎狼師子遊行學處第一百四

緣處同前有諸尼眾於僻路遊行多遭虎狼師子之厄俗旅譏嫌廣說乃至制其學處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彼處有虎狼師子怖而遊行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知彼有者謂知有虎狼餘義可知釋罪相等亦如上說

往天祠論議學處第一百五

緣在王舍城時吐羅難陀苾芻尼遊歷天祠及外道處共為論議時將欲暮至尼寺中告諸弟子:「我今疲困支節皆疼與我解勞捉搦手足。」門徒問言:「聖者何為疲困若此?」報曰:「詣天祠及諸外道所住之處與彼論議。」又復問言:「聖者合往天祠及外道處耶?」報言:「與不合我已去來。」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往天祠中作論議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天祠中者謂是天神外道住處論議者謂申難問釋罪相等皆如上說

年未滿與他出家授近圓學處第一百六

緣在室羅伐城時諸苾芻年未滿十歲與他出家及受近圓諸苾芻尼亦然時十二眾尼門徒極眾詣六眾住處六眾告曰:「汝等徒眾極多圍繞。」尼言:「如聖者等與他出家及受近我等亦爾。」問曰:「汝與我等無差殊耶?」:「不異。」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未滿十二歲與他出家受近圓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與他出家者謂受求寂學處受近圓者謂白四羯磨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輒畜弟子學處第一百七

緣處同前爾時世尊制諸苾芻尼滿十二歲得與他出家及受近圓若尼雖滿十二歲癡不分明不善解而與他出家并受近圓自不調而欲調他自不寂靜而欲靜他自未超度而欲度他自不能救而欲救他斯等悉皆無有是處時諸尼實無德能輒度弟子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尼若有力堪教弟子從僧伽乞如是應與畜眾羯磨僧伽悉集要滿十二或復過此彼尼隨次禮已於上座前合掌蹲[1]作如是語

「『大德尼僧伽聽我某甲苾芻尼夏滿十二教弟子今從尼僧伽乞畜眾羯磨願尼僧伽與我某甲苾芻尼畜眾羯磨哀愍故。』如是三次一苾芻尼作白羯磨

「『大德尼僧伽聽此苾芻尼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此某甲今從苾芻尼僧伽乞畜門徒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苾芻尼僧伽今與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白如是。』次作羯磨

「『大德尼僧伽聽此苾芻尼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此某甲今從苾芻尼僧伽乞畜門徒苾芻尼僧伽今與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若諸具壽聽與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法者默然若不許者說。』『苾芻尼僧伽已與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法竟苾芻尼僧伽已聽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如是世尊聽許苾芻尼有力能教弟子者從僧伽乞畜眾法時吐羅難陀尼未蒙僧伽與畜眾法擅自與他出家及受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僧伽未與畜眾法輒畜弟子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僧伽未與畜眾法者謂眾未許畜弟子者謂與他出家及受近圓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知曾嫁女人年未滿十二與出家學處第一百

緣處同前時愚癡人惡生誅伐釋種多有釋女無所依[2]得為出家憂愁親戚思念悲泣後既悟法憂念漸除求受近圓諸苾芻尼曰汝等待年滿二十方受近圓。」白言:「聖者待滿二十時極久長。」諸尼曰:「若滿二十即能奉事鄔波馱耶及阿遮利耶。」尼曰:「我等在家事夫營業尚能成辦今豈不能奉親教師及軌範師耶?」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若曾嫁女滿[3]十二或十八歲者應與二年正學法方授近圓應如是與僧伽悉集令彼隨次禮已上座前作如是語:『大德尼僧伽聽我某甲今因事故以尊[A4]某甲為親教師今從尼僧伽乞六法六隨法為正學女願尼僧伽與某甲六法六隨法正學處某甲為親教師是能愍願哀愍故。』如是三說次一苾芻尼作白羯:『大德尼僧伽聽此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某甲為鄔波馱耶今從苾芻尼僧伽於二年內乞學六法六隨法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苾芻尼僧伽應許苾芻尼僧伽今與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於二年內學六法六隨法甲為鄔波馱耶白如是。』次作羯磨。『大德尼僧伽聽此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某甲為鄔波馱耶今從苾芻尼僧伽於二年內乞學六法六隨法某甲為鄔波馱耶苾芻尼僧伽今與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於二年內學六法六隨某甲為鄔波馱耶若諸具壽聽與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於二年內學六法六隨法某甲為鄔波馱耶者默然若不許者說。』『苾芻尼僧伽已與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於二年內學六六隨法某甲為鄔波馱耶竟苾芻尼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次應告言:『汝某甲聽始從今日應學六法一者不得獨在道行二者不得獨渡河水三者不得觸丈夫身四者不得與男子同宿五者不得為媒嫁事六者不得覆尼重罪。』」

攝頌曰

不獨在道行  
不獨渡河水
不故觸男子  
不與男同宿
不為媒嫁事  
不覆尼重罪

復言:『汝某甲聽始從今日應學六隨法一者不得捉屬己金銀二者不得剃隱處毛三者不得墾掘生地四者不得故斷生草五者不得不受而食六者不得食曾觸食。』」

攝頌曰

不捉於金等  
不除隱處毛
不掘於生地  
不壞生草木
不受食不飡  
曾觸不應食

如是世尊令曾嫁女應滿二年學六法六隨法正學法已方受近圓時吐羅難陀尼未滿十二歲女與出家并授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曾嫁女人年未滿十二與出家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1]曾嫁女者謂曾適他氏未滿者謂年未十二與出家者義如上說釋罪[2]廣說如前

年滿十二不與正學法授近圓學處第一百九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知曾嫁女人年滿十二得與出家即自念言:「世尊聽許令受近圓。」不與正學法便授近圓尼白苾芻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曾嫁女人年滿十二不與正學法而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輒多畜眾學處第一百一十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無限與他出家及受近圓不為作名所謂佛護法護僧護等字但有作業喚言:「諸弟子。」聞不知喚誰或復喚言:「求寂女正學女少年。」或喚言一年。」乃至十歲。」如是喚時皆悉不知師喚是誰有尼語彼:「聖者既能與受近圓可不立何因作此閙亂?」吐羅尼曰:「我有多人云何作字?」尼言:「聖者豈合無限畜眾應淨法耶?」:「淨與不淨我已作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苾芻尼不應無限畜眾然苾芻尼欲求無限畜眾者彼尼應從僧伽乞無限畜眾法從僧伽得後方得畜眾若力堪者僧伽應集要滿十二或復過此彼尼隨次禮已上座前合掌蹲踞作如是語

「『大德尼僧伽聽我某甲年滿十二堪能畜眾願尼僧伽與我某甲無限畜眾法願哀愍故。』如是三說次一苾芻尼作白羯磨

「『大德尼僧伽聽此苾芻尼某甲欲畜無限門此某甲今從苾芻尼僧伽乞畜無限門徒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苾芻尼僧伽今與某甲畜無限門徒法如是。』次作羯磨

「『大德尼僧伽聽此苾芻尼某甲欲畜無限門此某甲今從苾芻尼僧伽乞畜無限門徒苾芻尼僧伽今與某甲畜無限門徒法諸具壽聽與某甲畜無限門徒法者默然不許者說。』『苾芻尼僧伽已與某甲畜無限門徒法竟苾芻尼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今如是持。』」

如是世尊聽苾芻尼從僧伽乞無限畜眾法僧伽未許不得無限畜眾時吐羅難陀尼伽未與無限畜眾[3]自養畜諸苾芻尼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僧伽未與無限畜眾法輒多畜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僧伽者謂如來聲聞弟子未與者謂未蒙眾許無限者謂隨意多少畜眾輒多謂過限畜眾法者謂白二羯磨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第十二攝頌曰

度娠不教誡  
不護不隨身
二童女惡人  
多憂二六法

與有娠[4]學處第一百[5]十一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與有娠婦女出家時至生女時婆羅門長者見已譏嫌:「沙門釋女實非清淨於一寺中有二種法謂是俗法及淨行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與有娠女人出家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有娠者謂是有胎女人者謂是婦人出家者謂授與求寂學處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教誡學處第一百一十二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諸有來者不擇家族便與出家并受近圓不教誡不指授著衣不如法上下不齊正不知軌則隨處即去苾芻尼見共譏嫌問言:「是誰弟子?」答言:「是吐羅尼。」諸尼即語:「聖者何不教誡令其知法?」:「我今弟子眾多何能遍教?」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

若復苾芻尼與他出家并受近圓不教授[1]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與他出家者謂與他受求寂女學處受近圓者謂白四羯磨教授者謂不教誡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攝護學處第一百一十三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諸有女人來者皆與出家并受近圓而不攝受衛護隨情任去或有出門望者有在廊下住者或有上閣者或有窺窓者晝夜如是諸尼見譏:「汝誰弟子?」答言:「是吐羅尼。」諸尼告曰:「何不聖者攝受衛護諸弟子耶?」答言:「弟子眾多何能攝受?」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與他出家并受近圓不攝受衛護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出家等者義如上釋罪相等廣亦同前

不將隨身學處第一百一十四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與有夫主婦人出彼出家後白吐羅尼言:「聖者若夫主知我出家來此必為留難幸願聖者將我餘方。」羅尼曰:「汝今何須更向餘處捨家離俗即是餘方。」後於異時夫主來見令脫法衣與著俗便將歸舍諸苾芻尼因乞食入其舍彼見致禮尼便問曰:「汝今何故自還俗耶若在佛法念念之中增長善品今居俗累更受嬰纏。」婦人答言:「我不身屬於他當時我頻諮請聖者吐羅尼請將餘方勿遭留難不蒙存今至於此。」諸尼至寺告吐羅尼言:「聖者故不將彼女往詣餘方致使還俗為出家留?」吐羅尼曰:「我無餘業一一出家將餘方耶?」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與他出家不將隨身去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與他出家義同上不將隨身去者謂有難事不將餘方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童女年未滿二十受近圓學處第一百一十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與年十八童女出家與二歲學六法六隨法年未滿二十便受近圓諸苾芻尼曰:「如世尊說:『十八歲童女應與二歲學六法六隨法年滿二十方受近圓。』聖者云何知年未滿便授近圓可為淨?」答言:「淨與不淨我已授近圓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童女年未滿二十與受近圓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童女者謂未[2]男家未滿二十歲者謂年十九而受近圓義如上釋罪相等廣亦同前

不授六學法授近圓學處第一百一十六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與他年滿二十童女出家而自念曰:「若年十八可受六法六隨法彼今年滿二十何須更與二年正學法?」便受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童女年滿二十不與二歲學六法六隨法即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餘義如上釋罪相等事並同前

度惡性女人學處第一百一十七

緣處同前[3]吐羅難陀苾芻尼入室羅伐城乞食見一女人立性多瞋兇麁樂鬪與餘女人共為諍競頭髮皆竪作野干鳴餘人聞聲即便倒地吐羅尼見作如是念:「我能引彼為出家者必能與力助我相鬪。」即以方便度彼出家後於異時吐羅尼共餘一尼有少諍競新出家尼默然看住吐羅尼告曰:「汝不能活我與出家何故今時默然而住不見相助?」:「聖者我今不知本事云何相助?」吐羅尼:「我若與大世主尼相競汝可罵言:『私剃頭』;蓮花色尼,『於六大城衒色自活』;法與尼,『使得受近圓』;瘦喬答彌,『被他抑令食其子肉』,當以此詞相助訶罵。」惡性尼聞吐羅尼共他鬪時調弄諸尼共相鬪諍眾多尼曰:「誰度如是惡性樂鬪令其出家?」於中答言:「除吐羅誰當度此?」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惡性女人好為鬪諍與出家并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惡性女人者謂好鬪諍出家者謂受求寂并餘學處受近圓者義如上說釋罪相等廣亦同前

度多憂女人學處第一百一十八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與無親族懷憂女人出家彼常繫念思想親族悲泣流淚初夜後夜諸苾芻尼多為[1]聞彼哭聲心皆散亂不得存念與定者為刺眾多尼諫:「勿作悲涕非出家法。」彼尼不受答言:「汝等不知他苦母死兄弟姊妹夫主及子悉皆棄背我情痛切寧得不憂。」諸苾芻尼互相問曰:「誰度如是憂惱女人而為出家?」尼言:「是吐羅尼度。」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多憂惱女人度出家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多憂惱者謂常懷[2]度出家者義同上說釋罪相等廣亦如前

學法未滿與受近圓學處第一百一十九

緣處同前吐羅難陀尼度他女人出家與二歲學六法六隨法未滿與受近圓彼便白言聖者我正學法猶未得了。」吐羅尼曰:「但受近正學自滿。」便即與受近圓尼白苾芻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女人未滿二歲學六法及六隨法與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未滿二歲者謂學六法六隨法未了與受近圓者謂白四羯磨作法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知學法了不與受近圓學處第一百二十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度他女人出家二歲學六法六隨法滿已白言:「聖者可與我受近圓。」便報彼尼:「汝可更學極令通利當受近圓。」彼尼默住後於異時眾多苾芻尼告曰汝既學法已滿何不受近圓耶?」答言:「我已諮請聖者吐羅難陀報曰:『可更學令通利當受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女人二歲學六法及六隨法不與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知女人二歲學者謂學法已滿不與受近圓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第十三攝頌曰

未放與我衣  
收斂年年受
欲半月無僧  
安居隨意責

夫未放度出家學處第一百二十一

緣在室羅伐城時吐羅難陀尼於其城中因乞食入他家見有婦人為夫所打置在室中夫行出外吐羅難陀告言:「賢首願爾無病施我食。」婦人報曰:「聖者我今憂惱無容與食。」問曰:「何憂?」彼便具告尼曰:「若爾何不出家?」答言:「是我所樂。」吐羅難陀即便將去遂與出夫主後來覓妻不得家人報曰:「彼去出家。」又問曰:「誰與出家?」答言:「吐羅難陀尼。」「彼若去誰知家務?」後於異時其尼因行乞食彼見問言:「聖者既與我妻為出家者誰知家業?」懷忿恚衣絞尼項共相牽曳告言:「汝與我妻為出家者可來為我而作家業。」尼白苾芻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他婦人夫主未放度出家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知他婦人者謂他妻妾夫主未放者謂夫未聽許出家者謂與剃髮等餘說如前

從索衣學處第一百二十二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有正學女二歲[3]已詣吐羅尼所白言:「聖者我已學法願授近。」吐羅尼曰:「若與我衣方可授汝。」答言:「我無福力所獲寡少何處得衣?」諸尼問彼:「何故不受近圓?」答言:「我已諮請聖者吐羅難陀為受近圓彼云:『若與我衣方授近圓。』」尼白苾芻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知彼女人希受近圓告云:『汝與我衣當授汝近圓。』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希受近圓者求進學處與我衣者謂七衣中隨求於一當授近圓者謂得衣後作白四羯磨餘說如前

令他女人收斂家業學處第一百二十三

緣處同前時瘦喬答彌於此城中巡行乞食次第至一大長者家長者身亡妻為家主[1]財多諸僕從奴婢給使懷憂而住見瘦喬答彌不申恭敬亦不施食尼曰:「姊妹因何事故憂惱若斯?」婦人報言:「聖者夫主身死親族皆亡我今不知欲何所作煩惱毒箭中我內心常懷憂惱雖有貲財奴婢產業夫背親離斯為何用?」尼曰:「若爾何不出家?」婦人白言聖者幸見與我出家。」尼曰:「若能收斂家務棄眾俗網於出家路事亦非難。」彼即所有庫藏貲產即持奉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孤寡悉皆捨已詣尼住處至瘦喬答彌所求請出家:「我今不能與汝出家可往餘尼處。」婦人念:「家產罄盡來求出家。」既不蒙許憂惱而住時眾多尼見問言:「賢首情憂何事?」彼即具答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報俗女云:『汝應收斂家業我當與汝出家。』如教作訖不度出家者波逸底迦。」

尼謂瘦喬答彌或復餘尼報俗女云者令他在家婦人收斂家業我當與汝出家者謂許度出家如教作[2]謂彼女人依尼言不度者謂後不與出家釋相如前

每年與出家受近圓學處第一百二十四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於每年中與他出家并受近圓不施名字若有事至但喚言:「求寂女正學女少年。」諸苾芻尼聞吐羅尼曰:「聖者何故每年與他出家?」報諸尼:「我與繫怨家項與彼出家。」有尼問曰:「誰是怨家?」報曰:「汝即大怨家於我生不忍。」尼白苾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於每年中與他出家及受近圓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於每年中者謂年年中與他出家及受近圓釋罪相等餘說如[3]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八

惡【大】,怨【宋】【元】【明】【宮】【聖】
舁【大】,舉【宋】【元】【明】【宮】,輿【聖】
舉【大】,輿【宋】【元】【明】【宮】
曰【大】,白【元】【明】
王【大】,主【元】
曰【大】,白【元】
踞【大】,居【聖】
怙【大】,帖【宋】
十二【大】,二十【明】
上【大】,上知【宋】【元】【明】【宮】
相【大】,〔-〕【宋】【元】【明】【宮】
擅【大】,檀【聖】
女【大】,女人【宋】【元】【明】【宮】
一【大】,〔-〕【明】
戒【大】,〔-〕【宋】【元】【明】【宮】
適【CB】【麗-CB】【元】【明】【聖】,嫡【大】(cf. K22n0892_p0575a03)
時【大】,〔-〕【宋】【元】【明】【宮】
驚【大】,警【聖】
愁【大】,憂愁【宋】【元】【明】【宮】
法【大】,學法【宋】【元】【明】【宮】
饒【大】,餘【聖】
訖【大】,說【聖】
此下聖本有光明皇后願文
瞻【CB】【麗-CB】,贍【大】(cf. K22n0892_p0569c10) 瞻【CB】【麗-CB】,贍【大】(cf. K22n0892_p0569c13) 讎【CB】【麗-CB】,讐【大】(cf. K22n0892_p0570c02) 者【CB】,重【大】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