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 第一百零一
- 第一百零二
- 第一百零三
- 第一百零四
- 第一百零五
- 第一百零六
- 第一百零七
- 第一百零八
- 第一百零九
- 第一百十
- 第一百十一
- 第一百十二
- 第一百十三
- 第一百十四
- 第一百十五
- 第一百十六
- 第一百十七
- 第一百十八
- 第一百十九
- 第一百二十
五燈全書卷第九十七
臨濟宗
南嶽下三十六世隨錄
杭州開化化南上禪師
越之浣溪人。稚時口瘂。七歲方知語言。九歲過五洩。禮佛見僧如舊識。乃投出家。後上天童。悟祖命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逾年聞猫聲。豁然開悟。祖遽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曰。烏龜鑽破壁。悟頷之。最後參鹿泉瀇。一見契合 開化上堂。舉達觀頴曰。諸方鈎又曲。餌又無。猶如水底捺葫蘆。拈拄杖。作釣勢曰。深水取魚長性命。不曾將酒祭江神。開化又且不然。家業輕舟一葉。朝南暮北隨流。得意高歌數曲。忘機閒伴沙鷗。遂收取拂子曰。寧教絃斷成孤峻。不為門庭下曲鈎(獨癡瀇嗣)。
潤州龍山放雲智禪師
參鹿泉瀇。看南泉三不是話。偶柴扁挑墮地作聲。咄曰。元來元來。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欲覓覓不得。欲避避不得。冷地親看破。分明者個賊 頌竹篦子曰。竹篦子無背面。利似吹毛揮八面。衲僧觸者是如何。拍破腦門鮮血濺。看取香爐吞佛殿 龍牙石龜頌曰。前朝風昨夜雨。今日夢回又見鬼。鬼扯腿跌折嘴。仔細思量弄自己 趙州城門頌曰。四門開豁趙州城。南北東西道路分。二十五絃彈夜月。玉樓人醉杏花村(獨癡瀇嗣)。
都督葵軒居士張國勛
宣府世家。初于福嚴容。安田靜。愚菴盂。天界盛。參扣有年。再訪鹿泉瀇。問如何是捷徑路頭。瀇曰。黃鶴山頭春萬家。士曰。如何是歸源的旨。瀇曰。瘦拳斜枕臥梅花。士曰。幾乎錯過目前機。瀇曰。[A1]已知居士是家裏人。士曰。弟子究心佛法。不敢自負生平。但恐業累覊人。惟願不吝慈悲。瀇曰。居士如寶劒在握。一斬一切斷。何處更有業累所覊。士于言下猛省。呈偈曰。于此植機緣。我道總一般。山頭明月下。松風話指南(獨癡瀇嗣)。
廣東淨業方中式禪師
月夜示眾。初出銀蟾遍大千。尖時圓相[A2]已完全。只今笑語垂楊下。多少清光在目前。大眾。這個光明。人人本有。因甚不知落處。聻。盤山曰。光非照鏡。鏡亦非存。光景俱忘。復是何物。且道。是月。不是月。是月。瞎却諸人了也。不是月。汝等作麼生會。便下座(拳石沃嗣)。
昆陽玉倉碧峰微禪師
示眾。我此法印。如塗毒鼓。聞者命根頓斷。諸人如何湊泊。直下便是。[A3]已涉堦梯。總不恁麼。猶落情識。任他千聖到來。一齊列在下風。汝等還識此法印麼。擲下拄杖 小參。今日將十方世界。權借為一禪堂。開深深之爐。堆𦦨𦦨之煤。是凡是聖。萬象森羅。一一盡在其中。朝打三千。暮打八百。個個皮穿骨露。脫體無依。眾中還有不受煅煉者麼。拈竹篦曰。禹門三級千層浪。奮迅休遭點額回(拳石沃嗣)。
明州普陀貫之珏禪師
姚江陳氏子。元宵解制上堂。萬象回春。冰河轉綠。黃鳥閒關。魚蝦𨁝跳。當是時也。鐵樹共銀花競彩。金烏與玉兔潛輝。衲僧家行止未卜。脚跟下去住何傷。到這裏。瑠璃瓶祇盛獅子乳。龍象踐踏。非驢所堪。出頭跛鱉。行乎其所。不得不行。得水真龍。得乎其所。不得不止。若也脚踏實地底。爾等亦須善自體悉。良久曰。仍把鉢盂安舊位。莫教虗費草鞵錢(拳石沃嗣)。
四明薜蘿尼慧空禪師
鄞縣王氏女。三十三歲。辭俗出家。初參念佛底是誰。苦無入處。因參天童奇。問盤陀石上珠一顆。無去無來不見踪。請和尚直指。奇曰。說底是誰。師沈吟。奇一喝。師大起疑情。歸途遇老宿問。如何是本來面目。宿曰。禮拜的是誰。師于言下頓悟。遂述偈曰。四大浮囊假借因。拈香撥火阿誰親。從今爍破孃生面。大地山河一統平。又曰。本自無心物自閒。通身渾露祖師關。俄然一念超方外。水自水兮山自山(拳石沃嗣)。
江都中房李謙居士
淮安山陽籍北直人。年十二。夢朝天帝。令二僧。傳示龍從火裏出虎向水中生十字。醒白二親。親曰。汝未生前。因禱呂祖而孕。士遽問。未生前作麼生。父大異之。年既長。好讀孫吳書。二十八歲。中崇禎丁丑進士。三十二歲。遇異人授三教心法。遂棄職尋師。歷參名宿。謁商尊元。問臨濟三句話。尊喝曰。要山僧說與你聽麼。士矍然。又問雲門拄杖子𨁝跳因緣。尊又喝曰。要山僧講與你聽麼。士于言下大省曰。毗耶一默。觀聽全消。月落烏啼。雲漢昭昭。尊曰。從來孝子諱爺名。士禮三拜。尊深然之。後謁天峰清。一見許可。特為上堂。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將甚麼對。士曰。臨去秋波那一轉。清曰。未在更道。士曰。先號咷而後笑。清遂記莂。士甞獨居。興教僧寮。隨機說法。唱演楞嚴圓覺大義。世稱田大士復生 僧問。趙州繞禪床一帀。何云轉藏竟。士曰。纔下禪床。早知轉經[A4]已竟。曰婆子因何云只轉半藏。士曰。牛過窗櫺。頭足四蹄都過了。為甚麼尾巴過不得。僧曰。差別公案如是者少(天峯清嗣)。
興化融峰萍寄普禪師
上堂。擊鼓鳴鐘[A5]已舉揚。何勞請我更陞堂。不知棒喝重彰露。猶聽叨叨說短長。便喝散大眾。擲拄杖下座 上堂。豎起拂子曰。惟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復自摑口曰。山僧今日為人錯下註脚 上堂。拈拄杖曰。山僧今日特請木上座。為汝等一上去也。卓拄杖曰。諦聽諦聽 問。生從何來。師舉火鎌曰。這張火鎌子。三文錢買的。曰死從何去。師曰。一擦火星飛 問。如何是道。師曰。水陸通衢。曰不問這個道。師曰。問甚麼道。曰問大道。師曰。南北東西 (法音𣽘嗣)。
嘉興會龍破峰一禪師
海寧曹氏子。上堂。院無大小。眾無多寡。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見道。文殊騎象于藕絲孔裏。消息全無。鴻蒙鼓翅于北溟之上。浪沸波騰。事會也。得處處綠楊堪繫馬。理會也。得家家有路透長安。顧左右曰。只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法音𣽘嗣)。
揚州遠峰旨玄泰禪師
興化焦氏子。十四出家。依建隆𣽘。力參有年。𣽘一日問。不落古今。道將一句來。師曰不道。𣽘曰。為甚麼不道。師曰。道又落古今也。𣽘休去 僧問。今日喫粥喫飯。師曰。打破鍋來。向汝道。曰打破也。師曰。一任飽餐 拈趙州狗子佛性有無。頌曰。佛性緣何說有無。十分春色滿皇都。掠虗頭漢無依賴。留與兒孫唱哩囉 黃龍三關頌曰。驢脚生緣與佛手。橫三豎四揚家醜。看來不值半文錢。也向人前開大口(法音𣽘嗣)。
融峰法幢普禪師
興化李氏子。上堂。鐘音鏗鏘。鼓聲軒昂。山僧陞座。眾立兩旁。喝一喝曰。底事分明全露布。何須重叠更宣揚 師甞頌汾陽三訣曰。第一訣。不容擬議無分說。秤錘是鐵甚分明。看到秤錘重著楔。第二訣。馬祖藍關消[1]思絕。朔風凜凜普天寒。大地山河一片雪。第三訣。百草頭邊俱露泄。桃紅李白柳垂青。子規聲裏流啼血。又曰。汾陽三訣。強生枝節。要知落處。水冷火熱 僧問。心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將甚麼說法。師良久問僧。適間問個甚麼。僧擬開口。師便以手掩却(法音𣽘嗣)。
江都維摩古梅寬禪師
邑之方氏子。佛開光上堂。一陽開泰。萬象咸亨。四眾瞻依。佛光朗照。且道。維摩今日。有何義諦。以拄杖擊香几曰。大眾。盡大地是個佛身。汝等向甚麼處安居。復擊一下曰。泥牛吼月歸東海。萬水朝宗又一重(法音𣽘嗣)。
六安佛國文楚演禪師
泰州屠氏子。上堂。舉本師𣽘到月菴曰。菴主在否。曰不在。𣽘曰甚處去。曰檀越家去。𣽘曰水牯牛牽去麼。曰不知。𣽘打僧三下便出。菴主回。僧舉前話。菴主曰。水牯牛被人牽去。也不護惜。遂打擯出。𣽘聞曰。略較些子。雖然如是。也是按牛頭喫草。師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大眾。老人這樣說話。還知他人落處麼。將成九仞之山。不進一簣之土。喝一喝(法音𣽘嗣)。
青州萬祥麒禪師
示眾。今日聊將一線通。秋山秋水畵圖中。紅輪劈破闍黎面。擬議思量隔萬重(法音𣽘嗣)。
真州大慈尼桴海濟禪師
上堂。學道應須達正因。道源曾不隔微塵。當知一切眾生界。即是如來正法輪。濟長老截舌去也。眾中還有相救者麼。喝一喝。下座 (法音𣽘嗣)。
雲間賈龍文居士
名達真。年九歲。父母俱喪。兄龍媒撫養。婚娶後。愛酒好訟。十載囹圄。鼎革以來。諸事不豫。每嘆光陰有限。世事不常。發願念佛齋僧。漸漸留心本分。參佛果聞。韜明宗。三默權。霽崙永諸禪宿。六載工夫。幾成一片。每於行住坐臥時。如皓月澄潭。純清絕點。及至勘問。便轉身不得。一日請永至舍。齋後。永放下面皮。痛加逼拶。問居士即今一口氣不來。向何處安身立命。直得無語可對。回入室中。豎起脊梁。萬緣放下。不覺冷汗如雨。忽聽更鑼聲。通身慶快。如拋下千觔擔子一般。出侍次。永問。得何消息。士震威一喝。永曰。親切道來。士便掌。永曰。不怕罪過。士曰。蒼天蒼天。即呈偈曰。樹凋葉落見秋空。全放全収不露踪。人亦忘時牛亦滅。一輪皎皎碧天中。永曰。不信道。士隨畵圓相曰。大地平沈遍界空。腦門裂破任西東。振聲一喝千江逆。萬法收歸絕異同。永頷之。明日往龍華。入方丈。宗曰。內不放出。外不放入。如何是你作用。士曰。一拶粉碎。宗曰。那裏學來的。士曰。好個具眼堂頭。宗曰。你的眼聻。士便喝。宗拈棒。士便出。徧歷諸方。後受報恩汋記莂。隨機應接。逞性逍遙。至康熙乙丑冬月。示微疾。書遺訓十則。誡勉其子。不得行世禮。須備木龕道服。自製封龕偈曰。向來愛坐。今日要眠。向來要眠。今日愛坐。兩俱不著。四無回互。天然一段好風光。赤骨條條我獨步。舉火偈曰。賈龍文。賈龍文。紅爐烈焰。久煉精金。胸中惡氣。脫體從新。入火不變。入水澄清。攛火炬曰。一道風光無限樂。換却時人眼裏睛。復書一偈曰。此番決定別無私。撒手分明在戌時。若能識得其中意。雲在山兮月在池。一笑而逝(佛果汋嗣)。
汝寧羅山巖立敏禪師
休寧人。參寄菴澯。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澯曰。待山前石龜解語。方向汝道。師擬議。澯便喝。一日騎驢過㵎有省。歸乃禮拜曰。山前石龜。今日點首也。澯舉首。師曰。切忌多口。澯下禪床。師指曰。老漢脚跟。猶未點地在。呈偈曰。忘餐廢寢亦無端。謬把孃生鼻揑酸。小塔山前遭一撲。虗空笑得舌頭乾。澯為印可(寄菴𣽘嗣)。
溧水劉惟贊居士
不第後。閉關二十年。有省。註經解論。甞作山居百首。有曰。日用工夫在钁頭。剪茅誅葛自無休。有人笑我空勞力。個事如何向別求 參禪何用坐蒲團。活處工夫死處鑽。事事隨緣無不是。百般滋味一般酸(寄菴澯嗣)。
蘇州法華樹南祚禪師
上堂。丁一卓二。白雲淡泞。放兩拋三。㵎水潺湲。住住。假雞聲韻難瞞我。未肯糢糊放過關。以拄杖卓一下曰。這個喚作關。諸人作麼生過。時有僧纔出。師連打曰。也不得輕放。隨後曰。的是孟甞門下客。從教一去不輕還 元夕解制上堂。火就乾。水就溼。棘何曲。松何直。南來自南。北去自北。出門草漫漫。沿街燈簇簇。一棚兩棚。三椀四椀。六六原來三十六。說與今朝衲子。各各觀光飽足 示眾。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世尊最初之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世尊末後之機。此話西遍西天。東遍東土。必也共相委悉。及乎輕輕拶著。多是開口不得。更向語言上尋。心思上卜。日日日東昇。日日日西沒。有日會時。金烏飛向虜淵。玉兔走入暘谷 示眾。寒山寺笑呵呵。法華院挨濟濟。黑豆子換人眼睛。紅茘枝赤茘枝。與人吞噉。閉目食蝸牛。何處門頭無幾個。開眼喫鼠糞。誰家釜裏有兩顆。會則蝦蟇大蟲。猫兒老鼠。不會。三世如來。一大藏教。在你脚底。參 結七上堂。山僧有兩個關棙子。三十年行脚。東尋西討。未敢布露。今日結七安禪。為汝等拈出。要且坐斷仰山九十六種圓相。及得盡底去也。釋迦達磨。未能出得這裏。師以手畫△▽曰。諸禪德。若透得這兩字。如天有日月。照臨八表九州。如地有泉淵。週流五湖四海。如人有眼目。勘驗天下衲僧。且道。以何為驗。乃豎拂子曰。還識麼。復放下拂子曰。還會麼。山僧字義[A6]已說。注解[A7]已竟。個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槌 春朝上堂。桃花紅李花白。揭開佛祖眼睛。小葉柳大葉楊。穿過衲僧巴鼻。泥牛打破。千年古木敷榮。木馬牽回。萬里長途瞬息。出谷黃鶯毛自乾。入水烏龜頭不溼。有智主人黑眼漆。無位真人赤骨律。咄咄。何處春睛轟霹靂 示眾。咄咄咄。臨濟小廝兒。𡎺著大愚肋。不禁三拳呌屈聲。風清月皎有何極。子規啼上杜䳌花。長恨游人歸不得。歸不得。歸便得。十分春色滿皇都。五陵公子鞭驄勒。夜來爛醉臥花街。回頭日出東方白 士問。百姓日用而不知。知得又如何。師曰。智者見之。謂之智。仁者見之。謂之仁。曰請示佛法。師曰。你自[A8]己屋裏不打點。問他家事 問。如何是彼岸。師曰此路。曰問水答水。問蟲答蟲。學人問彼岸。因甚和尚答此路。師曰。此路不通(彌壑澧嗣)。
益州嵩山壄竹福慧禪師
渝州長壽葉氏子。因遭變亂。父母竄散孤身南避黔州。不覺一念回觀。立志脫白。求禮東明曉剃落。未幾。去謁龍門澣。示以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參究有年。始有契悟。仍受龍門記莂。出住雲南慈雲。蒙化竹林。順寧五福。樹宗善法。富民法華。澂江彌勒。益州嵩山 上堂。即心即佛也不是。非心非佛也不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泥神笑金剛骨出。土地罵伽藍面黑。會則脫體風流。不會莫枉久立 上堂。一二三四五六七。楊岐老子舌頭赤。新婦騎驢阿家牽。伶俐衲僧爭得識。喝一喝 上堂。去年春在天目。今年春在五福。却把寒梅仔細看。枝枝撐破山頭綠。誰家灑酒賽勾芒。不管子規啼血出 上堂。僧問。如何是三寶。師曰。稻梁菽。曰意旨如何。師曰。二時喫得鮑齁齁。乃曰。若是德山臨濟。以杖指曰。且向這邊立。若是文殊普賢。以杖指曰。且向這邊立。顧左右曰。臥龍不合為諸人註脚。便下座 上堂。一聲呱破稱雄。安知雲門棒折。更有白拈老子。說他所見不別。拈拄杖曰。當斷不斷返招賊。擲拄杖。呵呵下座 中秋晚參。青山日日雨傾盆。祇說廣寒羞見人。忽地睛開天如洗。清光依舊在江蘋。驀召眾曰。正恁麼時。還是修行耶。供養耶。拂袖歸去耶。星隨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開南小參。拈拂子召眾曰。會麼。開南盡處是天涯。竹引清風日正斜。杖上無錢沽白酒。且傾一盌趙州茶。笑者如麻。不笑者如麻。放下曰。吽癹吒 小參。匡徒領眾竭吾才。祇要兒孫正眼開。若是分明開正眼。眾生諸佛一坑埋。以拄杖畫一畫曰。且道。毗盧遮那聻。復畫一畫 小參。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驀豎拄杖曰。安楞嚴。安楞嚴。你何曾識得。菱花未照前 示眾。寸絲不挂。粒米不餐底衲僧。正好痛與三十棒。為甚如此。為他祇解潔白地上作活。未解一切處流通。雖然。且到這裏著 示眾。要取便取。要舍便舍。取舍兩忘時如何。大唐國裏。安他不下 士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面目。師劈口掌曰。是生耶。未生耶 問。如何是水中月。師曰。教你撈摸不著(山暉澣嗣)。
五燈全書卷第九十七
五燈全書卷第九十七補遺
臨濟宗
南嶽下第三十六世隨錄
松隱栢山森禪師
問如何是松隱境。師曰。橋橫活水由升降。塔拄清風任往還。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體掛袈裟離世相。心懸祖印出人間。曰法王法令意旨如何。師曰。急須著眼看僊人。莫看僊人手中扇 小參。三乘十二分教。俱是止啼黃葉。一千七百公案。總乃陳爛葛藤。今向諸佛談說不著處。諸祖行履不到的。略通一綫。言外知歸。舉拂曰。初開新氣象。齊唱太平歌 晚參。萬[1]緣叢中夏五月。松隱林開獅子窟。箇箇心空及第歸。塵說剎說熾然說。熾然說無間歇。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2]盡廣長舌(冠嵋澣嗣)。
智海曇紹杲禪師
上堂。南泉斬猫。打失兩隻眼睛。趙州禮拜。嬴得一輛草鞋。打鎖敲枷。斬釘截鐵。是山僧分上事。諸人分中。又作麼生道。良久曰。十字街心一塊磚 上堂。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驀召曰。大眾。如何是摩尼珠。喚什麼作如來藏。良久。乃以手指曰。者箇上座肥。那箇上座瘦。便下座 清明上堂。草芊芊。花爛熳。春風拂面寒。紙錢灰繚亂。觸目烟霞處。俱是名利漢。終日走紅塵。何不回光看。各各持鍬著土。聲聲喚子呼爺。不如子規親切。叫道急早還家。夜來何處狂颷起。吹落人間多少花 僧參。師良久。曰和尚何得一語不施。師曰。早識得汝了也 僧參。師曰。近自何來。曰臺山。師曰。聞說清涼石。被海龍王移去。是否。僧罔措。師打曰。何得不持五戒(彌壑澧嗣)。
洪都法藥百拙倫禪師
結制上堂。今朝法藥結制。大似一場兒戲。柴炭渾無些些。却也不成罏鞴。辜負龍象到來。猶如賊打空室。非是山僧恡財。要汝偷心頓息。諸方點鐵成金。我道點金成鐵。從來眼裏不著沙。歷劫何曾異今日。呵呵呵。好大哥。瞥不瞥。若不瞥。且自關門去拽石。驀然蹋著自家底。九九元還八十一。喝一喝 解制小參。九旬閉門造車。今朝開門合轍。打車打牛。總莫交涉。蘇州有常州有。八角磨盤空裏走。遇著拾得與寒山。鼓掌呵呵笑破口 僧參。師豎拂子。僧便喝。師曰。作家禪客。宛爾不同。僧又喝。師曰。山僧今日失却一隻眼。便打出 問。如何是一。師曰。今日不答話。曰為甚麼不答話。師曰。恐汝落在二(山衣瀇嗣)。
泰州定慧容德裕禪師
示眾。只合寒江坐釣磯。等閑識得舊荷衣。雖然踏著家山路。雲護春深出繡緯 頌臺山婆子曰。兩岸蘆花兩岸香。杖藜雲外異清涼。道人行處離中虗。日月經天有底藏(法音𣽘嗣)。
建隆拙翁最侍者
一日坐香次。𣽘問。如何是本來面目。師曰。腿麻脚酸。𣽘曰。莫錯好。師曰。甜瓜徹蒂甜。苦瓜連根苦 頌本來面目曰。昔年𢹂手向高臺。叢菊丹楓覆酒杯。今日半山園獨醉。清風明月久徘徊(法音𣽘嗣)。
蘇州西山機先曉禪師
示眾。拈拄杖卓一卓曰。勘破了也。底事分明全露布。何須重疊費商量 小參。以拂子向空中點三下。乃顧左右曰。見麼。家肥生孝子。國覇有賢臣。擲拂下座(法音𣽘嗣)。
廬陵聶先樂讀居士
參建隆𣽘。一見機契。每入室棒下得旨。一日𣽘舉拂子。士曰。入地獄如箭射。𣽘放下拂子。士曰。入地獄如箭射。𣽘曰。不拈不放一句聻。士曰。入地獄如箭射。𣽘曰。西來大意。可曾會麼。士曰。拈箇泥彈子。打殺活雀兒。𣽘曰。還能救得麼。士曰。滿堂僧不厭。一箇俗人多。𣽘便打退。士輯續指月錄。行世 (法音𣽘嗣)。
松江倪超定永清居士
淹博古今。以詩名世。入建隆𣽘室。有機最契。呈偈曰。那容門外木馬行。不聞海底泥牛叫。一拳打倒四金剛。彌勒果然呵呵笑。𣽘頷之 一日雪首座問。紙縫中有本來面目。日月照耀。居士可曾見麼。士便喝。雪曰。詩在筆尖頭。大地山河在舌頭。且道。當人心血。如此用盡。成得什麼邊事。士曰。野鴨子飛過去也。雪曰。麻三斤見過也未。士曰。從來不曾妄誕。雪曰。乾矢橛用得著麼。士曰。悉憑首座證據。雪曰。四句外。別通一線看。士曰。夜深困倦(法音𣽘嗣)。
明州補陀自天育禪師
晚參。薄福住補陀。家常事事無。僧堂名不二。少炭漫開爐。不用煖處商量。貴在當陽拋出。且道。火種在甚麼處。驀舉拂子曰。喚作火燒殺你。不喚作火凍殺你 示眾。春回大地雪漫漫。莫作尋常景致看。指出箬山頭[A9]已白。人間疑是玉龍皤。顧左右曰。莫受人瞞 退院示眾。千丈巖前浪潑天。三山雲接箬山連。海門風急潮回晚。收拾絲綸過別川。橫擔拄杖。下座(拳石沃嗣)。
明州隱學岸麟駿禪師
示眾。舉僧問睦州。一言道盡時如何。州曰老僧在汝鉢囊裏。又問雲門。一言道[1]時盡時如何。雲曰裂破。師曰。或問隱學。一言道盡時如何。合取兩片皮 小參。今朝臘月十四。諸人看是不是。當陽放大寶光。切忌當面蹉過。不蹉過。寒則徹骨寒。熱則通身熱。喝一喝。下座 問。一年之稻。早[A10]已收割。一生之道。為甚不了。師打曰。且道了也未(拳石沃嗣)。
常州萬育霖沛汾禪師
彌陀誕日上堂。自性本圓明。自性本空寂。生固未常生。滅亦何常滅。西方古佛號彌陀。相傳降誕在今日。諸仁者。高著眼看。你道彌陀生也未。若道露柱尚懷胎。固是平地死漢。若道玉毫[A11]已現瑞。也是眼裏生花。驀豎拂子曰。彌陀來也。若果見得分明。則七寶池八功德水。頭頭現前。樓臺殿閣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物物具足。迦陵頻伽諸鳥。無不演唱雅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功德莊嚴。又何須口裏念真言。眼前作佛事。其或未然。必須猛力看去。如子憶母。如母憶子。哀切追尋。追到無可追。尋到無可尋處。忽然氷河𦦨發。㘞地一聲。再來親喫山僧痛棒。何故聻。冬至離春四十五 問。如何是萬法歸一。師曰。開口便錯。曰一歸何處。師曰。重陽九月九 問一念未生時如何。師曰。這問從何處得來 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無汝覷眼處。磨後如何。師曰。無汝藏身處(彌壑澧嗣)。
京都九華晦嵓慧禪師
上堂。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卓拄杖曰。發機須用千鈞弩 上堂。古人道。從文殊門入者。墻壁瓦礫。為汝發機。觀音門入者。蝦蟇蚯蚓。為汝發機。普賢門入者。不動步徧十方。卓拄杖曰。且道。從這裏入者。阿那箇為汝發機。顧左右曰。半嶺夕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 解冬示眾。去年結未曾結。拶出諸人佛手。今年解未曾解。緊悄諸人驢脚。祇如道人人有箇生緣。諸人生緣在甚麼處。渴飲饑餐好自如。莫學茫茫顛倒走 示眾。舉阿育王問賓頭盧尊者曰。承聞尊者親見佛來。是否。者以手撥開眉云。親見佛來 示眾。舉僧問雲門。如何是清淨法身。門曰花藥欄(彌壑澧嗣)。
開封白封渭南乘禪師
中秋晚參。冉冉白雲去復留。長安共賞萬家秋。這回底事分明說。切忌清光換却眸。顧視左右曰。總皆賞月。殊不知。諸昆仲。各各有此一輪明月。清光匝地。逈脫根塵。所以從上老古錐。只教伊承當去。瞥地去。免致光前影後。只如月落長空後。又作麼生相見。復顧左右曰。還我話頭來 上堂。臘月二十五。雲門一曲譜。石女弄笙歌。崑崙水上舞。大用從來顛倒顛。五五不成二十五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擎頭帶角。曰見四祖後又且如何。師曰。失却鼻孔 一僧到。師問。參甚麼話頭。曰合是和尚記得。師曰。却是山僧罪過(山暉澣嗣)。
揚州吳陵光孝旭峰焯禪師
南通州徐氏子。出家于本州三仙寺。天童受具。得法光孝。出住𡵀碭山。至佛殿基。以拄杖指曰。虗空的宮殿。瓦礫的金身。羣山的大眾。一切盡屬拄杖子了也。且道。契書甚人寫。復以拄杖。畫十字曰。五湖烟景有誰爭 解制上堂。師高聲召大眾曰。水牯牛走也。眾皆回首。師曰。山僧說法少人知。待你知來是幾時。便下座 示眾。學道人。抱個話頭。如握一把鐵掃箒相似。佛來也掃。魔來也掃。一切物來一切掃。直掃到無掃處。老僧更問汝覓掃箒在 問如何是萬法歸一。師曰。拄杖子吞却大千世界。曰畢竟一歸何處。師便打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簷聲未斷前宵雨。曰不會。師曰。電影還連後夜雷(玉田潤嗣)。
亳州護國義明今禪師
開封蘭陽楊氏子。生而不茹葷。五歲送入鄉塾。開卷。即閉目思睡。聞梵誦聲輒喜躍。年十二。懇求出家。父母不許。先是。大中丞瑞軒丁公文盛。秉臬中州。公之子制府泰巖公思孔。方垂髫。公一夕夢韋駄。謂曰。公之子。乘願輪來。當取科第立功勳。然須覓一人代為薙染。以報佛恩。隨以手中杵。指旁立童子曰。此兒大乘法器也。毋蹉過。公唯唯。及醒。以語黃夫人。而黃夫人所得夢亦同。不勝歎異。翌日公偶出。師年十五。方自塾歸。途中卒不及避。因拱立道左。公瞥見之。乃宛然夢中童子也。因喚至署。問童子。志何所慕。師曰。願出家。公以夢中事語其父。父曰。此天也。不可強矣。公因出廉俸。為之落[A12]䰂。師脫白後不半載。歎曰。出家兒。為了生死大事。豈如此虗消信食。唐喪光陰耶。遂腰包頂笠。孤身行脚。參請知識三十餘輩。究心多年。不甚明了。至亳州護國。謁洞上白雪靜。令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苦心體究。一夕漏盡不寐。忽聞鷄鳴有省。作偈曰。譙樓敲徹短長更。燈盡油乾兩目瞠。腷膊一聲剛報曉。隣家惹得眾雞鳴。次早呈白靜。靜掩偈曰。速道速道。師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靜曰。不許夜行剛把火。直須當道與人看。師曰。快便難逢。靜曰。三十年後。逢人不得錯舉。師震威便喝。靜曰。據子見處。當是臨濟兒孫。於是溫研積累。二十年如一日也。康熙甲戌秋。聞制府泰巖公歿於官。[1]快快如有所失。迨次年秋。思公小祥日近。遂挈笠入都。遇乾乾湜。駐錫保安。遂往咨叩。湜問。甚處來。師曰亳州。湜曰。到此幾程。師曰。二千里。湜曰。船來陸來。師曰。頭頭有路透長安。湜拈拄杖曰。向這裏更道。師曰。蒼天蒼天。湜便打。師拂袖便出。有頃。師重具威儀。上方丈請益。湜曰。趙州三十年前火爐頭。有箇無賓主話。未曾有人舉著。此意如何。師曰。和尚年高。莫要麫喫。湜曰。畢竟如何是無賓主話。師曰。鴉鳴鴉鴉鵲鳴鵲。湜曰。只如元沙聞得云。者老漢。脚跟猶未點地在。又作麼生。師曰。獅子齩人。韓盧逐塊。湜曰。出頭天外看。誰是我般人。師作掀禪床勢。湜休去。一日值湜上堂。師纔出眾問訊。湜曰。來者好一員法門戰將。師曰。和尚真箇具眼。湜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又是什麼人分上事。師曰。攙旗奪鼓。據險用奇。不無和尚。踞虎頭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還讓某甲。湜曰。老僧斫額望汝[A13]已久。師向前三步。應諾諾。湜劈頭便棒曰。且道。者一棒。是踞虎頭。是收虎尾。師遂禮拜曰。恩大難酬。湜深頷之。以拄杖源流。當堂記莂。偈曰。叩徧諸方[A14]已有年。師資道合本天然。從教拄杖為龍去。接盡人中上上賢(乾乾湜嗣)。
宿遷法華半雲佚禪師
臘八上堂。瞿曇夜半覩明星。打失娘生兩眼睛。新得一般奇特事。十方世界總全身。總全身。不用尋。梅花枝上寒香噴。箇箇山頭頂白雲 上堂。兩堂首座齊聲喝。賓主歷然當下分。不是久經行陣手。山僧杖下不容情。曹山酒金牛飯。雲門餅趙州茶。自古風流出當家。雙手呈起拄杖曰。大眾見麼。滿盤托出多般味。一飽忘饑萬事休。卓拄杖。下座 師看書次。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一句一圈。曰如何是一句一圈。師曰。汝問甚麼 問大道無形。如何得見其道。師曰。青色青光。黃色黃光。曰學人因甚不見。師曰。祇為太近 頌臺山婆子曰。綠茸深厚迷歸鳥。南北風吹啟薜蘿。浪子不甘休歇去。長天空挂月如珂 頌趙州勘二庵主曰。兵符在握任施為。雷掣雷轟妙用奇。一等沙場仝著力。當鋒殺活有誰知(獨癡瀇嗣)。
廣陵萬壽憨雲頂禪師
小參。上古衲子無叢林。巢居穴處絕羈絆。日則乞食向村落。室家無慮道可辦。雖然行止若雲踪。豈免朝夕風雨患。後來大智創叢林。杖錫所至起烟爨。四方老幼盡來歸。養育材器從此煅。全憑主法行法令。循規蹈矩統條貫。長者如兄少者弟。四攝六和無諍慢。開門七事要支撐。身心道業俱成現。如上所說當遵行。拄杖無情如鐵面 上堂。聲色浩浩。總是西來大道。眾生本不曾迷。聲色浩浩。不是西來大道。諸佛本不曾悟。了知迷悟不相干。柳巷花街隨處安。絕憎絕愛。癡癡憨憨。等閒潑狼潑籍。只知有飯開口便吃。那來討甚佛法多般。若便恁麼去。將謂辜負高檀。若不恁麼去。畢竟將何指南。遂起身以拄杖架肩曰。志公不是閒和尚。花剪刀子杖頭看 僧參。師曰。巍巍堂堂。煒煒煌煌。是個甚麼。僧罔措。師曰。將謂是絕妙好辭。原來是個沒字牌(獨癡瀇嗣)。
潤州鹿泉牧庵密禪師
除夕小參。拈拄杖曰。去年臘月三十日有者個。今年臘月三十日也有者個。復舉拄杖曰。還見麼。若道有見有聞。却是隨聲逐色。卓一下曰。還聞麼。若道不見不聞。人是避色逃聲。畢竟如何。擲下拄杖曰。領取山頭開凍色。共檠茗椀薦春槃 小參。虎泉一滴水。含吐十虗無向背。對面潑來深千尺。知恩者少。當頭澆下潤心田。負恩者多。既然有恁麼神通。脚下為什麼乾𪹼𪹼地。風來樹影動。葉落便知龝 問無夢無想。主人公在什麼處。師曰。石龜吞却月 問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且如何安得去。師曰。你因甚踏碎常住方磚角 頌晦堂豎拳示僧曰。武陵溪畔碧峰巒。俗眼從來未許觀。行過六橋風景異。雲漫漫又水漫漫 頌德山托鉢曰。狹路相逢子驗爺。低頭無語毒何奢。雖然未遇梭雲手。[A15]已使人人理亂麻(獨癡瀇嗣)。
舒州菩提古癡言禪師
江南興化李氏子。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青山吐色。㵎水傳聲。曰如何保任。師曰。水邊林下。曰恁麼則承當去也。師打曰。還我飯錢來 問一物不將來。還許學人相見否。師曰。不相見。曰為什麼不相見。師曰。一物不將來。相見箇甚麼。僧便喝。師曰。該打折你驢腰(法音𣽘嗣)。
廬山東林宗遠溥禪師
江寧人。歷參名宿。不契。後謁法音𣽘於風化。𣽘問。甚麼處來。師曰江南。𣽘曰。曾見甚麼人。師曰。見幾箇粗行比丘。𣽘豎拳曰。曾見這箇麼。師擬進語。𣽘便打曰。粗行比丘。𣽘一日拈拂子曰。汝向這裏道一句。許汝參學事畢。師禮拜起。依位而立。𣽘曰。別道看。師拂袖便出(法音𣽘嗣)。
蘇州虎丘石龕遡禪師
本郡陸氏子。上堂。密移一步虗空座。演法翻披無相衣。鐵笛橫吹劫外韻。金[1]鳥夜半徹天飛 問白浪滔天事如何。師曰嶮。僧擬進語。師曰。沒頭沒腦 問虎項金鈴誰人解。師曰。無手人解。曰既是無手。如何解得。師曰。汝若不會。怎怪得老僧(法音𣽘嗣)。
興化正覺怡庵常禪師
本邑趙氏子。上堂。皓月當空照。澄潭無影樹。心同太虗空。示等虗空法。大眾。如何是虗空法。豎拂子曰。更有一句。不敢道著。道著。諸佛諸祖齊立下風。且道。是那一句聻。良久曰。路逢死蛇莫踏殺。無底藍兒盛將歸(法音𣽘嗣)。
揚州法雲華嚴偉珍琦禪師
本郡張氏子。上堂。舉芭蕉曰。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奪却你拄杖子。正眼觀來。未免也是將官物作人情。畢竟如何施設。只教諸兄進前不得。退後不得。今日一句。越例前來。聊且放開一線。通箇消息。遂連卓拄杖曰。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法音𣽘嗣)。
六合楊氏子。參法音𣽘最久。一日坐香次。𣽘問曰。如何是汝本來面目。師曰。腿麻脚痛。𣽘曰。莫錯好。師曰。某甲又不酸痛也。𣽘曰。如何是不酸痛的意。師曰。甜瓜徹底甜。苦瓜連根苦。即呈偈曰。腿麻脚痛甚分明。徹底風流豁頂門。兩岸溪聲山更遠。高聲唱曲過南村 除夕小參。用得親。見得徹。拈來無別說。炮竹迅如雷。聲聲玄妙訣。玉女夜懷胎。東村王打鐵。以拂子擊香几曰。一擊忘所之。更不重添屑。揮拂子。下座 本來面目頌曰。昔年𢹂手向高臺。今日丹楓覆酒來。有絡索時添絡索。得徘徊處且徘徊(法音𣽘嗣)。
江西袁州揚岐逸岩靜禪師
示眾。舉女子出定。頌曰。一不做二不通。半憨半巧半英雄。紅葉笑翻秋景老。梅花出賣古春風(法音𣽘嗣)。
興化法華朗慧元禪師
本邑韓氏子。八歲。投蘆渡寺徹生老宿出家。上堂。問如何是法華境。師曰。門外芳草綠。階前苔蘚青。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拄杖撐天地。日月照時人。曰人境[A17]已蒙師指示。今日登座事如何。師曰。一棒一條痕。乃曰。古剎重開色更研。拈來白棒打青天。今朝舉向諸人看。舟破溪邊月影圓。大眾還委悉麼。良久。以拂子擊禪床曰。垂垂細柳埋山寺。漠漠荒陵作水田(法音𣽘嗣)。
江西黃檗徹翁昭禪師
南昌人。元旦上堂。數十年前事。丟在太虗空。今朝重拈出。長安大路通。欲問西來意。東方日正紅(法音𣽘嗣)。
天台護國魯庵源禪師
江都人。徐氏子。解制小參。九旬禁足。三月安居。把住牢關。不容絲毫走作。管教進退無門。藏身無地。不免放開一線。使人人脫體風流。箇箇眉橫鼻直。如龍得水。似虎靠山。縱橫自在。殺活自由。到這裏。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空心樹子歸霄漢。恁麼總不得。處處相逢李八伯。顧視左右曰。歸家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法音𣽘嗣)。
常州靖江朱鳳台居士
字慎人。丁亥進士。一日與倪永清坐次。論三教盛衰。倪曰。儒門澹泊。著落我輩不得。佛門廣大。一槩收羅去訖。士曰。若然。孔丘孟軻。皆作古佛矣。倪曰。人人有一尊古佛。先生古佛在什麼處。士曰。古佛不在別處。倪曰。畢竟在什麼處。士擬對。倪曰慎翁。士應諾。倪曰。古佛出現也。時聞猴兒演劇。有省。偈曰。天不偏地不圓。幾箇猴兒跳出圈。古佛堂前今出現。西方只在草鞋邊。歸呈建隆。𣽘曰。此君徹也。因付偈曰。不用隔江招手。何須望見剎竿。報與靖江居士。猴兒[A18]已跳出圈(法音𣽘嗣)。
小楊山翠峰祖源溟禪師
上堂。萬機截斷。一句全提。千聖難窺。萬靈罔測。諸佛出世。列祖繁興。有恁麼人。知恁麼事。卓拄杖曰。聲前薦得無私旨。直透威音更那邊 小參。饑來吃飯。困來打眠。寒來向火。熱來取凉。見聞不昧。聲色全彰。因甚問著不知。且道。過在甚麼處。良久。眎左右曰。面皺皆因陪笑得。背佗自謂打躬多 結制小參。水牯牛趕入欄檻。老瞎驢繫枯樁。自教水足草足。養得身強力壯。且待來春趂他出去。任爾左跛右跛。東觸西觸。自然不犯人家苗稼。因甚得恁麼慶快。呵呵大笑曰。因他累劫遭饑渴。漫學溈山得自由(天峯清嗣)。
吉州報國千拙覐禪師
金溪吳氏子。上堂。佛是眾生父。眾生為佛子。父子情俱忘。即便離生死。打破閻羅關。當下超佛祖。從茲便入廛。不願生淨土 冬至上堂。吾道一以貫。京師出大黃。小人纔退位。君子便登場。一句無私曲。今朝為舉揚(百可溢嗣)。
鹽官悟空介威禪師
上堂。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師便與一棒。如何是[A21]已生底面目。師又與一棒。如何是青州布衫重七斤。師曰。今日天晴。乃曰。竹浪千層碧。松花一片金。黃鶯枝上囀。鳴破祖師心 上堂。今朝正是五月午。祖印當陽亘今古。聊拈蒲釰逼虗空。蚯蚓蝦蟆變猛虎。不須門上畵蜘蛛。百怪千妖叫冤苦。休叫苦。榴花朵朵紅似火 頌丹霞燒佛曰。丹霞焚佛無多子。院主眉鬚墮偶然。致使五湖林下客。一回舉著骨毛寒 頌產難曰。甘雨堂前落。泥團盡打開。白雲消散後。杲日照庭臺 問天要下雨。因甚用雷。師曰。先以定動。後以智拔(干雲湛嗣)。
獲嘉東林夫隱機禪師
小參。舉高峰大師中夏上堂。以拂子召大眾曰。到這裏。進前一步也不得。退後一步也不得。總不恁麼也不得。畢竟如何。不得不得。師曰。高峰大師。一等是為眾竭力。要且勞而無功。東林這裏。又且不然。以拂子召大眾曰。到這裏。進前一步也得。退後一步也得。總不恁麼也得。畢竟如何。得得。且道。與高峰大師。相去多少 示眾。起七來第三日了。諸仁者。得箇入處也未。如若得箇入處。出來道看。若未得箇入處。山僧有一要語。與汝商量。祇貴依教奉行。東單的禪師。過西單立。西單的禪師。過東單立。眾一如所教。師曰。昔日達磨大士。從西天過東土來。祇要覔過不受惑的人。呵呵大笑。拽杖便出。一眾竦然(彌壑澧嗣)。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 82 冊 No. 1571 五燈全書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10-1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