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供養儀軌,如[6]餘經中廣說。今但晨暮修行,或四時三時常習不間故,略去重疊簡其要略。行者欲作諸佛頂念誦,先結三部心印及誦真言加持三業。佛部心印,二手右押左內相叉,二輪並竪。真言曰:
[7]唵爾([8]慈以[9]反,下同)曩[10]爾翼([11]去)迦(半[12]音)
次結蓮華部心印,即前印,以左輪屈入掌。真言曰:
次結金剛部心印,即前佛部心印,屈右輪入掌。真言曰:
[*]唵嚩日囉(二合[14]引)地力(二合)迦(半[*]音)
次結如來拳印,[15]右手蓋光,高勝四指握拳竪左輪,右手作金剛拳握左輪甲。真言曰:
[*]唵僕(引)[16]欠入嚩(二合)囉吽(引胸喉中[17]聲如牛[18]吼)
隨誦真言,以印加持自身五處,身器清淨與法相應,便以印加持道場中地,誦真言七遍,其處變成金剛界宮,自然而有眾寶嚴飾如佛淨土。
次結被金剛甲冑護身印,即前佛部心印,二光直竪頭相拄,屈上節如劍[19]形,二蓋各附二光背,勿相著。以印加持額上、右肩、左肩、心、喉五處,各誦一遍。真言曰:
唵[20](一) 斫羯囉(二[21]合)𮧬(轉舌)㗚底(二[22]合)鉢囉(二合)捨弭多([23]二) 囉捺囉([24]三合引)[25]囉捺囉[26](二合引)([27]三) 跋娑麼(二合)攃(倉[28]辣反)[29]路瑟抳[30](二合)灑([31]四) 囉乞灑[*](二合)囉乞灑(二合)𤚥(引)([32]五) 吽(引)[33]發吒([34]上普鉢反,下吒半音)娑嚩[35](二合引)賀(引)([36]六)
次結迎請聖眾印,二手仰相叉,以二蓋頭相拄如[37]車輅。隨誦真言,以二輪各撥二光向身招之,或三或七,想諸聖眾乘此車輅來降道場。迎請真言曰:
娜麼娑怛㘑(三合轉舌[38]引)野(一) 地尾(二合)迦南(二) 薩嚩怛他([*]去引)誐跢(引)南(三) [*]唵嚩日囉(二[39]合)儗(霓以[40]反)孃(四) 羯囉灑(二合)野娑嚩(二合引)賀[41](引)(五)
次結辦事佛頂印,辟除結界。即前佛部心印,直竪二光,頭相柱,屈上節如[42]鉤。隨誦真言,以印頂上,左轉三匝,辟除一切不祥諸作障者。便右旋三匝,即成結界辦事。真言曰:
娜莫三([*]去)滿多沒馱(引)南(一) 唵吒嚕唵([43]三[*]合)滿馱娑嚩(二合[44]引)賀[45](引)
次結大三昧耶印,即前被甲印,二蓋稍開如杵形,以二輪各附二蓋下第一文。真言曰:
[*]唵餉(商障[*]反)迦[46]隷(轉舌)([47]一) 摩賀(引)三([*]去)麼(鼻[48]音)閻娑嚩(二合引)[49]賀
隨誦真言,以印准前右旋三匝,隨行人意遠近結為大界。
次結部母佛眼尊印,二手合掌,以二蓋各捻二光背令如眼[50]形,雙屈二輪入掌。真言曰:
娜莫三([*]去)滿多沒馱(引)南(一) [51]唵嚕嚕(二字皆轉舌)娑普(二合)嚕([52]二) 入嚩([53]二合)[54]羅底瑟[55]咤(二合)(三) 悉馱路(引)左寧(四) 薩嚩[56](引)囉他(二合)(五) 娑([*]去引)馱𩕳(寧[57]頂反)娑嚩(二合[58]引)賀([59]引)
次結本尊頂輪王印,即前辦事佛頂印,以二輪並竪,二蓋平屈兩節,頭相[60]拄於二輪甲上。結印當心,誦真言七遍或一百八遍。又加持身五處各一遍,加持力故,身與本尊合為一體。一字輪王陀羅尼曰:
娜莫三([*]去)滿多母馱[61]南勃嚕唵(三[*]合,嚕字彈舌為一音,又引聲從胸喉中出,其音如擊大鼓。古譯云步林者,訛略不正也)
次結獻閼伽[62]香水印,即前大三昧耶印,以二蓋附著二光背,二輪又安二蓋[63]側下第一文,如商佉羸盃形。心想印中滿盛香水,舉印額齊,奉獻香水,澡浴本尊及諸聖眾。真言曰:
娜莫[64]三滿多沒馱(引)南(一) [*]唵遏(轉舌)伽([*]去)囉賀(二合)遏伽([*]去)(二) [65]苾哩(二合)野(三) 鉢囉(二合)底(丁以[*]反引)砌[66]那沫(轉舌)儉娑嚩(二合引)賀[67](引)
次結普通供養印,二手虛心合掌,左右五頂各交上節。想從印流出無量香花飲食宮殿衣服供[1]養及諸聖眾。真言曰:
娜莫薩嚩沒馱[2](一) 冒[3](引)地娑怛嚩(二合引)南(二) [4]唵薩嚩怛囉(二合)(三) 僧[5](去)矩蘇弭跢(引)(四) 毘吉孃 (二合)囉(引)始𩕳(五) 曩謨娑覩(二合)帝娑嚩[6](二合引)賀 (引)(六)
次結普通佛頂印,即前普供養印,稍深交至中節,如花在掌中。修行者若為事緣[7]怱速不能遍結十佛頂印,但結此印誦諸佛頂真言普通,於修行[8]人亦無過失。真言曰:
娜莫三([*]去)滿多母馱(引)南(一) 麼(鼻[9]聲)鉢囉(二合)底賀多舍(引)娑[10](上)曩(引)南(二) 唵斫訖囉(二合)𮧬(轉舌)底唵吽(引)(三)
次誦讚嘆:
滿寗(寧定[11]切引)史抳(尼整[*]反引)薩嚩惹(白攞[*]反)𦽆(言揭[*]反)地帶[12](引)史抳[13](一) 拽(延結[*]切)捨娑尾(二合)步(引[14]轉舌)囉步(二合)嚩[15]乃(鼻[16]音)[17]迦滿(引)馱吠[18](敷閉反)([19]二) 三([*]去)麼([20]鼻)娑多(二合)尾儞也(二合[*]引)地跛作訖囉(二合)麼([21]鼻引)里寧[22](三) 曩謨娑覩(二合)帝怛囉[23](二合引)怛哩作訖囉(二合)𮧬(轉舌)底[24](丁以反)寧(四)
每念誦,先以五支或以五相八[25]相等觀智成本尊瑜伽(此法並在頂輪瑜伽極深密,一一皆[26]須從灌頂阿闍[27]梨親[28]受)。或於自身想布一字安三處(頂、舌、[29]心),以字威力能成佛頂輪王尊。又想曼茶[30]攞中有香水大海,於海中心有妙高山,七重金山[31]周匝圍遶。於妙高頂上有八葉白色蓮華,於一一葉上右旋布列輪王七寶,所謂金輪、象、馬、珠、女、兵及主藏,當前第八葉想安佛眼尊,十佛頂眷屬前後圍遶。先住此觀已,然後持珠相應念誦,或百或千或至於萬。常功限畢,捧珠頂戴誦部母尊,所有功業願尊守護。又結根本印加身五處。又結普供養印如前供養。又以悅[32]憙歌讚本尊:「無量悲願攝護我等,令得解脫悉地相應。」廣發弘願,利樂有情,[33]誓成正覺。次捧閼伽如前奉獻。又結辦事佛頂印,左旋解界。又結前迎請印,向外撥二中指,誦前真言,去「羯[34]羅灑野」句,應云「尾薩惹野」,即成奉送。又結被甲印,誦前真言加身五處。又結三部心印,[35]虔誠作禮發願。[36]任出道場,或旋繞經行、轉讀大乘經典,作諸善業以助成就。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9 冊 No. 948 金輪王佛頂要略念誦法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2-10-13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