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 第一百零一
- 第一百零二
- 第一百零三
- 第一百零四
- 第一百零五
- 第一百零六
- 第一百零七
- 第一百零八
- 第一百零九
- 第一百十
- 第一百十一
- 第一百十二
- 第一百十三
- 第一百十四
- 第一百十五
- 第一百十六
- 第一百十七
- 第一百十八
- 第一百十九
- 第一百二十
- 第一百二十一
- 第一百二十二
- 第一百二十三
- 第一百二十四
- 第一百二十五
- 第一百二十六
- 第一百二十七
- 第一百二十八
- 第一百二十九
- 第一百三十
- 第一百三十一
- 第一百三十二
- 第一百三十三
- 第一百三十四
- 第一百三十五
- 第一百三十六
- 第一百三十七
- 第一百三十八
- 第一百三十九
- 第一百四十
- 第一百四十一
- 第一百四十二
- 第一百四十三
- 第一百四十四
- 第一百四十五
- 第一百四十六
- 第一百四十七
- 第一百四十八
- 第一百四十九
- 第一百五十
- 第一百五十一
- 第一百五十二
- 第一百五十三
- 第一百五十四
- 第一百五十五
- 第一百五十六
- 第一百五十七
- 第一百五十八
- 第一百五十九
- 第一百六十
- 第一百六十一
- 第一百六十二
- 第一百六十三
- 第一百六十四
- 第一百六十五
- 第一百六十六
- 第一百六十七
- 第一百六十八
- 第一百六十九
- 第一百七十
- 第一百七十一
- 第一百七十二
- 第一百七十三
- 第一百七十四
- 第一百七十五
- 第一百七十六
- 第一百七十七
- 第一百七十八
- 第一百七十九
- 第一百八十
- 第一百八十一
- 第一百八十二
- 第一百八十三
- 第一百八十四
- 第一百八十五
- 第一百八十六
- 第一百八十七
- 第一百八十八
- 第一百八十九
- 第一百九十
- 第一百九十一
- 第一百九十二
- 第一百九十三
- 第一百九十四
- 第一百九十五
- 第一百九十六
- 第一百九十七
- 第一百九十八
- 第一百九十九
- 第二百
- 第二百零一
- 第二百零二
- 第二百零三
- 第二百零四
- 第二百零五
- 第二百零六
- 第二百零七
- 第二百零八
- 第二百零九
- 第二百十
- 第二百十一
- 第二百十二
- 第二百十三
- 第二百十四
- 第二百十五
- 第二百十六
- 第二百十七
- 第二百十八
- 第二百十九
- 第二百二十
- 第二百二十一
- 第二百二十二
- 第二百二十三
- 第二百二十四
- 第二百二十五
- 第二百二十六
- 第二百二十七
- 第二百二十八
- 第二百二十九
- 第二百三十
- 第二百三十一
- 第二百三十二
- 第二百三十三
- 第二百三十四
- 第二百三十五
- 第二百三十六
- 第二百三十七
- 第二百三十八
- 第二百三十九
- 第二百四十
- 第二百四十一
- 第二百四十二
- 第二百四十三
- 第二百四十四
- 第二百四十五
- 第二百四十六
- 第二百四十七
- 第二百四十八
- 第二百四十九
- 第二百五十
- 第二百五十一
- 第二百五十二
- 第二百五十三
- 第二百五十四
- 第二百五十五
- 第二百五十六
- 第二百五十七
- 第二百五十八
- 第二百五十九
- 第二百六十
- 第二百六十一
- 第二百六十二
- 第二百六十三
- 第二百六十四
- 第二百六十五
- 第二百六十六
- 第二百六十七
- 第二百六十八
- 第二百六十九
- 第二百七十
- 第二百七十一
- 第二百七十二
- 第二百七十三
- 第二百七十四
- 第二百七十五
- 第二百七十六
- 第二百七十七
- 第二百七十八
- 第二百七十九
- 第二百八十
- 第二百八十一
- 第二百八十二
- 第二百八十三
- 第二百八十四
- 第二百八十五
- 第二百八十六
- 第二百八十七
- 第二百八十八
- 第二百八十九
- 第二百九十
- 第二百九十一
- 第二百九十二
- 第二百九十三
- 第二百九十四
- 第二百九十五
- 第二百九十六
- 第二百九十七
- 第二百九十八
- 第二百九十九
- 第三百
- 第三百零一
- 第三百零二
- 第三百零三
- 第三百零四
- 第三百零五
- 第三百零六
- 第三百零七
- 第三百零八
- 第三百零九
- 第三百十
- 第三百十一
- 第三百十二
- 第三百十三
- 第三百十四
- 第三百十五
- 第三百十六
- 第三百十七
- 第三百十八
- 第三百十九
- 第三百二十
- 第三百二十一
- 第三百二十二
- 第三百二十三
- 第三百二十四
- 第三百二十五
- 第三百二十六
- 第三百二十七
- 第三百二十八
- 第三百二十九
- 第三百三十
- 第三百三十一
- 第三百三十二
- 第三百三十三
- 第三百三十四
- 第三百三十五
- 第三百三十六
- 第三百三十七
- 第三百三十八
- 第三百三十九
- 第三百四十
- 第三百四十一
- 第三百四十二
- 第三百四十三
- 第三百四十四
- 第三百四十五
- 第三百四十六
- 第三百四十七
- 第三百四十八
- 第三百四十九
- 第三百五十
- 第三百五十一
- 第三百五十二
- 第三百五十三
- 第三百五十四
- 第三百五十五
- 第三百五十六
- 第三百五十七
- 第三百五十八
- 第三百五十九
- 第三百六十
- 第三百六十一
- 第三百六十二
- 第三百六十三
- 第三百六十四
- 第三百六十五
- 第三百六十六
- 第三百六十七
- 第三百六十八
- 第三百六十九
- 第三百七十
- 第三百七十一
- 第三百七十二
- 第三百七十三
- 第三百七十四
- 第三百七十五
- 第三百七十六
- 第三百七十七
- 第三百七十八
- 第三百七十九
- 第三百八十
- 第三百八十一
- 第三百八十二
- 第三百八十三
- 第三百八十四
- 第三百八十五
- 第三百八十六
- 第三百八十七
- 第三百八十八
- 第三百八十九
- 第三百九十
- 第三百九十一
- 第三百九十二
- 第三百九十三
- 第三百九十四
- 第三百九十五
- 第三百九十六
- 第三百九十七
- 第三百九十八
- 第三百九十九
- 第四百
- 第四百零一
- 第四百零二
- 第四百零三
- 第四百零四
- 第四百零五
- 第四百零六
- 第四百零七
- 第四百零八
- 第四百零九
- 第四百十
- 第四百十一
- 第四百十二
- 第四百十三
- 第四百十四
- 第四百十五
- 第四百十六
- 第四百十七
- 第四百十八
- 第四百十九
- 第四百二十
- 第四百二十一
- 第四百二十二
- 第四百二十三
- 第四百二十四
- 第四百二十五
- 第四百二十六
- 第四百二十七
- 第四百二十八
- 第四百二十九
- 第四百三十
- 第四百三十一
- 第四百三十二
- 第四百三十三
- 第四百三十四
- 第四百三十五
- 第四百三十六
- 第四百三十七
- 第四百三十八
- 第四百三十九
- 第四百四十
- 第四百四十一
- 第四百四十二
- 第四百四十三
- 第四百四十四
- 第四百四十五
- 第四百四十六
- 第四百四十七
- 第四百四十八
- 第四百四十九
- 第四百五十
- 第四百五十一
- 第四百五十二
- 第四百五十三
- 第四百五十四
- 第四百五十五
- 第四百五十六
- 第四百五十七
- 第四百五十八
- 第四百五十九
- 第四百六十
- 第四百六十一
- 第四百六十二
- 第四百六十三
- 第四百六十四
- 第四百六十五
- 第四百六十六
- 第四百六十七
- 第四百六十八
- 第四百六十九
- 第四百七十
- 第四百七十一
- 第四百七十二
- 第四百七十三
- 第四百七十四
- 第四百七十五
- 第四百七十六
- 第四百七十七
- 第四百七十八
- 第四百七十九
- 第四百八十
- 第四百八十一
- 第四百八十二
- 第四百八十三
- 第四百八十四
- 第四百八十五
- 第四百八十六
- 第四百八十七
- 第四百八十八
- 第四百八十九
- 第四百九十
- 第四百九十一
- 第四百九十二
- 第四百九十三
- 第四百九十四
- 第四百九十五
- 第四百九十六
- 第四百九十七
- 第四百九十八
- 第四百九十九
- 第五百
- 第五百零一
- 第五百零二
- 第五百零三
- 第五百零四
- 第五百零五
- 第五百零六
- 第五百零七
- 第五百零八
- 第五百零九
- 第五百十
- 第五百十一
- 第五百十二
- 第五百十三
- 第五百十四
- 第五百十五
- 第五百十六
- 第五百十七
- 第五百十八
- 第五百十九
- 第五百二十
- 第五百二十一
- 第五百二十二
- 第五百二十三
- 第五百二十四
- 第五百二十五
- 第五百二十六
- 第五百二十七
- 第五百二十八
- 第五百二十九
- 第五百三十
- 第五百三十一
- 第五百三十二
- 第五百三十三
- 第五百三十四
- 第五百三十五
- 第五百三十六
- 第五百三十七
- 第五百三十八
- 第五百三十九
- 第五百四十
- 第五百四十一
- 第五百四十二
- 第五百四十三
- 第五百四十四
- 第五百四十五
- 第五百四十六
- 第五百四十七
- 第五百四十八
- 第五百四十九
- 第五百五十
- 第五百五十一
- 第五百五十二
- 第五百五十三
- 第五百五十四
- 第五百五十五
- 第五百五十六
- 第五百五十七
- 第五百五十八
- 第五百五十九
- 第五百六十
- 第五百六十一
- 第五百六十二
- 第五百六十三
- 第五百六十四
- 第五百六十五
- 第五百六十六
- 第五百六十七
- 第五百六十八
- 第五百六十九
- 第五百七十
- 第五百七十一
- 第五百七十二
- 第五百七十三
- 第五百七十四
- 第五百七十五
- 第五百七十六
- 第五百七十七
- 第五百七十八
- 第五百七十九
- 第五百八十
- 第五百八十一
- 第五百八十二
- 第五百八十三
- 第五百八十四
- 第五百八十五
- 第五百八十六
- 第五百八十七
- 第五百八十八
- 第五百八十九
- 第五百九十
- 第五百九十一
- 第五百九十二
- 第五百九十三
- 第五百九十四
- 第五百九十五
- 第五百九十六
- 第五百九十七
- 第五百九十八
- 第五百九十九
- 第六百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七十一
初分隨喜迴向品第三十一之四「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地界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水、火、風、空、識界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地界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無明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無明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布施波羅蜜多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布施波羅蜜多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內空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內空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真如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真如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苦聖諦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集、滅、道聖諦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苦聖諦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四靜慮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四無量、四無色定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四靜慮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八解脫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八解脫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四念住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四念住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空解脫門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空解脫門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五眼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六神通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五眼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佛十力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佛十力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無忘失法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恒住捨性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無忘失法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一切智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一切智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一切陀羅尼門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一切三摩地門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一切陀羅尼門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戒蘊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知見蘊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戒蘊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預流果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如實知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俱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預流果等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諸獨覺菩提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諸獨覺菩提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諸菩薩摩訶薩行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諸菩薩摩訶薩行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如實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墮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不墮三界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三世則不可以彼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法自性不生,若法不生則無所有,不可以彼無所有法隨喜迴向無所有故。
「是菩薩摩訶薩如是隨喜迴向,不雜眾毒,終至甘露無上菩提。
「復次,大士!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若以有相為方便,或有所得為方便,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功德善根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為邪隨喜迴向。此邪隨喜迴向之心,諸佛世尊所不稱讚。如是隨喜迴向之心,非佛世尊所稱讚故,不能圓滿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圓滿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能圓滿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能圓滿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不能圓滿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由不能圓滿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能圓滿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故,不能圓滿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故,不能圓滿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故,不能圓滿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故,則不能圓[1]滿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亦不能圓[*]滿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亦不能圓[*]滿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由不能圓[*]滿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故,不能圓[*]滿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故,不能圓[*]滿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故,則不能圓滿五眼、六神通,亦不能圓滿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亦不能圓滿無忘失法、恒住捨性,亦不能圓滿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能圓滿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由不能圓滿五眼、六神通故,不能圓滿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故,不能圓滿無忘失法、恒住捨性故,不能圓滿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故,不能圓滿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故,則不能圓滿嚴淨佛土,亦不能圓滿成熟有情。由不能圓滿嚴淨佛土故,不能圓滿成熟有情故,則不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彼所起隨喜迴向雜眾毒故。
「復次,大士!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作是念:『如十方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如實照了功德善根有如是法,可依是法發生無倒隨喜迴向,我今亦應依如是法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為正起隨喜迴向。」
爾時,世尊讚具壽善現言:「善哉!善哉!善現!汝今已為佛所作事,謂為菩薩摩訶薩等善說無倒隨喜迴向,如是所說隨喜迴向,以無相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滅為方便、無染為方便、無淨為方便、無性自性為方便、自相空為方便、自性空為方便、真如為方便、法界為方便、法性為方便、不虛妄性為方便、實際為方便故。善現!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成就十善業道、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五神通,於汝意云何?是諸有情功德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善現!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起無染著隨喜迴向,所獲功德甚多於前。善現!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起如是隨喜迴向,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無等無等等。
「復次,善現!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盡其形壽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以無量種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而奉施之,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緣得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善現!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起無染著隨喜迴向,所獲福聚甚多於前。善現!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起如是隨喜迴向,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無等無等等。
「復次,善現!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成獨覺,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獨覺盡其形壽,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以無量種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而奉施之,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緣得福多不?」
佛言:「善現!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起無染著隨喜迴向,所獲福聚甚多於前。善現!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起如是隨喜迴向,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無等無等等。
「復次,善現!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無上正等菩提,設復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一切有情,一一各於彼趣無上正等菩提一一菩薩摩訶薩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以無量種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生上妙樂具而奉施之,經如殑伽沙等大劫,於汝意云何?是諸有情由此因緣得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如是福聚無數無量無邊無限,算數譬喻難可測量。世尊!若是福聚有形色者,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所不容受。」
佛言:「善哉!善哉!善現!彼福聚量如汝所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功德善根起無染著隨喜迴向,所獲福聚甚多於前。善現!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起如是隨喜迴向,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無等無等等。善現!若以前福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不及一,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何以故?善現!彼諸有情所成就十善業道、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五神通,皆以有相及有所得為方便故。彼善男子、善女人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以無量種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奉施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及諸獨覺,所獲福聚皆以有相及有所得為方便故。彼諸有情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以無量種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生上妙樂具奉施彼趣無上菩提諸菩薩眾,所獲福聚皆以有相及有所得為方便故。」
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踊躍歡喜便起合掌,頂禮佛足白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乃能發起如是廣大隨喜迴向,謂彼菩薩摩訶薩方便善巧,以無相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無染著為方便、無思作為方便,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功德善根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隨喜迴向不墮二法、不二法中。」
時,天帝釋與其眷屬無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種種天妙花鬘、燒香、塗香、散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奏諸天樂,以供養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乃能發起如是廣大隨喜迴向,謂彼菩薩摩訶薩方便善巧,以無相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無染著為方便、無思作為方便,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A2]功德善根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隨喜迴向不墮二法、不二法中。」
時,蘇夜摩天王與其眷屬無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種種天妙花鬘、燒香、塗香、散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奏諸天樂,以供養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乃能發起如是廣大隨喜迴向,謂彼菩薩摩訶薩方便善巧,以無相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無染著為方便、無思作為方便,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A3]功德善根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隨喜迴向不墮二法、不二法中。」
時,珊覩史多天王與其眷屬無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種種天妙花鬘、燒香、塗香、散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奏諸天樂,以供養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乃能發起如是廣大隨喜迴向,謂彼菩薩摩訶薩方便善巧,以無相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無染著為方便、無思作為方便,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功德善根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隨喜迴向不墮二法、不二法中。」
時,善變化天王與其眷屬無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種種天妙花鬘、燒香、塗香、散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奏諸天樂,以供養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乃能發起如是廣大隨喜迴向,謂彼菩薩摩訶薩方便善巧,以無相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無染著為方便、無思作為方便,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功德善根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隨喜迴向不墮二法、不二法中。」
時,最自在天[1]王與其眷屬無量百千天子俱,各持種種天妙花鬘、燒香、塗香、散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奏諸天樂,以供養佛,白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乃能發起如是廣大隨喜迴向,謂彼菩薩摩訶薩方便善巧,以無相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無染著為方便、無思作為方便,於諸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等功德善根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所起隨喜迴向不墮二法、不二法中。」
爾時,大梵天王與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梵天眾俱,前詣佛所頂禮雙足,俱發聲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為般若波羅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攝受故,超勝於前無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
時,極光淨天與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光天眾俱,前詣佛所頂禮雙足,俱發聲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為般若波羅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攝受故,超勝於前無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
時,遍淨天與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淨天眾俱,前詣佛所頂禮雙足,俱發聲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為般若波羅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攝受故,超勝於前無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
時,廣果天與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廣天眾俱,前詣佛所頂禮雙足,俱發聲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為般若波羅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攝受故,超勝於前無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
時,色究竟天與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淨居天眾俱,前詣佛所頂禮雙足,俱發聲言:「希有!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為般若波羅蜜多及方便善巧所攝受故,超勝於前無方便善巧、有相、有所得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修善根。」
爾時,佛告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1]繁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等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普於過去未來現在十方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從初發心至得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入無餘依般涅槃後乃至法滅,於其中間所有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相應善根,若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相應善根,若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相應善根,若安住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相應善根,若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相應善根,若修習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相應善根,若修習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相應善根,若修習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相應善根,若修習五眼、六神通相應善根,若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相應善根,若修習無忘失法、恒住捨性相應善根,若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相應善根,若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相應善根,若修習諸菩薩摩訶薩行相應善根,若修習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相應善根,若諸弟子所有善根,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2]知見蘊及餘無量無邊佛法,若諸如來所說正法,若依彼法修習施性、戒性、修性三福業事,若依彼法精勤修學得預流果、得一來果、得不還果、得阿羅漢果、得獨覺菩提、得入菩薩正性離生,若諸有情修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等所引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稱量,以有相為方便、有所得為方便、有染著為方便、有思作為方便、有二不二為方便現前隨喜,既隨喜已,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有善男子、善女人等發趣無上正等菩提,普於過去未來現在十方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從初發心至得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入無餘依般涅槃後乃至法滅,於其中間所有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相應善根,若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相應善根,若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相應善根,若安住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相應善根,若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相應善根,若修習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相應善根,若修習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相應善根,若修習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相應善根,若修習五眼、六神通相應善根,若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相應善根,若修習無忘失法、恒住捨性相應善根,若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相應善根,若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相應善根,若修習諸菩薩摩訶薩行相應善根,若修習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相應善根,若諸弟子所有善根,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知見蘊及餘無量無邊佛法,若諸如來所說正法,若依彼法修習施性、戒性、修性三福業事,若依彼法精勤修學得預流果、得一來果、得不還果、得阿羅漢果、得獨覺菩提、得入菩薩正性離生,若諸有情修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等所引善根,如是一切合集稱量,以無相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無染著為方便、無思作為方便、無二不二為方便現前隨喜,既隨喜已,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隨喜迴向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無等無等等,於前有情隨喜迴向百倍為勝,千倍為勝,百千倍為勝,俱胝倍為勝,百俱胝倍為勝,千俱胝倍為勝,百千俱胝倍為勝,百千俱胝那庾多倍為勝,數倍、算倍、計倍、喻倍乃至鄔波尼殺曇倍亦最為勝。」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七十一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 冊 No. 220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5-13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妙雲蘭若提供,眾生出版社提供,日本 SAT 組織提供,眾生出版社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