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爾時世尊在迦羅城尼俱律那僧伽藍所,與諸比丘并諸菩薩無數眾會,前後圍遶而為說法。爾時阿難獨居靜處念所受法,即於其夜三更已後,見一餓鬼名曰焰口,其形醜陋身體枯瘦,口中火然咽如針鋒,頭髮髼亂牙爪長利,甚可怖畏。住阿難前,白阿難言:「汝却後三日命將欲盡,即便生於餓鬼之中。」是時阿難聞此語已,心生惶怖,問餓鬼言:「大士!若我死後生餓鬼者,我今行何方便得免斯苦?」爾時餓鬼白阿難言:「汝於來日晨朝,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數餓鬼飲食,并餘無量婆羅門仙、閻羅所司業道冥官及諸鬼神先亡久遠等所食飲食,如摩伽陀國所用之斛各施七七斛飲食,并為我等供養三寶,汝得增壽,令我等輩離餓鬼苦、得生天上。」阿難見此焰口餓鬼身形羸瘦枯燋極醜,口中火然其咽如針,頭髮髼亂毛爪長利,又聞苦語,甚大驚怖身毛皆竪,即至晨朝從座而起往至佛所,右遶三匝,頂禮佛足,身體戰慄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救我苦。所以者何?昨夜三更經行靜處念所受法,見焰口鬼而語我言:『汝過三日必當命盡,生餓鬼中。』我問鬼言:『云何令我得免斯苦?』餓鬼答言:『汝若能施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無量餓鬼、婆羅門仙、閻羅所司業道冥官,及諸鬼神侍從眷屬、先亡久遠,平等普施餓鬼飲食,汝等增壽。』」白言:「世尊!云何能辦無量飲食充足?」佛告阿難:「汝今勿怖。我念過去無量劫中曾作婆羅門時,於觀世音菩薩摩訶薩邊受得陀羅尼,名曰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陀羅尼法。」佛告阿難:「汝若善能作此陀羅尼法加持七遍,能令一食變成種種甘露飲食,即能充足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數一切餓鬼、婆羅門仙、異類鬼神,上妙飲食皆得飽滿。如是等眾,一一各得摩伽陀國所用之斛。此食此水量同法界,食之無盡,皆獲聖果,解脫苦身。」佛告阿難:「汝今受持此陀羅尼法,令汝福德壽命增長,餓鬼生天及生淨土,受人天身,能令施主轉障消災、延年益壽,現招勝福當證菩提,發廣大心普為有情。積劫已來多生父母、列宿天曹、幽司地府、焰摩鬼界、蜫微蠢動一切含靈,普設無遮廣大供養,悉來赴會。乘佛威光洗滌身田,獲斯勝利受人天樂。唯願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及諸業道無量聖賢,以無緣慈證我所行。是故我等為欲滿足弘誓願故,欲為弘護令濟有情無退失故,為摧諸業令清淨故,為欲精進求無上道速成就故,為欲拔濟惡道眾生永拋苦海登彼岸故,如經所說無邊世界六道四生,其中所有為於主宰統領上首之者,皆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慈悲誓願,分形布影示現化身,在六道中同類受苦,設於方便不被煩惱隨煩惱壞,分別諸業令發道意。常自剋責悔身造作,調伏教化一切眾生,為大導師摧滅三塗,淨諸業道斷截愛流,不捨行願處於苦海為善知識,成熟利樂一切有情證大涅槃。若有施主深信大乘、渴仰瑜伽,願樂見聞陀羅尼藏甘露法門,為諸有情興拔濟心,殷勤稱讚捨大財寶,三請於師方許檀法。平等一如離怨憎想,常行布施無有悔恨,親近善友勇猛精進,無有怯弱至求大道,稱讚三寶撫育生命,方便拔濟皆令解脫,不以惡求而養身命,常自利他。彼善男子是真善友、行菩薩行,普為三塗諸惡趣中一切餓鬼、焰魔王等、婆羅門仙、虛空諸天、釋梵四王、列宿天曹、龍神八部、日月、須彌、修羅、外道、六欲魔眾、水火風空、山林窟穴、舍宅宮殿、伽藍、大地江河流泉浴池、廟宇吉凶遊行神眾、抄錄善惡神通無礙、毛羽飛空水族游鱗、披毛角類蠢動含靈、曠野遊魂鞭屍苦澁、多生冤恨相繫未免、歷劫怨魂負於財命、亡過僧尼未證果者、多生父母眷屬親戚,乘如來教得出三塗,無量地獄發菩提心,各願放捨解脫冤結,遞相讚念如父母想,到此道場證知護念心懷踊躍,如優曇花甚難可值。由自造作處於人間,識情難定多隨妄起,積為苦源,未獲聖果旋生過患。又復依王水土、住佛慈光,常思曩緣猶懷今果,日夜剋責何報殊私。或為眷屬親戚父母,幾曾翻覆顛倒攀緣,改形換面豈將便識?唯願今日承斯佛力,駕逈飛空到此道場,慈光拂體,各隨形類懺滌塵尤,發菩提心納斯供養。」
佛告阿難:「若欲受持施食之法,須依瑜伽甚深三昧阿闍梨法。若樂修行者,應從瑜伽阿闍梨學發無上大菩提心,受三昧戒,入大曼拏羅得灌頂者,然許受之。受大毘盧遮那如來五智灌頂,紹阿闍梨位,方可傳教也。若不爾者,遞不相許。設爾修行,自招殃咎,成盜法罪,終無功効。若受灌頂,依於師教,修習瑜伽威儀法式,善能分別了達法相,故名三藏阿闍梨,方得傳斯教也。若欲作法,先自護持,弟子亦爾。定知日已,選擇淨地,精華大舍、間靜園林、鬼神愛樂流泉浴池、江河山澤福德之地,堂舍亦得,如法塗摩,用香水泥,隨施主力方圓大小,四角竪幖,如法莊嚴,用五色綵。安火焰珠,又於珠內安置佛頂大悲隨求尊勝,東北佛頂,東南大悲,西南隨求,西北尊勝。又於四柱如法莊嚴殊特妙好名吉祥幢,令百由旬無諸衰患,即成結界。風吹影拂、土散水霑,罪障消亡獲大福利,眼見耳聞普皆利濟。次復周圍懸繒旛蓋,寶扇白拂布列位。次其於(壇法聖眾位次別在教文,從師稟受)阿伽香水、妙花、燈塗、飲食湯藥、種種果味及餘物等,以法淨除,勿令觸穢。莊嚴若了,手執香爐右遶道場遍以觀照,不周備處重添安排。莊嚴事畢,與諸弟子香湯洗浴、著新淨衣,出外中庭如法掃灑,香泥塗地如法莊嚴,名三昧耶壇(是與弟子及鬼神受戒壇也)。於道場外敷淨薦褥,嚴整威儀作禮三拜,面東胡跪手執香爐,作啟請法。
「啟告十方一切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及諸業道無量聖賢。我今以大慈悲、乘佛神力,召請十方盡虛空界三塗地獄諸惡趣中曠劫飢虛一切餓鬼,閻羅諸司、天曹地府、業道冥官、婆羅門仙、久遠先亡、曠野冥靈、虛空諸天及諸眷屬異類鬼神。唯願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無量聖賢及諸業道,願賜威光悲增護念。普願十方盡虛空界天曹地府、業道冥官、無量餓鬼、多生父母、先亡久遠、婆羅門仙、一切冤結負於財命、種種類族異類鬼神各及眷屬,乘如來力,於晨朝時(日沒時亥時諸天眾歡喜降臨,作法驗爾)決定降臨,得受如來上妙法味清淨甘露,飲食充足滋潤身田,福德智慧發菩[1]□□,永離邪行歸依三寶,行大慈心利益有情,求無上道不受輪迴諸惡苦果,常生善家離諸怖畏,身常清淨證無上道。如是三白啟告已竟,即以香華燈塗運心供養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無量聖賢及諸業道,唯願慈悲降臨攝受微分供養。禮三拜已,承迎聖眾入於壇內,右遶三[A1]帀,還復面東作禮聖眾,即以香華燈塗種種法事供養。次即發露己身所有罪咎,懺悔已竟,還禮聖眾,即以塗香戒度塗掌(運心入觀)方可作法。次結破地獄印。二羽金剛拳,檀慧而相鉤,進力竪側合,心想開地獄。三誦三掣開。真言曰:
「娜謨阿瑟吒(二合)試帝南三弭也(二合)三沒馱俱胝南唵(引)惹𭔞(二合)曩嚩婆細地哩地哩吽」
「由此印呪威力故,所有諸趣地獄之門隨此印呪豁然自開。
「次結召請餓鬼印。左羽作無畏相,右羽向前竪,四度微曲進度鉤召。真言曰:
「唵(引)𡁠曩𡁠迦曀呬曳(二合)呬娑嚩(二合)賀」
「既召請已,普皆雲集。以愍念心讚歎慰喻,令歡喜已,渴仰於法。
「次結召罪印。二羽金剛縛,忍願伸如針,進力曲如鉤。召罪真言曰:
「唵(引)薩嚩播跛羯哩灑(二合)拏尾戍馱曩嚩日囉(二合)薩怛嚩(二合)三摩耶吽弱(入聲)」
「次結摧罪印。八度內相叉,忍願如前竪。摧罪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播抳尾娑普(二合)吒耶(一) 薩嚩播野滿馱曩𭔞(二) 鉢囉(二合)謨乞叉(二合)耶(三) 薩嚩播耶誐底毘藥(二合)(四) 薩嚩薩怛嚩(二合)(五) 薩嚩怛他誐多(六) 嚩日囉(二合)三摩耶(七) 吽(八) 怛囉(二合)吒(九)」
「次結定業印。二羽金剛掌,進力屈二節,禪智押二度。淨業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羯麼(一) 尾戍馱野(二) 薩嚩嚩囉拏儞(三) 母馱薩底曳(二合)曩(四) 三摩耶吽(五)」
「次結懺悔滅罪印。
「二羽金剛縛,進力屈二節,禪智押二度。懺悔真言曰:
「唵薩嚩播跛(一) 尾娑普(二合)吒(二) 那賀曩(三) 嚩日囉(二合)野(四) 娑嚩(二合)賀」
「諸佛子等既懺悔已。
「百劫積集罪,一念頓蕩除,如火焚枯草,滅盡無有餘。
「次結妙色身如來施甘露印。即以左羽轉腕向前,力智作聲。施甘露真言曰:
「曩謨素嚕播耶(一) 怛他誐哆野(二) 怛儞也(二合)他唵(引)(四) 素嚕素嚕(五) 鉢囉(二合)素嚕(六) 鉢囉(二合)素嚕(七) 娑嚩(二合)賀(八)」
「誦真言時,想於忍願上有一鑁字,流出般若甘露法水,彈洒空中,一切餓鬼異類鬼神普得清涼,猛火息滅、身田潤澤,離飢渴想。
「次結開咽喉印。左羽想持蓮花,右羽忍禪彈作聲,隨誦而彈之。開咽喉真言曰:
「曩謨婆誐嚩帝(一) 尾補攞誐怛囉(二合)野(二) 怛他誐多野(三)」
「語諸佛子:『今與汝等作印呪已,咽喉自開,通達無礙,離諸障難。』
「『諸佛子等!我今為汝稱讚如來吉祥名號,能令汝等永離三塗八難之苦,常為如來真淨弟子。
「『南無寶勝如來(若有大眾,一時為稱)。
「『諸佛子等!若聞寶勝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塵勞業火悉皆消滅。
「『南無離怖畏如來(准前為稱,下皆例此)。
「『諸佛子等!若聞離怖畏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常得安樂,永離驚怖,清淨快樂。
「『南無廣博身如來。
「『諸佛子等!若聞廣博身如來名號,能令汝等餓鬼針咽業火停燒,清涼通達,所受飲食得甘露味。
「『南無妙色身如來。
「『諸佛子等!若聞妙色身如來名號,能令汝等不受醜陋,諸根具足,相好圓滿,殊勝端嚴,天上人間最為第一。
「『南無多寶如來。
「『諸佛子等!若聞多寶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具足財寶,稱意所須受用無盡。
「『南無阿彌陀如來。
「『諸佛子等!若聞阿彌陀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入不退地。
「『南無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
「『諸佛子等!若聞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名號,能令汝等獲得五種功德。一者於諸世間最為第一;二者得菩薩目端嚴殊勝;三者威德廣大超過一切外道天魔,如日照世,顯於大海,功德巍巍;四者得大自在所向如意,似鳥飛空而無阻礙;五者得大堅固智慧光明,身心明徹如瑠璃珠。諸佛子等!此七如來以誓願力,拔濟眾生永離煩惱,脫三塗苦安隱常樂。一稱其名,千生離苦,證無上道。
「『次與汝等歸命三寶。
「『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 (三說)。
「『汝等佛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三說)。
「『汝依三寶故,如法堅護持。
「『次為汝等發菩提心。汝等諦聽。』作金剛掌忍願如蓮葉,以印心上。真言曰:
「唵(引)冐地唧多(一) 母怛跛(二合)(二) 娜野弭(三)」
「『今為汝等發菩提心竟。
「『諸佛子等!當知菩提心者從大悲起,成佛正因、智慧根本,能破無明煩惱惡業,不被染壞。
「『次為汝等受三昧耶戒印。』以二羽縛忍願申如針。真言曰:
「唵(引)三昧耶薩怛鑁(二合)」
「『今為汝等受三昧耶戒竟。從今已去,能令汝等入如來位。是真佛子,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次結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印。左羽想持器,右羽彈忍禪。想於左羽掌中有一鑁字,流出種種無量甘露法食,即誦施食真言曰:
「唵(引)薩嚩怛他誐多(一) 嚩路枳帝鑁(二) 婆囉婆囉(三) 三婆囉三婆囉(四) 吽(五)」
「語諸佛子:『今與汝等作印呪已,變此一食為無量食,大如須彌、量同法界,終無能盡。』
「復以前印誦此真言曰:
「曩謨三滿多沒馱喃鑁(一)」
「語諸佛子:『今與汝等作印呪已。由此印呪加持威力,想於印中流出甘露成於乳海,流注法界,普濟汝等一切有情充足飽滿。』是時行者即以右羽持甘露器,面向東立,瀉於壇前 (或淨地上、或大石上、或所淨瓦盆亦名盂蘭盆,生臺亦得)或泉池江海長流水中。不得瀉於石榴、桃樹之下,鬼神懼怕,不得食之。若聖眾壇中明王諸天,若施飲食(置生臺上是本法也)、若供養諸佛聖眾,於上五更晨朝日出是供養時。若鬼神法,當於人定,子時亦得(人定最上)。本阿闍梨法,若於齋時盡於一日,但加持飲食水等布施飛空鳥獸水族之類,不揀時節但用施之。若作餓鬼施食之法,當於亥時,是施食時。若於齋時施餓鬼食者,徒設功勞,終無効也。不是時節,妄生虛誑,鬼神不得食也。不從師受,自招殃咎,成盜法罪。
「『諸佛子等!雖復方以類聚,勿以嗔恨。然我所施一切無礙,無高無下、平等普遍、不擇冤親。今日勿得以貴輕賤、倚強凌弱,擁遏孤幼令不得食、使不均平、越佛慈濟。必須互相愛念、猶如父母一子之想。』語諸佛子:『汝等各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善友親戚,或有事緣來不得者,汝等佛子慈悲愛念,各各[A2]賫持飲食錢財物等,遞相布施充足飽滿、無有乏少,令發道意,永離三塗、長越四流,當捨此身速超道果。又為汝等將此淨食分為三分:一施水族,令獲人空;二施毛群,令獲法寂;三施他方稟識陶形悉令充足,獲無生忍。』
「次結普供養印。作金剛合掌,置印當心。真言:
「唵(引)誐誐曩三婆嚩嚩日囉(二合)斛」
「『諸佛子等!從來所受飲食,皆是人間販鬻生命酒脯錢財、血肉腥膻葷辛臭穢。雖復受得如是飲食,譬如毒藥損壞於身,但增苦本,沈淪苦海無解脫時。我某甲依如來教,精誠罄捨,設此無遮廣大法會。汝等今日遇茲勝善,戒品霑身,於過去世廣事諸佛,親近善友供養三寶。由此因緣,值善知識發菩提心,誓願成佛不求餘果。先得道者遞相度脫。又願汝等晝夜恒常擁護於我,滿成所願。以此施食所生功德,普將迴施法界有情,共諸有情同將此福盡皆迴施無上菩提一切智智,勿招餘果,願速成佛。』
「次結奉送印。二羽金剛拳,進力二相鉤,隨誦而掣開。金剛解脫真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穆乞叉(二合)穆」
佛告阿難:「若當來世苾芻、苾芻尼、烏波索迦、烏波斯迦,每於晨朝或於齋時及一切時,常以此法及諸真言、七如來名,加持飲食施諸餓鬼等,修行行者當於齋時及一切時,為諸餓鬼及餘鬼神出於飲食,盛淨器內,候於人定,加持布施無量餓鬼及餘鬼神(一切時者,但有淨食未曾受用留取布施)便能具足無量福德,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等無差別,壽命延長、增益色力、善根具足,一切非人夜叉、羅剎、諸惡鬼神不敢侵害,又能成就無量威德。若欲能施諸餓鬼等、婆羅門仙、閻羅所司業道冥官,及諸鬼神、先亡久遠等,以淨飲食滿盛一器,作前印呪投於淨流水中。如是作已,即為天仙美妙飲食。供養俱胝恒河沙數餓鬼、婆羅門仙、閻羅所司業道冥官及諸鬼神、先亡久遠等,得加持食印呪威力,各成就根本所願諸善功德,各各同時發誓願言,呪願施主壽命延長、福德安樂,又令其人心所見聞正解清淨、具足善根,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又同供養百千恒河沙如來功德等無有異,一切冤讎不能侵害。若苾芻、苾芻尼、烏波索迦、烏波斯迦,若欲供養佛法僧寶,應以香花燈塗、上妙飲食,以前印呪加持奉獻,諸佛菩薩一切賢聖歡喜讚歎種種功德,恒為諸佛憶念稱讚,諸天善神常來擁護,是人即為滿足檀波羅蜜。」佛告阿難:「汝隨我語如法修行、廣宣流布,令諸短命薄福眾生普得見聞常修此法,壽命延長、福德增長。」是時佛說:「為阿難及救拔焰口餓鬼一切眾生陀羅尼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一切大眾及阿難等,聞佛所說,一心信受,歡喜奉行。
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1 冊 No. 1318 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