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三

[9]王論品第五[10]之一

爾時國主嚴熾王聞大薩遮尼乾子所說正歡喜信受即時問[11]大薩遮尼乾子言:「師仁慈而能遠涉遊化眾生道路多難不審大師四大調和氣力安不眾生易化不諸弟子眾如說行不幸蒙大師不恥我國今得奉見聞說正法我心歡喜如見慈母如饑得食如渴得水如裸得衣如貧得[12]如熱得涼如寒得火如盲得視如聾得聽如囚得赦賤得貴如迷得返如學逢師我心歡喜亦復如是。」復作是言:「大師當知我從向來心自思念:『[13]法難聞良師難遇人身難得諸根難具正見難生信心難發合會難俱自在難太平難值如是諸難我皆免離。』今遇大師如入大海欲採珍寶得大寶渚我有所疑悉欲請問[14]願大師賜決所疑!」

時大薩遮尼乾子告嚴熾王言:「隨王所疑今悉可問我當為王分別解說除決所疑令王開解。」

爾時嚴熾王見大薩遮尼乾子聽許問心生歡喜而發問言:「大師何等生法何等住持於何法上而有此名?」

薩遮尼乾子言:「王當知所言生者謂諸眾生言住持者[15]世間言眾生者謂五取陰聚名為眾生以何等法名五取陰色取陰聚受取陰聚想取陰聚行取陰聚識取陰聚大王當知此五法說名眾生說器世間說眾生者謂攝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說器世間者謂攝虛空。」

王言:「大師誰能護此一切眾誰能護持此器世間?」

答言:「大王皆是眾生自業果報及王國主力能護持。」

王復問言大師云何自業果報能護眾生?」

答言:「大王諸眾生自業增上果報力故而生勝處而彼眾生於一切物無悋護心不生彼我自他之一切所須資生之物不加功力隨念具足盡其命住安隱快樂離麁病苦寒熱饑渴種種痛惱亦無惡心[16]相加害亦無欺誑虛妄之心聚落[17]七寶莊嚴常行勝樂妙觸境滿足千歲壽盡捨身而生天上善道受樂如此所謂北欝單越業護眾生大王當知有眾生依於自業果報力故生勝妙處身有光明飛騰虛空處禪悅樂以為美食不入胎壽命無量住世長遠如此所謂劫初眾生大王當知復有眾生依自業報過去功德勝因力故生世間中而知敬心尊重父母及家尊長[18]沙門淨行人等以為福田常行善作所應作畏於惡行[1]受善持五戒[2]布施集諸福德此謂劫初第二時中善根眾生大王當知爾時眾生善根滿足起諸惡是故世間未立王法如是名[3]自業果報能護眾生。」

王言:「大師如是業護我已知竟云何名為國主王力能護眾生?」

答言:「大王諸王眾生是眾生主而彼主力能護眾生。」

王言:「大師彼諸王等何故名王?」

答言:「大王王者民之父母能依法攝護眾生令安樂故名之為王大王當知王之養民當如赤子[4]乾去濕不待其言何以故大王當知王者得立以民為國民心不安國將[5]是故王者常當憂民如念赤子不離於心當知國內人民苦樂以時[6]知水知旱知風知雨知熟不熟知豐知有知無知憂知喜知老知少知病知諸獄訟知有罪知無罪知輕知重[7]諸王子大臣諸官知有功者知無功者如是知者名不離心大王當知王於國內如是知以力將護所應與者及時給與所應取者念當籌量役使知時不奪民利禁肅貪暴得安樂——是名攝護名之為王

大王當知王有四種一者轉輪王二者少分三者次少分王四者邊地王轉輪王者一種轉輪王謂灌頂剎利統四邊畔獨尊最勝護法法王彼轉輪王七寶具足何等七寶一者夫人寶二者摩尼寶三者輪寶四者五者馬寶六者大臣寶七者主藏[8]轉輪王如是七寶具足成就遍行大地無有敵對無有怨刺無有諸惱無諸刀[9]依於正法平等無偏安慰降伏。」

王言:「大師云何名為轉輪聖王統四邊畔?」

答言:「大王以王四天下得自在故。」

王言:「大師云何名為獨尊最?」

答言:「大王所出教令無違逆故。」

王言:「云何護法?」

答言:「大王修十善法不令邪法殺生等壞名為護法。」

王言:「大師云何法?」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以十善道化四天下悉令受持離十惡業行十善道具足成就為法王。」

王言:「大師彼轉輪王依何因得第一夫人寶云何成就?」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夫人寶與己相對受最勝樂名為成就。」

云何名為受最勝樂?」

大王當彼轉輪王夫人身中常出無價栴檀妙香口中常出[10]鉢羅華無價之香[11][12]如迦陵伽鳥——迦陵[A1]鳥在大海渚彼諸眾生若有觸彼迦陵伽鳥者即得遠離身諸疲勞亦離饑渴并諸憂惱[13]最第一無極快樂——輪聖王見彼夫人所受快樂亦復如是

王當知彼夫人身寒時能暖熱時能涼世間無人手能觸彼夫人身者何以故以離貪心不善業道依善根因故一切眾生觀察敬重如母如女如姊妹故而彼夫人於轉輪王生三種心何等為三一者心常尊奉於王不生異心二者心常恭敬於王三者心常念轉輪何以故以王能離貪心垢故

復次大王輪聖王夫人寶者離於[14]女人五種惡法等為五一者離於女人無志輕躁之心二者離貪餘男子心三者離於慳[15]嫉妬四者於非處起貪顛倒之心五者轉輪聖王命盡彼亦俱盡

復次大王彼夫人寶有五種功德何等為五一者知念不違王心二者能生千子具足三者自然[16]尊豪貴四者能令住處具足一切資生五者若王與諸女人受欲樂不起嫉妬瞋恨惡心

復次大王彼轉輪王夫人成就三種功德何等為三一者離惡口二者離邪見三者若王餘行不在五欲境界不能動心大王當知轉輪聖王夫人捨身於天上何以故以離貪嫉故如是名為轉輪聖王夫人功德令王受於最勝上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彼摩尼寶?」

:「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彼第二摩尼珠寶得受最勝光明資生無上樂故。」

云何最勝?」

大王當知轉輪聖王摩尼珠寶有八種功德何等為八第一功德者彼摩尼寶於夜黑闇放大光明如秋滿月光明能照一百由旬至於夏日眾生患熱以摩尼寶放光觸身得清涼故第二功德者轉輪聖王若行曠野無水之處眾生饑渴時摩尼寶即[17]味具功德水充足饑渴第三功德者轉輪聖王有所須者一切皆從摩尼寶出第四功德彼摩尼寶有八楞相一一楞中出種種光謂青[18]頗梨第五功德者彼摩尼寶在所能令一百由旬所有眾生皆離病苦常得定心所作善業無空過者第六功德者彼摩尼寶所住境界無諸惡龍能放毒氣惡雨傷害眾生第七功德者一切山川[19]溝㵎泉水乾竭悉[20][21]樹林草木果枯悴能令滋[1]鉢頭摩等池水華林一切具足第八功德者彼摩尼寶所在之處民無有疾疫諸毒非時死者至於畜生師子[2]之類相食噉者不起害

復次大王轉輪聖王千子滿足身體洪壯[3]勇猛雄傑降伏世間隨順王命能護大法隨順法行心能慈愍一切眾生是名轉輪聖王摩尼寶用令王得受最上勝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三輪寶?」

:「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彼輪寶[4]之處自然降伏得大勝樂。」

王言大師云何名為得大勝樂?」

大王當知轉輪聖王所有輪寶具足能有五種功德何等為五一功德者彼輪寶體純閻浮檀金具足千輻廣五由旬顯現世間如第二日輪二功德者彼輪寶去飛騰虛空無能障礙一日能行八千由旬三功德者隨順轉輪王心中[5]念欲詣四天王行四天下——南閻浮提西[6]耶尼北欝單越東弗波提——時彼輪寶隨王念處飛虛空在前而去依彼輪力四兵象馬及車步等一切悉皆飛騰而去四功德者所有不伏轉輪王者王若心念而彼輪寶隨所念處即飛而去悉令降伏五功德者彼輪寶勢無有敵對一切小王見者降伏以轉輪王依法修行離瞋心故是名轉輪聖王輪寶之用王受於最勝大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四象寶?」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於象寶受於第一最勝乘樂。」王言:「大師云何名為最勝乘樂?」

大王當知彼大象寶猶如良調伏柔[*]隨自在用降伏他國七支善住所謂四足[7]及陰是七種支善住大力能堪敵凡象千數白如凝雪譬如帝釋伊羅鉢羅象一切凡象無能現前來嗅香者大王彼象能於三處有自在用所謂虛空水中大王彼象能速疾行一日三匝行閻浮提

大王當知彼轉輪王乘象王者彼時象王[8]王心隨王念處即從而去行步平正猶如鵝王不疾不遲不曲不戾凡人中行不令驚乃至女人有摩觸者心不瞋嬈至鬪戰時極能現大兇害之相不可侵近拘繫一絲能[9]牽挽去住隨順無違名轉輪聖王象寶之用令王受於最勝乘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五馬寶?」

:「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得彼馬寶受最迅疾第一乘樂。」

王言:「大師云何迅疾?」

大王當知彼馬寶者色白如彼拘牟頭天旋輪文遍滿身相不大不小不高不下身體[10]心性柔[*]善能調伏[11]釋王婆羅何馬隨意去住一日三遍行閻浮提疲勞想大王當知如是名為轉輪聖王馬寶之用令王受於第一迅疾上勝乘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六大臣寶?」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得大臣寶令王閑遊得受第一無事勝樂。」

王言:「大師云何無事第一勝樂?」

大王當知彼大臣者王理政一如王心憂國忘身不營私務念護百姓如養雙目隨王所念如念即辦不礙不修行正道離於非法隨時隨處不行惱害正依王命行十善法不違善行不違如法違如法義皆能具足大王當知如是名為轉輪聖王大臣寶用令王得受第一勝樂。」

王言:「大師轉輪聖王依何因得第七主藏寶?」

答言:「大王轉輪聖王依離瞋心不善業故主藏寶滿王願心安隱受樂。」

王言:「大師何滿足安隱受樂?」

大王當知彼主藏寶有大功德一切諸山深㵎幽谷曠野川澤丘陵[12]坑坎高下不平之處能以金剛寶因陀羅寶摩羅迦多寶馬瑙寶等一切珍寶以用填滿而寶不盡何況金琉璃[13]頗梨不在數彼主藏寶心常歡喜無諂曲相無異心不生他惱一切見者心皆歡喜大王當如是名為轉輪聖王主藏寶用令王滿足一切願樂

大王當知轉輪聖王具足如是七寶用故王四天下及諸龍王二種天王——謂四[14]三十三天——[15]帝釋分座而坐以依離一瞋恨惡心不善業道得如是等七寶具受用勝樂何況具足行十善道

大王當知轉輪聖王復有七[16]名為[17]所有功德少前七寶何等為七一者劍寶二者皮寶三者床寶四者園寶五者屋舍寶六者衣寶七者足所用寶。」

王言:「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一劍寶有何等用?」

大王當知彼劍寶者轉輪聖王所王國內若有心念違王命時彼劍寶即從虛空飛往詣彼彼諸小王見即降伏拜問劍寶而彼劍寶不起殺心害[18]一眾生[19]轉輪聖王劍寶功德一切國土不加刀[1]自然隨順。」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二皮寶?」

大王當知彼轉輪王所有皮寶海龍王皮出大海中大海商主所持轉輪聖王彼皮寶身廣五由旬長十由旬淨鮮潔光曜白日火燒不焦水漬不爛猛風摧岳吹不能動[2]溫涼能却寒熱隨王去處皮寶亦去而彼皮寶隨轉輪王所有士眾滿十由旬遍覆其上能作屋舍充足一切人眾所居而彼人眾各得別屋不相[3]名皮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三床寶?」「大王當知彼轉輪王所有床寶立能平正安隱不動不高不下不廣不[4]不長不短[5]不坤不垤不堅不[*]不澁不滑[*]若王入禪坐彼床寶即入解脫禪定三昧若王欲起貪癡心坐彼床寶即時俱滅人見王坐寶床者即皆得離貪癡心是名床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四園?」

大王當知彼轉輪王若欲入於禪定之時入彼園中即得定心若王欲受五欲樂時彼園中依王所行善業功德諸天界中所有可樂華果諸鳥泉水流水池水河水妓樂歌舞戲樂之具於彼天中自然隱沒現於王前轉輪王亦如諸天受諸欲樂是名園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五舍寶?」

大王當彼轉輪王若入彼屋欲見日月[6]諸星宿即彼屋內一切悉見[7]天宮殿所有種種殊異珍翫悉見無礙彼諸天中所作[*]妓樂屋中悉聞即離憂惱一切疲勞於睡眠中極受快樂於其睡中夢見種種希妙瑞相寒時暖風[*]香美熱時涼風清冷適悅受快觸夜二分眠第三分起遠離睡眠起受法第四分中說法教化是名舍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第六衣寶?」

大王當知轉輪王所有衣寶無如世間絹布絲縷縱橫文章第一柔軟一切塵垢不能點污著彼寶即離寒熱饑渴病瘦憂惱疲極大王當知而彼衣寶火不能燒刀不能割水不能爛是名衣寶功德之用。」

大師云何轉輪聖王足所用寶?」

大王當知轉輪聖王足所用寶者謂鞾等若王著者涉水不沒如行陸地入火不燒如清涼池王欲遊行步受戲樂雖復遠行百千由旬不覺疲極是名足寶功德之用

大王是名轉輪聖王七種[8]是十善中少分習氣功德果報非正具足十善業道。」

王言:「大師云何名為遍行大地無有敵對何名為無有諸刺云何名為無有諸惱云何名為無有刀[*]云何名為依於正法云何平云何名為安慰降伏?」

答言:「大王遍行大地無敵對者以遍大地得自在故無諸刺者以無惡對怨敵刺故無諸惱者不以強力威逼人故無刀[*]離於刀仗不行損害故依正法者以離非法貪瞋癡使行於正法愚闇故平等者等慈眾生如念一子不偏護安慰降伏者餘王眾生各各住處不移不奪安隱住故何以故大王當知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彼時彼處所有城邑有諸小王彼諸小王迎轉輪王而作是言:『大王當知此諸大地如是安隱如是滿足如是大豐如是大如是無病衣服飲食自然而得無諸苦惱多諸眾生人民象馬一切滿足皆是大天聖王所有隨王受用我等隨順大王教命無敢違逆。』時轉輪王告諸王言:『汝諸王等各安汝我來為汝不為國土汝等當依正法行化莫依邪法依平等心莫依偏心汝等國內邪法起速除滅者是順我命[9]汝國若不除滅我當與汝極大重罪。』大王當知如是名為轉輪聖王護諸眾生諸小王者謂少分王次少分王邊地王[10]種王隨順轉輪聖王教令大王當知如是名為大地國主王化眾生。」

王言:「大師諸餘小王依何等法治國養民得為如法?」

答言:「大王諸小王等依王論以道治國護諸眾生除轉輪王何以故轉輪聖王出在世時彼時眾生離諸不善[11]法心離顛倒貪心離邪見心[12]彼諸國無有非法屠獵師等何以故依法王法明識罪福心不迷悶不疑於法動則合理不生過非故大王當知如是名為轉輪聖王依自業力功德護持於彼世時諸小王論一切不行。」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13]

𭹳
王論【大】,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王論【聖】,不分卷【宋】【元】【明】【宮】【聖】
之一【大】,〔-〕【宋】【元】【宮】【聖】
訊【大】*,許【聖】*
寶【大】,實【聖】
正【大】,法【聖】
惟【大】,唯【宋】【元】【明】【宮】【聖】
器【大】,諸器【宮】
迭【大】,遞【宋】【元】【明】【宮】
邑【大】,足【聖】
諸【大】,識【宮】
受善【大】,善受【宋】【元】【明】【宮】
作【大】,行【宋】【元】【明】【宮】【聖】
為【大】,名【聖】
推【大】,移【宮】【聖】
危【大】,滅【聖】
安【大】,按【宋】【元】【明】【宮】,案【聖】
於【大】,若於【宋】【元】【明】【宮】
寶【大】,家【聖】
仗【大】,杖【宋】【元】【明】【宮】【聖】
優【大】,憂【聖】
體【大】,觸【宋】【元】【明】【宮】
軟【大】*,濡【聖】*
受【大】,愛【聖】
女人【大】,人女【宋】【元】【明】【宮】【聖】
嫉妬【大】,疾姤【聖】
姓【大】,性【宋】【元】【明】【宮】
放【大】,施【宮】【聖】
頗梨【大】,玻𭹳【宮】
溪【大】,峻【聖】
令【大】,念【聖】
復【大】,服【聖】
茂【大】,䒫【聖】
鷂【大】,鷄【宮】【聖】
勇猛雄傑【大】,勇健雄梨【聖】
住【大】,往【宋】【元】【宮】
念欲【大】,所念【宋】【元】【明】【宮】,念念【聖】
拘【大】,瞿【宋】【元】【明】【宮】
首【大】,鼻【宮】
與王心【大】,心與王【宋】【元】【明】【宮】
掣【大】,制【宋】【元】【明】【宮】
正【大】,充【宮】
帝【大】,常【聖】
堆埠【大】,埠阜【宮】
頗梨【大】,玻𭹳【宮】,頗黎【聖】
下【大】,王【宋】【元】【明】【宮】【聖】
天【大】,〔-〕【宋】【元】【明】【宮】
種【大】,重【宋】【元】【明】
軟【大】,濡【宋】【明】,【聖】*
一眾生【大】,眾生心【宋】【元】【明】【宮】,一眾生心【聖】
名【大】,〔-〕【宮】
仗【大】*,杖【宮】【聖】*
含【大】,舍【明】
防【大】,妨【宋】【元】【明】【宮】【聖】
狹【大】,陜【聖】
不坤不垤【大】,不埤不垤【宋】,不凹不凸【元】【明】【宮】【聖】
彼【大】,及【宋】【元】【明】【宮】
彼【大】,及【宋】【元】【明】【宮】【聖】
軟【大】,濡【明】【聖】
受【大】,愛【宋】【元】【明】【宮】
二【大】,三【宋】【元】【明】【宮】【聖】
惡貪【大】,貪惡【宮】
彼【大】,從【聖】
三【大】,三三藏菩提流支譯【聖】
伽【CB】【麗-CB】,迦【大】(cf. K10n0163_p1022b19; T09n0272_p0330b17)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