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ETA Online Reader
Page Loading ...
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卷/篇章<1  ...4041[42]4344  ...56>
相應部經典

相應部經典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覺者

六處篇

第八 聚落主相應

第一 暴惡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長者之園

聚落主[1]暴惡詣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聚落主暴惡白世尊曰:「大德於此處某者被稱為暴惡是以何為因以何為緣耶而又於此處某者被稱為柔和是以何為因以何為緣耶?」

聚落主於此處有某者未捨貪欲因未捨貪欲而令他怒及遭遇他怒若現出自怒者則稱彼為暴惡未捨瞋恚因未捨瞋恚而令他怒及遭遇他怒若現出自怒者則稱彼為暴惡未捨愚癡……

聚落主於此處有某者之所以稱為暴惡即是此因此緣

然而聚落主於此處有某者已捨貪欲因已捨貪欲則無令他怒亦無遭遇他怒若自怒不現者則稱彼為柔和已捨瞋恚因已捨瞋恚則無令他怒亦無遭遇他怒若自怒不現者則稱彼為柔和已捨愚癡……

聚落主於此處所以稱某者為柔和即是此因此緣。」

如是言已聚落主暴惡如次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大德譬如倒者之扶起被蓋覆者之啟露對迷者示之以道於暗中舉起油燈,『有眼者得見諸物』。如是世尊以種種方便明示說法於此余當歸依世尊歸依法及比丘眾自今日起以至終生為止願世尊容受我歸依為優婆塞。」

第二 布吒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蘭陀園

歌舞戲藝之聚落主多羅弗多詣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多羅弗多歌舞戲藝之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聞昔時累代歌舞戲藝者師之所說:『凡此歌舞戲藝者於舞堂戲場中以其真實及假裝使人人生起笑樂者其身壞命終之後得享受喜笑天[1]群為伴之身。』世尊對此作如何宣說耶?」

聚落主且止將此且置勿以此問余。」

再次多羅弗多歌舞戲藝之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世尊對此作如何宣說耶?」

聚落主且止將此且置勿以此問余。」

三次多羅弗多歌舞戲藝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世尊對此作如何宣說耶?」

余已作如是言:『聚落主且止勿以此問余。』不許汝作是問然而余今對汝作答

聚落主昔時人人尚未離貪欲為繫於貪欲之縛歌舞戲藝者為彼等於舞堂戲場中凡嗜好於物欲者皆集來使之欲愈增聚落主昔時人人尚未離瞋恚為繫於瞋恚之縛歌舞戲藝者為彼等於舞堂戲場中凡於物好瞋者皆集使之瞋愈增聚落主昔時人人尚未離愚癡,……凡於物好愚者皆集來使之愚癡愈增

彼歌舞戲藝者自己陶醉放逸而令他亦陶醉放逸身壞命終之後有名為喜笑地獄者彼出生其處然而彼若有如是見者:『凡歌舞戲藝者於舞堂戲場中以真實與偽裝令人人笑樂者其身壞命終之後享受喜笑天群為伴之身。』此則彼所取之邪見聚落主於邪見之人余說唯有地獄與畜生二道中有其一道。」

如是言已多羅弗多歌舞戲藝聚落主悲痛流淚

余如是言:『聚落主且止以此且置勿以此問余。』不許汝作如是問。」

大德余非對世尊之宣說悲痛而泣然則大德余為昔時累代歌舞戲藝者師等:『凡歌舞戲藝者……享受喜笑天群之伴身。』長久之被瞞被欺被誑而

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大德猶如扶起倒者啟露蓋覆者迷者得示以道如暗中舉起油燈,『有眼者得見諸物』。如是世尊以種種方便明示說法此余當歸依於世尊歸依於法與比丘眾大德願容許余於世尊之處出家受戒。」

一〇

多羅弗多聚落主於世尊之處即得出家受戒

一一

受戒後不久尊者多羅弗多……成為阿羅漢之一

第三 戰士

※二

戰士聚落主[1]詣世尊住處……

坐於一面之戰士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聞昔時累代戰士師之所說:『死鬥努力於戰場之戰士歷此努力死鬥若被敵者所殺者則彼戰士身壞命終之後享受俱所樂天[2]群為伴之身。』世尊對此作如何宣說耶?」

聚落主且止將此且置勿以此問余。」

再次……

三次戰士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聞昔時累代戰士師之所說:『凡死鬥努力於戰場之戰士歷此努力死鬥若被敵者所殺者則彼戰士身壞命終之後享受俱所樂天群為伴之身。』世尊對此作何宣說耶?」

然而聚落主余已如是言:『聚落主且止將此且置勿以此問余。』不許汝問然今余將答汝

聚落主凡死鬥努力於戰場之戰士彼心曾為卑劣而行所惡所向是邪:『此等人被擊被縛被斬滅亡。』或原非意於此如是作思彼死鬥努力若被敵者所殺者則彼戰士身壞命終之後有名為俱所樂之地獄者,〔將生於其處然於彼:『凡死鬥努力於戰場者此死鬥努力被敵所殺者則彼戰士身壞命終之後享受俱所樂天群之身。』作如是見者彼即是邪見聚落主余說邪見之人唯有地獄與畜生二道中有其一道。」

如是宣說已戰士聚落主悲痛流淚

余如是言:『聚落主且止將此且置勿以此問余。』乃不許汝問。」

大德余非對世尊之宣說悲痛而泣然則大德余為昔時累代戰士師等:『戰士之…………之身。』長久之被瞞被欺被誑而泣

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自今日起至此生之終余當歸依世尊為優婆塞願請攝受。」

第四 象

※二~八

乘象聚落主詣世尊住處……「……自今日起至此生之終余歸依世尊為優婆塞願請攝受。」

第五 馬

乘馬聚落主[1]詣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乘馬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聞昔時累代乘馬士師之所說凡乘馬士死鬥努力於戰場被敵所殺者乘馬士則身壞命終之後享受俱所樂天群為伴之身。』世尊對此作何宣說耶?」

聚落主且止將此且置之勿以此問余。」

四~八

再次……三次……(以下與第三經之戰士乘馬士有所改變而已他則完全相同)

第六 西地人(死歿者)

爾時世尊住那爛陀之波婆離迦菴羅林

刀師兒[1]聚落主詣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刀師兒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攜持西部地婆羅門之水瓶著佩西瓦羅花環[2]入水而浴之〕、奉祀火天者彼等使死歿者向上令柔和靜以昇天界[3]大德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所有女身壞命終之後能行如上生於善趣天界否?」

然則聚落主以此問汝將隨汝想所思作適當回答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此處有人是生命破壞者不與取者欲邪行者妄語者兩舌者粗語者綺語者貪欲者失心者邪見者於其處大人眾群集來而言曰:『此人身壞命終之後出生於善趣天界。』即為此人祈求禮讚合掌而周行者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此人因大人群之祈求禮讚合掌周行則身壞命終之後得生於善趣天界耶?」

大德不然。」

譬如有人將巨大之石投於湖水中時於其處有大人眾群集來而言曰:『大石汝浮出汝浮上汝昇陸上!』如是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者汝對此如何思惟此大石因大人眾之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而得浮出浮上昇於陸上否?」

大德不然。」

同此聚落主有人是生命破壞者……邪見者假若令大人眾群集來而言曰此人身壞……出生……。』雖為此人祈求禮讚合掌周行然而此人身壞命終之後仍生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地獄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於此處有人是禁止生命之破壞禁止於不與禁止欲邪行禁止妄語禁止兩舌禁止粗語禁止綺語者不貪欲者不失心者是正見者於其處大人群集來而言曰:『此人身壞命終之後出生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地獄。』為此人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因此大人眾之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而身壞命終之後得生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地獄否?」

大德不然。」

聚落主譬如有人將醍醐瓶或油瓶破沈於深湖水中其處有砂石或砂礫沉於然醍醐或油浮於水上於其處大人眾群集來:『汝醍醐沈下汝醍沉沒汝醍醐沉沒!』如是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者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其醍醐或油因大人眾之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能沈沒而下墮否?」

大德不然。」

同此聚落主於此處有人禁止生命之破壞……是正見者假若令大人眾群集來而言曰:『此人身壞……出生於……。』雖為此人祈求禮讚合掌周行此人身壞命終之後乃生於善趣天界。」

世尊如是宣說已刀師兒聚落主如次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當歸依為優婆塞請攝受余。」

第七 說教

爾時世尊住那爛陀之波婆離迦菴羅林中

刀師兒聚落主詣世尊住處禮拜世尊於一面坐

於一面坐之刀師兒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對一切生類有持利益心慈愛心而住否?」

誠然聚落主如來對一切生類有持利益心慈愛心而住。」

然今大德何故世尊或為人人而詳說法要或為人人而不如是詳說法要耶?」

然則聚落主以此對汝問將隨汝所思作適當回答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於此處耕田之居士有三種田一田是殊勝一田是中等一田是下劣砂地而含鹽分之惡質地聚落主汝對此如何思惟耶耕田之居士欲播下種子應於何處先播種耶是此殊勝田耶是中等田耶或者是此下劣砂地而含鹽分之惡質田耶?」

大德此耕田之居士欲下種子時於下種者當是此殊勝之田其次下種當是此中等田再次下種則於此下劣砂地而有多鹽分之惡質地田或者全部不下種子以故:『亦可為牛之飼料。』」

聚落主譬如此殊勝之田如是者乃余之比丘比丘尼余對彼等說初善中間之善終善有意義文與言調和之法說明一切具足完全清淨之梵行以故聚落主彼等以余為燈以余為窟以余為庇護以余為歸依而住

聚落主譬如此中等之田如是者是余之信男子信女人余對彼等亦說於初善中間善終善有意義文與言調和之法說明一切具足完全清淨之梵行何以故聚落主彼等以余為燈以余為窟以余為庇護以余為歸依而住

聚落主譬如下劣砂地有多鹽分惡質地之田如是者余認為此是外道沙門婆羅門普行沙門余亦為彼等說於初善中間善終善有意義文與言調和之法說明一切具足完全清淨之梵行何以故於彼等或一句亦能了解此於彼為得長時之利益安樂

聚落主譬如人有三只水瓶一水瓶無有裂縫不漏不滲〕;一水瓶無有裂而漏〕;一水瓶有裂縫〕。聚落主汝對此如何思惟耶此人若欲貯水者水瓶無有裂縫不漏不滲與水瓶無有裂縫而漏〕,及水瓶裂縫於此中何者應先貯水耶?」

大德此人欲貯水者是貯於水瓶無裂縫不漏不滲再貯於水瓶無裂縫再貯於水瓶有裂縫或全不予何以故貯水當用洗器物。』」

一〇

聚落主譬如水瓶無有裂縫……如是者是予之比丘比丘尼予為彼等說初善……以余為歸依而住

一一

聚落主譬如水瓶無有裂縫……如是者是予之信男子信女人予為彼等亦說初善……以余為歸依而住

一二

聚落主譬如水瓶之裂縫……如是者余認為此是外道沙門婆羅門普行沙門余為彼等亦說於初善中間善終善有意義文與言調和之法說明一切具足完全清淨之梵行何以故於彼等或一句亦能了解此於彼等為得長時之利益安樂。」

一三

世尊如是宣說已刀師兒聚落主如次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請攝受余歸依為優婆塞。」

第八 螺貝

爾時世尊住那爛陀之波婆離迦菴羅林中

尼乾陀之弟子刀師兒聚落主詣世尊住處……

世尊對坐於一面之刀師兒聚落主如次告曰:「聚落主尼乾陀若提子為汝弟子等如何說法耶?」

大德尼乾陀若提子為弟子等作如是說法:『任何人若破壞生命者皆墮於離去處地獄任何人若取不與者皆墮於離去處地獄任何人若於諸欲行邪行者皆墮於離去處地獄任何人若妄語者皆墮於離去處地獄凡多住習處者隨所導而去[1]。』大德尼乾陀若提子如是為弟子等說法。」

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凡多住習處者則隨所導而去。』如是者則任何人無有墮於離去處地獄者

聚落主汝對此如何思惟耶凡有人破壞生命於夜間或於日間所經之時間若彼破壞生命及不破壞生命何者是較長之時間耶?」

大德凡有人破壞生命於夜間或於日間所經時間彼若破壞生命其時為短而彼不破壞生命其時間是長。」

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凡多住習處者則隨所導而去。』若如是者則任何人無有墮於離去處地獄者

聚落主汝對此如何思惟耶凡有人不與取於夜間或於日間所經之時間彼不與取及不與不取何者為較長之時間耶?」

大德凡有人不與取於夜間或於日間所經之時間彼不與取其時間是短而彼不與不取其時間是長。」

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即無有墮於地獄者

聚落主汝對此如何思惟耶凡有人於諸欲行邪行……何者是較長之時間?」

大德凡有人於諸欲行邪行……其時間是長。」

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即無有墮於地獄者

聚落主汝對此如何思惟耶凡有人語妄語……何者是較長時間耶?」

大德凡有人語妄語……其時間是長。」

聚落主如尼乾陀若提子之教:『凡多住習處者則隨所導而去。』若如是者則任何人無有墮於離去處地獄者

聚落主於此處或教師作如是談如是見:『任何人若破壞生命者皆墮於離去處地獄任何人不與取者……。任何人於諸欲行邪行者……。任何人語妄語皆墮於離去處地獄。』聚落主而且弟子對此教師有淨信心

一〇

彼以:『余師乃如是談如是見懷如是之見:「任何人破壞生命者皆墮於離去處地獄。」然余有破壞生命余亦是墮離去處者墮地獄者。』聚落主捨此語不捨此心不拋棄此見恰如將持來之物而投入如是彼入地獄余師……

一一

然聚落主於此處如來出現於世為應供者正徧智者明行具足者善到世間解者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之師覺者世尊彼以種種方便非難詰責生命之破壞:『禁止生命之破壞。』非難詰責不與取……欲邪行……妄語:『禁止妄語。』聚落主而弟子對此教師(如來)有淨信心彼當省思

一二

世尊以種種方便非難詰責生命之破壞宣說禁止對生命之破壞然余如是破壞如是之生命[A1]如是破壞如是之生命此乃非宜此是非善余亦因此而有追悔之念:「我不該作此惡邪之業。」』彼如是省思後而捨此生命破壞向後又禁止生命之破壞[A2]如是有此惡邪業之捨棄彼如是有此超越惡邪業[2]

一三

世尊以種種方便非難詰責不與取……

一四

世尊以種種方便非難詰責欲邪行……

一五

世尊以種種方便非難詰責妄語……

一六

彼捨生命之破壞禁止生命之破壞捨不與取……欲邪行……妄語……兩舌……粗語……綺語……捨貪欲而為無貪欲者捨惡心瞋恚而為不失心者捨邪見而為正見者聚落主[3]之聖弟子如是離貪欲離惡心無迷惑正知正念而以與慈俱生之心充滿於一方而住同於第二〕、同於第三〕、同於第四〕,如是上下橫一切處一切情勢之下一切具足之世界與慈俱生廣大遠行無量而充滿無怨心無惡心而住

一七

聚落主譬如吹強力之法螺者如少勞可令四方聞其吹〕,聚落主同此由如是實修如是增長慈心解脫凡所標量之業[4]於其處無餘存於其處無存立聚落主此之聖弟子……即與悲俱生之心……與喜俱生之心……與捨俱生之心……與捨俱生一切具足之世界廣大遠行無量而充滿無怨心無惡心而住

一八

聚落主譬如強力之吹法螺者以少勞可令四方得聞聚落主同此如是實修如是增長捨之心解脫凡所標量之業於其處無殘存於其處無存立。」

一九

世尊如是言已刀師兒聚落主如次白世尊言:「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請願攝受余歸依為優婆塞。」

第九 家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遊行於拘薩羅國抵達那爛陀於此處世尊住那爛陀之波婆離迦菴羅林中

然其時那爛陀因饑饉難得餬口之食白骨充野〕,給與籌符之食

恰於此時尼乾陀若提子與多數之尼乾陀集團共留住於那爛陀

尼乾陀之弟子刀師兒聚落主來至尼乾陀若提子之處對彼禮拜後於一面坐

尼乾陀若提子告於一面坐之刀師兒聚落主曰:「聚落主汝去駁斥沙門瞿曇之語如是者汝則善名遠揚:『刀師兒聚落主駁如是有神力如是有威力之沙門瞿曇之語。』」

然而大德余如何往駁如是有神力如是有威力沙門瞿曇之語耶?」

聚落主汝往沙門瞿曇之處問彼作如是言:『大德世尊以種種方便對家家稱揚愛憐稱揚保護稱揚悲愍耶?』聚落主若如是問沙門瞿曇而如是答誠然聚落主如來以種種方便對家家稱揚愛憐稱揚保護稱揚悲愍則應告於彼曰:『若然大德何故今世尊為饑饉難得餬口之食白骨充野〕,使給與籌符食與大比丘眾俱遊行耶世尊是為家家斷絕而行為家家之非運而行為家家之損亡而行者。』聚落主以此兩端質問沙門瞿曇逢此彼則吐出不能嚥下不能。」

唯唯大德!」刀師兒聚落主應諾尼乾陀若提子從座而起禮拜於彼右繞禮即詣世尊住處禮拜世尊於一面坐

於一面坐之刀師兒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世尊以種種方便對家家稱揚愛憐稱揚保護稱揚悲愍耶?」

誠然聚落主如來以種種方便對家家稱揚愛憐稱揚保護稱揚悲愍。」

若然大德何故今世尊為饑饉難得餬口之食白骨充野〕,使給與籌符食與大比丘眾俱遊行耶世尊為家家之斷絕而行為家家之非運而行為家家之損亡而行。」

聚落主[1]想起於距今九十一劫前至今余不知曾有一家行飯食之布施而有而且彼等[2]家家富裕財多寶多金銀豐裕所得豐裕財穀[A3]裕者此等一切是源於布施乃真實之源自制之源

一〇

聚落主家之損亡有八種因八種緣家或為國王所損亡家或為竊盜所損家或為火所損亡家或為水所損亡或不得積蓄或家人懶惰拋棄家業或散潰此等之寶成為家之黑炭(敗家子)[3]於生家無常[4]者為第八聚落主等八種因八種緣為家損亡之因

一一

聚落主於此等八種因八種緣之存在人對余雖作如是言:『世尊是為家家之斷絕而行為家家之非運而行為家家之損亡而行者。』聚落主不捨此語不捨此心不拋棄此見則恰如持來者之投入如是將於地獄。」

一二

世尊如是言已刀師兒聚落主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請世尊攝受余願歸依為優婆塞。」

第一〇 頂髻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外之竹林迦蘭陀園

然其時於王之內宮王臣集會集合同座眾人之間起此相互之談:「沙門釋子於金銀是淨[1]彼等受金銀取金銀。」

偶然其時有摩利就羅伽聚落主亦列於此集會

摩利就羅伽聚落主語此集會曰:「諸尊勿作如是言沙門釋子等於金銀為非淨彼等不受此彼等不取此沙門釋子等棄摩尼黃金及離金銀。」摩利就羅伽聚落主不能信服其集會

因此摩利就羅伽聚落主來至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摩利就羅伽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於此王之內宮王臣集會中集合同座眾人之間起此相互之談:『沙門釋子等於金銀為淨彼等受金銀金銀。』如是言已大德余告此集會曰:『諸尊勿作如是言沙門釋子等金銀為非淨彼等不受此不取此沙門釋子等棄摩尼黃金以離金銀。』余不能信服其集會

大德余如是所說是說世尊之所說者耶非以不實誹謗世尊耶是隨順世尊之法以說明法對任何之隨順說之同法者勿陷於非難之境地耶?」

誠然聚落主如是之說汝是說余之所說者並非以不實誹謗余隨順之法以說明法對任何隨順說之同法者無陷於非難之境地

聚落主於此沙門釋子等於金銀為非淨彼等不受此彼等不取此沙門釋子等棄摩尼黃金以離金銀聚落主以金銀為淨者則於五種欲亦淨聚落以五種欲為淨者此應視為非沙門法之人〕,非釋子法之人〕。

然則聚落主余作如是言:『草是依草之所要者而求薪是依薪之所要者而車是依車之所要者而求人是依人之所要者而求聚落主無論依如何之事由余不言求受金銀。』」

第一一 驢姓

爾時世尊住於摩羅達國之名為郁如耶羅伽婆之摩羅達人村落

婆托羅加伽聚落主來至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婆托羅加伽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願世尊為余說示苦之生起與滅沒。」[1]

聚落主余若為汝說:『過去世如是如是。』若對過去世說示苦之生起與滅沒汝於此即有疑念困惑聚落主余若為汝說:『未來世應如是如是。』若對未來世說示苦之生起與滅沒者汝於此即有疑念困惑然則聚落主余今坐於此坐於此為汝說示苦之生起與滅沒於此當諦聽當善思惟余即為說。」

唯唯大德!……。」婆托羅加伽聚落主應諾世尊

世尊曰:「聚落主汝對此如何思惟人若遭遇殺害捕縛[2]沒收[3]或譴責如汝之心即生憂悲苦惱不安者於郁如耶羅伽婆有此[4]?」

大德人若遭遇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如余之心生憂悲苦惱不安者於宇如耶羅伽婆有此。」

然而聚落主人若雖遭遇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如汝之心不生憂苦惱不安者於郁如耶羅伽婆有此否?」

大德人若雖遭遇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如余之心不生憂悲不安者於郁如耶羅伽婆有之。」

聚落主某郁如耶羅伽婆人遭到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於汝之心憂悲苦惱不安是何因何緣耶聚落主某郁如耶羅伽婆人遇到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於汝之心不生憂悲苦惱不安是何因何緣耶?」

大德郁如耶羅伽婆人遇到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於予之心生憂苦惱不安者乃予對彼等有欲貪然而大德郁如耶羅伽婆人遇到殺害沒收或譴責者於予之心不生憂悲苦惱不安者余乃對彼等無欲貪。」

聚落主[5]汝有此所見所知所通達即時依法投入(法)可通達過去未來之道凡於過去世所生之苦一切皆以欲為根本以欲為因緣而生此欲是苦之又凡於未來世於苦之生起皆以欲為根本以欲為因緣而生此欲是苦之本。」

大德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大德世尊以此善巧說示:『凡苦之生皆以欲為根本以欲為因緣而生此欲是苦之本。』

大德余有一名智羅瓦西童子住於其外之房屋大德余晨朝起身遣人:『去尋智羅瓦西童子。』其人未還歸之前余念無他事:『智羅瓦西童子不該有染患何病?』」

聚落主汝對此如何思惟智羅瓦西童子若遭遇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於汝之心當生憂悲苦惱不安否?」

大德智羅瓦西童子若遭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余之生命即發生異變如何於余之心不生憂悲苦惱不安耶?」

聚落主依此事由當亦可知:『凡苦之生皆以欲為根本以欲為因緣而生此欲是苦之本。』

聚落主汝未曾見聞智羅瓦西之母時汝對智羅瓦西之母有欲念染心或愛情否?」

大德無此。」

聚落主汝因見聞彼女如是汝對智羅瓦西之母有欲念染心或愛情耶?」

大德誠然。」

一〇

聚落主汝對此如何思惟智羅瓦西之母若遇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於汝之心生憂悲苦惱不安否?」

大德智羅瓦西之母若遇殺害捕縛沒收或譴責者余之生命即發生異變如何於余之心不生憂悲苦惱不安耶?」

一一

聚落主依此事由亦可得知:『凡苦之生皆以欲為根本以欲為因緣而生此欲是苦之本。』」

第一二 王髮

羅舍聚落主來至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已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羅舍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聞如是說:『沙門瞿曇非難一切苦行徹底謗罵一切艱難生活之苦行者。』大德!『沙門瞿曇非難一切苦行徹底謗罵一切艱難生活之苦行者。』如是說之彼等人眾大德彼等是說世尊之所說耶或以非實誣蔑世尊耶隨順世尊之法以說明法隨順法者同法者亦無陷於非難之地耶?」

聚落主如是說:『沙門瞿曇非難一切苦行徹底謗罵一切艱難生活之苦行。』之彼等人眾彼等說余之所說又無以非真非實誣罵於余。」

聚落主此等之兩際邊[1]是出家者應所避免:〔一者於諸欲專心耽著欲樂此是依下劣鄙野之凡夫非聖者是伴著非利者。〔二者專心於自己之難苦此苦痛非聖者是伴著非利者聚落主如來不依此兩際邊而證悟中道此是眼、〔寂靜無上智正覺涅槃之資者

聚落主如何是如來之證悟是眼是智、〔寂靜無上智正覺涅槃之資是中道耶此即是八支聖道此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聚落主此即如來之所證悟是眼是智、〔寂靜無上智覺涅槃之資是中道。」

聚落主有享受此等三種諸欲者存在於世以何為三種耶

(一)

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1]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而自己不安樂不喜悅不分配不作善業

(二)

然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以使自己安樂悅喜,〔不分配不作善業

(三)

然而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以使自己安樂喜悅,〔且又分配作善業

(四)

一〇

然而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使自己不安樂不喜悅不分配不作善業

(五)

一一

然而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使自己安樂喜悅,〔不分配不作善業

(六)

一二

然而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使自己安樂喜悅,〔且又分配作善業

(七)

一三

然而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以使自己不安樂不喜悅,〔且又不分配不作善業

(八)

一四

然而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以使自己安樂喜悅,〔不分配不作善業

(九)

一五

然而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以使自己安樂喜悅分配而作善業然對此等之財貪著迷卻不見過患不獲出要而受用

(十)

一六

然而於此聚落主或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以使自己安樂喜悅分配作善業然對此等之財不貪著不迷卻不墮罪見過患獲出要而受用。」

(一)

一七

於此聚落主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而自己不安樂不喜悅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三種理由應被非難依如何之三種理由應被非難耶?〔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此為第一理由應被非難。〔自己不安樂不喜悅此為第二理由應被非難不分配彼財〕、又不以此作善業此第三理由應被非難

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因此等三種理由應被非難

(二)

一八

於此聚落主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使自己安樂喜悅,〔而但不分配不作善業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二種理由應被非難依一種理由應被欣賞如何依二種理由應被非難耶?〔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此第一理由應被非難;〔彼財不分配、〔又不以此作善此為第二理由應被非難如何是一種理由應被讚賞耶彼自得安樂喜悅一理由應被讚賞

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有此等二種理由應被非難此一理由應被欣賞

(三)

一九

於此聚落主諸欲之享受者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而使自己安樂喜悅,〔且又分配作善業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一種理由應被非難二種理由應被讚賞如何之一種理由應被非難耶彼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此一種理由應被非難如何依二種理由應被讚賞耶?〔使自己安樂喜悅此第一理由應被讚賞;〔彼財分配、〔以此行善業此第二理由應被讚賞

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此之一種理由應被非難此之二種理由應被讚賞

(四)

二〇

於此聚落主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使自己不安樂不喜悅財亦不分配不行善業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一種理由應被讚賞三種理由應被非難如何之一種理由應被讚賞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此一種理由應被讚賞如何之三種理由應被非難耶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此為第一種理由應被非難使自己不安樂不喜悅此為第二種理由應被非難財不分配不作善業此為第三種理由應被非難

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此一種之理由應被讚賞三種理由應被非難

(五)

二一

於此聚落主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而使自己安樂喜悅,〔而不以財分配不作善業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二種之理由應被依二種理由應被非難如何為二種理應被讚賞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此第一理由應被讚賞使自己安樂喜悅此第二理由應被讚賞如何為二種理由應被非難耶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此第一理由應被非難,〔不分配不作善業此第二理由應被非

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此等二種理由應被讚賞依此二種理由應被非難

(六)

二二

於此聚落主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依非法用暴力或不用暴力以求財使自己安樂喜悅,〔而且又財分配作善業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三種理由應被讚賞依一種理由應被非難如何為三種理由應被讚賞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此第一理由應被讚賞使自己安樂喜悅此第二理由應被讚賞;〔財之分配作善業此第三理由應被讚如何為一種理由應被非難耶依非法用暴力以求財此一種理由應被非難

聚落主[1]此諸欲之享受者因此等三種之理由應被讚賞此一種理由應被非

(七)

二三

於此聚落主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不用暴力求使自己安樂不喜悅,〔不分配不作善業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種理由應被讚賞二種理由應被非難如何為一種理由應被讚賞耶依法不用暴力求財此一種理由應被讚賞如何為二種理由應被非難耶使自己不安樂不喜此第一理由應被非難。〔不分配不作善業此第二理由應被非難

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此一種理由應被讚賞此二種理由應被非難

(八)

二四

於此聚落主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不用暴力求財而使自己安樂喜悅,〔而財不分配不作善業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二種理由應被讚賞依一種理由應被非難如何為二種理由應被讚賞耶依法用暴力求財此第一理由應被讚賞使自己安樂喜悅此第二理由應被讚賞何為一種理由應被非難耶?〔不分配不作善業此一種理由應被非難

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此等二種理由應被讚賞依此一種理由應被非難

(九)

二五

於此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不用暴力求財而使自己安樂喜悅又對其財貪著迷著墮罪不見過患不獲出要用於〕,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三種之理由應被讚賞依一種之理由應被非難如何為三種理由應被讚賞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此第一之理由應被讚使自己安樂喜悅此第二之理由應被讚賞;〔而財之分配作善業此第三之理由應被讚賞如何為一種理由應被非難耶貪著此等之財迷著墮罪見過患不獲出要而受用者於此此一種之理由應被非難

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此三種之理由應被讚賞此一種之理由應被非難

(十)

二六

於此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以使自己安樂喜悅;〔且其分配作善業又對其財不貪著不迷卻不墮罪見過患獲出要而受用此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依四種之理由應被讚賞依如何四種之理由應被讚賞耶依法不用暴力以求財此第一之理由應被讚賞使自己安樂喜悅此第二之理由應被讚賞;〔財之分配作善業第三理由應被讚賞對此等之財不貪著不迷卻不墮罪見過患獲出要受用於此此第四種理由應被讚賞

聚落主此諸欲之享受者[1]依此等四種理由應被讚賞。」

二七

聚落主世間有此等三種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何等為三種耶

(一)

二八

聚落主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依於信心從在家出而為無家之身:『我思領得善法我思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之特殊知見。』彼以苦虐自己,〔不能領得善法不能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之特殊知見

(二)

二九

然則聚落主此或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依信心從在家出而為無家之身我思領得善法我思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特殊之知見。』彼苦虐自己,〔雖領得善法而不能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特殊之知見

(三)

三〇

然而聚落主此或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依信心從在家出而為無家之身我思領得善法我思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特殊之知見。』彼以苦虐自己,〔領得善法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特殊之知見。」

(一)

三一

於此聚落主此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以苦虐自己,〔而且不得善法能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之知見聚落主此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依三種理由應被非難依如何之三種理由應被非難耶以苦虐自己此第一之理由應被非難不得善法此第二理由應被非難不能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特殊之知見此第三理由應被非難

聚落主此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依此三種之理由應被非難

(二)

三二

於此聚落主此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以苦虐自己,〔領得善法但不能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特殊知見聚落主此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依二種理由應被非難依一種理由應被讚賞依如何二種理由應被非難耶以苦虐自己此第一理由應被非難不能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特殊之知見此第二之理由應被非難依如何一種理由應被賞讚耶領得善法此一種之理由應被讚賞

聚落主此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依此二種之理由應被非難依此一種理由應被讚賞

(三)

三三

於此聚落主此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以苦虐自己,〔領得善法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特殊之知見聚落主此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依一種之理由應被非難依二種之理由應被讚賞依如何一種之理由應被非難耶以苦虐自己此一種之理由應被非難依如何二種之理由應被讚賞耶領得善法此第一之理由應被讚賞現證勝人間法足以為聖特殊之知見此為第二種之理由應被讚賞

聚落主此艱難生活之苦行者依此一種之理由應被非難依此二種之理由應被讚賞。」

三四

聚落主此等之三是現生者不老者即時者。『來看!』此之所示導人於涅槃而智者各自應得知之〕。何者為三

(一)

三五

凡有貪欲者由貪欲之因,〔則懷持毀傷自己之心懷持毀傷他人之心懷持毀傷兩者之心。〔能排除貪欲,〔人則不懷持毀傷自己之心不懷持毀傷他人之心不懷持毀傷兩者之心此是現生者不老者即時者。『來看!』此之所人向於涅槃而智者各自應得知之〕。

(二)

三六

凡有瞋恚者由瞋恚之因懷持毀傷自己之心懷持毀傷他人之心懷持毀傷兩者之心。〔排棄瞋恚,〔人則不懷毀傷自己之心不懷毀傷他人之心懷毀傷兩者之心此是現生者不老者即時者。『來看!』此之所示人向於涅槃而智者各自應得知之〕。

(三)

三七

凡有愚癡者由愚癡之因人則懷持毀傷自己之心懷持毀傷他人之心持毀傷兩者之心。〔然而排棄愚癡,〔則不懷持毀傷自己之心不懷持毀傷他人之心不懷持毀傷兩者之心此是現生者不老者即時者。『來看!』此之所示人向於涅槃而智者各自應得知之〕。

聚落主此等之三種是現生者不老者即時者。『來看!』此之所示於涅槃而智者各自應得知之〕。」

三八

世尊如是言已羅舍聚落主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請世尊攝受余願歸依為[1]優婆塞。」

第一三 波羅牢(可意)

一時世尊住拘利耶一名曰鬱多羅之拘利耶人之村落

婆多利耶聚落主來至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婆多利耶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我曾聞此:『沙門瞿曇知於。』大德!『沙門瞿曇知於幻』,如是言之彼人等大德彼等言世尊之所說無以非實誣世尊耶是隨順說明世尊之法耶其隨順法者同法者亦無陷於非難之地耶大德吾等不欲誣謗世尊。」

聚落主!『沙門瞿曇知於幻』,如是談之彼等人眾彼等是談余之所談並無以非實誣謗余說明隨順余之法任何隨順說者同法者亦無陷於非難之地。」

尊者雖言是真實』,〕,我等對此沙門婆羅門之言:『沙門瞿曇知於幻沙門瞿曇是幻士。』不予相信。」

聚落主如是言沙門瞿曇知於幻彼以世尊正如是善逝正如是』,作如是言:『沙門瞿曇是幻士。』然者聚落主於此當向汝反問依汝適當之所思且回答

(一)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聚落主汝知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耶?」

大德余知拘利耶垂髻之傭夫。」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是以何為其目的耶?」

大德彼拘利耶人為防止盜賊彼拘利耶人為傳信使大德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是以此為其目的。」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知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彼等是戒德者或是污戒者耶?」

大德余以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是污戒惡法之徒〕。知凡世間之污戒惡法之徒其中即有拘利耶垂髻之傭夫。」

聚落主!『婆多利耶聚落主知拘利耶人垂髻之傭夫是污戒惡法之徒〕。〔〕,如是言婆多利耶聚落主亦是污戒惡法之徒。』彼語是正語耶?」

大德不然大德拘利耶垂髻之傭夫與余不同拘利耶垂髻之傭夫與余不同法。」

聚落主汝婆多利耶聚落主知拘利耶垂髻之傭夫是污戒惡法之徒〕,婆多利耶聚落主得非是污戒惡法之徒〕。何故不得〕:『如來知幻而非為幻士。』聚落主余知於幻,〔於幻之果亦知其如何履行幻者身壞命終之後墮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地獄

(二)

一〇

聚落主余知於生命之破壞,〔於生命破壞之果亦知其如何履行生命破壞者身壞命終後墮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地獄

一一

聚落主余知於不與取……

一二

聚落主余知於諸欲邪行……

一三

聚落主余知於妄語……

一四

聚落主余知於兩舌……

一五

聚落主余知於粗語……

一六

聚落主余知於綺語……

一七

聚落主余知於貪欲……

一八

聚落主余知於瞋恚……

一九

聚落主余知於邪見……

二〇

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談如是見者:『凡任何人破壞生命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凡任何人不與取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凡任何人於諸欲邪行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凡任何人妄語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

(一)

二一

然則聚落主於此見有人掛華鬘著耳環善沐浴善化妝理鬚髮、〔女子之欲望充滿猶如王者關於此者人言曰:『此者所作為何掛華鬘耳環善沐浴善化妝理鬚髮、〔女子之欲望[1]充滿猶如王者。』他人答曰此者壓伏王者之敵而斷卻生命王者歡喜以物賜彼所以此人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

(二)

二二

然而聚落主於此見有人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剃光頭髮打惡聲之鼓街至街由十字路至十字路而巡遶再牽出南門外於都之南方被刎頸關於此者人言曰:『此者所作為何彼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剃其頭髮打惡聲之鼓由街至街由十字路至十字路而巡遶再牽出南門外於都之南方被刎頸耶?』人曰:『此王者之敵而斷女人或男人之生命因此王乃捕捉彼行如是之處。』

二三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見如是事否或曾得聞耶?」

吾等得見且已聞又曾得聞。」

二四

於此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如是談如是見:『凡人破壞生命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彼等是語真實耶抑語妄耶?」

大德是語妄。」

凡語妄之虛事是戒德者耶抑污戒者耶?」

大德是污戒者。」

凡污戒惡德之徒是履邪行耶抑履正行耶?」

大德是履邪行。」

凡履邪行者是邪見耶抑正見耶?」

大德是邪見。」

凡邪見之徒適於信賴耶?」

大德不然。」

(三)

二五

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關於此者人言曰:『此者所作為何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他人對此曰:『此者壓伏王之敵持來重寶王者歡喜而賜彼物因此此者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

(四)

二六

然則聚落主於此見有人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被刎其頸關於此者言曰:『此者所作為何被以粗索將手堅縛於後……以刎其頸。』他人對此曰此者於村落或森林將不與之物竊取而去因此王者捕彼以受如是之處刑。』

二七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見如是事耶或曾得聞耶?」

吾等得見且已聞又曾得聞。」

二八

於此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如是言如是見:『凡人不與取者皆於現於現生感受憂苦。』彼等語真實語耶抑語虛妄耶?」

………

大德不然。」

(五)

二九

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掛髮鬘著耳環……猶如王者關於此者謂曰:『此者所作何事而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耶?』他人對此曰此者與王者之敵婦女子相交王者喜歡以賜物於此者因之此者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

(六)

三〇

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被刎其頸關於此者人言曰:『此者所作何事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被刎其頸耶?』他人對此:『此者與良家之婦良家之少女相交因之彼為王者所捕捉以行如是之。』

三一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見如是事或得聞耶?」

吾等得見且已聞又曾得聞。」

三二

於此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如是言如是見:『凡人於諸欲行邪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彼等是語真實耶抑語虛妄耶?」

…………

大德不然。」

(七)

三三

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關於此者人言曰:『此者所作何事掛華鬘著耳環……猶如王者耶?』他人對此曰此者以語妄語而博王者笑王者歡喜以物賜此者因之此者掛華鬘著耳……猶如王者。』

(八)

三四

然則聚落主於此或見有人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被刎其頸關於此者人言曰:『此者所作何事被粗索將手堅縛於後……被刎其頸耶?』他人對此:『此者損及居士又居士子之利益因之為王者所捕以行如是之刑。』

三五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曾見如是事或得聞耶?」

吾等得見且已聞又曾得聞。」

三六

於此聚落主某某沙門婆羅門如是談如是見:『凡人語虛妄者皆於現生感受苦憂。』彼等是語真實耶抑語虛妄耶?」

大德是語虛妄。」

凡語虛妄事者是戒德者耶抑污戒者耶?」

大德是污戒者。」

凡污戒惡德之徒是履邪行耶抑履正行耶?」

大德是履邪行。」

凡履邪行者是邪見耶抑正見耶?」

大德是邪見。」

凡邪見之徒適於信賴否?」

大德不然。」

三七

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大德

余有休息之家於中有臥牀有座榻有水瓶有油燈於此若有沙門或婆羅門之安居者則余以應能力與彼相分享大德昔有種種意見種種信仰種嗜好之四位教師於此家休息入安居

(一)

三八

有一教師乃如是言如是見曰:『無施與[1]無供犧牲無祭祀無作善業作惡業之異熟果報無此世無他世無母無父亦無化生之有情達於沙門婆羅門之正位履正行自證知此世與他世皆無能示知於世者。』

(二)

三九

有一教師乃如是言如是見而曰:『有施與有供犧牲有祭祀有作善作惡業之異熟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之有情達於沙門婆羅門之正位履正行自證知此世與他世皆有能示知於。』

(三)

四〇

有一教師乃如是言如是見而曰:『作者[1]令作者斷割者令斷割者苦者令苦者憂者令憂者疲者令疲者慄者令慄者生命破壞者不與取者破牆壁侵入者掠奪者竊盜者追剝者犯他人之妻者妄語者、〔一切所作皆非惡作即以剃刀附於車輪之端將此大地之生類作成一肉團一肉塊以此為因緣亦無惡〕,無由惡來之果若至恆河之南岸者令殺斷割令斷割令苦以此為因緣無由惡來之果若至恆河之北岸令施供犧牲令供犧牲者以此為因緣無由福來之果施與調御自制語真實亦不無由福來之果。』

(四)

四一

有一教師乃如是言如是見而曰:『作者令作者斷割者令斷割者苦者令苦者憂者令憂者疲者令疲者慄者令慄者破壞生命者不與取者破牆壁而侵入者掠奪者竊盜者追剝者犯他人之妻者妄語者,〔一切所作皆為惡作以剃刀附於車輪之端將此大地之生類作成一肉團一肉塊者以此為因緣有生惡有由惡來之果若至恆河之南岸令殺斷割令斷割令苦者以此為因緣有由惡來之果若至恆河之北岸供犧牲令供犧牲者以此為因緣有由福來之果施與調御自制語真實有由福來之果。』

四二

大德此於余起疑起惑而曰:『此等諸尊沙門婆羅門中結果何者語真實何者語虛妄耶?』」

聚落主汝之疑是理汝之惑是理然而只於所惑汝起疑。」

大德余如是信仰世尊願世尊說法以除棄余疑惑之法。」

四三

聚落主有法三昧於此汝若心獲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念法落主何者為法三昧耶

(一)

四四

聚落主於此有聖弟子棄生命之破壞禁生命之破壞棄不與取禁不與取棄欲邪行禁欲邪行棄妄語禁妄語棄兩舌語禁兩舌語棄麤語麤語棄綺語禁綺語棄貪欲為無貪欲棄瞋恚為無瞋恚心棄邪見為正見

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貪欲離瞋恚不迷著正知正念與慈俱生之心徧滿一方而住同第二方同第三方同第四方徧滿而住如是上下橫〕,於一切處一切事情之下與慈俱生一切具有之世界無量廣大遠行以無怨心恚之心充滿而住如彼所思量:『凡此教師之謂無施與無供犧牲……而此示知者皆無如是言如是見此導師之語雖是真實然而余有余之保證此余於脆者或強者即任何者亦無妨礙幸福於此世他世兩處攝護於身於語於心身壞命終之後可生於善趣天界故。』彼生喜樂喜樂於彼而生歡悅歡悅之彼身輕安身輕安之彼享受安樂心安樂者即獲定聚落主此乃法三昧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此疑惑之法

(二)

四五

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慈俱生之心……以無恚心徧滿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有施與有供犧牲……此示知於世者皆有如是言如是見此教師之語雖是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彼生喜樂……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於此獲心三昧如是汝則捨此疑惑之法

(三)

四六

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慈俱生之心……以無恚心徧滿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作令作者斷割令斷割者……無由福來之〕,如是言如是見此教師之語雖是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彼生喜樂……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疑惑之法

(四)

四七

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慈俱生之心……以無恚之心徧滿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令作者斷割者令斷割者……有由福來之〕,如是言如是見此教師之語雖是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彼生喜樂……是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之法

(一)

四八

聚落主於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不迷著正知正念與慈俱生之心徧滿一方而住與喜俱生之心徧滿一方而住與捨俱生之心徧滿一方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無施與無供犧牲……此示知於世者皆無如是言如是見教師之語雖是真實然余有余之保證此余於脆者或強者即任何皆無妨礙幸福於此世他世之兩處攝護於身於語於意身壞命終之可生於善趣天界故。』彼生喜樂……彼喜樂而生歡悅彼歡悅而身得輕安身輕安以享安樂安樂之心乃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

(二)

四九

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悲俱生之心……與喜俱生之心……與捨俱生之心……無恚心之心徧滿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施與有供犧牲……示知於世者皆有如是言如是見此教師之語雖是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於彼生喜樂……是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昧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之法

(三)

五〇

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悲俱生之心……與喜俱生之心……與捨俱生之心……以無恚心之徧滿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令作者斷割者令斷切者……無由福來之果如是言如是見此教師之語雖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於彼生喜樂……是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之法

(四)

五一

聚落主此聖弟子如是離欲貪離瞋恚……與悲俱生之心……與喜俱生之心……與捨俱生之心……以無恚之心徧滿而住彼作如是思量:『凡此教師之謂令作者斷割者令斷切者……有由福來之果如是言如是見此教師之語雖真實……可生於善趣天界故。』於彼生喜樂……是獲定聚落主此是法三汝若於此獲心三昧者如是汝則捨棄此疑惑之法。」

五二

世尊如是說已婆多利耶聚落主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自今日起願歸依世尊為優婆塞。」

聚落主相應(終)

其攝頌曰

暴惡布吒與戰士
象馬與西地方人
說教螺貝家頂髻
驢姓王髮波羅牢
雜阿含經三二卷六經「兇暴聚落主」,別譯雜阿含經七卷四經「聚落主名曰惡性」,註有:「由法結集長老,有一人之聚落主名為暴惡。」非固有名辭,以下同各經之聚落主。Ca. n. da-gāmaṇi「暴惡村長」、「名暴惡村長」。
Pahāsā devā 雜阿含經三二卷三經「觀喜天」,別譯雜阿含經七卷一經「光照天」。出生於喜笑天之義。
「戰鬥活聚落主」,雜阿含經三二卷四經「善鬥將」(別譯雜阿含七卷二經)。
Sarājitā devā 以取具(sa)十所(rājita)是余之私譯。「箭降伏天」雜阿含經三二卷四經。「箭莊嚴天」別譯雜阿含經七卷二經。天與地獄同一名,參照下六節。若依註,此為阿鼻地獄之一部份。
assa, haya「調馬聚落主」雜阿含經三二卷五經。「善調馬師聚落主」別譯雜阿含經七卷三經。
asi(刀)bandhaka(手結)putta(兒)。想意是「鍛刀工之兒子」雜阿含三二卷一一經有「刀師氏」於英譯為 snake-charmer 是很大錯誤。
每日早上從西瓦羅水中,取青蓮花環著於身上,為水淨信者。
原三語於英譯為 they lift him out and carry him out, call on him by name and speed him heaven wards 者.為不正確,第二語 saññāpenti 註為 sammā ñāpenti 余見為 appease 之意。
雜阿含三二卷之一二經「以多行故則將至彼」,別譯雜含七卷一〇經「隨作時多,必墮地獄」。英譯 according as a man habitually lives, so goes he forth to his destiny。
此二文於 PTS 本缺失,由暹羅本補之。此例他處續出。(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二個對應之註標[02]與章節校注內容不符,故今將此處修訂為[02]之註標。)
參照四一品第七牛達多經第四節。
yam pamāṇakataṁ kammaṁ 英譯 whatsoever finite thing there be。
雜阿含經三二卷一〇經「我憶九十一劫以來,不見一人施一比丘,有盡有減」。
同「汝觀今日有人家大富,多錢財、多眷屬,多僕從,當知其家長夜好施,真實寂止故,致斯福利。」
不為者,不務力於家務,家產潰敗。
PTS 本句有讀誤。雜阿含經「我說無常為」第九句。別譯雜阿含經:「我今更說第九之破,言第九者所謂無常。」
「不防無障礙」之意,英譯為 they are permitted。佛滅後一百年之時,為「淨」(kappati)。第二結集(亦云七百結集)沙門可受金銀之問題被決,「受蓄金銀錢淨」(五分律三〇卷),「得受金銀」(四分律五四卷)。
雜阿含三二卷九經:「善哉世尊為我說現法苦集苦沒。」
雜阿含三二卷九經:「若眾生於此郁鞞羅聚落住者,是若縛、若打、若責、若殺,汝心當起憂悲惱苦不?」
jānī 為掠辱。
郁如耶羅人遇到殺害捕縛,因此有人如汝心之憂、悲耶之意。
PTS 本有一行衍文,此不譯出。
五分律一五卷:「世有二邊不應親近,一者貪著受欲說欲無過,二者邪見苦形無有道跡。雜阿含三二卷八經今者眾生依於二邊,何等為二,一者樂著卑下田舍常人凡夫五欲,二者自苦方便,不正非義饒益。」
雜阿含三二卷八經:「有受欲者,非法濫取,不與安樂自供,不供養父母,給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屬朋友知識,亦不隨時供養沙門婆羅門,仰求勝處安樂果報,未來生天。」
PTS 本此結文缺失。
以上七~一一節,一七~二一節之十種諸欲之享受者中,唯(一六節二六節)之一人可免非難。
〔四二〕第一經六節參照。
付女子之欲,有「宛然如王」。
六師外道中之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之見,長部一卷沙門果經參照。但漢譯北傳本為末伽梨拘梨之見。
不蘭迦葉之見,長阿含十七卷沙門果經,長部一卷沙門果經參照。
[-]【CB】,[02]【南傳】 [-]【CB】,[02]【南傳】 豐【CB】,豊【南傳】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