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菩薩念佛三昧經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三

讚佛音聲辯才品第五之二

[16]時不空見復告阿難:「諸佛世尊希有殊特於阿僧祇無量諸法決定究竟到於彼岸名如來正遍知解脫知見等眾一切法相無取著行建勝寶幢出一大音若有眾生樂聞施惠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施利益。』若有眾生樂聞禁戒得解脫者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戒饒益。』若有眾生樂聞三昧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於三。』若有眾生樂聞智慧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今者為我說智。』若有眾生樂聞解脫得濟度者即生念言:『如來今日為說解脫。』若有眾生樂聞解脫知見之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於知見。』若有眾生樂於生天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於生天。』若有眾生樂聞無常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於無常。』若有眾生樂聞說苦而得解脫即生念:『如來今者為我說苦。』若有眾生樂聞無我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今者為說無我。』有眾生樂聞寂滅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寂滅法。』若有眾生樂聞不淨得解脫即生念言:『如來為我說不淨法。』若諸眾生[17]聞無上道得解脫者即生念言:『如來今者為我讚歎諸佛功德說大乘法。』無一眾生聞如來說如此法已不解脫者。」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1]此聞調御師  
於眾中演說
[2]解脫  
解脫知見等
如是一切法  
宣說皆作佛
樂聞說施  
而得解脫者
各聞世間依  
歎施戒功德
樂聞說定  
解脫功德者
即聞佛世尊  
演不思議音
樂生天解脫  
牟尼即為演
樂聞智慧者  
天中天今說
樂聞無常  
無我不淨說
寂滅等諸音  
而得解脫者
即時便得聞  
不可思議聲
若有欲樂聞  
辟支佛功德
善逝今便為  
說斯緣覺乘
聞佛諸功德  
如此解脫乘
世尊說法已  
眾生求菩提
如此一切音  
不可得思議
佛所宣諸法  
利益於世間
既蒙解種種  
清淨之妙聲
即時悉皆發  
無上菩提心。」

時不空見復告阿難:「諸佛世尊殊特希有滿一切無數善根故名如來正遍知親近供養無量諸佛布施調伏一心寂定今得無上菩提之道具足成就無數辯才釋迦如來得無量辯最無上辯無能答辯無取著辯解脫辯無罣礙辯成就性辯成教化辯施無熱辯有無問辯豫知之辯若有相辯若無相靜默然辯能除恚辯種種章句及名字辯甚深句字及宣示辯宣示甚深調柔之辯量譬辯無問答辯具足定辯具廣大辯具難思議辯具開敷辯具清淨辯具無毀辯具足聰慧無毀損辯具心無著辯具心無吝辯足無失字句之辯具無盜辯具無妄辯具足開發說法意辯具足說法開發煩惱生淨心具足親近說章句辯具說過去辯具說未來辯具說現在辯具說希有辯具足無生勝妙智辯具足一切大眾憙辯。」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昔已曾至心  
供養無量佛
是以人中尊  
今得無上道
不思議善根  
阿僧祇諸辯
無礙開發辯  
佛得此眾辯
無上解脫辯  
成就教化辯
廣宣諸相辯  
有問無問辯
種種說甚深  
隨順譬類辯
清淨難思音  
具足妙說辯
淳淨義成就  
決定眾相辯
不思及不退  
無卑無下辯
善哉明慧人  
無著無毀辯
不失字章句  
無妄攝樂辯
能斷煩惱心  
不忘十力辯
最上及親近  
宣說三世辯
[3]聖與不聖  
如此隨順辯
無遠無生等  
近聽遠聞辯
說善逝功德  
音聲清暢辯
若人以一毛  
點取大海水
可知其數量  
能令乾竭盡
無有知諸佛  
如來大勝辯
或有量虛空  
能知其邊際
[4]能秤須彌山  
亦可識斤兩
如來智辯力  
無能摧伏者
雖復歷劫數  
不測如斯辯。」

時不空見復告阿難:「長老當知諸佛世尊大梵音聲師子音聲雄猛之聲龍王音聲[5]聲歌聲柔軟好聲大小雷聲不思議聲無量妙聲無邊勝聲滿足音聲不退之聲迦陵頻伽聲清淨歡喜聲如來分別聲如來識了聲如來甚深聲如來無毀聲如來不却聲如來清徹聲無衰無損聲如來美妙聲如來最美如來無[6]美聲如來廣具足一切功德是處說如來正遍知以一音聲令一世界其中眾生皆悉樂聞又以一音令二世界其中眾生亦願樂聞[A1]一音乃至百千萬億那[7]他無邊世界其中眾生樂聞亦然彼處眾生聞如來聲如是解了如是識知皆言:『如來為我說法。』

如是諸佛如來不思議音利益之聲譬如日輪照閻浮提有目眾生皆蒙慧利如是如來正遍知音聲法輪清淨微妙濟拔一切亦復如是

長老阿難譬如初春十五日夜月輪圓滿清明澄照無諸[8]閻浮提人皆出遊得恣歡娛緣月盛故如是如來正遍知音聲法輪清淨微妙眾生所以得利益者遇如來法光明故

長老阿難譬如眾川溪壑巨細諸水悉入大海皆成一味而此一味具足眾味亦有無量諸妙珍寶人及非人雖貪此寶大海深廣難可得[1]如是如來正遍知清淨音聲法輪難解令諸眾生得法寶利無量安樂亦復如[2]

長老阿難如大地開發種子生長萬物利益眾生無不豐溢聚落城邑帝王京畿一切境界皆依此如是如來正遍知音聲法輪清淨微妙[3]救一切無量眾生悉令歡[4]亦復如是

長老阿難譬如虛空世間去來無所妨礙此虛空能安樂物如是如來正遍知音聲法輪清淨微妙饒益一切亦復如是

長老阿譬如三十三天上波利質多拘毘羅樹葉芬敷諸天遊觀莫不歡適如是如來音聲法輪清淨敷演一切法聲甘露利樂亦復如。」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世尊梵王音  
閻浮提第一
師子雄猛聲  
及以大龍聲
絃竹調軟音  
十方不思議
[5]鼓雷吼[6]  
無邊普震聲
佛土滿足聲  
未曾衰減聲
迦陵頻[A2]  
愛順歡喜聲
聖喜無濁聲  
教與無教聲
甚深無為聲  
無譏毀謗聲
難見善分別  
句字之音聲
無諸衰損聲  
美妙普遍聲
無有繫縛聲  
及無遺忘聲
一切功德聲  
世間依所說
能以一音聲  
遍滿一[7]
調伏群萌類  
歡喜悉樂聞
皆云:『今如來  
獨為我說法。』
[8]以一音  
乃至恒河沙
無量世界中  
眾生皆樂聞
[9]出暉明  
照耀一切物
世尊如是音  
為眾演[10]說法
初春十五[11]  
滿月光澄淨
如此明月輪  
遍照閻浮[12]
皆令得歡樂  
利益亦無邊
世依猶斯月  
覩者無不欣
清淨妙音聲  
能為利一切
閻浮提最上  
不可得思議
如大海無邊  
眾寶之所出
深廣難可濟  
饒益一切眾
大勝佛如是  
最上無過者
有教無教等  
音聲甚難解
清淨無所毀  
能施一切樂
[13]此三千剎  
安置一切眾
佛音聲如是  
利物難思議
虛空無[14]  
能通諸飛行
世尊音如是  
廣潤一切眾
如天香花  
敷榮善利益
如來諸音聲  
具足益世間
我於一劫中  
說佛聲功德
雖復歷百劫  
不測其始終
諸佛亦如是  
不可思議音
十方諸眾生  
異口無邊辯
說佛聲功德  
不能盡其際
世間依如是  
不可思議音
[15]諸水  
一切眾生等
假令悉得佛  
不測聲[16]
諸善逝如是  
不可思議音
如此調御師  
音聲無與匹
若能隨順念  
終不墮惡趣
若有諸菩薩  
聞佛具足音
當得佛法王  
不思議音聲。」

時四天王釋提桓因焰摩天子兜率天子在天子及大自在并與其子名曰商主大梵天王淨居諸天復有大力威德諸天欲色二界諸天子等聞不空見菩薩所說佛聲功德歎未曾有以天栴檀細末之香散不空見菩薩摩訶薩乃至十方供養已畢時有六十億百千那由他欲色諸天聞此音聲皆種無上菩提善根五千比丘亦發無上菩提之心弘誓鎧七百千萬諸比丘尼發無上心及弘誓願[17]優婆塞從花座起詣不空見大菩薩所復有二億百千那由他諸女人等各脫身上珠寶瓔珞奉不空見菩薩摩訶薩亦發無上菩提大願

[18]菩薩念佛三昧經讚如來功德品第六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告阿難言:「奇哉諸佛如來具足深知生死往來憶識生處親戚眷屬善知煩惱諸惡過患具足相好足行捨大捨意念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具足六通到於彼岸若慈大慈若悲大悲喜大喜若捨大捨最勝無倫到於彼岸威儀神通一切諸法最勝無礙到於彼岸若處非處示導諸方利益最勝到於彼岸及舍摩他毘婆舍那最勝無比到於彼岸一切禪定三昧三摩跋提最勝無上亦到彼岸無貪無瞋無癡無慢無惛無過無有慢慢無惑度脫五道四毘舍羅[1](此或言施戒法世間皆無慳義)眾生善根業報論議最勝無等到於彼岸一切眾生戒聚不斷不漏不濁無雜無言慧明清淨勇猛殊勝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之大法主無一眾生能測如來戒定之分如毛髮更無有人能超過者長老當知應如是觀我能究盡虛空邊際不能度量諸佛世尊戒智慧解脫[2]所以者何以無邊故如來神通諸法非是淺識之所思議深不可無能窮者。」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世尊生死盡  
住胎難思議
法性以為母  
不可得為比
具足善功德  
世間無能及
身相三十二  
八十種妙好
[3]叵思議  
攝取諸善業
妙哉人中尊  
具足善超出
若捨及大捨  
煩惱心解脫
方便諸勝業  
滿足無與等
具足戒  
解脫知見分
諸佛法無邊  
六通到彼岸
如來具慈  
捨諸行處
能解眾生縛  
拔濟種種苦
諸佛深智聚  
不可得思議
威儀無等比  
神通到彼岸
無諸煩惱行  
善解於真諦
若處及非處  
利益悉具足
解脫如此  
不可得思議
善解舍摩他  
毘婆舍那等
已到世所無  
永離諸惡心
善學定解脫  
除滅愚癡患
淨戒不斷絕  
不漏亦不濁
善學戒無失  
勇健明哲人
無有一眾生  
而懷疑謗心
沙門婆羅門  
天及魔
心信不懷疑  
常善學清淨
我能知虛空  
四方廣大相
不能測勇猛  
無上清淨戒
能以一氣吹  
海水令枯涸
不能測如來  
清淨法明戒
能以一氣吹  
須彌令碎盡
大小轉輪山  
亦復成粉塵
不能測如來  
淨戒之[4]
雖復歷劫數  
不能得其量。」

時不空見菩薩心生念言:「善哉如來正遍知願屈威神降臨眾會我今欲為諸菩薩等請問如來念佛三昧世尊[5]於大眾之中雖說其名竟不敷演便入靜室右脅而臥。」

爾時世尊即知其念佛神力故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具十八變亦如前說放大光明普照此土娑婆世界星宿欲界諸天[6]沙眾梵天等其明隱蔽悉不復現唯佛神光顯耀殊特愍眾生故即從臥起齊整衣服往大會所

時諸世間人沙門婆羅門等及阿修羅各見如來殊勝光明從花座起詣佛所恭敬合掌却住一面

時不空見遙覩佛來容色端嚴威儀庠序瞻相好無不具足見已即告長老阿難:「世尊今從靜室而來必當敷演顯發最勝第一義無虛妄說巧妙宣說無分別說善能思量不起惡業身業無毀口業無譏意業無失業皆淨智慧及以解脫解脫知見悉具足無上方便神通利益不思議辯殊特具足善知生死無能過者住胎清淨母族豪眾善功德最為具足不可思議相好具足往昔因緣及意具足煩惱解脫心得具足捨大捨超出具足五識無取離染具足五分法身清淨具足究竟已到六通諸法及法性皆到彼岸毘婆舍那及舍摩他到於彼岸捨不可思議深心慚愧到於彼岸已至諸法自在彼岸過去未來現在諸法皆悉知見不著不退能知一切過去身亦知轉變到於彼岸意二業亦復如

長老阿難如來世尊一念能知一切眾生心行善惡莫不了達。」

時不空見告阿難言:「譬如大海深廣難[*]諸佛戒品淵曠亦然譬如須[7]不可傾如來定品難動亦然

長老阿譬如虛空清淨容納無有齊限諸佛三昧攝取無邊清淨智品又攝一切眾生淨心

老阿難譬如日光悉能臨照無量色像如來法光無幽不燭

長老阿難譬如大火焚燒山一切眾物如來法火能燒眾生無量煩惱永得清淨

長老阿難譬如涌泉盈流出外成於淵池能洗萬物皆令潔淨如來法水亦除眾生一切結累常得獲安

長老阿難譬如醫王善療眾生種種疾患如來法藥能消眾生生死重病皆使永除

長老阿難譬如時雨潤益卉木無不增長如來法雨亦潤一切枯槁眾生

長老阿難如師子吼能使眾獸皆令慴如來法音能壞眾生計我見者永得遠離

長老阿難譬如大船能濟彼岸如來法船[*]諸眾生四流彼岸

長老阿難如優曇花希有難見如來出世亦復難遇

長老阿難譬如波[1]多羅樹其花敷榮馨香殊[2]佛大人相明發亦然

長老阿難譬如父母能育諸子如來亦爾善利眾生

長老阿難若人說言:『來出世無邊正說。』是名真說若人說言:『如來出世說不思辯。』是名正說

長老阿難略說如來有無邊辯無取著辯罣礙辯勝解脫辯成就妙辯常隨順辯漸親近辯有無問辯微妙淨辯[3]上辯慈大慈悲大悲辯喜大喜辯捨大捨辯佛出世又利益辯長老阿難若人說言:『如來出世具足利益一切眾生。』是名正說長老阿難人說言:『眾生無安無救無歸無趣無主如來出世能作安及歸。』是名正說

長老阿難我若一劫或至百劫宣說諸佛世尊功德智慧辯才億不及一於無量一切諸劫宣述如來正遍知功德辯才不能窮

長老阿難譬如有人羸老攣[4]他人語彼人言:『奇哉丈夫我雖如此能以一毛點取一切無量諸水內置口中悉令枯竭。』人既無神通呪術能為斯事為可信不?」

阿難答言:「此為難信。」

不空見言:「實不能也徒空言耳如是阿難我說諸佛功德辯才不能窮猶如彼人無竭水理

長老阿難假使我於億百千那由他劫不能宣說諸佛功德智慧辯才一毛之分唯佛與佛乃能盡耳

長老阿如此大地容受眾生乃至有足及以無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若此世界若他世界若千世界百千世界無量無邊一切世界其中眾生當得成佛諸世尊於億百千那由他劫說佛功德不能窮盡一毛之分如是功德無不具足。」

時不空見而說偈言

長老阿難陀  
法王從彼來
一切諸世[5]  
無不興供養
勝炎光明主  
功德皆無[6]
最勝利益說  
真說不生說
諦說無妄說  
無異及善說
出微妙音聲  
大智善宣說
意清淨  
不緣慮諸惡
如來勝戒  
第一智解脫
解脫知見等  
威儀常難思
無上神通智  
利益最無比
善得無垢行  
最勝微妙辯
無上人中尊  
具足知生死
住胎既無比  
母族亦復然
不思議殊相  
八十種妙好
容色甚挺特  
端正無有比
具足無惑心  
捨大捨亦爾
超出一切欲  
五識無不具
證智超六通  
具足四無礙
備無量知見  
難思眾神變
舍摩毘婆那  
皆悉度彼岸
達捨離垢[7]  
威儀恒自在
眾中大神[8]  
徐行從彼來
無著修伽陀  
住於十力智
行慈演法光  
一切勝智說
能知大海水  
無邊深廣量
不測無上力  
[9][10]
雖歷億千劫  
不知其限齊
以手接須彌  
上擲至梵天
不能動如來  
最初甚深定
[11]虛空中  
可知其邊際
無有能測度  
如來不毀智
能以足履虛  
窮極其限量
不能測離垢  
棄累人中尊
如日能除闇  
悉見善惡色
自然世間師  
能滅愚癡[12]
譬如月盛滿  
一切皆欣樂
法月光明王  
覩者皆歡喜
如夜然明燈  
有眼無不見
調伏無比燈  
能演法光明
世師法燈炬  
善滅一切陰
宣說自然法  
普聞於眾生
大智勝醫王  
猶如涌流泉
法藥消眾病  
能施一切樂
譬如大龍王  
普降於甘[13]
能令此大地  
一切皆[14]
大悲哀世尊  
法雨亦如此
譬如師子吼  
蠕動皆怖畏
如來震法音  
降伏諸外道
譬如大牢船  
能運載一切
佛度多億眾  
濟彼四流岸
譬如優曇花  
奇哉稱希有
人中尊難遇  
乃復過於此
一切諸世間  
常所歸依處
如天喜見城  
[1]婆梨質多花
芬敷垂光[2]  
諸天所遊樂
世依踰於彼  
相好甚微妙
世尊已為我  
示現諸神變
我今少宣說  
諸佛之功德
以我所修業  
以施利眾生。」[3]

[4]菩薩念佛三昧[5]如來神力證正說品第七

爾時世尊以金色手摩不空見菩薩頂上廣長舌而告之言:「善哉善哉汝不空見善說如來正遍知真實功德信如所言不空若人說言:『無安無救無歸無趣無主眾生如來出世能為如是諸眾生等作安作救[6]。』是名正說不空見若人說言:『如來出世說不思辯及無邊辯。』是名正說不空若人說言:『一切眾生深著貪欲瞋恚邪見如來出世悉能除斷貪欲等病。』是名正說不空見若人說言:『一切眾生嫉妬纏垢之所染著如來出世悉令除斷。』是名正說不空若人說言:『一切眾生無慚無愧如來出世能使眾生慚愧具足。』是名正說不空見人說言:『一切眾生深著慳慢如來出世悉能除斷令無慳慢。』是名正說

不空見若人說言:『一切眾生無慈無悲無捨不善惡念如來出世悉令具足四無量心利益善念。』是名正說不空見若人說:『一切眾生無諸善根如來出世教化一切令種善業。』是名正說不空見若人說言:『濁惡世眾生病增如來出世能作安樂。』此人所言即是我說所以者何我出惡世說法利益諸眾生故。」

爾時如來摩不空見菩薩頂時於一念頃此界眾生承佛神力悉見東方清淨剎土無量無邊阿僧祇佛及聞諸佛說法音聲如是南方乃至十方如觀掌中菴摩勒[7]一切眾生悉皆見彼清淨佛剎又一念如來世尊正遍知以金色手摩不空見菩薩頂已以佛威神示現往昔最勝願力見上方清淨佛剎無量無邊阿僧祇數已滅度佛又復受持三昧力故得見未來一切諸

時不空見覩諸佛已即從[8]齊整衣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世尊而說偈言

三千大千水  
人或知其限
善調御世尊  
戒品不可量
假使曠劫思  
不能測其岸
如有勇健士  
一吹震須彌
佛入初禪定  
千劫不能動
[9]虛空遊  
能知其邊量
縱使窮劫中  
不能度佛智
虛空無形量  
狂風亦能動
世尊無煩惱  
莫能斷其辯
如日照虛空  
其光甚明徹
大仙尊[10]  
映蔽於一切
猶月星中最  
圓光甚可樂
如是法月王  
一切皆歸仰
譬如優曇花  
世間所希有
調御天中天  
難值過於此
今者大聖尊  
哀矜摩我頂
金色百福嚴  
憐愍利一切
深解真實諦  
功德悉具足
世依善宣說  
言論人中上
敷演難思音  
普聞十方界
自然尊慈念  
以手摩我頂
得見恒河沙  
最勝世間[11]
人中大牟尼  
一念摩我頂
悉覩恒沙佛  
猶如阿彌陀
天中尊利益  
一念摩我頂
得見不動界  
阿閦兩足尊
大悲所行處  
一念摩我頂
得見滅度佛  
一切世間師
大慈所行處  
善調伏諸根
我乘昔願力  
即於摩頂時
得見未來佛  
彌勒世依等
即摩我頂時  
得見過去佛
亦得覩當來  
十方難思尊
佛眼調伏尊  
即時摩我頂
復因宿妙願  
得見清淨剎
如來不思議  
神通亦復然
定諸功德  
皆不可稱量
世尊慈悲故  
哀愍見教化
如來金色手  
以摩我頂上
得見十方佛  
金塔如恒沙
復見十方界  
無數諸如來
殊勝銀寶塔  
莊校種種色
百千眾伎樂  
供養常不絕
我又見他剎  
諸佛眾[1]
銀及[2]頗梨  
各高一由延
端嚴甚精妙  
不可以言宣
見諸牟尼塔  
種種七寶嚴
住於虛空中  
天花悉周布
又見殊勝塔  
高十二由延
及覩燈明佛  
淨光照諸剎
我復見處處  
不思議眾塔
又覩餘勝尊  
以手摩我頂
佛以柔軟手  
一念摩我頂
見彼諸如來  
安住於剎土
或復在空中  
而現種種相
復覩諸菩薩  
未脫眾惑累
在無量佛剎  
修習諸苦行
日夜常勤心  
以求勝菩提
又見處處[3]  
無數諸菩薩
常能為眾生  
作諸利益事
燒身發光明  
以求道因緣
復見諸菩薩  
安住於佛前
供養滅度佛  
無量珍妙塔
以求菩提利  
及以大威德
見十方法緣  
燒身如燈炷
晝夜常修心  
不懈於食[4]
又見諸菩薩  
捨國城妻子
及髓  
為安樂眾生
我悉見彼此  
普眼世間尊
威力得自在  
不可以言宣
如我所知者  
世間最為上
天中天以手  
哀摩我頂時
即得見彼眾  
歸命人中尊。」

[*]菩薩念佛三昧經不空見勸請品第八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來處室宴寂既久此會大眾皆悉渴仰嚴座已唯願世尊哀愍一切屈就斯座。」時不空見[5]衣服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今欲請問少宣說我當至心聽受奉行。」

佛告不空見:「汝所問當為決疑令爾歡喜諸天世人亦當證知。」

時不空見白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親近修習何等三昧得見法樂增長其心所聞三昧曠如大海菩提之心安若須彌外道邪風所不能動於無礙法心亦無著猶如虛空所染污破無明闇亦如朝日施法光明若月盛滿燒一切陰熾然猛[6]焚諸煩惱之大火譬如江一切諸水水性之屬依之而活又如大船[7]彼岸亦如橋梁能令眾生不墮生死煩惱駛流猶若波[8]質多羅樹生諸眾生七菩提花悉能普薰十方世界如優曇世所希有亦如良醫善療諸患大悲廣救應病授藥如栴檀樹能消熱惱

又如大雨潤施一切勝妙之法味若香蜜眾無畏如師子王安樂眾生過於慈母深知法性達義趣相得義巧便法相亦然善於正道具足方便如實說法得安攝眾開發眾生生死根源一切法性如海一味三昧安靜猶[9]山王道心不動譬如帝幢得堅固力身相端嚴威儀具足無所染污族姓豪勝功德備得無邊辯無所著辯無異句辯不思議辯無邊量辯深解脫辯成就勝辯常忍辱辯親近辯問無問辯無毀壞辯無退轉辯甚深句字種種說辯甚深廣說章句字辯無量無[10]喻譬之辯如是一切悉皆具足未得道者當令得道及得梵音意歡樂音迦陵頻伽子等音大龍牛王鍾鼓美音歌音[11]雷震之音得於一切世間供養具足六通到於彼得無忘失憶持之法獲諸善根容儀軌則。」

時不空見以偈問曰

金色百福嚴  
深解於真諦
憐愍善利益  
聽我問諸佛
應修何三昧  
具足淨功德
人中無比尊  
眾智無過者
我今問世間  
最勝無上主
為行何三昧  
功德不思議
云何諸菩薩  
而得人中上
應當勤修習  
最勝寂靜定
行此三昧已  
為世作利益
云何得自然  
多聞如大海
云何獲不動  
深妙之智慧
住佛諸功德  
猶如轉輪山
云何心[12]  
[13]然如虛空
摧伏諸外道  
不起於惡心
云何當修得  
猶若日[14]
又復當云何  
同彼大燈炬
求習何三昧  
光明照一切
云何得消除  
眾生老病累
云何令一切  
得度於苦海
云何得發心  
敬禮三界尊
云何如天花  
相好甚明著
優曇時一現  
值佛難[1]
云何如醫王  
施藥滅眾病
善調伏諸根  
安住於戒品
云何如法王  
度無邊功德
云何見法滿  
猶如[2]甘淨蜜
云何師子音  
施利於眾生
云何如慈母  
施眾難思樂
云何得四辯  
行甚深菩提
為我說最勝  
無上第一道
云何能得說  
無著大智慧
云何義巧便  
得法不思議
善知巧便相  
知世出世法
云何能得意  
云何復得道
云何得憶念  
云何安具足
云何得多聞  
深廣[3]大海
云何說諸佛  
真實之功德
云何說眾生  
生死之源本
諸法無異相  
如海同一味
云何得三昧  
不動如山王
菩提心安寂  
猶如帝釋幢
云何得諸餘  
不思議菩提
云何得端嚴  
成就諸威儀
云何得豪族  
為功德法王
云何得無邊  
及得無著辯
云何得成就  
不思句字義
唯願世間依  
為我分別說
云何得最勝  
無上莫能過
及以無著說  
無失與忍辱
親近不思議  
有問無問等
梵音意樂音  
迦陵善妙音
得修菩薩行  
願尊教詔我
云何得師子  
大龍牛王音
云何得[4]  
絃歌與美音
云何獲聰慧  
願世調伏說
云何得說法  
心常無厭足
無毀諸功德  
常演震雷音
云何當得宣  
種種甚深法
云何眾譬喻  
善說到六通
云何不失法  
百千歲生念
勤修不懈惓  
善法普眼尊
若為十方界  
說修不思議
於諸智不疑  
歸趣求解脫
是以我今日  
請問於如來。」

時不空見菩薩摩訶薩如彼神通無作行力於虛空中當世尊上自然變成天妙寶蓋寶莊[5]種種微妙於此蓋中雨眾雜花遶佛三匝住在頂上花傾恭敬向佛世尊即於花中而說偈[A3]

歸命於大聖  
正覺兩足尊
諸天及世人  
無能與等者。」

爾時此花墮佛足上復更踊起起已自然遍散三千大千世界復於蓋中雨栴檀末空中交紛墮於佛上俄爾之間忽然不現香氣[6]充溢大千是諸眾生聞此香者身心安隱皆得快樂猶如菩薩得四禪樂

時不空見現神通訖即白佛言:「云何菩薩得大智慧疾智慧猛利智慧無相智慧甚深智慧廣大智慧普遍智慧不懼智慧云何獲得無[7]心如金剛壞諸法相身心柔軟心大如海戒品難量心如磐石其心柔和[8]端嚴如山王攝眾善法心如大地能安一切得不信他不譏彼闕得善趣行安住諸法正向不謗無上世尊生生恒得[9]離見佛住此世界得見他方無量諸佛聞法遇僧又得攝取清淨國土常得善根自利利他是以我今請問世尊我為解脫饒益眾生為諸菩薩得不思具足善根請問如來為被僧那忍苦大鎧悲一切故請問如來為欲利樂諸眾生故[10]弘誓鎧無眾生想欲度生死無生死想我恒如此利益眾生是故我今請問如來

世尊於諸眾生所不起壞心亦無瞋罵誹謗毀呰及輕凌心初無恚[11]忿戾懟恨無忘失意不嫉妬不懷楚毒行於慈悲我如是相修學大乘為利益故請問如來世尊我今為眾生捨五欲樂能忍眾苦施一切樂為諸眾生作法光明世尊我於內外諸法心無悋惜如是相利眾生故請問如來世尊我今被弘誓鎧為一眾生於恒沙劫入大地獄受諸苦我未曾於一念之頃退失無上菩提心也是故我今利眾生故悉能忍受無量[12]苦而不退於菩提之心為一切故請問如來我今如此被弘誓鎧為諸眾生作其僮僕為利彼請問如來世尊我今為眾生故捨於頭腦之屬悉忍斯苦不退菩提如是相貌問如來。」

時不空見即說偈言

云何習大智  
廣智與疾智
我今故請問  
大雄世間師
云何得甚深  
微妙大智慧
最勝菩提道  
唯願普智說
云何無懼智  
善巧隨順說
復得金剛心  
於法不生惑
云何得柔和  
心無有垢染
清淨戒如海  
不宿於死屍
復得心如山  
不動難思議
云何不信[1]  
亦不譏彼闕
決定行善趣  
閉塞諸惡道
安住堅固志  
歡喜心不壞
云何得[2]  
又得於調伏
住此而得見  
他方剎土佛
既得聞說法  
亦得值遇僧
欲得求供養  
他方剎土佛
種種妙花香  
隨意以奉獻
欲求住此界  
見諸無邊剎
世依示神通  
向諸十方國
我自饒眾生  
亦無善友勸
安住諸慚愧  
自捨於己利
以利於他故  
請問大勝尊
若為求佛智  
攝取不思善
為此利益故  
請問於如來
無著世間依  
當修何三昧
如是為眾生  
發弘誓大願
免濟[3]群生  
種種諸劇苦
雖復勤修行  
而無眾生想
為利善趣故  
請問於如來
於一切眾生  
常起平等心
未曾有分別  
恒修於慈悲
我為利益故  
請問於如來
親近何等法  
疾得難思定
調御說斯定  
顯示無邊德
我發弘誓願  
為利[4]眾生
於不思議劫  
恒受燒煮苦
善哉令一切  
長得獲安樂
[5]無幻惑心  
常修正直意
恒捨內外法  
攝取諸眾生
為作利益故  
請問普眼尊
不瞋不惡口  
穢謗結恨等
自身能忍苦  
為他作僕使
是故我請問  
大威德世尊
常以歡喜心  
勤修菩薩行
捐棄無量頭  
以求勝菩提
為益世間故  
捨目及手
眾生[6]生死  
[7]無智慧
何方救濟彼  
令得永解脫
捨所愛妻子  
珍妙諸器服
[*]頗梨  
無數眾寶藏
為趣正道故  
請問於如來
慧施常無厭  
聞法亦復然
住於阿蘭若  
心無有懈退
為此利益故  
請問於如來
常求善言教  
聞惡恒捨離
於諸群生類  
初無不善念
為是利益故  
請問於如來
慈心觀眾生  
如母念一子
於讐不追[8]  
更生[A4]愍心
為利一切故  
請問人中王
若獲諸福報  
設復無所得
亦當為眾生  
請問大威尊
我請自然尊  
若得少福者
以此業果報  
疾得菩提定。」[9]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三

不分卷【宋】【元】【明】
樂【大】,〔-〕【宋】【元】【明】【宮】
此聞【大】,世間【宋】【元】【明】【宮】
慧【大】,智【宋】【元】【明】【宮】
若【大】,善【宮】
能秤【大】,稱彼【宋】【元】【明】【宮】
弦【大】,絃【宋】【元】【明】【宮】
不【大】,無【宮】
由【大】,中【明】
霞【大】,瑕【宋】【元】【明】【宮】
渡【大】*,度【宋】*【元】*【明】*
是【大】,此【宋】【宮】
拯【大】,掁【宋】【宮】,賑【元】【明】
樂【大】,喜【宋】【元】【明】【宮】
鍾【大】,鐘【明】
聲【大】,等【宋】【元】【明】【宮】
切【大】,世【宋】【元】【明】【宮】
來【大】,是【宮】
如【大】,日【宋】【元】【宮】
說法【大】,法光【宋】【元】【明】【宮】
日【大】,夜【宋】【元】【明】【宮】
提【大】,人【宋】【元】【明】【宮】
於【大】,若【宋】【元】【明】【宮】
罣【大】,繼【宋】,絓【宮】
有【大】,使【宋】【元】【明】【宮】
涯【大】,崖【宋】【宮】
千【大】,千億【宋】【元】【明】【宮】
菩薩念佛三昧經【大】*,〔-〕【明】*
(此或…慳義)十二字【大】,〔-〕【明】
知【大】,解脫知【宋】【元】【明】【宮】
間【大】,調【宋】【宮】
崖【大】,涯【元】【明】
先【大】,光【宮】
恒【大】,恒河【元】【明】
永【大】,水【元】【明】
梨【大】,利【宋】【元】【明】【宮】
特【大】,持【明】
最【大】,最無【宋】【元】【明】,是無【宮】
躄往【CB】【磧乙-CB】【宋】【元】【明】【宮】,癖住【大】(cf. QC020n0067_p0339a14)
眾【大】,間【宋】【元】【明】【宮】
數【大】,毀【宋】【元】【明】【宮】
主【大】,王【宮】
王【大】,主【明】
定【大】,之【宋】【元】【明】【宮】
崖【大】,涯【明】
獵【大】,騰【宋】【元】【明】【宮】
瞑【大】,瞋【元】
露【大】,雨【宋】【元】【明】【宮】
霑【大】,沾【宋】【元】,沽【明】
婆梨【大】,波利【宋】【元】【明】【宮】
綵【大】,彩【宋】【元】【明】【宮】
生【大】,生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三【宋】【元】,生佛說菩薩念佛三昧經【明】,卷第三終【宋】【元】【明】
菩【大】,佛說菩【宋】【元】【明】,卷第四首【宋】【元】【明】
經【大】,(經卷第四,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宋】,(經卷第四,劉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元】【明】
主【大】,王【明】
果【大】,菓【宋】【元】
坐【大】,座【宋】【元】【明】
履【大】,覆【宋】【元】【宮】
輝【大】,暉【宋】【元】【明】【宮】
王【大】,主【元】【明】
具【大】,異【宋】【元】【明】【宮】
頗梨【大】*,坡瓈【明】*
有【大】,方【宋】【元】【明】【宮】
息【大】,悉【明】
正【大】,整【宋】【元】【明】【宮】
炎【大】,燄【元】【明】
渡【大】,度【宋】【元】【明】
梨【大】,利【宋】【元】【明】
若【大】,如【明】
喻譬【大】,譬喻【宋】【元】【明】【宮】
弦【大】,絃【宋】【元】【明】【宮】
不【大】,無【宋】【元】【明】【宮】
自【大】,如【明】
等【大】,尊【宮】
於【大】,猶【宮】
甘淨蜜【大】,淨甘露【宋】【元】【明】【宮】
若【大】,苦【宮】
鍾【大】,鐘【明】
嚴【大】,飾【宋】【元】【明】【宮】
芬芬【大】,繽紛【宋】【元】,苾芬【明】
上【大】,量【宋】【元】【明】【宮】
直【大】,真【宋】【宮】
無【大】,不【宋】【元】【明】【宮】
被【大】,著【宋】【元】【明】【宮】
恨【大】,佷【宋】【元】【宮】,很【明】
極【大】,劇【宋】【元】【明】【宮】
他【大】,施【宮】
生【大】,正【宋】【明】【宮】
諸【大】,於【宋】【元】【明】【宮】
一【大】,益【宋】【元】【明】【宮】
永【大】,求【宋】【宮】
隨【大】,墮【宋】【元】【明】【宮】
暝【大】,瞑【宋】【元】【明】
怨【大】,惡【宋】【元】【明】【宮】
(菩薩…直譯)二十九字【大】,〔-〕【宋】【元】【明】,不分卷
是【CB】【麗-CB】,來【大】(cf. K07n0060_p0755c09) 伽【CB】【麗-CB】,迦【大】(cf. K07n0060_p0756a21) 言【CB】【麗-CB】,曰【大】(cf. K07n0060_p0762a20) 憐【CB】【麗-CB】,隣【大】(cf. K07n0060_p0763b12)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