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申日兒本經
No. 536 [Nos. 534, 535]

[1][2][3]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止[8]山中

[9]國王邊大臣長吏人民莫不敬重[10]教戒者佛教國王長者吏民皆令不得殺生盜竊他人婦女不得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不得嫉慳貪狐疑[11]作善得善作惡得惡所不欲莫施於人

其有學餘異道不受佛教戒者國王長者吏民皆不復敬所以不敬者非正道也教人不以道德身自殺生教人殺身自盜人財物教人[12]人財物身自犯他人婦女教人犯他人婦女身自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教人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身自嫉慳貪狐疑教人嫉妬慳貪狐疑

其國中有一四姓長者字為申日財產甚富金銀珍寶無央數申日事餘道不事佛道不信佛經道人皆共嫉妬佛悉會申日共議言:「佛今為王及傍臣長吏人民所敬重而我等獨不為王及邊臣長吏人民所敬重佛常自說言:『去來現在之事豫知他人所言心中所念。』寧可試知為審如佛言不?」

申日言:「當何以試?」

餘異道人教申日:「作飯[13]持毒藥置飯中掘門裏地令深五丈以火置[14]中土覆其上令佛從上來入如佛知去來現在之事者當不受請受請為不知去來現在之事。」

便可穿地作坑設飯食置毒藥其中申日:「[15]!」即行請佛

佛言:「大善!」

申日便語異道人道人言:「人已無所知但當穿地作坑耳。」

申日有一子字旃羅法年十六[16]宿命學佛道能知去來現在之事語其父言佛已知餘道所議不須試也莫用惡人言自投湯火。」申日不信子言便使掘坑以火置其作飯具置毒藥

佛告阿難:「勅諸比丘日皆不得先[1]佛行到飯上也悉隨佛後。」佛坐思惟正道諸天王皆[2]

申日遣人白佛時已到願可就飯。」

佛告阿難:「令諸比丘著衣持應器隨佛後。」

諸比丘受教著衣持應器皆隨佛行諸天王及諸鬼神無央數共[3]佛行佛即以地作黃金乃至申日[4]佛適向道便放光[5]令申日舍中悉作金色

旃羅法即語父言:「今佛已起向道十方皆明如日與諸比丘及無[6]數天共發來佛與諸比丘及無央數天共行如星中有月今父舍中明如是乎不須[7]佛也。」申日不用子言

佛到城門足[A1]門限舉城中即為大動病者即愈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瘖者能語被毒者毒不行狂者得正傴者得申瞋恚[8]為歡喜箜篌樂器不鼓自鳴婦女珠環皆自作聲鳥畜獸相和悲鳴

佛到申日門五丈火坑[9]作浴池中生蓮華一華生千葉諸弟子所蹈華生百葉皆悉蹈華上而行

申日見火[10][*]作水池中生蓮華便大懼怖持頭面著地以誠自說:「今為佛作飯皆以毒藥置其中[11]作好飯。」

佛言:「不須更炊持毒飯來食之。」佛就坐諸比丘皆坐

佛告阿難:「勅諸比丘且勿得食須佛教乃食。」

佛即呪曰:「下凡有三毒一者貪婬二者瞋恚三者佛無是三毒者毒為不行至誠有經法者毒亦不行如諸比丘道正者毒亦不行。」佛語適竟飯食中毒皆消去

佛語阿難:「令諸比丘皆飯毒皆已去。」

佛及諸比丘皆飯已日便前長跪以頭面著佛足白佛言:「[12]用惡人之言令我作惡願從佛求哀悔過。」

佛即為申日說經便得第一須陀洹道申日即受五戒為優婆塞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不犯他人婦女四者不兩舌五者不飲酒

申日受五戒已持頭面著佛足[13]佛作

申日[*]本經

申【大】,佛說申【明】
兒【大】*,兜【宋】【宮】*
經【大】,經兒或作兜或無本字【元】,經申日是長者之名兒即長者之子也【明】
宋【大】,劉宋【元】【明】
藏【大】,藏法師【宋】【元】【明】【宮】
求那【大】,〔-〕【宋】【宮】
譯【大】,第三譯【元】【明】
鷂【大】,鷄【明】
是【大】,〔-〕【宋】【元】【明】【宮】
受【大】,愛【宋】【宮】
信【大】,知【宮】
奪【大】,盜【宋】【元】【明】【宮】
請【大】,諸【明】
中土【大】,中上【宋】,中草【元】【明】,其中【宮】
嘉【大】,佳【宋】【元】【明】【宮】
過【大】,通【宋】【元】【明】【宮】
佛行【大】,行佛【宋】【宮】
騷【大】,路【宋】,驚【宮】
從【大】,行【宮】
門【大】,聞【宮】
影【大】,景【宋】【元】【明】
央【大】,鞅【宮】
試【大】,請【宮】
者【大】,者皆【宋】【元】【明】【宮】
以【大】*,已【元】【明】【宮】*
坑【大】,〔-〕【宋】【元】【明】【宮】
收更【大】,更炊【宋】【元】【明】【宮】
我【大】,大【宋】【元】【明】【宮】
佛作【大】,〔-〕【宋】【元】【明】【宮】
蹈【CB】【麗-CB】,踏【大】(cf. K11n0220_p0403c08; T53n2121_p0190b10)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