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搜尋:一境
#行號
10262a08住而依遠離生喜與樂之初禪而住。三諸比丘!隨我欲,而靜覺與觀,內心寂靜,使心專注於一境。無覺無觀,入於依定所生之喜與樂之第二禪而住。諸比丘!迦葉亦由欲,靜覺與觀……入初禪而住。三諸比丘!隨我欲,而靜覺與觀,內心寂靜,使心專注於一境。無覺無觀,入於依定所生之喜與樂之第二禪而住。諸比丘!迦葉亦
卷/篇章<1  ...1415[16]1718  ...56>
搜尋「一境」 1 / 1 次
相應部經典

第五 迦葉相應

第一 滿足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此迦葉自得任何之衣皆滿足自得何之衣皆滿足稱讚不因衣陷於不正不當若不得衣亦心不動搖得衣亦不執著無溺惑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

諸比丘此迦葉,〔彼得任何之鉢食皆滿足。〔自得任何之鉢食皆滿足稱讚不因鉢食陷於不正不當若不得鉢食亦心不動搖得鉢食亦不執著無溺惑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

諸比丘此迦葉,〔彼得任何之牀座皆滿足。〔自得任何之牀座皆滿足稱讚不因牀座陷於不正不當。〔不得牀座亦心不動搖得牀座亦不取著無溺惑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

諸比丘此迦葉,〔自得任何於病所需之藥資具皆滿足。〔彼自得任何之病所需之藥資具皆滿足稱讚不因於病所需之藥資具陷於不正不當。〔不得病所需之藥資具心亦不動搖若得於病所需之藥資具亦不取著無溺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

諸比丘汝等不可不如是學:『我等任何之衣皆滿足對任何之衣皆滿足稱讚不因衣陷於不正不當。〔不得衣亦心不動搖得衣亦不取著無溺惑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一切不可不如是學:『我等對任何鉢食亦滿足……我等自得任何之牀座皆滿足。……我等自得任何於病所需之藥資具皆滿足對任何之藥所要之藥資具皆滿足稱讚。〔我等若不得於病所要之藥資具亦心不動搖對病所要之藥資具得之亦不取著無惑溺無陷見禍以享受出離之慧。』諸比丘汝等不可不如是學

諸比丘我依迦葉或依如迦葉者教示汝等汝等依所教不能不如是得達。」

第二 無愧

如是我聞一時尊者大迦葉尊者舍利弗住波羅奈之仙人墮處鹿野苑

爾時尊者舍利弗暮時由宴坐起來近大迦葉……禮敬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對尊者大迦葉作是言曰

迦葉於此不熱誠不知愧則不達菩提不達涅槃不達無上之安穩然熱誠與知愧則得達菩提得達涅槃得達無上之安穩。」

如何不熱誠無愧不達菩提不達涅槃不達無上之安穩耶如何熱心知愧得達菩提得達涅槃達無上之安穩耶?」

此有比丘未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生時為不利』,此為不熱誠已生之惡不善法不捨離為不利』,此為不熱誠未生之善法於我不使生為不利』,則為不熱誠已生之善法於我使滅為不利』,此為不熱

如是為不熱誠

無愧者何耶

於此有比丘未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生時為不利』,此為不知愧已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不捨離為不利』,此為不知愧未生之善法我不使生為不利』,則不知愧已生之善法於我使滅時為不利』,此為不知愧

如是為無知愧

如是之不熱誠與不知愧不達菩提不達涅槃不達無上之安穩

熱誠者何耶

此有比丘未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生是為不利』,如此是為熱誠已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不捨離是為不利』,是為熱誠未生之善法我使……』,是為熱誠

如是為熱誠

一〇

愧者何耶

於此有比丘未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生是為不利』,此則知愧已生之惡不善法於我使不捨離是為不利』,此是為愧未生之善法我使不生是為不利』,是為愧已生之善法於我使滅是為不利』,此為

如是者為愧

一一

如是之熱誠與知愧得達菩提得達涅槃得達無上之安穩。」

第三 月喻[1]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汝等入於在俗之家當如月喻整身調心而走近於在俗之家應常如新來比丘之謙虛

諸比丘譬如有人對眺望古井山崖川淵宜整身調心諸比丘同此入於在家得整身調心近以趨近對於在俗人眾應謙虛

諸比丘迦葉如月喻整身調心近於在俗之家於在俗之家如新來比丘之謙

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比丘應如何適於進入在俗之家耶?」

大德世尊為我等之法本世尊為我等之教導者世尊為我等之歸依處善哉大德世尊顯示此所說義諸比丘聞世尊之所說當受持奉行。」

爾時世尊以手揮向虛空曰:「諸比丘譬如此手之對虛空無著無捉無縛諸比丘同此比丘如何趣於在俗之家耶於俗家當心亦無著無捉無縛:『欲得者將得欲為功德則將成就。』

又如對己之所得歡喜滿足於他之所得亦歡喜滿足比丘如是之比丘適宜入於在家諸比丘迦葉雖近任何之家於在俗之家為心無著無捉無縛念欲得者將得欲為功德則將成就

又如對己之所得歡喜滿足對他之所得亦歡喜滿足

諸比丘如是之比丘適宜入於在俗之家

一〇

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比丘之不淨說法者為如何耶比丘之淨說法者為如何耶?」

一一

大德世尊為我等之法本世尊為教導者世尊為歸依處善哉大德尊顯示此等所說之義諸比丘聞世尊之所說當受持奉行。」

一二

諸比丘若然當諦聽當善思念我將說。」

彼等諸比丘向世尊奉答曰:「唯然大德!」

世尊曰

一三

諸比丘任何之比丘以如是之心對他人說法者:『實為我聞法聞法生歡喜歡喜而向我示其歡喜之表態。』諸比丘如是為比丘之不淨說法

一四

諸比丘任何之比丘以如是之心對他人說法者:『法乃由世尊善說者於現世不隔時而有果報可得說來見之法而導於涅槃識者各各應自知之法為我聞法聞法而予瞭解瞭解而更如法修行。』如是乃契於善法之性質向他說由悲愍哀憐之哀愍為始向他人說法諸比丘如是乃比丘之淨說法

一五

諸比丘迦葉以如是之心說法:『法由世尊所說者於現世不隔時而有果報可得說來見之法以導於涅槃者識者各各應知之法實為應我聞之法聞法而予瞭解瞭解而更如法修行。』如是乃契於善法之性質由悲愍哀憐之哀愍為始向他人說法

一六

諸比丘我囑迦葉或囑如迦葉者教誨汝等依所教誨者汝等須如是修。」

第四 入在家[2]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比丘應如何[3]適宜入於在俗之家耶比丘應如何不適入在家耶?」

大德世尊為我等之法本……」,世尊曰

諸比丘任何之比丘以如是之心入於在家:『對我唯行施勿不施對我唯多施勿少施對我唯施勝勿施麤對我唯速施勿緩施對我唯尊重施勿不。』

諸比丘若彼比丘以如是之心近於在家若不施與因此彼比丘生怒彼因之感受苦,『少施非多……施麤非勝……施緩非速。』因此比丘生怒彼因之感受苦施不恭敬非尊重因此比丘生怒因之感受苦諸比丘如是之比丘乃不適宜入在俗之家者

諸比丘比丘以如是之心近於在家——於他家對此事得作如何考慮耶唯對我施勿不施唯對我多施勿少施唯對我施勝勿施麤唯對我速施勿緩施唯對我施尊重勿不恭。』

諸比丘若彼比丘以如是之心近於在俗之家雖不施與比丘亦不因此生怒彼因之不感受苦。『少施非多施麤非勝施緩非速施不恭敬非尊重。』丘不因此生怒彼因之不感受苦

諸比丘如是之比丘適於入在俗之家

諸比丘迦葉以如是之心入於在家於他家得作如何之考慮耶:『唯對我勿不施唯對我多施勿少施唯對我施勝勿施麤唯對我速施勿緩施唯對我施尊重勿不恭。』

諸比丘若彼迦葉以如是之心近於在家雖不施迦葉因此亦無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施少而非多迦葉因此無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施麤而非勝迦葉因此無怒彼因之不感受苦施緩而非速迦葉因此無怒彼因之不感受施不恭而非尊重迦葉因此無怒彼因之不感受苦

一〇

諸比丘我囑迦葉或囑如迦葉者教誨汝等對所教誨汝等應如是行。」

第五 老[4]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對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世尊作如是曰:「迦葉汝齡老矣此等可棄捨之粗布糞掃衣於汝猶重迦葉然則汝可執家主之衣食所請之食住於我側。」

大德我於長夜住阿蘭若而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而讚歎乞食者著糞掃衣者而讚歎著糞掃衣為持三衣者而讚歎持三衣我少欲而讚歎少欲我知足而讚歎知足我遠離而讚歎遠離我無交往而讚歎無交往我精勤而讚歎精勤。」

迦葉汝觀幾何之義長夜住阿蘭若而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往……精進而讚歎精進?」

大德我以觀二義長夜以住阿蘭若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精勤而讚歎精進。」

其一方面觀自之現法樂住他方面為切望後人入隨見哀愍後人彼等實乃為佛隨佛之弟子彼等長夜住阿蘭若者讚歎住阿蘭若者……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精勤而讚歎精進者彼等如是為入此長夜為彼等之利益與幸福

大德我觀此等二義長夜住阿蘭若讚歎住阿蘭若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精勤而讚歎精進。」

善哉善哉迦葉為眾多人之利益而行為眾多人之幸福為世聞之哀憐為人天之利益幸福而行。」

一〇

然則迦葉汝可捨棄所執之粗布糞掃衣行乞食住於森林。」

第六 教誡(之一)[5]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之處……

對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世尊作如是曰:「迦葉汝可教誡諸比丘迦葉可對諸比丘設示法語迦葉我或汝應對一切諸比丘教誡我或汝應為說一切法語。」

大德今告諸比丘甚難告諸彼等有難色彼等不忍所教不能率直執受大德我見此處與阿難共住之班達比丘及與阿那律共住之阿賓吉伽比丘互為卓越之論議:『請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優耶誰之所語較長耶?』」

爾時世尊言告一比丘曰:「比丘汝來可告以我語:『師喚尊者等。』即向與阿難共住之班達比丘及與阿那律共住之阿賓吉伽比丘。」

唯然大德!」彼比丘奉答世尊然後近至彼等諸比丘處近已告彼等諸比丘曰:「師喚尊者等。」

唯然。」彼等答彼比丘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對坐於一面之彼等諸比丘世尊作如是言曰:「諸比丘汝等相互論議卓越之為真實耶?『且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優耶誰之所語較長?』」

大德唯然。」

諸比丘我對汝等曾作如是說法:『諸比丘汝等應論義相互卓越之事。』何知說如是法?『且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優耶誰之所語較長?』」

大德是不然。」

一〇

諸比丘若知我未對汝等說如是之法者何故汝等愚人得知得見於如是善說之法律下出家相互:『且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勝耶誰之所語較長耶?』論議此卓越之事耶?」

一一

爾時彼等諸比丘稽首世尊之足白世尊言

大德我等本為闇愚本為癡愚本為不善罪制伏我等我等於如是善說之律出家相互:『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勝耶誰之所語較長耶?』論議此卓越之事大德我等已知其為罪以後當再不犯望世尊攝受。」

一二

諸比丘實汝等本為闇愚本為癡愚本為不善罪制伏汝等汝等如是於善說之法律出家相互:『且來比丘誰之所語較多耶誰之所語較勝耶誰之所語較長耶?』論議此卓越之事諸比丘汝等已見其罪且如法懺悔我對汝等之懺悔攝受

一三

諸比丘見罪為罪如法懺悔以後入於自制乃於聖者之律有利益。」

第七 教誡(之二)[6]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處……

對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世尊作如是曰:「迦葉汝宜教誡諸比丘迦葉宜向諸比丘說示法語迦葉我或汝皆應教誡諸比丘我或汝皆應法語說示。」

大德今甚難向諸比丘說示彼等對所說有難色彼等不忍所教不能率直執

大德無論何人於善法不信不知慚於善法不知愧於善法無精進於善法無慧於善法者則對彼夜或晝來於善法唯有退沒不能增大

大德譬如月之黑分夜或晝來色減退圓減退光減退廣袤減退大德同此無論何人不信於善法不知慚不知愧無精進無慧於善法對彼夜或晝於善法退沒不能增大

大德不信之人為退轉大德不知慚之人為退轉大德不知愧之人為退轉大德懈怠之人為退轉大德惡慧之人為退轉……忿怒之人……大德瞋恨之人為退轉大德不受教誡之比丘為退轉

大德無論何人有信於善法知慚於善法知愧於善法有精進於善法有慧於善法則對彼夜或晝來於善法增大無退沒

大德譬如月之白分夜或晝來色增長圓增長光增長廣袤增長大德同此凡人於善法有信、……有慚……有愧有精進於善法有慧則對彼夜或晝於善法增大無退沒

一〇

大德有信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知慚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知愧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精勤之人為不退轉大德持慧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無忿之人為不退轉大德無恨之人為不退轉大德受教誡之比丘為不退轉。」

一一

善哉善哉迦葉迦葉任何之人不信於善法……不知慚……不知愧精進無慧於善法則對彼夜或晝來退沒於善法無增大

一二

迦葉譬如於月之黑分夜或晝來色減退……廣袤減退迦葉同此何之人不信於善法……不知慚不知愧無精進無慧於善法則對彼夜或晝來於善法退沒無增大

一三

迦葉不信之人為退轉。……不知慚……不知愧……懈怠惡慧忿恨之人迦葉此為退轉迦葉無教誡之比丘為退轉

一四

[7]迦葉任何之人有信於善法……知慚知愧有精進有慧於善法對彼夜或晝來增大於善法

一五

迦葉譬於如月之白分夜或晝來色增長圓增長光增長廣袤增長迦葉同此任何之人有信於善法知慚知愧有精進有慧於善法則對彼夜或晝來增大於善法無退沒

一六

迦葉有信之人為不退轉知慚之人……知愧精勤持慧無忿無恨之迦葉此為不退轉迦葉受教誡之比丘為不退轉。」

第八 教誡(之三)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粟鼠飼養所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之處……

對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世尊如是曰:「迦葉汝宜教誡諸比丘迦葉汝宜對諸比丘說示法語迦葉我或汝須教誡諸比丘我或汝應說任何之法語。」

大德今對諸比丘說法甚難彼等對所說有難色彼等不忍對所教不能率直執受。」

然則迦葉往昔有長老比丘住阿蘭若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讚歎乞食者為著糞掃衣者讚歎著糞掃衣者為持三衣者讚歎持三衣者為少欲者讚歎少欲者為知足者讚歎知足為遠離者讚歎遠離者為無交往者讚歎無交往為精勤者讚歎精進者

今有比丘為住阿蘭若者讚歎住阿蘭若者為乞食者讚歎乞食者為著糞掃衣者讚歎著糞掃衣者為持三衣者讚歎持三衣者為少欲者讚歎少欲者為知足者讚歎知足者為遠離者讚歎遠離者為無交往者讚歎無交往者精勤者讚歎精勤者長老之諸比丘對彼比丘以座相請:『請來比丘此比丘何名此比丘實為幸此比丘實以學為欲請來比丘請坐此座。』

迦葉如今年少之比丘如是思惟:『實今有比丘為住阿蘭若讚歎住阿蘭若……為乞食者……為著糞掃衣者……為持三衣者……少欲……知足……遠離……無交往……精勤者讚歎精進。』長老之諸比丘以座請彼比丘:『汝來比丘此比丘何名此比丘實為幸此比丘實欲學請來比丘請坐此座。』令彼等入此狀況乃為彼等長夜之利益與幸福

迦葉今有長老之諸比丘住則非為阿蘭若對住阿蘭若不讚歎非乞食不讚歎乞食者非著糞掃衣不讚歎著糞掃衣者非持三衣者不讚歎持三衣非少欲不讚歎少欲者非知足不讚歎知足者非無交往不讚歎無交往者非精進不讚歎精進者

今有著名而有譽得衣鉢食牀座治病必要之藥資具之比丘長老之諸比丘請彼比丘就座:『且來比丘此比丘何名此比丘為幸欲與此比丘為同學者且來比丘請就此座。』

一〇

迦葉年少之比丘如是思惟:『彼比丘實為著名而有譽得衣鉢食牀座治病必要之藥資具者。』長老於諸比丘請彼比丘:『且來比丘此比丘名云何此比丘實為幸實欲與此比丘為同學且來比丘請就此座。』令彼等入如是狀況乃長夜彼等之不利與苦

迦葉若人謂正梵行者因梵行之弊所惱梵行者因梵行之壓迫所壓抑者迦葉此乃謂正梵行者因梵行之弊所惱梵行者因梵行之壓迫所壓抑。」

第九 定與勝智[8]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

諸比丘我由欲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而依遠離生喜與樂之禪而住。」諸比丘迦葉亦由欲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入住而依遠離生喜與樂之初禪而住

諸比丘隨我欲而靜覺與觀內心寂靜使心專注於無覺無觀入於依定所生之喜與樂之第二禪而住

諸比丘迦葉亦由欲靜覺與觀……入於二禪而住

諸比丘隨我欲而離喜成捨住於正念正心一身感受樂於:『賢聖之所謂而正念者住於樂而入於第三禪住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而離喜成捨……入而於第三禪住

諸比丘隨我欲而捨樂捨苦滅前之悅與憂入住於不苦不樂捨念清淨之第四禪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捨棄……入於第四禪住

諸比丘隨我欲超越一切之色想終盡障礙之想不思惟變異之想入住於所謂空無邊際之空無邊處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超越一切色想……入住於空無邊處

諸比丘隨我欲超越一切之空無邊處入住於所謂識無邊際之識無邊處諸比丘迦葉亦隨欲……入住於識無邊處

諸比丘隨我欲超越一切之識無邊處入住於所謂無所有之無所有處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入住於無所有處

諸比丘隨我欲超越一切之無所有處入住於非想非非想處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入住於非想非非想處

一〇

諸比丘我由欲超越一切之非想非非想處入住於想受滅

諸比丘迦葉亦……入住於想受滅

一一

諸比丘隨我欲證得種種之神通即以一身成多身以多身成一身或現或沒通牆透壁無有障礙穿山恰如行於空中出沒大地恰如行於水中涉水不沈恰如行於地上於虛空趺坐經行恰如有翼之鳥彼有大神力有大威德善能以手觸摸把握日月以身可到達梵界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證得種種之神通……以身到達梵界

一二

諸比丘隨我欲以清淨超人之天耳界得聞人天兩界及遠近雙方之聲音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以清淨……天耳界……得聞遠近雙方之聲音

一三

[9]諸比丘我從欲以自心徹知其他眾生與其他人之心如次得知對有貪心者知有貪心對離貪心知離貪心對有恚心者……對離恚心者……對有癡心……對離癡心者……對集注心者……對散亂心者……對廣大心者……對非廣大心……對有上心者……對無上心者……對定心者……對無定心者……對解脫心者……對不解脫心者知不解脫心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以自心對其他眾生與其他人之心如次知之對有貪心知有貪心……對不解脫心者知不解脫心

一四

諸比丘隨我欲憶念宿世之種種住處憶念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種種之成種種之壞劫種種之成壞劫憶念:『於彼處為如是名如是姓如是容貌如是食經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彼由其處沒生他處於其處如是名如是姓如是貌如是食經受如是苦樂有如是壽量彼由其處沒來生於此處。』具如是形相與方處種種宿世之住處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憶念種種宿世之住處如憶念一生……具如是形相與方種種之宿世與住處

一五

諸比丘隨我欲以清淨而超越人間之天眼觀察眾生見眾生之死而又生應眾生所為之業知有卑與貴美與醜幸與不幸:『諸賢此等之眾生具惡行語具惡行意具惡行謗賢聖懷邪見執持邪見業彼等身壞命終後生於苦處惡趣無樂處地獄諸賢此等之眾生身具善行語具善行意具善行不謗賢聖不壞正見執持正見業彼等身壞命終後生於善趣天界。』以如是清淨而超越人間之天眼觀察眾生見眾生之死而又生知眾生應業而有賤與貴美與醜幸與不幸

諸比丘迦葉亦隨欲以清淨而超越人間之天眼觀察眾生……應業……知幸與不幸

一六

諸比丘我已漏盡對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自知入住於實證

諸比丘迦葉亦漏盡對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自知實證而入住。」

第十 止住處[10]

如是我聞一時尊者迦葉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清晨著衣持鉢詣尊者大迦葉之處

詣已向尊者大迦葉作是言曰:「大德迦葉今我等往詣某比丘尼之止住處。」

阿難汝可往汝應多作多有所為。」

尊者阿難再度白尊[A1]大迦葉曰:「大德迦葉今我等往詣某比丘尼之止住處。」

阿難汝可往汝應多作多有所為。」

尊者阿難三度白尊者大迦葉曰:「大德迦葉今我等往詣某比丘尼之止住。」

如是尊者大迦葉清晨著衣持鉢隨尊者阿難之後往詣某比丘尼之止住處詣已就所設之座

爾時眾多之比丘尼來詣尊者大迦葉之前詣已禮敬尊者大迦葉坐於一

對坐於一面之彼等比丘尼尊者大迦葉以法語而教示鼓勵使彼等歡喜

尊者大迦葉對彼等比丘尼以法語教示鼓勵使之歡喜即起座而去

一〇

爾時偷羅低舍比丘尼不喜發出不喜之語:「如何尊者大迦葉於[11]鞞提訶聖者之尊者阿難面前思惟欲說法耶恰如針商人於針師之前思惟欲賣針尊者大迦葉於鞞提訶聖者之尊者阿難面前思惟欲說法耶?」

一一

尊者大迦葉聞得偷羅低舍比丘尼所作之此語

一二

爾時尊者大迦葉如是言尊者阿難曰:「阿難我為針商人汝為針師耶或我為針師汝為針商人耶如何?」

大德迦葉請當忍耐女人乃愚者。」

一三

阿難汝來僧伽不得如上追究汝

阿難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

一四

汝亦依世尊齎身親近比丘僧伽耶如何?——『諸比丘隨我欲離欲不善法有覺有觀而由遠離生喜與樂入住於初禪諸比丘阿難亦隨欲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而由遠離生喜與樂入住於初禪。』」

大德無此事。」

一五

我依世尊齎身親近比丘僧伽。『諸比丘隨我欲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而由遠離生喜與樂住於初禪諸比丘迦葉亦隨欲離欲離不善法……入住於初禪。』」

一六~二九

九次第定及五通之略說亦復如是

三〇

阿難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汝亦依世尊齎身親近比丘僧伽耶?『諸比我已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住於自知實證諸比丘阿難亦漏盡無漏對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住於自知實證。』」

大德無此事。」

三一

我依世尊齎身親近之比丘僧伽:『諸比丘我已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住於自知實證諸比丘迦葉亦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住於自知實證。』」

三二

今如有人思惟以多羅樹之一葉可掩得高七肘或七肘半之象然彼得思惟能掩我之六通耶?」

三三

然則偷羅低舍比丘尼終由梵行退沒矣

第十一 衣[12]

一時尊者大迦葉住王舍城之竹林粟鼠養餌所

爾時尊者阿難與眾多比丘等共遊於南山

尊者阿難有約三十之同住比丘捨學還俗完全唯是童子

尊者阿難隨欲遊方於南山近至王舍城竹林粟鼠養餌所之大迦葉之前近至禮敬尊者大迦葉坐於一面

大迦葉言坐於一面之尊者阿難曰:「阿難對世尊之在俗所施設之三食幾何福利耶?」

大德迦葉對世尊之在俗施設之食有三種福利為制惡戒之比丘為使敬虔之比丘住於安樂為使惡欲之徒黨不破僧伽不惱在俗大德迦葉此等三種福利為世尊對在俗所施設之三食福利。」

阿難如何汝與於諸根不守[A2]於食無節制於夜坐不虔誠之此等年少比相共遊方耶想來汝是踐踏穀物之徘徊者想來汝為害良家之徘徊者阿難汝之徒眾被破壞汝之年少徒眾被消滅此年少之童子不知量。」

大德迦葉我頭髮亦呈灰白矣然今日我等仍為尊者大迦葉尚未除卻童子之。」

阿難如何汝與於諸根不守[A3]於食不節制於夜坐不虔誠之此等年少比相共遊方耶想來汝為踐踏穀物而徘徊者想來汝為害良家之徘徊者阿難汝之徒眾被破壞汝之年少徒眾被消滅此年少之童子不知量。」

一〇

偷羅難陀比丘尼聞尊者大迦葉對鞞提訶聖者之尊者阿難以童子之語予以責咎

一一

時偷羅難陀比丘尼不喜而出不喜之語:「如何曾為異學之尊者大迦葉對鞞提訶聖者之尊者阿難思惟欲以童子語責咎耶?」

一二

尊者大迦葉聞偷羅難陀比丘尼所作之此語

一三

爾時尊者大迦葉對尊者阿難作如是言曰:「阿難偷羅難陀比丘尼是作無謀無思慮之語我剃髮著袈裟衣由在家出家而為無家除世尊正等覺者外不認其他之師

一四

我曾於在俗時生此念:『在俗之生活障多亦為塵垢之道出家則如露天住家欲能令定而成一向圓滿行一向清淨之梵行則甚難我寧剃髮著袈裟由家出家而為無家。』

一五

我於後將衣截斷為僧伽梨從世間阿羅漢之列剃髮著袈裟衣由在家出家而為無家

一六

如是則出家行半途於王舍城與那羅(聚落)中間謁見坐於多子廟之世謁見已我作此念:『實欲我所謁見之師則只僅所見之世尊實欲我所謁見善逝只僅所見之世尊實欲我所謁見之正等覺只僅所見之世尊。』

一七

我稽首世尊之足向世尊白是言:『大德世尊為我之師我為世尊之弟。』

一八

如是白已世尊對我作是言:『迦葉如是心具足而不知一切即謂」,不見而謂我見」,如是之弟子彼之頭將破裂迦葉我對知而謂我知」,見而謂我見」。

一九

迦葉然則汝應如是學:「先對長老年少中老以住大慚愧。」迦葉汝應如是學

二〇

迦葉汝應如是學:「我之欲聞基於任何善法一切皆以其義饒益思惟皆以心屢屢思考以傾耳聞法。」迦葉汝應如是學

二一

迦葉汝應如是學:「當於我身伴喜之念為不可捨。」迦葉汝應如是。』

二二

彼時世尊對我作此等之教誡後由座起立而去

二三

我七日之間有漏[13]食依信[14]所施與之食於第八日證得智

二四

時世尊由路中來至一大樹下

二五

時我以衣服之僧伽梨疊為四疊設座白世尊曰:『大德世尊為我長夜之利益幸福請坐於此處。』

二六

世尊坐所設之座

二七

世尊落座而對我作是言曰:『迦葉此衣服僧伽梨甚為柔軟。』

大德世尊為哀憐請納受我之衣服僧伽梨。』

二八

迦葉汝受我所著用之粗布糞掃衣耶?』

大德世尊我願受受世尊所著用之粗布糞掃衣。』

二九

如是我以柔軟之僧伽梨奉獻世尊我亦受用世尊所著用之粗布糞掃

三〇

若欲正為世尊之子嗣子由世尊之口生由法生法之化生法之相續者謂受用世尊所著用之粗布糞掃衣者則我正為世尊之子嗣子由世尊之口由法生法之化生法之相續者謂受用世尊所著用之粗布糞掃衣者

三一

隨我欲而離欲離不善法有覺有觀而由遠離生喜與樂而入住於初禪

三二~四六

隨我欲而……九次第定五通之解說亦復如是

四七

我已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住於自知實證

四八

今如有人欲以多羅之一葉思惟可掩得高七肘或七肘半之象然則彼得思惟能掩得我之六通耶?」

四九

然則偷羅難陀比丘尼將退沒梵行

第十二 死後[15]

爾時尊者大迦葉與尊者舍利弗住於波羅奈之仙人墮處鹿野苑

爾時尊者舍利弗暮時由宴坐起走近尊者大迦葉……禮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向尊者大迦葉作如是言曰:「友迦葉如來死後是存在者耶如何?」

如來死後是存在者世尊不說。」

如來死後為非存在者耶如何?」

如是如來死後為非存在者世尊亦不說。」

如來死後為存在非存在者耶如何?」

如是如來死後為存在非存在者世尊亦不說。」

如來死後為非存在非不存在耶如何?」

如是如來死後為非存在非不存在世尊亦不說。」

世尊何故不說此事耶?」

此事亦非自己之利益亦非為梵行亦非為厭離亦非為離貪亦非為滅為寂靜為勝智為菩提為到達涅槃故世尊不說於此。」

然則世尊所說為何耶?」

世尊說此是苦。』世尊說:『此為苦之集。』世尊說:『此為苦之滅。』世尊說:『此為趣苦滅之道。』」

何故世尊說此耶?」

此事乃自己之利益是為梵行為厭離為離貪為滅為寂靜為勝智為菩提為涅槃故世尊乃說此。」

第十三 像法[16]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大迦葉來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尊者大迦葉白世尊言:「大德依如何之因如何之緣於前者則少而多數比丘得立智耶大德又依如何因如何緣於今學者則多而少數比丘少得立智耶?」

迦葉此為如是眾生衰正法將滅之時學者則多少數比丘得立智

迦葉只要正法之未滅像法之世則不生迦葉像法之世生時則有正法之

迦葉譬如只要金之不滅則偽金之世不生迦葉偽金之世生時乃有金之

迦葉同此只要正法之未滅則像法之世不生迦葉像法之世生時則有正法之滅

八~一一

迦葉地界不能令正法滅水界不能令正法滅……火界……風界不能令正法滅

一二

於是彼等愚人之生時能令此正法滅

一三

迦葉譬如船之先沈迦葉如是正法不應有滅

一四

迦葉有此等五正法之混亂有滅之退法五者何耶

一五

迦葉於此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不尊重師住不隨順尊重法住不隨順不尊重僧伽住不隨順不尊重學住不隨順不尊重定不隨順

迦葉此等之五退法為正法之混亂與滅

一六

迦葉此等之五退法為正法之確立不混亂不滅者五者何耶

一七

迦葉於此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尊重師住隨順尊重法住隨順尊重僧伽住隨順尊重學住隨順尊重定住隨順

一八

迦葉此等之五法為正法之確立不混亂不滅。」

此頌曰

滿足與無愧  
月喻入在俗
老與三教誡  
言定與勝智
止住處與衣  
死後與像法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二九九c),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四a)及月喻經(大正藏二.五四四b)。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〇a)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四c)。
入在家原文有 kulūpako 應為 kulupago 才對。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一c)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六b)。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〇b)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五a)及增一阿含三一(大正藏二.六七三b)。
第七、第八離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〇c)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五b)。
原本為一三及一四之誤,以下之號碼順次有一倒置。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二a)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六c)。
原本一四誤為一三,以順次有一倒置。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二a)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七a)。
鞞提訶之聖者 是第二世尊,為尼眾所嘉之尊稱。
雜阿含四一(大正藏二.三〇二c)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七c)。
漏(sāṇa)註為 sakileso。
依信所與之食 原文雖有 raṭṭhapiṇḍa,今依原註。
雜阿含三二(大正藏二.二二六a)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九a)。
雜阿含三二(大正藏二.二二六b)及別雜六(大正藏二.四一九b)。
者【CB】,[-]【南傳】 護【CB】,戶【南傳】 護【CB】,戶【南傳】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