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大方廣三戒經

[1]大方廣三戒經卷中

如是漸漸多有女人棄捨其夫遊諸僧坊僧坊已為一女人而獨說法示解脫法迦葉我見爾時純是非法五百非法門五百煩惱不修行人[2]爾時悉是無戒在家無

迦葉[*][3]戒法極惡若希望利益求菩提者不應親近於比丘尼不住是處不親近更勿親近捨世利養依乞食行捨愛衣服受糞掃衣捨離臺觀床臥敷具依止山[4]窟舍捨離一切甘美病藥依陳棄藥於諸眾生生親[5]修行慈心當忍一切毀罵撾打捨離一切知識親族修業自活不應同彼在家之人說解脫戒當隨順行

迦葉違解脫戒便違如來力無所畏等則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菩[6]如是罪報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眾生悉墮地獄是等眾生所受苦痛比是苦痛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百千億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若欲得離如是等[7]應當捨離是癡惡人百千由旬聞其聲猶應當離況復見聞而不離之應親近一法云何一法一切諸法悉無所有若忍諸法悉無所有應當遠離如是惡人而不親又復應當親近二法何等二法一切諸法悉無所有求集諸法不著集心云何為集所集者都不可得不可得中而不生心如離邪見捨離三有亦復如是行菩薩行離諸[8]心行菩薩行行菩薩行時捨離如上所說離是已值彌勒佛離諸怖畏作如是言:『快哉安樂快哉得離於魔伴侶快哉[9]離遠於惡。』

迦葉若聞是經已不怖不驚自見己身生能持心如來悉知是人能持於我法藏迦葉猶如長者多財封祿是長者子所見諸物起父財想初始見時此是我物後持此物隨所至處處處藏舉

如是迦葉爾時比丘聞是等作是念言:『此是如來軟妙梵音之所演說。』復有比丘聞是法已而起誹謗:『是持法比丘作如是言:「此是佛說最為真實。」少於伴侶人劣弱居處[10]不惡日處藏舉。』

迦葉我後[11]護法城者甚為極少我持是等委付彌勒為其伴侶是等當修行於大捨若有善男子是法已如教而作是當在於彌勒初會修行梵行正見眾生當護法城

迦葉我不見有乃至一人不值於我後五百歲法欲滅時是法已而不誹謗能受持讀誦無有是處已見我親近恭敬於後末世五百歲時聞如是經能受能持能讀能誦如是人等不待我[12]自當有一切智心念於我已生於歡喜作如是言:『奇哉奇哉釋迦牟尼世尊能[13]我法守護於我。』是故迦葉當學此法學此法者隨所欲樂必成無難。」

爾時摩訶迦葉白:「世尊如我[14]永無希望失於無上正真之道世尊若令我具一切智者甚用歡喜若我得無上道者得希有色身。」

佛告迦葉:「[15]我因汝故說於是等令少疑惑速成無上正真之道復次迦葉若有眾生渴法成[16]成就是等漸漸成無上道普斷一切所有蓋纏而為說法迦葉菩薩應當成就四法何等四菩薩應當發大精進云何精進精進者謂不求色集無漏法云何無漏法[17]無地大不說地大無水風大不說水風大一切言說皆是不實是菩薩取言說彼岸。」

迦葉白言:「世尊設有人問:『如來亦以言語說法可不實耶?』世尊如是之人當云何答我今欲從如來應供正遍覺聞。」

佛告迦葉:「未來當有諸惡比丘不修身不修不修心不修慧瞋恚勇盛口業勇健不受不持不讀不誦如是等經何以故是生起色如是等經言說之法[18]時世[19]當有比丘生起於色彼時比丘當如是住猶如在家終不推求於第一義迦葉如生盲人著金華鬘是不自知迦葉將來比丘亦復如是聞是等經不能持文況能推求解第一義迦葉如有男女為他丈夫之所呵而是男女更於異時若復聞說是丈夫名驚恐怖畏如是迦葉後末世時諸比丘等是經說如實過惡貪於衣服知己有過驚恐怖畏迦葉猶如獼猴為枷鎖繫而是獼猴目不欲見如是枷鎖如是迦葉後比丘等亦復如是聞是等經目不喜見背而捨去迦葉如有狗馳逐野干而是野干走趣塚間孔穴深坑如是迦葉未來比丘聞是經已如野干野干馳走謂犯禁戒聞是等經而生誹謗迦葉如野干走趣於塚間如是迦葉未來比丘聞是法已馳趣還家馳趣色欲馳趣女人趣於鬪諍趣於醫術趣於斷事住是諸處設犯禁戒我說是等喻趣塚間迦葉如野[1]於孔穴如是迦葉爾時比丘身壞命終[2]地獄我說是等名趣孔穴迦葉如野干走趣於深坑未來比丘亦復如是身壞命終生[3]地獄迦葉我說是等名趣深坑迦葉如野干諸比丘等不能推求如是等經解其義趣但能如是毀謗揚惡身壞命終墮在惡

迦葉若有比丘作如是言:『汝說之法悉是不實如來言說為是真實。』為不真實智比丘:『大德今者為執何事為執於空為執言說?』答言:『我執言說。』問曰:『汝即是佛何以故今亦以言[4]。』答言:『我執於空。』問曰:『此當分別何以故不可分別名之為空汝之空者即是言說又汝空者為是我空為我所空眾生空故空?』又復問言:『比丘汝意云何汝喜一切法空不也?』答曰:『我都不喜一切法空。』:『大德[5]失沙門釋子之法何以故是佛世尊說一切法空不說有我眾生壽命不說有人。』答曰:『我今喜樂一切法空。』問曰:『大德尚喜一切法空況復如來[6]正遍覺大德於意云何眼是如來不意是如來不?』答曰:『眼是如來意是如來。』問曰:『當分別若其爾者大德便為亦是如來。』答曰眼是言說非是如來意是言說是如來。』問曰:『此當分別若眼[7]如來意非是如來大德先說:「如來即是言說」,今者何故說言非也?』答言:『眼非如來非離眼是如來乃至意非如來不離意是如來。』問曰如來說十二入是眾生此當分別大德是如來不乃至意法是如來不?』答曰:『色是如來乃至意法是如來。』問曰:『如汝言者一切眾生即是如來一切諸地一切諸山樹林草木悉是如來。』答曰:『眼非如來乃至意非如來。』問曰:『若其爾者則說如來是法非法?』答曰:『非如來乃至法非如來。』問曰:『大德法非如來?』答曰:『法非如來。』問曰:『若其爾者有諸眾說無父母無沙門婆羅門不淨種[8]邪婬妄言兩舌惡口綺語邪見如汝所言皆是如來?』答曰:『非是不善名為如來。』問曰若其爾者如汝所說法非如來非法非如來若非法非非法則無言說如大德言無有言說名為如來。』

迦葉應當如是數數折伏是諸惡人迦葉我不見世間人能與如是如法說者而共語論唯除瞋癡不堪忍者因緣者[A1]空法棄捨而去是故迦葉汝等當持如是[9]

迦葉未來世有持是法者當有三名何等三謂說斷滅謂說無物[10]無陰聚無有恭敬迦葉當爾之時如是等經當被誹謗迦葉汝觀爾時不恭敬佛不恭敬不恭敬僧若不恭敬佛僧已[11]但依言說依於名字雖唱佛名於眾顯說而不能見何者是佛雖口說法而不能知如來世尊云何說法雖作是言:『四向四得是佛世尊聲聞之僧。』[A2]知於名而不能知依名實為於衣服飲食臥具病藥緣故毀謗於法菩薩是中應勤精進於是等經生希欲樂當受持而讀誦之何以故是人來世當護法何以故九十一劫不聞演說是空法故

我今惟念過世千劫爾時有佛出現於世號曰寂滅壽命八萬四千歲守護菩薩利益世間復有如來號曰離垢壽命二十一劫行菩薩道然後乃成於無上道迦葉汝觀如來作幾難行攝諸眾生迦葉劫濁盡時不應呵何以故迦葉劫濁盡時若有一人能信此甚為希有[*]爾時持是法者不被刀杖瓦石所害甚為希有何以故迦葉此法是大善丈夫法謂說一切行是非行若著我見眾生見命見人見有見者等所不能解及依見者謂依戒見佛見法見僧見涅槃見若有起於涅槃見者如來悉知是為邪見何以故迦葉如來不有涅槃不得涅槃迦葉若有涅得涅槃者如來悉說名為邪見若邪見者說名無智若為無智之所害者是愚凡夫愚凡夫生天尚難況佛菩提

迦葉未來世中當有比丘[12]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13]至百歲老耄無智莊嚴衣服剃髮毀癡老之人無有威德起於邪業是臨終時復更造惡作毀戒法斯以三事作於姦詐等三示現威儀示現持戒行善人相舉指現以如此法用顯己德是墮大慢以癡悔心而取命終身壞命終墮於地獄是故迦葉今唱令:『我為汝等真是知識我教汝等欲利汝等憐愍汝等不令於後受大熱惱。』迦葉終不聽著見眾生而得出家著我見者眾生見者命見者著人見者而得出家我實不聽強在我法而便出家食重信施無有真實持戒功德迦葉人寧六日斷於飲食非著我見眾生見命見人見乃至涅槃見受食信施薩是中應勤精進不著我見至涅槃見

迦葉我是等經付囑如是諸善丈夫何以故是等所行如我行故如是之人即是我侶即是我。」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諸苦惱眾生  
都無有救護
唯除世導師  
無有戲論者
諸苦惱眾生  
依止下道者
漸增長諸欲  
由是墮惡道
無導無利益  
住在嶮曠處
趣向不正路  
終無有安隱
猶如持財寶  
求利行曠野
彼有群賊起  
一切悉劫奪
失財已還歸  
失利增苦惱
從他所貸財  
以此倍增苦
是等亦如是  
造業已未還
本所造白業  
還來食此財
依止劫奪者  
凡夫墮見者
執著於我見  
命見及人見
說空法比丘  
依我人見者
於是生謗心  
速疾墮惡道
生起造瞋恚  
更互相輕毀
誹謗說不實  
於此慚愧者
身惡及口惡  
意業極姦諂
堅執著諸見  
[1]極惡處
作於惡業已  
速疾至惡[2]
多受眾苦惱  
無有救護者
未來世當有  
瞋恚勇盛人
苦切逼比丘  
趣向菩提者
於如是等經  
無慈者當毀
而不生信敬  
於釋師子法
更互生諍訟  
速起大忿諍
更互相謗毀  
揚惡遍諸方
造種種誹謗  
加彼慚愧者
惡友得勢力  
柔軟者弱劣
知正法劣弱  
惡法增勢力
是比丘當去  
我之所愛子
當去至何方  
得於安隱處
眾惡者除放  
於此無悲心
我如是等經  
常當思念之
導師如是說  
以是自娛樂
我當至此處  
佛所稱譽者
今法毀壞時  
柔和者難得
或有作是言  
當速離是處
當至大仙人  
得無上道處。』
復有作是言  
善哉說是語
導師如是說  
當遊禮諸塔。」
寧當至是處  
可樂菩提樹
非彼嫉妬者  
瞋恚忿諍處。』
是比丘便去  
我所說應行
見是餘住處  
謂佛所住處
經行及坐處  
若石及空處
集趣是處已  
數相對啼泣
此是大仙處  
經行受用處
佛本在是處  
見處不見佛
此無上仙人  
所說無上法
我等今不見  
有為悉無常
人及諸非人  
天龍悉等來
善說令歡[3]  
我等今不見。』
至是所住處  
謂菩提樹下
既集至此已  
正念善思惟
[4]時世導師  
得無上菩提
驚怖魔王眾  
猶如小野干
此本道場地  
如來所坐處
過去未來佛  
悉在是坐處
此是勇健者  
億天所恭敬
[5]趺坐七日  
觀視此樹王
是人供養已  
復詣說法處
是處轉法輪  
聲聞[6]梵世
是比丘[7]  
數數而[8]
勇健者來此  
調伏是五人
五人見佛已  
即生起憂惱
而共計議惡  
皆悉勿為起
是大悲世尊  
於眾起悲心
為五比丘說  
轉甘露法句。』
禮法輪處已  
復數數啼泣
復至涅槃處  
見佛最後處
爾時世導師  
利益多眾生
碎末破己身  
佛此入滅度
咄哉佛世尊  
釋師子能仁
今唯聞其名  
而不覩[9]
是無上仙人  
善賢最在後
大智知是已  
此是我最後
或遊行命終  
或住處命終
遊行竟命終  
悉往生善處
於後末世時  
是廣大佛法
斯當得涅槃  
諸住淨戒者
若毀戒比丘  
普亦得供養
服食重供已  
速往至惡道
觀此諸比丘  
有如是差降
智者於後終  
速疾得生天
是等照世燈  
憐愍世間者
大智慧菩薩  
慈心利眾生
當住營事人  
踊躍歡喜心
我當得作佛  
亦得值彌勒
當供彼世尊  
在一切眾前
一切智記我  
如我之所念
是有大勢[1]  
我說如是義
雖不見於佛  
當知如面對
我當安慰此  
亦復當如是
修行菩提分  
悉禮一切佛
若有諸女人  
向無上菩提
我亦安慰是  
及無量如來
捨是女身已  
速成男子身
得見於彌勒  
是當供養之
一切所求索  
悉皆如其意
隨學是智者  
生殷重堅欲
有於堅欲已  
持戒廣多聞
斯為彌勒佛  
得受於記[2]
是故聞是利  
生起賢善信
堅信而趣向  
攝一切眾生
誰有求是處  
而有不得者
有慧及精進  
菩提不難得
不作諂曲心  
[3]行慈心
常住閑靜處  
此名菩提行
捨棄如是處  
但說菩[4]
此是大貪賊  
一切諸遠離
若為於飲食  
及諸利養事
詐現執正法  
更互共演說
斯不淨活命  
以癡用自活
為眾惡所害  
惡道所侵逼
是一味法門  
但假比丘名
毀謗如此法  
及與解脫戒
若有持戒者  
我說禁戒法
像比丘當謗  
彼不至賢處
一切天世間  
悉皆棄捨離
一切智世尊  
亦倍離是人
若身無惡業  
口業亦無惡
意業悉清淨  
速疾至涅槃

迦葉如來滅後後末世時有諸比丘於先佛所種善根者悉般涅槃純善眾終去盡[5]後五百歲時當有比丘貪求無厭瞋恚別麁澁毒惡瞋面[6]住於三法何等三專修醫道住於販賣親近女人住是三法失四法何等四失於戒聚失於善道失得果失如實見法是人有於此四法已復增熾四法何等四法[7]熾盛瞋恚熾盛貪他家熾盛貪著利養貯聚熾盛貪愛衣服造作箱篋以此為業空無所有無沙門法聞是法當墮四法何等四墮在謗法不知時言為女人而演說法漸毀犯戒聞是等法已在災禍

迦葉猶如惡狗打觸其鼻迦葉於意云何是狗為當[8]惡不?」

白言:「如是當倍增。」

佛言:「迦葉是等惡人如彼惡狗如毘舍遮若淨意比丘持是等法說是等法真實少欲歎說少欲是等聞已驚怪不信沈沒怯弱於惱熱復增瞋恚當住何業是時未至我今預說彼聞此經當生誹謗如被[9]生大瞋作如是言:『此非佛說。』毀少欲者作如是言當名是人為多欲者非是少欲。』迦葉我常種種歎少欲者歎知足者善布薩者易共住者行頭陀者阿練[10]處者淨活命者汝等莫共是雜惡行者而共是同何以故此是在家法莫以是法侵欺於人是在家法汝等不應起大瞋忿汝等莫大多集財物當捨財賄汝等慎勿顯現異相歎譽己德汝等應當無所繫勿多貯積汝等勿畜駝汝等不應懈怠[11]當勤精進斷不善法[12]善法

迦葉我常種種因緣讚歎阿練[*]清淨寂靜離親近家後末世時違我此法違我法欲造眾患毀謗正法迦葉猶如有人熱時[13]服已患渴語餘人言:『汝與我水。』是人答言:『大丈夫汝勿求水以服[*]汝莫因而便致死。』是人瞋忿毀罵此人不順他故飲已命終如是迦葉未來比丘著有見者於諸惡[14]是比丘作如是言:『此事應住此不應住。』反生瞋恚毀謗罵詈謗是等經如來教是故迦葉如是等人反與如來而共諍競

迦葉汝且觀是賢護比丘如來制戒諸比丘僧一坐而食聞已瞋恚於三月中不至我所迦葉爾時梵行清淨完具尚能如是況滅度後貪著飲食貪著衣鉢臥具病藥為睡眠所瞋恚勇盛聞是等經尚不恭敬於佛如來況餘比丘如法行者迦葉若是等法已隱滅極為不善甚為不善

迦葉若善男子欲求善利信我是法後末世時濁惡災變我法末末世滓穢瞋恚盛時善人難得時若有聞信是等深經當信是人作於相應非不相應當言信受非不信受迦葉我今亦說名為相非不相應非是不信

迦葉猶如惡馬與善調馬而共同駕若安靜無聲尚不調順況當吹貝[1]椎鍾鳴鼓能堪忍之無有是處如是破戒比丘若能堪忍善丈夫法無有是處迦葉猶如惡馬以鞭一策是馬驚畏如是若聞一說無我空法著我[2]者驚畏怖恐而起諍訟況復廣說

迦葉應當發起大精進發大莊嚴降伏百千萬億諸魔令其畢竟不起諍訟云何起精進根無欲是精進根陀功德是精進根無貪是精進根[3]無瞋是精進根無嫉是精進根離欲是精進根無伴侶是精進根離於睡眠是精進根於一切時不起一切諸惡之心是精進根於一切時不起欲心是精進根不起疑心起大精進離一切疑離一切疑大莊嚴已發菩提心無所依倚況復當起於我想也是終不應起於我想眾生之想命想人想男想女想不起地水大火大風大之想不起欲界想無色界想不起戒想犯戒之想不起空想悉不應起一切諸想至涅槃想亦不應起云何名為不起諸想如是諸想是中[4]

迦葉若貪欲不實知滅欲者亦復不實迦葉欲無定處但虛妄說是故如來如實而說此欲非我如是之法是寂滅法云何寂滅法若執無著則著想如須彌山[5]人著當知是人敗失聖法彼不能起於沙門法不住沙門法是則名為癡人癡者永不能起沙門法何以故著想者無量劫中為無間獄之所攝故

迦葉[6]觀拘迦離比丘提婆達多比丘碎財比[7]舍比丘海與比丘迦葉馬師比丘滿宿比丘善星比丘是我給侍面聞我說我經行見我端坐見我神通經行虛空見我降伏百千外道如是等人尚於我所不生好以足下蟲與我相違自致惡道若有實說如來功德應栴檀末如須彌山以散其上作大寶蓋如三千界於是人上虛空中[8]以故迦葉能有信心稱佛名號實信者少有信已從佛出家遠離欲穢修無著禪甚為希有迦葉[9]眾生能持於我所說禁戒解如是甘露之法倍為希有

迦葉猶如大眾聚集祠處作一革箱形容極妙彩畫眾色以糞穢若復有人以上衣裹持行示人中有見知其不實者背而捨之如是迦葉若有比見於如來功德法祠中有比丘[10]有於我迦葉若有我[*]則起於欲若有他相則起於欲迦葉無我[*]聞是等經不生瞋恚何以故毀呰他者此為不善以是事故聞此法已得於好心若有染著於我相者是為邪若邪見者聞於是等真實教誨則生瞋恚何以故迦葉有我相者則起瞋恚迦葉若比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是等法若起瞋恚誹謗之者是人但有沙門形名我非彼師彼非我弟子何以故其妄語者非我弟子亦非是妄語者師何以故迦葉如來世尊是實語者如來說言一切法空

迦葉如來世尊壞一切我是故是人與如來諍若有與佛如來諍者說名為魔如來不聽魔黨出家受具足迦葉若說小馬從龍象生迦葉於意云何是人語者為可信不?」

迦葉白言:「不也世尊!」

是語相應不?」

不也世尊!」

迦葉若有眾生著[*]眾生[*][*][*]乃至涅槃[*]我為師倍不相應

迦葉若有人來作如是言金翅鳥王從[11]而生。』迦葉汝意云何如是之言為可信不?」

不也世尊!」

迦葉如是言語為是相應為不相應?」

迦葉[12]:「是不相應。」

迦葉若有著我乃至有著於涅槃者名我為師倍不相應迦葉若使有人作如是言:『[13]火虫負須彌去。』迦葉汝意云何如是之語為可信?」

不也世尊!」

迦葉是相應不?」

不也世尊!」

諸惡人等著於我見眾生見至涅槃見我為師倍不相應

迦葉猶如大王有給使人更有餘人人不識者假依此使虛傳王[14]大富家:『王作是令王語某甲作如是事。』時諸大臣及諸富人見是異人乘自在處答是人:『我當作是。』時諸富人往至王所為活命故如是迦葉如來福力具足自在如王安樂無有怨敵王居大地飲食具足如來僧眾亦復如是無有怨敵住佛國界法食豐足有一異人無有請者來入眾中自說我見至涅槃見作如是言:『如來說是如來說是此應作此不應作諸如來所有信心者不違佛教。』聞是說自割衣食及妻子分上妙好者而給與之信恭敬與信敬而與至未識時如是之人如彼異人是食供已樂喜眾閙論說王事賊事論說飲食論說婬女論說醫事作如是言:『[1][*]諸王來去論說王家。』復作是言:『處得食是處不得。』作如是等種種論說以是盡日夜還住處[2]宿三宿乃至六宿隨所宿論說諸事種種嫉慢種種戲笑言語雜合[3]唾流出亂想睡眠隨所想處臥則夢見見自身往至彼處承迎恭敬既睡寤已互相說夢:『大德我夜夢汝往於是處得如是物。』作是言:『此夢吉祥宜應速往。』是便往詣城邑人間眼目視瞻搖動眉目心多所期逼惱生心不專一威儀輕躁諸根不諦心亂[4]調至他家已毀犯禁戒與一女人共獨說法因緣戲笑漸現欲[A3]以其利養得利養已樂貪染耽重[5]著常居止住若違本意啼泣而去趣於二處濃厚之處及讚歎處若不濃罵是施主復相聚集互相問言:『誰施於[6]何所得為得幾許汝食幾許?』迦葉有如是等不相應行乃至於死

迦葉是等復有不[7]應行謂謗正法迦葉當知應當於是惡比丘所生於悲心何以故是等當獲大苦報故。」

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凡夫王給使  為欲活命故
遊歷於諸家  王作如是令
彼聞勅令已  莫瞋謫罰我
愚凡以此勢  常用自活命
何況佛最勝  於百千億劫
布施於手足  多造眾苦行
此非我法王  令住是謫罰
亦無有問者  為當作不作
在家施比丘  上妙美飲食
衣服中妙者  一切恭敬與
自己不服食  又不與子[8]
聚集上妙[9]  以施持戒者
不相應行者  食已速捨[10]
共集於一處  相問樂食不
說王及賊事  又說關邏事
亦說飲食事  云何佛聚集
或說日月[*]  問王去來事
彼當得於勝  亦說當盡滅
是不相應語  數數恒演說
[11]此是[A4]應缺(諸藏皆少一句)
速往於彼家  是多富有處
是家極慳悋  不得上美食
生如是覺想  百種思慮已
惡行不知者  猶驢負重擔
[12]於是夜夢中  見本所憶事
寤已相向說  種種而解釋
無憂大喜笑  汝當得安樂
速往成此事  勿遲後致悔
往詣村城邑  如是不正行
邪視動眉目  猶若如獼猴
是入城邑已  為女人說法
棄捨於佛經  及與解脫戒
既至是處已  [13]設麁惡
毀罵是施主  及所知識者
復共相聚集  更互共相問
汝得何等食  所得食妙不?』
[14]說如是事  經於百千歲
如是所思覺  以是為自活
是起於諍訟  聚酒及香花
當以此為[15]  則便少病痛
佛當奈是何  縱令有百佛
是捨所修行  習近在家法
我見及常見  起見已愛著
彼當修是行  以致至惡道
斯當受[16]  諸謗正法者
凡夫少覺知  修集在家行
諸是釋師子  實行諸聲聞
不以活命故  而毀犯禁戒
智者不貪食  起於[17]動搖
於食修不淨  定坐報施恩
斷諸欲漏結  [18]於諸想
彼修行方便  從佛法出家
知於無諍法  諸所說空法
數數而修[*]  中不得[A5]
勇健智慧人  知於空道者
魔及眾怖畏  是報信施恩
此終無有[19]  亦不毀敗空
是勇健佛子  二足中福田
正法不久住  多有惡人故
柔軟比丘[20]  不放逸利者
智者作是慮  不久速至死
我夜當云何  晝亦如是盡
世更無救護  唯除二足尊
諸學及無學  皆悉當滅度。』
此不知如是  隨宜所說法
欺不恭敬佛  及無上正法
正法欲毀滅  應當勤精進
未久當得聞  乃至於少許。」

大方廣三戒經卷中

(大方…異)八十六字【大】,〔-〕【聖】
于【大】*,乎【宋】【元】【明】【聖】*
爾【大】,是【宋】【元】【明】
㵎【大】,潤【聖】
愛【大】,友【宋】【元】【明】【聖】
薩【大】,提【宋】【元】【明】【聖】
苦【大】,若【聖】
相【大】,想【聖】
離遠【大】,遠離【宋】【元】【明】
不惡日【大】,否惡處【宋】【元】【明】【聖】
世【大】,末世【宋】【元】【明】【聖】
誦【大】,〔-〕【宋】【元】【明】
受【大】,授【宋】【元】【明】【聖】
今【大】,爾【聖】
道【CB】【麗-CB】【聖】,導【大】(cf. K06n0023_p0961c21; T11n0310_p0007b12)
集【大】,習【宋】【元】【明】
者【大】,若【宋】【元】【明】【聖】
爾【大】,於爾【宋】【元】【明】
間【大】,〔-〕【宋】【元】【明】【聖】
干【大】,干走【宋】【元】【明】【聖】
趣於【大】,於趣【聖】
刺【大】,莿【宋】【元】【明】
說【大】,說說【宋】【元】【明】【聖】
久【大】,又【宋】【元】【明】【聖】
供【大】,〔-〕【宋】【元】【明】,共【聖】
非【大】,非是【明】
性【大】,姓【聖】
比【大】,此【明】
說【大】,謂說【明】
僧【大】,曾【宋】【元】【明】
年【大】,年十【宋】【元】【明】【聖】
乃【大】,九十乃【宋】【元】【明】
趣【大】,起【聖】
處【大】,道【宋】【元】【明】【聖】
悅【大】,喜【宋】【元】【明】【聖】
爾【大】,念【聖】
加【大】,跏【宋】【元】【明】【聖】
于【大】,於【聖】
往【大】,住【宋】【元】【明】
啼【大】,渧【聖】
其【大】,於【宋】【元】【明】【聖】
力【大】,者【宋】【元】【明】
別【大】,莂【宋】【元】【明】【聖】
習【大】,集【聖】
提【大】,薩【宋】【元】【明】【聖】
有【大】,〔-〕【宋】【元】【明】【聖】
顰【大】,頻【宋】【元】【明】
妬【大】,姤【聖】
倍【大】,倍增【宋】【元】【明】【聖】
矛【CB】【磧乙-CB】,牟【大】,鉾【宋】【元】【明】【聖】(cf. QC017n0023_p0384b16)
兒【大】*,若【明】【聖】*
嬾【大】,懶【宋】【元】【明】
集【大】*,習【宋】*【元】*【明】*
蘇【大】*,酥【宋】*【元】*【明】*
持【大】,恃【宋】【元】【明】【聖】
椎鍾【CB】,推鍾【大】,槌鐘【宋】【元】,槌鐘【明】
想【大】*,相【宋】*【元】*【明】*
癡無瞋【大】,瞋無癡【宋】【元】【明】
頗【大】,叵【宋】【元】【明】【聖】
人著【大】,著人【宋】【元】【明】【聖】
如【大】,汝【宋】【元】【明】
丘【大】,互【宋】【元】【明】【聖】
侍【大】,時【宋】【元】【明】
若【大】,若是【宋】【元】【明】【聖】
有於我【大】,於我所【宋】【元】【明】【聖】
烏【大】,鳥【宋】【明】
白【大】,白佛【宋】【元】【明】【聖】
熒【大】,螢【宋】【元】【明】
令【大】,命【宋】【元】【明】
蝕【大】*,食【聖】*
二【大】,三【明】
唌【大】,涎【元】【明】
調【大】,掉【宋】【元】【明】【聖】
或【大】,感【宋】【元】【明】
眾眾【大】,汝終【宋】【元】【明】【聖】
自相應至卷中終缺【元】
息【大】,想【聖】
色【大】,已【宋】【明】【聖】
去【大】,我【聖】
此…句【大】,〔-〕【宋】【明】
於是【大】,是於【宋】【明】
何【大】,所【宋】【明】
比【大】,略【宋】【明】
藥【大】,樂【宋】【明】
呰【大】,此【明】【宋】
動搖【大】,重擔【宋】【明】
集【大】*,習【宋】【明】*
愛【大】,受【元】
少【大】,僧【明】
呰【CB】,㫮【大】 但【CB】【麗-CB】,俱【大】(cf. K06n0023_p0963b09; T11n0310_p0008b13) 想【CB】【麗-CB】,相【大】(cf. K06n0023_p0967c16) 半【CB】【麗-CB】,羊【大】(cf. K06n0023_p0968a16; T11n0310_p0012b11) 堅【CB】【麗-CB】,賢【大】(cf. K06n0023_p0968b16; T11n0310_p0202a04)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