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第一義法勝經
No. 833 [No. 834]

第一義法勝經翻譯[4]

夫愛法者必[5]善根。《涅槃經:「供佛二恒。」魏尚書令儀同高公重法心成生上財想博採[6]廣崇翻譯第一義法勝經諸法門中此其髓也公意殷誠感之題額沙門曇林瞿曇流支興和四年歲次壬戌九月一日甲子換文始末四功質義乃定五千五百七十六字

[7]一義法勝經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住伽耶城成道未久與勝中勝諸比丘俱九十九億諸菩薩眾有二十八億諸天八萬六千比丘比丘尼婆塞優婆夷六萬力士有十二億尼乾陀八萬四千五通仙人——五熱炙身羸瘦肉盡[10]有皮骨腹皮著脊頭髮成[11]傴身曲著鹿皮衣若樹皮衣手執澡[12]——俱至佛為欲諍鬪

爾時世尊光明勝出端嚴殊特超過諸仙黑山中須彌山王[13]群中六牙象王螢火虫顯於日月[14]華中曼陀羅華[15]群中迦樓羅王兩重端嚴佛於諸仙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入捨寶三昧示現無量無數神通左右皆放無量光明出無量億如來之身出無量億菩薩之身出無量億帝釋天大梵天王世界尊主復出無量百千羅漢復出無量多千比丘諸比丘尼諸優婆塞諸優婆夷復出無量轉輪聖王[16]轉輪王小轉輪王漢不隣那及陀毘羅南國土人得呪仙邊地處人剎利大姓及婆羅門長者居士人非人等種種異[17]諸色莊嚴如是一切有名字者乃至天眾一切皆從如來身出

爾時大眾皆生疑心云何[18]相瞻視彼大眾中一切菩薩皆生歡喜雨種種寶乃至普雨一切莊嚴

爾時世尊起捨寶三昧師子奮迅觀察十方即觀察時周遍十方乃至佛眼所見境界切十方諸佛世界諸佛世尊彼一切佛觀察娑婆如觀手掌彼一切佛皆現神通如此世尊釋迦牟尼所現無異彼諸如來身所化出乃至一切皆悉如是來到世尊釋迦牟尼眾會之所既到此已皆入世尊大眾會中

爾時此會無量菩薩與恒河沙多諸比丘諸比丘尼諸優婆塞優婆夷俱以不可說諸供養具供養世尊既供養已近如來住

如是龍及諸夜叉諸乾闥婆諸阿修羅迦樓羅諸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既見世尊神通事已皆至佛所

爾時十方諸來菩薩無上供養供養世尊供養已六波羅蜜究竟所作座上而坐如是乃至人非人等隨自相似座上而坐

世尊所化上去乃至阿迦尼吒諸天宮殿去乃至阿鼻地獄到阿鼻地獄處已彼十方佛身所化出一切皆入釋迦牟尼一切毛此處世尊釋迦牟尼身所化出一切皆入十方佛身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勝陰從座而起整服一[1]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讚言

人主甚希有  
速示諸世間
[2]曾有此  
魔軍隱不現
迭相瞻說言  
此事甚希有
我何因來此  
為令破壞故
我仙今非仙  
身瘦唯有皮
[3]乾無有樂  
不得此神通
現神通不說  
除佛法棘刺。』
佛弟子朝喜  
尊作佛法主
眾生希有想  
心清淨歡喜
諸天眾皆言  
願得佛人主!』
此眾會中住  
文殊師利[4]
無量佛弟子  
相隨在此會
此文殊師利  
已多佛供養
佛於此大眾  
現種種神通
此是何法相  
牟尼欲何為
此眾有疑心  
願愍眾生說。」

爾時如來以威神力令眾會中一大仙人——光明炬——語彼勝陰大菩薩言:「童子默然子默然我今難問若能解釋自清淨者如一切智相應得名若那羅延摩醯首羅所作幻化陀毘羅呪如是作者此非奇特如是幻化凡人能成不必是佛。」

爾時世尊怡然微笑觀仙眾已即告大仙光明炬言:「慧命大仙汝當難問隨汝力分能清淨。」

爾時大仙光明炬言:「我問瞿曇瞿曇為我一一解說一切眾生從何處生何者眾生因緣故劫盡[A1]眾生過去何處和合而生人中何相得知眾生身中微細內我為一肘為二肘量為二指量為一指量為如大為如小麥為當如豆為如胡麻為如芥?」

爾時世尊讚光明炬大仙人言:「善哉大仙善哉汝大仙人六十劫壽恒常修行者如是相[5]問難。」

諸仙眾中復有大仙如是思惟:「我常林行不覺不知此光明炬大仙命量未有人說沙門瞿曇云何得知?」

爾時世尊告光明炬大仙人言:「大仙諦聽思念之今為汝說如汝所問一切眾生何處生者如是之義無字無說無明因緣次第乃至生死等而生眾生又復大仙從於因緣而生眾生所謂父母因緣而生又復父母和合是眾生因[6]劫起業風所吹墮女根中此是因緣又復大仙謂苦聖諦苦滅及苦滅道聖諦所攝名為眾生取陰十八界等名為眾生大仙當知彼諦界即是眾生不異於業如是業者不異眾大仙當知眾生不減眾生不增。」

時大仙人問言:「瞿曇若諸眾生不減不增生何故人天自在後時作狗復作人天得自在耶?」

佛言:「大仙如汝所言是義不然若有自則不屬他如是大仙若身自在云何後時得不自在大仙當知如螢火虫起如是意:『此光明能悉普遍照閻浮提。』彼螢火虫所有光明無有因緣能悉普遍照閻浮提如是切不調御心無實自在又復大仙若自在者煩惱減少[7]煩惱多狗則自在則不自在亦為自在是則自在亦不自在若狗自在煩惱平等是則眾生不減不增。」

大仙人言:「瞿曇豈不斷煩惱耶?」

佛言:「大仙惱不了我了煩惱非斷煩惱。」

大仙人言:「若如是者汝則自在。」

佛言:「大仙如是如是以不實我則自在。」

大仙人言:「瞿曇此言且止且住若瞿曇子向者說言父母和合生眾生者有眾生多相和合多受欲樂少生眾生是義云何?」

佛言:「大仙我今當以譬喻問汝如一種子則生一樹一子一樹生無量果彼無量果有任種子有不任者此復云何?」

答言:「風勢因緣散失樹子。」

佛言:「大仙諸眾生果亦復如是業風所散大仙當知有在藏中為虫齧食有為業風之所散壞大仙當知樹等少障眾生[8]又復大仙諸眾生界從分別起大仙當知諸眾生界心心數法處處轉行皆有攀緣此義已說如是大仙諸眾生界從分別起。」

大仙聞已作如是言:「如是如是瞿曇已淨此一難問又復瞿曇應當更說何義劫燒?」

佛言大仙以無常故我如是說法界劫燒大仙當知若地劫燒法界則二如是有常亦有無若如是者一切如來不實語說又復若一切法皆悉無常變異不住如來得名一切智人。」

大仙聞已為摩那婆如是說言:「名乃是如實相應一切智名。」

佛言:「大仙若使如來不放劫燒一切眾生不知時節不識劫名不識鬪時不識善時仙當知若使如來不放劫燒若善不善業果報異皆無知者又復大仙應知此是如來方便放劫盡燒大仙當知諸眾生等信劫盡畏當燒故皆攝福德信於如來

又復大仙譬如有蟒名曰涎呼彼涎呼蟒眼亦能呼耳亦能呼鼻亦能呼口亦能呼如是大仙如來亦爾以布施攝愛語利益同事等攝

又復大仙譬如有人置金火中非瞋金故置之在火為令善熟寶相應故若寶相應則為貴價大仙當知以是因緣打熟明淨如是大仙諸佛如來非無因緣放劫盡燒非有眾生劫火所燒。」

爾時大仙光明炬言:「希有世尊放劫燒火一眾生劫火所燒。」

佛言:「大仙無一眾生為如來燒又復大仙譬如十方雨微細雨如來之數復多於是十地菩薩亦復如是在上而如是住已皆以自手救諸眾生令使解大仙當知如是眾生見諸如來及諸菩薩身色端嚴如是見已復見劫盡大火燒已自脫已心生歡喜清淨心生如是願言:『我亦如是度諸眾生我亦如是身色端嚴我亦如是身作金色。』眾生既起如是心已有心解脫即時證得阿羅漢者有見劫火心生厭離有證得須陀洹者或有證得斯陀含者或有證得阿那含者或有證得阿羅漢者或有證得緣覺道者或有證得無生法忍或有得上不退地者或有得生四天王處或有得生三十三天或有得生夜摩天者或有得生兜率[1]或有得生化樂天者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梵天梵輔梵眾如是次第乃至有生阿迦尼吒如是有得轉輪聖王力轉輪王天竺小王如是大仙乃至剎利若婆羅門長者等大仙當知以此方便令見如來色身相已自見己身生大怖畏得解脫已知如來報如來恩親近如來聽聞正法既聞法已如法修學不放逸行以此方便令諸眾生不入惡道

又復大仙乃至幾許十地菩薩彼眼境界所有地界復過於此諸眾生界彼諸眾生見生死過一切無餘涅槃界入大仙當以此因緣放劫盡燒。」

爾時大仙名光明炬心即思惟:「此釋迦子——波羅蜜具足大人第一勝人——不喚我字稱言大仙我自試看是一切智非一切智我今實知是一切智我今應當稱其實名。」

爾時大仙名光明炬既思惟已即白佛言:「功德聚無量智者一切智者更為我說彼諸眾生何處和合。」

佛言:「大仙當知眾生無處和當知眾生平等和合是名和合當知眾生一乘和合是名和合一切皆是菩薩和合在無餘涅槃界處大仙當知眾生如是無處和合

大仙當知譬如種種小河大河入大海已皆同一味如是大仙諸眾生界諸漏盡已皆解脫味一切平等菩薩和合

又復大仙若諸眾生生死海中而和合者說彼合非是和合又復大仙譬如飛蛾風吹和合離風則散如是大仙諸眾生界迭互業縛行地獄行生地獄中地獄和合大仙當眾生如是迭互業縛行餓鬼行生餓鬼中餓鬼和合行畜生行生畜生中畜生和合人天行生人天中人天和合。」

大仙復言:「一切自在一切智者世間應供為我說云何得知此人中生某甲眾生何處和合而來生此?」

佛言:「大仙若有眾生於地獄中和合而來生人中者迭互相見則生惡彼此相憎迭互相見或有頭痛或放大便或失小便大仙當知此是地獄和合眾生人中生相人中若有如是相者於地獄中和合而來應如是知。」

大仙復言:「世界光明一切智者更為我說云何得知於畜生中彼此和合來生人中有何相?」

佛言:「大仙若人前身於畜生中和合而來生人中者迭互相見則生瞋心更求過短常相伺便欲為惱亂大仙當知此是畜生和合眾生人中生相人中若有如是相者於畜生中和合而來應如是知

又復大仙若人前身於餓鬼中和合而來生人中者樂臭氣性貪飲食慳惜不施於餓鬼中同處來者見其富樂則生嫉心悕望他物仙當知此是餓鬼和合眾生人中生相人中若有如是相者於餓鬼中和合而來應如是

又復大仙若人前身於人道中異處和合復為人者彼人相見則生染心人中若有如是相者本於人中和合而來應如是知。」

彼大仙人問言:「世尊若天和合退生人中彼有何相復云何知?」

佛言:「大仙若人前身天中和合來生人者迭互相見樂看不捨中若有如是相者本於天中和合而來應如是知

大仙當知眾生如是和合因相。」

爾時大仙名光明炬聞佛說已心生歡喜而白佛言:「世尊若有不求一切智者如是眾生一切所作空無所獲。」

爾時世尊告光明炬大仙人言:「如汝所問眾生身內微細我者大仙當聽若有分別得眾生者彼則分別眾生細我大仙當知譬如有人生盲無眼人問言:『何者白色?』於意云何彼生盲人不曾見色能說如是一種色不?」

大仙答言:「能說也。」

佛言:「如是如是大仙彼生盲人眼不曾見故不能說我亦如是不見眾生微細內我是故不說

又復大仙眼非眾生如是非耳非鼻非舌非意得眾生名又復大仙非五取陰得眾生名非十八界非十二分十二因緣得眾生又復大仙亦非內空得眾生名亦非外非內外空得眾生名

大仙當知眼念不住變異不停如是意等皆念不住變異不停如是大仙陰亦爾一念不住變異不停如是大仙十六種不淨之物皆念不住變異不停如是等中無眾生名

又復大仙色物和合數名眾生若人思量分分觀察彼不得命不得養育富特伽耶不得人摩那婆等

大仙當知若有眾生如來不說四聖諦法若無眾生則是如來若不知法如和集取心取得。」

爾時大仙光明炬言:「世尊我光明炬自從今日求一切智世尊若一大劫為一日夜數如是日三十為月數如是月十二為歲如是歲以成一劫世尊我寧如是無邊劫中常住火坑須彌樓山高大乃至阿迦尼吒寧如是無邊劫中在彼山上念念自墮投身在地如劫火燒五處熾然我寧如是無邊劫中常以如是五火自炙世尊我寧忍受如是等苦而終不能捨一切智求一切智因緣精進我不休息。」

爾時五通諸[1]仙人等皆近世尊復從座起白世尊言:「我從今日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如力所堪發勤精進。」

爾時世尊即於仙人如是語已眉間放光——其光名曰毘尼婆帝此光出已普照十方彼十方處一切諸佛眉間亦放如是光明毘尼婆帝光明勢力令此大地六種震動謂震[2]平等動等起西高東下南高北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在上雨華散此佛會[3]鼓妙聲甚可愛乾闥婆王作五分樂供養如來讚歎世尊風吹天香以熏如來菩薩歡喜以諸瓔珞擲置空中在如來上華香燒香妙鬘塗香[4]種種香種種妙衣幢蓋繒幡供養如來諸天歡喜於虛空中雨曼陀羅大曼陀羅一切大眾心生歡喜以己所著妙好衣服用奉如來

爾時此處釋迦如來毘尼婆帝光明——上去乃至遍到阿迦尼吒諸天宮殿下去乃至阿鼻地獄——如是照已圍繞十方諸佛世尊然後還來入世尊頂

爾時慧命須菩提以妙伽[5]請如來曰

朝日釋迦子  
放光照十方
此非無因緣  
唯願為我說
見人主奮迅  
此眾皆生疑
亦有歡喜意  
清淨心悕望
或有人合掌  
或有言善哉
唯願如來說  
除斷眾生疑
空中帝釋王  
梵王世界主
心皆生歡喜  
讚歎實功德
諸天虛空中  
雨種種妙華
多有諸音樂  
不擊自然鳴。」

爾時世尊即告慧命須菩提言:「汝須菩提光明炬大仙人不須菩提是人未來月光世界當得成佛號毘婆尸如來正遍知賢劫中一千如來最後如來同時出世須菩若有眾生聞毘婆尸如來名者皆蒙威——如如意珠須者皆得須菩提八萬四千諸大仙人聞此法門得不退地須菩提是等一彌勒世尊佛法之中當得十地復三百劫生自燈明如來正遍知佛之世界

須菩提無量菩薩聞此法門即時皆得首楞嚴三昧音聲智三昧受勝位三昧如幻三界勝三昧慧王三昧海藏三昧地藏三虛空藏三昧得光明三昧須菩提有恒河沙億數諸天一切皆得無生法忍無量比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證阿羅漢須菩提恒河沙數天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須菩提見是因緣如來放此毘尼婆帝光明普照。」

爾時世尊怡然微笑出自舌根遍覆[1][2]舌根中出無量色出種種色——所謂青[A2]白等色[3]頗梨——遍至無量無邊世界後還來入世尊足

爾時無盡意菩薩從座而整服一[*]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若無因緣如來不笑今者世尊何因緣?」

爾時世尊告無盡意菩薩言:「善男子為饒益不信眾生出舌而笑非妄語人有如是舌。」

爾時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此法門中能為他人演說一偈幾許福?」

佛言:「善男子十方世界盡佛所見佛眼境界所有諸佛一切供養一切樂具皆以供養乃至諸佛入涅槃已為作寶塔所有功德若復有能為他說此[4]實義句法門一偈得福甚多勝前福德

善男子若於說此勝法門者生清淨心讚言善哉如是之人則為讚歎一切諸佛若復有能供養之者與供養我等無有異。」

爾時世尊普遍觀察一切眾會既觀察已如是言:「我今實語善男子當有地處隨於何處有此法門住彼地處為一切佛之所觀善男子此法門者於當來世閻浮提中眾生如藥若有能於如是法門三種修行——若讀若誦若為他說——彼人則與佛在世時請轉法輪無有差別

善男子若能書寫如是法門彼人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為不難一切佛藏皆能住持

善男子行惡道者如是法門不[5]善男子若有眾生如是法門一逕耳者捨人身已則生清淨佛之世界善男子有供養一千諸佛種諸善根如是法門乃逕其耳

善男子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聞此法聞已生信受持讀誦能為他說我說彼人菩提在手我說彼人必得五眼自是已後諸根不劣臨命盡時不失正念彼人當得一切諸佛和集三昧毘盧遮那奮迅三昧陀羅尼藏三昧珠印髻三昧授記三昧觀世印三昧無字篋三昧得一切法勝陀羅尼疑陀羅尼得第一義決定陀羅尼得如是等無量百千陀羅尼門當得五通隨心憶念退生自在。」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言:「文殊師利汝已供養多佛世尊則能護念如是法門能處處廣為他說文殊師利汝所供養恭敬給侍幾許諸佛尊重讚歎所有善根文殊師利於意云何如是善根為有邊際為無邊際可數量不?」

文殊師利答言:「世尊不可數量。」

佛言:「文殊師利若能於此娑婆世界五濁亂時為他廣說如是法門其福過彼文殊師利若汝唯以衣服飲食床敷臥具病藥所須供養爾許諸佛如來不為他說如是法門汝於彼佛則為得罪文殊師利汝不曾供養一佛為他廣說如是法門汝則供養一切如來。」

世尊說已文殊師利法王之光明炬等諸大仙人一切眾會并諸天及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讚歎

[6]一義法勝經

𬎙
之【大】,〔-〕【明】
深【大】,深種【宋】【元】【明】【宮】
梵【大】,胡【宋】【宮】
第【大】,佛說第【明】
魏【大】,魏天竺【元】【明】
支【大】,支等初【元】【明】
唯【大】,惟【宮】
氈【大】,毯【宋】【明】,檐【元】,擔【宮】
罐【大】,鑵【宮】
羊【大】,牛【宮】
芳【大】,芍【宋】【元】【明】
鳥【大】,烏【宋】【宮】
力【大】,大【宋】【元】【明】【宮】
異【大】,類【宋】【元】【明】【宮】
迭【大】下同,遞【宋】【元】【明】【宮】下同
廂【大】*,葙【宋】,箱【宮】*
未【大】,來【宋】
老【大】,尼【宋】【元】【明】
嚮【大】,響【宋】【元】【明】
以【大】,似【宋】【元】【明】【宮】
逕【大】,經【宋】【元】【明】
狗【大】下同,垢【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多【大】,無【宋】【宮】
天【大】,〔-〕【宋】【元】【明】【宮】
仙人【大】,天人【宋】【元】
等【大】,平等【元】【明】
天【大】,大【宮】
散【大】,鬘【明】
陀【大】,他【宋】【元】【明】【宮】
己【大】,〔-〕【元】
彼【大】,從【明】
頗梨【大】,玻𬎙【明】
說【大】,〔-〕【宋】【元】【明】【宮】
逕【大】下同,經【元】【明】下同
第【大】,佛說第【明】
燒【CB】【麗-CB】【磧-CB】,熾【大】(cf. K11n0202_p0242b03; Q11_p0022c17) 黃【CB】,廣【大】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