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阿蜜哩多軍[26]茶利菩薩自在神力呪印品(印有二十[27]一,呪有十[28]五,十[29]四呪是主,[30]一呪是伴)
爾時,世尊與軍茶利烏樞沙摩等共會宣說是大自在威力陀羅尼法印神呪。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毘那夜迦、諸惡鬼神等不信敬者生大驚怕,欲走入山不得而去,復欲入海亦不能去,無處藏避,走至佛所,頭面著地,請佛救護。
佛言:「住住,汝等莫怕金剛打爾頭作七分。汝等曾聞摩訶畢伽那王昔在於彼悉遮山中已被金剛打殺摧碎,汝憶此不?我此金剛有大力故。若復有人誦持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呪法印等,日日供養,廣為懺悔及欲救護一切眾生厄難之時,汝等鬼神皆護助力,不[31]得惱亂。若有人等憶念此呪印等法者,汝等好看,勿使一切惡鬼神等得便惱亂。若復有人誤食酒肉五辛等味、錯食不淨鮮血食者,汝等亦忍,不得惱亂。汝等若能不違我語,當令汝等得免如是怖畏之難。」
爾時,伽那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等誦持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神呪印壇,常能護行諸佛法要,廣設供養,我等眷屬受佛教勅,不令一切惡鬼神等作諸障礙。若復有人誦持佛呪及作印法曼茶羅者,常能供養十方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我等護念。若令誦呪人起種種想、或令其病、或令眼[1]闇、或念財色,由是想念,不令眾生日日入壇而誦佛等陀羅尼呪及作法印;設使誦持,徒然無驗,皆由諸想不能成就。若復有人,或以燒香、散花、設食、作諸供具為欲供養,遂被鬼神偷盜將去,使誦呪人作法不成。如是等事我悉擁護。所有惡魔鬼神等輩隨逐人者,我悉遮護,不令隨逐。或復有人誦持我佛正法呪印,有時誤犯錯食雜味、及其食中有諸不淨[2]辛葷、血器臭穢氣者、或復設與女人交雜,我悉不為障難所惱,皆由我護行法人故。」
爾時,金剛藏言:「若復有人受持諸佛法印呪者,恐諸不淨之所染著、懼犯前事,當勤洗浴,時宣禁戒,每日平旦誦呪七遍,食時亦爾,即破一切所有障礙,所作之法一切無畏,悉皆成辦。」
爾時,金剛軍茶利菩薩等[3]於佛會中說此祕[4]密方便法已,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等皆悉印可,同時贊成:「我等心願如汝所言,汝等皆當信受、作禮、敬奉修行。」
金剛藏軍茶利菩薩自在神力法印呪品
「仰左右手掌,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直向上竪,背各相著,二頭指斜直,頭相[6]柱,二大指舒[7]頰頭指第二節。呪曰:
「相叉二小指於掌中,以二無名指雙屈入掌中,捺於二小指叉上,合腕,竪二中指,頭相拄,兩頭指小屈曲,當中指背上節後,勿著之。呪曰:
「『唵(一) 戶[14]嚧戶[*]嚧(二) 底瑟吒(二合)底瑟吒(二合)(三) 盤陀盤陀(四) 訶(去音)那訶(去音)那(五) 阿([15]上)蜜哩(二合)帝(六) 烏𤙖[*]㧊(七)』
「誦呪七遍,是法印呪,若但有人常欲受持金剛法者,每日平旦[16]洒手面已,即以右手掬於淨水,呪七遍竟,向東散却,三遍[*]㧊之,後[*]㧊己身,即入房內作護身法。護身法者,當燒香已,結印不解,口誦心呪,將印頂戴,次印左肩、次印右肩、次印心前、次印頸下、次印眉間、次印髮際、次印頂上、次印頂後,如是八處各三遍印,是名護身法。
「凡人欲作金剛法事,先印香[*]爐,燒香已竟,手把香鑪,啟告十方一切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冥聖、諸天業道,一如上法。啟告已訖,即作此法然後行用,一切無畏,至於作法誦呪無難。
軍茶利辟除毘那夜迦法印呪第四
「左手大指屈橫在掌[17]中,以左中指及無名指握其大指。又以頭指及小指[18]努屈向外,使頭指頭到中指中節側,令小指頭到無名指中節側。即舒其臂,向右轉之,誦呪七遍。正作法時,以右手大指捻小指甲上,反叉腰右側,三指頭申向前。呪曰:
「『唵(一) 虎𤙖(二) 訶(上音)那(上音)社那麼他(三) 毘馱崩 (二合)娑(上音)夜(四) 烏蹉(二合)馱(去音)[19]耶(五) 嗚[20]𤙖[*]㧊[*]㧊(六)』
「是法印呪,悉能辟除一切藥叉、毘那、夜迦。若佛、若般若、若菩薩、若金剛,隨其欲作法會之所,皆須先作此印誦呪,一切諸惡悉即散去,成辦諸事,一無怖畏。猶如國王動止儀式,先當辟除,然後動止;[21]此亦如是。
「此印及呪,若房內用印,向頭上右轉三匝,誦呪七遍。若作壇時,作步臂行,繞壇三匝,從外行之,先起右脚,次舉左脚,呪三七遍,多誦亦好。
軍茶利金剛一字降魔王印呪第五
「二小指掌中相鉤,右壓左,二無名指於中指背後相交,二中指直竪,頭側相拄,二頭指鉤二無名指頭,二大指捻二中指,頭齊,以二中指、大指頭[22]拄頂上,面作瞋色。呪曰:
「『唵(一) 䐗嚧嚧嚧嚧(二) 𤙖𤙖(三) [*]㧊(四)』
「若造一切曼荼羅處,先結此印誦呪,繞壇行道七匝,一切魔王普皆歸伏。
軍茶利結地界法印呪第六
「先以右中指於左頭指、中指岐間向背出頭,次以無名指於左小指岐間亦爾。左中指內向,右頭指、中指岐間向內出頭,次以左無名指於右小指間亦爾。兩小指、頭指竪合頭,二大指亦合頭,頭向下。若作法時,大指合,頭著地,翼兩臂肘。呪曰:
「『唵(一) 吉唎吉唎(二) 跋折囉覆知(二合)(三) 盤陀盤陀(四) 嗚𤙖(五) 訶(上音)(六)』
「是法印呪,能除地中徹金剛際一切諸惡鬼神等輩。若處法會壇場之所,當作此印,誦呪七遍,以印拄地,能令地上及於地下乃至徹金剛際所有一切諸惡鬼等皆悉散去,無能作害。
軍茶利結四方界法印呪第七
「准前地印,[1]唯改開二大指相去二寸,指頭向身直竪,[*]努指向右轉之。呪曰:
「『唵(一) 薩囉薩囉(二) 跋折囉(三) 波囉(二合)迦(去音)囉 ([*]上)(四) 嗚𤙖(五) [*]㧊(六)』
「是法印呪,能除四方一切惡魔、諸鬼神等。若處法會壇場之所,當作此印誦呪七遍,即以此印向於四方,隨日右轉,所有一切藥叉鬼等皆悉退散。
軍茶利結虛空界法印呪第八(亦名上方結界)
「准前地印,[*]唯改二大指,各附著頭指側上,即以此印向於頭上,右旋三匝。呪曰:
「『唵(一) 毘悉普(二合)[2]吒囉(上音)叉(上音)(二) 跋折囉([3]三) 半闍囉(四) 嗚𤙖(五) [*]㧊(六)』
「是法印呪,能除虛空上至有頂一切諸魔、惡鬼神等,不敢惡念。即以此印舉向頭上,右旋三匝,誦呪七遍,天上虛空一切飛行藥叉鬼等皆悉退散。
「若大道場法壇之會皆須如是三遍、七遍印呪結護。第一、先當擇得勝地,未立規郭,即為一遍結界辟除。第二、治地平正堅實,香泥塗地,且將少分名香、好花供養之時,又作一遍結界辟除。第三、竪立拄額,規郭,懸諸幡蓋、鈴[4]珮等已,又將少分名香、好華而為供養行道之時,又作一遍結界辟除。第四、布置色粉花座,開諸位地,又作一遍結界辟除。第五、將燈入壇安已,又作一遍結界辟除。第六、將於水罐、華香、飲食、酥蜜、胡麻、粳米等供、所有一切供養之物盡入道場,總安置訖,亦作一遍結界辟除。第七、欲請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未請以前復作一遍結界辟除,結界中間一一皆結大身法印,把跋折囉護界。降伏大魔眾已,次第而作一一身法。次以右手把於香[*]爐右繞三匝,作結護界,心標供養,一切動止威儀皆須具諸法相。於後所為供養一切諸佛、般若、一切菩薩、一切金剛、一切冥聖、一切諸天、一切業道皆大歡喜,然後一一各作本印,誦其本呪,迎請供養。
「是結界法,猶如國主人王動止法用威儀一種無異。
「相叉二小指於掌中,以二無名指雙屈入掌中,捺於二小指叉上,合腕,竪二中指,頭相拄,二頭指屈捻中指上節上,二大指並頭,捻中指中節上,頭指來去。
「是一法印,若人欲作軍茶利法而為供養及欲治病,皆作此印,請喚來去。
軍茶利香花供養法印第十(用大心呪)
「以二無名指、二小指相交叉,右壓左在掌中,仍屈向腕,即舒中指,斜頭相拄,以二頭指各捻中指[6]第三節上,以二大指各附二食指側,合腕。
「是一法印,若在在處處道場法壇當作此印。將以一華及一丸香而置印中,作是印已,誦呪供養。若無香華,直作是印而供養者,一切金剛皆悉歡喜。
軍茶利飲食供養法印第十一(用大心呪)
「是一法印,若於壇上擬獻飲食,皆以此印印一一盤,一一呪已,然後入壇安置供養。若無飲食,直作此印而為供養,亦得一切金剛歡喜。
軍茶利燈法印呪第十二
「以右手後二指屈在掌中,直竪中指,其頭指亦屈向掌中,大指屈中節壓頭指上節上,大指頭側捻中指中節上。呪曰:
「是法印呪,若於壇中及道場內為供養者,一一燈上皆作此印,印之誦呪,然後安置。
軍茶利頂法印第十四(用大心呪)
「准前身印,[*]唯改二頭指各[2]㧙在中指背,指頭相拄,中指在內。
「是一法印,亦名縛鬼印。若作是印,隨意欲縛,一切鬼神應時被縛,鬼病即[*]差。若欲解放,解其頭指,將中指內來已,心想放之即解。
軍茶利牙法印呪第十五(用大心呪,呪病亦得)
「以左手小指[*]㧙於無名指根背上,次以中指屈,從無名[3]指後[*]㧙壓小指背上,仍屈其上節與無名指相側著。次以食指屈中節,壓著小指甲,指頭向掌,與無名指相側著。次以大指斜捺頭及中二指甲上,亦與無名指相側著,無名指直竪向上。去一切毘那夜迦,作此印呪七遍,三迴右轉,右手把拳打轉拳。呪曰:
「『唵(一) 烏吽(二) 訶那杜那(三) 末他毘闍(四) 結舍夜(五) 蹉囉夜(六) [*]㧊(七)』
「是法印呪,若人卒得心痛鬼疰及中惡者,即作此印印其痛處,即誦此呪四十九遍,其痛即[*]差;或誦大心呪四十九遍,其痛立愈,此法大驗。
「若治鬼病,縛鬼之時,病人口中即吐出血,治一切病。
軍茶利跋折囉總印第十六(用大心呪)
「以[5]左手大指捻小指甲上,餘中、頭、無名[6]二指皆直竪,向上磔散。
「是一法印,但為法會壇場之處所有擬獻香花、燈明、所有飲食、一切供具一一皆以此印印之。若有跋折囉,用跋折囉一一印之,不須此印;若無跋折囉,方用此印印諸供具——一切諸惡鬼神等輩不敢犯觸。作此供養,金剛歡喜,大小心呪皆通用得。
「若婦人患月水恒出及男女人鼻孔血出者,取囉(上音)娑善那、人莧菜根,各[7]取二兩,粳米、泔汁、及蜜共和為丸訖,誦前心呪二十一遍,分為小丸,大如梧子,如法服之,其病即[8]差,此名阿伽陀藥。
「更有一方,名同,取沙糖、欝金華及[9]酥擣和,如膏相似,若患鼻塞及鼻中臭、又不得[10]臭香臭等氣,即以前藥灌之即[*]差。
「餘准可知,若人不能食、[12]萎黃、眼黃、腹中氣塊大、喘息不得、咽喉大痛,取石鹽、阿魏藥、訶梨勒、[13]茴香子、[14]乾薑、[15]蓽[16]鉢、胡椒,七味等分,各取半兩,共擣為末,用沙糖和以為丸,丸如棗大,空腹一服,服別一丸,無所禁忌,大肥、好顏色、豐足氣力,皆以牙印印上諸藥,呪百八遍然後方服。
軍茶利大心呪第十七
「呪曰:
「『唵[17](一) 戶盧戶盧(二) 底瑟吒(二合)底瑟吒(二合)(三) 盤陀[18]槃陀(四) 訶(上音)那訶那(五) 阿([19]上音)蜜哩(二合)帝(六) 嗚𤙖(七) [*]㧊(八)』
軍茶利小心法呪第十九
「呪曰:
「『唵(一) 阿(上音)蜜哩(二合)帝(二) 嗚𤙖(三) [*]㧊(四)』
「是小心呪,若人中毒卒死者,手捻耳,挽口就耳,呪二十一遍,呪水七遍,呪水散面二十一遍,與服即穌,名甜水。
「[20]閃子被箭,諸天用此呪水與其[*]洒瘡,即得瘡[21]差。
「亦得解污,[*]洒浴身體,入佛堂用皆得,佛前誦一千遍(通師本有莎訶)。
「是三法呪,護身作法,乃至一切香花、果子、燈油、飲食、治病壇中諸供養具,及諸法事皆用此呪呪之,即得一切成就。
「起立,正面向前,以左大指[23]押小指甲上,餘三指直磔竪,捺右腋邊臂上。次以右手——法同左手——亦捺左邊臂上,然後縮左脚,以掌捺右膝上,怒眼怒口作大瞋形。
「是法身印,但立壇之處皆作此印鎮於四方及鎮四門,作法皆成。
「若欲治病去,先於房內作此印法護身而去。若病人見生驚動者,其病易[*]差;若不驚動,其病難[*]差;若可可病,遙見即[*]差。
「若病人家遣使問師,師作此印誦呪,臥時夢中若見佛及菩薩、金剛、天等,其病得[*]差,呪師即去;若見驢、馬等及裸形人如外道等,其人即死,呪師莫去;若見銅椀、鐵等物者,其病不[*]差,呪師莫去。
軍茶利大瞋法身印第二十一(用後大呪)
「起立,以左脚指向左邪,屈膝立之,右[1]脚指向前,身側立。先以右手屈大指在掌,以後四指把拳壓在左腋下,次以左手亦如右手把拳壓在右腋下,頭少向右邊——向左亦得——眼側看,作大瞋形。
「是法身印,若有一切難治之病、諸惡神鬼不伏退者,當作此印,繞病人三匝,斜身,膝如跪地,起大瞋色,誦後大呪,呪聲莫絕,三匝繞作,一切皆散,病即得[*]差;如其不[*]差,即非鬼病;若其病人不至心者,其病不[*]差。
「若作壇處結界時用,大有靈驗。
軍茶利大降魔法身印第二十二(用後大呪)
「起立,乃縮兩膝,脚跟相拄。以左手虎口反叉腰,四指向前,母指向後。右手把跋折囉,竪臂大[2]努——若無跋折囉,即握作拳,如金剛把杵。作大瞋面,誦後大呪,若竪大指,名把斧印。
「是法身印,但作壇處及治病所當作此印,降伏一切惡魔鬼神,隨其所為,金剛法事悉皆成辦。
軍茶利三眼大法身印第二十三(用後大呪)
「仰兩手掌,後三指相叉右壓左,以二頭指[3]斜竪,頭正相著,各屈大指捻中指側上[4]節。反掌,掌向外將上,以頭指指頭向下,齊眉上著。起立,以右脚正蹋地,縮左脚正齊右膝,脚掌向下如蹋勢,以脚跟拄著膝上,即[*]努眼視作大瞋面,頭如向前。
「是法身印,若作一切壇法之所,結此印已,一脚行道繞壇三匝,一切無畏,所作皆成。
「一切壇處不解如是一脚行法,一切壇法皆悉不成。
軍茶利大法呪第二十四
「呪曰:
「『那(上音)謨(上音)囉(上音)怛那(二合)跢囉(二合)夜耶[5](一) 那謨(同上)室旃(二合)茶跋折囉波(輕[6]呼)拏曳(二) 摩訶藥叉栖那波跢曳(三) 那謨(同上)跋折囉骨([7]平音)嚧(二合)馱(去音)耶(四) 儞知夜(二合)鉢羅涉筏(二合)唎多(五) 婆(去音)羅地富多(六) 屋伽囉(二合)鄧瑟都 ([8]二合)嚧嚧地(二合)羯吒[9](七) 皤[10]耶鞞羅皤(去音)耶 (八) 阿(上音)私謨娑(上音)羅(九) 跋折囉婆(去音)羅[11](十) 輸婆(去音)舍訶悉馱(去音二合)[*]耶(十一) 跢姪他(十二) 唵 (十三) 戶盧戶盧(十四) 阿(上音)蜜哩(二合)多軍茶利(十五) 佉佉佉佉(皆上音)(十六) [12]呵那[*]呵那(十七) 訶(上音)馱訶 (上音)馱(十八) [*]呵醯[*]呵醯(二醯皆上音)(十九) 底瑟吒(二合)(二十) 底瑟吒[13](二合)(二十一) (底同都爾反)訶那訶那(二十二) 馱訶馱訶(二十三) 跛者跛者(二十四) 訖柳(二合)[14]噓拏(二合)(二十五) 訖[15]柳(二合)噓拏(二合)(二十六) 盤陀盤陀(二十七) 揭嘞(二合)闍(二十[16]八) 揭嘞 (二合)闍(二十九) 怛嘞(二合)闍(三十) 怛嘞(二合)闍(三十一) 毘悉普(二合)吒(上音)[17]耶(三十二) 毘悉普(二合)吒(上音)[*]耶 (三十三) 婆伽梵(三十四) 阿(上音)蜜哩(二合)多軍茶利(三十五) 慕欝(二合)檀茶(平音)[*]耶(三十六) 跋折唎拏(三十七) 薩婆覩瑟吒(二合)比怛那(二合)(三十八) 毘那[*]耶伽(去音)[18]那(三十九) 儞波囉(二合)拏(去音)[*]耶(四十) 摩訶伽那鉢底(四十一) 是比彈(去音)陀羯囉(去音)[*]耶(四十二) 嗚𤙖嗚𤙖(四十三) [*]㧊[*]㧊[*]㧊(四十四) 唵(四十五) 俱嚧陀(四十六) 迦拏曳(四十七) 莎訶(四十八)』
「是大法呪,若有法壇及療一切諸鬼神病,皆須作前四種身印,結護界已,一切魔鬼悉皆降伏,四散馳走。
「若有人能如法受持誦是呪滿十萬遍者,一切皆得隨意成辦,治病大驗。
又軍茶利大呪第二十五
「呪曰:
「『那(上音)謨(上音)囉(上音)怛那(二合)跢囉(二合)夜耶(一) 那謨([20]同上)室旃(二合)茶跋折囉波拏曳(二) 摩訶藥叉栖那跛哆曳(三) 那謨毘摩羅涉伐[21]囉([22]二合)[23](四) 迦那迦沙怒迦迦那(五) 阿蜜哩(二合)多三婆皤(上音)曳(六) 囉(上音)怛那(二合)迦(去音)[24]那謨量怒唎婆(去音)羅(八) 毘唎(二合)[*]耶夜跋折囉傍(上音)儞 (九) 毘唎(二合)[*]耶夜跋折囉傍(上音)儞(十) 覩囉訶[25](十一) 毘迦[*]耶提婆(十[26]二) 那(上音)伽(十[27]三) 藥叉(十四) 囉剎娑(十五) 婆(去音)羅跋底儞那(十六) 唵(十七) 阿 (上音)蜜哩(二合)多軍茶利(十八) 却却却却(十九) 却那却那(二十) 却號却號(二十一) 底瑟吒(二合)(二十二) 底瑟吒 (二合)(二十[28]三) 拔那拔那(二十四) 訶那訶那(二十五) 馱訶馱訶 (二十六) 鉢吒鉢吒(二十七) 薩婆比怛那(二合)毘那夜迦[29]耶[*]㧊(二十八) 舍咄嚕(二合)唎陀閻[*]㧊(二十九) 藥叉𠼝陀閻[*]㧊(三十) [30]羅剎娑𠼝陀閻[*]㧊(三十一) 摩羅摩[31]囉剎娑𠼝陀閻[*]㧊(三十二) 薩婆羯囉(二合)訶𠼝陀閻[*]㧊(三十三) 薩婆者迦吒迦𠼝陀閻[*]㧊(三十四) 薩婆婆榆沒咄鼻標𠼝陀閻[*]㧊(三十五) 跢姪他(三十六) 陀訶陀訶(三十七) 鉢吒鉢吒(三十八) 阿比奢(三十九) 阿比奢 (四十) 唵唵唵(長引三同)(四十一) [*]㧊㧊㧊(四十二) 跋折囉波儞 (四十三) 囉(上音)怛若(二合)波夜底(四十四) 莎訶(四十五)』
「是一大呪,悉能辟除一切障難。
「若人意欲受持此呪,日日香湯淨[1]洒浴已,著新淨衣自護身竟,入道場中而作水壇——縱廣四肘,嚴飾壇法如餘部說——莊嚴已竟即作結界。其壇中心安軍茶利金剛之座——若有其像,將迎安置;若無其像,標心作印,請坐亦得。散種種華、燒安悉香,數數誦呪滿十萬遍以後淨處作五色壇,嚴飾如前餘部中說。入此檀中散種種花、燒種種香、種種飲食燈明等供而用供養,發願誦呪,呪[2]酥蜜等火爐中燒,若百八遍、若千八遍供養,乃至一七、二七日,數滿已即果所願,以後隨心所作皆成,治病大驗,降伏一切惡魔鬼神,惡人、非人不能為害。
軍茶利三摩[3]耶結大界法印呪第二十六(亦名一切佛摩訶三昧[4]耶印呪)
「以[5]二小指、二無名指交叉,右壓左,挺在掌中。直竪二中指,斜舒直,頭相拄。以二頭指各屈,捻中指第三節背。以二大指各附博二頭指邊側,開掌。呪曰:
「『唵(一) 商迦(上[6]音)禮(二) 摩訶三昧焰(上音)(三) 盤陀盤陀(四) 莎訶(五)』
「是法印呪,若有建立道場壇所,請一切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欲供養者,聖眾若到,一一各作華座印呪,承迎安置本位總竟。然後作此法印誦呪,以印右轉三遍、七遍皆得,稱為靜警,是名內外嚴密之法。作是法已,聖眾皆安坐受供養。
「呪師不解作此法者,多有諸惡魔神、外鬼、毘那夜迦等之所得便,即不安隱。
「治病亦爾,而作種種供養法事,總事已竟,又作是印,更呪七遍——但誦前呪,『盤陀盤陀』次下更加『文闍文闍』,始云『莎訶』。以印[7]左轉,轉至三匝,誦呪七遍,此名解散、亦名開鎖。若不依是法用之者,呪師得殃。
「譬如國王命諸群臣而為宴會,遣諸兵將守捉街道,門戶牢密,無人得入;事畢將散亦復如是。
軍茶利使者法印呪第二十七
「印與般若使者印同,大指來去。呪曰:
「『唵(一) 𠯖嚕𠯖嚕(二) 揭囉闍(三) 揭囉闍(四) 訶那訶那 (五) 莎訶[8](六)』
「是一法呪,若欲使其使者治病,即誦此呪;若留使者遣看病者,亦誦此呪。
軍茶利金剛受法壇
「若欲受持軍茶利法,先畫其像,遍身青色,兩眼俱赤,攬髮成髻。其頭髮色黑赤交雜,如三昧火焰。張眼大怒,上齒皆露而齩下脣,作大瞋面。有二赤蛇,兩頭相交,垂在胸前,頭仰向上。其兩蛇尾各穿像耳,尾頭垂下至於肩上。其二蛇色如黃[10]侯蛇,赤黑間錯。
「其像有八臂手,右最上手把跋折羅,屈臂向上。下第二手把長戟拄,屈臂向上,其戟上下各有三叉,皆有鋒刃,一頭向上、一頭拄地。下第三臂壓左第三臂,兩臂相交在於胸上。[11]右手中把兩箇赤蛇,其蛇相交,各向像面,[12]左手亦把一頭赤蛇。兩手各作跋折囉印,兩手大指各捻小指甲,餘指皆申,即以左手壓右腋前,次以右手壓左腋前,即是身印。下第四臂仰垂向下,勿著右𦜮,五指皆申施無畏手。[*]左上手中把金輪形,屈臂向上,輪有八角,轂輞成具。下第[13]一手中指以下三指各屈向掌,大指捻中指上節側,[14]頭指直竪,向上申之,屈其臂肘,手臂向左。下第四手橫覆左𦜮,指頭向右。八手腕中皆著金釧,以紫色地散花,錦天衣絡[15]髆項背,令其天衣頭分左右各垂向下,將以綠表肉紅[16]裹帶,用繫其腰,虎皮與錦鞔其兩𦜮。
「其兩脚脛各有赤蛇絞其脚脛,其兩蛇色赤黑間錯。
「仍令其像立於七寶雙蓮花上,其右脚指還向右邊,其左脚指還向左邊。
「其像左邊踝子以下畫一鬼王,身似人形,軀貌麁大,作白象頭,屈膝跪坐,舉頭向上瞻仰像顏。其鬼右手把蘿蔔根,屈臂向上。左臂平屈,展手仰掌,把歡喜團。其手兩腕皆著金釧。其鬼頸下著金[17]纓絡,將以綠帶繫其腰上,以朝霞錦鞔其兩𦜮。
「畫此像已,覓一淨房——佛堂亦得——當於其中燒香啟白,掘去惡土、瓦石、糞等,更將餘處淨黃土來填其掘處,堅築令平,四面正等。呪師即以香湯洗浴,著新淨衣,施主亦然,與其建立懺悔罪障受法道場。
「其道場地先以香泥塗之一遍,次即結界作法事訖。次以佉陀羅木作橛四枚,枚別各長橫量八指,用大心呪呪其橛子一百八遍,即於其地四角釘之,其四角橛一釘已後永莫拔却。呪白芥子亦復如是,即於四方及其中央各穿作孔深一[18]搩許,埋其芥子。後以牛糞、香湯和已更塗其地,塗一遍已又更結界。
「次立道場,隨意闊[1]狹,懸諸幡蓋及諸寶物,極令嚴淨,更作一遍結界法事,即以少分花香供養行道已竟,發遣金剛。既發遣已,當道場中以五色作四肘法壇——言五色者,所謂:一、白,二、黃,三、赤,四、青,五、黑。
「欲作壇時,更以種種名香和水,以大心呪呪其香水一百八遍,用塗其地。待[2]湆乾,即用粉繩而拼其地,四方正等作規界已,先下白粉、次黃、後赤、次青、後黑。
「其壇中心作蓮花座,安軍茶利金剛形像,東面安置三跋折囉;南[3]面、北面亦如東面,四角各安二跋折囉,各相交叉(如十字形);於西門內南北兩[4]相各別安置二跋折囉。其上各安飲食供養,其食皆須種種餅果具足十盤——四面四盤、四角四盤、中心一盤、外著一盤——施與一切諸鬼神等。燈五十二盞,若不辦者用十六盞,中心四角各著一盞、外院四角各一盞燈、四門兩邊各一盞燈。四角各竪一口大刀,四門當中各竪一箭,中心仰著明鏡一面。
「呪師在於西門面向東坐,呪師南邊安一火鑪,擬燒酥蜜、乳酪、胡麻、粳米等物。其呪師前敷淨布已,布上安置種種香花及飲食等。
「總安置竟,更結界已,呪師誦呪印其香[5]爐,手把香[6]爐燒香啟白,法用如前,即作護身、辟除、結界、召請等法,一依如前十一面說,即把香鑪,先當供養阿彌陀佛,次當供養東方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等、梵釋四王、乃至十方亦復如是。總供養已,放著香[7]鑪至心三禮,次散一切上妙香花,次當行道,次燒酥蜜、飲食等物而為供養——若其日日無有香花、飲食等物可供養者,即作一切供養之印而供養之。
「其印如前般若部說。呪曰:
「『唵(一) 薩婆菩馱阿提瑟恥(二合)帝(二) 悉頗(二合)囉醯(上音)迷[8](三) 伽伽那(去音)劍(平音)(四) 娑縵馱(五) 莎訶 (六)』
「次作般若印,當心上著,口說三業所犯之罪,發露懺悔,正坐莫動。數數禮佛,口讚歎云:『諸佛智慧、大勇精進、那羅延力般若波羅蜜多等功德之行。』次發願云:『願弟子等若在人中常聞大乘法及陀羅尼印等法藏,不見惡事、不聞惡法、不遇外道諸惡人等、不遭九橫。若命終時,十方淨土隨意往生,常見諸佛。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發是念已,誦大心呪一千八遍,及次第作當部法印而為供養。
「從此已後日日每旦洗手面訖、口嚼楊枝揩齒淨已,誦小心呪呪手中水,滿七遍已向東散之,如是三遍。然後更呪手中淨水,滿七遍已散灑頭上,後為洗浴——如其緣事不得洗浴,直作灑水法事結淨,然後入房。
「作護身竟,入道場中如是供養;如不能辦日日飲食,空用香花作供養印供養亦得。
「要須夜別一時供養懺悔,日別三時誦呪,乃至滿足一百萬遍,數滿足已散去法壇,更作泥飾還如初時。
「安置法用一夜供養作法,事竟擎取其壇中心水罐,出於道場西門之外。又更別作一小方壇,壇上安置一小床子,令受法人坐床子上,以水灌於受法人頂。當灌頂時,其受法人心口發願。灌頂畢已,著衣入於道場之內,一一次第作印發遣,是故常得軍茶利金剛護念,一切行用皆有靈驗。
軍茶利金剛救病法壇
「若有人著鬼神病者,於病人家如法莊嚴道場畢已,即著施主上[9]好衣服,與作四肘二色[10]彩壇——一、白,二、赤。壇開四門,五方各畫二跋折羅(十字交著)。其壇四角各竪長刀一口,四門各竪好箭一隻,中心安鏡一面仰著。種種飲食共[11]宬十盤——四面四盤、四角四盤、中心一盤、壇外一盤——施與一切鬼神。燈十二盞,香水娑羅一。壇外西南別泥一所小圓壇子,著一盤食、安一盞燈,與一切鬼神。
「大壇中心著一水罐,滿[*]宬淨水,以青柏葉、青竹柳葉、以生絹束插其罐口。限三日內在於壇所誦前大呪,以病人差為限即止,[12]唯燒安悉香。若不誦呪,病人還房;若誦呪時,還入壇內。呪師、病人俱斷一切酒肉五辛,若其食者,作法不成。
「若不如法、不淨潔者,呪師、病人二人俱被毘那夜迦鬼王所打,不能辟除、不如元來不為作法。
「一切所有香華、香水、飲食等物皆呪七遍,壇中所用一切物等皆亦如是呪七遍已然後入用,若如是者,作法即成。
「軍茶利金剛治病法,用大心呪、中心呪、小心呪。
「大心呪曰:
「『唵(一) 戶盧戶盧(二) 底瑟吒(二合)底瑟吒(二合)([13]三) 盤陀盤陀(四) 訶(上音)那訶那(五) 阿蜜哩(二合)羝(六) 嗚𤙖 (七) [*]㧊(八)』
「中心呪曰:
「『唵(一) 杜那杜那(二) 訶(上音)那訶那(三) 嗚[14]𤙖(四) [*]㧊 (五)』
「小心呪曰:
「『唵(一) 阿蜜哩(二合)羝(二) 嗚𤙖(三) [*]㧊』」
金剛軍茶利在於佛前說此呪時,一切鬼神皆悉戰慄,地皆震動。
「若人病患吐食不下,數數低頭,頭旋倒地,是伏尸鬼入人身中令人作病,以[1]酥和娑羅樹脂香呪七遍已火中燒之,熏病人身,其病即[2]差。若不[*]差者,以白芥子呪七遍已,繞身七匝,乃燒火中,如是燒滿二十一遍其病即[*]差。
「作此法者,金剛大歡喜。
「若人患心東西狂走、或脫衣坐、或亂[3]髮髻、或取塵土以污其身、復欲行房、數數喫食皆言不飽、或欲相打、或欲相殺、赴入水火不避直進、或向湯水即墮其中……,如是種種多端狀者,決定知是鬼入身中令作此病。是時呪師即與其作二肘水壇,手執香鑪,供養十方一切諸佛,燒安悉香及薰陸香——二種皆得。病人頭上作護身印,數數誦呪,其病即[*]差——一日不[*]差,二日即[*]差。
「若患風熱病數數驚忙、或出或入心志不定、又復數數視婦女時或好或惡……,如是病者,以娑羅樹香呪燒即[*]差——若無此香,當取牛黃和白芥子呪燒即[*]差——其藥常須隨身帶行。
「煙火之鬼,若人誦持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等呪者,其鬼常隨伺求人便,入人身中作業不成、令人不好、種種作法不成就者,人定以後即用淨[*]酥然一盞燈,呪三七遍,將此燈盞安置床底,以鉢覆燈,用左脚蹋覆燈鉢上,誦呪七遍,所在治病、不畏一切諸鬼神等,不能障礙——若不作此呪,即令呪師心意所作轉變不定。
「若人患眼淚洟唾俱出、眠臥出聲,如是病者還作上法,其病即[*]差。
「若病人家遣使請喚呪師來時,使到師邊,若其面向西南、西北,此病不[*]差、亦不得[4]去,呪師莫去。若被貴人喚不得[5]已去者,自作護身印,至心誦呪二十一遍然後乃去,到於彼處即放還來,更不留連。
「若下凡人不去最好,去而無益,即失名聞。
「若病人家使到師邊,若其使者以舉左手數數摩面,呪師莫去,若去不[6]來,貴人、賤人同如前法。
「軍茶利像宜置南方,面向北坐。呪師對像,面向南坐。治病處作二肘水壇,其壇中心安一火鑪,呪布瑟波(二合[7]唐云花也)迦囉毘囉華二十一遍,投火中燒,如是燒滿一百八遍,所有病痛治無不[*]差。作此法者,一切鬼神總皆被縛,不敢作惡。呪水七遍,先須遍灑呪師頂上,如是七遍然後乃往向病人所。又呪淨水二十一遍,散病人頂一遍即[*]差。
「若人患眼闇,取迦囉毘囉樹脂([*]唐云羊躑躅也)呪三七遍以塗眼上,患眼闇人即得見明也(若[8]採其葉即脂汁出)。
「又有一法,以佉陀囉木作橛四枚,各長八指,橛別各呪二十一遍,即將此橛[9]釘著病人所住宅內四角結界。若無此木,呪白芥子二十一遍,散病人宅四角四面,結法如前。
「若欲治病,至病人處燒安悉香,呪云:『[10]訶訶訶。』三聲訶已,其病即[*]差。
「若被毒藥入腹中者,手執刀子,至心呪滿[11]一百八遍,以此刀子遙畫彼人身上即差。
「若欲遠怨家,呪布瑟波(二合)一百八遍,依於前法對於像前一呪一燒,其人遠去。
「又有一法,黑月八日,近窓門作四肘水壇。其中安像,以淨泥作摩奴沙形,身長一肘,令其仰臥,頭南脚北。呪白芥子於火中燒,仍打其形,即得隨意遠遠揭車。
「若欲令彼還復舊者,取白芥子共布瑟波呪一百八遍,投著[12]栴檀香水之中,如是滿足一百八遍,稱前人名,口云:『急[*]差。』一遍一稱即得[*]差愈。
「若求咩古者,[13]洒乾薑、[14]畢鉢摩唎遮([*]唐云胡椒)總擣為[15]末,以蜜[16]臘作摩奴沙形,以呪前藥內其腹中,火前炙其摩奴沙形,口云:『試迦㘕試迦㘕阿伊舍阿伊舍。』如是日日三遍作法,乃至八日,即阿伊舍——婦人、丈夫一種通用。
「若知伏藏處,以跋折囉日日三時時別誦呪一千八遍,即打其上。如是作法,三日即出;若不出者,於其打處即有聲出,掘之即得。不知莫作,作即不得,徒費功矣。若伏藏不出,七日作法,飲食供給,誦呪即出。
「若欲食時,未食以前為軍茶利出種種食,少分出已,心中密誦軍茶利心呪七遍,其軍茶利常隨呪師所在之處悉皆擁護。
「若能日日作此法者,金剛軍茶利心大歡喜,常不遠去,一切處護,治病大驗。
結界印第三
「先以右手中指、無名指、頭指反鉤左手無名指、中指、頭指,二大母指各捻二小指甲上,亦誦身呪,以印印水,呪七遍已,灑散十方,普遍結之,名大結界。
跋折囉吒訶娑大呪第五
「『那(上音)謨囉(上音)怛那(二合)跢囉(二合)夜耶(一) 那謨室旃(二合)茶跋折囉波拏曳([7]二) 摩訶藥叉西 (去音)那鉢跢曳(三) 阿鉢囉[8](二合)底訶跢(四) 皤[9]羅跋囉(平音)羯麼夜(五) 矩嚕馱[10]羅闍(去音)夜(六) 阿他都跋折囉波儞寫(七) 跋折囉吒訶三那(去音)麼(八) 𠼝陀(上音)野𤙖(九) 摩跋帝釤弭(上音)(十) 薩婆羯麼迦(上音)㘕輸(上音)婆𤙖(二合)(十一) 似摩盤[11]誓(十二) 陀囉尼盤[*]誓(十三) 訖哩智(智治反)迦軀唎馱(上音)製 (平音)陀(去音)南(上音)(十四) 薩婆伽(上音)囉(上音)訶跛娑(上音)摩囉(上音)掣(平音)陀(去音)南(上音)(十五)(下同) 多茶(上音)南薩婆那(去音)伽(去音)南([12]十六) 婆(上音)皤奴瑳陀(上音)南(十七) 毘(上音)訖唎[13]誓(十八) 俱囉(上音)拏𤙖(十九) 摩囉(上音)拏𤙖(二十[14]句) 嚧沙(沙可反)拏𤙖(二十一) 怛囉娑(上音)那(上音)𤙖(二十二) 輸沙([15]少可反)拏𤙖(二十三) 跢姪他(二十四) 闍(上音)皤羅闍皤羅(二十五) 麼羅(上音)麼羅(二十六) 迦(上音)羅(上音)迦[16]囉(二十七) 皤羅皤羅(二十八) 盤闍(上音)盤闍(二十九) 愈嚕愈嚕(三十) 劍波劍波劍波波夜(三十一) 頻馱頻馱(三十二) 跋折唎拏([17]三十三) 薩婆跛那伽那𤙖(三十四) 矩嚧瑳陀(上音)那𤙖迦嚕弭(三十五) 跋折唎拏(三十六) 虎𤙖虎𤙖([*]三十七) 頗吒(二合)頗吒頗吒(三十八) 怛囉(上音)娑怛囉娑(三十九) 怛囉(上音)娑(上音)夜怛囉娑夜(四十) 薩婆突瑟吒(上二合)(四十一) 鉢囉突瑟吒(二合)那𤙖(四十二) 瞋馱瞋馱(四十三) 跋折唎拏(上)(四十四) 唎陀 (上音)夜𤙖(四十五) 陀囉夜騫茶(四十六) 騫湛[18]雉嚕(四十七) 虎𤙖虎𤙖虎𤙖(四十八) 頗吒(二合)頗吒(四十九) 訶那訶那(五十) 薩婆舍覩嚕拏𤙖(五十一) 唎陀夜𤙖(五十二) 陀[19]囉夜(五十三) 跋折𠼝拏(五十四) 虎𤙖(二合)虎𤙖(五十五) 頗吒(二合)頗吒(五十六) 陀訶陀訶(五十七) 薩婆蒲陀(去音)那𤙖(五十八) 末唎摩𤙖(二合)多茶夜(五十九) 跋折唎拏 (六十) 虎𤙖虎𤙖(六十一) 頗吒(二合)頗吒(六十二) 跋遮跋遮(六十三) 薩婆藥叉囉剎娑那𤙖(六十四) 𠼝陀(上音)夜𤙖(六十五) 闍婆羅(去音)夜(六十六) [20]跋折囉闍婆[21]梨那 (六十七) 虎𤙖虎𤙖(六十八) 頗吒頗吒(六十九) 娑(上音)末囉娑末囉(七十) 𠼝陀(上音)夜𤙖(七十一) 跋折囉吒訶三那麼(七十二) 迦囉鑠迦囉鑠迦囉鑠(七十三) 揭囉娑揭囉娑(七十四) 末他末他摩他[*]跋夜(七十五) 跋折𠼝拏 (七十六) 薩婆突瑟吒(二合)只跢(七十七) 薩婆鉢囉地(地夜[22]反)唎涕(去音)迦(七十八) 鉢囉(上音)諦(諦耶反)弭怛囉(上音)(七十九) 阿醯跢只跢(八十) 波跛只跢(八十一) 嘮陀囉只跢 (八十二) 烏闍訶囉(八十三) 皤羅訶囉(八十四) 毘沙[23]愈伽訶[24]囉(八十五) 阿愈訶囉(八十六)(烏字[25]以下訶字皆去音) 帝釤[26]未唎摩嬭(奴[27]綺反)(八十七) 瞋陀弭跋折唎拏(八十八) 試揭[28]㘕(八十九) 𠼝陀夜𤙖瞋陀弭(九十) 跋折唎拏(九十一) 𠼝陀夜𤙖謨[29]藍瞋陀弭(九十二) 跋折唎拏(九十三) 薩防伽鉢囉張伽(上音)儞瞋陀弭(九十四) 跋折唎拏(九十五) 闍皤離羝那(九十六) [30]雉嚕蹄(去音)那瞋陀弭(九十七) 薩婆揭囉(上音)訶拏𤙖(九十八) 虎𤙖虎𤙖(九十九) 頗吒頗吒(一百) 者羅者羅([31]一百一) 旃茶旃茶(一百二) 跋折囉 馱囉 (一百三) 尼羅尼羅(一百四) 尼羅皤娑那(一百五) 苾矩智(一百六) 矩嚕馱囉(上音)闍(一百七) 娑末囉娑末囉(一百八) 唎陀(去音)夜𤙖(一百九) 跋折囉[32](二合)吒訶三那(去音)麼 (一百十) 薩婆蒲跢(一百十一) 婆夜𤙖迦㘕(一百[33]十二) 薩婆囉(上音)叉(一百十三) 摩愈波羅[34]鉤(一百十四) 阿蜜哩[35]哆梨陀(去音)夜𤙖(一百十五) 皤羅皤羅(一百十六) 者羅者羅(一百十七) 者矩者矩(一百十八) 卑茶(上音)夜卑茶夜(一百十九) 占婆(去音)夜占婆夜(一百二十) 悉曇(二合)婆(去音)夜悉曇婆夜(一百二十一) 薩婆揭囉(上音)訶拏𤙖(一百二十二) 跋折唎拏(一百二十三) 謨欝馱(二合)𤙖(一百二十四) 多茶夜(一百二十五) 姥虎姥虎 (一百二十六) 頗吒頗吒(一百二十七) 塗摩塗摩(一百二十八) 闍皤羅闍皤羅(一百二十九) 波吒夜波吒夜(一百三十) 跋折唎拏(一百三十一) 薩婆突瑟吒(二合)那𤙖(一百三十二) 婆徙彌矩嚕 (一百三十三) 虎𤙖虎𤙖(一百三十四) 頗吒頗吒(一百三十五) 阿是[1]跢跋折囉夜(一百三十六) 莎訶(一百三十七) 阿[2]跛囉提訶 (上音)跢(一百三十八) 跋折囉夜(一百三十九) 莎訶(一百四十) 闍皤離跢(一百四十一) [3]跋折囉夜(一百四十二) 莎訶(一百四十三) 阿謨伽 (一百四十四) 跋折囉夜(一百四十五) 莎訶(一百四十六) 跋折囉吒訶娑夜(一百四十七) 莎訶(一百四十八) 那(上音)謨悉覩(二合)提(一百四十九) 莎訶(一百五十)』
「此呪法云:於舍利塔前種種香花供養畢已,候日月蝕時,誦此跋折囉吒訶娑[4]呪,乃至日月還放如故然後方休,其法即成,一切所求誦之皆得稱果所願。
「若人欲作薩婆菩多鞞舍那𤙖,作五色壇,四方正等,縱廣四肘。牛糞塗地,潔淨壇已,燒安悉香、散種種華。供養畢已,令一[5]童子坐此壇前呪此,[*]童子疑事即決。
「若一切惡風及惡雹雨損五穀時,執金剛杵[6]連續誦呪,遙擬打之,應時即止。呪師不得大瞋心誦,令彼惡龍徒眾碎滅。
「又如法持此呪之時,囉闍敬信,捨施修福。作此法時,取畢鉢羅樹、尼俱陀樹、優曇鉢羅樹三種之中隨得一種,截長一肘,火然此木。取白芥子和於[7]酥中,一遍呪已投火中燒,如是乃至三日三夜,即得成就,威德具足,眾人愛敬而得供養。燒此木時作井[8]欄累,如是三木皆有白汁,名囉闍苾[9]唎叉([*]唐云[10]王樹)。
「若欲求財物,以[*]酥相和蘇麼那華,呪燒,即得地中野物。其心若至,亦見伏藏、或夢中見其物所在。
「若欲調伏一切惡人、怨人者,取十字[11]道交頭土已,和白芥子呪燒,經於一日一夜,一切怨人悉皆歡喜,無不歸伏。
「又法,一切狂病,呪黑羊毛,令淨[12]童女搓此羊毛,以為呪索。呪結索已,繫其頂上,一切狂病應時除愈。
「又,治一切[13]壓蠱、野道猫鬼等病,以水溲麵作人形已,[*]連續誦呪,以金剛杖分割其人,片片散却,燒安悉香,一切[*]壓鬼所惱亂事皆悉破壞,不能為害。
「又,得一切蠱毒藥、人病欲死者,執金剛杖呪水三遍,與服即[*]差。
「又,人若患一切惡瘡、漏瘡、𧯡豆瘡、熱腫瘑瘡等,取白土畫作曼茶羅,[*]連續誦呪,分分割破此曼茶羅,一切惡瘡悉皆除愈。
「又,一切起尸惡鬼作病,燒安悉香,呪黑羊毛,作索結已,繫其項上。又,呪病人耳孔之時,即得解脫;若其不[*]差,又以瞋心呪金剛杖,以杖打地,其作病鬼皆來首伏,合掌乞命,云:『更莫打,今日身心五支碎痛,但乞放捨,更不敢來。』
「又,欲得學一切經論、一切伎藝,日日旦起誦呪一遍,繫心不絕,其法即成。一日誦得五百偈經,一切所求但瞋怒誦,無不諧允。
「其金剛杵橫[14]九指長,若用赤銅、若白檀作、若棗木心,隨一皆得,其中紫檀最為第一。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8 冊 No. 901 陀羅尼集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3-11-2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