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搜尋:道路
#行號
10124a22日輒化作青虹,在中結跏趺坐,來至佛所。眾人多來看之,以此故,後便步出;糞掃衣重,道路疲極,諸比丘作是念:「若世尊聽諸比丘於聚落中、若聚落界結作不失衣界者,不使長老疲後便步出;糞掃衣重,道路疲極,諸比丘作是念:
20124b19處,布薩日弟子辭和尚,欲行至某處。和尚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和尚應籌量:若道路有疑恐怖,和尚聽去,突吉羅;若不聽,弟子強去,得輕師波逸提。若道路雖無疑恐怖,而言:「和尚應籌量:若道路有疑恐怖,和尚聽去,
30124b20和尚應籌量:若道路有疑恐怖,和尚聽去,突吉羅;若不聽,弟子強去,得輕師波逸提。若道路雖無疑恐怖,而彼方乞食難得;若共行伴無所知,不誦戒、不知布薩、不知布薩羯磨;若彼去,得輕師波逸提。若道路雖無疑恐怖,而彼方乞
卷/篇章<1  ...1617[18]1920  ...30>
搜尋「道路」 1 / 3 次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五分律[*]第十八[*](彌沙塞)

第三分[5][6][7]布薩法

佛在王舍城爾時外道沙門婆羅門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共集一處和合布薩說法有眾人來往供養瓶沙王見之作是念:「若正法弟子亦如是者不亦善乎我當率諸官屬往彼聽法恭敬供養令一切人長夜獲安。」

時世尊亦作是念:「我為諸比丘結戒而諸比丘有不聞者不能誦學不能憶持我今當聽諸比丘布薩說戒。」瓶沙王念已到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以所念白佛佛為王說種種妙法示教利喜已即便還宮佛以是事集比丘僧以瓶沙王所白及[A1]所念告諸比丘:「以十利故聽諸比丘布薩說戒。」

佛既聽布薩說戒諸比丘便日日布薩以是白佛佛言:「不應爾!」

諸比丘復二日三日至五日一布薩以是白佛佛言:「亦不應爾聽月八十四日說法十五日布薩。」

諸比丘不知應說何法以是白佛佛言:「應讚歎三寶念處神足為諸施主讚歎諸天。」

諸比丘便合聲讚歎三寶以是白佛佛言:「不應爾聽請一人。」

諸比丘請破戒破見比丘因此得以是白佛佛言:「不應爾應請學戒者。」

諸比丘復請睞眼諸病比丘毀辱眾僧者以是白佛言:「不應爾應請諸根具足成就記論阿含者。」

時眾中多有此人諸比丘不知請誰以是白佛佛言:「應次第請。」

所請比丘說法疲以是白佛佛言:「應更請代。」

[8]比丘作歌詠聲說法以是白佛佛言:「不應爾!」

說法時眾會不得盡聞以是白佛佛言:「應敷高座在上說法。」

猶不盡聞以是白佛佛言:「應立聽。」

久立脚腫以是白佛佛言:「應行聽。」

時諸比丘露地布薩為蚊虻風雨塵土所困以是白佛佛言:「聽作[9]布薩堂。」

彼布薩堂無地污諸比丘脚數洗生病以是白佛佛言:「以泥塗地淨治令好亦聽敷十種衣及婆婆等柔軟草。」

佛既聽敷衣便以錦布地諸居士譏訶言:「此諸沙門如王大臣!」以是白佛:「不應錦上經行!」

時諸比丘以華散高座上比丘諸居士譏訶言:「如王大臣!」以是白佛:「不應爾!」

復有諸白衣為供養法故欲以華散高座上比丘諸比丘不聽便瞋訶言:「諸比丘不[10]受供養!」以是白佛佛言:「白衣欲散華隨意若落比丘頭及衣上[11]落高座上無苦。」

時諸白衣聞法歡喜欲布施諸比丘恐墮客作數不敢受以是白佛佛言:「為法供養聽受。」

時諸比丘說法少時便止諸天鬼神謂竟便去須臾復說彼復來還如是非一便瞋恨言:「此諸比丘不齊限說法如小兒戲!」比丘以是白佛佛言:「應作齊限說法[12]說法應呪願。」

爾時[13]劫賓那住乙師羅山作是念:「我今當往僧集會處布薩不?」復作是念:「我常清淨何須復往?」爾時世尊知其所念於王舍城沒涌出其前就座而坐語言:「汝莫作是念:『我常清淨何須復往布薩?』若汝等不往不敬重布薩當敬重者?」世尊如是教已便與俱沒彼處王舍城以是事集比丘僧說劫賓那念及[A2]教勅告諸比丘:「今聽諸比丘和合布薩若不突吉羅。」

[1]知法比丘若上座若上座等說言:「大德僧聽今十五日布薩說戒僧一心作布薩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

諸大今布薩說[2]波羅提木叉一切共聽善思念若有罪應發露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我及諸大德清淨如聖默然我及諸大德亦如是若比丘如是眾中乃至三唱憶有罪不發露得故[3]妄語罪故妄語罪佛說[4]遮道法發露者得安樂。」

是中波羅提木叉者以此戒防護諸根增長善法於諸善法最為初門故名為波羅提木復次數此戒法分別名句總名為波羅提木叉

諸比丘不知應幾種布薩以是白佛佛言:「五種布薩心念口言向他說淨廣略說戒自恣布薩和合布薩。」

諸比丘不知應幾種說戒以是白佛佛言:「有五種說戒說戒序已言餘僧所常聞說戒序及四墮法已言餘僧所常聞說戒序至[5]十三言餘僧所常聞說戒序至二不定法言餘僧所常聞[6]。」

諸比丘不知有幾種持律以是白佛佛言:「有五種持律。」如前說。「持律比丘有[7]功德。」亦如前說

持律比丘有七種宜多聞諸法能籌量是法非法善籌量[8]善攝師教若到他處所說無畏[9]知共不共[10]

復有七宜自住威儀成就畏慎小罪多聞能持佛所說誦二部戒知犯知不犯知悔知不悔過

復有七宜[11]如上不隨不隨恚不隨癡不隨畏

時諸比丘在界內作別眾不如法布薩復有和合不如法布薩復有如法別眾布薩復有如法和合布薩以是白佛佛言:「前三布薩有羯磨不成犯突吉羅後一布薩無過羯磨成就無犯。」

爾時瓶沙王作五歲一[12]外道沙門婆羅門皆悉依承而諸比丘獨不肯用諸臣及民皆譏訶言:「沙門釋子在王境內不用王[*]。」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應隨王法。」

諸比丘不知云何隨王法以是白佛佛言:「聽少一夜布薩。」

比丘便常少一夜布薩以是白佛佛言:「不應常少一夜布薩聽三足一少如是五歲為長一月以順王閏。」

時諸比丘說戒日至諸處布薩或遇野火遇水[13]或遭八月賊有梵行難衣鉢難命難以是白佛佛言:「不應說戒日為說戒至他處去者突吉羅聽所住處若有平地若有柔軟若有大樹若有[14][15]應白二羯磨結作布薩處。」

一比丘白:「大德僧聽今結此作布薩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

大德僧聽今結此作布薩[16]誰諸長老忍默然若不忍[17]僧已結作布薩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比丘於露地布薩為風雨蚊虻所困以是白佛佛言:「聽當中央房[18]來往易處上白二羯磨結作布薩堂。」

諸比丘復欲羯磨眾多房作布薩處以是白佛佛言:「聽作!」

比丘便復諍先以是白佛佛言:「不聽羯磨眾多房作布薩處!」

有諸居士來入僧坊語諸比:「若於我所作房中布薩者我當供前食後怛鉢那與塗足塗身然燈油。」諸比丘作是:「若世尊還聽羯磨眾多房作布薩處者使我等失此供養。」以是白佛佛言:「還聽羯磨眾多房作布薩處次第於中布薩。」

房小不相容受以是白佛佛言:「聽在前後[A3]下庭中坐。」諸比丘聞聲不了語恐不成布薩以是白佛佛言:「若為布薩在中得名布薩。」

諸比丘布薩時不肯時集廢坐禪行道以是白佛佛言:「應唱時至若打揵椎若打鼓若吹[19]。」

諸比丘便作金銀鼓以是白佛佛言:「用銅以皮冠頭。」

不知誰應打以是白佛言:「應使沙彌守園人打。」

彼便多打以是白佛佛言:「應三通打。」打竟懸著中庭外人來數打諸比丘謂行僧事皆出廢行道或雨濕不作聲以是白佛佛言:「應舉屋下屏處。」

有客沙彌次打不知處失時節以是白佛佛言:「住人應打聽畜僧鼓私鼓四方僧鼓備豫一。」

諸比丘又作金銀䗍以是白佛佛言:「應吹海䗍若用角作沙彌守園人吹乃至備豫一亦如上說。」

諸比丘不知以何木作揵椎是白佛佛言:「除漆樹毒樹餘木鳴者聽作無沙彌比丘亦得打。」餘如上

諸比丘不知誰應三唱時至以是白佛佛言:「聽使沙彌園人。」僧住處多不得遍聞以是白佛佛言:「上高處唱。」

諸比丘不知為集未集以是白佛佛言:「比坐比丘應更相[1]。」

後有客比丘來不知以是白佛佛言:「應數之。」諸比丘數復以是白佛佛言:「應行籌收取數之。」

一人行自收雜亂以是白佛佛言:「應別使一人收。」

比丘便作金銀籌以是白佛佛言:「應用銅木作除漆毒樹。」諸比丘有短作長作以是白佛佛言:「應長竝五指應長[2]手一肘。」

諸比丘作或麁或細以是白佛佛言:「麁不過小指細不減𣛰應漆以筒盛著布薩堂上。」

諸比丘不知誰應行籌以是白佛言:「應使下坐比丘行。」

下坐比丘不知行以是白佛佛言:「應取知者。」

有比丘便擲籌與以是白佛佛言:「應手授。」

收已不數數已不以是白佛佛言:「收已應數數已應唱:『比丘若干沙彌若干出家合若干人。』」

有白衣聽布薩後諸比丘犯罪白衣舉之是白佛佛言:「不應令白衣聽沙彌亦如是。」

比丘雖遣沙彌在不見處而猶得聞以是白佛言:「應著不見不聞處。」

復有諸沙彌知當布薩[3]入床下猶得聞戒以是白佛:「應看床下以火遍照。」

火照[4]或燒地以是白佛佛言:「應作燈籠燈趺僧及私[5]畜皆得。」諸比丘便以金銀作以是白佛:「應用銅。」

有諸白衣新作屋竟請諸比丘先於中布薩說法為入舍供養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言:「聽受!」

復有白衣家為非人所惱請諸比丘家中布薩說法[6]為安樂供養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聽受!」

有居士行甘諸比丘不敢受以是白佛佛言:「[7]!」

諸居士問諸比丘:「今日幾?」諸比丘不知便譏訶言:「沙門釋子日尚不知何況深理?」以是白佛佛言:「若欲往白衣家應先問師日數若不知應問餘人。」

時諸居士布薩日持時食時飲七日藥終身藥至僧坊供養欲聽法受八分戒諸比丘都不看視便瞋恚持歸以是白佛佛言:「上座應令下座掃地取水使淨人辦器盛其所齎物。」

諸比丘食都不與客客便譏訶言:「沙門釋子常讚歎布施唯受人施而不施人。」以是白佛佛言:「應與客食。」

既與著其手中不與器物[8]譏訶言:「諸比丘作小兒遇我。」以是白佛佛言:「應與器物下食食竟上座若上座等[9]法呪。」

客去後若四人若過四人應廣布若二人若三人應相向說淨言:「今僧十四十五日布薩我某甲比丘清淨長老憶持!」[10]三說若一人應小待若有人來共布若無人來應偏袒右肩[11]跪合掌心念口言:「今十四日十五日眾僧布薩我今心受布薩。」如是三說告諸比丘:「是布薩法從今應盡壽如是奉行不者突吉羅。」

時諸居士入僧坊問諸比丘:「僧有幾人?」答言僧有若干。」彼言:「我等請僧明日食。」諸近處比丘聞明日盡往坐席不足飲食又少諸比丘:「汝等請僧何以不與我食?」答言:「[12]隨數設食先不相請而強求索不請而食甚於外道此輩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13]種種訶責以是白佛佛言:「不請不[14]往者突吉羅。」

復有諸比丘以因緣事應會日至請家慚愧不敢以是白佛佛言:「為食聽往。」

爾時有居士請僧食有客比丘來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應語主人:『有客比丘聽入不?』若聽入善若不聽復應語言:『與我等食分我自平等共食。』若得者善若不得應各以鉢受分出外共食若得者善若復不得坊內有食應將與之。」

時世飢饉乞食難得餘處比丘盡捨住處王舍城僧房皆空無人守護房舍臥具或為火燒或為水[15]或為虫嚙以是白佛佛言近王舍城左右諸住處皆應白二羯磨如上捨界然後白二羯磨如上通結作一大界使諸比丘不捨本住而得施分。」

後時餘處[16]豐樂思見比丘遣信白言:「願遊人[17]我等供給衣食。」時瓶沙王亦欲[18]諸比丘遊行教化語言:「願為遊行若有乏短當勅所在供給所。」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先白二羯磨如上捨王舍城大界然後各隨意更唱界相還結小界。」

有諸阿練若比丘不知己界應齊幾許以是白佛佛言:「自然界去身面二句樓[19]若結隨遠近。」

時諸比丘結無邊界以是白佛:「若結無邊界不成結界犯者突吉羅!」

比丘復結十二由旬或十由旬界說戒時往四五日行乃至或遇野火或遇暴水或遇賊便有梵行難衣鉢難及命難以是白佛:「若結十二由旬若十由旬界不成結界者突吉羅今聽極遠三由旬。」

時諸比丘不唱四方界相而結界以是白佛佛言:「若不唱界不成結界犯者突吉羅!」

時諸比丘以眾生及烟火作界相或並界或兩界相入以是白佛言:「皆不成結界犯者突吉羅!」

有二住處諸比丘欲共布薩共得施結界是白佛佛言:「聽各白二羯磨解本界然後共白二羯磨結共界。」

復有諸比丘欲共[1]布薩異得施結界以是白佛佛言:「聽解本界然後集結。」

復有諸比丘欲共住共得施異布薩結界以是白佛佛言:「不應爾犯者[2]偷羅!」

復有一住處諸比丘欲異住異布薩異得施結界以是白佛佛言:「聽解本界已各更結。」

復有諸比丘欲異住異布薩共得施結界是白佛佛言:「聽結!」告諸比丘:「一切河一切湖一切海皆不得結作界若水中行[3]眾中力人水灑所及處為自然界。」

佛在竹園[4]阿若憍陳如在[5]求羅山布薩日輒化作青虹在中結跏趺坐來至佛所人多來看之以此故後便步出糞掃衣重疲極諸比丘作是念:「若世尊聽諸比丘於聚落中若聚落界結作不失衣界者不使長老疲極如此。」以是白佛佛種種讚戒讚持戒告諸比丘:「今聽諸比丘於聚落中若聚落白二羯磨結作不失衣界。」

應一比丘白:「德僧聽此結界處聚落中若聚落界共住布薩共得施今結作不失衣界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結界處聚落中聚落界共住共布薩共得施今結作[6]不失衣誰諸長老忍默然若不忍[*]僧已結作不失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時諸比丘先結不失衣界後結大界以是白佛言:「應先結大界後依此結不失衣界。」

比丘便一切時結衣界著麁弊衣行以是白佛言:「不應爾應白二羯磨解。」

一比丘白大德僧聽此結界處聚落中若聚落界先結作不失衣界僧今解之若僧時到僧忍聽如是。」

大德僧聽此結界處乃至僧今解之諸長老忍默然若不忍[*]僧已解先不失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時諸比丘先解大界後解衣界以是白佛佛言:「應先解衣界後解大界。」

時諸比丘為護[7]故失衣護衣故失[*]以是白佛佛言:「聽還結衣界。」

時有一住處布薩日弟子辭[8]和尚欲行至某和尚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和尚應籌有疑恐怖和尚聽去[9]突吉羅不聽弟子強去得輕師[10]波逸提雖無疑恐怖而彼方乞食難得若共行伴無所知不誦戒不知布薩不知[11]布薩羯磨若彼方無持法持律解律儀人若彼方好共鬪諍若彼方有破僧事若彼方得病無隨病食湯藥看病人若彼方衣食難得聽去皆突吉羅若無如是諸事聽去無犯。」

有一住處十五日諸比丘集布薩說波羅提木叉請第一上座說戒上座云:「[12]。」第二至下皆云不誦不得布薩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應白二羯磨一比丘令往他眾誦戒若廣及日還若不得不應住此處住者突吉羅。」

時六群比丘犯罪不悔過布薩以是白佛言:「不應爾犯者突吉羅!」

復有諸比丘向犯罪人悔過以是白佛佛言:「不應爾!」

有一住布薩日一切僧犯罪諸比丘不知云何是白佛佛言:「聽白二羯磨一比丘令往他眾悔過清淨還餘人於此比丘邊悔過若得者若不得應盡集布薩堂一比丘白二羯磨

「『大德僧聽僧今皆有此罪不能得悔過今共置之後當悔過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

「『德僧聽僧今皆有此罪乃至後當悔過諸長老忍默然若不忍[13]僧已置此罪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然後布薩不應不布薩!」

有一病比丘犯罪語一比丘言:「大德我犯罪。」彼答:「我亦犯罪。」不得悔而命終諸比丘作是念:「若世尊聽向有罪比丘悔過者不使此比丘不悔而終。」以是白佛佛言:「聽向有罪比丘悔過但不得向同犯者悔過。」

有一住處僧皆同犯一罪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應如上置罪。」

有一病比丘犯罪語一比丘:「我犯此罪。」彼言:「我亦犯此罪。」不得悔過諸比丘作是念:「若世尊聽向同犯一罪比丘悔過者不使此比丘不悔而終。」以是白佛佛言:「今聽同犯不同犯皆得向悔。」

有一住處諸比丘集布薩說戒有一比丘語說戒比丘言:「我憶有罪我欲悔過。」諸比丘訶責:「云何說戒時作此留難?」以是白佛佛言若說戒時憶有罪聽向比[14]若口言若心:『我有此罪說戒竟當悔。』不應作留難。」疑亦如是

有一住處諸比丘不知布薩不知布薩羯磨有知法持律解律儀比丘來諸比丘不看視不與臥具彼比丘便去以是白佛佛言:「應好看視與臥具若不爾突吉羅!」

有一住處僧皆犯罪不知犯何篇罪有一知持律解律儀比丘來諸比丘中一比丘往問:「犯如是如是為是何篇罪?」彼答言:「是某篇。」便語言:「此住處一切僧犯如是罪。」即於彼比丘邊悔過悔過已還語諸比丘:「我等先犯如是如是[1]篇罪應共悔過莫污染修梵行長夜受苦。」諸比丘瞋恚言:「汝何故向我說如是語?」以是白佛佛言:「諸比丘應在彼知法比丘邊悔過非不應語但不應趣人語語者突吉羅。」

時舍利弗至六群比丘住處見其犯戒語言:「汝等莫作此罪!」六群比丘便觸惱問言何等應作何等不應作?」竟夜惱之舍利弗以是白佛佛種種訶責六群比丘:「汝愚癡人座比丘憐愍教汝云何而反竟夜惱觸?」訶已告諸比丘:「非不應教但不應趣教人若犯罪自知有過然後教之。」

時舍利弗目連遊行人間為諸四眾國王沙門婆羅門之所師敬到一比丘住處檀越為二人故供養眾僧布施衣物[2]守園復共得[3]欽婆羅直[4]金錢一萬二千反唱令:「須者取之。」竟無人取即還施主時會比丘漸漸遊行還到佛所佛如常法慰問諸比丘已問言:「舍利弗目連遊行豐足不?」答言甚豐!」「世尊復見一希有事眾僧共得一欽婆羅直[*]金錢一萬二千三唱與諸比丘人取[5]以還施主。」時有二[A4]訶盧比丘去佛不遠聞已一人作是言:「彼諸上座愚癡自失利養而使施主不得大福若我在彼當為取。」一人復言:「我是上座我應取!」遂致紛諍見已即說偈言

汝二摩訶盧  
不在於彼眾
由此無諍訟  
貴衣還本主。」

佛在舍衛城爾時[6]優波離與諸持律遊行比丘住處應為作訶責羯磨驅出羯磨依止羯磨舉罪羯磨下意羯磨者悉為作之應為作別住摩那埵本日阿浮訶那者皆為作之若界應解為解若應結為結應為作教誡比丘尼羯磨為作教誡羯磨不堪教誡應為解教誡羯磨為解教誡羯磨餘諸比丘聞作是:「此諸持律比丘來必使我等多有疑悔。」便舉臥具閉戶捨住處而去又諸比丘尼見優波離瞋罵言:「坐此比丘恒問世尊此戒應作二部僧持作一部僧持佛便令作二部僧持由此使我多受困苦。」優波離所將比丘[7]還者佛如常法問已又問:「優波離遊行處養豐足不?」答言:「不足。」又問:「何故?」具以諸比丘捨住處及比丘尼瞋罵答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問彼諸比丘:「汝等實爾不?」答言:「實爾!」佛種種訶責:「汝等愚癡不恭敬持律比丘誰應恭敬?」訶已告諸比丘:「今為諸比丘結初應學法

若比丘聞持律比丘來不應避去為掃灑整理房舍臥具若聞欲至出半由旬若有疑難要當出門若持律比丘有衣物應代擔為辦澡洗水拭手脚巾為作浴[8]設過中飲請說法若實求解持律比丘應如法答若觸惱問不應答明旦為作前食怛鉢次作後食應為求請主請留安居復應為求施衣檀越應作如是供養若不爾突吉羅!」

佛在王舍城爾時世尊布薩日與諸比丘前後圍繞露地而坐告諸比丘:「汝等寂默今當布薩說波羅提木叉。」

有一比丘從坐起白佛:「[9]伽伽比丘近得狂病有時來有時不來亦復不憶來與不來以是廢行僧事今復不!」佛言:「遣一比丘呼來!」受教往呼遍求不得還以[10]白佛佛言:「今聽諸比丘遙與作狂白二羯磨。」

一比丘白言:「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狂病或來或不來亦復不憶來與不來是廢[11]行僧僧今遙與某甲作狂羯磨若現若不現在行僧事若僧[12]到僧忍聽白如。」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狂病乃至若不現在行僧[13]誰諸長老忍默然若不忍[*]僧已與某甲作狂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後得差求解羯磨以是白佛佛言:「聽白二羯磨為解。」

病差比丘應到僧中偏袒右肩脫革[14]跪合掌白言:「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先得狂病或來或不來亦復不憶來與不來[15]與我作狂羯磨我今已差從僧乞解狂羯。」如是三乞

應一比丘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先狂或來或不來亦復不憶來與不來僧與作狂羯磨今已差從僧乞解狂羯磨今與解狂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

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先狂病乃至僧今與解狂羯磨誰諸長老忍默然若不忍[*]僧已與某甲比丘解狂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爾時世尊布薩日與諸比丘前後圍繞露地而坐告諸比丘:「汝等寂默今布薩說戒。」

有一比丘從坐起白佛言:「某甲比丘[1]病不。」佛言:「應令一比丘將來。」諸比丘不知云何將來以是白佛佛言:「[2]使人扶若不以衣[3]。」即受教[*]勞動故病更困或有死者以是白佛佛言:「應取清淨欲來。」

是中或有得名與清淨欲或有不得或有得名受清淨欲或有不得或有得名持清淨欲或有不得

[4]不得名與清淨欲者若與比丘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清淨欲與狂心病壞心滅擯人被舉人自說罪人異界住人清淨欲若不如法三說:「我今與汝清淨欲受我清淨欲至如法僧事中為我稱名說及捉籌。」皆不名與清淨欲若反上名與清淨欲

不名受清淨欲者自不如法不識他[5]姓名如上皆不名受清淨欲反此名受清淨欲

名持清淨欲來者若持清淨欲比丘來至布薩中便睡眠若狂心散亂心病壞心若僧與作不見罪羯磨不捨惡邪見羯磨不悔過羯若變成二根黃門無根若忘說是亦得名持清淨欲來若睡眠若忘不說皆犯突吉羅若中路睡眠乃至忘說皆不得名持清淨欲來

復有諸病比丘不能口語說清淨欲是白佛佛言:「應身與清淨欲。」諸比丘不知云何身與清淨欲以是白佛佛言:「若舉手搖身搖頭乃至舉眼得名身與清淨欲。」

有諸病比丘不能身與清淨欲以是白佛:「應舉眾到病人所使說戒比丘於中央坐說戒令諸病比丘向說戒人。」

復有諸病比丘不能向說戒人背而坐臥以是白佛佛言:「出界外布薩不得在界內作別眾布薩。」

爾時世尊說戒日與諸比丘前後圍繞露地告諸比丘:「汝等寂默今當布薩說戒。」

有一比丘從坐起白佛言:「某甲比丘為官所執得來。」佛言:「應遣一比丘語所由求還布薩聽者善若不聽應語白衣小却為取清淨欲若得者善若不得應語言:『一切僧當來就此比丘布薩。』若得者善若不得應出界外布薩不得界內別眾布薩。」

有一阿練若處諸比丘十五日集布薩說戒時有賊來諸比丘[6]便止不誦戒諸賊問:「何故默住?」答言:「我等所說不應使白衣聞。」賊復問:「所說非佛語耶?」答言:「!」復問:「若是佛誰不應聞汝等今集必欲論說不利我等!」便打奪諸比丘衣鉢以是白佛佛言:「從今諸比丘若見賊來應即誦餘經不令斷絕。」

爾時有王名優陀延善知相法有一夫人名月光容顏姝妙音妓兼人後於高閣上在王前舞王見死相不出一年諦視心念顏色不夫人覺之便白王言:「我舞不好耶何以不?」王言:「不須問我!」夫人苦問至三王不獲已便具以告夫人白王:「[7]爾者願聽出家!」王言:「我相敬愛死不相離餘歡少日如何生?」夫人復白王言:「少染世榮迷昧道業即此[8]唯與苦會願必垂愍聽遂出家!」王言[9]年少修道識見明決必得生天若還相見當遂汝意。」夫人白言:「若此願果誓不違要!」便聽出家於是辭去行道不久得阿那含果便命終生於梵天便作是念:「我得出家是王之恩恩重宜報要不可違。」即下在王宮上虛空中立語王言:「月光夫人即我身是先與王要故來赴信。」王語言:「我不識天可現本身。」即變為昔形於王前立王見情[10]欲附近之便飛昇虛空語王言:「王何故猶習此愛欲[11]欲為無常不淨若思此義可得解脫不爾者必墮三[12]自拔良難!」王聞此語即調柔[13]王位[14]付太子出家學道城左右[15]林樹下太子見父出家而不遠去恒恐變悔還奪其位常願父王遠之他國王比丘作是念:「我奉佛教而未見佛今當往彼禮敬世尊。」念已便行時太子與諸婆羅門在高樓上見出林去語新王言:「王比丘今已去矣!」太子欣悅王比丘忘坐具須臾憶之便還取諸婆羅門復語新王言:「王比丘已復將無有以?」太子惶怖便勅左右:「汝速往凡是沙門釋子亦盡殺之!」復勅言:「彼或畏多作方便慎莫不殺而來見我!」受教即往語言:「新王勅我殺比丘!」比丘問言:「何故殺我?」答言:「以比丘出林還反恐奪其位是以相殺。」王比丘言:「我不貪王位向忘坐具故暫還取如何以此而便見殺?」使復言:「重被王勅:『必畏死多作方便慎莫不殺而還見我!』我今云何而得徒反?」王比丘復言:「我出家所求未有所獲汝小寬我待彼樹影至。」使者聽之懃思惟[1]須陀洹樹影既至使者復語樹影[2]比丘復言:「我出家所求猶未盡獲復見寬更待一影。」使者復聽如是四反得四沙門果便語使者:「汝可隨意還語汝王我不貪王位[3]忘坐具所以暫還汝為此殺我便是殺父殺阿羅漢念汝長夜受大苦耳!」言已就死使者殺已還到王所王遙見之即生悔到已問言:「汝已殺耶?」答言:「已殺!」王復問:「父王臨終有何所說?」使者嗚咽具以上答王聞此語血從口出即以生身入大地獄

瓶沙王與其隣國先聞其教盡殺沙門釋子恐入己界勅諸杖士守護比丘杖士受勅動止不離

時王舍城一住處有五百比丘十五日集語令小却:「我欲布薩。」杖士答言:「我等受勅不得暫離豈敢公違大王之令?」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若不肯去者但說戒序竟:『餘僧所常聞。』應作如是布薩不得不布薩。」

時諸比丘布薩日集欲說戒六群比丘諍訟不住不得說戒瓶沙王來便得暫止去後續復共鬪不得說戒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若有如瓶沙王比丘有所畏難鬪暫止時便說戒序說戒序竟:『餘僧所常聞。』應作如是布薩不得不布薩。」

僧布薩時欲作羯磨六群比丘受他清淨欲竟不至僧中便出界外使僧羯磨不成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僧得成羯磨受他清淨欲者犯突吉羅。」

時諸比丘常略說戒諸年少比丘言:「大德我等未曾聞。」以是白佛佛言:「不聽常略說有十因緣聽略說戒有貴人有惡獸有毒虫地有生草地有棘刺有毒蛇窟地有泥坐迮是名十因若猶得五種說戒者善若不得應言:『今十十五日布薩時各共正身口意莫放逸!』[4]得名布薩應作如是布薩不得不布薩。」

[5]一住處說戒時更有比丘來若多若等若少復有一住處說戒竟一切未起去有比丘來若多若等若少復有一住處說戒諸比丘有起去有未起去更有比丘來若等若少復有一住處說戒竟一切比丘起去更有比丘來若多若等若少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若說戒時更有比丘來若多若等應更為布薩說戒若少應聽次後戒若說戒已竟一切比丘未起更有比丘來若多若等應更為布薩說戒若少應在僧中[*]胡跪說清淨若說戒竟諸比丘有起去[6]有未起去更有比丘來若多若等應更為布薩說戒若少應求先比丘和合更布薩說若得者善若不得應出界外布薩不應界內別布薩若說戒竟一切比丘起去更有比丘來亦如是。」

若舊比丘集若舊比丘來客比丘來若舊客比丘來若客比丘集若客比丘來若舊比丘來若客舊比丘來[7]比丘集若舊客比丘來若舊比丘來客比丘來若多若等若少乃至一切比丘起皆如上說

有一住處布薩時諸比丘集欲說戒見異繩衣鉢而不見比丘諸比丘不念此中有比無比丘便共說戒有一住處布薩時諸比丘集[8]說戒見異繩床衣鉢而不見比丘比丘作是念:「此中無比丘。」便說戒有一住處布薩時諸比丘集欲說戒見異繩床衣鉢不見比丘諸比丘作是念:「此中有比丘無比但說戒。」便說戒有一住處布薩時[9]丘集欲說戒見異繩床衣鉢而不見比丘比丘作是念:「此中有比丘滅去失去。」以破和合僧心說戒有一住處布薩時諸比丘集欲說戒見異繩床衣鉢而不見比丘諸比丘作是念:「此中有比丘!」不求不覓便說戒有一住布薩時諸比丘集欲說戒見異繩床衣鉢而不見比丘諸比丘作是念:「此中有比丘!」覓不得便說戒有一住處布薩時諸比丘集欲說戒見異繩床衣鉢而不見比丘諸比丘作是念:「此中有比丘!」求覓得共說戒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第一第二第三此四說戒皆有過羯磨不成犯突吉羅四亦有過羯磨不成犯偷羅遮第六無過磨不成無犯第七無過羯磨成無犯。」

若舊比丘集不見舊比丘不見客比丘不見舊客比丘若客比丘集不見客比丘不見舊比丘不見客舊比丘若舊客比丘集不見舊客比丘不見舊比丘不見客比丘有過無過皆如上

有一住處布薩時諸比丘集聞比丘若[10]𡄇[11]若縮鼻若振衣聲不作是念:「中有比丘無比丘。」便說戒乃至有一住處薩時諸比丘集聞比丘若[*]𡄇[*]若縮鼻振衣聲作是念:「此中有比丘!」求得共說[1]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答有過無過亦皆如上

有一比丘受一比丘清淨欲一比丘布薩有二比丘受二比丘清淨欲二比丘布薩有三比丘受三比丘清淨欲三比丘布有眾多比丘受眾多比丘清淨欲眾多比丘布薩以是白佛佛言:「皆不應爾今聽多比丘集少比丘持清淨欲來。」

有一住處諸比丘集欲布薩說戒見異住比丘作同住想見已不憶不問便說戒有一住諸比丘集欲布薩說戒見異住比丘作同住想見已[2]不問便說戒有一住處諸比丘集欲布薩說戒見異住比丘作同住想共說戒有一住處諸比丘集欲布薩說戒見異住比丘於界疑於比丘無疑不問便說戒有一住處諸比丘集欲布薩說戒見異住比丘[3]於比丘無疑而不問便說戒有一住處諸比丘集欲布薩說戒見異住比丘於界疑於比丘無疑共說戒有一住處諸比丘集欲說戒見異住比丘於比丘疑於界無疑不憶不問便說戒有一住處諸比丘集欲布薩說戒見異住比於比丘疑於界無疑[*]不問便說戒一住處諸比丘集欲布薩說戒見異住比丘於比丘疑於界無疑共說戒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六有過羯磨不成突吉羅三無過羯磨成無犯。」同住亦如是

客比丘言十四日舊比丘言十五日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客比丘應從舊比。」

無舊比丘而客比丘自共作異如上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言:「後來應從先至。」

有客比丘一時來以是白佛佛言:「應問近處比丘近處無比丘應問官日數從之。」

爾時諸比丘從有比丘住處往有比丘住處布薩往無比丘住處布薩往有比丘無比丘住處布薩往鬪諍比丘住處布薩往破僧比丘住處布薩以是白佛佛言:「布薩日往前四突吉羅往後一[4]偷羅遮。」

有一住處布薩日跋難陀為上座眾僧請說答言:「誦忘。」諸比丘言:「若忘何以坐上座處?」以是白佛佛言:「應上座說戒若不說突吉羅。」諸比丘不知齊幾為上座以是白佛佛言:「無人[5]為上座。」

諸比丘說戒時中忘以是白佛佛言:「應傍人猶忘更復授三忘應更差人續次誦不應重誦。」

時六群比丘布薩夜鬪諍妨僧說戒是白佛佛言:「[6]得說戒起者猶少應還集說戒起者若多若半應置聽明日布薩說律說法論議若多得布施不容說戒皆聽至明日。」

諸比丘先不請誦戒人以此稽留說以是白佛佛言:「應先請說戒人。」

時諸比丘先說戒後作諸羯磨六群比丘說戒竟便去不與僧和合作諸羯磨作諸羯磨不如法是白佛佛言:「應先作諸羯磨然後說戒以是攝僧令不得去。」

時諸比丘並誦戒以是白佛佛言:「不應並誦戒應請一人說。」

有比丘作歌詠聲說戒以是白佛佛言:「應直說之。」

時一住處布薩跋難陀為上座[7]:「今僧十五日布薩說[8]不來[9]比丘[10]欲及清淨僧今何所作為諸比丘作何事?」諸比丘答言某甲比丘應與作訶責羯磨驅出羯磨依止羯舉罪羯磨下意羯磨某甲比丘應與別住[11]那埵本日[12]阿浮訶那。」跋難陀言:「我不知羯磨。」諸比丘問:「若不[13]何故問僧及諸比丘作何事?」以是白佛佛言:「上座應說戒持律應羯磨。」

時諸比丘或反抄衣或叉腰或著革屣或覆頭或臥或倚作如是等不恭敬聽說戒以是白佛佛言:「宜加恭敬不得反[14]衣乃至臥倚而聽說戒犯者突吉羅!」

布薩日有一比丘熟眠說戒竟方驚起言:「僧集共說戒。」是白佛佛言:「從今晝日都不得眠。」

復有諸被羯磨執事比丘不得眠疲乏身不得安以是白佛佛言:「[15]隱避處眠應語知識比丘我在某處眠若有僧事呼我!』」

復有一比丘說戒上眠覺方語諸比丘:「何不說戒?」諸比丘問汝憶何等?」答言:「得眠。」以是白佛佛言:「不應說戒上眠犯者突吉羅!」

有一住處布薩諸比丘在隱避處說戒客比丘來不知處所以是白佛佛言:「若無難事應避隱處說戒。」

有諸比丘不知說戒時至是白佛佛言:「上座應知[16]時至教下座比丘掃除敷置辦籌及燈火。」

諸比丘以小事便囑以是白佛佛言:「不聽以小事囑授。」

諸比丘欲莊嚴布薩堂懸繒散華兼施僧過中飲亦因施衣物又欲以偈讚歎佛法僧以是白佛:「皆聽若有種種福事應及時作。」

[1]五分律卷第十八

之【大】*,第【明】*
四【大】,二【宋】【元】【明】【宮】
布薩法【大】,~Uposathakkhandhaka.
諸【大】,請【宋】【元】【明】【宮】
布薩堂【大】,~Uposathāgāra.
堪【大】,應【宋】【元】【明】【宮】
拂【大】,佛【宋】
說法【大】,〔-〕【宋】【元】【明】【宮】
~Kappina.
一【大】,立【宮】
~Pātimokkha.
妄語罪【大】,~Sampajānamusāvāda.
遮道法【大】,~Antarāyika dhamma.
(十三…法)十七字【大】,竟二不定已言餘僧所常聞四說戒序至竟三十捨墮已【聖】
說【大】,說戒【宋】【元】【明】【宮】【聖】
種【大】,〔-〕【聖】
比尼【大】,毘尼【宋】【元】【明】,比丘【宮】
比【大】,毘【宋】【元】【明】【宮】
戒【大】,或【宋】【元】【明】【宮】
如上【大】,知上【宮】
閏【大】*,潤【聖】*
漲【大】,長【宋】【元】【明】【宮】【聖】
大【大】,〔-〕【宋】【元】【明】【宮】【聖】
盤【大】,槃【聖】
處【大】,處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大德僧聽今結此作布薩處【宮】
者【大】*,〔-〕【宋】【元】【明】【宮】【聖】*
來往【大】,往來【聖】
䗍【大】下同,螺【宋】【元】【明】【宮】【聖】下同
語【大】,告【宋】【元】【明】【宮】
拳【大】,捲【宮】
預【大】,豫【聖】
熏【大】,黑【宮】,勳【聖】
畜皆得【大】,皆得畜【聖】
以【大】,一【宋】【元】【明】【宮】
聽【CB】【麗-CB】【宋】【元】【明】【宮】【聖】,應【大】(cf. K22n0895_p1154a01)
復【CB】【麗-CB】【宋】【元】【宮】【聖】,便【大】(cf. K22n0895_p1154a14)
法呪【大】,~Dhammapada(?)
是【大】,上【聖】
胡【大】,䠒【宋】【元】【宮】
昨【大】,作【聖】
聞【大】,〔-〕【宋】【元】【明】【宮】【聖】
往【大】,住【明】
漬【大】,清【聖】
還【大】,〔-〕【宋】【元】【明】【宮】
間【大】,門【宮】
令【大】,今【元】
賒【大】,舍【聖】
住【大】,在【宋】【元】
~Thullaccaya.
眾中有【大】,中【聖】
~Aññātakoṇḍañña.
楞【大】,慢【宋】【元】【明】【宮】
不失衣界【大】,~Ticīvarena avippavāsaṃ.
夏【大】*,身【聖】*
和尚【大】下同,和上【聖】下同
~Dukkaṭa.
~Pācittiya.
布薩【大】,〔-〕【宋】【元】【明】【宮】
誦【大】,〔-〕【宋】【元】【明】【宮】
者【大】,〔-〕【宋】【元】【明】【宮】
坐【大】,丘【明】
某【大】,其【聖】
及【大】,乃及【宋】【元】【明】【宮】
~Kambalacetāpanna.
估【大】*,古【聖】*
者【大】,之【聖】
~Upāli.
有【大】,〔-〕【宋】【元】【明】【宮】
具【大】,〔-〕【宋】【元】【明】【宮】【聖】
~Gagga.
是【大】,〔-〕【宋】【元】【明】【宮】
行僧【大】,僧行【聖】
時【大】,事【聖】
事【大】,事者【宋】【元】【明】【宮】
胡【大】,䠒【宋】【元】【宮】,互【聖】
已【大】,〔-〕【宋】【元】【明】【宮】
得【大】,等【宋】【元】【明】【宮】
拄【大】,柱【聖】
舁【大】*,輿【聖】*
不得【大】,〔-〕【宋】【元】【明】【宮】
姓名【大】,名姓【聖】
見【大】,〔-〕【宋】【元】【明】【宮】
實【大】,審【聖】
促【大】,從【宋】【元】【明】【宮】
年少【大】,少年【宋】【元】【明】【宮】【聖】
重【大】,發【聖】
為【大】,〔-〕【宋】【元】【明】【宮】
塗【大】,隨【聖】
捨【大】,釋【宋】【元】【明】【宮】【聖】
以【大】,〔-〕【宋】【元】【明】【宮】【聖】
山【大】,止【宋】【元】【明】【宮】【聖】
~Sotāpanna.
已【大】,既【聖】
行【大】,〔-〕【宋】【元】【明】【宮】
得名【大】,名得【宋】【元】【明】【宮】【聖】
有【大】,第三分之二布薩法下有【聖】
者【大】,〔-〕【聖】
舊客【大】,客舊【宋】【元】【明】【宮】
欲【大】,〔-〕【宋】【元】【明】【宮】
諸【大】,時【聖】
𡄇【大】*,謦【宮】*
咳【大】*,𠲿【聖】*
戒【大】,〔-〕【宋】【元】【明】【宮】【聖】
憶【大】*,憶而【宋】【元】【明】【宮】*
界【大】,異【宮】
處【大】,〔-〕【宋】【元】【明】【宮】
名【大】,〔-〕【宋】【元】【明】【宮】
容【大】,客【宮】
唱【大】,喝【聖】
戒【大】,〔-〕【聖】
諸【大】,請(宋)(元)【宮】
說【大】,〔-〕【宋】【元】【明】【宮】
磨【大】,摩【宋】【元】【明】【宮】
~Abbhāna.
知【大】,知羯磨【聖】
抄【大】,〔-〕【宋】【元】【明】【宮】
在【大】,〔-〕【宋】【元】【明】【宮】
時至【大】,至時【聖】
五分律【大】,彌沙塞部五分律【宋】【元】【明】【宮】
己【CB】,已【大】 己【CB】,已【大】 簷【CB】【麗-CB】,檐【大】(cf. K22n0895_p1153a09) 摩【CB】【麗-CB】,磨【大】(cf. K22n0895_p1157a01)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