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卷第六

[8](一一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

侍者比丘名曰[9]羅陀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禮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說有流云何名有流云何名有流滅?」

佛告羅陀:「善哉所問當為汝說所謂有流者愚癡無聞凡夫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於色愛樂讚歎染著緣愛樂色故取緣取故有緣有故生緣生故老苦增如是純大苦聚斯集起識亦復如是是名有流

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故於彼色不起愛讚歎攝受染著不愛樂讚歎攝受染著故色愛則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10][11]是純大苦聚滅識亦復如是是名如來所[12]有流滅。」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3](一一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

侍者比丘名羅陀晡時從禪覺往詣佛禮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色[14]斷知識斷知世尊云何色斷知識斷知?」

佛告羅陀:「善哉所問當為汝說於色憂[*]離欲是名色斷知於受苦盡是名受識斷知。」

佛說此經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1]摩拘羅[2]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有眾多外道出家詣尊者羅陀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尊者羅陀言:「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尊者羅陀答言:「我為斷苦故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復問:「汝為斷何等苦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為斷色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斷受識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諸外道出家聞尊者羅陀所說心不喜[3]呵罵而去

爾時尊者羅陀[4]外道出家去已作是念:「我向如是說將不毀謗世尊耶如說說耶如法說法次法說將不為他難問詰責墮負處耶?」

爾時者羅陀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佛足[5]一面以其上事具白佛言:「世尊我向所說得無過耶將不毀謗世尊耶不為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如說說耶如法說法次法說耶?」

佛告羅陀:「[6]實說不毀如來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羅陀色苦為斷彼苦故出家修梵行識苦為斷彼苦故出家修梵行。」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喜奉行

(一一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有眾多外道出家至尊者羅陀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問羅陀:「汝為何等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我為知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諸外道聞羅陀所說心不[*]呵罵而去

爾時羅陀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上事具白佛言:「世尊我向所說得無毀謗世尊耶將不令他難問詰責墮負處耶不如說說非如法說非法次法說耶?」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毀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是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所以者何色是苦為知彼苦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識是苦為知彼苦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說此經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有眾多外道出家至尊者羅陀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羅陀言:「汝為何等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為於色憂苦盡離欲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為於受苦盡離欲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爾時眾多外道出家聞是已心不喜[*]呵罵而

爾時羅陀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其上事具白佛:「世尊我得無謗世尊耶不令他人來難問詰責墮負處耶不如說說非如法非法次法說耶?」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7]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羅陀色憂為斷彼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為斷彼故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有眾多外道出家至羅陀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問羅[8]:「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

羅陀答言:「於色見我我所[A1]使繫著彼若盡離欲於受見我我慢使繫著彼若盡離欲沒故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諸外道出家聞是語心不喜[*]呵罵而去

羅陀比丘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以其上事具白佛言:「世尊我之所說得無毀謗世尊耶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不如說說不如法說非法次法說耶?」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是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於色見我我慢使繫著彼若盡離欲沒故見我我所我慢使繫著彼若盡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有眾多外道出家至羅陀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問羅陀:「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陀答言:「於色有漏障閡熱惱憂悲彼若盡識有漏[1]熱惱憂悲彼若盡離欲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眾多外道出家聞是已心不喜[*]呵罵而去

爾時羅陀晡時從禪覺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其上事具白佛言:「世尊我之所說將無謗世尊耶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不如說說不如法說非法次法說耶?」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2]所以者何色有漏有障[*]熱惱憂悲彼若盡離欲識有漏[*]熱惱憂悲彼若盡離欲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有外道出家至羅陀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問羅陀言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於色貪彼若盡離欲彼若盡離欲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諸外道聞是語已不喜[*][3]而去

羅陀比丘晡時從禪覺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其上事具白佛言:「世尊我之所說無謗世尊耶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不如說說不如法說非法次法說?」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如說說如法說[4]次法說所以者何於色貪彼若離欲於受彼若離欲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

(一一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有眾多外道出家至羅陀所共相問訊已退坐一面問羅陀:「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於色欲彼若盡離欲於受彼若盡離欲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諸外道聞是語已心不喜[*]呵罵而去

陀比丘晡時從禪覺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其上說具白佛言:「世尊我之所說不謗如來耶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不如說說不如法說非法次法說耶?」

[5]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令他人難問呵[6]墮負處也如說說法說[7]法次法說所以者何於色欲彼若盡離欲於受若盡離欲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8](一二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9]羅陀

爾時世尊告羅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所作諸所有受若過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所。」

佛告羅陀:「色為常耶為無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世尊!」

識亦復如是。」復問:「羅陀無常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10]!」「識亦復如是

告羅陀:「若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不見是我是我所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喜奉行

(一二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爾時世尊告[11]陀比丘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是死法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近彼一切皆是死法。」

佛告羅陀:「色為常耶為無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12]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13]為無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復問:「若無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世尊!」

佛告羅陀:「若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如實觀察非我非我所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歡喜奉行

[1](一二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

侍者比丘名曰[2]羅陀白佛言:「世尊所謂眾生者云何名為眾生?」

佛告羅陀:「於色染著纏綿名曰眾生於受識染著纏綿曰眾生。」

佛告羅陀:「我說於色境界當散壞消滅於受識境界當散壞消滅斷除愛欲愛盡則苦盡苦盡者我說作苦邊如聚落中諸小男小女嬉戲聚土作城郭宅舍心愛樂著愛未盡欲未盡念未盡未盡心常愛樂守護:『我城郭我舍宅。』若於彼土聚愛盡欲盡念盡渴盡則以手撥足[3]令其消散如是羅陀於色散壞消滅愛盡愛盡故苦盡苦盡故我說作苦邊。」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喜奉行

[4](一二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

侍者比丘名曰羅陀往詣佛所稽首禮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我當獨一靜處專心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染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增加精進諸梵行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羅陀曰:「善哉羅陀能於佛前問如是義諦聽善思當為汝說羅陀當知有身有身集身滅有身滅道跡何等為有身謂五受陰——色受陰識受陰云何有身集謂當來有愛喜俱於彼彼愛樂是名有身集何有身滅謂當有愛貪俱彼彼愛樂無餘離欲是名有身盡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滅道跡有身當有身集當斷有身滅當證有身滅道[5]當修羅陀若多聞聖弟子於有身若知若斷有身集若知若斷有身滅若知若證身滅道跡若知若修已羅陀名斷愛離愛[A2]慢無間等究竟苦邊。」

羅陀比丘聞佛所說[6]奉行[*]作禮而去世尊如是教授已羅陀比丘獨一靜處專精思[7]善男子剃除鬚髮著染色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增益精進修諸梵行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8](一二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爾時世尊告羅陀比丘言:「諸比丘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若過去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羅陀於意云何色為常耶為無常耶?」

答曰:「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不?」

[9]答曰:「不也世尊!」

識亦復如是是故羅陀多聞聖弟子於色生厭識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爾時世尊告羅陀比丘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一切皆是魔所作識亦復如是。」

告羅陀:「於意云何色是常耶為非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是苦世尊!」

復問:「識為是常耶無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佛告羅陀:「若無常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世尊!」

是故羅陀多聞聖弟子於色生厭厭故不[10]於受識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三經亦如是所異者佛告羅陀:「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11]陰陰觀察非我非我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不取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爾時世尊告羅陀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當觀彼一切皆是死法識亦復如是。」

餘如前

(一二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爾時世尊告羅陀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1]一切當觀皆是斷[2]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觀[3]於色生厭於受識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自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觀察斷法如是——觀察滅法觀察棄捨法觀察無常法觀察苦法觀察空法察非我法觀察無常非我法觀察病觀察癰法觀察刺法觀察殺法觀察殺根本法觀察病殺根本法。——如是諸經皆如上說

(一二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爾時世尊告羅陀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斷法觀察已於色欲貪斷[4]貪斷我說心善解脫識亦復如是。」

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比十四經亦如上說

(一二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拘羅山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爾時世尊告羅陀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斷法觀察斷法已於色欲貪[5]我說心善解脫識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三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6]五受陰當求大師何等為五謂色受陰識受陰欲斷此五受陰當求大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當斷如是當知當吐當息當捨亦復如如求大師如是勝師者順次師者誡者勝教誡者順次教誡者通者廣通者圓通者導者廣導者究竟導者說者廣說順次說者[7]伴者真知識者親者愍者悲者崇義者安慰者崇樂者崇觸者崇安慰者欲者精進者方便者勤者勇猛固者強者堪能者專者心不退者堅執持者常習者不放逸者和合者思量者念者覺者知者明者慧者受者思惟者行者念處者[*]勤者如意足者根者力者覺分者道分者止者觀者念身者[*]憶念亦復如是

(一三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習於色者隨魔自在入於魔手隨魔所為魔所縛不脫魔繫識亦復如是若沙門婆羅門不習色如是沙門羅門不隨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隨魔所解脫魔縛解脫魔[8]識亦復如是。」

佛說是經已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習近者習著者味者決定著者止者使者往者[9]擇者不捨者不吐者如是等沙門婆羅門隨魔自在如上說

(一三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於色不習近者不隨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隨魔所欲非魔縛所縛解脫魔繫習受識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乃至吐色亦復如是

(一三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A3]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10]本際?」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依善哉世尊唯願哀愍廣說其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為汝說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繫著色見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識亦復如是諸比丘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

如是比丘若無常者是苦是苦有故事起繫著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識亦復如是是故諸比丘諸所有色若過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是名正慧識亦復如是

如是見[1]求得隨隨覺隨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有見言有有世間有此世不變易法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復有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非當來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我所如是觀者於佛所狐疑斷於法於僧狐疑斷是名比丘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意業趣三惡道[*]使放逸聖弟子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來作苦邊。」

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三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非我如是觀者於苦狐疑斷[2]狐疑斷是名比丘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意業趣三惡道……」如是廣說乃至苦邊」。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三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3]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廣說如上別者:「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狐疑斷於法道狐疑斷……」如是廣說乃至作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三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何所是事有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諸比丘彼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長道驅馳死輪迴生死流轉不知本際?」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4]願哀廣說其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色有故是色事起於色繫著於色見我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識亦復如是諸比色是常耶為非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如是比丘若無常者是苦是苦有故是事起繫著見我[5]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識亦復如是

是故諸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如是觀是名正慧識亦復如是

如是見求得隨憶隨覺隨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有見言有有此世有他世有常有恒不變易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復有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非當來我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6]處觀察非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狐疑斷於法狐疑斷是名比丘不復堪任作身意業趣三惡道正使放逸諸聖弟子皆悉[7]決定向於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作苦後邊。」

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三七)

第二經亦如是差別者於苦狐疑斷

(一三八)

第三經亦如是差別[8]僧狐疑斷於苦道狐疑斷

雜阿含經卷第六

S. 23. 3. Bhavanetti.(有流)
羅陀 Rādha.
苦惱【大】*,惱苦【宋】【元】【明】*
滅如【CB】【磧乙-CB】【宋】【元】【明】,如【大】(cf. QC056n0668_p0582b10)
有【大】,有有【宋】
S. 23. 4. Pariññeyyā.
斷知 Pariññeyya.
在【大】,〔-〕【宋】【元】【明】
山【大】*,山時有【宋】*【元】*【明】*
坐【大】*,座【宋】*【元】*【明】*
知【大】,〔-〕【宋】【元】【明】
住【大】,坐【宋】【元】【明】
誠【CB】【磧乙-CB】【宋】【元】【明】,成【大】(cf. QC056n0668_p0583b03)
也【大】,耶【明】
陀【大】,陀比丘【宋】【元】【明】
閡【大】*,礙【宋】*【元】*【明】*
來【大】,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宋】【元】【明】
責【大】,罵【宋】【元】【明】
法【大】,如法【宋】【元】【明】
告【大】,答【元】
責【CB】【磧乙-CB】【宋】【元】【明】,嘖【大】(cf. QC056n0668_p0586a17)
如【大】,〔-〕【宋】【元】【明】
S. 23. 1. Māra.
羅陀 Rādha.
尊受想行識亦復如是【CB】【磧乙-CB】【宋】【元】【明】,尊【大】(cf. QC056n0668_p0586b15)
羅【大】,維【宋】
若【大】,〔-〕【宋】【元】【明】
常【大】,常耶【宋】【元】【明】
S. 23. 2. Satta.(眾生)
羅陀 Rādha.
蹴【大】,蹈【宋】【元】【明】
S. 23. 9-10. Chandarāga.
跡【大】,跡當知【宋】【元】【明】
喜【大】,喜隨喜【宋】【元】【明】
以【大】,以者何【宋】【元】【明】
(124-129)S. 23. 11-46. Māra &c.
答曰不也世尊【大】,〔-〕【宋】【元】【明】
樂於受想行識生厭厭故不樂【CB】【磧乙-CB】【宋】【元】【明】,樂【大】(cf. QC056n0668_p0589a14-15; T02n0099_p0040c01-02)
陰陰【大】,〔-〕【宋】【元】【明】
彼【大】,彼若【宋】【元】【明】
法【大】,於【明】
者【大】,若【明】
色【大】,欲【宋】【元】【明】
斷【大】,斷欲貪斷已【宋】【元】【明】
斷【大】,聞【明】
正【大】*,政【宋】*
繫受想行識亦復如是【CB】【磧乙-CB】【宋】【元】【明】,繫【大】(cf. QC056n0668_p0591a08-09)
撰【大】,選【宋】【元】【明】
知【CB】【磧乙-CB】【宋】【元】【明】,去【大】(cf. QC056n0668_p0591b05)
求得隨【大】,得求【宋】【元】【明】
習【大】,集【元】【明】
國【大】,城【宋】【元】【明】
唯【大】,惟【宋】【元】【明】
彼【大】,〔-〕【宋】【元】【明】
見【大】,根【明】
決定【CB】【磧乙-CB】【宋】【元】【明】,不從【大】(cf. QC056n0668_p0593a18; T02n0099_p0042a13-14)
者於【大】,〔-〕【宋】【元】【明】
慢【CB】【麗-CB】,漫【大】(cf. K18n0650_p0759b14 ) 止【大】,正【宮-CB】(CBETA 按:「止」,對校宮本(日本宮內庁書陵部藏大藏經db2第2915帖第13圖第8行)作「正」,麗本(K18n0650_p0761c11)、金藏乙本(AC6116-006_0013a11)作「止」;同經第1、8、13、17、26卷見「正慢無間等」、「正無間等」、「慢無間等」;漢巴對勘「正慢無間等」(sammā-māna-abhisamaya) 。疑「止」為「正」之誤。) 其【CB】【麗-CB】,我【大】(cf. K18n0650_p0763c08; T02n0099_p0041c22)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