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

[*]如來性品第四之五

善男子方等經者猶如甘露亦如毒藥。」

葉菩薩復白佛言:「如來何緣說方等經譬如甘露亦如毒藥?」

佛言:「善男子汝今欲知如來祕藏真實義不?」

迦葉言爾:「我今實欲得知如來祕藏之義。」

時世尊而說偈言

或有服甘露  
傷命而早夭
[1]服甘露  
壽命得長存
或有服毒生  
有緣服毒死
無礙智甘露  
所謂大乘典
如是大乘典  
亦名雜毒藥
如酥醍醐等  
及以諸石蜜
服消則為藥  
不消則為毒
方等亦如是  
智者為甘露
愚不知佛性  
服之則成毒
聲聞及緣覺  
大乘為甘露
猶如諸味中  
乳最為第一
如是勤[2]精進  
依因於大乘
得至於涅槃  
成人中象王
眾生知佛性  
猶如迦葉等
無上甘露味  
不生亦不死
迦葉汝今當  
善分別三歸
如是三歸性  
則是我之性
若能諦觀察  
我性有佛性
當知如是人  
得入祕密藏
知我及我所  
是人已出世
佛法三寶性  
無上第一尊
如我所說偈  
其性義如是。」

爾時迦葉復說偈言

我今都不知  
歸依三寶處
云何當歸趣  
無上無所畏
不知三寶處  
云何作無我
云何歸佛者  
而得於安[3]
云何歸依法  
唯願為我說
云何得自在  
云何不自在
云何歸依僧  
轉得無上利
云何真實說  
未來成佛道
未來若不成  
云何歸三寶
我今無[4]  
當行次第依
云何未懷妊  
而作生子想
若必在胎中  
則名為有子
子若[5]胎中  
定當生不久
是名為子義  
眾生業亦然
如佛之所說  
愚者不能知
以其不知故  
輪迴生死獄
假名優婆塞  
不知真實義
唯願廣分別  
除斷我疑網
如來大智慧  
唯垂哀分別
願說於如來  
祕密之寶藏。」
迦葉汝當知  
我今當為汝
善開微密[6]  
令汝疑得斷
今當至心聽  
汝於諸菩薩
則與第七佛  
同其一名號
歸依於佛者  
真名優婆塞
終不更歸依  
其餘諸天神
歸依於法者  
則離於殺害
歸依聖僧者  
不求於外道
如是歸三寶  
則得無所畏。」
迦葉白佛言  
我亦歸三寶
是名為正路  
諸佛之境界
三寶平等相  
常有大智性
我性及佛性  
無二無差別
是道佛所讚  
正進安[7]
亦名正遍見  
故為佛所稱
我亦趣善逝  
所讚無上道
是最為甘露  
諸有所無有。」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汝今不應如諸聲聞凡夫之人分別三寶於此大乘無有三歸分別之相所以者何於佛性中即有法為欲化度聲聞凡夫故分別說三歸異相男子若欲隨順世間法者則應分別有三歸善男子菩薩應作如是思惟:『我今此身歸依於佛若即此身得成佛道既成佛已[1]恭敬禮拜供養於諸世尊何以故諸佛平等等為眾生作歸依故若欲尊重法身舍利便應禮敬諸佛塔廟所以者何為欲化度諸眾生故亦令眾生於我身[2]起塔廟想禮拜供如是眾生以我法身為歸依處一切眾生皆依非真邪偽之法我當次第為說真法有歸依非真僧者我當為作依真僧處若有分別三歸依者我當為作一歸依處無三差於生盲眾為作眼目復當為諸聲聞緣覺作真歸處。』善男子如是菩薩為無量惡諸眾生等及諸智者而作佛事

善男子譬如有人臨陣戰時即生心念:『我於是中最為第一一切兵眾悉依恃我。』亦如王子如是思惟:『我當調伏其餘王子紹繼大王王之業而得自在令諸王子悉見歸依故不應生下劣心。』如王王子大臣亦爾善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作是思惟:『云何三事與我一體?』善男子我示三事即是涅槃如來者名無上士譬如人身頭最為上非餘[3]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為尊上非法僧也為欲化度諸世間故種種示現差別之如彼梯[4]是故汝今不應受持如凡愚人所知三歸差別之相汝於大乘猛利決斷如剛刀。」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知故問非為不知我為菩薩大勇猛者問於無垢清淨行處欲令如來為諸菩薩廣宣分別奇特之事稱揚大乘方等經典如來大悲今已善我亦如是安住其中所說菩薩清淨行處即是宣說大涅槃經世尊我今亦當廣為眾生顯揚如是如來祕藏亦當證知真三歸處若有眾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其人則能自然了達三歸依處何以故如來祕藏有佛性其有宣說是經典者皆言身中盡有佛性如是之人則不[5]求三歸依處何以故未來世我身即當成就三寶是故聲聞緣覺之人及餘眾生皆依於我恭敬禮拜。」

善男子以是義故應當[6]學大乘經典。」

迦葉復言佛性如是不可思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亦不可思議。」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已成就深利智慧我今當更善為汝說入如來藏若我住者即是常法不離於苦若無我修行淨行無所利益若言諸法皆無有我是即斷見若言我住即是常見若言一切行無常者即是斷見諸行常者復是常見言苦者即是斷見若言樂者復是常見修一切法常者墮於斷見修一切法斷者墮於常如步屈虫要因前脚得移後足修常斷者亦復如是要因斷常以是義故修餘法苦者皆名不善修餘法樂者則名為善修餘法無我者是諸煩惱分修餘法常者是則名曰如來祕藏所謂涅槃無有窟宅修餘[7]無常法即是財物修餘[8]常法謂佛僧及正解脫當知如是佛法中道遠離二邊而說真法夫愚人於中無[9]如羸病人服食酥已氣力輕便有無之法體性不定譬如四大其性不各相違反良醫善知隨其偏發而消息之善男子如來亦爾於諸眾生猶如良醫諸煩惱體相差別而為除斷開示如來祕密之藏清淨佛性常住不變若言有者智不應若言無者即是妄語若言有者不應默然亦復不應戲論諍訟但求了知諸法真性夫之人戲論諍訟不解如來微密藏故若說於苦愚人便謂身是無常說一切苦復不能知身有樂性[10]說無常者凡夫之人計一切身皆是無常譬如瓦坏有智之人應當分別不應盡言一切無常何以故我身即有佛性種子若說無我凡夫當謂一切佛法悉無有智者應當分別無我假名不實如是知已不應生疑若言如來祕藏空寂凡夫聞之斷滅見有智之人應當分別如來是常無有變易若言解脫喻如幻化凡夫當謂得解脫者即是[11]有智之人應當分別人中師子雖有去來常住[12]若言無明因緣諸行凡夫之人聞已分別生二法想明與無明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若言諸行因緣識者凡夫謂二行之與識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若言十善十惡可作不可作善道惡道白法黑法凡夫謂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若言應修一切法苦凡夫謂二智者了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若言一切行無常[13]如來祕藏亦是無常凡夫謂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言一切法無我如來祕藏亦無有我凡夫謂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我與無我性無有二如來祕藏其義如是可稱計無量無邊諸佛所讚我今於是一切功德成就經中皆悉說已

善男子我與無我性相無二汝應如是受持頂戴善男子汝亦應當堅持憶念如是經典如我先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我無我有二相[1]因乳生酪因酪得生酥因生酥得熟酥因熟酥得醍醐如是酪性為從乳為從自生從他生耶乃至醍醐亦復如是若從他生即是他作非是乳生若非乳生無所為若自生者不應相似相續而生若相續生則不俱生若不俱生五種之味則不一雖不一時定復不從餘處來也當知乳中先有酪相[2]味多故不能自變乃至醍醐亦復如是是牛食噉水草因緣血脈轉變而得成乳若食甘草其乳則甜若食苦草乳則苦味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純得醍無有青黃赤白黑色穀草因緣其乳則有色味之異是諸眾生以明無明業因緣故於二相若無明轉則變為明一切諸法善善等亦復如是無有二相。」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乳中有酪是義云何世尊若言乳中定有酪相以微細故不可見者云何說言從乳因緣而生於法若本無則名為生如其已有云何言生若言乳中定有酪相百草之中亦應有乳是乳中亦應有草若言乳中定無酪者云何因乳而得生酪若法本無而後生者何故乳中不生於草?」

善男子不可定言乳中有酪乳中無酪亦不可說從他而生若言乳中定有酪者云何而得體味各異是故不可說言乳中定有酪性若言乳中定無酪者乳中何故不生兔角毒乳中酪則殺人是故不可說言乳中定無酪性若言是酪從他生者何故水中不生於是故不可說言酪從他生善男子是牛食噉草因緣故血則變白草血滅已眾生福力變而成乳是乳雖從草血而出不得言二唯得名為從因緣生酪至醍醐亦復如是是義故得名牛味是乳滅已因緣成酪何等因緣[3][4]是故得名從因緣有乃至醍醐亦復如是是故不得定言乳中無有酪從他生者離乳而有無有是處善男子明與無明亦復如是若與煩惱諸結俱者為無明若與一切善法俱者名之為明故我言無有二相以是因緣我先說言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即成醍醐佛性亦

善男子眾生薄福不見是草佛性亦爾惱覆故眾生不見譬如大海雖同一醎其中亦有上妙之水味同於乳喻如雪山雖復成就種種功德多生諸藥亦有毒草諸眾生身亦復如是雖有四大毒蛇之種其中亦有妙[5]所謂佛性非是作法但為煩惱客塵所覆若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能斷除者即見佛性成無上道譬如虛空震雷起雲切象牙上皆生花若無雷震花則不生亦無名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常為一切煩惱所覆不可得見是故我說眾生無我若得聞是大般涅槃微妙經典則見佛性如象牙花雖聞契經一切三昧不聞是經不知如來微妙之如無雷時象牙上花不可得見聞是經已即知一切如來所說祕藏佛性喻如天雷象牙花聞是經已即知一切無量眾生皆有佛性以是義故說大涅槃名為如來祕密之增長法身猶如雷時象牙上花以能長養如是大義故得名為大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能習學是大涅槃微妙經典當知是人能報佛恩真佛弟子。」

迦葉菩薩[6]佛言甚奇世尊所言佛性甚深甚深難見難入聞緣覺所不能[7]。」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歎不違我。」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8]性者云何甚深難見難入?」

佛言:「善男子如百盲人為治目故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9][10]其眼膜以一指示問言:『見不?』盲人答言:『我猶未見。』復以二指三指示之乃言:『少見。』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如來未說亦復如是無量菩薩雖具足行諸波羅蜜乃至十住猶未能見所有佛性如來既說即便少見是菩薩摩訶薩既得見咸作是言:『甚奇世尊我等流轉無量生常為無我之所惑亂。』善男子如是菩薩位階十地尚不了了知見佛性何況聲聞覺之人能得見耶復次善男子譬如仰觀虛空鵝鴈為是虛空為是鵝鴈諦觀不已髣髴見之十住菩薩於如來性知見少分亦復如況復聲聞緣覺之人能得知見善男子譬如醉人欲涉遠路[1]矇矓見道十住菩薩於如來性知見少分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渴行於[2]是人渴逼遍行求水見有叢樹樹有白鶴是人迷悶不能分別是樹是水觀不已[3]白鶴及以叢樹善男子十住菩薩於如來性知見少分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中乃至無量百千由旬[4]舶樓櫓堂閣即作是念:『彼是樓櫓是虛空?』久視乃生必定之心知是樓櫓住菩薩於自身中見如來性亦復如是善男譬如王子身極[5]通夜遊戲至明清目視一切悉不明了十住菩薩雖於己身見如來性亦復如是不大明了

復次善男子譬如臣吏王事所拘逼夜還家[6]暫發見牛[7]即作是念:『為是牛耶[*]雲屋舍?』是人久視雖生牛[8]猶不審定十住菩薩雖於己身見如來性未能審定亦復如是復次善男子如持戒比丘觀無虫水而見虫相作是念:『此中動者為是虫耶是塵土耶?』久視不已雖知是塵亦不明了十住菩薩於己身中見如來性亦復如是不大明了復次善男譬如有人於陰闇中遠見小兒即作是念彼為是牛人耶?』[9]不已雖見小兒猶不明了十住菩薩於己身分見如來性亦復如是不大明了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於夜闇中見畫菩薩像即作是念:『是菩薩像自在天像大梵天像成染衣耶?』是人久觀雖復意謂是菩薩像亦不明了十住菩薩於己身分見如來性亦復如是不大明了善男子所有佛性如是甚深難得知見唯佛能知非諸聲聞緣覺所及善男子智者應作如是分別知如來性。」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細難[10]云何肉眼而能得見?」

[11]:「迦葉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非二乘所能得知隨順契經以信故知善男聲聞緣覺信順如是大涅槃經自知己身有如來性亦復如是善男子是故應當精勤修習大涅槃經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迦葉菩薩[12]佛言:「世尊非聖凡夫有眾生皆說有我。」

佛言:「譬如二人共為親友一是王子一是貧賤如是二人互相往返是時貧人見是王子有一好刀淨妙第一心中貪著王子後時捉持是刀逃至他國於是貧人後於他家寄臥止宿即於眠中[13]語刀刀傍人聞之收至王所時王問言:『汝言刀者何處得耶?』是人具以上事答王:『王今設使屠割臣身分張手欲得刀者實不可得臣與王子素為親厚先與一處雖曾眼見乃至不敢以手[14]𢴤況當故取?』王復問言:『卿見刀時相貌何類?』答言:『大王臣所見者如羖羊角。』王聞是已欣然而笑語言:『汝今隨意所至莫生憂怖我庫藏中都無是刀況汝乃於王子邊見?』王即問諸群臣言:『汝等曾見如是刀不?』言已[15]崩背尋立餘子紹繼王位復問輔臣:『卿等曾於官[16]藏之中見是刀不?』諸臣答言:『臣等曾見。』覆復問言:『其狀何似?』答言:『大王如羖羊角。』王言:『我官藏中何處當有如是[17]相刀?』次第四王皆悉撿挍求索不得却後數時逃王子從他國還來至本土復得為王既登王位復問諸臣:『汝見刀不?』答言:『大王臣等皆見。』[18]復問言:『其狀何似?』答言:『[19]大王色清淨如優鉢羅花。』復有答言:『形如羊角。』有說言:『其色紅赤猶如火聚。』復有答言:『如黑蛇。』時王大笑:『卿等皆悉不見我刀真實之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出現於世說我真相說已捨[A1]喻如王子持淨妙刀逃至他國凡夫愚人說言一切有我有我如彼貧止宿他舍[*]語刀刀聲聞緣覺問諸眾生我有何相?』答言:『我見我相大如[20]。』或言如米或如稗子。』有言:『我相住在心中熾然如。』如是眾生不知我相喻如諸臣不知刀相菩薩如是說於我[21]凡夫不知種種分別作我相如問刀相答似羊角是諸凡夫次第相續而起邪見為斷如是諸邪見故如來示現說於無我喻如王子語諸臣言我庫藏中無如是刀善男子今日如來所說真我名曰佛性如是佛性我佛法中喻如淨刀善男若有凡夫能善說者即是隨順無上佛法若有善能分別隨順宣說是者當知即是菩薩相貌善男子所有種種異論呪術言語皆是佛說非外道說。」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說字根本?」

佛言:「善男子說初半字以為根本持諸記論呪術文章諸陰實法凡夫之人學是字本後能知是法非法。」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字者[1]其義云何?」

善男子有十四音名為字義所言字名曰涅槃常故不流若不流者則為無盡夫無盡者即是如來金剛之身是十四音曰字本

[2]不破壞故不破壞者名曰三喻如金剛又復[3][4]不流故不流者即是如來如來九孔無所流故是故不流又無九孔是故不流不流即常常即如來來無作是故不流又復[*]者名為功德德者即是三寶是故名[*]

阿者名阿闍梨阿闍梨者義何謂[5]於世間中得名聖者何謂為聖聖名無著少欲知足亦名清淨度眾生於三有流生死大海是名為聖又復阿者名曰制度修持淨戒隨順威儀又復阿者名依聖人應學威儀進止舉動供養恭敬禮拜三尊孝養父母及學大乘善男女等具持禁戒及諸菩薩摩訶薩等是名聖人復阿者名曰教誨如言汝來如是應作如是莫作若有能遮非威儀法是名聖人是故名

[6]即是佛[7]梵行廣大清淨無垢喻如滿月汝等如是應作不作是義非義此是佛此是魔說是故名億

[8]佛法微妙甚深難得如自在天大梵天王法名自在能持者則名護法又自在者名四護世是四自在則能攝護大涅槃經亦能自在敷揚宣又復伊者能為眾生自在說法復次伊者為自在故說何等是也所謂修習方等經典復次伊者為斷嫉妬如除稗穢皆悉能令變成吉祥是故名伊

郁者於諸經中最上最[9]增長上上謂大涅復次郁者如來之性聲聞緣覺所未曾聞如一切處北欝單越最為殊勝菩薩若能聽受是經於一切[10]最為殊勝以是義故是經得名最上最勝是故名郁

優者喻如牛乳味中上如來之性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尊最上若有誹謗當知是人與牛無別復次優是人名為無慧正念誹謗如來微密祕藏當知是人甚可憐愍遠離如來祕密之藏無我法是故名優

即是諸佛法性涅槃是故名

[11]謂如來義復次嘢者如來進止屈伸舉動不利益一切眾生是故名嘢

烏者名煩惱義煩惱者名曰諸漏如來永斷一切煩惱是故名烏

炮者謂大乘義於十四音是究竟義大乘經典亦復如是於諸經論最為究竟是故名炮

菴者能遮一切諸不淨物於佛法中能捨一切金銀寶物是故名菴

阿者名勝乘義以故此大乘典大涅槃經於諸經中最為殊是故名阿

迦者於諸眾生起大慈悲生於子想如羅睺作妙[12]善義是故名迦

[13]名非善友非善友者[14]雜穢不信如來祕密之藏是故名[*]

伽者名藏藏者即是如來祕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故名伽

𠷐者如來常何等名為如來常音所謂如來常住不變是故名𠷐

俄者一切諸行破壞之相是故名

遮者即是修義調伏一切諸眾生故名為修是故名遮

車者如來覆[15]一切眾生如大蓋是故名車

闍者是正解脫無有老相是故名闍

[16]煩惱繁茂喻如稠林是故[*]

[17]是智慧義知真法[18]是故名[*]

吒者於閻浮提示現半身而演說法喻如半是故名吒

[19]法身具足喻如滿月是故名[*]

荼者是愚癡僧不知常與無常喻如小兒是故名荼

[20]不知師恩如羝羊是故名[*]

拏者非是聖義喻如外是故名拏

多者如來於彼告諸比丘離驚畏當為汝等說微妙法是故名多

他者名愚癡義眾生流轉生死纏裹如蠶蜣蜋故名他

陀者名曰大施所謂大乘是故名陀

彈者稱讚功德所謂三寶如須彌山高峻廣無有傾倒是故名彈

那者三寶安住無有傾動喻如門閫是故名那

波者名顛倒義若言三寶悉皆滅盡當知是人為自疑惑是故名波

頗者是世間災若言世間災起之時三寶亦盡當知是人愚癡無智違失聖旨是故名頗

婆者名佛十力故名婆

滼者名為重擔堪任荷負無上正法當知是人是大菩薩是故名滼

摩者是諸菩薩嚴峻制度所謂大乘大般涅槃是故名

[1]是諸菩薩在在處處為諸眾生說大乘是故名[*]

囉者能壞貪欲瞋恚愚癡真實法是故名囉

羅者名聲聞乘動轉不住大乘安固無有傾動捨聲聞乘精勤修[2]上大乘是故名羅

[3]如來世尊為諸眾生雨大法雨所謂世間呪術經書是故名[*]

奢者遠離三箭是故名奢

沙者名具足若能聽是大涅槃經則為已得聞持一切大乘經典是故名沙

娑者為諸眾生演說正令心歡喜是故名娑

呵者名心歡喜奇哉世尊離一切行怪哉如來入般涅槃是故名

[4]𠻬名曰魔義無量諸魔不能毀壞如來祕藏是故名[*]𠻬復次[*]𠻬乃至示現隨順世間有父母妻子是故名[*]𠻬

如是四字說有四義謂佛僧及以對法言對法者隨順世間[5]調婆達示現壞僧化作種種形貌色像為制戒故智者了達不應於此而生[6]畏怖是名隨順世間之行以是故名魯

吸氣舌根隨鼻之聲長短超聲隨音解義因舌齒而有差別如是字義能令眾生口業清淨眾生佛性則不如是假於文字然後清何以故性本淨故雖復處在陰[7]界入則不同於陰入界也是故眾生悉應歸依諸菩薩等以佛性故等視眾生無有差別是故半字於諸經書記論文章而為根本又半字[8]皆是煩惱言說之本故名半字滿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也譬如世間惡之者名為半人修善之者名為滿人如是一切經書記論皆因半字而為根本若言如來及正解脫入於半字是事不然何以故文字故是故如來於一切法無礙無著真得解脫[9]名為解了字義有知如來出現於世能滅半字是故名為解了字義若有隨逐半字義者是人不知如來之性何等名為無字義也親近修習不善法者是名無字無字者雖能親近修習善法不知如來常與無常恒與非恒及法僧二寶律與非律[10]非經魔說佛說若有不能如是分別是名隨逐無字義也我今已說如是隨逐無字之義善男子是故汝今應離半字善解滿字。」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應當善學字數今我值遇無上之師已受如來慇懃誨勅。」

讚迦葉:「善哉善哉樂正法者應如是學。」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鳥有二種一名迦隣提二名鴛鴦遊止共俱不相捨離是苦無常無我等法亦復如是不得相離。」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是苦無常無我如彼鴛鴦迦隣提鳥?」

佛言:「善男子異法是苦異法是樂異法是異法無常異法是我異法無我譬如稻米異於麻麥麻麥復異豆粟甘蔗如是諸種其萌芽乃至[11]葉花皆是無常果實成熟人受用時乃名為常何以故性真實故。」

[12]白佛言:「世尊如是等物若是常者如來耶?」

佛言:「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說何以故若言如來如須彌山劫壞之時須彌崩倒來爾時豈同壞耶善男子汝今不應受持是善男子一切諸法唯除[13]更無一法而是常者直以世諦言果實常。」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佛所。」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乃至未聞大般涅[14]皆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己身有佛性是名為常復次善男子譬如菴羅樹花始敷名無常相若成果實多所利益乃名為常如是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聞如是大涅[15]咸言一切悉是無常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16]身有佛性故是名為復次善男子譬如金[17][18]融之時無常[19][20]成金多所利益乃名為常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21]大涅槃[22]咸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以故曉了自身有佛性故是名為常復次善男子譬如胡麻未被壓時名曰無常既壓成油多有利益乃名為常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是大涅槃經咸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己身有佛性是名為常復次善男子譬如眾流皆歸[1]一切契經諸定三昧皆歸大乘大涅槃何以故究竟善說有佛性故善男子故我言異法是常異法無常乃至無我亦復如是。」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2]離憂悲毒夫憂[3][4]為天如來非天[5]悲者[*]為人如來非人憂悲者[6]二十五有[7]二十五有是故如來無有憂悲何故稱言如來憂悲?」

善男子無想天者名為無想若無想者則無壽命若無壽命云何而[8]界諸入以是義故無想天壽不可說言有所住處善男子譬如樹神依樹而住不得定言依枝依節依莖依葉雖無定所不得言無無想天壽亦復如是善男子[9]亦爾深難解如來實無憂[10]苦惱而於眾生起大慈悲現有憂悲視諸眾生如羅睺羅復次善男子無想天中所有壽命唯佛能知非餘所及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復如是迦葉如來之性清淨無染猶如化身何處當有憂悲苦惱若言如來無憂悲者云何能利一切眾生弘廣佛法若言無者云何而言等視眾生如羅睺羅若不等視如羅睺羅如是之言則為虛妄以是義故善男子佛不可思議法不可思議眾生佛性不可思議無想天壽不可思議如來有憂及以無憂是佛境界諸聲聞緣覺所知

善男子譬如空中舍宅微塵不可住立若言舍宅不因空住無有是處以是義故不可說舍住於虛空不住虛空夫之人雖復說言舍住虛空而是虛空實無所住何以故性無住故善男子心亦如是不可說言住陰界入及以不住無想天壽亦復如是如來憂悲亦復如是若無憂悲云何說言等視眾生如羅睺羅若言有者復云何言性同虛空善男子譬如幻師雖復[11]種種宮殿殺生長養繫縛放捨及作金銀璃寶物叢林樹木都無實性如來亦爾隨順世間示現憂悲無有真實善男子如來已入於般涅槃云何當有憂悲苦惱若謂如來入於涅槃是無常者當知是人則有憂悲若謂如來不入涅槃常住不變當知是人無有憂[*]如來有[12]及以無[*]無能知者

復次善男子譬如下人能知下法不知中上中者知中不知於上上者知上及知中下聞緣覺亦復如是齊知自地如來不爾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來名無礙智示現幻隨順世間凡夫肉眼謂是真實而欲盡知如來無礙無上智者無有是處[*][*]唯佛能知以是因緣異法有我異法無我名鴛鴦迦隣提鳥[13][14]

[15]復次善男子佛法猶如鴛鴦共行是迦隣提及鴛鴦鳥盛夏水[16]選擇高原安處其子為長養故然後隨本安隱而遊如來出世亦復如是化無量[17]令住正法如彼鴛鴦迦隣提鳥選擇高原安置其子如來亦爾諸眾生所作[18]已辦即便入於大般涅槃男子是名異法是苦異法是樂諸行是苦槃是樂第一微妙壞諸行故。」

迦葉菩薩白佛:「世尊云何眾生得涅槃者名第一樂?」

:「善男子如我所說諸行和合名為老死

謹慎[19]放逸  
是處名甘露
放逸不謹慎  
是名為死句
若不放逸者  
則得不死處
如其放逸者  
常趣於死路

若放逸者名有為法是有為法為第一苦[20]放逸者則名涅槃彼涅槃者名為甘露第一最樂若趣諸行是名死處受第一苦若至涅則名不死受最妙樂若不放逸[21]諸行是亦名為常樂不死不破壞身云何放逸何不放逸非聖凡夫是名放逸常死之法世聖人是不放逸無有老死何以故入於第一常樂涅槃以是義故異法是苦異法是樂異法是我異法無我如人在地仰觀虛空見鳥跡善男子眾生亦爾無有天眼在煩惱中而不自見有如來性是故我說無我密所以者何無天眼者不知真我橫計我故因諸煩惱所造有為即是無常是故我說異法是常異法無常

[22][23]  
若處於山頂
平地及曠野  
常見諸凡夫
昇大智慧殿  
無上微妙臺
既自除憂患  
亦見眾生憂

如來悉斷無量煩惱住智慧山見諸眾生常在無量億煩惱中。」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偈所說是義不然何以故入涅槃者無憂無喜云何得昇智慧臺殿復當云何住在山頂而見眾生?」

佛言:「善男子智慧殿者即名涅槃無憂愁者謂如來也有憂愁者名凡夫以凡夫憂故如來無憂須彌山頂者謂正解脫勤精進者喻須彌山無有動轉地謂有為行也是諸凡夫安住是地造作諸行其智慧者則名正覺離有常住故名如來如來愍念無量眾生常為諸有毒箭所中是故名為如來有憂。」

迦葉菩薩[1]白佛言:「世尊若使如來有憂[2]則不得稱為等正覺。」

佛言:「皆有因緣隨有眾生應受化處如來於中示現受生雖現受生而實無生是故如來名常住法如迦隣提鴛鴦等鳥[3]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

復【大】,有【宋】【元】【明】
精進【大】,進者【宋】【元】【明】【宮】
慰【大】,隱【元】【明】【宮】
預【大】,豫【宮】
在【大】,處【宋】【元】【明】
義【大】,藏【宋】【元】【明】【宮】
止【大】,上【宮】
當【大】,應【元】【明】【宮】
中【大】,即【元】【明】
支【大】,肢【宋】【元】【明】【宮】
橙【大】,隥【宋】【元】【明】
遠【大】,達【宋】
正【大】,善【元】【明】【宮】
無常法【大】,法無常【元】【明】【宮】
常法【大】,法常【元】【明】【宮】
疑【大】,礙【宮】
若【大】,〔-〕【宋】【元】【明】【宮】
摩【大】,磨【宋】【元】【明】【宮】
無【大】,不【元】【明】【宮】
者【大】,〔-〕【宋】【元】【明】【宮】
如【大】,善男子如【元】【明】【宮】
甘【大】,甜【元】【明】【宮】
酢【大】,酵【宋】【元】【明】
煖【大】,曘【宋】,燸【元】【明】【宮】
大【大】,天【元】【明】【宮】
白【大】,復白【宋】【元】【明】【宮】
服【大】,報【宮】
佛【大】,是佛【元】【明】【宮】
錍【大】,篦【宋】【元】【宮】
決【大】,抉【明】
矇矓【CB】【麗-CB】,矇䏊【大】,朦朧【宋】【元】【明】【宮】(cf. K09n0105_p0069b16)
壙【大】,曠【宋】【元】【明】【宮】
見【大】,是【宋】【元】【明】
大【大】,太【宋】
懦【大】,軟【宮】
明【大】,光【元】【明】
聚【大】,叢【元】【明】,【宮】*
想【大】,相【宮】
觀【大】,視【元】【明】【宮】
知【大】,見【元】【明】【宮】
言【大】,告【宋】【元】【明】【宮】
白【大】,復白【宋】【元】【明】【宮】
讇【大】*,寱【宋】【元】【明】【宮】*
𢴤【大】,掁【宋】,棠【宮】
崩背【大】,便崩【宮】
藏之【大】,庫藏【元】【明】【宮】
相刀【大】,刀相【元】【明】【宮】
覆【大】,又【宋】【元】【明】
大王【大】,太子【宋】,王子【元】【明】【宮】
母【大】,拇【宋】【元】【明】【宮】
法【大】,相【元】【明】【宮】
其義云何【大】,名曰涅槃【宮】
噁【大】,噁(初短)【元】,(初短)噁【明】,(初短)𧙃(烏可)【宮】
噁【大】*,𧙃【宮】*
名【大】,〔-〕【宋】【元】【明】【宮】
耶【大】,也【宋】【元】【明】【宮】
億【大】,〔-〕【元】,(次短)億【明】【宮】
法【大】,性【元】【明】【宮】
伊【大】,次長伊【元】,(次長)伊【明】【宮】
勝【大】,妙【宮】
眾【大】,眾生【宮】
嘢【大】下同,𪐭【宋】【元】【明】,野【宮】下同
上【大】,〔-〕【宋】【元】【明】【宮】
佉【大】*,呿【宋】*【元】*【明】*
為【大】,曰【宋】【元】【明】【宮】
蔭【大】,陰【宋】
膳【大】*,膳【元】,饍【宮】*
喏【大】*,若【宋】【元】【明】【宮】*
性【大】,〔-〕【宮】
侘【大】*,咃【宋】【元】【明】【宮】*
祖【大】*,袒【宋】【明】*
蛇【大】*,耶【宋】*【元】*【明】*
習【大】,集【宋】【元】【明】
和【大】*,啝【宋】【元】【明】【宮】*
𠻬【大】*,茶【宋】*【元】*【明】*,荼【宮】*
調【大】,提【宋】【元】【明】
畏怖【大】,怖畏【宮】
界入【大】,入界【宋】【元】【明】
義【大】,義者【宋】【元】【明】
等【大】,得【宮】
與【大】,及【宮】
葉花【大】,花葉【宮】
葉【大】,葉菩薩【元】【明】【宮】
涅【大】,佛性涅【宋】【元】【明】
槃【大】,槃時【宮】
槃【大】*,槃經【元】【明】【宮】*
自【大】*,己【宮】*
鑛【大】,𨥥【宮】
消【大】,銷【宋】【元】【明】
相【大】,想【宮】
已【大】,以【宋】【元】【明】【宮】
是【大】,曉【元】
時【大】,經【宋】,經時【元】【明】
于【大】,大【明】
已【大】,以【宋】
悲【大】,悲箭【宮】
名【大】*,名之【元】【明】【宮】*
憂【大】,有憂【元】【明】
名【大】,〔-〕【宋】【元】【明】【宮】
非【大】,非是【宮】
有【大】,言【宮】
性【大】,法【宋】【元】【明】【宮】
悲【大】*,愁【宮】*
化【大】,幻【宮】
愁【大】*,憂【宋】*【元】*【明】*
性【大】,〔-〕【宋】
卷第八終【宋】
卷第九品第四之六首【宋】
涱【大】,長【宋】,漲【元】【明】【宮】
眾【大】,眾生【元】【明】【宮】
已辦【大】,辦已【宋】【元】【明】【宮】
無【大】,不【宋】【元】【明】
不【大】,若不【元】【明】【宮】
集【大】,習【宋】
進【大】,勤【宋】【元】【明】【宮】
健【大】,進【宋】,猛【元】【明】【宮】
復【大】,〔-〕【宋】【元】【明】
慼【大】,戚【宮】
不分卷【宋】
去【CB】【麗-CB】【卍續】,法【大】(cf. K09n0105_p0070c03; T12n0375_p0653b29; T37n1764_p0706b27)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