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No. 349 [No. 310(42)]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聞如是

一時佛遊於披祇國妙華山中恐懼樹間鹿所聚處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人一切賢聖神通已達悉尊比丘其名曰賢者了本際賢者馬師賢者惒波賢者大稱賢者賢善賢者離垢賢者具足賢者牛呞賢者鹿吉祥賢者優為迦葉賢者那翼迦葉賢者迦翼迦葉賢者大迦葉賢者所說賢者所著者面王賢者難提賢者和難賢者羅云賢者阿難如是之[16]五百比丘復有菩薩如彌勒等五百人其名曰增意菩薩堅意菩薩積菩薩光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17]吉祥菩薩軟吉祥菩薩神通華菩薩空無菩薩信淨菩薩根土菩薩稱土菩薩柔軟音響菩淨土菩薩山積菩薩具足菩薩根吉祥菩如是等菩薩五百人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起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佛:「願欲有所問唯天中天聽者乃敢問。」

佛告彌勒菩薩:「[18]聽所問便問在所欲如來當隨其所欲[19]遣之令心歡喜。」

於是彌勒菩薩得聽所問踊躍歡喜白世尊言:「菩薩有幾法行[20]棄諸惡道不[21]惡知識中?」

佛告彌勒菩薩:「善哉善哉彌勒菩薩多所哀念所安隱愍傷諸天及人[1]發意問如來如此之義諦聽[2]思念之!」

彌勒即言:「唯然世尊受教而聽。」

佛言:「彌勒菩薩有一法行棄諸惡不隨惡知識中何謂為一謂寂靜平等道是為一法。」

佛語彌勒菩薩:「復有二法行棄諸惡道不隨惡知識中何等為二一者住於定無所起方便別諸所見是為二法。」

佛語彌勒:「菩薩復有三法行棄諸惡道不隨惡知識中何等為三一者[3]大哀二者[4]空無所習三者所知無所念是為三。」

佛語彌勒:「菩薩復有四法行棄諸惡道不隨惡知識中何等為四一者立於[5]二者一切法無所疑三者樂處閑居四者等觀為四法。」

佛語彌勒:「菩薩復有五法行棄諸惡道不隨惡知識中何等為五一者常立德義二者求他人長短三者自省身行四者常樂於法五者不自念身常救他人是為五法。」

佛語彌勒:「菩薩復有六法行棄諸惡道不隨惡知識中何等為六一者不慳貪二者除弊惡之心三者無愚癡四者無麁言五者其意如虛空六者以空為舍是為六法。」

佛語彌勒:「菩薩復有七法行棄諸惡道不隨惡知識中何等為七一者有善權之意二者能分別於諸法寶三者常精進四者常當歡五者得於信忍六者善解定意七者總智慧明是為七法。」

佛語彌勒:「菩薩復有八法行棄諸惡道不隨惡知識中何等為八一者得直見二者直念三者直語四者[6]五者直業六者直方便七者直意八者直定是為八法。」

佛語彌勒:「菩薩復有九法行棄諸惡道不隨惡知識中何等為九一者菩薩[7]脫於欲離諸惡不善之法無有想念以得寂定歡喜行第一一心二者已除想念內意為寂其心為一無想無行便得定意心為歡悅行第二一心三者離歡喜觀常為寂定身得安隱如諸聖賢所說所觀心意無起行第三一心四者苦樂已斷歡悅憂慼皆悉為止所觀無苦無樂其意清淨得第四一心五者過於色六者無復說想七者不復念種種想入無央數虛空慧八者皆過無央數虛空慧入無量諸識識知之行九者皆過諸識知之無復有無之想皆過諸無識之慧便入有想無想之[8]不見想得寂定三昧是為九。」

佛語彌勒:「菩薩復有十法行棄諸惡道不隨惡知識中何等為十一者得金剛三昧二者所住處有所進益[9]三昧三者得善權教授三四者得有念無念御度三昧五者得普遍世間三昧六者得於苦樂平等三昧七者寶月三昧八者得月明三昧九者得照明三十者得二寂三昧於一切諸法具足彌勒是為菩薩十法行棄諸惡道不墮惡知識中。」

於是彌勒菩薩以偈讚佛[10]

世尊本布施  
妻子及飲食
頭目無所惜  
佛德度無極
護禁無所犯  
如鶡愛其毛
奉戒無與等  
功德度無極
已現於忍力  
悉等諸苦樂
忍辱為大勢  
佛德度無極
已了精進力  
無上德對害
精進為大[11]  
[12]佛勤度無極
已斷一切惡  
導師樂一心
大慧寂為力  
佛淨度無極
清淨慧自在  
自然無所起
智慧常第一  
佛明度無極
慧降魔官屬  
樹下得大智
上義離諸穢  
佛力降伏魔
世尊轉法輪  
大身師子吼
恐伏諸外道  
佛慧度彼德
色妙無與等  
戒德及智慧
精進度諸岸  
佛道過眾德
難譬不可喻  
無上大智慧
常講諸法寶  
光明導御眾。」

爾時賢者阿難白佛言:「未曾有世尊是彌勒菩薩所願具足說法無缺減講法字句平等所說法句無所縛著講經竟無亂。」

佛言:「如是如是阿難如其所云彌勒菩薩辯才具足說經法無所缺減。」

佛言:「阿難彌勒菩薩不獨以偈讚我乃往過世[13]無央數劫爾時有佛號炎光具[14]作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15]在成慧行安定世間父無上士[16]導御法上天下尊天中天爾時[17]梵志長者子名曰賢行從園觀出遙見如來經行身色光明無央數變見已心念:『甚善未曾有也如來之身不可思議巍巍如是光色妙好威神[1]照曜吉祥之德以為莊飾願令我後當來之世身具足如是光色威神[*]照曜吉祥之德而自莊飾。』作是願已便身伏地心念言審:『我當來之世得法身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者如來當過我身上。』於時世尊炎光具[*]作王如來知賢行長者子梵志心之所念便過其身上[2]越其上已便得不起法忍於是佛還顧告侍者言:『我所以過長者子梵志賢行身上時令得不起法忍眼能洞視耳能徹聽知他人心中所念自知所從來生身能飛行神通具足。』佛適過梵志賢行身上便達眾智五通具足無所亡失即以偈讚佛[*]

「『[3]往來世到十方  
[4]人中尊無與等
唯志道過諸行  
願稽首覺導師
以過諸世間[5]  
及摩尼火炎光
佛光明為最上  
願稽首覺導師
如師子一鳴吼  
諸小獸無不伏
佛講法亦如是  
悉降伏諸異道
眉間相清且徹  
威無量如積雪
其光明照三界  
佛在世無與等
聖足下生相輪  
其輪妙有千輻
此土地及山陵  
不能動無上尊。』」

是時佛告賢者阿難:「欲知爾時長者[6]梵志賢行者今彌勒菩薩是。」

賢者阿難即白佛言彌勒菩薩得不起忍久遠乃爾何以不速逮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耶?」

佛語阿難:「菩薩以四事不取正覺何等為四一者淨國土二者護國三者淨一切四者護一切是為四事勒菩薩[7]佛時以是四事故不取佛。」

佛言阿難我本求佛時亦欲淨國土亦欲淨一切亦欲護國土亦欲護一切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於其後乃發道意[8]此賢劫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

佛告賢者阿難:「我以十事致最正覺何等為一者所有無所愛惜二者妻婦三者兒子四者頭目五者手足六者國土七者珍寶財八者髓腦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事疾得佛道。」

佛語阿難:「復有十事疾得佛道何等為十以法立於[*]二者常行忍辱三者常行精進四者常一其心五者常行智慧度於無六者不捨一切七者已得忍心等於一切八者不習空九者得空法忍十者得無想之阿難我以此十事自致得佛道。」

佛語賢者阿難:「我本求[9]道時勤苦無數乃得無上正真之道其事非一。」

佛言阿難:「乃過世時有王太子號曰一切現義[10]姝好從園觀而道見一人得疾困篤見已有哀傷之心於病人:『以何等藥得療[11]即痊?』病人答曰:『王身血得療我病。』爾時太子即以利刀刺身出血以與病者至心施與意無悔恨。」

佛語阿:「爾時現義太子即我身是阿難四大海水尚可[12]我身血施不可稱限所以爾者正覺故。」

佛語賢者阿難:「乃往過世有王太子號曰蓮花王端正姝好威神巍巍從園觀出遊道見一人身體病癩見已即有哀[13]問於病:『以何等藥療於汝病?』病者答曰:『得王身髓以塗我體其病乃愈。』是時太子即破身骨得其髓[14]與病者歡喜惠施心無悔恨爾時太子即我身是。」

佛語阿難:「四大海水尚可[*]身髓布施不可稱計。」

佛語賢者阿難:「乃往去世有王號曰月明正姝好威神巍巍從宮而出道見盲者飢餓隨道乞匃往趣王所而白王言:『王獨尊貴安隱快樂我獨加復眼盲。』爾時月明王見此盲人哀之淚出謂於盲者:『有何等藥得愈卿病?』盲者答曰:『唯得王眼能愈我病乃得視。』爾時王月明自取兩眼施與盲者心靜然無一悔意月明王者即我身是。」

:「須彌山尚可[15]知斤兩我眼布施不可稱計。」

佛語賢者阿難:「彌勒菩薩本求道時不持耳身命珍寶城邑妻子及以國土布施與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權方便安樂之行得致無上正真之道。」

阿難白佛:「彌勒菩薩以何善權得致佛道?」

佛言阿難:「彌勒菩薩晝夜各三正衣束體[16]叉手下膝著地向於十方說此偈言

「『我悔一切過  
勸助眾道德
歸命禮諸佛  
令得無上慧。』」

佛語賢者阿難:「彌勒菩薩以是善權得無上正真之道最正覺阿難彌勒菩薩求道本願使[1]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無有諸垢瑕於婬怒癡不大[2]慇懃奉行十善我爾乃取無上正覺。』」

佛語阿難:「後當來世人民無有垢穢奉行十善於婬怒癡不以經心正於爾彌勒當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所以者何彌勒菩薩本願所致。」

佛語賢者阿難:「本求菩薩道時欲護一切悉令得淨處於五濁婬怒癡中樂在生死所以者何是諸人民多為非法以非為是奉行邪道轉相賊害孝父母心常念惡惡意向兄弟妻息眷屬及他人輕易師[3]和上常犯男[4][5]轉相食願處是時世於[6]為佛若郡國丘聚縣但說眾惡轉相賊害瓦石相擊杖相撾[7]便共聚會轉相罵詈自還其舍設置飯食毒著中欲害他人起想垢濁轉起誹謗伏匿過惡還相發露無復善意。」

佛言阿難:「我以大哀普念一切為此輩[8]講說經法。」

賢者阿難聞佛說此即白佛言:「未曾有是天中天如來等正覺能至勤苦普弘大意調御弊惡令得成就為除重擔具足法寶為此輩人說其經。」

佛言:「如是阿難如汝所言佛能忍此爾乃如來等正覺教化剛強為除眾冥用佛法德具足之故乃為此人說其經法。」

阿難白佛:「我聞如來堅重精進等心如是衣毛為竪此經名為何等云何奉行?」

佛言阿難:「此經名本願』,當持;『慈氏本行彌勒所問』,當善持之。」

佛說經已彌勒菩薩賢者阿難賢者大迦葉諸大弟子及眾菩薩一切會者諸天龍神沓惒世間人聞經歡喜前為佛作禮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月氏國【大】,〔-〕【宋】【元】【明】【宮】
輩【大】,比丘【宋】【元】【明】【宮】
瑛【大】,英【宋】【元】【明】【宮】
當【大】,常【宋】【元】【明】【宮】
發【大】,〔-〕【宋】【元】【明】【宮】
皆【大】,背【宋】【元】【明】【宮】
隨【大】下同,墮【宋】【元】【明】【宮】下同
乃【大】,乃能【宋】【元】【明】【宮】
常【大】,當【宋】【元】【明】【宮】
大哀【大】,大乘【明】
於【大】,知於【宋】【元】【明】【宮】
誡【大】*,戒【宋】【元】【明】【宮】*
治【大】,活【元】【明】【宮】
以【大】下同,已【宋】【元】【明】【宮】下同
行【大】,行悉過有想無想之行【宋】【元】【明】【宮】
三昧【大】,〔-〕【宋】【元】【明】【宮】
言【大】*,〔-〕【明】*【宮】*
至【大】,志【宋】【元】【明】,王【宮】
佛勤【大】,勤德【宋】【元】【明】【宮】
十【大】,千【宋】【元】【明】【宮】
嚮【大】*,響【宋】【元】【明】【宮】*
現【大】,有【宋】【元】【明】【宮】
導御法【大】,道法御【宋】【元】【明】【宮】
有【大】,有慧【宋】【元】【明】【宮】
照曜【大】*,照照【宋】【宮】,昭昭【元】【明】*
適【大】,過【宋】【元】【明】【宮】
往來世到十方【大】∞人中尊無與等【宋】【元】【明】【宮】
人中尊無與等【大】∞往來世到十方【宋】【元】【明】【宮】
明【大】,眼【宋】【元】【明】【宮】
子【大】,〔-〕【宋】【元】【明】【宮】
求【大】,本求【宋】【元】【明】【宮】
於【大】,〔-〕【宋】【元】【明】【宮】
佛【大】,〔-〕【宋】【元】【明】【宮】
政【大】,正【宋】【元】【明】【宮】
即痊【大】,卿病【宋】【元】【明】【宮】
升【大】*,斗【宋】【元】【明】【宮】*
念【大】,念之【宋】【元】【明】【宮】
持【大】,特【宋】
稱【大】,秤【元】【明】
叉手【大】,〔-〕【宋】【元】【明】【宮】
其【大】,某【宋】【元】【明】【宮】
慇懃【大】,慇勤【宋】【宮】
和上【大】,和尚【明】
子【大】,女【宋】【元】【明】【宮】
濁【大】,展【宋】【元】【明】【宮】
中【大】,中得【宋】【元】【明】【宮】
撥【大】,撲【宋】【元】【明】【宮】
人【大】,人現作佛事在於世間【宋】【元】【明】【宮】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