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搜尋:貧窮
#行號
10572b05,萬姓受苦過大地獄,大王逼奪百姓所有資財賞賜豪貴,遂令富者日益奢侈、貧乏之者轉益貧窮,令諸貧人孤惸困苦,投足無地,皆求出家。「如是之人無有和上及阿闍梨,自被袈裟,不益奢侈、貧乏之者轉益貧窮,令諸貧人孤惸困苦,
20573b19,無餘灰燼。』「爾時,迦葉波佛為訖哩枳王重說偈言:「『貧畏不活而剃落,言得敬養脫貧窮,散亂高舉務多財,內虛不實如蘆葦,煩惱眷屬所迷醉,斯人遠離大菩提,如負真金翻棄捐活而剃落,言得敬養脫貧窮,散亂高舉務多財,內
30573b27閑林自安處,本求名利及親知,遠離戒、定、智慧心,但依豪貴親識住,自求三惡及八難,貧窮下賤邊地生,譬如生盲至寶洲,取石棄於如意寶。放逸馳蕩增勝負,遠離戒行正念心,墮阿住,自求三惡及八難,貧窮下賤邊地生,譬如生盲
40573c17果百官令長,上受帝王光寵榮祿,下於百姓非理追求,雖復貪求而多匱乏,賦稅無度,萬民貧窮,貿易子孫,家業蕩盡。投寺剃落,寺復荒蕪,多惡比丘發心無地,遂投外道路伽耶等斷常匱乏,賦稅無度,萬民貧窮,貿易子孫,家業蕩盡
卷/篇章<1  ...89[10]
搜尋「貧窮」 1 / 4 次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十

阿闍世王受記品第十

爾時會中摩伽陀國主阿闍世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來今在菩提樹下我之國土說陀羅尼及曼荼羅既有如是無量功德以摩伽陀國風雨不節旱澇不調饑饉相仍[6]敵侵擾疾疫災難無量百千[7]願世尊斷我疑網。」

爾時世尊讚阿闍世作如是言:「大王善哉善快問斯義於未來世能多利益一切眾生大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

大王如王所言於我國中[8]有飢饉[*]敵等者此守護國界主陀羅尼以十六俱胝那由他陀羅尼而為眷屬此大金剛城曼荼[1]三千五百曼荼羅以為眷屬然彼一切皆以信心而為根本以深般若而為先導大菩提心及大悲心以為莊嚴

大王一切善法皆悉從此陀羅尼生一切罪惡不信因果以為根本大王汝今不信因果耽五欲樂如大猛風吹其信心及菩提心大悲總持悉皆遠逝

大王今者雖有眼耳如聾盲人不聞雷霆見日月何以故汝王名字尚不自聞況於餘何謂王名夫言王者即囉惹義囉字聲者所謂苦惱聲啼哭愁歎無主無歸無救護聲王當慰喻作如是言:『汝莫苦惱我為汝主救護汝。』拭淚慈愍而撫育之言惹字聲者最勝義是富貴義是自在義是殊勝義是勇猛義是端正義是智慧義是能摧滅一切眾生憍慢自高[2][3]他義

大王汝於今者不信因果親近惡友提婆達多殺所生父囚繫飢餓渴乏不死而刖其足復令調達出佛身破和合僧復放護財狂醉惡象暴踐如來

大王汝今復有極大重罪所謂挑壞一切眾生清淨法眼斷滅諸佛真正之法關閉人天涅槃之門開示三塗生死惡趣所以者何是國王出遊園苑嚴備象駕一萬二萬[4]馭車[5]三十萬以為翊從復以百姓所有膏血用塗象馬。」

時阿闍世王聞此語[6]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惟忖不省曾以百姓膏血用塗象馬世尊何以作如是說?」

佛言:「大王王之象馬一一皆以欝金龍腦栴檀沈麝和為香埿用塗象馬如是等香皆出百姓徵科百姓如壓油麻貧匱困苦千戶資財不能充給一象之費是故當知百姓膏血甚為易得如是香等求之甚難大王若疑當自巡按一切囹萬姓受苦過大地獄大王逼奪百姓所有資財[7]賞賜豪貴遂令富者日益奢侈貧乏之者轉益令諸貧人孤惸困苦投足無皆求出家

如是之人無有和上及阿闍梨[8]袈裟不受禁戒無法自居令諸有情心生輕賤不欲見聞[9]是大王挑其法眼斷滅佛法閉人天路開惡趣門是故我言大王不聞自己名字以是因緣如何更得此陀羅尼神力加護

大王[10]我今當說古昔因緣王當諦解了其義大王乃往古世有佛出現名迦葉波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彼佛說法中善後善開示梵行彼時有王名訖哩[11]於彼如來深生淨信王於中夜得二種夢夢見有十獼猴其九獼猴攝亂城中一切人民妻妾男女侵奪飲食破壞什物仍以不淨而穢污之唯一獼猴心懷知足安坐樹上不擾居人時九獼猴同心惱亂此知足者諸留難驅逐出於獼猴眾會第二夢者[12]白象猶如大山當帝王門首尾有口皆食水雖恒飲噉身常羸瘦

時王寤已生大恐怖召占相者以原其夢占者白王:『九獼猴者即是九王其知足者即是大王是則九王同心篡奪大王寶位象二口者即是九王食自國邑兼食王國。』王聞此語[13]怖毛竪而心未決欲見佛以斷所疑即勅左右嚴備種種供養之具一心往詣迦葉佛所[*]作禮持諸供具上獻如來曲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於昨夜得不善夢[*]願世尊為我解說使斷疑。』時王具陳所夢白佛

佛言:『大王王之所夢不在於王勿生憂懼王善諦聽當為[14]是未來五濁惡世有佛出現號釋迦牟尼度之後遺法之相大王十獼猴者即是彼佛十種弟子。』王白佛言:『世尊何名彼佛十種弟?』迦葉佛言:『貧畏不活而作沙門奴有怖畏而作沙門怖畏債負而作沙門佛法過失而作沙門為勝他而作沙門為名稱而作沙門為生天而作沙門利養而作沙門為欲求未來王位而作沙真實心而作沙門。』

時彼大王白彼佛言世尊此十沙門其相云何?』彼佛答言:『大王貧畏不活作沙門者多有眾生不信因果貪求財互相侵奪遂感天地雨澤不時五穀不登不充官稅飢貧所逼鬻賣男女無所投寄挂遺棄樹上袈裟自剃鬚髮作沙門像無阿闍梨亦無和上無戒無法相似沙門長時受行一切惡法入僧伽藍自稱:「我是律師禪師法師大德。」坐居眾首謂餘僧言:「汝等皆是我之弟子。」於清信士族姓長者婆羅門家出入遊從多造過失是名第一貧畏不活而作沙

「『大王云何名為奴有怖畏而作沙門[15]賤奴婢作是思惟:「云何一生受他驅策?」逃竄出家是為第二

「『大王云何名為怖畏債負而作沙門謂有眾生公私債負息利既多酬還不既被逼迫逃逝出家是為第三

「『大王云何名為求佛法過失而作沙門謂諸外道心生嫉妬遂共集議:「誰有聰明利根辯慧入佛法中學彼所有世出世法窺其是非還歸我眾對於國王大臣長者[1]論議幢出其過失壞破滅彼佛正法。」是名第四

「『大王云何名為求勝他故而作沙門[*]或有眾生聞有某甲披衣落髮多有伎能通達三藏心生熱惱便即出家學經律論所修善法皆欲勝彼是名第五

「『大王云何名為為名稱故而作沙門或有人竊自思惟:「我若在家無有名稱我應剃落披衣出家勤學多聞受持禁戒於大眾中坐禪入定使物知名。」是為第六

「『大王云何名為求生天故而作沙門謂或有人聞[2]中長壽快樂我無方便而得上生遂即剃髮染衣出家修持善法皆願生天是為第七

「『云何名為為利養故而作沙門謂或有人先有財寶更求勝處得好精舍房院華飾可以棲遲受用自他所有財產是名第八

「『大王云何名為欲求未來帝王位故而作沙門謂有眾生見於國王自在尊崇富貴安樂便生愛遂求出家所修善根惟願當生得居王位是名第九

「『大王云何名為真實心故而作沙謂有眾生雖生剎利大臣族姓婆羅門家或生長者居士商主富貴之家盛年美貌諸財色富貴榮顯猶若浮雲泡幻電光生滅不住遂起厭離發菩提心親友珍財一切皆出家慕道秉持律儀學法修禪精勤匪懈凡有所作皆為眾生[*]求無上菩提之果名第十真實心故而作沙門

「『大王當知如王所夢見一獼猴少欲知足獨處樹上不擾人即是釋迦如來遺法之中真實沙門其九獼猴擾亂眾人同心驅擯一獼猴者即是釋迦如來遺法之中前九沙門無沙門法故名為相似沙門同行惡行共驅於一真實沙門出於眾外

「『大王此惡沙門破戒行惡污穢一切族姓之家向於國王大臣官長論說毀謗真實沙門橫言是非:「是惡人破戒[3]行惡不合與我持戒比丘同共止住布薩說戒不合同居一寺舍同一國邑。」一切惡事皆推與彼真實沙門蒙蔽國王大臣官長遂令驅逐真實沙門盡出國界其破戒者自在遊行而與國王大臣官長共為親厚

「『大王彼釋迦牟尼如來所有教法一切天外道惡人通神仙皆不[4][5]乃至少分而此名相諸惡沙門皆悉毀滅令無有餘如須彌山假使盡於三千界中草木為薪長時焚燒一毫無若劫火起火從內生須更燒滅無餘灰燼。』

爾時迦葉波佛為訖哩枳王重說偈言

「『貧畏不活而剃落  
言得敬養脫
散亂高舉務多財  
內虛不實如蘆葦
煩惱眷屬所迷醉  
斯人遠離大菩提
如負真金翻棄捐  
拾薪荷擔生歡喜
名利縈纏增嬾[6]  
[*]增滅盡淨信心
信心既滅淨戒無  
無戒斷滅人天果
[7]若閑林自安處  
本求名利及親知
遠離戒智慧心  
但依豪貴親識住
自求三惡及八難  
下賤邊地生
譬如生盲至寶洲  
取石棄於如意寶
放逸馳蕩增勝負  
遠離戒行正念心
墮阿鼻獄極怖中  
經俱胝劫難解脫
內心恒為求名稱  
口現說為菩提
如鳥[8]空遇猛風  
飄落生死大苦海
薄福耽染天人女  
破戒遠離善業因
佛教皆為欲火燒  
如須彌山遇劫火
無菩提味唯求利  
恒為人說求菩提
心不住於解脫中  
如獼猴得堅椰子
如來為求正法寶  
投身懸崖大火坑
既聞法[*]隨順修  
怨親平等皆慈[9]
云何聞佛諸功德  
不生一念好樂心
唯愛非法遠菩提  
如生盲人示他道?』

迦葉如來說此偈[*]復告訖哩枳王言:『大王汝夢所見帝王門前二口白象恒食水草羸瘦者亦非王事即是釋迦如來遺法之中五濁惡世不信因果百官令長上受帝王光寵榮祿下於百姓非理追求雖復貪求而多匱乏賦稅無度[10]貿易子孫家業蕩投寺剃落寺復荒蕪多惡比丘發心無地遂投外道路伽耶等斷常諸見異學出家見因緣師徒皆墮自入地獄復與多人開地獄門相引奔馳趣三惡道閉人天路解脫無由大王當知故此二夢並是釋迦如來遺法之相非干王事。』

訖哩枳王聞此說已永斷疑網歡喜踊躍復以種種上妙供具恭敬供養迦葉如來頂禮佛足右遶而退。」

爾時釋迦如來說此語已摩揭陀國主阿闍世王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諸惡眾生入於地獄云何得知誰人曾見復云何知當墮餓及與畜生當生人天並誰人見?」

爾時世尊告阿闍世言:「大王應當一心諦聽我為王說令王現前而得知見大王當知若人命終當墮地獄有十五相當生餓鬼有八種相當生畜生有五種相當生人天各有十相

大王等名為當生地獄十五種相一者[1]自夫妻男女眷屬惡眼瞻視二者舉其兩手捫摹虛三者善知識教不相隨順四者悲號啼泣嗚咽流淚五者大小便利不覺不知六者目不開七者常覆頭面八者側臥飲噉九者身口臭穢十者脚膝[2]十一鼻梁欹側十二左眼瞤動十三兩目變赤十四仆面而十五踡身左脇著地而臥大王當知若有臨終具十五相如是眾生決定當生阿鼻地

大王當知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八種相當知必墮焰摩羅界餓鬼趣中云何為八好舐其脣二者身熱如火三者常患飢渴好說飲食四者張口不合五者兩目乾枯如孔雀六者無有小便大便遺漏七者右膝先冷八者右手常拳何以故心懷慳悋乃至於水不與人故大王若具八相命終決定生餓鬼中

大王當知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五相現是人決定墮畜生趣云何為五一者[3]妻子貪視不捨二者踡手足指三者遍體流汗四者出麁澁聲五者口中咀沫大王具此五[4]命終決定墮畜生趣

大王當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十相現是人決定生人趣中云何為十一者臨終生於善念謂生柔軟心福德心微妙心歡喜心發起心無憂心身無痛苦三者少能似語一心憶念所生父母四者於妻子男女作憐愍心如常瞻視無愛無恚耳欲聞於兄弟姊妹親識姓名於善於惡心不錯亂六者其心正直無有諂七者知於父母親友眷屬善護念我八者見所營理心生讚歎九者遺囑家事藏舉財示之令出十者[5]信心請佛法僧對面歸敬:『南謨佛陀南謨達摩南謨僧伽我今歸依若無佛世歸五通仙。』大王若臨命終具此十相決定得於人趣中生

大王當知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十種相定得生天云何為一者起憐愍心二者發起善心三者起歡喜心四者正念現前五者無諸臭穢六者無欹側七者心無恚怒八者於家財寶妻子眷屬心無愛戀九者眼色清淨十者仰面含想念天宮當來迎我若臨命終具此十相決定生天

大王如是臨終善惡之相汝應當。」

時阿闍世王聞佛說已竊自思念:「如來此為是實事為是[6]虛邪世尊具足辯才權說此理。」

爾時如來知阿闍世王心之所念即以神力令阿闍世見其惡相——忽有地獄苦器充滿有諸獄卒執持苦具無量眾生顛墜地獄如駛雨點爾時獄卒瞋目振威指阿闍世而作是言:「此是惡逆殺父之人速當擒來付於阿鼻大地獄中而苦治之。」時阿闍世聞是語極大惶怖身毛皆竪遍體汗流遽從座起走欲逃竄悶絕[7]地都不覺知譬如猛風伐無根樹久而不蘇乃以種種方宜救之漸得蘇息連聲唱言:「世尊世尊願賜壽命願賜壽命[8]願賜壽命如我今日無依無怙從今決定歸佛法僧。」

於是如來還攝神力諸相不現問阿闍世言:「大王向見入地獄者諸苦事耶?」

時阿闍世含悲答言:「我今已見世尊所說舉其少分我向所見苦事甚多如來世尊是真語者是實語者世尊我於此身造諸惡業對世尊諸大菩薩眾僧大會發露懺悔止息諸惡斷相續心我從今日乃至菩提誓持五為優婆塞如佛所說一字陀羅尼一切功以菩提心而為先導從今向去一日三時精勤修習以此善根悉皆迴向一切眾生。」

讚王言:「善哉善哉大王諦聽我今為王說過去佛微妙伽[9]。」

即說偈言

若造五逆極重罪  
發露懺悔罪輕微
永斷相續滅罪根  
如壯夫拔連根樹。」

佛說偈已復告王言:「大王當知譬如團鐵水沈沒若為鉢器置水則浮大王有智慧人如彼鉢器不沈苦海汝造惡業合入阿鼻大地獄中一劫受苦由汝有智發露懺悔暫入便出如壯男女以手拍毬暫時著地即便騰從此命終生兜率天見慈氏尊便得授記。」

時阿闍世聞佛說已心得淨信以種種供具供養佛已還復本座

當於如來說此法時數俱胝那由他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三十三俱胝那由他菩薩得隨順忍

[10]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如來囑累品第十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希有希有善逝世尊說此陀羅尼門即是諸佛決定最勝妙陀羅尼以無邊量名句字門宣說趣入無邊義理其義深遠隨順覺悟因緣性故難入懈怠嬾[*]無由入故難解常見者不能了故難見依止六處不能見故難悟樂下乘者不能覺故超權是諸菩薩甚深境故無相是一切法真實印故[1]界平等無能所故無異體同虛空離二相故無阿賴耶超過一切所依處故知眾生行解一切因緣法故得深般若光明照見諸法性故出生諸度成就一切巧方便故善分別具足四種無礙智故身心普遍能得廣大諸神通故平等覺法安住一乘教法中故[2]無異行入如虛空平等性故亦無平等於一切處無有對故是無等等一切無等與諸佛如來等故遠離二相出生諸法寂滅體故諦觀文字為欲安立一切法故非言能即是真實勝義諦故不礙宣說普能隨順世俗諦故能出生三寶能廣大三乘能開三脫門能超出三界能善覺三智能生如來金剛三昧是一切法之所住處是一切佛智慧之門普能養育一切眾生

世尊諸善男子女人等應當於此世尊無量三密一字陀羅尼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聞此法所有義理應當信受應當書寫應當讀誦當修習應當為人開示宣說世尊若能如是乃至一偈一句一字如是之人得福無量則名為知佛恩者是念佛恩是報佛恩。」

爾時世尊讚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善男[A1]如汝所說如是之人所得福德不可稱量善男子佛眼所見一切佛剎假使有人以一切寶充滿其中持用奉施一切如來所得功德無量無邊若復有人能聽此經一字一句或生信或能受持或復書寫或當讀誦或正修習或廣為人演暢宣說行住坐臥常勤精進令妙法久住世間為令三寶不斷絕故此人福德勝前布施諸佛福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眼所見諸佛剎  
滿中珍寶施如來
我說此福尚輕微  
以不聞此深經故
若得聞此妙經典  
甚深勝義悉皆圓
是故讀誦受持經  
斯福最勝過於彼
諸佛唯於法中住  
不因布施得菩提
若有受持佛法門  
即是能知佛恩者
是故供養佛福[3]  
[4]供養此深經
最勝福聚悉皆圓  
從此能生於善逝
若世無此勝經寶  
佛種法施悉皆無
亦無聽法及修行  
眾生苦海常淪溺
無恩眾生謗此典  
彼破苦海法舟航
斷滅三寶罪根深  
墮阿鼻獄無由出
照明六度如燈炬  
吉祥寶聚等須彌
首楞嚴定等無邊  
及一切法皆從出
若有愚癡翳心眼  
此為慧日破迷心
憂惱赫日所燋燃  
此為滿月清涼照
登最上乘不放逸  
此菩薩住勤修行
能得[5]靜大菩提  
非下劣乘之所得
所有人天勝妙樂  
聲聞緣覺得菩提
此經一切悉能生  
如摩尼寶隨心願。」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出大音聲普告一切菩薩摩訶薩[6]諸大眾言:「諸佛子我於無量無數劫中精勤不懈一心專求修習於此諸佛世尊成就菩提不可思議祕密一字陀羅尼此大眾中誰能發起大勇猛心為大丈夫能於如來般涅槃後受持讀誦廣宣流布此妙法久住於世?」

爾時眾中七十俱胝菩薩摩訶薩皆從座起恭敬合掌異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我等能於如來滅後受持於此佛無數劫勤求修習成就菩提祕密一字陀羅尼廣宣流布令五濁世一切眾生聞此法門心得淨信恭敬尊重種諸善根[*]願如來神力加被。」

爾時世尊一切種智告諸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發斯大願我今當以威神之力護持此經。」

而說偈言

如來真實語  
常住真實法
諸佛神力故  
擁護於此經
被大悲甲冑  
常住大悲中
憐愍眾生故  
擁護於此經
得福聚圓滿  
從此生智聚
為滿福智故  
擁護於此經
能滅一切魔  
摧破諸外道
[7]斷除邪見  
擁護於此經
帝釋護世王  
修羅尋香等
為我如被故  
當護持是經
地及虛空中  
十方諸天眾
諸佛加被故  
當受持[8]
欲得梵住圓  
次第莊嚴體
及守護眾會  
當擁護此經
色可變為空  
空可變為色
無能變[9]  
擁護令動搖。」

爾時護世四天王俱從座起合掌同聲而白佛言:「世尊我對如來發深重願於未來世擁護是經及諸國王大臣長者一切人民受持經者。」而說偈言

隨說此經處  
及聽法眾會
我與諸眷屬  
皆當守護之
若有勤受持  
及發菩提意
當於四方面  
擁護常不離。」

爾時釋提桓因為欲擁護如是經典及持經者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我聞佛說此  
最勝微妙經
決定成菩提  
知佛恩難報
為報佛恩故  
如諸佛護持
當守護是經  
及護持經者。」

爾時大梵天王為護此經及持經者合掌[1]佛而說偈言

四禪四無量  
諸乘及解脫
皆從此經出  
由具義甚深
隨有說此經  
我捨梵天樂
往彼而聽受  
供養并護持。」

爾時兜率陀天子為護此經及持經者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2]兜率天  
次生得解脫
當受持於此  
諸佛所[3]
隨有說此經  
我當捨天樂
住閻浮擁護  
為報諸佛恩。」

爾時魔王子商主天子為護此經及持經者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欲竭魔業海  
不隨魔所行
當受持此經  
具足甚深義
我念佛恩故  
發勤精進心
守護於是經  
令廣宣流布。」

爾時魔王波旬為護此經及持經者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若持此經者  
煩惱滅不生
我不於其人  
作障礙留難
有此勝經處  
我當親護持
令魔不入心  
為念佛恩故。」

爾時蘇夜摩天王為擁護經及持經者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佛所有菩提  
於此經中說
若受持經者  
已供諸如來
我持佛此經  
為俱胝天說
令殷重聽受  
發大菩提心。」

爾時慈氏菩薩為欲擁護於此深經及持經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若捨諸眷屬  
勤修菩提道
為守護此經  
不自惜身命
我承佛神力  
親從兜率來
令如是深經  
常廣宣流布。」

爾時具壽大迦葉波為護此經及持經者掌向佛而說偈言

我昔從世尊  
曾聞百千經
未曾得聞此  
如是深妙法
我今親對佛  
受持於此經
為諸菩薩故  
令廣宣流布。」

爾時世尊稱讚釋提桓因四大天王大梵天王兜率天子商主天子及魔波旬菩薩聲聞諸護經者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汝等真是勇猛丈為令妙法得久住故能作如是大獅子吼

諸善男子當聽我說若諸眾生修行大乘未得法忍以佛神力受持此經精勤修習次後佛所即得授記如是或二或三不過七佛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聲聞乘種[4]眾生得聞此經於慈氏佛龍華第一聲聞會中當為最上第一聲聞若緣覺乘種性眾生得聞此經受持修習我涅槃後更不聞法必當得成獨覺菩提。」

佛說此守護國界[5]羅尼經無量無數種種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數菩薩住不退地無數世界六種震動日月光明所不能照幽闇之處而皆大明雨眾天花繽紛亂墜

十方國土諸來菩薩在此會者為供養佛及此經故於菩提樹道場四面各四由旬以種種寶眾妙雜花莊嚴其地異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得大利益不空而還得聞於此決定最勝微妙經典[*]願世尊釋迦牟尼長延壽命願令此經久住不滅於閻浮提一切國土作大利益世尊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一切人民受持此經[6]諸病苦命長遠普能利樂一切眾生。」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如是決定最勝經典言詞微妙文字句義莊嚴圓滿能令一切菩薩大眾生歡喜心伏一切諸魔外道善能任持一切法門能令一切眾生歡喜是能出生一切乘道隨順趣入一切如來功德大海若有能於如是經典精勤宣示一切不空。」

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言:「此經具有一千名字所謂名為毘盧遮那廣大三密甚深一字經』、亦名三界最尊勝經』、亦名如來說大悲門』、亦名聞如來法不空得記』、亦名如來微妙法藏』、亦名如來妙究竟果』、亦名如來微妙法眼』、亦名普照諸法寶』、亦名能斷一切邪見』、亦名顯示諸法平等』……,有如是等一千名字。」

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名中雖皆甚深[*]願如來為我決說一名字令我奉持。」

佛言:「善男子此經決定應名守護國界主陀羅尼』,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以一千名依此生故。」

爾時尊說此經已一切世間天阿修羅乾闥婆……等無量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十

怨【大】*,冤【甲】*
唯【大】*,惟【甲】*
常【大】,當【甲】
三千五百曼荼羅【大】,〔-〕【明】
陵【大】,凌【甲】
篾【大】,懱【明】
巾馭車馬【大】,馬巾馭車【明】
馬【大】,〔-〕【甲】
已【大】*,以【甲】*
賞賜【大】,錫【甲】
被【大】,披【甲】
固【大】,因【明】
我今【大】,〔-〕【甲】
枳【大】,抧【甲】
一【大】,有一【甲】
驚【大】,警【甲】
王【大】,汝【甲】
謂【大】*,為【明】【甲】*
樹【大】,竪【明】
諸【大】,生諸【明】
行惡【大】,惡行【明】【甲】
能【大】,破【甲】
壞【大】,破壞【明】
惰【大】*,墮【甲】*
闌【大】,蘭【甲】
飛【大】,虛【明】
濟【大】,淨【明】
民【大】,人【明】【甲】
於【大】,與【明】
戰【大】,顫【明】
染【大】,戀【明】【甲】
者【大】,〔-〕【明】【甲】
淨【大】,清淨【明】
虛邪【大】,〔-〕【甲】
擗【大】,躃【明】
願賜壽命【大】,〔-〕【明】【甲】
陀【大】,他【甲】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大】,〔-〕【明】
開【大】,礙【明】
無【大】,是【明】【甲】
勘【大】,尠【明】【甲】
及【大】,見【甲】
最【大】,寂【明】【甲】
等【大】,及【明】
斷除邪見【大】,能斷諸見【明】【甲】
是【大】,此【明】【甲】
於【大】,作【甲】
白【大】,向【明】【甲】
往【大】,住【明】
護【大】,讚【明】【甲】
姓【大】,性【明】【甲】
主【大】,〔-〕【甲】
除【大】,無【明】【甲】
子【CB】【麗-CB】,于【大】(cf. K37n1384_p0477a17)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