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蜜多教中一分(此於大部支流別行)
爾時十方一切如來又復雲集,勸請:「世尊金剛瑜伽大秘密主大毘盧遮那如來,願說根本無性般若波羅蜜多法門。」
爾時世尊金剛瑜伽大祕密主大毘盧遮那如來,聞諸如來勸請言已即入一切佛境界大智金剛三摩地,從是三摩地出已,於剎那間安住一切如來及妙吉祥菩薩金剛真實智慧性中。於是性中,復入一切如來心光明妙堅固性智慧三摩地。於是三摩地中,從一切如來心,出現一切佛境界光明遍照法界,普及一切,盡有情界悉皆照耀,令一切有情智慧清淨。從一切有情菩提心,[6]出生敬愛鉤召灌頂法,如善所作如理安住金剛薩埵三摩地中所作圓滿。又從寶光幢笑祕密大士,出生最上大自在性,安住金剛薩埵三摩地覺悟性中。又從法利因語祕密大士,出生堅固心所作清淨性,安住蓮華薩埵三摩地自性清淨最上法性藏,從是建立種種增上事業,以護念法成熟有情。從一切如來身語心,乃至盡有情界普令成熟、如理安住已,還復世尊大毘盧遮那如來心,隨入一切如來智慧性中住。爾時世尊大毘盧遮那如來,說伽陀曰:
爾時妙吉祥菩薩摩訶薩,即於會中現神通力,從如來心化出十六大菩薩身,圍繞世尊大毘盧遮那如來,於一切如來左右,現大日曼拏羅光明,於其光中,復現妙月曼拏羅。妙吉祥菩薩處中而坐,作如是言:「勸請世尊金剛瑜伽大祕密主大毘盧遮那如來,宣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蜜多教諸正法句。」
爾時世尊大毘盧遮那如來,讚妙吉祥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妙吉祥!汝能問佛如是正義。汝當諦聽,如善作意,我今宣說。」
是時世尊大毘盧遮那如來,安住一切如來自在性中,即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蜜多諸法大明句,所謂四念處等。
「四念處者,於身中身內外,隨觀行正念正知;於受中受內外,隨觀行正念正知;於心中心內外,隨觀行正念正知;於法中法內外,隨觀行正念正知。如是身、受、心、法四念處觀,若正念正知,即一切清淨、住無著行,乃於世間悉無所有,而身語心常住般若波羅蜜多平等法門,此名四念處平等法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盎(引)(一[1]句) 崗(引)(二) 唵(引)拶埵(引)哩娑蜜哩(三合)怛踰 (二合)波塞他([2]二合)那(引)曩(引)(三)』
「復次四正斷,謂於未生諸不善法,發起精進當令不生,攝心正念;已生諸不善法,發起精進而悉令斷,攝心正念;未生諸善法,發起精進悉令生長,攝心正念;已生諸善法,發起精進悉令增長,堅固廣大修習圓,滿攝心正念。如是四正斷,即一切法不斷而斷,是為覺了第一義諦,此名正斷廣大門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三藐訖鉢囉(三合)賀(引)拏(二) 薩哩嚩(二合)怛他(引)誐多三摩多(引)地瑟姹也(二合)(三) 惡(四) 囉(五) 吽(引)(六)』
「復次四神足,謂欲三摩地斷行具足神足、精進三摩地斷行具足神足、心三摩地斷行具足神足、慧三摩地斷行具足神足。如是四神足,從一切法如幻相出生,是即轉一切法輪般若波羅蜜多第一義諦體門,此名神足波羅蜜多平等智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哩提播(引)那播(引)囉彌帝(引)(二) 羅嚩野囉吽(引)吽(引)(三)』
「復次五根,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如是五根,悉無戲論一切法平等性轉,此名根平等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印捺哩(二合引)夜(引)嚩冐達鉢囉(二合)倪(引) (二) 壹試(引)惹那(引)摩(三) 爹波誐多(引)野(四) 阿(引)(五) 唵 (引)(六)』
「復次五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如是五力,即一切法平等行,於一切力悉離戲論、本來清淨,此名力增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薩哩嚩(二合)怛他(引)誐多(引)末羅阿(引)(二) 吽(引)吽(引)(三) 嚩(四)』
「復次七覺支,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如是七法住平等性,此名平等出生相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颯鉢多([3]二合)冐亭誐三摩多(引)(二) 蘇鉢囉([*]二合)底瑟恥(二合)帝(引)(三) 突籠(二合引)(四) 鑁(引)(五)』
「復次八正道,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4]知。如是八法,從大菩提心出生正道無盡,而善覺了一切智智,此名八正道平等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阿(引)哩也(二合引)瑟啗([*]二合引)仵(引)摩(引)哩誐(二合)摩(引)跓(半音引)(二)』
「復次三三摩地,謂空、無相、無願。何名空三摩地?謂若空相、無所有相、無自性相,與一切法皆同一相,是相無生,此說名為空三摩地。何名無相三摩地?謂若於一切法,無作相、無希望、無別異、住寂靜相離相,心止一境,此說名為無相三摩地。何名無願三摩地?謂若苦、無常相等,於一切法無覺了性、無起作,若如是知、若異如是知,無求、無行、無希望,此說名為無願三摩地。如是三三摩地,乃至一切性、一切三摩地門,隨入般若波羅蜜多門。大明曰:
「『唵(引)([*]一句) 朅三摩(引)薩哩嚩(二合)達哩摩(二合引)(二) 亢(引)(三)』
「復次八解脫,謂有色觀諸色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淨解脫;復過諸色想不起礙想、不作我想,緣無邊空而作觀行,即空無邊處解脫;復過空無邊處,緣無邊識而作觀行,即識無邊處解脫;復過識無邊處,緣無所有處而作觀行,即無所有處解脫;復過無所有處,緣非想非非想處而作觀行,即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復過非想非非想處,於想受滅三摩鉢底正觀行,即想受滅解脫。如是八法,即一切法離戲論相,非染非淨、非定非散,非三摩鉢底、非非三摩鉢底,此名離處非處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三滿多跋捺哩(二合引)(二) 薩哩嚩(二合)婆(引)嚩尾戍提(引)(三) 唐(引)(四) 湯(引)(五) 亢(引)(六)』
「復次九次第定,謂離欲諸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禪定;彼尋伺止息,內心清淨住一境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二禪定;於喜離著,住捨念行,身得妙樂,離喜妙樂三禪定;若苦若樂二法悉斷,如先所起悅意惱意而皆止息,無苦無樂,捨念清淨四禪定;過諸色想、不起礙想,於種種想而不作意,緣無邊空而作觀行,即空無邊處定;過空無邊處,緣無邊識而作觀行,即識無邊處定;過識無邊處,緣無所有處而作觀行,即無所有處定;過無所有處,緣非想非非想處而作觀行,即非想非非想處定;及想受滅定。如是九法,若有性、若無性悉離分別,即一切法無二覺了平等性,此名一切解脫平等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阿難多尾謨(引)叉[1]目珂舂(二)』
「復次六念,謂念佛、念法、念僧、念捨、念戒、念天。如是六法與一切法同一念即勝義空,一切法同一相謂即無相,是相亦離,此名平等門三摩地名稱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薩哩嚩(二合引)耨娑蜜哩(三合)底(二) 嚩朗(二合引)(三) 唐(引)(四) 桑(引)(五) 鉢那(引)禰始(六) 吽(引)吽(引)吽(引)(七)』
「復次菩薩十分位,謂發心分位、童真分位、初習業分位、修行分位、生貴分位、相應具足分位、正心分位、不退轉分位、得灌頂分位、一生補處分位。如是菩薩分位即非分位,離諸分位入第一義安住一分位性,一分位者即無分位,此名無分位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薩哩嚩(二合)咩嚩娑他(二合引)那尾誐帝 (引)吽(引)(二)』
「復次菩薩十自在,謂壽命自在、業自在、資具自在、信解自在、願自在、神通自在、出生自在、力自在、法自在、心自在。如是十自在即非自在,自性離故,乃得一切自在中最上寂靜一切法善住清淨性,此名一切自在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薩哩嚩(二合)嚩始帝(引)(二) 怛囕(二合引)(三) 突籠 (二合引)(四) 吽(引)(五)』
「復次十波羅蜜多,謂布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慧波羅蜜多、方便波羅蜜多、願波羅蜜多、力波羅蜜多、智波羅蜜多。如是十波羅蜜多,攝一切波羅蜜多,是即無等等波羅蜜多、離戲論波羅蜜多、如實義波羅蜜多、一切法真實義波羅蜜多、金剛波羅蜜多、寶波羅蜜多、法波羅蜜多、羯磨波羅蜜多、一切法平等波羅蜜多,如是等法而悉安住堅固隨順相應法門,此名一切波羅蜜多平等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2]一[*]句) 薩哩嚩(二合)播([3]引)囉彌多(引)哩他(二合)波哩布[4](引)囉尼(二) 唵(引)(三) 鉢囕(二合引)(四) 吽(引)(五) 當(引)(六)』
「復次十地,謂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如是十地即一切地而同一義,所謂智義。即此智義亦無所有,無相、無文字、無聲、無名,不可記別、本來清淨,現無垢光、住真實義,此名地清淨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部彌尾秫馱儞(二) 薩哩嚩(二合引)哩他(二合)波哩布囉尼(三) 鑁(引)(四) 蓬(引)(五)』
「復次四梵行,謂慈、悲、喜、捨。如是四法安住梵行,此名一切法平等性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沒囉(二合)賀摩(二合)尾賀(引)囉阿地瑟姹 (二合)那(二) 崗(引)(三) 𤚥(引)(四) 訥籠(二合引)(五) 叉(六) 吽([5]引)(七) 拏籠(二合引)(八)』
「復次十力謂,處非處智力、業報智力、種種界智力、了別自他根智力、種種信解智力、苦滅道智力、染淨智力、宿住隨念智力、五神通智力、漏盡智力。如是十力即一切如來平等善出生性,此名十力平等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捺舍末羅摩帝(引)爽(引)(二)』
「復次四無所畏,謂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了知如是法成正等覺、具一切智,於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得無所畏;平等觀察得大安樂行、得勇猛行,轉正法輪,不轉一切世間之法,又復如來了知如是法,斷盡諸漏得無所畏;又復如來說諸染法障礙聖道,平等所說得無所畏;又復如來作如是說,修諸正行能盡諸苦,平等所說得無所畏。如是四法皆如實說,正中正義即無所畏,平等住一切法如幻相,離我我所性,此名無所畏平等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吠(引)舍(引)囉𭔞(切身)三摩多(引)鉢囉(二合引)鉢多(二合)(二) [6]阿(三) 阿(引)(四) 暗(引)(五) 惡(六)』
「復次四無礙解,謂詞無礙解、法無礙解、義無礙解、樂說無礙解。如是四法住平等性,此名一切法如幻相無礙解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鉢囉(二合)底三尾那(二) 莎(入)(三) 吽(引)(四)』
「復次十八不共法,謂如來身無失、語無失、意無失、無不定心、無異想、無不擇捨、欲無減、精進無減、念無減、慧無減、解脫無減、解脫知見無減、過去無礙無著願知見轉、未來無礙無著願知見轉、現在無礙無著願知見轉、身業隨智慧行、語業隨智慧行、意業隨智慧行。如是十八法,如來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平等而善安住,即隨入一切法空性大慧清淨,此名不共法平等般若波羅蜜多教。大明曰:
「『唵(引)(一[*]句) 阿(引)尾(引)尼迦沒馱達哩摩(二合)三摩帝 (引)(二) 阿(引)(三) 尾(引)囉吽(引)(四) 亢(引)(五)』」
爾時十方來者一切如來,聞世尊大毘盧遮那如來宣說祕密諸法句已,咸共稱讚說伽陀曰:
爾時世尊大毘盧遮那如來歡喜歸命一切如來,亦以伽陀而稱讚曰:
佛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蜜多教中一分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18 冊 No. 886 佛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蜜多教中一分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2-10-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陳伯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