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燈世譜卷第九
青原法派世系圖
- (一世)青原行思
- (二世)石頭希遷
瑞州高要陳氏子。唐德宗貞元六年庚午示寂。[A1]諡無際。塔曰見相。
- (三世)藥山惟儼
- 京兆尸利
- 招提慧朗
- 興國振朗
- 汾州石樓
- 法門佛陀
- 潭州華林
- 水空和尚
- 海陵大辯
- 渚涇禪師
- 衡州道詵
- 漢州常清
- 長髭曠
- 石室善道
- 商州商嶺
- 天皇道悟(卍進本無恊律等文並慧真幽閑文賁三名道悟下有婺州東陽張氏子年十四出家二十五受具首參國一初謁馬祖二年參石頭大悟元和示寂法嗣別見之注)
協律郎符載撰碑云。禪師姓張氏。婺州東陽人。十四出家依明州大德祝髮。二十五受戒于杭州竹林寺。初參國一留五年。大曆十一年隱于[A5]太梅山。建守初謁江西馬祖。二年參石頭乃[A6]大悟。遂隱當陽紫陵山。後于荊南城東有天皇廢寺靈鑑請居之。元和二年丁亥四月十三日以背痛入滅。年六十。坐三十五夏。法嗣三人。曰慧真。曰文賁。曰幽閑。
- 慧真
- 幽閑
- 文賁
- 丹霞天然
姓里未詳。唐穆宗長慶四年甲辰六月示寂。[A7]諡智通。塔曰妙覺。
- 翠微無學
- 清平令遵
- 投子大同
- 道場如訥
- 白雲約
- 伏牛元通
- 丹霞義安
- 本童和尚
- 米倉和尚
- 六合大隱
- 孝義性空
- 歙州茂源
- 棗山光仁
- 丹霞慧勤
- 翠微無學
- 義興和尚
- 寶通和尚
- 潮州大顛
- 三平義忠
- 馬頰本空
- 潮州本生
- 薯山和尚
- 文公韓愈
- 碎石和尚
- 潭州大川
- 僊天和尚
- 福州普光
- (二世)石頭希遷
- (五世)石霜慶諸
- 夾山善會
- 清平令遵
嗣翠微無學。
- 三角令珪
青原第五世曹洞宗法派世系圖
- (五世)洞山良价(卍進本五世為一世。[A16]已下遞次準之)
- (六世)曹山本寂
莆田黃氏子。唐昭宗天復元年辛酉六月十六日示寂。[A17]諡元證。塔曰福圓。
- (七世)洞山道延
- (八世)上藍慶
- 同安慧敏
- 育王弘通
- 荷玉光慧
- 荷玉福
- 金峯從志
- 天池志隆
- 大寧神降
- 藥山彥
- 廣利容
- 華嚴和尚
- 鹿門處真
- 谷隱智靜
- (九世)普寧法顯
- 谷隱知儼
- 谷隱契崇
- 谷隱法誨
- 開解重慜
- 鷲嶺懷堅
- 蘄州懷令和尚
- 崇真和尚
- 鹿門譚
- 佛手行因
- 靈谿明
- 大安真
- 谷隱智靜
- 小谿行傳
- 布水巖和尚
- 西禪和尚
- 羅漢池隆
- 曹山智炬
- 曹山慧霞
- 東汀和尚
- 華嚴正慧
- 招慶堅
- 華光範
- 草庵法義
- 龜洋慧忠
- (七世)洞山道延
- 洞山道全
- 蜆子和尚
- 雲居道膺
幽州玉田王氏子。唐昭宗天復二年壬戌正月三日示寂。[A18]諡弘覺。
- 同安丕
- 同安志
- 梁山緣觀
- 陳州靈通
- 仰山和尚
- 同安志
- 南嶽法志
- 歸宗懷惲
- 歸宗弘章
- 普靜常覺
- 張生居士
- 給士陶榖
- 普靜常覺
- 歸宗巖密
- 歸宗弘章
- 永光真
- 雲居懷嶽
- 風化令崇
- 藥山忠彥
- 龍泉和尚
- 雲居住緣
- 雲居住滿
- 佛日和尚
- 廣濟和尚
- 南臺和尚(水西)
- 朱谿譜
- 豐化和尚
- 雲居道簡
- 大善慧海
- 德山第七世和尚
- 南嶽南臺和尚
- 嵇山章
- 雙泉道䖍
- 雲居昌
- 大梵和尚
- 新羅雲住
- 阾玨和尚
- 龍興悟空
- 鳳棲慧志
- 歸宗澹權
- 黃龍蘊
- 泊山和尚
- 冶父和尚
- 白水瑋
- 幕輔和尚
- 白雲減
- 新羅慧
- 新羅慶猷
- 同安丕
- 天童咸啟
- 寶葢和尚
- 天童義
- 資聖方
- 益州白
- 新羅金藏
- 踈山[1]〔匡〕仁
- 護國守澄
- 護國智遠
- 雲頂德敷
- 樂營將
- 開寶常普
- 雲頂德敷
- 智門守欽
- 大安能
- 薦福思
- 潭州延壽
- 護國志朗
- 香爐峯瓊
- 盤龍滿
- 護國智遠
- 延慶奉璘
- 黃檗慧
- 踈山證
- 百丈安
- 大安省
- 百丈超
- 正勤蘊
- 靈泉歸仁
- 大陽堅
- 石門聰
- 北禪契念
- 大陽堅
- 洞山和尚
- 天王和尚(洪州)
- 三相和尚
- 五峯行繼
- 商州高明
- 西谿道泰
- 踈山和尚
- 黃檗令約
- 祥光遠
- 大安傳性
- 黃檗嬴
- 護國守澄
- 西湖和尚
- 文殊和尚
- 青陽通玄
- 舒州白水
- 青林師䖍
- 石門獻蘊
- 石門慧徹
- 石門紹遠
- 靈竹守珍
- 四面津
- 承天義勤
- 青峯義誠
- 廣德智端
- 石門均首座
- 北禪懷感
- 南禪聰
- 石門慧徹
- 龍光諲
- 芭蕉和尚
- 石藏慧炬
- 延慶通性
- 廣德義和
- 廣德延
- 廣德周
- 上泉和尚
- 廣德延
- 石門獻蘊
- 乾峯和尚
- 禾山和尚
- 龍牙居遁
- 報慈藏嶼
- 聖興存
- 含珠審哲
- 龍穴和尚
- 大乘和尚
- 延慶歸曉
- 含珠真
- 含珠璋
- 含珠偃
- 白馬弘寂
- 崇壽道欽
- 觀音斌
- 報慈藏嶼
- 幽棲道[1]〔閑〕
- 華嚴休靜
- 紫陵匡一
- 紫陵微
- 鳳翔大朗
- 潭州新開
- 廣福道隱
- 大浪和尚
- 紫陵微
- 北禪惟直
- 化城和尚
- 紫陵匡一
- 九峯普滿
- 同安威
- 中同安志
- 石鏡和尚
- 同安威
- 北院通
- 香城和尚
- 羅紋和尚
- 香城和尚
- 白馬遁儒
- 青剉和尚
- 保福和尚
- 白水本仁
- 瑞龍幼璋
- 西川德言
- 重雲智暉
- 瑞龍幼璋
- 欽山文邃
- 上藍自古
- 太守雷滿
- (六世)曹山本寂
- (九世)梁山緣觀(卍進本九世為五世。[A19]已下遞次準之)
嗣同安志。
- (十世)大陽警玄
江夏張氏子。避國諱改名警延。宋仁宗天聖五年丁卯七月十九日示寂。
- (十一世)投子義青
青社李氏子。宋神宗元豐六年五月四日示寂。
- 興陽清剖
- 福嚴審承
- 羅浮顯如
- 白馬歸喜
- 大陽慧
- 雲門靈運
- 雲頂海鵬
- 乾明機聰
- 四祖海
- 資福乘
- 覺城道齊
- 羅浮遠
- 洞山存
- 雲門寶印
- 太平慧空
- 安州延福
- 福嚴賢
- 承天宗
- 方廣隆
- 崇勝智聰
- 四祖處仁
- 大陽祈
- 白馬歸春
- 晦叔王曙
- (十一世)投子義青
- 藥山和昱
- 羅紋得珍
- 雲巖清眺
- 大哥和尚
- 梁山巖
- 梁山善冀
- (十世)大陽警玄
- 石門紹遠
- 道吾契詮
- 天平契愚
- 雲頂鑒
- 廣濟方
- 清居皓昇
- 澧州善來
- 襄州惠遠
- 隨州崇寶
- 道吾契詮
- (十三世)丹霞子淳(卍進本十三世為九世。[A22]已下遞次準之)
劍州賈氏子。宋徽宗宣和元年己亥春示寂。
- (十四世)天童正覺
隰州李氏子。宋高宗紹興丁丑十月十七日示寂。[A23]諡宏智。塔曰妙光。
- (十五世)淨慈慧暉
號自得。
- (十六世)華藏慧祚
- (十七世)東谷光
- 直翁舉
- 天童雲外岫
- 雪竇無印證
- 天童雲外岫
- 直翁舉
- 雪巖瑞
- (十七世)東谷光
- 雪竇德雲
- 仗錫崇堅
- 雪竇煥
- (十六世)華藏慧祚
- 鳳凰世釗
- 烏巨光
- 雪竇嗣宗
- 廣福道勤
- 翠巖宗靜
- 寶福悟
- 善權法智
- 超化藻
- 保安超
- 石門法真
- 瑞巖法恭
號石窻。
- 淨慈重皎
- 淨慈堅壁
- 廣慧法聰
- 普照戒
- 光孝思徹
號了堂。
- 雪竇[米*遂]
- 大洪法為
- 長蘆琳(明州)
- 能仁理
- (十五世)淨慈慧暉
- 治平湡
- 武當佛巖
- 大乘昇
- 長蘆清了
- 天童宗玨
- 雪竇智鑒
- 天童如淨
- 石林秀
- 孤蟾瑩
- 雪庵瑾
- 天童如淨
- 雪竇智鑒
- 龜山義初
- 保寧興譽
- 北山法通
- 長蘆妙覺
- 壽山德初
- 龍翔道暉
- 上藍祖卿
- 幽巖子詠
- 能仁崇壽
- 長蘆慧悟
- 神光道新
- 雪竇鑑
- 天童宗玨
- 隨州修山主(卍進本刪隨州一名為歸宗列大陽之前)
- 大陽滿
- 大洪慶預
- 惠力悟
- 雪峯慧深
- 智門雅
- 普照充
- 薦福演
- 歸宗明
- (十四世)天童正覺
- 寶峯惟照
- 圓通德止
- 真如道慧
- 智通景深
- 華藥智朋
- 烏巨如懿
- 仰山季
- 報恩通
- 薦福臻
- 天王聰藏主
- 淨因繼成
- 吉祥法宣
- 南華明
- 護國守昌
- 天封子歸
- 東林通理
- 妙峯雲
- 金山堅
- 天寧珂
- 龍池預
- 雙泉月
- 龍王雲
- 丹霞普月
- 東京尼妙慧光
- 吉祥法宣
- 石門元易
- 天衣法聰
- 慧日法安
- 護國欽
- 吉祥元實
- 投子道宣
- 能仁普禧
- 石佛宗葦
- 青原齊
- 九頂慈普
- 無為義聳
- 尼佛通
- 天衣法聰
- 淨因自覺
- 華嚴慧蘭
- 亞松聖
- 大洪守遂
嗣大洪報恩。
- 大洪慶顯
- 子陵祖清
- 勝果道和
- 龍安世能
- 北禪宗覺
- 普寧祖悟
- 中巾山昭
- 壽寧守軻
- 橫山元經
- 白兆法通
- 荊州公安愍
- 大洪慶顯
青原下曹洞宗壽昌經法派世系圖
- (□□世)壽昌慧經
嗣法未詳。
- (□□世)愽山元來
- (□□世)
- (□□世)
- (□□世)
- (□□世)
- (□□世)
- (□□世)愽山元來
青原下曹洞宗雲門澄法派世系圖
- (□□世)雲門圓澄
嗣法未詳。
- (□□世)
- (□□世)
- (□□世)
- (□□世)
- (□□世)
- (□□世)
- (□□世)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 86 冊 No. 1601 禪燈世譜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6-2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CBETA 提供基本句讀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