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賢劫經

賢劫經卷第六

[24]八等品第十九

佛告喜王菩薩:「何謂八等度無極有六事信八等篤樂執御不墮八邪是曰布施於八[25]行執持道法不為俗榮是曰持戒既在等行存平等業而得自在無侵[26]是曰忍一坐不興[27]成羅漢行度三界無復生死是曰精進因從八等致於道迹往來不還無[28]真人是曰一心以越眾流分別若干懷來斯義無上正真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29]道迹法度無極有六事因其道迹以次致明消盡陰蓋淫怒癡冥睡眠調戲是曰布施盡愛欲無復眾穢不淨之行是曰持[30]七反往來天上[31]間乃盡眾漏是曰忍辱家家行乞以福一切世[32]得安是曰精進其以一行守身口心捨一切業無益之元是曰一其無所著解一切空三界本[33]是曰智是為六

何謂往來[34]微塵度無極有六事雖在三界覩其色欲稍稍向[35]是曰布施其見塵勞愛欲之難心未曾犯是曰持戒察其罪釁轉欲薄[36]究竟令無是曰忍辱以明通利觀[37]罪業從其行成是曰精進以見燒盡一切愛欲令無有餘是曰一心暢一[38]生死之元以去愛著無復眾患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不還度無極有六事以能遠離欲界之著行四恩法四等無厭曰布施其心無餘勞穢之難極盡其元不復還世是曰持戒生二十二善施諸天在上修行不捨道業是曰忍辱夙夜勤修存心在若生二十三善施性天是曰精進若生二十四無[1]愛結在上[2]然心無求天曰一心若以親近六通[3]行正士之路致於慧藏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無著度無極有六事以盡[4]失忽[5]之法至阿羅漢曰布施不復須[6]無忘[*]失法自然盡矣曰持戒若以篤信而得解脫心不懷疑是曰忍辱[7]慧解而至滅盡生老病死是曰精進消盡眾厄三塗之難身自證明是曰一心俱得解[8]周旋生死永盡無餘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緣覺度無極有六事於少事[9]處山寂靜不貪身命不為眾閙曰布施[10]正士業以選擇法正真宜同能將時宜是曰持戒獨處守志不為放逸曰忍辱[*]逮解脫度三界去無復結縛曰精進若修寂然至于惔怕心無所著是曰一心致一品[11]正真之本亘然如法無有二業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菩薩度無極有六事所行救濟常以等心無有[12]曰布施得致和性常行安隱用療治心如其所生而開化之是曰持戒若以等心加於眾生不為傷害是曰忍辱若以奉行深要空法無上大道至真之義致一切智是曰精進不猗他[13][14]復還墮於小節正受平等是曰一心不厭生死以慧開導一切眾生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盡慧度無極有六事其以盡慧修治所應不墮短乏是曰布施用善諦療治眾行身口意淨是曰持戒所行除穢清淨[15]明而無有[16]是曰忍辱以斷諸迷樂在正真宣所當宜順佛法教是曰精無所悋惜一切所有皆能濟厄勤修正真是曰一心以能棄捐[17]不可之業一切無明[*]逮致巍巍聖達六通至一切智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無所生慧度無極有六事其愛欲本[18]欲起者曉了悉空慧無所生是曰布施使無往形亦無還[19]解無所生是曰持戒[20]世法而有緣雜唯純修法是曰忍專修脫門空無[21]願無所[*]是曰精所以能見無所生慧用見一切悉無所有是曰一心以斷眾念一切塵垢不懷[22]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建立度無極有六事若正法[23]設正法沒心不捨道致衣食養及與名聞是曰布施在于法訓無所猗求心等如空是曰持戒其能歡[24]四種[25]猗於四是曰忍辱若以勤修方便果實於正真無上道果是曰精進在阿須倫時常學經典不捨三寶是曰一心一切世間悉聞其法輒受奉行無有邪心是曰智慧是為

何謂致天眼度無極有六事若以天眼見一切色心無所著了虛無矣是曰布施設能明了覩于無色用行善權不墮欲界是曰持假使解達無像之色達之心等無有憎愛是曰忍辱以察生死往來周旋眾難之患不以拘畏是曰精進[26][27]念等一切思內外無礙無有所歸是曰一心若視寂然其心惔怕猶如虛空不可限量是曰智慧為六

何謂天耳度無極有六事若能得聞一切眾生言語音聲天上伎樂歌舞之聲地獄餓鬼畜生啼哭之音慈心向之是曰布施使人得聽細微之響了一切言悉空無辭是曰持戒一切所行悉隨道業不隨外學六十二是曰忍辱若以[28]宣心念是行隨時之宜善權方便化以智慧是曰精進聞一切空悉無萬物諮受經道而執誦持是曰一心一切音知之盡滅歸於寂然無上正真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心[29]自在他人心念度無極有六事若心由己見諸處所三界之患欲救濟之是曰布施其心普見善不善義斯心平等不存有為是曰持戒觀諸因緣報應之業本無緣對是曰忍辱若覩過去當來世事悉豫了了見其本末是曰精進[30]等視[31]在之事皆如幻化是曰一心普見一切眾行本[32]無有本末何所[33]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識念往古過去度無極有六事見識過去所生更歷所行是非是曰布所作成就以用勸助無上正真是曰持戒不用頻來而皆滅盡令無所生是曰忍辱是名[34]無所有有所[35]見見一切本是曰一心以若干品頒宣經道開化三界[36]危厄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神足飛行度無極有六事以得神足在所飛[37]到於十方是曰布施所行方便常[38]法義解五陰空無所破壞是曰持戒興造大哀愍傷眾生欲度脫之是曰忍辱所行具足猶如[39]滿眾星中明而無漏失是曰精進若能自制五陰[1]十二緣起[2]伏其志是曰一心其不精進化令勤修入無極聖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3]盡度無極有六事[4]見彼已不計彼我無有眾漏是曰布施以觀諸漏知習所生使無所起是曰持戒視一切漏本悉無根皆以滅盡是曰忍辱而身[*]逮得察諸漏盡盡無所盡不見生死之所歸趣是曰精進其使眾漏根本自然永無有餘是曰一心精進力拔斯眾漏而無處所見無所趣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威儀度無極有六事用威儀使無數人[5]用禮節和心歡喜是曰布施普多所悅一切眾生無不[6]歡喜諮受法訓是曰持戒所觀專精而不放逸唯存大是曰忍辱行來安徐而不卒暴是曰精威儀不缺禮節備具是曰一心見深遠業明曜無本德行具足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愍傷度無極有六事若有惡人心懷邪以衣食養而救濟之是曰布施[7][8]害人若遭厄難而救護之因示經道是曰持若外異學有所志願而自貢高悉能[9]是曰忍辱若為眾人有所敷[10]宣其義理猶池蓮華是曰精進以賢善業而講其義令自[11]調是曰一心若有祠祀因其所興往為說法言如審諦化[12]裸形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行空度無極有六事所施無厭不以為惓[13]入道不為俗事是曰布施所作自在而得由己不從他教是曰持戒行專精而不迴還墮于小節是曰忍辱究竟行不中取證畢眾祐德是曰精進所應奉行常無所猗奉修純[14]是曰一心隨其所好而造立行導利一切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捐捨度無極有六事其以[15]棄捐壽命之行不以貪身所行無所罣礙是曰布施若棄現在在身口心五趣生死心無所[16]是曰持戒以結境界安法奉行四等六度而無所越是曰忍辱所可放捨捨婬怒癡棄一切餘苦諸見六十二事是曰精進以令眾生所行純[*]不以貢高以捨所行是曰一心以離眾生愁憂之慼心存至法而順律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滅度度無極有六事因曉了空不以[17]其至滅度致無所生是曰布施心所建立立於大道存無處是曰持戒捨身之安不猗身命開化眾生是曰忍辱以神足力動三千界一切天人無驚怖者是曰精進其心禪思定意正受無所著不為放逸是曰一心滅度之後散其身骨遍布十方一切蒙恩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變化度無極有六事分布舍利處處得之流布天下是曰布施舍利[18]瑞威神[19]見莫不悅[20]持戒眾生見變心抱喜[A1]因發道心是曰忍辱諸天見威功德巍巍勸之代喜是曰精進若見仙足舍利放光其衣毛起淚即出者是曰一心若覩舍利立至誠願現光威德五色晃曜是曰智慧為六

何謂流布法教度無極有六事若得眾人自歸供養給[21]眾所是曰布施常守己心令無所生其無所生則無所滅是曰持戒若無所有見其三界佛法人物一切自然曰忍辱能令經典道法訓教流在天上周遍天下是曰精進諸魔官屬見之驚縮無當威是曰一心假使法教[22]顯流布十方愛敬各懷悅豫稍稍漸得至滅度法是曰智慧是為六

何謂分舍利度無極有六事為舍利求眾供養[23]夙夜敬事是曰布施無數之眾悉共歡喜歸命作禮是曰持戒若復示現光明威神遠近來觀轉相化心是曰忍辱諸天人民咸共踊躍[24]其至尊緣發道意是曰精進若見舍利無有餘樂思念佛道莫[25]是曰一心嗟歎舍利得妙辯才無罣礙致入智慧是為六。」

爾時世尊重散告語喜王菩薩:「是二千一百諸度無極其餘復有九十諸度無極消世九惱化九十六諸外邪學使入正真。」

佛告喜王菩薩:「是二千一百諸度無極[26]教化諸貪婬種二千一百諸度無極說法開化諸瞋恚種二千一百諸度無極說法開覺[27]愚癡種二千一百諸度無極說法訓誨化等分種是合八千四百諸度無極一變為合八萬四千諸度無極佛則醫王法為眾[28]一切三界無上良藥療治三毒陰蓋得等分[29]逆無[*]復人因見化導靡不解不奉行斯八萬四千諸度無極欲為百千種人除八萬四千眾垢塵勞[*]逮八萬四[30]諸三昧門終不能成由是修立八萬四千空行法義[31]化導百千種人消除八萬四千眾垢塵勞[*]逮八萬四千諸三昧門[32]佛道深入無極致一切智。」

佛言喜王:「吾以是法坐佛樹下降魔官屬成最正覺因是解法建立[1]在於地[2][3]趺坐便致巍巍神妙。」

梵王[4]敬忽下稽首歸命求哀往古誓願為一切眾生今悉集會咸欲聞[5]。」梵王垂淚而勤勸助:「唯濟一切未度迷惑成如斯微妙大聖[*]逮最正覺寂然安坐自靜默心惟此意五濁惡世九十六徑六十二見迷惑卒暴多無[*]復不受道教不如默然取般泥洹佛坐樹下光明巍巍普照十淨居身天[6]見威光顏貌功勳靡不[7][8]道德灼灼吉祥之業應當流布諸天眾會皆共悅豫建立大光寂寞[9]正真聖達無[10][11]煒煒威德普顯無上清淨三世最周遍一切十方佛界其心[12]徹動三千道慧廣遠難得見聞超絕無底名稱通暢覩此威神妙光無量顏容盛德智如虛空殊特無喻。」

[13]梵王[14]重啟佛:「悚息一心恪自歸。」說此頌曰

道場演大光  
降魔消塵勞
震動三千國  
滅眾惡趣患
正身安隱坐  
不傾猶須彌
振曜[15]佛土  
處樹莫不蒙
平坐諸根寂  
師子據無畏
自覩欲寂滅  
[16]護演[17]
在樹王顯威  
廣布[18]道安
消世無益法  
滅化三塗厄
觀光顏無厭  
心念諦愍傷
審思說尊[19]  
等演法平[20]
道選三世業  
曜三品諸法
以時宣意行  
[21]道猶月滿
[22]三十二  
世上大聖父
不捨[23]世無  
神無比梵來
觀世在三火  
覺俗以法水
常護[24][25]  
是時雨甘露
察精進無斷  
迷惑得正路
明眼教無二  
唯愍哀時誨
德猶海大山  
眾故[26]覺船
斯度諸[27]  
化外險邪學
人縛貪計身  
邪見害愛僕
不得解久獄  
[28]眾可化脫
生邪長睡眠  
隨塵不樂道
得定戒願強  
何不擊法鼓
[29]乏匱墮獄  
五趣世[30]
常不逮無盡  
何故不宣祠
無數眾懷信  
在寂捨甘露
炎哀解法雨  
執覺可降澤
[31]三世瘡病  
不覺心塵[32]
得了淨醫藥  
何不濟[33]救療
消眾生闇昧  
成大德馬藏
慧光照大千  
何不曜佛國
唯愍天世人  
墮在四[34]
何不濟此厄  
護諸墮[35][36]
佛見諸雜想  
天人住叉手
無諂棄非安  
何不現道寶
佛眼觀三界  
梵天勸人尊
唯哀眾邪見  
轉法輪消熱
尊在師子座  
諸天人集斯
立是求潤澤  
唯為轉法[37]。」[38]

[39]千佛名號品第二十

喜王菩薩復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此會中寧[40]大士得此定意者乎入斯八千四百諸度無極耶及八萬四千度無極法入八萬四千諸三昧門乎?」

佛告喜王菩薩:「今此會中有菩薩大士得此定意諸度無極復得入斯八萬四千諸三昧不但此諸開士及當來學斯賢劫中成最正覺一千如來是也除四如來也前逮無上正真為最正覺者也亦逮是三昧。」

喜王菩薩復白佛言:「善哉世尊唯以加哀當宣此諸菩薩名字姓號多所哀念多所安隱愍傷諸天及十方人[41]於正典當令道法而得久為將來學諸菩薩施顯示光明行無上正真之道而因成就。」

佛告喜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千佛名號。」喜王菩薩與諸大眾受教而聽

爾時世尊便歎詠說諸佛[42]

[43]善思[44]  
諸佛音  
[45]念安
離垢稱  
大名聞  
明珠[46]
堅師子  
獨遊步  
捨所念
及智積  
[47]意善  
無極像
無量覺  
言妙顏  
慧光曜
消強意  
能擁護  
至誠英
蓮華[48]  
眾諸安  
聖慧業
將功勳  
無思議  
淨梵施
寶事業  
處天華  
善思惟
無限法  
名聞[1]  
[2]
自在門  
十種力  
有十[3]
大聖[4]  
無所越  
遊寂然
在於彼  
無數天  
須彌光
極重藏  
因越度  
而獨步
威神勝  
大部界  
以止護
將三[5]  
有功勳  
宣名稱
日光明  
師子英  
時節王
師子藏  
示現有  
光遠照
[6]師子  
有所施  
莫能勝
為最幢  
喜悅稱  
堅精進
無損  
有名稱  
無恐怖
無著天  
[7]  
世光曜
微妙音  
執功勳  
除闇冥
無等倫。」

佛告喜王菩薩:「當歎頌斯諸菩薩等於賢劫中當成佛者所有名號

拘留孫  
[8]牟尼  
其迦葉
釋迦文  
慈氏佛  
師子焰
柔仁佛  
及妙華  
善星宿
及導師  
大豐[9]  
大力佛
星宿王  
[10]藥氏  
寂然英
大光明  
牟尼佛  
等過品
具足品  
等二事  
而照明
日藏佛  
月光曜  
善明佛
無憂佛  
[11]含曜  
照執華
功勳光  
因現義  
[12][13]
興盛佛  
好導[14]  
頂光明
威神首  
難勝氏  
德幢佛
[15]靜閑  
梵音響  
順次堅
[16]  
[17]光佛  
大山氏
智金剛  
[18]無畏  
寶蓮華
[19]  
華光氏  
[20]棄愛
大威[21]  
[22]梵氏佛  
無量佛
龍施佛  
[23]龍施進  
堅固步
無虛見  
施精[24]  
解縛佛
不退沒  
師子幢  
[25]法勝
喜王佛  
號妙御  
[26]名稱
德豐多  
眾香手  
離垢[27]
師子頰  
號寶稱  
滅除穢
無量佛  
號總持  
雄人月
善見佛  
逮嚴佛  
明珠光
山頂英  
號法事  
了義理
情性調  
寶品佛  
念勝根
樂欲度  
住立覺  
了別[28]
超越尊  
首最佛  
雨音聲
善思惟  
有善意  
離垢稱
[29]名聞  
明珠淨  
堅師子
[30]長樹  
捨思惟  
智慧頂
善住立  
有志意  
無量意
妙顏色  
聖慧光  
誓堅固
吉祥善  
有妙英  
人蓮華
所在安  
慧造佛  
功勳布
[31]  
梵天施  
寶事佛
妙好華  
天神[32]  
善思義
治自在  
名聞意  
積辯才
金剛幢  
光曜炎  
第十佛
諸佛號  
各如是  
無越樂
遊寂靜  
[33]  
閑天佛
山幢佛  
炎重聖  
[34]
寶藏佛  
不樂越  
勝大界
三世護  
號德稱  
[35]炎光
[36]明照  
臨以時  
[37]首藏
所奉行  
而示現  
焰照佛
光明尊  
紫金山  
師子施
莫能幢  
人中王  
光炎稱
堅精進  
無損稱  
離於畏
無著天  
[38]  
饒益世
微美香  
[39]德尊  
損於冥
第等倫  
得自在  
師子誓
名寶稱  
消滅穢  
執甘露
意中月  
日無[40]  
以莊嚴
意珠光  
首英[41]  
[42]造法本
[43]  
決眾理  
施所願
寶品身  
重根劫  
[44]濟度
樂意住  
分別部  
師子音
號戲樂  
柔男子  
清和佛
龍光佛  
華山氏  
龍忻豫
香甚豪  
名稱佛  
勢大天
功勳鬘  
饒益龍  
嚴飾目
善行道  
[45]  
愍傷氏
了慧佛  
無量氏  
顯明佛
號至誠  
日光曜  
以決意
無限佛  
顏貌像  
照明佛
寶英氏  
決狐疑  
師子顧
至安隱  
號柔[46]𭮦  
[47]
不虛覺  
妙華英  
[48]石根
號大威  
造作現  
無量佛
名稱寶  
天隨氏  
解義矣
具足意  
稱高藏  
無憂佛
離垢氏  
梵天佛  
總持豪
目華佛  
離行體  
號法光
無毀現  
德喜悅  
三界奉
[1]開葉  
寶光氏  
寶英佛
上名聞  
造光佛  
無量威
以隨時  
師子身  
明意佛
難勝氏  
功德體  
名稱英
得力勢  
遊無限  
離垢月
普現義  
勇猛佛  
功福富
[2]  
至德曜  
意離垢
善寂然  
號善天  
永捨垢
以無勝  
執殊供  
無量氏
最好曜  
無卑藏  
無所住
以復覺  
[3]尊重  
俗之光
日善佛  
福豐饒  
興威氏
號無量  
意吉祥  
行帝王
[4]  
施無[5]  
施名聞
[6]  
施齊士  
金剛佛
將大施  
號意寂  
順香手
[7]鉤鏁  
號善施  
無所卑
廉恪佛  
月晃昱  
炎英佛
大吉祥  
寂然慧  
號吉義
甚山頂  
甚調良  
蓮華氏
無著稱  
遊聖慧  
離于冥
充滿佛  
所在安  
[8]無損
名稱天  
勤現行  
月氏佛
多功勳  
寶月佛  
師子幢
樂於慧  
無所損  
號不戲
樂功德  
無著佛  
名聞氏
蓮華葉  
[9]大藏  
稱明珠
號金剛  
無量壽  
淨明珠
大根本  
超眾惡  
名稱月
忻喜光  
無所犯  
寶意月
號寂然  
明王施  
[10]
猶自在  
[11]  
以離畏
寶藏佛  
若干月  
離垢稱
號寂滅  
[12]  
[13]
[14]  
寶愛敬  
寶品佛
寶遊步  
師子[15]  
勝不淨
善意佛  
光照世  
寶威神
[16]樂氏  
號憶智  
好清淨
化外業  
以香手  
意炎佛
山幢幡  
善妙[17]  
堅固[18]
威神強  
號珠[19]  
[*][20]
[21]  
號梵音  
師子月
威神首  
號善生  
莫能勝
月氏佛  
慈眾諸  
日大趣
山光[22]  
至德頂  
大名聞
號法稱  
施光佛  
[23]
作至誠  
修命業  
以善時
善甚重  
決了意  
志念行
明珠香  
勝忻喜  
師子光
號照明  
上名聞  
善山氏
晃昱珠  
號光勢  
勢無卑
勤修焰  
明珠月  
在世尊
吉祥手  
寶忻樂  
閑靜明
好寂道  
光嚴哀  
所到寂
世善樂  
號無憂  
順十所
忻樂力  
勢力首  
勢威[24]
大勢至  
功勳藏  
言至誠
上安隱  
炎明佛  
大光氏
德光明  
號寶首  
光演香
[*]  
[25]  
善華[26]
珍寶佛  
江海氏  
執持地
意義理  
意清徹  
功德輪
寶舍宅  
行至義  
[27]世月
音柔和  
梵英心  
面威重
意吉利  
堅固施  
號福光
大威曜  
寶氏佛  
號名聞
至重願  
無量稱  
光不虛
[28]  
勝根元  
眾金剛
英善品  
妙華[29]  
[30]
[31]  
善思稱  
以照曜
神祇品  
寂功勳  
超越義
住無畏  
建立慈  
至要藏
明珠行  
威解脫  
善光明
至味佛  
善度脫  
等威神
聖慧[32]  
梵以生  
至誠音
善覺佛  
勢力施  
師子步
號華英  
慧事業  
慧與華
功德藏  
布名聞  
除卑賤
無恐怖  
意光明  
於斯梵
自望天  
愛事業  
真誠天
明珠藏  
功德室  
積聖慧
莫能[1]  
喜悅喜  
堅固願
所施天  
梵柔仁  
意所趣
得消惡  
火赫焰  
大威神
思夷華  
鳴吼佛  
善計數
[2]無憶  
大愛敬  
善安意
光重曜  
弘微妙  
主所生
精所至  
[3]  
有境界
善多佛  
[4]迦陀  
救於世
福光氏  
寶音佛  
金剛將
號富有  
師子力  
離垢目
身解脫  
覺清徹  
聖慧步
威堅固  
大光明  
日晃曜
體離垢  
分別威  
無損耗
柔軟[5]  
月光氏  
[6]施佛
行寂然  
號無怒  
多有鐙
晃曜田  
清淨國  
超出上
蓮華上  
光首佛  
寶清淨
號極賢  
寶上氏  
善安明
江海施  
梵天英  
[7]寶蓋
好妙焰  
隨時義  
明達想
功德[*]  
宣音佛  
盛滿月
蓮華光  
善專精  
[8]明王
電焰英  
光明王  
號晃昱
稱無[9]  
蓮華藏  
供養至
四禪業  
無所得  
強勢兵
功德藏  
獨遊步  
無礙佛
覺意靜  
慧光明  
號天聖
御光明  
應所趣  
華英佛
羅云氏  
大篤信  
星宿王
醫王佛  
功福[10]  
所覆蓋
宣暢王  
日光明  
法藏氏
善意[11]  
德根念  
損兵刃
號智積  
善住立  
善了行
梵天音  
龍雷電  
和音佛
神通英  
聖智品  
吉安祥
梵平等  
妙目療  
號布龍
至誠英  
明了佛  
無怯弱
寶音聲  
柔軟響  
號師子
號琦薩  
若干辯  
勇慧氏
蓮華積  
號華開  
行步至
積功[12]  
顏貌貴  
主威曜
[13]  
威神王  
覺王佛
無盡氏  
覺達[14]  
號悅豫
智郡[15]  
號最上  
逮威施
智慧氏  
音柔[16]  
導師[17]
聲無礙  
施尊藏  
豪慧佛
獨遊步  
大晃曜  
應根香
善光明  
布威稱  
好顏王
號吉利  
師子兵  
所止宿
名聞伏  
和妙藏  
福光明
住良性  
[*]明王  
積聖慧
尊天佛  
大主元  
解了行
號金[*]  
閑靜教  
號難勝
悅喜[*]  
安明氏  
紫金光
號妙好  
功勳根  
法饒益
[*]  
豐多氏  
號虛空
微妙慧  
覺解微  
一切威
[18]藥佛  
解脫英  
智藏佛
積聖慧  
[19]敬畏  
降伏流
[20]無礙  
集至誠  
善音響
威重帝  
應如念  
號稱法
解威神  
尊化身  
言柔軟
師子[21]  
捐重擔  
[22]眾根
敬師子  
法伴侶  
遊安隱
無怒覺  
顏色盛  
威神王
號諸覺  
善明佛  
住立義
覺光明  
神妙音  
威悅眾
行不虛  
消壞瞋  
顏貌尊
善紫金  
調和佛  
解脫結
住於法  
號往歸  
棄自大
聖慧藏  
梵天遊  
號栴檀
無愁慼  
清淨身  
號佛英
蓮華佛  
威無量  
天光曜
聖智華  
號作斯  
功德慧
梵天居  
寶牽佛  
[23]王氏
無損佛  
至尊教  
水帝[24]
星明氏  
無所害  
[25]琉璃
[26]天華  
揚名稱  
弓身光
極善明  
一切勳  
甚貴光
珍寶佛  
元首氏  
妙丈夫
號月所  
無量光  
快意念
炎明佛  
視無厭  
師子佛
好樂慧  
山根本  
寂然德
積勢力  
[27]  
暢善聲
號快華  
住於義  
威德王
慧無等  
號無限  
音響佛
名殊勝  
善光明  
安隱斯
解說佛  
心思義  
號極貴
宣暢音  
晃昱業  
等虛空
身名聞  
利寂然  
無瑕穢
號清淨  
意習行  
蓮華佛
順品第  
善光曜  
妙辯才
號盡極  
善周遍  
重根[1]
離怖畏  
慧清白  
安住佛
宣辯才  
最明目  
覺名聞
常空佛  
月寂然  
無恐懼
大顯現  
梵天氏  
好音響
大聖慧  
度邊際  
普無際
覺了意  
樹根[2]  
行極[3]
清除音  
寂功[*]  
有力勢
號強首  
敬聖佛  
以逮[4]
號明味  
雷震吼  
雨音聲
眼愛敬  
仁賢氏  
明極快
極富有  
合集德  
而寂然
號悅豫  
法幢幡  
至聖響
心虛空  
[5]  
功德佛
分別音  
德光明  
有威神
達根[6]  
有意念  
有捷[7]
寂然輪  
仁善[8]  
若干月
[9]遠聞  
無垢塵  
德至誠
殊妙華  
德幢幡  
[10]辯才
[11]珍寶  
懷悅豫  
敬愛月
無卒暴  
師子力  
自在王
悅無量  
平等業  
無瞋恚
滅垢穢  
頒宣宜  
慧無愚
玄妙佛  
善仁賢  
而應住
十慧寂  
言談帝  
[12]
有深意  
行無量  
有法力
至供養  
華光明  
在三世
[13]靜供  
日曜藏  
天奉事
幢幡佛  
有解脫  
至真髮
演甘露  
極殊異  
堅雄心
真珍寶  
光明品  
遊玄妙
言辭淨  
[14]光明  
積功德
演光曜  
無損首  
師子步
超出難  
布施華  
顏悅豫
紅蓮華  
好愛慧  
淨玄珠
清無虛  
慧聖明  
謙卑行
除幢幡  
善思惟  
好脫門
曉了明  
聞如海  
總持寶
成智識  
可悅意  
暢音聲
見無業  
好所樂  
斷垢塵
行極邊  
多化異  
天布響
寶游步  
紅蓮華  
象香首
伏怨敵  
[15]  
恨善郡
妙華光  
師子響  
月遊[16]
定壞冥  
無所動  
忍細步
福燈度  
[17]累音  
而最上
精進力  
住術意  
發寂然
妙善月  
覺意華  
吉祥善
所言快  
慧勢力  
威方便
[18]鐙火  
行步強  
天音聲
順寂然  
若干日  
以隨時
安樂佛  
戒光明  
修建立
無塵埃  
[19]  
有聖慧
轉增益  
香光明  
因順時
音暉曜  
柔軟[20]  
無罣礙
寂幢幡  
趣最道  
行玄妙
愛敬寶  
法所遊  
而言天
無極慈  
善知友  
步寂然
無量土  
明曜山  
賢所歎
興發道  
斯威神  
所現光
報善行  
逮極善  
離憂慼
寶光明  
所行道  
功福行
德如海  
若干品  
降伏魔
除害非  
所宿止  
入外學
無壞意  
能思遠  
因所[21]
取重解  
斯愛敬  
道幢幡
聖慧響  
號須[22]  
斯梵天
樂隱佛  
神足英  
勝根地
所執持  
日恭恪  
月宮生
[23]益華  
賢所施  
持精明
福所哀  
[24]  
善音說
法貴佛  
梵天響  
[25]快善
無缺漏  
覺舉號  
大弘廣
名聞稱  
英妙意  
暢神音
[26]音樹  
棄愚癡  
降甘露
[27]  
辯無[28]  
宣名稱
應性行  
供養度  
而懷憂
愛樂安  
[29]俗志  
樂所趣
歸所行  
破眾業  
青蓮華
調華佛  
永無底  
宣辯才
號光曜  
斯逮致  
有功勳
御精進  
[30]  
最上行
[1]好樂  
功福意  
亘明曜
德無[*]  
集威神  
師子步
妙無動  
行晃曜  
龍音響
執持輪  
尊勢象  
樂哀世
法音佛  
樂無底  
號名稱
雨幢佛  
雨德行  
美好香
號虛空  
音響辭  
天帝王
弘明珠  
善財業  
燈火焰
斷根王  
閑寂靜  
主安隱
師子[2]  
流寶名  
建立義
建示現  
所有華  
眉間光
無邊際  
辯才王  
[3]剖判
由自在  
師子[4]  
遊晃[5]
[6]  
[7]  
無所愁
郡土地  
心覺解  
殊勝法
安光教  
應美香  
[*]有力
智慧華  
其音強  
順安隱
義理氏  
好愛喜  
得致勝
執衣鉢  
行寂然  
人師子
有名稱  
號樓[8]

是賢劫中有斯千佛興現出世度脫十方一切眾生是千佛等各有名號皆如是像若有人聞受持諷誦執學心懷專精了識行無放逸和同供養棄眾惡趣勤苦之患長得安隱住于禁戒諸所將[9]信順喜經道應行清淨值具足果此深妙忍根元法忍護一切世若干億劫犯諸惡行不知罪福果之報應聞諸佛名除一切罪無復眾患假使有持是諸佛名一切尊號致得神足一心定意若有凡庶逮得見聞自在值此斯眾導師御行經典來億載無量功祚所解說義暢達音慧因得值見斯三昧定性行清淨心無猶豫所興發慧不著三界以逮總持存在心懷是等當行此三昧定。」[10]

賢劫經卷第六

𭮦 𮟵
不分卷【宋】【元】【明】【宮】
等【大】,篤【聖】
欺【大】,期【聖】
逮【大】下同,還【聖】下同
著【大】,元【宮】【聖】
懷【大】,〔-〕【宋】【元】【明】【宮】【聖】
戒【大】,〔-〕【聖】
世【大】,還生世【宮】
世【大】,間【宋】【元】【明】
元【大】,無【宋】【元】【明】【宮】
微塵【大】,塵微【聖】
滅【大】,減【宋】【元】【明】
少【大】,尠【宋】【元】【明】【宮】,抄【聖】
察【大】,眾【宋】【元】【明】【宮】【聖】
生【大】,切【宋】【元】【明】【宮】
愛結【大】,結愛【宋】【元】【明】【宮】
坦【大】,亘【宋】【元】【明】【宮】【聖】
正【大】,至【宋】【元】【明】【宮】【聖】
忘【大】*,亡【宋】【元】【明】【宮】【聖】*
誤【大】,悞【宋】【元】【明】【宮】
持【大】,待【宋】【元】【明】【宮】【聖】
以【大】,心【宋】【元】【明】【宮】
免【大】,勉【宋】【宮】【聖】,脫【元】【明】
處山【大】,處止【宮】,家山【聖】
興【大】,與【聖】
業【大】,〔-〕【聖】
諛【大】,諭【宮】【聖】
音【大】,意【宋】【元】【明】
作【大】,不【宋】【元】【明】【宮】【聖】
光【大】,晃【宮】【聖】
想【大】,相【宋】【元】【明】【宮】
不可之【大】,諸不可【宋】【元】【明】【宮】
報【大】,新【宮】【聖】
返【大】,反【宋】【元】【明】【宮】【聖】
與【大】,興【聖】
相【大】,想【聖】
妄【大】,望【聖】
住【大】,往【聖】
悅【大】,喜世【聖】
性【大】,姓【宋】【元】【明】【宮】
覩【大】,觀【宋】【元】【明】【宮】
念等【大】,〔-〕【聖】
口【大】,班【宋】【元】【明】【宮】
智【大】,知【宋】【元】【明】【宮】【聖】
平【大】,求【聖】
現【大】,見【聖】
末【大】,元【宋】【元】【明】
有【大】,為【宮】,〔-〕【聖】
號【大】,號為【宋】【元】【明】【宮】
覩【大】,觀【宋】【元】【明】【宮】
道【大】,導【宋】【元】【明】【宮】
騰【大】,勝【聖】
順【大】,慎【聖】
月【大】,月以【聖】
衰【大】,入【宋】【元】【明】【宮】【聖】
抑【大】,憶【聖】
漏【大】,〔-〕【聖】
己【大】,以【宋】【元】【明】【宮】
咸【大】,盛【聖】
歡喜【大】,喜歡【宋】【元】【明】【宮】【聖】
見【大】,覽【宋】
兇【大】,凶【宋】【元】【明】【宮】
忍【大】,念【聖】
演【大】,〔-〕【聖】
調【大】,然【宮】【聖】
裸形【大】,倮刑【聖】
令【大】,使【宮】
熟【大】*,淑【宋】【元】【明】【宮】【聖】*
棄捐【大】,捐捨【聖】
著【大】,若【聖】
妄【大】,望【聖】
現【大】,見【聖】
光明【大】,〔-〕【聖】
曰【大】,〔-〕【聖】
眾所【大】,所眾【宋】【元】【明】【宮】【聖】
明【大】,興【宋】【元】【明】【宮】
具【大】,其【聖】
知【大】,智【聖】
喻【大】,踰【宋】【元】【明】【宮】【聖】
法【大】,法宣【宋】【元】【明】【宮】【聖】
諸【大】,〔-〕【聖】
生【大】,行【宋】【元】【明】【宮】【聖】
返【大】*,反【宋】【元】【明】【宮】【聖】*
千【大】,千度無極欲為百千福人除八萬四千眾垢塵勞還八萬四千【聖】
是【大】,法【宮】
謂【大】,諸【聖】
平【大】,〔-〕【聖】
上【大】,分【宋】【元】【明】【宮】【聖】
跏【大】,加【宋】【元】【明】【宮】【聖】
恭【大】,供【聖】
經【大】,法【聖】
遙【大】,逢【聖】
晃【大】,見【聖】
昱【大】,晃【宋】【元】【明】【宮】
正真【大】,真正【聖】
際【大】,除【聖】
明【大】,眼【宮】
解【大】,鮮【宮】【聖】
時【大】,是【宋】【元】【明】【宮】
復【大】,便【宋】【元】【明】【宮】
照【大】,遍【宮】【聖】
床【大】,狀【聖】
暉【大】,耀【宋】【元】【明】【宮】
大【大】,天【宮】【聖】
議【大】,義【宋】【元】【明】【宮】
坦【大】,均【宋】【元】【明】【宮】【聖】
現【大】,見【元】【明】
英【大】,暎【宋】【元】【明】,共【宮】
世無【大】,無共【宋】【元】【明】,無世【宮】
滅【大】,威【聖】
然【大】,燃【宋】【元】【宮】
放【大】,施【宋】【元】【明】【宮】
沈【大】,汎【聖】
導【大】,道【宋】【宮】
乏匱【大】,之遺【宋】,之匱【宮】
乞【大】,走【宋】【元】【明】
知【大】,智【聖】
勞【大】,疾【宋】【元】【明】【宮】【聖】
救療【大】,久疹【宋】【元】【明】【宮】,救瘳【聖】
駛【大】,使【聖】
大【大】,天【宮】
壙【大】,曠【聖】
輪次行+(賢劫經卷第九),以下欠【聖】
卷第七終【宋】【元】【明】【宮】
卷第八首【宋】【元】【明】【宮】
有【大】,有菩薩【宋】【元】【明】【宮】
護【大】,諸【宮】
名【大】,号【宋】【元】【明】【宮】
此偈六言一句【宋】【元】【明】【宮】*
議【大】*,義【宋】【元】【明】【宮】*
唯【大】,惟【宋】【元】【明】【宮】
髻【大】,結【宋】【元】【明】【宮】
意善【大】,善意【宋】【元】【明】【宮】
界【大】,男【宋】【元】【明】【宮】
音【大】,意【宋】【元】【明】【宮】
辦【大】,辯【宋】【元】【明】【宮】
力【大】,方【宋】【元】【明】【宮】
德【大】,愍【宋】【元】【明】【宮】
界【大】,世【宋】【元】【明】【宮】
止【大】,山【宋】【元】【明】【宮】
燈【大】,鎧【宮】
含【大】,鋡【宋】【元】【明】【宮】
多【大】,名【元】【明】
其【大】,修【元】【明】
摠【大】,互【宋】【元】【明】【宮】
定【大】,錠【宋】【元】【宮】
施【大】,佛【元】【明】
師【大】,醫【元】【明】【宮】
靜閑【大】,閑靜【元】【明】
本【大】,卒【宋】【宮】
造【大】,興【元】【明】
億【大】,憶【元】【明】【宮】
人【大】*,仁【宋】【元】【明】【宮】*
以【大】,與【元】【明】
佛【大】,梵【宋】【元】【明】【宮】
梵氏佛【大】,〔-〕【宋】【元】【明】【宮】
龍施進【大】,〔-〕【宋】【元】【明】【宮】
佛【大】,進【宋】【元】【明】【宮】
迦【大】,加【宋】【元】【明】【宮】
受【大】,愛【宋】【元】【明】【宮】
光【大】,目【宋】【元】【明】【宮】
黨【大】,儻【宋】【元】【宮】
大【大】,十【元】【明】
住【大】,往【宋】【宮】
暉【大】,耀【宮】
錠【大】,燈【宋】【元】【明】,證【宮】
勢【大】,執【宮】
亦【大】,赫【元】【明】
月【大】,光【宮】
明照【大】,照明【宋】【元】【明】【宮】
行【大】,王【宋】【元】【明】【宮】
燈【大】,錠【宮】
特【大】,持【宋】【元】【明】【宮】
畏【大】,異【宋】【元】【明】【宮】
頂【CB】【麗-CB】【磧-CB】【宋】【元】【明】【宮】,項【大】(cf. K12n0387_p0765a01; Q12_p0393a21)
造法本【大】,戴造法【宮】
一【大】,十【宮】
濟度【大】,度濟【宋】【元】【明】【宮】
成【大】,誠【宋】【元】【明】【宮】
𭮦【大】,軟【宋】【元】【明】【宮】
脅【大】,勝【宋】【元】【明】【宮】
帝【大】,常【宮】
開葉【大】,閑華【宋】【元】【明】【宮】
燈【大】*,鐙【宋】【元】【明】【宮】*
日【大】,目【宋】【宮】,自【元】【明】
罷【大】,畏【元】【明】
熱【大】,勢【宋】【元】【明】
興【大】,與【宋】【元】【明】【宮】
鉤鏁【大】,鏁鉤【宋】【宮】
郡【大】,德【元】【明】
辦【大】,辯【元】【明】
道【大】,導【宋】【元】【明】【宮】
結【大】*,髻【元】【明】*
恭【大】,供【宋】【元】【明】【宮】
淨【大】,靜【宋】【元】【明】【宮】
威【大】,滅【宋】【元】【明】【宮】
黨【大】,儻【宋】【宮】
離【大】,賴【宋】【元】【明】【宮】
意【大】,香【宋】【元】【明】【宮】
燈【大】,鎧【宋】【元】【明】【宮】
鎧【大】,鐙【宋】【元】【明】【宮】
堅【大】,賢【宋】【元】【明】【宮】
住【大】,往【宮】
暉【大】*,耀【宮】*
曜【大】,耀【元】,暉【明】
王【大】,至【宋】【元】【明】【宮】
像【大】,象【宋】【元】【明】【宮】
葉【大】,業【宋】【元】【明】【宮】
於【大】,世【宮】
天【大】,無【元】【明】
群【大】,郡【宮】
證【大】,鐙【宋】【元】【明】【宮】
清【大】,青【宮】
勝【大】,聖【宮】
喻【大】,踰【宋】【元】【明】【宮】
無憶【大】,元幢【宋】【元】【明】【宮】
決【大】,慧【宮】
迦陀【大】,加施【宋】【元】【明】【宮】
業【大】,華【宋】【元】【明】【宮】
雷【大】,電【宋】【元】【明】【宮】
寶蓋【大】,宿善【宋】,宿意【元】【明】
錠【大】,燈【宋】【元】【明】【宮】
捐【大】,損【宋】【元】【明】【宮】
平【大】,手【宋】【元】【明】【宮】
佛【大】,復【宮】
德【大】*,福【宋】【元】【明】【宮】*
鐙【大】*,燈【宋】【元】【明】【宮】*
月【大】,日【宋】【宮】,自【元】【明】
上【大】,土【宋】【元】【明】【宮】
音【大】,響【元】【明】
元【大】,方【宮】
如【大】,加【宋】【元】【明】【宮】
可【大】,不【宮】
解【大】,稱【宋】【元】【明】【宮】
髮【大】,鬘【宋】【元】【明】【宮】
拔【大】,仗【宋】【元】【明】【宮】
帝【大】,常【宮】
王【大】,土【元】【明】
琉璃【大】,流離【宮】
大【大】,天【宮】
義【大】,善【宋】【元】【明】【宮】
元【大】,原【宋】【明】【宮】,源【元】
元【大】,無【宮】
順【大】,親【宋】【元】【明】【宮】
德【大】,得【宋】【元】【明】【宮】
祠【大】,詞【宋】【元】【明】【宮】
元【大】,無【宋】【元】【明】【宮】
辯【大】,便【宮】
王【大】,生【宋】【元】【明】【宮】
曰【大】,日【宮】
群【大】,郡【宋】【元】【明】【宮】
好【大】,妙【宋】【元】【明】【宮】
丈【大】,大【宋】【元】【明】【宮】
間【大】,閑【宋】【元】【明】【宮】
震【大】,振【宋】【元】【明】【宮】
多【大】,名【宋】【元】【明】【宮】
住【大】,往【宋】【元】【明】【宮】
囑【大】,屬【宋】【宮】
鐙火【大】,燈火【宋】【元】【明】【宮】
住【大】,往【宮】
業【大】,華【宋】【元】【明】【宮】
誠【大】,試【宮】
深【大】,斯【宋】,彌【元】【明】
迦【大】,加【宋】【元】【明】【宮】
樂【大】,藥【宋】【元】【明】【宮】
其【大】*,甚【宋】【元】【明】【宮】*
師【大】,歸【宋】【元】【明】【宮】
賢【大】,善【宋】【元】【明】【宮】
量【大】*,限【宋】【元】【明】【宮】*
虛【大】,戲【宋】【元】【明】【宮】
竟【大】,境【宋】【元】【明】【宮】
習【大】,諸【宮】
音【大】,意【宮】
剖判【CB】【磧乙-CB】【宋】【元】【明】【宮】,𮟵伴【大】(cf. QC037n0403_p0176a02)
髮【大】,髭【宋】【元】【明】【宮】
煜【大】,昱【宋】【元】【明】【宮】
燈【大】,鐙【明】
暉【大】,燿【宮】
由【大】,至【元】【明】,油【宮】
信順【大】,順信【宋】【元】【明】【宮】
不分卷【宋】【元】【明】【宮】
歡【CB】【麗-CB】【磧-CB】,歎【大】(cf. K12n0387_p0762b11; Q12_p0391a11)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