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卷第二[4]觀智成就分[5]之二
「復次讚歎三寶及諸賢聖。
「讚佛曰:
「讚法曰:
「讚僧曰:
「讚尊那菩薩及諸賢聖:
「唵(引)洛乞叱彌(三合)攞乞叉(二合)拏禰尾(引)(一) 薩哩嚩(二合)洛乞叉(二合)拏曼尼多(引)(二) 奔拏也(二合)𤚥誐攞𤚥誐攞也(二合)(三) 設囉拏惹誐多必哩(二合)野(引)(四) 騷摩也(二合)蘇摩曩娑(引)禰嚩也(二合)([6]一) 嚩囉(引)賀嚩囉那([7]引)必哩(二合)野(引)(二) 鉢訥摩(二合引)娑曩(引)鉢訥摩(二合)目契(引)(三) 尾摩攞(引)尾摩隷[8](引)乞叉(二合)拏(四) 俱摩(引)哩(引)迦(引)稅(引)多(引)婆(引)娑 (引)(一) 烏那野(引)哩迦(二合)三摩鉢囉(二合)婆(引)(二) 惹曩儞(引)誐哩惹(二合)儞鼻摩(引)(三) 摩賀(引)彌(引)具(引)伽嚩哩沙(二合)尼(引)(四) 阿彌多(引)阿蜜哩(二合)多(引)婆(引)娑(引)([1]一) 阿惹囉(引)阿摩囉(引)度嚕(二合)嚩(引) (二) 悉馱(引)悉馱(引)攞野(引)傲哩(引)(三) 播(引)怛囉(二合)賀娑多(二合引)𡁠帝寅(二合)涅哩(二合)野(引)(四) 捺舍波(引)囉彌多(引)鉢囉(二合引)鉢多(一) 捺舍部(引)彌數僧悉體(二合)多(引)(二) 底哩(二合)路迦惹曩儞(引)達儞也(二合引)(三) 阿彌多(引)哩他(二合)鉢囉(二合)娑(引)達儞(引)(四) 惹誐娑囉乞叉(二合)女捺喻(二合)訖多 (二合引)(一) 鉢囉野(引)訖哩(二合)鉢野(引)禰多(引)(二) 誐(引)野底哩(二合引)薩哩嚩(二合)沒馱(引)喃(引)(三) 娑(引)尾底哩(二合)左𡁠[2]努囉娑(引)(四) 怛囉(二合引)拏部(引)多 (引)惹誐馱(引)底哩(二合)(一) 莎哩誐(二合)摩(引)哩誐(二合)鉢囉(二合)捺哩沙(二合)喃(二) 壹蹉(引)嚕波摩賀(引)摩(引)野(引)(三) 曩(引)曩(引)儞哩摩(二合引)拏嚕[3]閑尼 (引)(四)」
「鉢囉(二合引)帝賀(引)哩野(二合)摩護(引)娑(引)賀(引)([4]一) 奔尼也[5](二合)三婆(引)囉三㪍哩(二合)多(引)(二) 惡乞叉(二合)野(引)惡乞叉(二合)囉(引)戍儞也(二合引)(三) 扇(引)多(引)建(引)多怛閉(引)悉體(二合)多(引)(四)」
「𠆙(切身引)曩(引)賀(引)囉摩賀(引)薩埵(引)(一) 薩埵(引)曩 (引)必哩(二合引)底嚩娑攞(引)(二) 建(引)多(引)囉多(引)囉尼 (引)訥哩誐(二合引)([6]三) 薩哩嚩(二合)商迦(引)鉢囉(二合)謨左儞(引)(四) 惹演帝(引)惹(引)多吠(引)那(引)左(一) 沒囉(二合)憾摩(二合)羯臘波(二合)摩努惹嚩(引)(二) 散𠆙(切身引)迦(引)播(引)里儞(引)寫(引)摩(引)(三) 摩曩娑(引)摩(引)曩細部多(引)(四) 昝(惹敢切)虞梨曩(引)儗儞(引)虞呬也(二合)(一) 蘇婆誐(引)必哩(二合)野捺哩沙(二合)曩(引)(二) 達囉尼(引)馱(引)囉尼(引)尊那(引)([7]三) 嚩儞也(二合[8]引)底哩(二合)部(引)嚩儞(引)莎哩(引)(四) 幡(引)波室祖(二合引)多(引)囉尼(引)布(引)瑟尼(二合引)(一) 紇哩(二合)瑟致(二合)那(引)扇 (引)底那(引)以儞(引)(二) 達哩摩(二合)誐哩婆(二合引)母儞嚩囉(引)(三) [9]儞(引)馱(引)沒提薩囉莎帝謨乞叉(二合)尼(引)([10]四) 薩哩嚩(二合)薩埵(引)喃(引)(一) 那(引)攞儞 (引)薩哩嚩(二合)枳攞尾(二合)沙(引)(二) 砌(引)那儞(引)婆嚩鉢舍(引)喃(引)(三) 星賀沒囉(二合)多鉢吒沒哩(二合)多(引)(四) 阿波囉(引)𡁠多(引)路迦羯哩(引)(一) 薩哩嚩(二合)訥哩誐(二合)底儞嚩(引)囉尼(引)(二) 騷(引)婆(引)誐也(二合)那(引)嚩虎部惹(引)(三) 底哩(二合)路迦惹曩儞(引)室嚩(引)(四) 訖哩(二合)瑟拏(引二合)𡁠曩嚩底 (引)阿(引)哩也(二合引)(一) 薩哩嚩(二合)摩(引)囉鉢囉(二合)摩哩那(二合)儞(引)(二) 薩哩嚩(二合)沒提(引)鉢囉(二合)設娑多(二合引)野(三) 三勃哩(二合)多(引)野虞尼(引)哩虞(二合)嚨(四) 阿嚩路吉多僧倪也(二合)野(一) 曩謨 (引)𡫸(切身)怛也(二合)訖哩(二合)播(引)怛摩(二合)儞(引二) 摩賀(引)嚩[11]攞(引)野贊拏(引)野(三) 尾[12]彌也(二合引)囉(引)惹(引)野娑(引)達吠(引)(四) 訥哩難(二合引)多那摩迦(引)夜(引)野(五) 曩莫悉帝(二合引)嚩日囉(二合)播 (引)拏曳(引)(六)」
「復次行人如是讚三寶及本尊尊那菩薩已,合掌志心發露懺悔云:『某甲自從無始已來至於今日,輪迴諸趣,作大惡業行不善法,自作、教他、見聞隨喜。如是之業無量無邊,對佛菩薩發露懺悔,從今已去更不敢作。願佛菩薩大慈大悲受我懺悔。』又復說言:『我某甲從今已後,直至坐於菩提道場,誓畢歸依正等正覺無上如來寂靜法界,乃至歸依四方所有阿吠嚩哩底迦大菩薩眾,乃至為佛菩薩捨於身命無所悔悋。惟願慈悲攝受於我。』又復說言:『我某甲從今已去,直至坐於菩提道場,於蘊處界諸所有法,一切無我、無取無捨,離一切相、自性虛空、本來平等,亦復不生虛空之心。唯如諸佛及諸菩薩發菩提心,又如諸佛從初覺心知最上福,謂以諸佛菩薩緣覺聲聞等,乃至盡眾生界諸所有福悉皆隨喜,我亦隨喜。以此功德願我當來,亦於一切眾生之界,如佛大悲降大法雨種種方便,於諸世間作大利益利樂眾生,以勇猛心速於事業。何以故?此凡夫界是其難地而不究竟,我於此界一切眾生願皆令得安樂寂靜出世間道,已得道者我更令得最上功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人如是讚歎、懺悔、隨喜、迴向、發願已,即結大印。結已,復結三昧印。以二手作拳相,並二中指如針,二頭指外如金剛杵相,二拇指安頭指側成印。結此印誦大明曰:
「唵(引)商羯哩(引)(一) 摩賀(引)三摩曳(引)娑嚩(二合引)賀 (引)(二)」
「次結三摩地印。以左手安臍輪,右手安左手內,二拇指與二頭指相著成印。誦大明曰:
「結三摩地印誦明已,即入三摩地,觀自心中如前出生一大蓮華,眾寶所成。於蓮華上有尊那菩薩,具五分法身。於彼身中出大光明,其所出光隨所作法或白或黃或赤或黑,隨現一色遍滿其身。想彼光中出微妙字,於微妙字出大光明,其光變為金剛界。行人自想己身與賢聖無異,然後又觀鼻尖上有物,專注其心作堅固慈,微微出息正坐,令頭頸腰微側低。復於自心內觀有如來,又觀如來心中現於日輪,於日輪中現一開敷蓮華,眾寶所成。於蓮華中現尊那菩薩,身如金色,著白色衣,種種莊嚴。於尊那兩脇出大光明,又想耳目口中出大熾焰。作如是觀想,得一一現前已,使其分明無有錯謬,然後收光頂禮,奉上閼伽。復誦佛眼菩薩大明七遍或二十一遍。或作法時在曼拏羅內眠臥,或得惡夢,即誦佛眼菩薩大明八百遍。當誦明時,右手持珠,左手執金剛杵。大明曰:
「復次說加持數珠印。以二手中指展舒,以二頭指捏中指持,以二拇指與二無名指小指持珠。誦大明曰:
「唵(引)阿訥部(二合)帝(引)(一) 尾惹曳(引)(二) 悉提(引)悉馱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復以二手合掌安頂,次安心上,誦大明曰:
「唵(引)曩謨(引)婆誐嚩底(一) 悉提(引)(二) 娑達野(三) 娑 (引)達野(四) 悉馱(二合引)哩替(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五)」
「復次說造數珠法。或用菩提子或硨磲玻瓈等,當用一百八為數。用童女合線,以二十一條合成一條穿珠。或持誦時,以大拇指[A1]掐,每[A2]掐一珠一誦大明。其大明字亦有三種,或用心月輪中大明字,或用頂禮微妙字。行人持誦時,志心專注勿暫懈怠。若作息災、增益法時,輕輕誦吽字及癹吒字。若作調伏法,亦用吽字及癹吒字,唯起忿怒心厲聲持誦。此為常則。每作法持誦畢,常誦佛眼大明而獻閼伽,隨有所願至心祈求。復作供養讚歎懺謝:『某甲上來供養絕無殊妙,唯願菩薩布施歡喜。』又獻閼伽而作頂禮。作法畢已發遣賢聖,却用勾召印,只以拇指而三搖動為發遣。大明曰:
「野(引)呬野(引)呬底(一) 尾摩(引)曩(引)嚕棖(二) 尾薩哩惹(二合)曳(引)(三)」
發遣賢聖已,行人復作曼拏羅縛印擁護自身,次作阿三𤚥儗儞印。即以三昧印,磔開拇指各如針左旋。誦大明曰:
「唵(引)紇哩(二合引)阿三𤚥儗儞吽(引)(一) 癹吒(半[1]音)」
「復結三昧印亦作擁護。復誦無能勝大明,此明能成就一切事。大明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一) 唵(引)(二) 虎盧(三) 贊拏 (引)哩(四) 摩燈儗娑嚩(二合引)賀(引)(五)」
結印誦明作擁護已而作頂禮。行人當持誦畢起,出道場,唯得讀般若波羅蜜多經,及造佛像佛塔及塗曼拏羅等,餘即止息。行人每於食時,常用大明加持八遍然後可食。加持食大明曰:
「唵(引)嚩蘭捺禰(引)([2]一) [3]帝(引)𡁠摩(引)里儞娑嚩(二合引)賀(引)(二)」
「每食畢已,餘食用大明加持已,用獻不動尊明王。大明曰:
「曩莫三滿多(一) 嚩日囉(二合引)𧹞怛囉(二合)吒(半音)(二) 阿謨伽贊拏(三) 嚕(引)沙拏娑怖(二合引)吒野(四) 吽(引)怛囉(二合)吒(半音)㰠(呼郎切)𤚥([4]引)」
「持誦行人作五藥淨水,每一作半月為限,日飲三兩,以波羅舍葉為器飲水。五藥者,謂黃牛乳汁、瞿母怛囉、瞿摩耶、酪、吉祥草,水合和成已,即誦大明加持已,然後方飲。大明曰:
「曩謨(引)婆誐嚩帝(引)(一) 烏瑟膩(二合引)沙(引)野(二) 唵([5]引)尾戍提(引)([6]三) 尾囉𡁠(引)(四) 始吠(引)(五) 扇(引)底迦哩(六) 娑嚩(二合引)賀(引)(七)」
「行人以紅花染線,用童女合,以大明加持一千遍。結七結已,繫於腰側。大明曰:
「唵(引)賀囉(一) 賀囉(二) 滿提戍訖囉(二合)馱(引)哩尼 (三) 悉提(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四)」
「此明亦能禁伏戍訖囉,及能破設咄嚕。如是儀軌,持誦行人可三時為限。」
「復次行人於瑜伽法門若欲修習求諸悉地者,先於自身種種作法,懺除宿業令無障難,若不如此聖道難就。又復行人欲作法時,先須澄心離諸諠鬧,於己身分想微妙字,使諸字相一一現前。若得現前,一切罪垢皆得消滅。微妙字者,先於口門想其𤚥字,於右肩上想暗字,於左肩上想惡字,於頭上復想暗字,於右肩上想阿(引)字,左臂上想嚩字,於臍輪中想吽字,復於遍身想阿(引)字。如是微妙字皆是梵字。
「復次行人每想如是字於身分現時,即復誦大明曰:
「此明若誦至一洛叉,能除一切罪。」
「又誦大明曰:
「此明若誦至一洛叉,得大智慧。」
「又誦大明曰:
「曩莫左隷(引)祖隷尊禰(引)曩莫」
「此明常持,能除一切塵垢。」
「復次說佛菩薩根本微妙字,所謂牟字是妙吉祥菩薩根本,昧字是慈氏菩薩根本,室哩字為如來根本又為哩吠賢聖根本,暗字為普賢菩薩根本,惡字為虛空藏菩薩根本,阿 (引)字為一切如來根本,勃𭍌字為大輪明王根本,阿字又為觀自在菩薩根本又為金剛手菩薩根本,吽字為焰鬘得迦忿怒明王根本,唵字為毘盧遮那佛根本,左字為大輪明王根本,隷字為不動尊明王根本又為馬頭明王根本,尊字為大尊那菩薩根本,禰字為金剛薩埵菩薩根本,莎字為伊迦惹吒根本,賀 (引)字為嚩日囉曩佉根本。」
「復次演說諸印,所謂擇地印、犁印、方位印、蓮華印、三叉印、鉢哩伽印、羂索印、鉤印、搗杵印、勃遜尼印、寶杖印、座印、金剛座印及賢座印。莎悉帝迦印、惹嚩曩印、師子座印、說法輪印、師子步印、師子臥印、幡印扇印、白拂印、金剛鈴真珠瓔珞印、法鼓印、吉祥子印、螺印、優鉢羅花鬘印、經印、忿怒寶印、持世印、迦牟迦印、僧伽梨衣鉢印、無畏印、法輪印、花印、塗香印、燈印、食印、請召本尊印、發遣印、供養印、閼伽印、衣服莊嚴印、賢瓶印、花鬘印、神通印、惹嚩曩舍印、七彌盧印、菩提樹印、安三昧印、除魔印、頭頂器仗印、定印、佛眼印、摩摩枳印、惹羅播波尼印、涅哩怛也鉢儞印、怛羅輸達儞印、淨㡧像印、軍持印、迦羅也拏印、傘蓋印、革屣印、頂禮印、沐浴印。
「如是等八十四印,於所求事能施成就。」
「復次說諸印相,使諸行人修習圓滿得法成就。行人欲作法時,先須潔淨身心,然後復用塗香塗其二手,方可結於印契。行人面東正立,合掌安頂上頂禮三寶,後頂禮本尊大尊那菩薩,次頂禮觀自在菩薩,次頂禮金剛手菩薩。如是頂禮諸佛菩薩已,方可結印。
「經印。以二手相合,左手頭指中指直竪,拇指無名指小指入右掌內,以左手指相結成印。此印於入三昧時及作成就法時用。
「方位印。先正立作右舞勢,右轉,以右手作施願,左手作三幡相安額上,復作右舞勢,復作左舞勢成印。此印能伏師子龍虎,及部多、必舍左鬼等,乃至賊盜等。
「次說法印。二手合掌,二拇指如針成印。此印於供養本尊時用,當得諸佛菩薩。及天、龍、夜叉、巘達哩嚩、阿蘇囉、誐嚕拏、緊那囉、摩護囉誐及諸持明天等,皆悉歡喜能施成就。
「次蓮華印。以二手相合,如八葉蓮華相,令手指相離,以二拇指入掌中成印。結此印時,能令大威德諸天皆悉歡喜,能施行人大吉祥事,所願成就。
「次三叉印。以左手作拳,舒頭指中指無名指成印。此印有大威力,於作息災法時用。
「次鉢哩伽印。以二手各安臂上,各竪頭指成印。此印能除一切瘧病。
「次羂索印。以二手相並,以無名指與拇指相鉤如鎖成印。此印於敬愛法中作勾召,有大功德。
「次鉤印。以左手拇指頭指無名指小指屈節如鉤成印。此印亦於敬愛法中作勾召用。
「次搗杵印。以二手作拳相合,以拇指相交成印。此印當用息除大惡宿曜。
「次勃遜尼印。以二手相並,復相顛倒為拳,二頭指頭相並,內入二拇指如一成印。此印能息除宿曜及退一切惡鬼。
「次誐那印。以二手相並,復顛倒各作拳,復中指微屈入拇指內成印。此印作調伏法中用,能破壞設咄嚕,及息除大惡宿曜、夜叉等。
「次鉢致娑印。以右手拇指與小指安於頭指頭成印。此印能降伏阿蘇囉。
「次座印。以右手屈無名指,展舒餘指,微屈拇指成印。結此印時,想成寶座獻諸賢聖。
「次金剛座印。以二手相並作拳,復作如針縛,以拇指入於針下成印。結此印時,想成金剛座奉獻佛世尊。
「次賢座印。先以左手平展安臍輪下,以右手平展相倒安左手上成印。此印作曼拏羅時及入定時,用獻尊那菩薩及金剛手菩薩。
「次莎悉帝迦印。先在蓮華座上坐,以右足越於左足,復用右手磔開,涅左手拇指成印。此印於作成就法時用,能與行人悉地。
「次惹嚩曩印。先正足立,後却作右旋轉,以二手各作拳,舒中指作動搖成印。此印若行人於大難中或被禁縛時用,彼一切事無能為害。
「次師子臥印。先想蓮華上安坐,作右顧視,復却背坐,後以右足越於左足,以手觸地成印。此印於作觀想時用。
「次幡印。以左手頭指與中指直竪,作動搖成印。此印作供養時用。
「次幢印。以右手作拳,直竪中指成印。此印鬪戰時或有大怖時用。
「次師子座印。先以二手相並,復如合掌,以中指與小指如針,無名指頭指如環,拇指直上而竪成印。此印是世尊印,為降伏大夜叉用。
「次法印。先作跏趺坐,以左手作拳,直竪拇指,以右手執左手拇指安於臍輪成印。此印求解脫用,一切天人皆悉稱讚。
「次八輻輪印。以二手展舒手指各相離,於頭上旋轉如輪相成印。此印威力能斷除一切大惡。
「次師子步印。先正立如師子,後以左手安背後,復安右邊,竪小指如針,微屈二頭指展舒相著,以拇指安頭指側成印。此印於敬愛法中作勾召及發遣用。
「次尊那菩薩諸根本印,以諸印想在菩薩身分。
「頂禮印。先正立作合掌頂禮相成印。此印是尊那頂禮為最上印。
「次蓮華印。不改前相,合掌安尊那心,即以兩足相顛倒成印。此亦名最上印。
「次頭印。先翹左足,後以右膝著地,右手安額上作動搖。復以四指相並,以拇指安掌中成印。
「次頂印。以中指如針,與右拇指相捻成印。此印若以甲冑大明同用,亦名甲冑印。
「次尊那本印。先以二手拇指動搖,然以二手合掌,以右拇指入掌內成印,安於心上。
「次花印。以二手作拳,復二手竪如針,以頭指與拇指俱合成印。
「次大印。以二手相並指不相著,以拇指安小指第三節後作堅固拳成印。以此印安本心,即誦大明七遍,能作一切法。
「次第二印。即以前印竪二拇指,展舒餘指各不相著成印。
「次第三印。以前印,以頭指各安中指第三節成印。
「第四印。以二手指展舒,復各屈中節,復以中指無名指安拇指上,復以中指無名指安中節成印。
「次經印。以左右手拇指各捏小指甲,復右手指安左手上成印。
「次螺印。以二手頭指中指相著,展舒小指捻拇指甲堅固成印。
「次定印。先跏趺坐,以二手展舒,以右手在左手上,二拇指甲相著,安臍輪下成印。
「如是諸印相,亦隨分演說。修行行人虔心記憶習令精熟,於作法時無令誤失。若稍疑誤,不成印契。不成印契,即賢聖不喜,凡所祈求不獲成就。」
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卷第二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20 冊 No. 1169 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2-10-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