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說大乘觀想曼拏羅淨諸惡趣經卷下
「釋迦佛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薩哩嚩(二合引)嚩[3]囉拏尾輸馱儞(引)母吽(引)發吒(半音)(二)」
「金剛大佛頂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吽(引)吽(引)(二)」
「寶生佛頂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怛囕(二合)怛[*]囉(二合)吒(半音)(二)」
「蓮花佛頂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紇陵(二合引)(二)」
「羯磨佛頂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惡惡(二)」
「光明佛頂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唵(引)唵(引)(二)」
「寶幢佛頂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吽(引)吽(引)(二)」
「金剛利佛頂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提發吒(半音)(二)」
「白繖蓋佛頂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訖梨(二合)發吒(半音)(二)」
「戲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摩賀(引)嚩日嚕(二合引)訥婆(二合)嚩([4]二) [5]儺那波(引)囉弭多(引)布𡁠吽 (引)(三)」
「鬘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摩賀(引)嚩日嚕(二合引)訥婆(二合)嚩(二) 尸羅波(引)囉弭多(引)布𡁠曳(二合引)怛囕(二合引)(三)」
「歌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摩賀(引)嚩日[6]嚕(二合引)訥婆(二合)嚩(二) 羼底波(引)囉弭多(引)布𡁠也 (二合引)紇陵(二合引)(三)」
「舞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摩賀(引)嚩日嚕(二合)訥婆(二合)嚩(二) 微(引)哩遮(二合)波囉弭多(引)布𡁠也(二合引)惡(三)」
「香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薩哩嚩(二合引)播(引)野尾輸(引)馱儞(引)(二) 達摩達摩(三) 度波野𠆙(切身)那波(引)囉弭多布𡁠也(二合引)吽(引)發吒(半音)(四)」
「花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薩哩嚩(二合)訥哩誐(二合)底輸馱儞(二) 訖里(二合引)輸鉢訖[1]里(二合引)設砌(引)那儞(三) 布瑟波(二合)尾魯吉儞(引)(四) 鉢囉(二合)倪也(二合引)波(引)囉弭多(引)布𡁠也(二合引)(五) 怛囕(二合)吽(引)發吒(半音)(六)」
「燈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薩哩嚩(二合引)播(引)野尾輸馱儞(二) 倪也(二合引)那[2]魯哥哥哩(三) 鉢囉(二合)[3]尼地波(引)囉弭多(引)布𡁠也(二合引)(四) 紇陵(二合引)吽 (引)發吒(半音)(五)」
「塗香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薩哩嚩(二合引)播(引)野巘馱那(引)設儞(二) 嚩日囉(二合)巘度播(引)野波(引)囉弭多(引)布𡁠曳(二合引)(三) 惡吽(引)發吒(半音)(四)」
「金剛鉤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那囉哥誐爹(引)野 (二) 阿(引)哥哩沙(二合)尼(引)吽𠺁(仁作切)發吒(半音)(三)」
「金剛索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薩哩嚩(二合)那[4]囉哥(二) 嗢馱囉尼(三) 吽(引)吽(引)發吒(半音)(四)」
「金剛鎖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薩哩嚩(二合引)播(引)野滿馱那謨左儞吽(引)鑁發吒(半音)」
「金剛鈴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薩哩嚩(二合引)播(引)野誐底(二) 誐賀那尾輸達儞吽(引)呼(引)發吒(半音)(三)」
「十六大菩薩真言。
「慈氏菩薩真言曰:
「唵(引)昧賀囉拏野娑嚩(二合引)賀(引)(一)」
「不空見菩薩真言曰:
「唵(引)阿謨(引)祇(引)(一) 阿謨(引)伽那哩世(二合引)吽(引)(二)」
「除一切罪障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引)播(引)野惹賀(一) 薩哩嚩(二合[5]引)播(引)野輸(引)達儞(引)吽(引)(二)」
「破一切憂闇菩薩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輸哥怛謨(引)儞哩伽(二合)多那摩底吽(引)(一)」
「香象菩薩真言曰:
「唵(引)巘馱賀悉底(二合)儞吽(引)(一)」
「勇猛菩薩真言曰:
「唵(引)戍囕誐彌(引)吽(引)(一)」
「虛空藏菩薩真言曰:
「唵(引)誐誐儞(引)(一) 誐誐那路左儞(引)吽(引)(二)」
「智幢菩薩真言曰:
「唵(引)倪也(二合引)那計(引)覩(一) 倪也(二合引)那(引)嚩底吽(引)([6]二)」
「甘露光菩薩真言曰:
「唵(引)阿蜜哩(二合)多鉢囉(二合)毘(引)(一) 阿蜜哩(二合)多嚩底吽(引)(二)」
「月光菩薩真言曰:
「唵(引)贊捺[*]囉(二合)悉梯(二合引)(一) 贊捺囉(二合)藐嚩路吉帝(引)娑嚩(二合引)賀(引)([7]二)」
「賢護菩薩真言曰:
「唵(引)跋捺囉(二合)嚩底(一) 跋捺囉(二合)播(引)里吽(引) (二)」
「熾盛光菩薩真言曰:
「唵(引)入嚩(二合引)里儞(引)(一) 摩賀(引)入嚩(二合)里儞(引)吽(引)(二)」
「金剛藏菩薩真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8]誐哩毘(二合引)吽([9]引)(一)」
「無盡意菩薩真言曰:
「唵(引)惡叉曳(引)發吒(半音)(一) 惡叉野羯哩摩(二合引)嚩囉拏(二) 尾輸達儞(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辯積菩薩真言曰:
「唵(引)鉢囉(二合)底婆(引)儞(引)(一) 摩賀(引)鉢囉(二合)底婆(引)儞(引)(二) 鉢囉(二合)底婆(引)那酤致(引)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普賢菩薩真言曰:
「唵(引)三滿多跋捺哩(二合引)吽(引)(一)」
「阿闍梨每欲持誦如是諸佛及大菩薩微妙真言時,起三種相應三摩地觀想賢聖,得現前已,方作開門印。其印以二手作金剛拳,舒二頭指,二小指相鉤如鎖。即誦開門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嚩日囉(二合)訥嚩 (二合引)嚕訥伽(二合引)吒野吽(引)(二)」
「誦此真言已,即掣手如開鎖勢,然後作說法金剛印——以二手作金剛縛,復改左手作彈指。
「作此印時,心想釋迦佛,口誦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嚩日囉(二合)作訖哩(二合)吽(引)(二)」
「如是作已,隨意持誦。
「復次,阿闍梨如前所修觀想曼拏羅諸佛菩薩本身相貌、真言、印契及變化等種種之法,皆須日別三時作其觀想。得想應已,方可運心作種種法。如此經一月、或三月乃至六月,修其先行令得精熟,仍求諸佛賢聖威力加被示現境像。得吉祥已,然後起首擇地作曼拏羅及粉畫聖賢等。
「復次,阿闍梨欲建曼拏羅,須擇勝地,或寺舍、或聚落園林等處。或得曾結界地,不須修持;如非結界地,當掘深至頸、或至臍、或至膝,阿闍梨正視,若有灰、炭、糠骨乃至砂石之類,當悉去除,別用香淨好土填滿平正。阿闍梨誦佛眼菩薩金剛夜叉明王及甘露軍茶梨真言加持水,灑淨其地。
「阿闍梨即於彼處入金剛發遣諸魔三摩地,又想心中從真言出生大忿怒明王,二目如日月,手持羯磨杵,光焰熾盛,作金剛步,左右顧視,於一剎那中能降一切魔。
「阿闍梨即左手持鈴,右手持金剛杵,作金剛步,行曼拏羅地乃至金剛圍。又復結根本印,誦遣魔真言及稱吽字,如右舞勢及如明王自在相,旋繞彼地,誦真言發遣一切魔。
「真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計哩吉哩(一) 薩哩嚩(二合)尾伽曩(二合)滿馱吽(引)發吒(半音)(二)」
「次誦金剛橛真言,以橛釘地。真言曰:
「唵(引)竭竭(一) 伽(引)怛野伽(引)怛野(二) 薩哩嚩(二合)訥瑟鵮(二合引)發吒(半音)(三) 計(引)羅野計(引)羅野(四) 薩哩嚩(二合)播(引)謗發吒(半音)(五) 嚩日囉(二合)計(引)羅(六) 嚩日囉(二合)達嚕倪也(二合引)鉢野底娑嚩(二合引)賀(引)(七)」
「阿闍梨作曼拏羅選得勝地已,即先以所為事量其大小,若為國王,當作一百肘、或五十肘;若為大臣、乃至庶民,可作二十五肘、或十二肘;若無力者,可作一肘。
「如是量度已,即用瞿摩夷塗畢,復用加持五淨水灑淨,又用塗香塗飾畢已,然後阿闍梨沐浴潔淨,以香塗身,著新鮮衣,頂戴寶冠,及以花鬘裝飾嚴潔已,即於曼拏羅地先作護摩。當用濕柴,有刺、長八指八稜者,復用毒藥、芥子、血、人骨末等以苦辣油調和,與濕柴同燒作護摩,以右手作彈指,誦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一) 嚩日囉(二合)三摩(引)惹𠺁(仁作[1]切)吽(引)𤚥呼(二)」
「若得已結界地,不須填飾,即先於彼地量度,廣闊可一牛皮,用瞿摩夷塗飾,於上依法安五閼伽瓶作護摩法。
「當用濕柴,及黃松木長十二指,黑油麻、大麥、小麥、粳米飯、酥等先作護摩,而告地天言:『我今為國王、或大臣乃至弟子眷屬等,於此地作曼拏羅,為利益故,汝等地天發慈悲心,當為於我而作善事。』如是護摩已,能成一切事。
「其阿闍梨然後與其助伴執線絣量曼拏羅——線用五色,以香水經宿浸漬,然後用金器盛,二手捧持,誦五佛頂真言,加持已,奉獻五佛,[2]復從五佛却求此線:『願佛慈悲共賜與我。』即以五色都合為一,誦伽陀曰:
「[3]又復,此線短長之數隨曼拏羅量都合成已,即誦真言加持。真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素怛囉(二合)阿(引)哥哩沙(二合)野曼拏哩(引)吽(引)(一)」
「阿闍梨如是加持線已,即與助伴立曼拏羅西南隅,誦真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素怛囉(二合)(一) 麼哥哩沙(二合)野末底訖囉(二合)摩吽(引)(二)」
「誦真言已,阿闍梨持線一頭[4]面東行,至東南隅立;助伴持線一頭向北行,至西北隅立,絣已,次阿闍梨向北行至東北隅,助伴向南行至西南隅絣線,如是旋繞四方絣線,第二、第三重亦同此次第絣線。若依法者,名為具足曼拏羅;若不依法,阿闍梨與助伴俱有過失。
「其曼拏羅四方四門,門各有樓,於門樓上畫日月及寶瓔珞隨意嚴飾,於中心畫八[5]輻輪,輪外畫金剛圍。
「先於輪心畫釋迦佛,東輻位畫金剛大佛頂如來,南輻位畫寶生佛頂,西輻位畫蓮花佛頂,北輻位畫羯磨佛頂。
「如是畫四如來已,次從東南隅畫光明佛頂,西南隅畫寶幢佛頂,西北隅畫金剛利佛頂,東北隅畫白繖蓋佛頂。
「如是,於輪八[*]輻畫八如來已,次於輪四隅畫四親近菩薩,於第二重四隅畫戲、鬘、歌、舞四菩薩,於第三重四隅畫香、花、燈、塗四菩薩,於四門畫四護門菩薩。
「次於四方畫十六大菩薩。於四門外,各於頰畫象及師子,於門二邊畫八吉祥。於山圍內畫八護世。
「東方畫帝釋天,[6]右手持金剛忤,左手安腰側,乘六牙白象,兩邊畫天女,一名設尸,二名烏哩嚩尸。
「東南方畫火天,身赤色,光明熾盛,右手執軍持,左手執寶杖,乘赤色羖羊。
「南方畫夜摩天,身作綠色,左手作拳安腰側,右手執寶杖,乘於水牛,兩邊畫中天像。
「西南方畫羅剎主,身赤黑色,光如火聚,右手執劍,左手安腰側,以鬼為座。
「西方畫水天,身黃白色,頭上現龍頭,右手持羂索,左手持妙寶,乘赤色摩竭魚,兩邊畫龍女及眷屬等。
「西北隅畫風天,身如虛空色,手持幡,乘於鹿。
「北方畫夜叉主,身如金色,右手執寶樹枝,左手持寶囊,乘於白馬,兩邊畫夜叉女。
「東北隅畫部多主,身如灰色,右手持三叉,左手持金剛子軍持,乘於黃牛。
「於曼拏羅前下面畫地天,身如金色,二手於胸前持甘露瓶,坐蓮花座。
「於右邊畫阿修羅,身赤黑色,被掛甲冑,手執利劍,乘酤里哥龍。
「於左邊畫大龍王,身作白色,坐於本座,手持寶器,眾寶盈滿,及畫二龍女,身作黃色,具端嚴相,手持般若經、數珠、軍持、及施願相。
「於曼拏羅前上面,左畫日輪,右畫圓月。
「於山圍外東南隅畫阿鼻等八地獄,西南隅畫餓鬼趣,西北隅畫種種畜趣,東北隅畫人趣。
「如是畫已,阿闍梨於曼拏羅中獻恭俱摩香及種種香花飲食等,又用滿閼伽瓶香水誦金剛夜叉真言加持,及曼拏羅所用種種物各以本真言加持已,奉獻諸賢聖,皆悉令歡喜。
「復用金剛夜叉真言加持曼拏羅已,即誦吽字四遍,取出結界金剛橛,即尋以五色粉填滿,修令平正。
「然後阿闍梨從東北隅起首,下五色粉作諸佛賢聖像。當下粉時,以白、青、赤、綠為次,中心用黃色為八輻輪,東方純白色、南方大青色、西方赤色、北方綠色。
「如是粉賢聖像畢,阿闍梨復同前觀想虛空曼拏羅,先以二手金剛指作堅仰相,及想真言起虛空曼拏羅,復同前想合為一,成畢竟曼拏羅已,即復於曼拏羅南門外別建一小臺,四方廣闊可一肘量,以不墮地瞿摩夷塗之,後用五淨水灑淨。
「復以白檀香於臺中心塗曼拏羅如圓月相,於上獻香花、飲食種種供養乃至出生等。復鋪青吉祥草,上安閼伽瓶,瓶內盛五寶、五穀、五藥、及[1]插種種花、果、樹枝、葉等,於瓶項上繫一青衣,然以本真言加持:『願以此水作大利益。』
「又誦本真言加持白芥子及白花等,口誦真言,以白芥子及白花[2]擊人、或[*]擊人名及衣等,復以閼伽水灌灑。
「如是所作息災、增益等事皆獲功德無量無邊;乃至擊亡人身骨及名,當使亡人離諸惡趣,往生天界。
「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播(引)波捺賀那(一) 嚩日囉(二合)吽(引)發吒(半音)([3]二)
「唵(引)薩哩嚩(二合)播(引)[4]波尾輸達那(一) 嚩日囉 (二合)吽(引)發吒(半音)(二)
「唵(引)薩哩嚩(二合)羯哩摩(二合引)嚩囉拏(引)儞(一) 跋濕彌(二合引)酤嚕吽(引)發吒(半音)(二)
「唵(引)㪍龍(二合引)尾那(引)舍野(引)嚩囉拏(引)儞(一) 吽 (引)發吒(半音)(二)
「唵(引)突龍(二合)尾輸達野阿嚩囉拏(引)儞(一) 吽(引)發吒(半音)(二)
「唵(引)入嚩(二合)羅入嚩(二合)羅(一) 達哥達哥(二) 賀那賀那(三) 阿(引)嚩囉拏(引)儞(四) 吽(引)發吒(半音)(五)
「唵(引)窣龍(二合)娑囉娑囉(一) 鉢囉(二合)娑囉鉢囉 (二合)娑囉(二) 阿(引)嚩囉拏(引)儞(三) 吽(引)發吒(半音)(四)
「唵(引)吽(引)賀囉賀囉(一) 薩哩嚩(二合)嚩囉拏(引)儞 (引)(二) 吽(引)發吒(半音)(三)
「唵(引)吽(引)發吒(半音)薩哩嚩(二合)阿嚩囉拏(引)儞(一) 塞怖(二合引)吒野吽(引)發吒(半音)(二)
「唵(引)㪍哩(二合)多㪍哩(二合)多(一) 薩哩嚩(二合)阿嚩囉拏(引)儞(二) 吽(引)發吒(半音)(三)
「唵(引)怛囉(二合)吒(半音)怛囉(二合)吒(半音)[5](一) 薩哩嚩(二合)阿嚩囉拏(引)儞(二) 吽(引)怛囉(二合)吒 (半音)(三)
「唵(引)親那親那(一) 尾捺囉(二合引)鉢野尾捺囉(二合引)鉢野(二) 薩哩嚩(二合)阿嚩囉拏(引)儞(三) 吽(引)發吒(半音)(四)
「唵(引)那賀那賀(一) 薩哩嚩(二合)那囉哥誐底呬[6](引)東吽(引)發吒(半音)([7]二)
「唵(引)鉢[8]左鉢[*]左(一) 薩哩嚩(二合)必㘑(二合引)多誐底(二) 呬(引)東吽[9](引)發吒(半音)(三)
「唵(引)摩他摩他(一) 薩哩嚩(二合引)帝哩野(二合)誐底(二) 呬(引)東吽(引)發吒(半音)(三)」
「復誦洗除罪障真言,誦真言時,以前閼伽瓶水灌灑以成洗除罪障。真言曰:
「唵(引)那謨婆誐嚩帝(引)(一) 薩哩嚩(二合)訥哩誐(二合)底(二) 波哩輸達那囉(引)惹野(三) 怛他(引)誐多(引)野(四) 阿[10]囉曷(二合)帝(引)三藐訖三([11]二合)沒馱(引)野(五) 怛𭔞(切身)他(引)(六) 輸達儞(引)輸達儞(引)(七) 薩哩嚩(二合)播(引)波尾輸達儞(引)(八) 秫提(引)尾秫提(引)(九) 薩哩嚩(二合)羯哩摩(二合)阿嚩囉拏(十) 尾秫提(引)娑嚩(二合)賀(引)(十一)」
「誦此真言已,若為亡人者,當復與誦轉生淨土及淨道等真言;若為增益吉祥及灌頂事,即不用之。
「轉生淨土真言曰:
「唵(引)囉怛儞(二合)囉怛儞(二合引)(一) 囉怛那(二合)三婆微(引)(二) 囉怛那(二合)枳囉[1]尼(引)(三) 囉怛那(二合)摩(引)羅尾秫提(引)(四) 輸達野薩哩嚩(二合)播(引)邦 (引)(五) 吽(引)怛囉(二合)吒(半音)(六)」
「淨道真言曰:
「唵(引)鉢訥彌(二合)鉢訥彌(二合引)(一) 鉢訥謨(二合)訥婆(二合)微(引)(二) 酥珂(引)嚩怛羊(二合引)誐璨覩娑嚩 (二合引)賀(引)(三)」
「復次,如上建壇持誦,求息災、增益、吉祥等事,當須一日三時以香花及種種供具供養曼拏羅諸佛賢聖,及以吉祥讚歎奉讚諸佛賢聖,專心不懈或三日、或五日、或八日已,方作護摩,求種種願。
「若為弟子授灌頂者,即當於安閼伽瓶,地畫白蓮花,花中畫八輻輪,於輪中心復安白色閼伽瓶,瓶中盛五寶、五藥等種種物作灑淨水。復以本真言加持已,然後依法引弟子入曼拏羅,與授灌頂,復施妙法等,乃至依法作相應觀,想輪迴中一切惡趣眾生悉得沐浴,滅盡罪業,成功德身,轉生忉利天或兜率天。
「復次,說閼伽瓶:當用白色覆唇、長項大腹者,滿貯香水、插眾花果樹枝,及盛五寶、五藥、五穀等,鋪青吉祥草,安瓶於上,瓶項繫一青衣,此為瓶法。
「若作護摩者,當於曼拏羅東門如是安瓶,及上掛[2]白繖蓋、花鬘等,復於四面設五首幡,於前作護摩爐——爐廣闊二肘、下至一肘,高低深淺、顏色幖幟悉依根本大教法則。
「護摩所用必利焬虞香、龍花、吉祥果及種種果、黑油麻、大麥、小麥、粳米飯、酥、蜜、酪、具乳、濕柴等,如是諸物悉具足已,阿闍梨手執金剛鈴杵按諸物上,各以本真言加持一百八遍;安像慶讚亦同此儀。
「如是護摩所用諸物悉安護摩爐右,唯出生鉢安於爐左。
「阿闍梨依法作三相應觀,然後以淨水灑爐。作灑淨已,即於爐內燃火。得火熾已,又用閼伽水微灑火焰。
「然後阿闍梨結印,誦真言請召火天,想火天現於火內,然以酥、蜜、酪及獻火天物三擲火中,誦真言獻於火天,然後結金剛輪印,以二手作金剛拳,復改作金剛縛成印,并誦金剛輪真言曰:
「唵(引)薩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 嚩日囉(二合)作訖梨 (二合引)悉迭底吽(引)(二) 嚩賒(引)嚩日囉(二合)薩摩(引)𡁠 (引)那(三) 嚩日囉(二合)蹉吒尾謨(引)叉奈(引)(四) 𠺁(轉聲呼)吽(引)鑁呼([3]引)(五)」
「結印誦真言時,心想曼拏羅現於爐中,諸佛、菩薩、一切賢聖皆悉現前,阿闍梨即虔志以種種護摩物作一百八窣嚕嚩——若唯用酥,只擲七窣嚕嚩——如是供養諸佛賢聖,及作戲鬘歌舞等八供養,乃至作二十五種供養。
「阿闍梨如是作觀想曼拏羅及護摩種種之法,或為國王、大臣、士庶、弟子等,當隨所求事利益眾生,乃至隨喜見聞皆獲無量功德。」
佛說大乘觀想曼拏羅淨諸惡趣經卷下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9 冊 No. 939 佛說大乘觀想曼拏羅淨諸惡趣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