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卷/篇章<1  ...1516[17]1819  ...50>
搜尋「道路」 1 / 1 次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第十七

離三衣學處第二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諸苾芻多畜三衣隨安居處所得衣財染刺已內衣帒中繫縛使牢寄主人苾芻便著上下二衣遊行人間既去之後主人苾芻為彼藏舉[5]曬開張多有作務遂廢讀誦攝念思惟省事苾芻便生嫌賤咸作是語:「如何苾芻多畜長衣妨他正業?」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苾芻眾為諸苾芻讚歎少欲杜多正行告諸苾芻:「我觀十利廣說如前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於三衣中離一一衣界外宿下至一夜泥薩祇波逸底迦。」

佛在王舍城竹林中住是時具壽[6]大迦攝波亦住此城西尼迦窟此時僧伽同一褒灑陀時諸苾芻至十五日褒灑陀時並皆現集[7]待大迦攝波時大迦攝波從窟發來路經賢雨河遇河瀑[8]渡水之時大衣被濕便綟去水曬曝待乾遂便晚至往褒灑陀處於大眾中就座而坐時諸苾芻白迦攝波曰:「我等諸人至褒灑陀日並已詳集[*]待尊者何故晚來?」時具壽大迦攝波對大眾中具述前事我迦攝波年邁衰老大衣厚重擎負誠難斯來晚我今不知其事如何。」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佛言:「汝諸苾芻應與大迦攝波苾芻年邁衰老作不離僧伽胝羯磨若更有餘如是流類應如是與[9][10]集眾已至四人得為作法時迦攝波苾芻隨其大小為敬事已在上座前蹲踞而住合掌作如是:『大德僧伽聽我迦攝波苾芻年邁衰老從眾僧乞不離僧伽胝法唯願僧伽與我迦攝波苾芻年邁衰老不離僧伽胝法慈愍故!』如是三說時諸苾芻應作白羯磨(廣如百一羯磨中具述)若其僧伽與彼苾芻作不離僧伽胝法已著上下二衣人間遊行勿致疑惑。」是時舍利子亦在此會坐便白諸苾芻曰:「我有風患伽胝重不能檐荷其欲如何?」諸苾芻聞已白佛言:「汝等應與舍利子為有風患作不離僧伽胝法若更有餘如是流類如常集眾至四人應入眾乞准迦攝波乞法及羯磨應[11]得法已同前遊行。」

爾時世尊讚歎持戒少欲知足杜多功德為最端嚴告諸苾芻曰:「前是創制後是隨開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於三衣中離一一衣界外宿下至一夜除眾作法薩祇波逸底迦。」

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有四句差別廣如前

言離一一衣者於僧伽胝嗢呾羅僧伽呾婆娑三衣之中離一一衣異界而宿乃至明相出除僧羯磨泥薩祇波逸底迦此犯捨物同前作法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攝頌曰

一二多舍村  
牆籬塹圍繞
伎樂外道舍  
鋪店[A1]樓場
堂車船林樹  
皆有四不同
於四威儀中  
護衣應善識

有一舍村二舍村多舍村牆圍村籬圍村圍村一村有一勢分有多勢分多村有一勢有多勢分一家有一勢分有多勢分多家有一勢分有多勢分如是應知若伎樂家道家若鋪樓及[A2]樹皆有一多勢分四種不同

云何一舍村謂山野人同居一舍此齊幾何是其勢分謂盡舍內外有一尋又復齊其舂擣炒磨飡噉飲食聚會之處亦名勢分若苾芻衣在舍中身居勢分或衣居勢分身在舍明相出時此無有犯若置衣舍內及勢分身居異處乃至明相未出已來得惡作罪明相出時得泥薩祇波逸底迦一舍既爾舍亦然

云何多舍村謂村內人家門無次第[1]亂而住此齊幾何名為勢分為異為同此村無勢分有異無同離衣分齊據家為准

云何牆圍村謂村四面以牆圍繞此齊幾何名為勢分[A3]盡牆內外有一尋又復齊其雞飛墜處又齊懷慚愧人便利之處是其勢分餘如前說

云何籬圍村謂村四面以籬圍繞此齊幾何名為勢分謂盡籬內外有一尋復齊其十二肘梯所及之處又齊六牛竹[2]迴轉之處是其勢分

云何塹圍村謂村四面以塹圍繞此齊幾何名為勢分謂盡塹內有一尋又復齊其牛羊足塵所及之處又齊棄糞掃時麁大[3]石所及之處是其勢分

何一村有一勢分謂於此村有一園林一神廟眾集之處是謂一村有一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謂盡園林外有一尋又復齊其舂擣炒磨飡噉飲食聚會之處是其勢分

云何一村有多勢分謂於此村有多園林多神廟眾集之處是謂一村有多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為異為同此無勢分但齊室中說

云何多村有一勢分謂此多村有一園林一神廟眾集之處是謂多村有一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村中並是外各一尋又復齊其舂擣炒磨飡噉飲食聚會之處亦名勢分

云何多村有多勢分謂此多村有多園林多神廟眾集之處是謂多村有多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為異為同此無勢分餘並如前

云何一家有一勢分謂此家中[*]一家長兄弟不是謂一家有一勢分事並同前一舍村說

云何一家有多勢分謂此家中有多家長兄弟分別是謂一家有多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謂齊門來更無勢分

云何多家有一勢謂諸家中[*]一家長兄弟不分是謂多家有一勢分

云何多家有多勢分謂此諸家有多家長兄弟分別此齊幾何名為勢分何共此無勢分

云何一伎樂家有一勢分此家中有一家長兄弟不分是謂一家有一勢此齊幾何名為勢分宅中總是外有一尋又復齊其安置竿鼓琵琶簫笛[4]理供具聚會飲食處來亦是勢分

云何一伎樂家有多勢分謂此家中有多家長兄弟分別是謂一家有多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何共何別別謂據彼兄弟所居分齊共謂安置幡竿處

云何多伎樂家有一勢分謂此諸家[*]家長兄弟不分是謂多家有一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宅中總是外有一尋又復齊其安置竿等並名勢分

云何多伎樂家有多勢謂此諸家有多家長兄弟分別此齊幾何名為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云何一外道家有一勢分謂此家中同一見解無別意此之勢分宅中總是外有一尋又齊曬曝牛糞安置柴薪[5][6]祠祀[7]杓火爐呪祭舂擣飲食聚會處來

云何一外道家有多勢分謂此家中有多見解意趣不同之勢分何共何別謂齊[8][9]

云何多外道家有一勢分謂諸家中同一見解無別意趣此之勢分宅中總是外有一尋又齊曬曝牛糞等處

云何多外道家有多勢分謂此諸家有多見解意趣不同此之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云何一鋪有一勢分謂此鋪中有一家長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齊安置貨物計稱量度交易之處

何一鋪有多勢分謂此鋪中有多家長兄弟分此之勢分何共何別謂交易坐床

云何多鋪有一勢分謂此諸鋪[*]一家長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齊安置貨物等處

云何多鋪有多勢分謂此諸鋪[10]有多家長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云何一店有一勢分謂此店中有一家長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齊安置小麥大麥油麻小豆粟米[1]劫貝綿衣裳等物[2]量度交易之處

云何一店有多勢分謂此店中有多店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著物板床處

云何多店有一勢分謂此諸店唯一店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齊安置麥豆等物

云何多店有多勢分謂此諸店有多店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云何一樓有一勢分謂此樓中有一樓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齊聚會飲食處來

云何一樓有多勢分謂此樓中有多樓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謂安置梯處

云何多樓有一勢分謂此諸樓有一樓主兄弟不分此之勢中間總是外有一尋聚會飲食

云何多樓有多勢分謂此諸樓有多樓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云何一場有一勢分謂此場中有一場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安置穀麥筐斗之處

云何一場有多勢分謂此場中有多場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何共何別謂場界畔

云何多場有一勢分謂此諸場有一場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間總是外有一尋安置穀麥

云何多場有多勢分謂此諸場有多場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云何一堂有一勢分謂此堂中有一堂主兄弟不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謂繫牛馬處剉草棄糞所及之處

云何一堂有多勢謂此堂中有多堂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謂到門內

云何多堂有一勢分謂此諸堂有一堂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間總是外有一尋謂繫牛[3]剉草棄糞所及之處

云何多堂有多勢分謂此諸堂有多堂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此無勢分

云何一車有一勢分謂此一車有一車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謂駕車行住中間總是外有一尋飡噉飲食繫牛剉草棄糞及處

云何一車有多勢分謂此一車有多車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齊車軛何共何別共謂軾處

云何多車有一勢分謂此諸車有一車主兄弟不分此之勢謂駕車行處

云何多車有多勢分謂此諸車有多車[4]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云何一船有一勢分謂此一船有一船主兄弟不分此之勢謂船行住中間總是外有一尋謂繫船處飡噉飲食

云何一船有多勢分謂此一船有多船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齊船邊

云何多船有一勢分謂此諸船有一船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謂船行住

云何多船有多勢分謂此諸船有多船主或兄弟分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

云何一林有一勢分謂此林中有一林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謂此林內中間總是有一尋又復齊其採花之處飡噉飲食

云何一林有多勢分謂此一林有多林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謂齊[5]

云何多林有一勢分謂此諸林有一林主兄弟不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採花及處

云何多林有多勢分謂此諸林有多林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無勢分

云何一樹有一勢分謂枝葉交密所及之處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於五月日正中時樹影及處若無風時花葉果子墮落之及天雨時水[6]及處

云何一樹有多勢謂樹枝葉踈散不交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謂是齊樹根

云何多樹有一勢分謂此諸樹枝葉相交覆所及處中間總是

何多樹有多勢分謂此諸樹各各相離枝葉不交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苾芻有無犯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大德若苾芻行住坐臥時齊幾許來是離衣勢分?」佛言:「如生聞婆羅門種庵沒羅樹相離七尋花果茂盛此七樹間有四十九尋齊此已來是行苾芻不失衣分齊過此便失若住坐臥時但一尋內若二界中間臥時衣角不離身是其勢分若苾芻離衣宿應為三事犯不。」文並如前說

一月衣學處第三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諸苾芻多畜衣有得青衣不即作衣但知舉畜更望餘者:「得如是相似之物我當作衣。」如青既然黃赤白衣及得厚薄亦皆貯畜時少欲苾芻共生嫌賤:「云何苾芻多畜衣物積而貯畜不肯作?」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佛以此緣具問諸苾芻諸苾芻言:「實爾。」世尊呵責廣說如前:「我觀十利為諸聲聞弟子於毘奈耶制其學處應如前說

若復苾芻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得非時欲須應受受已當疾成衣若有望處求令滿足若不足者得畜經一月若過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衣已竟羯恥那衣已出有四句廣如前說

言得非時衣者何者是時何者非時若住處不張羯恥那衣者一月謂從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若住處張羯恥那衣者五月謂從八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是名餘名非時

若有望處者謂衣少更求得

一月者謂有望處於父母兄弟姊妹師主等處當與我衣若五年會若六年會若頂髻會若盛年會我當得衣若足者善若三衣隨一不足者得齊一月若過畜者泥薩祇波逸底廣如前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攝頌曰

有望無望處  
望斷不同衣
新故糞掃[1]  
條數肘量等

若苾芻月一日得少青色衣未作而畜有希望處若得如是同色衣時我當作衣即於是日得同色衣彼苾芻於十日內作衣應持應捨應作法若不持不捨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苾芻一日不得餘衣二日方得衣三日得乃至十日得衣彼苾芻於十日內作衣應捨應作法若不持不捨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苾芻十日不得餘衣十一日不得十二日不得乃至十九日不得衣二十日方得餘衣即應如前作法若不作法犯捨墮

若苾芻二十一日不得餘衣乃至二十九日得餘衣三十日內作衣應持應捨應作分別若不持不捨不作分別三十一日明相出薩祇波逸底迦由前得衣相染續故如得青色衣既爾得餘色衣事皆同此

若苾芻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無別望處便作是念:「若得如是同色衣者我當作衣。」於是日得同類衣時苾芻於十日內作衣應捨應作分別若不作法者至十一日明相出時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一日不得餘衣二日得衣乃至三十日得衣廣如前說如得青色衣既爾得餘色衣等事皆同此

若苾芻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有希望處然希望處時節長遠不稱所求無力能得於是日得青色衣於十日內應作衣如是廣乃至三十日方得餘色衣事同前說

若苾芻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有希望處其所望處雖未得衣心不斷絕或於是日得青色衣如前廣說

若苾芻一日得青色衣作而畜情有希望若所望處皆斷絕者彼苾芻所得之衣於十日內應持應捨如前廣說

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大德有幾種衣?」:「有二種新謂新織故謂曾經四月著用鄔波離復有五種衣有施主衣無施主衣往還衣死人衣糞掃衣何有施主衣謂有女半擇迦為其施主何無施主衣謂無女半擇迦為其施主何往還衣如有死人眷屬哀念以衣贈送置於屍上送至燒處既焚葬已還持此衣奉施僧眾云何死人衣於屍林中死者餘衣無主攝受云何糞掃衣此有五種云何為五棄衣糞掃處衣河邊棄衣蟻所穿破碎衣復有五種火燒衣水所漬鼠嚙衣牛嚼衣嬭母棄衣

若苾芻得新衣欲作衣者應浣染裁縫兩重為僧伽胝兩重為尼師[2]一重為嗢呾羅僧一重為安呾婆娑若苾芻二重為僧伽胝若欲更著第三重者[3]時得惡作罪至十一日明相出時便犯捨墮若苾芻於新僧伽[4]去舊裏擬將別用[*]時得惡作罪十一日明相出便犯捨墮若苾芻於新僧伽[*]去其裏浣染縫治還欲安此者無犯至十一日明相出時不安了者得泥薩祇僧伽胝既然於尼師[*]事皆同此若苾芻有新嗢呾羅僧伽[*]第二重[*]時得惡作十一日明相出時便犯捨墮安呾婆娑亦復如是若苾芻得故衣欲作衣者應浣染裁縫四重為僧伽胝四重為尼師[*]兩重為嗢呾羅僧伽及安呾婆娑若苾芻於二重嗢呾羅僧伽及安呾婆娑若欲更著第三重者[*]得惡作罪十一日明相出時犯捨墮罪若苾芻於此重衣若欲[*]去或安不安有犯無犯廣如上說若苾芻得有主衣無主衣往還衣死人衣准其新故重數應知若糞掃衣時隨意重數作無齊限。」

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大德僧伽胝有幾條數云何?」佛告鄔波離:「有九種別云何為九謂九條十一條十三條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鄔波初三種衣二長一短次三種衣三長一短次三種衣四長一短應作應持過此已上便成破納。」

鄔波離白佛言:「大德衣之大小有幾差別?」佛言:「僧伽胝有三謂上上者竪三橫五肘下者竪二肘半橫四肘半二內名若嗢呾羅僧伽及安呾婆娑亦有三種量如僧伽胝說鄔波離復有二種安呾婆娑竪二橫五竪二橫四若極下安呾婆但蓋三輪是持衣中最小若泥薩祇衣最極小者但齊[A4]橫一肘若苾芻犯捨墮應為三事廣如上說。」又無犯者最初犯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使非親尼浣故衣學處[1]第四

爾時菩薩從覩史天下託生劫比羅城淨飯王家于時四方有大名稱云釋迦族生太子在雪山邊分[2]河側劫比羅仙人所住之處去斯不遠有婆羅門仙人名阿私多善解占王召觀察授記有二種瑞若在家者轉輪王化四天下為大聖主七寶具足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千子圓滿有大威力勇健無雙能降怨敵盡斯大地窮四海邊無諸盜賊亦無酷罰法理人安隱而住若出家者剃除鬚髮以正信心從家至非家當得成佛正遍知名聞十方弘濟群品是時所有諸國大王皆悉聞知釋迦太子生在雪山乃至名聞十方弘濟群品各作是念:「我今宜往承事太子當於後時受其福[A5]祿。」又作是念:「今我無緣能見太子若我承事淨飯王者即為承事太子身也。」諸國王咸皆遣使并持國信至淨飯王所

時菩薩養在深宮年漸長大由見老病死故心懷憂惱遂往林中屏棄人事時諸國王聞是事已咸作斯念:「我今所以事淨飯王者事太子而今太子既往林中情求出離我今何事徒為費損?」於是使人及諸國信悉皆斷時憍薩羅國勝光大王與淨飯王國界隣信物雖絕使尚往還於時時間遣使相問所遣使人是國大臣名曰密護是時密護至淨飯王所論國事已便於大臣鄔陀夷舍而為停止若淨飯王遣使往問勝光王時[3]便大臣鄔陀夷往時鄔陀夷至室羅伐城見勝光王論王事已於密護舍而為停止時密護有婦名曰笈多顏貌端嚴人所樂見是時鄔陀夷便與笈多共行非法時彼密護聞婦與鄔陀夷私有交密便作是念:「此二惡人當斷其命。」後更思念:「我若殺者擾亂王城為大驚[A6]為此罪過婦女殺婆羅門耶?」即便捨而不問後於異時密護身死時勝光王以無子故所有資財收入王庫時鄔陀夷聞斯事便作是念:「我今存在如何令彼笈多無所憑託?」便於夜中思利害事曉便往詣淨飯王作如是白:「王與勝光王國界隣接見有如是不穩便事應遣使人往彼籌度若不問者當招禍敗。」王便報曰:「若如是者卿當為使往彼商量。」時鄔陀夷即便往詣室羅伐城作如是念:「我今為當先見大王先見臣耶?」作是念已復更思量:「求事之法理從下起。」即便往至國大臣所陳其本意:「我啟[4]欲取笈多願仁恩助我言及。」大臣聞已然可其事時鄔陀夷即便詣勝光王所共論國事即白王曰幸願大王賜與停處。」王曰:「卿已曾來何處停?」白言:「我先停在密護之舍。」王曰:「今者宜應還停彼處。」便白王曰:「密護身死。」王曰:「家主雖宅豈死耶?」鄔陀夷曰:「宅雖不死產業皆無。」王命臣曰:「可覓停處安鄔陀夷。」鄔陀夷出已臣白王曰:「豈鄔陀夷更無停處然彼先與笈多交通本意緣斯欲為啟白王今若能攝受此人即是攝受淨飯王矣。」時勝光王即令使者命鄔陀夷至便告之曰:「鄔陀夷我實不知卿與笈多先有交密今以笈多與卿為婦及財物亦並相供。」時鄔陀夷拜謝而去是時笈多聞鄔陀夷來詣其舍即出當門大聲啼鄔陀夷至門問笈多曰:「何意啼泣?」笈多報:「我之所愛夫主身亡仁豈於今亦當棄我?」鄔陀夷曰:「我本相為而來至此已白王訖及家資悉皆相與汝為此住為向劫比羅城?」笈多自念:「我今若往劫比羅者婆羅門婦不存我命我今宜應留住於此於其本宅。」是時鄔陀夷便有兩宅一在劫比羅一在室羅伐

爾時菩薩於六年中一無所有修苦行已後便隨意欲受上妙飲食即以飯食及諸[1]油遍塗身體以暖湯水而為沐浴遂便往詣[2]聚落二牧牛女所一名歡喜二名喜受十六倍乳糜飽足食已復詣善行男子所取吉祥草時黑龍王讚歎菩薩向菩提樹下手自布草不令[3]跏趺而坐端身正心念口言:「若我諸漏未斷盡者我終不解此跏趺坐。」是時菩薩未解跏趺眾惑皆盡

爾時世尊降伏三十六億魔軍兵已證一切受梵王請往婆羅痆斯三轉十二行法輪度五苾芻及以隨五苾芻已即便行詣白㲲林中度六十賢部令住見諦又至勝[*]聚落度二牧牛女亦令見諦又至烏盧頻螺林側度千外道出家受具又至伽耶山頂現三神變教化令住安隱涅槃又至杖林令摩揭陀主頻毘娑羅王住於見諦并度八十百千諸來天眾無量百千摩揭陀國婆羅門等次至王舍城受竹林精舍亦與身子目連出家受次往室羅伐城受逝多林給孤獨園次至憍薩羅說少年經令勝光王得見諦已住逝多林

時勝光王遣使持書往淨飯王所白言:「大王王今慶喜太子已證無上正覺亦令有情同飡甘露今現住在逝多林中。」時淨飯王聞此信已以手支頰懷憂而歎:「往日一切義成太子修苦行時我常遣使問其安不使者尋還報我住處比令使問竟無一還今者云來逝多林內其事如何?」

時大臣鄔陀夷前詣王所便白王曰:「大王何故以手支頰懷憂而住?」王曰:「我今豈得不懷憂耶往日一切義成太子修苦行時我常遣使問其安不使者尋還報我住處比令使問竟無一還今有信云:『一切義成太子證無上正覺亦令有情同飡甘露來逝多林。』寧不憂?」時鄔陀夷即白王曰:「若如是者臣為使去持信還歸。」王曰:「卿今去矣還於彼住亦不歸?」鄔陀夷曰:「奉大王命臣必重來。」時淨飯王自裁書曰

始從受胎後  
我養於世尊
煩惱火恒燒  
常希最勝樹
今既長成已  
徒眾數無邊
餘人受安樂  
[*]吾獨辛苦。」

書了印訖與鄔陀夷時鄔陀夷持王勅書往室羅伐至世尊所奉上勅書世尊受書便自披讀時鄔陀夷白世尊曰:「世尊能向劫比羅城不?」

佛告鄔陀夷:「我共汝去。」時鄔陀夷憶昔太子踰城出家父王頻召竟不還國重白佛言:「若世尊不肯歸者我今有力自強將去。」爾時世尊聞斯語已即說伽他報鄔陀夷曰

生死愛網若全除  
此即誠無將導者
世尊威力無處所  
汝何方便能將去
[4]
生死愛網若全除  
此即[5][6]導者
世尊境界無處所  
汝何方便能將去?」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十七

曝【大】,暴【宋】【元】【宮】
大迦攝波【大】下同,大迦葉波【宋】【元】【明】【宮】下同
唯【大】*,惟【宋】【元】【明】【宮】*
涱【大】,長【宋】【元】【明】【宮】
揵【大】,健【宋】【宮】,犍【元】【明】
稚【大】,椎【明】
既【大】,說【元】【明】
撩【大】,聊【宋】【元】【宮】
車【大】,草【元】【明】
塼【大】,磚【宋】【元】【明】,甎【宮】
料【大】,撩【宋】【元】【明】【宮】
及【大】,皮【宋】【元】【明】【宮】
君【大】,軍【宋】【元】【明】【宮】
箄【大】,篦【宋】【元】【明】【宮】
天【大】,此【元】【明】
祠【大】,詞【明】
有多【大】,多有【明】
粳【大】,糠【宋】【元】【明】,粇【宮】
秤【大】,稱【宋】【元】【明】【宮】
馬【大】,馬處【宋】【元】【明】
主【大】,王【宋】【元】
井【大】,并【元】,林【明】
渧【大】,滴【宋】【元】【明】【宮】
殊【大】,衣【明】
但【大】*,壇【宋】【元】【明】【宮】*
帖【大】*,貼【明】*
摘【大】*,擿【宋】【元】【明】【宮】*
第四【大】,第四之一【明】
鹽【大】,弶【宋】【元】【明】【宮】
便【大】,使【宋】【元】【明】【宮】
主【大】,王【宋】【元】【明】【宮】
蘇【大】,酥【宋】【元】【明】【宮】
軍【大】*,光【明】【宮】*
聊【大】,撩【明】
(生死…將去)二十八字【大】,〔-〕【宮】
誠【大】,將【宋】【元】【明】
將【大】,金【宋】,全【元】【明】
及【CB】【麗-CB】,取【大】(cf. K22n0891_p0132a22) 場【大】【磧-CB】,埸【麗-CB】 謂【CB】【麗-CB】,為【大】(cf. K22n0891_p0132b21) 縱【CB】【麗-CB】,從【大】(cf. K22n0891_p0137a07) 祿【CB】【麗-CB】,錄【大】(cf. K22n0891_p0137b05) 何【CB】【麗-CB】,河【大】(cf. K22n0891_p0137c05)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