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爾時尼乾子等,心懷異見發起疑惑,尋求往詣解大乘者所。到已作禮,合掌恭敬問無我義,使除暗鈍。「如佛所說為我開示。若說此身無有我者,彼最上我亦無所有,何故身中現見啼笑嬉戲、忿怒我慢、嫉妬兩舌等事?於有於無不能決了,唯願仁者為我除斷。」解大乘者謂尼乾子言:「汝先所執最上我者,決定虛妄。以何名有、以何名無?於此二中都無所得。若以自身髮甲皮肉筋骨脂髓膓胃手足一切身肢為最上我,內外尋求何有可見?」時尼乾子白智者言:「我以肉眼故不能見,餘有天眼彼可得見。」智者曰:「亦非天眼之所能見。彼非顯色亦非形色,自性空故,何有可見?」尼乾子言:「彼定無耶?」智者曰:「若說無者,云何現見從因緣生啼笑等相?或說為有、或說為無,二皆邪妄,非其正理。」尼乾子言:「若有若無俱不應說,如何此身現有所住?」智者曰:「無有少分見所住相。」尼乾子言:「若無住著,即同虛空。」智者曰:「如汝所說,如虛空故。」尼乾子言:「若爾,啼笑等相當云何遣?」智者曰:「於是義中而有二種,一者世俗、二者勝義。依世俗說,則有自、他、命者、士夫、補特伽羅、作者、受者、財寶、妻子、親眷、朋屬如是差別。依勝義說,則無自他命者乃至朋屬等事,亦無少分差別等相。若世俗說,則有生滅善惡果報;若勝義中,則無生滅善惡果報。彼真如法自性清淨,無有煩惱、無有染污亦無覺了,本來寂靜。此說是名真如自性。」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尼乾子問無我義經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32 冊 No. 1643 尼乾子問無我義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10-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