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搜尋:生命
#行號
10330c18時,有鳥名曰實語,為調放逸諸天眾故,以偈頌曰:「『暴風鳥集飛,其行甚速疾,一切眾生命,速疾過於此。風行或迴旋,鳥去時有返,命根既壞已,則無有還期。以業速盡故,速到於,其行甚速疾,一切眾生命,速疾過於此。風行或
20332a27和合而共受樂。「爾時,有鳥名水波輪,以善業力,為於放逸諸天眾故,以偈頌曰:「『眾生命不住,猶如水濤波,無堅如水沫,而天不覺知。若無風吹鼓,水沫或久住,無常天福盡,速故,以偈頌曰:「『眾生命不住,猶如水濤波,無
卷/篇章<1  ...5455[56]5758  ...70>
搜尋「生命」 1 / 2 次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六

[1]天品[2]三十五(夜摩天之二十一)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住之地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夜摩天復有地處名曰常樂眾生何業而生彼地彼見若人不殺不如前所說常離[3]乃至見畫女像念欲想[4]彼畫女不生勝相見畫女時生念想:『[5]女人。』心亦不生可愛之想如是觀不以欲心觀畫女像心不迷惑心依正法以正念故捨離欲心遠避女人自毀其既自思念不邪婬己心生歡喜未生欲常作方便令使不生勸邪婬者令住正為說欲過不可愛樂若能如是捨離邪則是第一清淨身業正見不貪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常樂之地在中陰乃至天處皆因善業五根受樂色聲香味觸皆悉具足次第生天於彼天中三處化生一者生於蓮花臺中二者生於拘婆羅[6]鬚中三者生於曼陀羅花

若於拘婆羅[A1]鬚中生者光明及色亦如其或赤或青或種種色七寶莊嚴亦如拘[7][A2]之鬚云何七寶雜色莊嚴青毘琉璃以為其髮目𥇒眼瞼皆亦如是銀色[8]赤白紅色齒如真珠其身猶如閻浮檀金臍下毛色如因陀寶自餘身分處處雜色之畫師如畫所作

若在蓮花臺中生者色亦如是如閻浮檀真金之色髮青寶色脣色猶如赤蓮華寶或車𤦲色其甲猶如蓮花寶色臍下毛色如紺車𤦲[9]說少分若於曼陀羅花中生者其身衣服有種種色在中生故還似其色謂相似如現見法隨何色[10]其中生物所生之即同其色在中生故相類亦然隨其生即同其色亦復如是以在花故一切相天子生已常具眾樂不斷不絕常受天不可譬喻於彼樂中但說少分譬如海中[11]之水此所說樂亦復如是若於人中作善業者聞此天樂心則精勤何以故知業果故望此樂報勤修善業如為解脫勤精進為破有中無量苦故破壞愛毒彼見有中無有少樂以是因緣說善業果此說天樂為有果

爾時天子既生此天常樂地處常於其中五欲功德遊戲受樂百千天女歌詠讚歎而供養之於園林中蓮華河池在如是處種種歌舞共相娛樂不相妨礙自業受樂園林處平地山峯蓮華林中常受天樂時諸天子為天女眾之所圍遶於一一處一一園一一可愛遊戲之處一一七寶山峯之中受天欲愛不知厭足見諸可愛妙蓮華池妙音聲食天上味服於細軟上妙天衣所愛之香久受五欲共相愛樂

爾時有鳥名曰覺為於放逸諸天眾故以偈頌曰

「『於三有聚中  
一切皆當死
愚者於生死  
不能生厭離
一切必有死  
皆當勤方便
死怨既來至  
無有能救者
能斷一切樂  
能加眾苦惱
離別一切愛  
是故名為死
能與眾生畏  
能與大苦惱
能令意迷惑  
是故名為死
能斷保命心  
能破壞諸根
眾生不能[12]  
是故名為死
眾生不能壞  
諸業不能勝
令眾生失壞  
是故名為死
眾生皆悉有  
決定能殺害
能令愛別離  
是故名為死
天夜叉樂神  
鬼龍羅剎等
時輪皆能殺  
是故名為死
惱亂難調伏  
於一切如火
堅強不可避  
是故名為死
能壞於陰入  
命氣及心意
時法大勢力  
是故名為死
其行甚[13]駿  
破壞諸眾生
當勤修福業  
勿得行放逸。』

此覺時鳥為放逸天說於死法決定無疑諸天眾以放逸故雖聞此法不生厭離諸根自體性輕動故受樂多者諸根輕動則亦難以樂勝故諸根輕動不可調伏以此因此諸天眾雖聞真實堅固利益然於此義不覺不知設有覺知愛毒所害雖覺不受以此因緣雖聞實語利益真語而不攝受受法故初著美境受諸欲樂五樂音聲嬉笑歌舞種種遊戲於園林中蓮花池處共諸天——以善業故——在於無量七寶莊嚴可愛山峯常受快樂不斷不絕一切天欲功德具足共相娛樂種種珍寶莊嚴之地常受快樂如是遊戲種種受樂次第遊行到於廣池其池縱廣一百由旬有一蓮華其花柔軟七寶間毘琉璃莖金剛為鬚其花開敷遍覆大此諸天眾本未曾見既見此花生希有:『今此天中甚為可愛所見之處皆可愛。』諸天見之百倍歡喜迭互相示皆共瞻仰圍遶一面共行遊戲心生歡喜觀此蓮花切皆生希有之心共相謂言:『汝觀汝觀可愛蓮華昔所未見有大光明多有無量七寶眾蜂莊嚴如是大寶蓮華。』此大蓮華遍覆大池周匝遶花少分見水於廣池岸真珠間錯因陀寶赤蓮華寶白銀色寶間錯莊嚴大蓮華臺高五由旬廣十由旬隨天所念善業力故於天遊戲受樂之時隨天心念若大若如天心念於大池內蓮華之[1]皆悉具是故此池名隨念池其花名為隨念蓮華如是二事同名隨念爾時天眾初始見時生歡喜足一百倍以善業故在彼池岸歌舞戲笑五樂音聲一切共受如是天樂

時諸天眾既遊戲已復飲諸天上味之[2]離於醉過既飲上味受樂功德如念即得意念香如意念色如意念味如其[3]念種種寶器於彼池中即有寶器上味充滿從池而出美妙天酒從池流出此諸天眾飲斯上飲上味已復向異處遊戲而行見蘇陀色香味觸皆悉具足意欲食之歡喜往既至食所皆共食之或以手食或用寶器如業相似食須陀已隨其來處還向廣池此迭共生歡喜心天眾圍遶五樂音聲歌舞喜笑遊戲而行到廣池中見大蓮華光明殊勝過百千日彼一切天妙寶光明於華光明十六分中不及其一爾時天眾見大蓮華[4]歡喜天眾圍遶五樂音聲歌舞遊戲圍遶大池皆共循行如是如是隨其遶池周遍循行復見池中希有之事

於花池上多有種種可愛妙色七寶眾蜂雄雌娛樂而受快樂共飲花汁花汁美味不可譬喻並飲花汁偈頌曰

「『若作種種業  
則生種種果
種種受生者  
以業種種故
心雜故種種  
造種種依處
種種業盡故  
不久則失壞
此所受天樂  
不可具足說
無常力自在  
不久須臾至
樂如水泡沫  
如陽炎非水
諸樂亦如是  
一切必破壞
極惡不可遮  
眾生皆怖畏
死王將欲至  
其力不可壞
破壞一切樂  
及斷於命根
業鎖所繫縛  
將至於餘世
若樂已過去  
是樂不可念
若樂在未來  
亦不名為樂
若樂住現在  
與愛境界雜
無常所遷動  
一切皆破壞
若樂屬三界  
智者所不讚
云何諸天眾  
愛樂如是樂
此身不久停  
死火必來至
能燒滅一切  
如火焚乾薪
諸樂速遷滅  
莫行於放逸
勿於臨終時  
而生於悔心
無量百千生  
業樂皆已過
如夢至何所  
如風念不住
愚者樂無厭  
如火得乾薪
是故所著樂  
則非為常樂
解脫渴愛者  
能離於欲過
修禪不放逸  
得無垢淨樂
得如是樂者  
乃可名為樂
諸有雖名樂  
猶如雜毒蜜
如是著樂者  
心恒求欲樂
欲樂非常樂  
是故非寂靜。』

如是眾蜂以善業故為諸天眾說如此偈時諸天眾雖聞此法而不攝受復觀此池生愛樂共諸天女遊戲歌舞處處遍觀久於此處遊戲受樂復欲觀彼池中蓮花輕便四大自在力故業勢力故蓮華池中自在遊行或有天眾入花葉中遊戲受樂或有入於種種妙寶間錯華臺共諸天女而受快樂於花臺中隨心所念昇花葉上蓮華葉如是如是轉更增長以善業故蓮華增長二百由三百由旬乃至千由旬以天善業意念力故臺亦如是漸更增長二百由旬其大蓮華光明亦爾漸更增長爾時天眾各各在於餘花葉中共天女眾遊戲受樂此諸天眾既上花葉葉即增長

爾時天眾遊戲受樂作如是念:『我今於此遊戲止住應生酒河及[1]陀食。』即於念時花葉中即生酒河及須陀食皆悉具足復作是念:『我今飲酒食須陀味。』即共天女飲於天食須陀味

爾時天眾久受樂已復作是念:『我於此處住遊戲此華葉中應生園林。』以善業故隨其所念即生園林七寶雜樹有種種鳥種種音寶樹蔭覆猶如宮室花果具足所念花果隨時皆得有種種河泉池流水勝妙可愛種妙聲[2]地處多有妙花色香相貌悉可愛華有三種所謂青色優鉢羅華拘物陀花菴摩羅那花蘇支羅花香葉花離泥具足欲花羅婆羅花[3]羅花有如是等水生之花於花光中多有眾蜂如是等花隨念雜色有青寶色周遍皆生如是天花莊嚴其林復於陸地生種種花其花種種色貌相類甚可愛樂生此林中彼諸天眾住在如是蓮花葉中所謂樂光明花天子天女喚之即來復有一花名曰見樂復有一花名種種歡喜開敷柔軟葉花一切光明勝莊嚴朱多藍花無厭足花憶念樂花有如是等陸生之花隨天念時一切現前於樹林中復有諸花所謂曼陀羅花與喜樂花香觸愛香味可愛花吱多羅花五葉之花龍林舌華[4]羅花林鬘之華須摩那花光明之花聞香飽花一切愛花山鬘之花山峯鬘如是等華有生樹下有生榛林此諸天蓮花中住遊戲之時善業力故生此諸花爾時天眾共諸天女住蓮花林遊戲花葉種種樂彼大蓮花隨念廣池勢力如是

諸天眾蓮花葉中作是思惟:『今於此處應有眾山種種寶峯從此出生光明具足種種鳥眾種種妙聲在山峯中巖窟河池平處嶮[*]之地如是等處我應遊戲。』復作是:『我今住此大蓮華葉此處若有巖窟河平地流泉我當於中遊戲受樂。』善業力故即於念時多有園林花池山峯巖窟平頂可愛樂七寶光明而為莊嚴種種樹枝甚可愛樂見之心樂過一百山天花果樹枝條蔭覆猶如宮室甚可愛樂百千寶窟生在山中以為莊嚴時諸天眾離蓮華葉與千天女而自圍遶上妙天華色香觸等皆悉具無有萎變莊嚴天女美妙歌聲音曲齊聞者心樂如天所應五欲具足安詳徐步而昇大山顧目遍觀時諸天眾遊戲受飯於食河飲於流味既食無量諸飲食即於河邊取曼陀羅花俱施[5]舍花莊嚴其身復嚴天女歌舞遊戲於五欲中久受樂已於可愛境界受諸欲樂不知厭足愛河所漂復向廣池大蓮花中此諸天眾或百或千諸天女眾而為圍遶種種莊嚴到於大各至所住蓮花葉中各各遊戲受於可愛勝妙之樂如印所印各如自業受相似樂

爾時天眾復作是念:『此處應有種種山谷種眾鳥種種色貌行食相類見之心樂七寶之身出妙音聲一切處行皆無障礙或在水或在陸地或行空中而無疲惓若有此鳥來至此處我當乘之行虛空中與諸天女遊戲空中下觀常樂地處諸天歡娛受樂觀察已共諸天女復受勝樂。』時諸天眾作是念時有種種山種種山峯種種山谷種種山種種樹林種種鳥眾善業力故隨念即種種相貌種種莊嚴種種勝妙跋求之種種七寶雜色眾鳥天女見之一切皆生希有之心其音美妙遍滿虛空皆來向此蓮華葉中天遊戲處遍覆虛空爾時天眾及諸天女既見彼鳥心轉歡喜以歡喜故共天女眾欲昇虛空爾時諸鳥知天所念來近天眾時諸天子共諸天女昇於鳥上鳥即飛行遍於虛空手執箜篌歌眾妙音笙笛鼓吹甚可愛樂聞之心樂復觀自地天眾[6]欲樂喜愛著心不念退沒以善業故唯受天樂

爾時有鳥名曰實語為調放逸諸天眾故以偈頌曰

「『暴風鳥[7]  
其行甚速疾
一切眾  
速疾過於此
風行或迴旋  
鳥去時有返
命根既壞已  
則無有還期
以業速盡故  
速到於死時
必定離天處  
愚者不覺知
大力不可遮  
極惡憎眾生
死王甚勇健  
必定須臾至
天多行放逸  
為樂之所誑
不覺必當得  
無量大苦惱
一切法無常  
畢定當破壞
諸有法如是  
是最可怖畏
老能壞壯色  
死能喪身命
敗壞破資具  
相對[1]如是
於如是大惡  
衰惱大怖畏
[2]猶行放逸  
是名無心人
若畏未來世  
則名有智眼
若與此相違  
是為大愚癡
一切心所誑  
令意皆迷亂
業盡則失壞  
如油盡燈滅
無量境界樂  
此樂皆無常
本作業盡故  
必當歸[3]。』

是實語鳥以善業力為令諸天心調伏故如是偈時諸天眾以放逸故愚癡不覺心不信解亦不攝受復觀如是常樂地處可愛山河泉流水花池[4]園林一一花林山峯嵠天眾充滿遊戲空中聞諸歌音遍滿虛諸天眾復見異處眾多天子及天女眾在花池岸飲天上味於如意樹五樂音聲而受快樂復行異處見有宮殿在於虛空天子天女天鬘莊嚴天之五欲皆悉具足遊戲受見二天眾合為一會在虛空中遊戲受乘於七寶莊嚴之鳥那羅林天住於宮殿此二天眾一切和合在虛空中共相娛樂虛空中久遊戲已復昇山峯久於山峯遊戲受樂復向廣池念花而去或有乘鳥滿虛空騰躍而行歌天妙音是諸天眾念勝樂故復向廣池既到池已從鳥而下入於廣池蓮花葉中如前所說種種遊戲而受快樂

爾時天眾在於廣池大蓮花中久受樂已作是念:『今我此處應生枝葉蔭覆宮室俱翅羅聲種種妙寶花林莊嚴種種寶色枝葉蔭以為宮室我當於中遊戲受樂。』以善業即於念時種種妙寶光明莊嚴第一妙花色香具足以覆其上所謂白銀毘琉璃寶大青寶王赤蓮華寶頗梨色寶如是乃至金色寶等微妙第一見之悅樂如是種種眾寶枝葉蔭覆宮室善業力故隨念而生爾時天眾見此枝葉蔭覆宮室心生歡喜入此宮室歡娛受樂一切天女而為圍遶天衣天鬘莊嚴其身一切天欲皆悉具足其心和順不相妨礙離於妬嫉鬪諍瞋恚而受樂行以善業受此天樂五樂音聲一切齊等於枝葉蔭覆宮室之中共諸天女而受欲樂心無厭愛毒所燒受五欲樂不知厭足不可譬枝葉蔭覆宮室之中受天勝樂[5]樂成如是枝葉蔭覆宮室眾寶所成毘琉璃樹真金為葉赤蓮花寶以為其果青因陀寶以為其枝或白銀葉頗梨為果或青寶葉[6]蓮花果或雜寶葉雜寶為果或真金葉白銀為果金葉金果亦復如是種種枝葉蔭覆宮以善業故隨天所念皆悉具足

爾時子共諸天女心生歡喜入於枝葉蔭覆宮[7]然而住共眾天女遊戲受於種種之如魚處水不知厭足於此枝葉蔭覆宮室生希有心在宮室中嬉戲歌詠娛樂受既受樂已復作是念:『我今此處枝葉蔭覆宮室之內應生第一色香味觸天之上味從葉流出共天女眾飲之快樂。』以善業故於念時天上味飲色香味觸最為第一從葉流出共諸天女飲之受樂心不知足以愛欲久時歌舞遊戲受樂以放逸地不知厭——先所作業臨欲退時——遊戲受樂渴愛境界不知厭足復作是念:『今我此處花葉之中應生第一須陀之味具香味觸。』以善業故即心念時第一須陀具香味觸從葉中出出已食之時諸天眾久受樂已復作是念:『今我此處寶樹枝應生寶珠瓔珞莊嚴勝妙天冠光明具足臂莊嚴等諸天種種嚴飾之具光明莊嚴樹枝出。』作是念時善業力故出生種種天莊嚴具光明嚴飾

爾時天眾著莊嚴具久受天樂不知厭足諸天女受五欲樂不知厭足雖久受樂於境界中轉增渴愛以心不[8]復生異念:『今於此處應有香風來吹樹葉互相[9]𢴤觸出妙音聲勝於歌音。』作是念時以善業故種種香風吹動樹葉互相[*]𢴤觸出妙音聲天女歌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彼天眾共諸天女歌舞遊戲久時受樂猶不知足爾時天眾復作是念:『我今於此所住之處生種種七寶雜色莊嚴宮殿一切天欲皆悉具足隨念出生如是生已於此廣池周匝普在虛空中共諸天女歌舞遊戲喜笑受樂。』作是念時即有種種七寶宮殿雜色莊嚴珠瓔珞以為莊嚴其殿四面種種眾寶勝妙欄楯觀之可愛其欄楯上或有鵝鳥或有孔雀或命命鳥種種眾鳥住在其上處處皆有眾鳥止住如心所愛種種眾鳥而現其天眾見已共諸天女昇此宮殿遊戲歌一切皆往向廣大池在宮殿中下觀大見諸蓮花生希有心此大蓮花種種寶種種光明種種妙色以為莊嚴所謂金青因陀寶赤蓮花寶毘琉璃寶大青寶[1]金光明葉見之[2]諸天眾在於虛空宮殿之中復有餘天[3]於廣大蓮花葉中共諸天女歌舞遊戲互相娛樂或有在於虛空宮殿或有在於大蓮花葉是諸天眾作無量種不可譬喻遊戲受樂如是種種遊戲歌音其聲遍滿五百由旬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樂音聲受無量

自作勝業所集業盡猶不覺知善業將退時欲至行於異處當生何道受何等受何等樂善不善業今當將我至何等處示我何道為在地獄為在餓鬼為在畜生在人中為生畏處為不畏處以沒放逸黑闇中故於如是等不覺不知若至覺時善業已盡無常大風吹令墜墮如是天眾多行放逸如怨詐親非實利益詐為利益善業既盡將受異果爾時乃覺作如是念:『我作不善多行放逸如是終時爾乃覺知。』以多習行此放逸怨不生畏難復於花池遊戲歌善業力故極生愛樂而復樂觀蓮花葉中遊戲諸天及住虛空宮殿天眾彼此和合而共受樂

爾時有鳥名水波輪以善業力於放逸諸天眾故以偈頌曰

「『不住  
猶如水濤波
無堅如水沫  
而天不覺知
若無風吹鼓  
水沫或久住
無常天福盡  
速滅不久停
譬如燈油盡  
光明亦皆無
業盡亦如是  
天樂則隨滅
無有所作業  
而不失壞者
如是諸眾生  
愚癡不覺知
凡諸有生類  
有生必歸滅
一切有為法  
皆亦復如是
眾生自業故  
流轉於生死
云何此世間  
放逸所破壞
放逸失善法  
放逸為堅縛
以其放逸故  
退墮於地獄
若有一因緣  
謂從放逸生
是故求樂者  
應離放逸行
若離放逸者  
則得不死處
以不放逸行  
則近於涅槃
以不放逸故  
得至涅槃處
是故智者[4]  
放逸為苦因
一切放逸者  
猶如狂病人
現為他所輕  
死則入惡道
一切放逸者  
於業果報中
及以生死處  
無不顛倒行
放逸火熾然  
燒地獄眾生
若欲脫地獄  
當離放逸行
若欲離放逸  
當樂修智慧
則脫煩惱縛  
常得安樂處
五根生三垢  
心流轉三界
已離放逸者  
說放逸如是
放逸藏甚苦  
不放逸藏樂
是故求樂者  
應離放逸行。』

如是水波輪鳥為彼天眾捨離放逸善調伏說如是偈時諸天眾以放逸故於如是等真語實語雖聞此法不能聽受復於虛空廣池之內蓮花葉中共相娛樂遊戲受樂作天伎樂天妙音聲及餘境界堅著色聲香味觸不知[5]足厭如飲醎水雖復數飲不能斷此諸天眾亦復如是雖受無量種種天樂而不知足

爾時天眾於虛空中久受樂已復於廣池與彼天子及諸天女於大蓮花葉中遊戲受五樂音聲彼此和合一處同心同欲共相娛樂其心堅著六欲境界久於此處歌舞喜以無量種無量差別而受天樂如是等樂隨心所念具足成就以善業故隨其所念切諸樂隨念差別皆得成就是諸天眾為無量念覺觀波[6]大河所漂生歡喜心一切天眾久在大池大蓮花中成就天樂受天無量放逸之樂

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知諸天眾著放逸樂生憐愍心欲除諸天放逸行故為之現化除色慢去廣池不遠化作大山名曰清淨如善淨真毘琉璃無量金銀種種雜寶而為莊嚴遍於彼山有遊戲林周匝圍遶多有無量百千流泉水皆清涼其山寶峯光明普照一切林樹以為莊嚴多有花池無量種花以為嚴飾無量千數枝葉蔭覆猶如天宮如是勝山周遍莊嚴夜摩天中常樂地處所住天眾皆悉見之

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復更思惟化作天眾天怨家顏色端正其行速疾歌舞戲笑[1]常樂地過[2]十倍或復化作勝妙天女常樂地一切天女亦過十倍此地天女一切不如何等一切所謂相貌端正顏色殊妙笑歌舞種種遊戲皆悉殊勝其清涼山一切皆是毘琉璃山如前所說

爾時勝天在於化山住於第一最高山峯此峯中化作天子及化天女歌詠伎樂音聲美妙聞者愛著彼化天眾及化天女從化山峯次第而下遊戲歌舞來向實天爾時實天聞諸化天歌詠之音如前所說倍殊勝美妙音聲共天女眾歌詠遊戲時諸化天亦復同作一類[3]歌詠漸漸來下近實天爾時二種天眾既相見已化天歌詠漸增轉勝時實天眾見勝色故即離色慢既破實天形服色慢爾時化天即出音聲而[4]諸實天為於化天歌詠所覆化天香氣色量形貌及化天女量色形貌一切皆勝時諸實天五欲境界一切欲樂為彼化天五欲境界欲樂所覆以夜摩天王方便力故諸實天諸慢漸薄爾時化天與實天眾共集一處令實天眾威德光明皆悉隱蔽如閻浮提日光既現星宿月光一切皆滅化天威德令實天眾光明悉滅亦復如是時化天眾出勝歌音令實天音隱蔽不現於化天音如閻浮提人中歌音比於天聲量色形貌所有勝相亦復如是如夜摩天勝人色相實天眾羞覆心故向廣池岸時化天眾在彼池中大蓮花上歌舞嬉笑天中所有五欲功德皆悉具足樂事成就於廣池上大蓮花中歌舞戲共相娛樂

時化天眾一切樂具皆勝實天以雜歌頌為實天眾而說偈言

「『一切業相似  
得天中樂報
天命及樂受  
業盡則失壞
是故諸未失  
天中種種樂
皆由福德因  
無福則大苦
命速不暫停  
上色亦如是
死來甚[5]  
勿行於放逸
放逸能破壞  
眾生一切樂
命為死所滅  
勿得行放逸
諸根不可制  
境界不可遮
智者於境界  
則能得自在
故應捨愚癡  
常修行智慧
常遠離諸過  
無利之根本
放逸生諸欲  
由欲造苦因
生死皆是苦  
生滅法如是
若捨離放逸  
則不樂境界
能離於諸過  
則得解脫樂
放逸是苦樹  
是大苦之根
放逸能破壞  
一切諸眾生
是色等無常  
非樂非和合
得已而復失  
諸有皆如是
隨有樂境界  
皆是繫縛因
隨得轉增長  
如火得乾薪
如是無厭足  
則不名為樂
若得離愛樂  
乃可名為樂
若離生死樂  
爾乃得常樂
若為欲所使  
則不名常樂。』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方便力壞彼天如是歌詠第一妙聲昔所未聞誘諸天眾欲令實天聞其歌聲因得聞法時諸天眾既得聞已本修心力之所熏故即便覺知如斯歌義既覺知已心生厭離作如是言:『彼天於我一切皆勝自離放逸而說偈頌況我卑劣而行放逸。』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方便力令諸天眾生厭離心斷除放逸第一方便作利益以此天眾色樂憍慢是故不知天當退沒至後退時悔火自燒後為地獄大火所夜摩天王以是方便令實天眾心生厭離而得利益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六

𭣜
觀【大】*,〔-〕【宮】*
之【大】*,第六之【宋】【元】【明】【宮】*
邪【大】下同,衺【明】下同
於【大】下同,于【明】下同
某【大】,其【宋】【元】【明】
耶【CB】【麗-CB】【宋】【元】【宮】,邪【大】(cf. K20n0801_p0459a02)
婆【大】,媻【明】
爪【大】,抓【宮】
唯【大】下同,惟【明】下同
菓【大】,草【宋】【元】【明】【宮】
渧【大】,滴【宋】【元】【明】【宮】
破【大】,救【元】【明】
駿【大】,迅【宋】【元】【明】,逡【宮】
心【大】,中【宋】【元】【明】
飲【大】,酒【宋】【元】【明】【宮】
憶【大】,億【宋】【元】【明】
歡喜【CB】【麗-CB】【宋】【元】【明】【宮】,歡善【大】(cf. K20n0801_p0460b17)
須【大】下同,蘇【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鈿【大】*,填【宋】【宮】*
荼【大】,茶【宋】【元】【明】
抹【大】,株【宋】【元】【明】【宮】
耶【大】,邪【明】
天【大】,諸【明】
集【大】,隼【元】【明】
法【大】,治【宋】【元】【明】
如【大】,汝【宋】【元】【明】
磨【大】,摩【宋】【元】【明】【宮】
園林【CB】【麗-CB】【宋】【元】【明】【宮】,圍林【大】(cf. K20n0801_p0462c10)
深【大】,染【宋】【元】【明】【宮】
赤蓮花果【大】,蓮花為果【宋】【元】【明】【宮】
閴【大】,晏【元】【明】
定【大】,足【宋】【宮】
𢴤【大】*,𭣜【宋】【宮】*,掁【元】【明】*
王【大】,玉【明】
受【大】,愛【宋】【元】【明】
住【大】,往【宋】【元】【明】【宮】
說【大】,身【宋】【元】【明】【宮】
足厭【大】,厭足【宋】【元】【明】
淪【大】,輪【宋】【元】【明】【宮】
常樂【大】,樂常【宋】【元】
踰【大】,喻【宮】
歌詠【大】,詠歌【宋】【元】【明】【宮】
詠歌【大】,歌詠【宋】【元】【明】【宮】
迅【大】*,逡【宮】*
耶【CB】【麗-CB】,邪【大】(cf. K20n0801_p0459a03) 耶【CB】【麗-CB】,邪【大】(cf. K20n0801_p0459a05)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