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第四

[10]爾時一切大眾得未曾有合掌禮佛作如是言:「希有世尊如來乃能善護念諸菩薩摩訶薩以神通力而護持之。」

佛言:「如是如是汝所言如來護念於諸菩薩何以故護念諸菩薩即是護念一切眾生汝諸正士若佛如來護諸菩薩即便為護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11]莊嚴已令無量眾生離生死餓拔出安置令住正道諸正是故汝等我涅槃後應當守護於諸菩薩若護菩薩當知則護諸眾生已若菩薩施衣飲食臥具病藥即是施與一切眾生若以樂具施與菩薩便為己施諸眾生已何以故是諸菩薩出息入息常為一切諸眾生故。」

時欲界諸天色界諸天乾闥婆摩睺羅等諸大眾聞佛所說深心隨喜以諸妙花珍寶瓔珞種種末香散如來上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作是念言:「今者如來及諸菩薩大聲聞眾將欲還歸以我神力從此而[12]作大寶車令菩薩聲聞大眾乘之而去我及眷屬當共牽車則為具足供養如來。」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作是念已即以[13]寶造作寶車高五由旬縱廣正等亦五由旬眾寶間錯無量寶樹以為莊嚴於此車上為佛如來作師子座莊嚴校飾上高七[14]敷置無量天諸寶衣一切菩薩及諸聲聞各為設座其諸天子護世乾闥婆等為聽法者悉為設座

爾時緊那羅王作大寶車及敷諸座已[15]掌白[16]:「唯願世尊及諸大眾就寶車坐憐愍我故。」爾時世尊及諸菩薩聲聞大眾一切餘眾悉坐寶車所敷座上

爾時緊那羅王以佛神力及己神以是寶車置右掌中上昇虛空高七多羅緊那羅王八千諸子及無量乾闥婆緊那摩睺羅伽各以金[17]牽挽寶車遊空而去八萬四千諸緊那羅作於八萬四千伎樂如來前引[18]而去以諸偈頌並讚歎佛

足滿八萬及四千  
是等緊那羅身形
清妙歌音和眾樂  
讚歎如來實功德
最勝相好有威德  
最勝妙色眾所愛
常住清淨實功德  
世尊有是大功德
於上虛空侍左右  
無有能見如來頂
猶如大山堅不動  
有如是身可樂德
遊空自在隨所至  
導師有是大神力
猶如虛空淨無垢  
世尊善斷脫結使
阿修羅等及羅剎  
天王及淨居
日月星宿[19]珠火  
[20]相光明悉隱蔽
智慧力能如大海  
發起眾生諸心行
三明普能照三界  
頭頂敬禮世所敬
摧伏四魔諸結使  
說四聖諦涅槃道
四神足無所畏  
如來行步最殊勝
[21]徐進趣無傾動  
常習調心住三昧
所說微妙悅世間  
亦不依止是言說
言說柔[22]善妙音  
遠聞無量諸剎土
若有眾生聞是音  
一切安樂生歡喜
三千世界諸海水  
一毛孔中悉容受
終不惱觸水眾生  
其神通力無損減
三千世界所有山  
悉皆安置一毛[23]
往至無量千億界  
然其身力無損減
[24]於無量百千劫  
勤苦無量調伏施
善修學戒護諸根  
忍辱精進慧力
[1]供養無量億諸佛  
護持是諸佛所說
其心終不生疲厭  
大慈大悲利益世
於無為中不卑下  
於有為中不自高
猶如大地[2]傾動  
住世法中如蓮花
諦觀察了諸法空  
都無有相猶水月
如幻如化如水沫  
亦如夢電熱炎相
實性無我無有人  
極淨無[3]無有主
猶如虛空淨無垢  
一切有物如實性
一切諸因及與緣  
流轉造法無有[4]
是能覺了菩提道  
是故號之名為佛
是諸眾生獲大利  
若見導師及[5]
彼終不畏墮惡道  
是人常至於善道
我等今得供上人  
一切皆供我亦供
以此迴向菩提心  
願使一切如人尊
假令能量於虛空  
能以毛[6]盡海水
[7]
日月星宿墜虛空  
無有能盡佛功德。」

爾時世尊乘於寶車遊空而去放金色光光遍照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王舍大城[8]崛山光照倍明

時王[9]城阿闍世王及其夫眷屬兵眾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10]婆羅門居士見光瑞已持諸香花末香塗香幢幡寶蓋及諸伎樂出王舍城往迎如既出城已[*]闍崛山遙聞緊那[11]作樂音微妙歌聲遍滿[*]闍崛山之中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以[12]神力從於虛空下大寶安著[*]闍崛山之中爾時世尊從寶車下詣自住[13]敷座而坐時諸菩薩大聲聞眾亦皆下車禮如來足次第而坐

爾時阿闍世王及夫人婇女內外眷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婆羅門居士各以所持諸供養具供養如來[14]跪合掌問訊:「世尊將無疲耶[15]遊耶?」問訊已畢却坐一面

爾時天冠菩薩[16]:「世尊是大樹緊那羅王及緊那羅眾牽如來車乘空來此得幾所福?」

佛言:「善男子是大樹緊那羅王及餘眷屬發道心者從今[17]當得五通乃至成佛從一佛土至一佛不離見佛聞法供僧世世所生常識宿命得善好辯音聲美妙亦不捨離教化眾生世所生勤護正法勤化眾生。」

爾時阿闍世王語大樹緊那羅王:「緊那羅王快得善利如來今者歎汝功德緊那羅王汝之功德我亦冀望同有少分?」

時大樹緊那羅王語阿闍世王大王當知我所有功德悉施於汝及諸眾生何以故大王菩薩所有諸功德事悉與一切眾生共之何以故大王菩薩之法無所慳悋所有功德悉施眾生其心喜悅無[18][19]大王當知菩薩以此功德迴向於一切智[20]育養一切眾生何以故大王菩薩護念諸眾生故修行菩提為眾生依大王汝今亦得獲大善利得佛世尊文殊師利為善知識親近聽聞不實無明黑闇翳障逆罪疑心惱除滅得大法[21]得法[22]無有惱熱安隱而住是故大王當自剋厲成作法器若聞於法乃至一句不忘不失名護正法。」

爾時天冠菩薩白[23]:「世尊菩薩成就幾法能為法?」

是時佛告天冠菩薩:「善男子菩薩法器有三十二何等三十二佛所護持是菩提心器[24]專心質直是無[25]增長志意是善根器修行於道是菩提[26][27]思念是多聞慧是出道器進是集義器施是大富器是滿願器忍是三十二丈夫相器進是一切佛法之器禪是練心器慧是度障器大慈是等諸眾生器大悲是救拔大喜是喜樂佛法器大捨是捨離愛恚器善知識是諸善根器[28]多聞是般若波羅蜜器出家是離縛礙之器阿練[29]處是少事務無惱亂器樂於寂靜是諸禪定神通之器四攝法是化眾生器護持諸法是照明器陀羅尼是聞於一切未聞法器辯才是斷一切疑器念佛是得見諸佛器無惱害心是護一切善根之器法是斷我見之器因緣是捨諸所珍器無生法忍是捨諸障礙[30]記器緣不退地是無畏善男子是為菩薩三十二法器。」

說是法時十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作是言:「世尊願使眾生得是法器亦令我等成此法器如佛所說。」

爾時世尊告大樹緊那羅:「善男子汝還所止汝諸眷屬或能憂[31]?」緊那羅王白言:「世尊若其菩薩有憂悒者則不名為菩薩也何以故世尊能忍憂悒是名菩薩世尊云何菩薩有於憂悒云何菩薩[32]無有憂悒?」

佛告緊那羅王:「菩薩成就四法有憂悒應當覺知何等四聞有無量無邊眾生心生驚畏聞受無量無邊生死心生驚畏聞佛如來無量智慧心生驚畏聞集無量福德莊嚴滿足相好心生驚畏緊那羅王菩薩成就是四法者則生憂悒

緊那羅王菩薩成就四法心無憂悒應當覺知何等四聞有無量無邊眾生我當安置於涅槃道而無憂悒聞無量生死而不驚畏修諸善根心無憂悒聞佛如來無量智已我當成滿如是大智而無憂悒聞集無量福德莊嚴成滿相好而無憂悒是為四

緊那羅王菩薩復成[1]四法[2]有於憂悒應當覺知何等四時時欲證於聲聞乘時時欲證於緣覺乘法欲滅時捨不護不勸他人令住菩提是為四

緊那羅王薩復[3]四法無有憂悒應當覺知何等四有逼切苦不捨菩提心不生聲聞緣覺[4]捨身命不捨正法乃至百由旬外勸人令發菩提之心是為四

緊那羅王菩薩復成[*]四法則有憂悒應當覺知何等四見來乞者生瞋呵[5]自樂安臥不修多聞若已聞法不為眾說是為四

緊那羅王菩薩復成四法無有憂悒應當覺知何等四見乞者已生善知識想無侵害心不樂自樂常欲樂人[6]聞無有厭足所聞持法於大眾中廣為人說不期利養是為四

緊那羅王菩薩復[7]法則有憂悒應當覺知何等四不集波羅蜜不修攝法不勤精進教化眾生於少功德自生知足不修菩薩無量功德是為四

緊那羅王菩薩復[*]四法則無憂悒應當覺知何等四常勤精進修諸波羅蜜如救頭然勤精進集四攝法常勤精進教化眾生精進勤修滿諸功德[*]菩薩無量功德是為四。」

爾時世尊說是四法[8]遣大樹緊那羅王告阿闍世王:「大王汝今聞說菩薩如是四句無憂法不?」

阿闍世王即白佛言:「聞已世尊!」

故大王若諸菩薩行菩提者不應憂悒。」

阿闍世王白言:「世尊云何菩薩修菩提行?」

爾時世尊為欲[9]成滿緊那羅乾闥婆摩睺羅伽等諸樂音中所出法音又欲報答阿闍世王所問菩薩修菩提行而說偈頌以顯其義

若欲修行利益行  
聞於法[10]如說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行彼[11]時無憂悒
修安樂行為眾生  
諸眾生中等行慈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無若干雜種行
為諸眾生修堅行  
志意清淨修行者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行終不墮惡道
修於布施放捨行  
行於一切悉捨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人無有慳悋行
[12]淨戒寂[13]  
身口清淨無垢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毀[14]
[15]忍辱利益行  
離於瞋恚過咎行
[*]菩提最勝行  
彼無瞋恚毒過行
[16]精進力[17]  
於生死中無厭行
[*]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懈怠行
修於禪定三昧行  
身心獨寂無閙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憒閙行
[*]智慧菩提行  
一切法行亦如是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不[18]
[19]慈心利益行  
於諸眾生勝悲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害他行
[*]空行寂靜行  
無相無願清淨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所願行
[*]真行實諦行  
滿一切智具足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障礙行
[*]信行歡喜行  
善念思惟無亂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不信行
[*]禪定解脫行  
獲得五通之妙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20]礙行
修於佛行及法行  
供給僧寶清淨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有最上勝[21]
修於法行及空行  
教化一切眾生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止住行
修於因行果報行  
斷於一切有邊行
[*]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染著行
[*]淨行無垢行  
解脫一切結使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惱熱行
修於安隱解脫行  
施諸眾生無畏行
[22]菩提最勝行  
彼有一切滿願行
修於日行及月行  
猶如蓮花無污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為人天所敬禮
[*]釋行梵王行  
為滿白法之妙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令魔軍怖畏行
[*]上行及勝行  
斷於貪欲瞋恚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瞋癡行
[23]外道禁戒行  
慧眼清淨之妙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妄想行
修於調伏寂靜行  
無有名色狂亂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為人天所敬禮
修於易行利益行  
斷於左道勝妙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人常有智慧[24]
[*]健行勤進行  
能怖魔軍勇猛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25]道場無不知
修顯露行無屏行  
得於陀羅尼妙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1]不失果報行
修於[2]行寂靜行  
常一切時出家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有如說修行行
修於長者及勝行  
行於世間無勝[3]
修於方便相應行  
捨於禪樂微妙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惱熱行
修於世行離世行  
欲界色界無色行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終無有恐怖行
修於遍行一切行  
滿足諸根善[4]
修行菩提最勝行  
彼智猶若如虛空。」

說是菩薩諸行法時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阿闍世王及其眷屬王舍城中婆羅門居士及緊那羅眷屬之中八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白言:「世尊我等當於如上所說菩薩所行菩提諸行如說修行。」

爾時世尊語大樹緊那羅王:「汝今可去還其所止。」

時大樹緊那羅王及其夫人并諸子息一切眷屬頂禮佛足右遶三匝悔過世尊作諸伎樂天雨眾華放大光明地六種動即便還往詣香山中

爾時釋提桓因白言:「世尊是大樹緊那羅王乃能如是真實供佛真實供法。」

:「憍尸迦不但於汝名為真實普勝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釋護世[5]聲聞緣覺是緊那羅王真實殊勝何以故天主菩薩發心已勝一切聲聞緣覺憍尸迦無有能勝於菩薩唯除如來何以故從於菩薩出生如來於如來出生一切聲聞緣覺。」

爾時釋提桓因於如來所聞是語已涕泣流淚作如是言:「今永為離於大乘。」

爾時瞿[6]天子語釋提桓因:「父王天主如是如是一切諸行一切諸無有覆障從妄想起不能發生無上正真大道之心不能悲念一切眾生不能修於大慈之心父王天主今[7]何言:『已入正位燒敗種子於此大乘永非其器?』」

[*]天子說是語三十三天中五百天子皆發無上正真道

爾時瞿[*]天子白言:「世尊[8]欲親見菩薩所行百千萬億難行苦行乃至然燈佛所得無生忍願佛少說我等聞已如說修行當得是法?」

爾時世尊告瞿[*]天子:「無有菩薩不種善根得無生忍菩薩多種無量善根然後乃得無生法忍[*]天子菩薩成就是四法者得無生法忍何等四諸佛平等諸法平等世界平眾生平等[*]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無生法忍

復成四法何等四翫樂四空翫樂大悲三解脫門翫樂方便六波羅蜜翫樂禪定及五神通是為四

復成四法何等四解知陰性即是菩提知諸界性集於菩提信菩提性即是界性知諸入性集於菩提以菩提性觀於諸入一切諸法集於菩提菩提之性即諸法性定無有疑是為四

復成四法何等四知一切法住於實際不動搖故知一切法住於如中信三世法等不壞性故觀諸法平等如虛空性故[*]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無生法忍。」

說是法時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天子得於順忍

爾時世尊[9]封印此經[10]告大德阿難:「阿難汝受持此經名曰樹緊那羅王入作一切法門行經』。」

大德阿難白言:「世尊我已受持未曾有也世尊是經極為甚深微妙[11]其義決定文辭莊嚴世尊有餘經能勝此經今此經中無不開示者[12]我於目前得法光明不如此經我今自覺於是經中獲得百千萬億功德世尊我今以此有限量智入聲聞位聞此經已尚得如是大法光明況復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大海法器無畏大智修集諸法為諸眾生作不請無量大智聞如是法得幾法門?」

佛言:「阿難若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日月光明菩薩等所得法明一毛孔光悉能隱蔽是諸日月所有光明阿難若佛如來一切毛孔悉放光明是諸光明悉有智慧何以故[13]佛諸所[14]皆智慧故阿難如來有此智慧光明來以此智慧光明能知一切眾生心行若有眾生聞此經者皆當得是大慧明照若書寫受持讀誦通利於大眾中廣為人說正念思惟如說修行是人終不離菩提心教化眾生大悲莊嚴著大慈鎧為[15]眾魔阿難當知如是之人定趣道場。」

爾時阿難白言:「世尊佛力故[16]我今已受持此經法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讀誦書寫於大眾中廣為人說得幾功德?」

佛言:「阿難若有菩薩善男子善女人[17]初日分以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寶施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及諸緣覺乃至諸佛如是日中日沒初中後如上布施滿於千歲阿難汝意云何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寧為多不?」

甚多甚多善逝世尊若於一日所得功德無量無邊況復千歲?」

佛言:「阿難我今唱令是善男子善女人為得菩提為化眾生為轉法輪持是經讀誦書寫於大眾中廣[1]顯示其福為勝何況復能如說修行阿難若於是經受持乃至一四句偈在大眾中廣為人說其福為勝何以故如是之施名為法施諸施中最如是之施即是法施是為勝捨謂捨於法名上受謂受於法是名上持謂持於法何以阿難施於法已能滅結使財寶施已增長煩惱是故菩薩為滅結使當行法施佛所印如是法施則能攝取一切功德

阿難菩薩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稱何等三十二有正憶念有於智慧有於進趣有離慳結有少婬欲有少瞋恚有少愚癡降伏自他所有結使多人[2]愛敬諸天讚嘆諸龍夜叉乾闥婆等常隨守護不空受用人之供養衣服飲食醫藥不求而得名稱遠聞十方世界諸惡鬼等不得其便諸佛世尊[3][4]守護正法持佛法藏不墮一切諸惡道中生於人天不以為難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供僧得識宿命生淨佛土生生之處諸根具足三十二相莊嚴之身[5]為上[6][7]陀羅尼根本種子作無斷辯智因得智人眷屬集大智因速疾得法不起不正憶念之心捨離一切世間財施得大法藏辯才無盡阿難菩薩法施有是三十二功德名稱。」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等亦當受持此經世尊來涅槃後有法器眾生我要當令得聞此經令其信解我當守護何以故世尊我等欲得如上功德。」

爾時世尊讚釋提桓因:「善哉善哉天主汝今乃能勤守護法作師子吼天主今以此護法善根隨我法在阿修羅眾悉當降伏諸天得勝何以故憍尸迦得見如是無畏法故謂於諸法無所染著天主諸所有畏皆由住著於我見故天主若無所著是護正。」

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白言:「世尊亦當捨無量禪樂詣諸城邑聚落郡縣流通此法我亦[8]往至彼聽法令說法者[9]念力何以故從是法中出生無量聲聞緣覺護世。」

爾時四天大王白佛言:「世尊我等四王是佛聲聞當堅守護於是經法令得久我諸眷屬若有不信佛此法者摧伏令信於佛法中勤加精進親附愛樂世尊若有天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有惡心者若欲降伏當誦此呪所謂

多羅卑() [10]使() [*]使那卑() 婆羅卑() 呼婁() 摩呵呼婁() 呼婁呼婁() [*]使[11]() 毘[12]() [13][14]車陀尼[15][16]() [17]迦奢[*](十一) 希持希持(十二) [18](十三) 阿車(十四) 多車(十五) 摩羅[*]使[19]𭈫[*]伽睺(十六) 薩婆𠱀𠱀[20](十七) 薩婆彌利車𠱀[21]𭈽多那(十八) 阿那[22]多羅薩婆復多那[23][24]尼多(十九) [25]四天大王所見呪句[26](二十) 是呪神力諸欲求短悉能降伏[27](二十一)

爾時世尊告彌[28]菩薩天冠菩薩諸善丈夫我今以此無量千萬阿僧祇劫所集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囑付汝等令得久住[29]斷滅。」

時彌勒菩薩天冠菩薩白言:「世尊等於佛般涅槃後當廣流布於此經法諸有厚種善根菩薩諸眾生等令至其手使得自在降伏憍慢能持是經令信欲解佛涅槃後若有得聞是經法者受持讀誦書寫解說知皆是彌勒菩薩天冠菩薩神力所持。」

爾時魔王波旬來至會中白言:「世尊若為聲聞所說諸法我於是中無一毛竪今者世尊演說如是菩薩道法菩薩印印如來護[30]一切眾[31]所歸[32]說如是法我今已為憂箭所我今自知便為生老願佛世尊執持我手更莫[33]說如是極大功德力經勿令我等重被憂箭。」

佛告波旬:「汝勿愁苦多有眾生在汝境界不信是經少有眾生能信受者波旬當[34]大地抓取少土信甚深法諸眾生等如是甚[A1]如餘大地其不信者如是多矣其不信者盡是汝許是故波旬應生歡喜波旬眾生之界無量無邊。」

說是法時無量眾生住於無上正真道心九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眾生遠離塵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盡於諸漏心得解脫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天雨眾花百千伎樂不鼓自鳴百千萬億那由他天歡喜踊躍稱讚歌嘆:「我等今於閻浮提中再見法輪世尊昔在波羅捺國轉正法輪所利眾生今說是經所利眾生是為殊勝其有眾生持是經者是人不久當轉法輪。」

爾時彌勒菩薩天冠菩薩大德阿難等白言:「世尊當何名此云何受持?」佛言:「善男子是經名為大樹緊那羅王所問』,亦名宣說不思議法品』。如是受。」

佛說是經已彌勒菩薩天冠菩薩大德阿難等一切大眾夜叉乾闥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1]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第四

𭈫 𭈽
不分卷【聖】
大【大】,發大【宋】【元】【明】【宮】
往【大】,住【宋】【元】【明】【宮】
天【大】,人【宋】【元】【明】【聖】,大【宮】
刃【大】,仞【宋】【元】【明】【宮】
合【大】,各合【宋】【元】【明】【宮】
言【大】,佛【宋】【元】【明】【宮】【聖】
瑣【大】,鎖【元】【明】【聖】
導【大】,道【宋】【元】【明】【宮】
珠火【大】,火珠【宋】【元】【明】,光珠【宮】,諸火【聖】
毫【大】,豪【聖】
祥【大】,佯【宋】【宮】,詳【元】【明】,徉【聖】
軟【大】,濡【聖】
中【大】,孔【宋】【元】【明】【宮】【聖】
又【大】,更【宋】【元】【明】【宮】
供養【大】,多供【宋】【元】【明】【宮】【聖】
無【大】,不【宋】【元】【明】【宮】
燒【大】,嬈【宋】【元】【明】【宮】【聖】
主【大】,生【宋】
聞【大】,問【宋】【元】【明】
滴【大】,渧【聖】
日月星宿墜虛空無有能盡佛功德【大】,無有能盡佛功德日月星宿墜虛空【聖】
祇【大】*,耆【宋】【元】【明】【宮】*
舍【大】,舍大【宋】【元】【明】【宮】
斯【大】*,夷【宋】【元】【明】【宮】【聖】*
羅【大】,羅王【宋】【元】【明】【宮】【聖】
佛【大】,己【聖】
房【大】,處【宋】【元】【明】【宮】【聖】
䠒【大】,互【宋】【元】【明】【宮】【聖】
安善【大】,善安【宋】【元】【明】【宮】【聖】
白【大】,白佛【宋】【元】【明】【宮】
往【大】,後【宋】【元】【明】【宮】
熱【大】,執【宋】【元】【明】
惱【大】,悔【宋】【元】【明】【宮】【聖】
育養【大】,養育【宋】【元】【明】【宮】【聖】
明【大】,眼【宋】【宮】
明【大】,眼【宋】【元】【明】【宮】【聖】
佛【大】,〔-〕【宋】【元】【明】【宮】
專心【大】,心專【宮】【聖】
偽【大】,為【宋】【元】【明】【宮】【聖】
柱【大】,根【宋】【元】【明】【宮】,住【聖】
意【大】,憶【宋】【元】【明】【宮】【聖】
進【大】,習【宋】【元】【明】【宮】,集【聖】
兒【大】,若【宋】【元】【明】【宮】
授【大】,受【宋】【元】【明】【宮】【聖】
悒【大】下同,邑【聖】下同
無有【大】,有無【宮】
就【大】*,〔-〕【宮】【聖】*
有於【大】,則有【宋】【元】【明】【宮】,無有【聖】
成【大】,有【宋】【元】【明】【宮】
心【大】,之心【宋】【元】【明】【宮】【聖】
咥【大】,叱【宋】【元】【明】【宮】
集【大】*,習【宋】【元】【明】【宮】*
成【大】*,成就【宋】【元】【明】【宮】*
已【大】,以【宋】【元】【明】【宮】【聖】
成滿【大】,滿成【聖】
已【大】,行【宋】【元】【明】【宮】【聖】
修【大】,行【宮】
行【大】,於【聖】
靜【大】,淨【明】
梵【大】,禁【宋】【元】【明】【宮】
行【大】*,於【宋】【元】【明】【宮】【聖】*
行【大】,持【宋】【元】【明】【宮】
柱【大】,住【宋】【元】【明】【宮】【聖】
知【大】,智【宋】【元】【明】【宮】【聖】
行【大】,持【宋】【元】【明】【宮】
罣【大】,空【宋】【元】【明】【宮】【聖】
實【大】,寶【元】【明】【宮】【聖】
於【大】,行【宋】【元】【明】【宮】【聖】
行【大】*,於【宋】【元】【明】【聖】*,離【宮】
利【大】,行【宋】【元】【明】【宮】
人【大】,於【宋】【元】【明】【宮】【聖】
人【大】,有【宋】【元】【明】【宮】【聖】
王【大】,正【宋】【元】【明】【宮】
行【大】,行修行菩提最勝行彼終無有不智行【宋】【元】【明】【宮】
如【大】,妙【宋】【元】【明】【宮】【聖】
天【大】,大【宋】【元】【明】【宮】【聖】
夷【大】*,或【聖】*
覆【大】,復【宋】【元】【明】【宮】【聖】
欲親【大】,親現【宋】【元】【明】【宮】【聖】
將【大】,將欲【宋】【元】【明】【宮】【聖】
法【大】,法故【宋】【元】【明】【宮】【聖】
其義決【大】,決其義【元】【明】
我於【大】,於我【宋】【元】【明】【宮】【聖】
佛諸所有【大】,諸所有明【宋】【元】【明】【宮】
有【大】,有明【聖】
除【大】,降【宋】【元】【明】【宮】
我今【大】,令我【宋】【元】【明】【宮】,今我【聖】
初日【大】,日初【宋】【元】【明】【宮】【聖】
為【大】,說【宋】【元】【明】【宮】【聖】
愛敬【大】,所愛【宋】【元】【明】【宮】【聖】
之【大】,亦【聖】
讚【大】,歎【宋】【元】【明】【宮】【聖】
最【大】,〔-〕【宋】【元】【明】【宮】
主【大】,寶【宮】
種【大】,幢【宋】【元】【明】【宮】
當【大】,〔-〕【宋】【元】【明】【宮】
得【大】,是【元】【明】
使【大】*,伊【宋】【元】【明】【宮】【聖】*
婆【大】,娑【宋】【元】【明】【宮】【聖】
婆【大】,漊【宋】【元】【明】【宮】
波【大】,婆【聖】
囄【大】,離【宋】【元】【明】
期【大】,斯【宋】【元】【明】【宮】
呢【大】*,泥【宋】【元】【明】【宮】【聖】*
波【大】,啵【宋】【元】【宮】,𠱀【明】,嘙【聖】
毘【大】,生毘【宋】【元】【明】【宮】【聖】
𭈫【大】,呧【宋】【元】【明】【宮】,〔-〕【聖】
提【大】,提那【宋】【元】【明】【宮】【聖】
𭈽【大】,也呿【宋】【元】【明】【宮】【聖】
憂【大】,優【宮】【聖】
佛【大】,羅【宋】【元】【明】【宮】【聖】
㕹【大】,跋【宋】【元】【明】【宮】【聖】
四天乃至降伏二十字作長行【宋】【元】【明】【宮】
二十【大】,〔-〕【宋】【元】【明】【宮】
二十一【大】,〔-〕【宋】【元】【明】【宮】
勒【大】,轉【宮】
中無【大】,不中【聖】,中不【宋】【元】【明】,中不【宮】,中無=不中【宮】
持【大】,持菩薩護持【宋】【元】【明】【宮】【聖】
之【大】,也【聖】
趣【大】,趣處【宋】【元】【明】【宮】【聖】
演【大】,復【聖】
從【大】,彼【宋】【元】【明】【宮】
光明皇后願文【聖】
少【CB】【麗-CB】,小【大】(cf. K10n0130_p0031c19)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