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搜尋:貧窮
#行號
10707b09。」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具足一切無盡財寶成就大悲,何緣世間現有眾生貧窮可得?」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是諸眾生自業過失!若不爾者,菩薩常懷饒益他心悲,何緣世間現有眾生貧窮可得?」佛告觀自在菩
20707b12若不爾者,菩薩常懷饒益他心,又常具足無盡財寶,若諸眾生無自惡業能為障礙,何有世間貧窮可得?譬如餓鬼為大熱渴逼迫其身,見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過,是諸餓鬼自業過耳。如業能為障礙,何有世間貧窮可得?譬如餓鬼為大熱
卷/篇章<1  ...23[4]5>
搜尋「貧窮」 1 / 2 次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3]第四

[4]地波羅蜜多品第七

爾時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十地所謂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雲地復說佛地為第十一如是諸地幾種清淨幾分所攝?」

爾時世尊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當知諸地四種清淨十一分攝

云何名為四種清淨能攝諸地謂增上意樂清淨攝於初地增上戒清淨攝第二地增上心清淨攝第三增上慧清淨於後後地轉勝妙故當知能攝從第四地乃至佛地善男子當知如是四種清淨普攝諸地

云何名為十一種分能攝諸地謂諸菩薩先於勝解行地依十法行極善修習勝解忍故超過彼地證入菩薩正性離生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於微細毀犯誤現行中正知而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得世間圓滿等持等至及圓滿聞持陀羅尼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分圓滿而未能令隨所獲得菩提分法修習住心未能捨諸等至愛及與法愛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於諸諦道理如實觀察又未能於生死涅槃棄捨一向背趣作意又未能修方便所攝菩提分法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此分圓滿而未能於生死流轉如實觀又由於彼多生厭故未能多住無相作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令無相作無缺無間多修習住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於無相住中捨離功用又未能得於相自在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於異名眾相[5]差別一切品類宣說法中得大自在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得圓滿法身現前證受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未能得遍於一切所知境界無著無礙妙見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是因緣此分圓滿此分滿故於一切分皆得圓滿善男子當知如是十一種分普攝諸。」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緣最初名極喜地乃至何緣說名佛地?」

佛告觀自在菩薩:「善男子成就大義得未曾得出世間心生大歡喜是故最初名極喜地遠離一切微細犯戒是故第二名離垢地由彼所得三摩地及聞持陀羅尼能為無量智光依止故第三名發光地由彼所得菩提分法諸煩惱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即於彼菩提分法方便修習最極艱難方得自在是故第五名極難勝地現前觀察諸行流轉又於無相多修作意方現在前是故第六名現前地能遠證入無缺無間無相作意與清淨地共相隣接是故第七名遠行地由於無相得無功用於諸相中不為現行煩惱所動是故第八名不動地於一切種說法自在獲得無[1]廣大智慧是故第九名善慧地麁重之身廣如虛空法身圓滿如大雲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雲地永斷最極微細煩惱及所知障無著無礙於一切種所知境界現正等覺故第十一說名佛。」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於此諸地有幾愚有幾麁重為所對治?」

佛告觀自在菩薩:「善男子此諸地中有二十二種愚癡十一種麁重為所對治謂於初地有二愚癡執著補特伽羅及法愚癡二者惡趣雜染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二地有二愚癡一者微細誤犯愚癡二者種種業趣愚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三地有二愚一者欲貪愚癡二者圓滿聞持陀羅尼愚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四地有二愚一者等至愛愚癡二者法愛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五地有二愚癡一者向作意棄背生死愚癡二者一向作意趣向涅槃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六地有二愚癡一者現前觀察諸行流轉愚癡相多現行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七地有二愚癡一者微細相現行愚癡二者一向無相作意方便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於第八地有二愚癡一者於無相作功用愚癡二者於相自在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九地有二愚癡一者於無量說法無量法句文字後後慧辯陀羅尼自在愚癡二者辯才自在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於第十地有二愚癡一者大神通愚癡二者悟入微細祕密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於如來地有二愚癡一者於一切所知境界極微細著愚癡二者極微細礙愚癡彼麁重為所對治

善男子由此二十二種愚癡及十一種麁重故安立諸地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離彼繫縛。」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世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奇希有至成就大利大果令諸菩薩能破如是大愚癡羅網能越如是大麁重稠林現前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諸地幾種殊勝之所安立?」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略有八種一者增上意樂清淨二者心清三者悲清淨四者[2]彼岸清淨五者佛供養承事清淨六者成熟有情清淨七者生清淨八者威德清淨

善男子於初地中所有增上意樂清淨乃至威德清淨後後諸地乃至佛地所有增上意樂清淨乃至威德清淨當知彼諸清淨展轉增勝[3]於佛地除生清淨又初地中所有功德於上諸地平等皆有當知自地功德殊勝一切菩薩十地功德皆是有上佛地功德當知無上。」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說菩薩生於諸有生最為殊勝?」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四因緣故一者極淨善根所集起故二者故意思擇力所取故三者悲愍濟度諸眾生故四者自能無染除他染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說諸菩薩行廣大願妙願勝願?」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四因緣故謂諸菩薩能善了知涅槃樂住堪能速證而復棄捨速證樂無緣無待發大願心為欲利益諸有情處多種種長時大苦是故我說彼諸菩薩行廣大願妙願勝願。」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凡有幾種所應學事?」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菩薩學事略有六種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1]到彼岸。」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種所應學事幾是增上戒學所攝幾是增上心學所幾是增上慧學所攝?」

佛告觀自在菩薩:「善男子當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學所攝慮一種但是增上心學所攝慧是增上慧學所攝我說精進遍於一切。」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種所應學事幾是福德資糧所攝幾是智慧資糧所?」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若增上戒學所攝者是名福德資糧所攝若增上慧學所攝者是名智慧資糧所攝我說精進靜慮二種遍於一切。」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於此六種所學事中菩薩云何應當修學?」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由五種相應當修學一者初於菩薩藏波羅蜜多相應微妙正法教中猛利信解二者次於十種法行以聞修所成妙智精進修行三者隨護菩提之心四者親近真善知識五者無間勤修善品。」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施設如是所應學事但有六數?」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二因緣故一者饒益諸有情故二者對治諸煩惱故當知前三饒益有情後三對治一切煩惱前三饒益諸有情者謂諸菩薩由布施故攝受資具饒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損害逼迫惱亂饒益有情由忍辱故於彼損害逼迫惱亂堪能忍受饒益有情後三對治諸煩惱者謂諸菩薩由精進故雖未永伏一切煩惱亦未永害一切隨眠而能勇猛修諸善品彼諸煩惱不能傾動善品加行由靜慮故永伏煩惱由般若故永害隨眠。」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何因緣故施設所餘波羅蜜多但有四?」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2]前六種波羅蜜多為助伴故謂諸菩薩於前三種波羅蜜多所攝有情以諸攝事方便善巧而攝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說方便善巧波羅蜜多與前三種而為助伴若諸菩薩於現法中煩惱多故於修無間無有堪能羸劣意樂故下界勝解故於內心住無有堪能於菩薩藏不能聞緣善修習故所有靜慮不能引發出世間慧彼便攝受少分狹劣福德資糧為未來世煩惱輕微心生正願如是名願波羅蜜多由此願故煩惱微薄能修精進是故我說願波羅蜜多與精進波羅蜜多而為助伴若諸菩薩親近善士聞正法如理作意為因緣故轉劣意樂成勝意樂亦能獲得上界勝解如是名力波羅蜜多由此力故於內心住有所堪能故我說力波羅蜜多與靜慮波羅蜜多而為助伴若諸菩薩於菩薩藏已能聞緣善修習能發靜慮如是名智波羅蜜多由此智堪能引發出世間慧是故我說智波羅蜜多與慧波羅蜜多而為助伴。」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說六種波羅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能為後後引發依故謂諸菩若於身財無所顧悋便能受持清淨禁為護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發精進發精進已能辦靜慮具靜慮已便能獲得出世間慧是故我說波羅蜜多如是次。」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種波羅蜜多各有幾種品類差別?」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各有三種施三種者一者二者財施三者無畏施戒三種者一者捨不善戒二者轉生善戒三者轉生饒益有情戒忍三種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三者諦察法忍精進三種者一者被甲精進二者轉生善法加行精進三者饒益有情加行精進靜慮三[3]一者無分別寂靜極寂靜無罪故對治煩惱眾苦樂住靜慮引發功德靜慮三者引發饒益有情靜慮慧三種者一者緣世俗諦慧二者緣勝義諦三者緣饒益有情慧。」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世尊何因緣故波羅蜜多說名波羅蜜多?」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五因緣故無染著故二者無顧戀故三者無罪過故四者無分別故五者正迴向故無染著者不染著波羅蜜多諸相違事無顧戀者於一切波羅蜜多諸果異熟及報恩中心無繫縛無罪過者謂於如是波羅蜜多無間雜染法離非方便行無分別者謂於如是波羅蜜多不如言詞執著自相正迴向者以如是所作所集波羅蜜多迴求無上大菩提果。」

世尊何等名為波羅蜜多諸相違事?」

男子當知此事略有六種一者於喜樂欲財富自在諸欲樂中深見功德及與勝利於隨所樂縱身意而現行中深見功德及與勝利三者於他輕蔑不堪忍中深見功德及與勝利四者於不勤修著欲樂中深見功德及與勝利五者於處憒[1]世雜亂行深見功德及與勝利六者於見言說戲論深見功德及與勝利。」

世尊如是一切波羅蜜多何果異熟?」

善男子當知此亦略有六種一者得大財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無怨無壞多諸喜樂四者為眾生主五者無惱害六者有大宗葉。」

世尊何等名為波羅蜜多[2]雜染法?」

善男子當知略由四種加行一者無悲加行故二者不如理加行故三者不常加行故四者[3]重加行故不如理加行者謂修行餘波羅蜜多時於餘波羅蜜多遠離失壞。」

世尊何等名為非方便?」

善男子若諸菩薩以波羅蜜多饒益眾生時但攝財物饒益眾生便為喜足而不令其出不善處安置善處如是名為非方便行何以故善男子非於眾生[*]作此事名實饒益譬如糞穢若多若少終無有能令成香潔如是眾生由行苦故其性是無有方便但以財物[4]相饒益可令成樂唯有安處妙善法中方可得名第一饒益。」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羅蜜多有幾清淨?」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我終不說波羅蜜多除上五相有餘清然我即依如是諸事總別當說波羅蜜多清淨之相

總說一切波羅蜜多清淨相者當知七種何等為七一者菩薩於此諸法不求他知二者於此諸法見已不生執著三者即於如是諸法不生疑惑謂為能得大菩提不四者終不自讚毀他有所輕蔑五者終不憍傲放逸六者終不少有所得便生喜足七者終不由此諸法於他發起嫉妬慳悋

別說一切波羅蜜多清淨相者亦有七種何等為七謂諸菩薩如我所說七種布施清淨之相隨順修行一者由施物清淨行清淨施二者由戒清淨行清淨施三者由見清淨行清淨施四者由心清淨行清淨施五者由語清淨行清淨施六者由智清淨行清淨施七者由垢清淨行清淨施是名七種施清淨相

又諸菩薩能善了知制立律儀一切學處能善了知出離所犯常尸羅堅固尸羅常作尸羅常轉尸羅學一切所有學處是名七種戒清淨相

若諸菩薩於自所有業果異熟深生依信一切所有不饒益事現在前時不生憤發亦不反不瞋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種種不饒益事反相加害不懷怨結若諫誨時不令恚亦復不待他來諫誨不由恐怖有染愛心而行忍辱不以作恩而便放捨是名七種忍清淨相

若諸菩薩通達精進平等之性不由勇猛勤精進故自舉[5]具大勢力具大精進有所堪能堅固勇猛於諸善法終不捨軛如是名為七種精進清淨之相

若諸菩薩有善通達相三摩地靜慮有圓滿三摩地靜慮有俱分三摩地靜慮有運轉三摩地靜慮有無所依三摩地靜慮有善修治三摩地靜慮有於菩薩藏聞緣修習無量三摩地靜慮如是名為七種靜慮清淨之相

諸菩薩遠離增益損減二邊行於中道是名為慧由此慧故如實了知解脫門義謂空無願無相三解脫門如實了知有自性義遍計所執若依他起若圓成實三種自性實了知無自性義謂相勝義三種無自性如實了知世俗諦義謂於五明處如實了知勝義諦義謂於七真如又無分別離諸戲論純一理趣多所住故無量總法為所緣故[6]毘鉢舍那故能善成辦法隨法行是名七種慧清淨相。」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五相各有何業?」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當知彼相有五種業謂諸菩薩無染著故於現法中於所修習波羅蜜多恒常[7]重勤修加行無有放逸無顧戀故攝受當來不放逸無罪過故能正修習極善圓滿極善清淨極善鮮白波羅蜜多無分別故方便善巧波羅蜜多速得圓滿正迴向故一切生處波羅蜜多及彼可愛諸果異熟皆得無盡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說波羅蜜多何者最廣大何者無染污何者最明盛何者不可動何者最清淨?」

佛告觀自在菩薩:「善男子無染著性無顧戀性正迴向性為廣大無罪過性無分別性無有染污擇所作最為明盛已入無退轉法地者不可動若十地攝佛地攝者名最清淨。」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菩薩所得波羅蜜多諸可愛果及諸異熟常無有波羅蜜多亦無有盡?」

佛告觀自在菩薩:「善男子展轉相依生起修習無間斷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是諸菩薩深信愛樂波羅蜜多非於如是波羅蜜多所得可愛諸果異熟?」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五因緣故一者波羅蜜多是最增上喜樂因故二者波羅蜜多是其究竟饒益一切自他因故三者波羅蜜多是當來世彼可愛果異熟因故四者波羅蜜多非諸雜染所依事故五者波羅蜜多非是畢竟變壞法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一切波羅蜜多各有幾種最勝威德?」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當知一切波羅蜜多各有四種最勝威德一者於此波羅蜜多正修行時能捨慳悋犯戒心憤懈怠散亂見趣所治二者此正修行時能為無上正等菩提真實資糧三者於此正修行時於現法中能自攝受饒益有情四者於此正修行時於未來世能得廣大無盡可愛諸果異熟。」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羅蜜多何因何果有何義利?」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羅蜜多大悲為微妙可愛諸果異熟饒益一切有情為圓滿無上廣大菩提為大義利。」

觀自在菩薩[1]佛言:「世尊若諸菩薩具足一切無盡財寶成就大悲何緣世間現有眾可得?」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是諸眾生自業過失若不爾者菩薩常懷饒益他心又常具足無盡財寶若諸眾生無自惡業能為障礙何有世間可得譬如餓鬼為大熱渴逼迫其身見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過是諸餓鬼自業過耳如是菩薩所施財寶猶如大海無有過失是諸眾生自業過耳猶如餓鬼自惡業力令無有。」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菩薩以何等波羅蜜多取一切法無自性性?」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羅蜜多能取諸法無自性性。」

世尊若般若波羅蜜多能取諸法無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

善男子終不說以無自性性取無自性性然無自性性離諸文字自內所證不可捨於言說文字而能宣說是故我說般若波羅蜜多能取諸法無自性性。」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波羅蜜多近波羅蜜多大波羅蜜多云何波羅蜜多云何近波羅蜜多云何大波羅蜜多?」

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若諸菩薩經無量時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諸煩惱猶故現行未能制伏然為彼伏謂於勝解行地軟中勝解轉時是名波羅蜜多復於無量時修行施等漸復增上成就善法而諸煩惱猶故現行然能制伏非彼所伏謂從初地已上是名近波羅蜜多復於無量時修行[2]施等轉復增上成就善法一切煩惱皆不現行謂從八地已上是名大波羅蜜。」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此諸地中煩惱隨眠可有幾種?」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略有三種一者害伴隨眠謂於前五地何以故善男子諸不俱生現行煩惱是俱生煩惱現行助伴彼於爾時永無復有是故說名害伴隨眠二者羸劣隨眠謂於第六七地中微細現行若修所伏不現行故三者微細隨眠謂於第八地已上從此已去一切煩惱不復現行唯有所知障為依止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此諸隨眠幾種麁重斷所顯示?」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但由二種謂由在皮麁重斷故顯彼初復由在膚麁重斷故顯彼第三若在於骨麁重斷者我說永離一切隨眠位在佛。」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經幾不可數劫能斷如是麁重?」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男子經於三大不可數劫或無量劫所謂年半月晝夜一時半時須臾瞬息剎那量劫不可數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於諸地中所生煩惱當知何相何失?」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無染污相何以故是諸菩薩於初地中定於一切諸法法界已善通達由此因緣菩薩要知方起煩惱非為不知是故說名無染污相於自身中不能生苦故無過失菩薩生起如是煩惱於有情界能斷苦因是故彼有無量功德。」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甚奇世尊上菩提乃有如是大功德利令諸菩薩生起煩惱尚勝一切有情聲聞獨覺善根何況其餘無量功德?」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聲聞乘若復大乘唯是一乘。』此何密意?」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如我於彼聲聞乘宣說種種諸法自性所謂五蘊或內六處或外六處如是等類於大乘中即說彼法同一法界同一理趣故我不說乘差別性中或有如言於義妄起分別[1]類增益一類損減又於諸乘差別道理謂互相違是展轉遞興諍論如是名為此中密意。」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諸地攝想所對治  
殊勝生願及諸學
由依佛說是大乘  
於此善修成大覺
宣說諸法種種性  
復說皆同一理趣
謂於下乘或上乘  
故我說乘無異性
如言於義妄分別  
或有增益或損減
謂此二種互相違  
愚癡意解成乖諍。」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是解深密法門中此名何教我當云何奉持?」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此名諸地波羅蜜多了義之教於此諸地波羅蜜多了義之教汝當奉持!」

說此諸地波羅蜜多了義教時於大會中有七十五千菩薩皆得菩薩大乘光明三摩地

解深密經卷第四

卷【大】,地波羅蜜多品第七【聖】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大】,〔-〕【聖】
詞【大】,辭【明】
罪【大】,礙【宋】【元】【明】【宮】
到【大】,至【宋】【元】【明】【宮】
唯【大】*,惟【宋】【元】【明】【宮】*
慧【大】,智慧【宋】【元】【明】【宮】
由【大】,與【宋】【元】【明】【宮】
種【大】,〔-〕【宋】【元】【明】【宮】
鬧【CB】,闌【大】,閙【宮】
間【大】,聞【元】【明】【宮】
慇【大】,殷【宋】【元】【明】【宮】
暫【大】,繫【宋】【元】【明】【宮】
陵【大】,凌【宋】【元】【明】【宮】【聖】
及【大】,又【明】
殷【大】,慇【宋】【元】【明】【宮】
白【大】,復白【宋】【元】【明】【宮】
布【大】,〔-〕【宋】【元】【明】【宮】
一【大】,二【元】【明】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