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二十八

魔怖菩薩品[3]

爾時彼等魔諸女輩善解[4]婦女妖幻之事復別為餘誑惑法媚亂菩薩而說偈言

「『初春佳麗好時節  
[5]木林樹悉開花
如此美景可歡娛  
仁色豐盈甚端正
現今幼年情逸蕩  
正是丈夫行樂時
欲求菩提道甚難  
仁可迴心受世樂
宜觀我等天女輩  
[6]形貌[7]柔軟
以諸瓔珞自莊嚴  
誰今能得如是體
[8]得已何不受  
我身香潔如蓮花
世間如此福德人  
何故捨之而不用
頭髮光明紺青色  
恒以雜種香澤熏
奇異摩尼為寶鬘  
作花持以[9]其上
我等額廣頭圓滿  
眉目平正甚脩揚
清淨等彼青蓮花  
其鼻皆如鸚鵡鳥
口脣明曜赤朱色  
或如頻婆羅[*]
亦似珊瑚及[10]胭脂  
齒如珂貝甚白淨
舌薄猶如蓮花[11]  
語言歌詠出妙音
猶如緊陀羅女聲  
兩乳百媚皆精妙
又復猶如石榴[*]  
腰軟纖細如[12]弓弝
脊膂寬博潤而平  
猶如象王頭頂額
[13]髀軟[14]端直  
其狀猶若象鼻𦟛
兩脛正等纖而[15]  
清淨猶如鹿王[16]𨄔
足下平滿不斜凹  
赤白猶[17]蓮花輝
我等身體可喜容  
如是眾相莊嚴具
技能一切皆備足  
快解作諸種音聲
復巧歌舞悅眾心  
諸天見我皆歡喜
悉各[A1]我生[*]欲意  
我等非是不樂仁
仁今見我何不貪  
又如人覩金寶藏
捨離棄之遠逃走  
不知財物是樂因
仁之心意亦復然  
不識五[18]之快樂
寂定安禪不取我  
或可仁者是大癡
何故不受世樂情  
涅槃道路甚懸遠。』

爾時菩薩諦心熟視諸魔女目不暫捨正念微笑𣫍攝諸根定其身體無愧無慚不急不端直安住猶如須彌心意不傾自餘方便智慧之門往昔已曾攝伏一切諸煩惱患愍言音過於梵響猶如迦羅頻伽鳥聲以偈語彼諸魔女言

「『彼諸世間五[*]  
多苦多過眾惱纏
由煩惱故失神通  
無明陷墜墮黑闇
眾生受之不知足  
我久捨離諸煩牢
如猛火坑毒藥函  
往昔已來早辭避
既飲甘露智慧水  
自心覺了欲覺他
當說微密教法門  
若今受此穢[*]
終不可能得此道  
若人增長貪愛心
是則名為大愚癡  
既自不能得自利
況復能利於一切  
是故我今心不耽
世間五欲[*]燒眾生  
猶如劫火[19]萬物
[*]猶如水泡沫  
亦如幻焰無一真
虛假誑惑於凡夫  
智者誰應樂此事
猶如童蒙小兒輩  
戲於自許糞穢中
迷惑愚癡無智人  
見著種種諸瓔珞
觀已便生[*]心想  
頭髮根本從腦生
臭穢醜陋劇癰瘡  
牙齒增長猶飲出
脣口耳鼻及眼等  
一切皆如水上泡
腰髂脊背及尻臀  
臭處不淨從血有
腹肚屎尿之[20]  
不淨諸物滿其間
是業皆從愛所生  
譬如造輪為[21]
愚癡[22]樂亦如是  
若有一切諸智人
分別是等眾患殃  
此處不受如斯樂
身體日夜常流血  
臭處不[23]以眼看
兩䏶兩脛雙脚趺  
筋骨相縛而立住
我觀汝等今如此  
如幻如化如夢為
一切悉從因緣生  
[*]無有真實德
[*]能失諸聖道  
牽人將入惡道中
[*]猶如大火坑  
亦如雜毒滿諸器
如瞋蛇頭不可觸  
此處愚癡多被迷
強作淨想橫生貪  
[*]如受雇客作
與諸婦人作奴僕  
捨彼淨戒行道心
及離智慧寂定禪  
住於憒亂喧鬧裏
捨諸妙法取[*]  
彼人墮地獄不疑
是等諸幻我見來  
以是意中不貪樂
欲求畢竟自在樂  
亦教他人令共同
我以解脫彼世間  
如虛空風不可縛
汝等魔女若滿此  
世間一切諸眾生
我心終不分別之  
暫共汝等行五[A2][24]
我久已除瞋恚恨  
愚癡貪[*]一切無
諸佛大智聖世尊  
心無有礙如空體。』

爾時魔王波旬女等善解女人幻惑之法加情態益顯[25]姿莊嚴其身[26]現美妙音辭巧便來媚菩薩而有偈說

「『魔王波旬有三女  
可愛可喜[27]見儔
在諸女中最尊豪  
魔王教令善嚴飾
速疾往詣菩薩所  
現諸幻惑作嬌姿
使身猶如弱樹枝  
婀娜隨風而搖動
在於菩薩前向立  
歌舞口唱如是言
仁善釋子當作王  
云何坐彼大樹下
[1]盛上春妙時節  
男女合會生[2]
猶如諸鳥自相娛  
[*]心一發難止息
時至且可共受樂  
何故守心不觀我
我等今者復以來  
宜應同行稱心適。」
彼聖猶如日初出  
億劫行諸行積功
其心不動如須彌  
妙音清激猶[3]雷響
行步安[4]若師子  
語言利益多所成
世間眾生不思量  
恒為諸[*]起鬪諍
既起鬪諍便言訟  
如是無智等諸人
常為如此苦惱煎  
智人知之不隨順
捐棄出家而遠離  
處於山林以自娛
我今時節已現前  
欲證常住甘露法
先須降伏彼魔眾  
然後當成十力尊
其魔波旬諸女等  
更白菩薩如是言
仁者面目如淨花  
願聽我等諸語說
但且受於世王位  
自在最勝上尊豪
若臥若坐及起行  
作妙音聲無斷絕
菩提極果甚難得  
況復諸佛智慧身
解脫正路行涉難  
仁見有誰往能到?」
是時菩薩復報彼  
我當決定作法王
於天人中自在尊  
轉妙法輪無有上
具足十力無所畏  
在於三界獨巍巍
諸學無學弟子群  
千億萬數圍繞我
口常作如是讚歎  
大聖出興除世疑
我當為彼說法時  
遊行處處隨心意
是故我於世間內  
不樂一切五[*]。」
魔女復白菩薩言  
仁今少壯甚可惜
衰朽年老時未至  
色力強盛且恣情
必其羸[5]不能堪  
乃可[6]此身端正
我等華容悉三五  
正是仁者好良朋
[7][8]戲最[9]  
何故乃然厭離我
仁今若不見容受  
我等隨逐終不辭。」
菩薩復[A3]為說言  
今日既得人身體
[10]力遠離於諸難  
[11]求入彼甘露門
能捨世間苦難時  
則離人天一切難
及今老病死未至  
諸惡鬪諍復不興
我等速疾應當行  
早離於斯諸難處
常住寂然無畏所  
是彼真實涅槃城。」』

爾時魔女復說偈言

「『仁在天中如釋天  
左右端正諸天女
焰摩兜率及化樂  
他化自在并魔宮
具足翫好無所虧  
但受五[12]莫寂滅。』

爾時菩薩以偈報言

「『[*]如霜不久住  
亦如秋雲雨暫時
汝女可畏如蛇瞋  
帝釋夜摩兜率等
悉屬魔王不自在  
[*]事百怨何可貪。』

爾時魔女復說偈言

「『仁可不見樹木花  
諸蜂諸鳥雜音[13]
地生青色柔軟草  
復出種種諸妙林
緊陀諸天作[14]  
如是妙時可受樂。』

爾時菩薩以偈報言

「『樹木依時著花[*]  
蜂鳥飢渴取氣香
日炙至時地自乾  
昔佛甘露不可盡。』

爾時魔女復說偈言

「『仁者面色猶初月  
觀我顏貌似蓮花
口齒潔白清淨牙  
如此妙女天中少
況復世間仁已得  
身心[15]順不相違。』

爾時菩薩以偈報言

「『我觀汝體不淨流  
諸虫周匝千萬孔
不牢諸惡遍身滿  
生老病死恒相隨
我求世間最上難  
真正不退智人道。』
彼見六十四種巧  
手動瓔珞[16]耳璫
[17]箭射微笑言  
聖子云何不顛倒?』
諸有見患大仁者  
見美五[*]猶毒
[18]塗蜜截舌傷  
[*]如蛇頭火坑穽
如人師子行風動  
樹木山壁悉崩傾
我今威德離[*]  
棄捨汝等猶如彼。』
其諸魔女出百[19]  
[20]惑菩薩不動移
菩薩如象師子王  
猶如須彌住無動
彼等誘誑既不得  
心生慚愧各低頭
恭敬歡喜讚歎言  
尊面淨如蓮花潔
亦如醍醐及秋月  
巍巍光照[21]金山
心所求者願當成  
自度度他千萬眾。』

爾時波旬諸魔女等力既不能幻惑菩薩生愧恥各自羞慙相與曲躬禮菩薩足圍遶三匝辭退而行[*]還向魔波旬邊到已即白父如是言:『父王不應舉意向於彼眾生所造作怨讎何以故我等昔來不曾見有如是眾生[*]界中作是姿態媚惑之事示於彼不暫移動又復我等作[*]事時得枯乾一切人意猶如旱時諸草木等必令焦滅猶如春時[22]置日下自然融消今此丈何緣獨爾是故父王唯願莫共彼作怨讎。』即向其父而說偈言

「『彼形過於瞻蔔色  
無邊威德勝名聞
不動猶如大山王  
頂禮已訖今來至
我當委具說其事  
彼眼色如優鉢羅
微笑觀我心不移  
面貌清淨視無瞬
不瞋不恨無[*][1]  
觀我等如幻化為
假使須彌倒地崩  
星宿日月悉墮落
大海枯涸水滅盡  
彼見[*]患心不迴
語言微妙令人歡  
觀我慈悲無欲想
見我無有瞋恚意  
思惟我體不似癡
察我意行及身體  
審諦思惟婦女患
是故心不行五[*]  
[*][*]誰能知
非是人天所度量  
我等現示婦女諂
彼心若有[*]心者  
心意消滅如乾柴
而觀我等心不欲  
猶如山王安止住
百福莊嚴功德智  
具滿檀度戒行圓
千億劫行梵行來  
清淨眾生大威德
我等頂禮彼金色  
決定無疑降我魔
必當證正覺菩提  
我等不願為怨結
此陣難擊我難勝  
欲降伏彼亦大難
父王但觀虛空中  
菩薩多眾他方至
種種瓔珞莊嚴體  
恭敬重心禮彼尊
曼陀羅花等雨雲  
作妙偈頌歎於彼
十方諸佛皆遣使  
持雜種妙甘露[2]
有識眾類悉皆來  
無情諸山及雜樹
須彌山神并帝釋  
頂禮向於功德林
是故父王非是時  
我等宜應還本處。』

爾時魔王即說偈言

「『凡人渡河到彼岸  
欲得掘物必斷根
若作怨結須竟頭  
諸所為事不可悔。』

魔波旬不納長子商主勸言亦復不受己之諸女諮諫之[3]身即自往菩提樹所到菩薩邊到已即白菩薩是言:『汝釋沙門今何求來在於此多毒惡龍雲雨野獸可畏可驚黑夜處所獨自入斯林樹下坐汝之比丘不畏彼一切諸怨賊盜之人?』

時菩薩報魔波旬言:『魔王波旬我今欲求寂滅涅槃往昔諸佛所行之處最上無畏諸有盡處以求是故獨自在此阿蘭若中樹下而。』

爾時魔王即便以偈白菩薩言

「『沙門汝獨在蘭若  
苦行所希者甚難
具足方便老仙人  
禪定失已並皆退
況汝年少時盛壯  
求此勝妙何因由?』

爾時菩薩復以偈報魔波旬言

「『往古諸仙苦行者  
精進勇猛未甚深
彼福報善力不強  
我昔持戒誓牢固
波旬我若不證道  
終不捨於此樹林。』

爾時魔王復說偈言

「『我於[*]界最為尊  
帝釋護世皆由我
修羅緊那龍王等  
阿鼻以來皆我民
汝亦在於我界中  
速起自憶離此樹。』

爾時菩薩復以偈報魔波旬言

「『汝於[*]界雖自由  
決定法界無自在
唯知地獄餓鬼等  
然我今非三有人
得道必破汝魔宮  
當令汝後失自在。』

魔波旬復語菩薩作如是言:『釋子汝速起離此處定當必得轉輪聖王治四天下作大地主具足七寶乃至統領一切山川釋子可不憶往昔實語諸仙如是言耶記汝當王宜速起作自在世主若起作者所謂威德最上無比如法住於治化之中得一切國所有人民皆來渴仰恭敬供養又汝釋子身體柔小來長養於深宮中今此曠野林內少人多有諸獸雄猛可畏獨自無伴恐損汝身我恒憂愁釋子汝今疾離此處還向本宮得已得[*]微妙[4]適心慎莫不受今雖欲求彼難得無上之道釋子未知然其菩提甚[5]難得徒疲勞耳。』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6]菩薩報魔波旬言:『魔王波旬汝今不須作如是語何以故我意不樂五[*]之事王波旬我久已知五[*]諸患一躭五[*]可知足暫時受樂不得久停無常苦空無我不固猶草上露如蛇舌頭可畏難觸猶如骨聚疽惡不淨猶如肉片諸獸共貪相爭相猶如樹上成熟之[*]不久著枝如夢如如幻如焰無有真實如羊糞中所覆之火忽然燒人魔王波旬我今欲證無為之處汝知我既已捨四天下中豐樂之處及以七又魔波旬譬如有人以食妙[7]還復吐後更欲食無有是處如是如是我今已捨如上果報此是難事如彼人吐既不更食我豈還宮魔王波旬我今不久定取菩提當得作佛盡於生老病死等患波旬汝還本所來處不用住此汝多漫言無利益言愚癡人言。』

魔波旬復更如是思惟念言:『此人不可以[*]事誑之可得我今當更設餘方便以美言辭慰喻彼心而遣其去。』魔波旬如是念白菩薩言:『仁甘[1]種沙門釋子速起速仁自小來未見戰鬪戰鬪刀兵甚可怖仁者但行自家王法此陣敵事非仁所堪又仁莫共他作怨讎若結怨嫌長夜瞋恚[2]癡貪等濁穢心識不可解脫色受想行識等諸陰仁速疾迴此不善心不正見身沙門釋仁至家中作無遮會別以王法降伏世治化天下受金輪位[3]戀嫪此為戰鬪仁還自宮是大威勢福德之子如此王路可喜端正往昔諸王所共歎美國土廣大四天下一切充足諸事不少仁既生在大王深宮今日剃髮作比丘身不合如此作於乞仁復何用為沙門形活命王種釋我憐愍仁故作是語亦不強遣起離於此但意不忍使仁作惡。』而說偈言

「『死命可畏剎利種  
宜捨解脫還本宮
立義弓箭治世間  
今受樂後生天上
此路得名遍一切  
往昔諸王皆共行
仁今既生王種中  
不合沙門乞活命。』

時魔波旬如是言已菩薩諦視確然不從不動身亦不移坐心自如是思惟念言:『嗚呼波旬汝覓自利非是為我。』如是念已語波旬:『魔王波旬我今已坐金剛牢固[4]甚難破壞為欲證彼甘露法故魔王波旬汝欲所作隨意即作所能堪辦隨意即辦。』魔波旬瞋發懊惱語菩薩言:『謂釋比丘今何故獨坐在此蘭若樹下?』魔出如是虛吼之聲,『汝意云何我安坐也或言猶如坐於城自言牢防四壁圍遶今汝比丘可不見我所率領來四種兵眾象馬車步諸雜軍等[5]旗麾纛羽蓋[6][A4]多諸夜叉悉食人肉善解神射各把䩕弓執持利箭槊[7]鈎戟刀金剛鬪輪[8]鉞種種諸仗駕千萬億象[9]馬車放大吼聲虛空充塞其外復有無量諸龍各各皆乘大黑雲[10]放閃電雹雰霏亂下。』

魔波旬從其腰間拔一利劒手執速疾向菩薩口唱是言:『謂釋比丘我今此劒截汝身體猶如壯士斫於竹束。』而說偈言

「『我此寶劒甚剛利  
今在手中汝好看
[A5]門汝若不急奔  
當斫汝身如竹束。』

爾時菩薩報魔王言

「『一切魔王滿此地  
手悉執刃若須彌
彼等不動我一毛  
況能割截我身體
魔王汝若有大力  
今我欲證取菩提
汝若能障我不聽  
速作莫住隨汝意。』

爾時菩薩說是偈已復語魔王作如是言:『魔波旬若諸眾生有千萬億悉如汝身力來此作我障礙欲妨菩提令我不得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者我終不起離於此處餘樹下坐。』

魔波旬語菩薩言:『釋種比丘汝昔在於優婁頻螺聚落處所尼連河邊發精進心六年苦行不惜身命猶不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不得最上解脫況乃今捨彼精進退失禪定生懈怠心而承望得?』

時菩薩報魔波旬言:『魔王波旬我昔初發精進之心故坐彼間阿蘭若處調伏自心我今成就精進勇猛又昔六年苦行之時快生疲[11]今日不然汝魔波旬今諫於我如是之非是憐愍若有憐愍豈如是言汝既已發如是之心我今定當自得解脫又令他人當得解脫魔王波旬我決證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決當得彼微妙解脫。』

魔波旬既聞菩薩如是語已心大憂愁捨一切[*]劬之力復如是念:『我今美言美語慰喻不可令起此道樹下其發誓重既不可以好言令動今宜嚴勒恐怖訶責戰鬪割截令其心驚急起而走。』

時魔波旬如是念已語菩薩言:『汝釋比丘既語汝真正之言汝不取我如是好諫不速起走向他方者汝必癡也汝之今日必見不。』

時菩薩語魔波旬言:『魔王波旬我昔在於母胎之時汝等猶尚不能與我作諸障礙況復今日魔王波旬汝速還去向所來處從昔已既不畏汝今亦無畏。』爾時菩薩向魔波而說偈言

「『虛空刀[12]雨我身  
寸寸節節割我體
我若不渡生死海  
此菩提樹終不移。』

魔波旬語菩薩言:『汝釋比丘今若然者汝未見魔之軍眾所以者何我之魔軍身著牢固剛䩕鎧甲手執種種兵戎器仗雨汝身當於爾時汝釋比丘自應速起離此樹下來到我所必當口唱如是言語:「魔王汝可與我歸依。」汝之比丘未覺未知我作神通故汝坐彼師子座作師子吼汝釋比丘但早速起何須今日口自虛唱作師子吼?』而說偈

「『我有兵馬象等軍  
善解鬪戰諸神將
身帶鎧甲手執仗  
今汝有命可速馳
於後求我護甚難  
我雖欲救不可得。』

爾時菩薩語波旬言:『魔王波旬四大海水此大地可移餘處日月星宿可從空中墮落於地須彌大山可作百段亦可大地及須彌山舉將上天亦可大地及須彌山覆令顛倒可以乾土壅恒河水不聽其流我今此心可遮制不可移轉離於此處何以故魔王波如我往昔修行行時如我身力禪定戒行種種諸力如是波旬若天若龍無有過者有勝者我以往昔行菩提行億百千劫成就滿足。』時菩薩向魔王波旬而說偈言

「『淨居諸天是[1]  
智力為箭方便弓
我今降伏汝不難  
猶如醉象蹋枯竹。』

魔波旬從菩薩聞如是語已瞋恚增上已復瞋遍滿其體普喚夜叉羅剎等言:『謂大善將亂眾赤眼汝等速來將諸山石樹木箭刀劍金剛杵棒槌[*][2]戟槊[3]種種器雨於剎利釋子頭上悉令墮落如霰而下。』爾時夜叉大善將等聞魔波旬如是言已便[4]束四種兵眾悉著鎧甲將諸器仗疾而來無量千萬夜叉羅剎及毘舍遮[5]鳩槃種種形容種種狀貌種種顏色種種執持變現可畏顛倒身首異種叫呼可惡聲或有象面或有馬頭或駱駝首牛及水或驢或狗或羊猪狼師子虎豹[6]豺熊羆犀牛水獺[7]𤛆牛獼猴狐狸野干猫兔麞鹿如是等形及諸鳥面復有摩竭龜魚等首或有蛇頭諸雜虫身象頭馬身馬頭象身駝頭牛身牛頭駝身或水牛頭驢騾之身復驢頭水牛之身狗頭猪身猪頭狗身或羖羊頭豺狼之身或豺狼頭羖羊之身或師子頭虎豹之身或虎豹頭師子之身或狸猫頭熊羆之身或熊羆頭狸猫之身或犀牛頭水獺之身或水獺頭犀牛之身[8]𤛆牛頭獼猴之身或獼猴頭[*]𤛆牛之身或有[9]頭野干之身或野干頭猨猴之身猫頭鳥身鳥頭猫或摩竭頭龜鼈之身或龜鼈頭摩竭之身魚頭蛇身蛇頭魚身畜頭人身人頭畜身

或復無頭唯空有身或有半面或復半身有二頭唯止一身或復一身而有三頭或復一身而有多頭或復有頭而無有面或復有面而無有頭或復半頭而無有面或復半面而無有頭或復二頭而無有面或復無面而有三頭或復多頭而全無面

或全無眼或唯一眼二眼三眼乃至多眼復無耳或復一耳二耳三耳乃至多耳或復無手或復無臂或復一手二手三手乃至多或復無脚或唯一脚二脚三脚乃至多脚及無足等

或頭顛倒或復挈頭或頭向下脚向於上足顛倒割截而懸或眼顛倒或眼凸出青碧可畏或有赤眼或眼出光或轉動眼或有耳[10]或復有耳猶如山羊或耳如驢或樹為或獼猴耳或有魚耳或多種耳而是人身或鼻[11]䐔䏲[A6]身麤醜或復懸口或復懸或舌麤大或舌放光或復牙齒極甚長大身體短促或復牙齒出入參差或復[12]牙齒如刀劒或復舌頭如刀劒形或懸腹肚或復無肚或復被髮或復無膝或膝如瓨或無有䏶脚如覆鉢或如碓臼

佛本行集經卷第二十八

𬧅 [跳-兆+專] [這-言+蔗] [翏-(彰-章)+(恭-共)] 𭤷 [目*扁]
隋天竺【大】,〔-〕【聖】
闍【大】,法師闍【宋】【元】【明】【聖】
中【大】,第三十之二【明】,之二【聖】
婦女【大】,婦人【宋】【元】【明】
果【大】*,菓【聖】*
喜【大】,憙【聖】
柔軟【大】,軟愞【宋】【元】【明】,軟渜【聖】
感【大】,威【聖】
插【大】,捶【聖】
胭脂【大】,烟支【聖】
葉【大】,菓【聖】
弓弝【大】,把弓【聖】
髀軟【大】,䏶柔【宋】【元】【明】,䏶渜【聖】
洪【大】,汝【聖】
圓【大】,𬧅【元】,團【聖】
𨄔【大】,團【元】,[跳-兆+專]【明】【聖】
彼【大】,如【宋】【元】【明】
欲【大】*,慾【宋】【元】*
災【大】,焚【宋】
囊【大】,一【明】
碾【大】,輾【宋】【元】【明】
受【大】,愛【宋】【元】【明】
憙【大】,喜【宋】【元】【明】
欲【大】*,慾【宋】【元】【聖】*
嬌【大】,憍【聖】
亦【大】,示【宋】【元】【明】【聖】
喜【大】,憙【宋】【元】【明】
此【大】,比【明】
喜【大】,憘【聖】
雷響【大】,雪嚮【聖】
庠【大】*,詳【明】*
瘦【大】*,病【明】*
捨【大】,極【聖】
欲【大】,慾【宋】【元】
戲最【大】,最使【聖】
㛹【大】,便【宋】【元】【明】【聖】
努【大】,拏【宋】【聖】
勤【大】*,懃【宋】*
欲【大】*,慾【宋】【元】【聖】*
響【大】,嚮【聖】
伎【大】,妓【元】【明】
柔【大】,承【宋】【元】【明】【聖】
鏁【大】,瑣【聖】
欲【大】,慾【聖】
刃【大】,刀【宋】【元】【明】
伎【大】,技【元】【明】
衒【大】,術【聖】
若【大】,苦【宋】
酥【大】,蘇【聖】
想【大】,染【聖】
飡【大】,食【宋】【元】【明】
語【大】,言【宋】【元】【明】
目【大】,自【聖】
成【大】,誠【元】【明】
時【大】,爾時【宋】【元】【明】
飡【大】,食【宋】【元】【明】【聖】
蔗【大】,[這-言+蔗]【聖】
欲【大】,慾【聖】
戀嫪【大】,戀勞【宋】【元】【明】,戀[翏-(彰-章)+(恭-共)]【聖】
加【大】,跏【宋】【元】【明】【聖】
幡【大】,憣【聖】
旌【大】,旍【宋】【元】【明】【聖】
矛【大】*,牟【宋】【聖】*
斧【大】,鈇【聖】
馱【大】,鴕【宋】【元】【明】
隊【大】,墜【聖】
惓【大】,倦【宋】【元】【明】【聖】
杖【大】,仗【宋】【明】【聖】
我【大】,能【聖】
戟槊【大】,槊戟【聖】
鉞【大】,錢【聖】
莊【大】,裝【宋】【元】【明】【聖】
鳩槃茶【大】,鳩槃荼【宋】【元】【聖】
豺熊羆【大】,𤝔能罷【聖】
𤛆牛【大】,猫牛【宋】【元】【明】【聖】
𤛆【大】*,猫【聖】*
猨【大】,猨猴【宋】【元】【明】
嚲【大】,恀【宋】【聖】,哆【元】【明】
䐔䏲【大】,匾𠥶【宋】【元】【明】,[目*扁]睇【聖】
牙齒【大】,齒牙【宋】【元】【明】,有牙【聖】
羨【CB】,羡【大】 [-]【CB】,[*]【大】 更【CB】【麗-CB】,便【大】(cf. K20n0802_p0774a13) 旂【CB】【麗-CB】,𭤷【大】(cf. K20n0802_p0776c13) 沙【CB】,汝【大】 [-]【CB】,而【大】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