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第七
- 第八
- 第九
- 第十
- 第十一
- 第十二
- 第十三
- 第十四
- 第十五
- 第十六
- 第十七
- 第十八
- 第十九
- 第二十
- 第二十一
- 第二十二
- 第二十三
- 第二十四
- 第二十五
- 第二十六
- 第二十七
- 第二十八
- 第二十九
- 第三十
- 第三十一
- 第三十二
- 第三十三
- 第三十四
- 第三十五
- 第三十六
- 第三十七
- 第三十八
- 第三十九
- 第四十
- 第四十一
- 第四十二
- 第四十三
- 第四十四
- 第四十五
- 第四十六
- 第四十七
- 第四十八
- 第四十九
- 第五十
- 第五十一
- 第五十二
- 第五十三
- 第五十四
- 第五十五
- 第五十六
- 第五十七
- 第五十八
- 第五十九
- 第六十
- 第六十一
- 第六十二
- 第六十三
- 第六十四
- 第六十五
- 第六十六
- 第六十七
- 第六十八
- 第六十九
- 第七十
- 第七十一
- 第七十二
- 第七十三
- 第七十四
- 第七十五
- 第七十六
- 第七十七
- 第七十八
- 第七十九
- 第八十
- 第八十一
- 第八十二
- 第八十三
- 第八十四
- 第八十五
- 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第八十八
- 第八十九
- 第九十
- 第九十一
- 第九十二
- 第九十三
- 第九十四
- 第九十五
- 第九十六
- 第九十七
- 第九十八
- 第九十九
- 第一百
- 第一百零一
- 第一百零二
- 第一百零三
- 第一百零四
- 第一百零五
- 第一百零六
- 第一百零七
- 第一百零八
- 第一百零九
- 第一百十
- 第一百十一
- 第一百十二
- 第一百十三
- 第一百十四
- 第一百十五
- 第一百十六
- 第一百十七
- 第一百十八
- 第一百十九
- 第一百二十
五燈全書卷第十
青原下三世
丹霞然禪師法嗣
京兆府翠微無學禪師
初參丹霞。問如何是諸佛師。霞咄曰。幸自可憐生。須要執巾帚作麼。師退身三步。霞曰錯。師進前。霞曰錯錯。師翹一足。旋身一轉而出。霞曰。得即得。孤負他諸佛師。由是領旨 住後。投子問。未審二祖初見達磨。有何所得。師曰。汝今見吾。復何所得。投子頓悟元旨 一日師在法堂內行。投子進前接禮。問曰。西來密旨。和尚如何示人。師駐步少時。子曰。乞師垂示。師曰。更要第二杓惡水那。子便禮謝。師曰。莫垛根。子曰。時至根苗自生 師供養羅漢。僧問。丹霞燒木佛。和尚為甚麼供養羅漢。師曰。燒也燒不著。供養亦一任供養。曰供養羅漢。羅漢還來也無。師曰。汝每日還喫飯麼。僧無語。師曰。少有靈利底。
吉州孝義寺性空禪師
僧參。師乃展手示之。僧近前却退後。師曰。父母俱喪。略不慘顏。僧呵呵大笑。師曰。少間與闍黎舉哀。僧打筋斗而出。師曰。蒼天蒼天 僧參。人專畢。師曰。與麼下去。還有佛法道理也無。曰某甲結舌有分。師曰。老僧又作麼生。曰素非好手。師便仰身合掌。僧亦合掌。師乃掌三撫下。僧拂袖便出。師曰。烏不前兔不後。幾人於此茫然走。祇有闍黎達本源。結舌何曾著空有。
米倉和尚
新到參。遶師三匝。敲禪床曰。不見主人公。終不下參眾。師曰。甚麼處情識去來。曰果然不在。師便打一拄杖。僧曰。幾落情識。師曰。村草步頭。逢著一箇。有甚麼話處。
丹霞山義安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如何是上座。曰恁麼即無異去也。師曰。誰向汝道。
本童禪師
因僧寫師真呈。師曰。此若是我。更呈阿誰。曰豈可分外也。師曰。若不分外。汝却收取。僧擬收。師打曰。正是分外強為。曰若恁麼即須呈於師也。師曰。收取收取。
大川禪師法嗣
長沙仙天禪師
新羅僧參。方展坐具擬禮拜。師捉住曰。未發本國時。道取一句。僧無語。師便推出曰。問伊一句。便道兩句 僧參展坐具。師曰。這裏會得。孤負平生去也。曰不向這裏會得。又作麼生。師曰。不向這裏會。更向那裏會。便打出 僧參。纔展坐具。師曰。不用通時暄。還我文彩未生時道理來。曰某甲有口。瘂却即閒。苦死覔箇臘月扇子作麼。師拈棒作打勢。僧把住曰。還我未拈棒時道理。師曰。隨我者隨之南北。不隨我者死住東西。曰隨與不隨且置。請師拈出東西南北。師便打 披雲來。纔入方丈。師便問。未見東越老人時。作麼生為物。曰祇見雲生碧嶂。焉知月落寒潭。師曰。祇與麼也難得。曰莫是未見時麼。師便喝。雲展兩手。師曰。錯怪人者。有甚麼限。雲掩耳而出。師曰。死却這漢平生也 洛瓶參。師問。甚處來。瓶曰南溪。師曰。還將南溪消息來麼。曰消即[A1]已消。息即未息。師曰。最苦是未息。瓶曰。且道未息箇甚麼。師曰。一回見面。千載忘名。瓶拂袖便出。師曰。弄死蛇手有甚麼限 僧參擬禮拜。師曰。野狐兒。見甚麼了。便禮拜。曰老禿奴。見甚麼了。便恁麼問。師曰。苦哉苦哉。仙天今日忘前失後。曰要且得時。終不補失。師曰。爭不如此。曰。誰甘。師呵呵大笑曰。遠之遠矣。僧四顧便出。
福州普光禪師
僧侍立次。師以手開胸曰。還委老僧事麼。曰猶有這箇在。師却掩胸曰。不妨太顯。曰有甚麼避處。師曰。的是無避處。曰即今作麼生。師便打。
大顛通禪師法嗣
漳州三平義忠禪師
福州楊氏子。初參石鞏。鞏常張弓架箭接機。師詣法席。鞏曰看箭。師乃撥開胸曰。此是殺人箭。活人箭又作麼生。鞏彈弓弦三下。師乃禮拜。鞏曰。三十年張弓架箭。祇射得半箇聖人。遂抝折弓箭。後參大顛。舉前話。顛曰。既是活人箭。為甚麼向弓弦上辨。平無對。顛曰。三十年後。要人舉此話也難得 師問大顛。不用指東劃西。便請直指。顛曰。幽州江口石人蹲。師曰。猶是指東劃西。顛曰。若是鳳凰兒。不向那邊討。師作禮。顛曰。若不得後句。前話也難圓 上堂。今時人出來。盡學馳求造作。將當自[A2]己眼目。有甚麼相當。汝欲學麼。不要諸餘。汝等各有本分事。何不體取。祇麼心憤憤口悱悱。有甚麼利益。分明向汝說。若要修行路。及諸聖建立化門。自有大藏教文在。若是宗門中事。汝切不得錯用心。僧問。宗門中。還有學路也無。師曰。有一路滑如苔。曰學人還攝得否。師曰。不擬心汝自看 問。黑豆未生芽時如何。師曰。佛亦不知 講僧問。三乘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龜毛拂子。兔角拄杖。大德。藏向甚麼處。曰龜毛兔角。豈是有耶。師曰。肉重千觔。智無銖兩 上堂。諸人若未曾見知識。即不可。若曾見作者來。便合體取些子意度。向巖谷間。木食草衣。恁麼去。方有少分相應。若馳求知解義句。即萬里望鄉關去也。珍重 問侍者。姓甚麼。者曰。與和尚同姓。師曰。你道三平姓甚麼。者曰。問頭何在。師曰。幾時問汝。者曰。問姓者誰。師曰。念汝初機。放汝三十棒 師有偈曰。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箇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 陞座次。有道士出眾。從東過西。一僧從西過東。師曰。適來道士。却有見處。師僧未在。士出禮曰。謝師接引。師便打。僧出作禮曰。乞師指示。師亦打。復謂眾曰。此兩件公案。作麼生斷。還有人斷得麼。如是三問。眾無對。師曰。既無人斷得。老僧自斷去也。乃擲下拄杖。歸方丈。
馬頰山本空禪師
上堂。祇這施為動轉。還合得本來祖翁麼。若合得。十二時中。無虗棄底道理。若合不得。喫茶說話。往往喚作茶話在。僧便問。如何免得不成茶話去。師曰。你識得口也未。曰如何是口。師曰。兩片皮也不識。曰如何是本來祖翁。師曰。大眾前不要牽爺恃娘。曰大眾欣然去也。師曰。你試點大眾性看。僧作禮。師曰。伊往往道一性一切性在。僧欲進語。師曰。孤負平生行脚眼 問去却即今言句。請師直指本來性。師曰。你迷源來。得多少時。曰即今蒙和尚指示。師曰。若指示你我即迷源。曰如何即是。師示頌曰。心是性體。性是心用。心性一如。誰別誰共。妄外迷源。祇者難洞。古今凡聖。如幻如夢。
本生禪師
拈拄杖示眾曰。我若拈起。你便向未拈起時作道理。我若不拈起。你便向拈起時作主宰。且道。老僧為人在甚處。時有僧出曰。不敢妄生節目。師曰。也知闍黎不分外。曰低低處平之有餘。高高處觀之不足。師曰。節目上更生節目。僧無對。師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
長髭曠禪師法嗣
潭州石室善道禪師
作沙彌時。長髭遣令受戒。謂之曰。汝回日。須到石頭處禮拜。師受戒後。乃參石頭。一日隨頭遊山次。頭曰。汝與我斫却面前樹子免礙我。師曰。不將刀來。頭乃抽刀倒與。師曰。何不過那頭來。頭曰。你用那頭作甚麼。師即大悟。便歸長髭。髭問。汝到石頭否。師曰。到即到。祇是不通號。髭曰。從誰受戒。師曰。不依他。髭曰。在彼即恁麼來。我這裏作麼生。師曰。不違背。髭曰。太忉忉生。師曰。舌頭未曾點著在。髭喝曰。沙彌出去。師便出。髭曰。爭得不遇於人 師尋值沙汰。乃作行者。居於石室。每見僧便豎起杖子曰。三世諸佛。盡由這箇。對者少得冥契。長沙聞乃曰。我若見。即令放下拄杖。別通箇消息。三聖將此語祇對。被師認破是長沙語。杏山聞三聖失機。乃親到石室。師見杏山僧眾相隨。潛入碓坊碓米。杏曰。行者接待不易。貧道難消。師曰。開心椀子盛將來。無葢盤子合取去。說甚麼難消。杏便休 仰山問。佛之與道。相去幾何。師曰。道如展手。佛似握拳。曰畢竟如何的當。可信可依。師以手撥空三下曰。無恁麼事。無恁麼事。曰還假看教否。師曰。三乘十二分教。是分外事。若與他作對。即是心境兩法。能所雙行。便有種種見解。亦是狂慧。未足為道。若不與他作對。一事也無。所以祖師道本來無一物。汝不見。小兒出胎時。可道我解看教。不解看教。當恁麼時。亦不知有佛性義無佛性義。及至長大。便學種種知解出來。便道我能我解。不知總是客塵煩惱。十六行中。嬰兒行為最。哆哆和和時。喻學道之人。離分別取捨心故。讚歎嬰兒。可況喻取之。若謂嬰兒是道。今時人錯會 師一夕與仰山翫月。山問。這箇月尖時。圓相甚麼處去。圓時尖相。又甚麼處去。師曰。尖時圓相隱。圓時尖相在(雲巖云。尖時圓相在。圓時無尖相。道吾云。尖時亦不尖。圓時亦不圓) 仰山辭。師送出門。乃召曰。闍黎。山應諾。師曰。莫一向去。却回這邊來 問曾到五臺否。師曰曾到。曰還見文殊麼。師曰見。曰文殊向行者道甚麼。師曰。文殊道。你生身父母。在深草裏。
青原下四世
道吾智禪師法嗣
潭州石霜山慶諸禪師
廬陵新淦陳氏子。依洪井四山鑾公落髮。詣洛下。學毗尼教。雖知聽制。終為漸宗。回抵溈山為米頭。一日篩米次。溈曰。施主物莫拋撒。師曰。不拋撒。溈於地上拾得一粒曰。汝道不拋撒。這箇是甚麼。師無對。溈曰。莫輕這一粒。百千粒盡從這一粒生。師曰。百千粒從這一粒生。未審這一粒。從甚麼處生。溈呵呵大笑歸方丈。溈至晚。上堂曰。大眾。米裏有蟲。諸人好看。後參道吾。問如何是觸目菩提。吾喚沙彌。彌應諾。吾曰。添淨瓶水著。良久。却問師。汝適來問甚麼。師擬舉。吾便起去。師於此有省。吾將順世。垂語曰。我心中有一物。久而為患。誰能為我除之。師曰。心物俱非。除之益患。吾曰。賢哉賢哉。師後避世混俗。於長沙瀏陽陶家坊。朝遊夕處。人莫能識。後因僧自洞山來。師問。和尚有何言句示徒。曰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良久曰。祇如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師曰。有人下語否。曰無。師曰。何不道出門便是草。僧回舉似洞山。山曰。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語。因茲。囊錐始露。果熟香飄。眾請住持 上堂。汝等諸人。自有本分事。不用馳求。無你是非處。無你咬嚼處。一代時教。整理時人脚手。凡有其由。皆落今時。直至法身非身。此是教家極則。我輩沙門。全無肯路。若分則差。不分則坐著泥水。但由心意妄說見聞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空中一片石。僧禮拜。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賴汝不會。若會即打破汝頭 問如何是和尚本分事。師曰。石頭還汗出麼 問到這裏為甚麼却道不得。師曰。脚底著口 問真身還出世也無。師曰。不出世。曰爭奈真身何。師曰。琉璃缾子口 問如何是和尚深深處。師曰。無鬚鎖子兩頭搖 師在方丈內。僧在牕外問。咫尺之間。為甚麼不覩師顏。師曰。徧界不曾藏。僧舉似雪峯。徧界不曾藏。意旨如何。峯曰。甚麼處不是石霜。師聞曰。這老漢著甚麼死急。峯聞曰。老僧罪過 (東禪齊云。祇如雪峯。是會石霜意。不會石霜意。若會。他為甚麼道死急。若不會。雪峯作麼不會。然法且無異。奈以師承不同。解之差別。他云徧界不曾藏。也須曾學來始得會。亂說即不可) 裴相公來。師拈起裴笏問。在天子手中為珪。在官人手中為笏。在老僧手中。且道喚作甚麼。裴無對。師乃留下笏 示眾。初機未覯大事。先須識取頭。其尾自至。疎山仁便問。如何是頭。師曰。直須知有。曰如何是尾。師曰。盡却今時。曰有頭無尾時如何。師曰。吐得黃金堪作甚麼。曰有尾無頭時如何。師曰。猶有依倚在。曰直得頭尾相稱時如何。師曰。渠不作箇解會。亦未許渠在 僧辭。師問。船去陸去。曰遇船即船。遇陸即陸。師曰。我道半途稍難。僧無對 問三千里外。遠聞石霜有箇不顧。師曰是。曰祇如萬象歷然。是顧不顧。師曰。我道不驚眾。曰不驚眾。是與萬象合。如何是不顧。師曰。徧界不曾藏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乃咬齒示之。僧不會。後問九峯曰。先師咬齒意旨如何。峯曰。我寧可截舌。不犯國諱。又問雲葢。葢曰。我與先師。有甚麼冤讐 問僧。近離甚處。曰審道。師於面前畫一畫曰。汝刺脚與麼來。還審得這箇麼。曰審不得。師曰。汝衲衣與麼厚。為甚却審這箇不得。曰某甲衲衣雖厚。爭奈審這箇不得。師曰。與麼則七佛出世。也救你不得。曰說甚七佛。千佛出世。也救某甲不得。師曰。太懵懂生。曰爭奈聻。師曰。參堂去。僧曰。喏喏 問童子不坐白雲床時如何。師曰。不打水魚自驚。洞山問。向前一箇童子。甚了事。如今向甚處去也。師曰。火焰上泊不得。却歸清凉世界去也 問佛性如虗空。是否。師曰。臥時即有。坐時即無 問忘收一足時如何。師曰。不共汝同盤 問風生浪起時如何。師曰。湖南城裏太煞閙。有人不肯過江西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落花隨水去。曰意旨如何。師曰。修竹引風來 問如何是塵劫來事。師曰。冬天則有。夏天則無 師頌洞山五位王子。誕生曰。天然貴胤本非功。德合乾坤育勢隆。始末一朝無雜種。分宮六宅不他宗。上和下睦陰陽順。共氣連枝器量同。欲識誕生王子父。鶴冲霄漢出銀籠。朝生曰。苦學論情世莫羣。出來凡事[A3]已超倫。詩成五字在冬雪。筆落分毫四海雲。萬卷積功彰聖代。一心忠孝輔明君。鹽梅不是生知得。金榜何勞顯至勳。末生曰。久棲巖谷用功夫。草榻柴扉守志孤。十載見聞心自委。一身冬夏衣縑無。澄凝含笑三秋思。清苦高名上哲圖。業就高科酬志極。比來臣相不當途。化生曰。傍分帝位為傳持。萬里山河布政威。紅影日輪凝下界。碧油風冷暑炎時。高低豈廢尊卑奉。五袴蘇途遠近知。妙印手持烟塞靜。當陽那肯露纖機。內生曰。九重密處復何宣。挂弊由來顯妙傳。祇奉一人天地貴。從他諸道自分權。紫羅帳合君臣隔。黃閣簾垂禁制全。為汝方隅宮屬戀。遂將黃葉止啼錢 師居石霜山。二十年間。學眾有長坐不臥。屹若株杌。天下謂之枯木眾 唐僖宗。聞師道譽。賜紫衣。師堅辭不受。文德戊申仲春朔。告寂。壽八十二。臘五十九。葬於院之西北隅。敕諡普會大師。塔曰見相。
潭州漸源仲興禪師
在道吾為侍者。因過茶與吾。吾提起盞曰。是邪是正。師叉手近前目視吾。吾曰。邪則總邪。正則總正。師曰。某甲不恁麼道。吾曰。汝作麼生。師奪盞子提起曰。是邪是正。吾曰。汝不虗為我侍者。師便禮拜 一日侍吾。往檀越家弔慰。師撫棺曰。生耶死耶。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師曰。為甚麼不道。吾曰。不道不道。歸至中路。師曰。和尚今日須與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吾曰。打即任打。道即不道。師便打。吾歸院曰。汝宜離此去。恐知事得知不便。師乃禮辭。隱於村院。經三年後。聞童子念觀音經。至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說法處。有省。遂焚香遙禮曰。信知先師遺言。終不虗發。自是我不會。却怨先師。先師既沒。唯石霜是嫡嗣。必為證明。乃造石霜。霜見便問。離道吾後。到甚處來。師曰。祇在村院寄足。霜曰。前來打先師因緣。會也未。師起身進前曰。却請和尚道一轉語。霜曰。不見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師乃述在村院得底因緣。遂禮拜。石霜設齋懺悔。他日持鍬復到石霜。於法堂上。從東過西。從西過東。霜曰作麼。師曰。覔先師靈骨。霜曰。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覔甚先師靈骨。師曰。正好著力。霜曰。這裏針劄。不入。著甚麼力。源持鍬肩上便出。(太原孚上座代云。先師靈骨猶在) 師後住漸源。一日在紙帳內坐。有僧來。撥開帳曰。不審。師以目視之。良久曰。會麼。曰不會。師曰。七佛[A4]已前事。為甚麼不會。僧舉似石霜。霜曰。如人解射。箭不虗發 一日寶葢約姪來訪。師便捲起簾子。在方丈內坐。約一見乃下却簾。便歸客位。師令侍者傳語。長老遠來不易。猶隔津在。約擒住侍者與一掌。者曰。不用打某甲。有堂頭和尚在。約曰。為有堂頭老漢。所以打你。者回舉似師。師曰。猶隔津在。
淥清禪師
僧問。不落道吾機。請師道。師曰。庭前紅莧樹。生葉不生花。僧良久。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正是道吾機。因甚麼不會。僧禮拜。師打曰。須是老僧打你始得 問如何是無相。師曰。山青水綠 僧參。師以目視之。僧曰。是箇機關。於某甲分上用不著。師彈指三下。僧遶禪床一匝。依位立。師曰。參堂去。僧始出。師便喝。僧却以目視之。師曰。灼然用不著。
雲巖晟禪師法嗣
𣵠州杏山鑒洪禪師
臨濟問。如何是露地白牛。師曰吽吽。濟曰。瘂却杏山口。師曰。老兄作麼生。濟曰。這畜生。師便休。示滅後茶毗。收五色舍利。建塔。
潭州神山僧密禪師
師在南泉打羅次。泉問。作甚麼。師曰打羅。曰手打脚打。師曰。却請和尚道。泉曰。分明記取。向後遇明眼作家。但恁麼舉似 師與洞山渡水。山曰。莫錯下脚。師曰。錯即過不得也。山曰。不錯底事作麼生。師曰。共長老過水 一日與洞山鉏茶園。山擲下钁頭曰。我今日一點氣力也無。師曰。若無氣力。爭解恁麼道。山曰。汝將謂有氣力底是那。師休去 裴大夫問僧。供養佛。佛還喫否。僧曰。如大夫祭家神。大夫舉似雲巖。巖曰。這僧未出家在。曰和尚又如何。巖曰。有幾般飯食。但一時下來。巖却問師。一時下來。又作麼生。師曰。合取鉢盂。巖肯之 問一地不見二地時如何。師曰。汝莫錯否。汝是何地 問生死事乞師一言。師曰。汝何時死去來。曰某甲不會。請師說。師曰。不會。須死一場始得 師與洞山行次。忽見白兔躍出。師曰。俊哉。大似白衣拜相。洞曰。老老大大。作這箇話說。師曰。你作麼生。洞曰。積代簪纓。暫時落魄 師把針次。洞山問曰。作甚麼。師曰。把針。洞曰把針事作麼生。師曰。針針相似。洞曰。二十年同行。作這箇語話。師曰。長老又作麼生。洞曰。如大地火發 師問洞山。智識所通莫不遊踐。徑截處乞師一言。洞曰。師伯意何得取功。師因斯頓覺。下語非常 後與洞山。過獨木橋。洞先過了。拈起木橋曰。過來。師喚价闍黎。洞乃放下橋木。
幽谿和尚
僧問。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時如何。師起身遶禪床。一匝而坐。僧擬進語。師與一蹋。僧歸位而立。師曰。汝恁麼我不恁麼。汝不恁麼我却恁麼。僧再擬進語。師又與一蹋曰。三十年後。吾道大行 問如何是祖師禪。師曰。泥牛步步出人前 問處處該不得時如何。師曰。夜半石人無影像。縱橫不辨往來源。
船子誠禪師法嗣
澧州夾山善會禪師
廣州廖氏子。幼歲出家。依年受戒。聽習經論。該練三學。出住潤州鶴林。因道吾勸發。往見船子。由是師資道契。(語見船子章)恭稟遺命。遁世忘機。尋以學者交湊。廬室星布。曉夕參依。咸通庚寅。眾請開法夾山 上堂。有祖以來。時人錯會。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為人師範。如此卻成狂人無智人去。他祇指示汝。無法本是道。道無一法。無佛可成。無道可得。無法可取。無法可捨。所以老僧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邊學。此人未具眼在。何故。皆屬所依。不得自在。本祇為生死茫茫。識性無自由分。千里萬里。求善知識。須具正眼。求脫虗謬之見。定取目前生死。為復實有。為復實無。若有人定得。許汝出頭。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何不向生死中定當取。何處更疑佛疑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汝若不會。更聽一頌。勞持生死法。唯向佛邊求。目前迷正理。撥火覔浮漚。僧問。從上立祖意教意。和尚為甚麼卻言無。師曰。三年不喫飯。目前無饑人。曰既是無饑人。某甲為甚麼不悟。師曰。祇為悟迷卻闍黎。復示偈曰。明明無悟法。悟法却迷人。長舒兩脚睡。無偽亦無真 問十二分教及祖意。和尚為甚麼不許人問。師曰。是老僧坐具。曰和尚以何法示人。師曰。虗空無挂針之路。子虗徒撚線之功。又曰會麼。曰不會。師曰。金粟之苗裔。舍利之真身。罔象之玄談。是野狐之窟宅 上堂。不知天曉。悟不由師龍門躍鱗。不墮漁人之手。但意不寄私緣。舌不親元旨。正好知音。此名俱生話。若向元旨疑去。賺殺闍黎。困魚止濼。鈍鳥棲蘆。雲水非闍黎。闍黎非雲水。老僧於雲水而得自在。闍黎又作麼生 西川座主。罷講徧參。到襄州華嚴處。問曰。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嚴曰。如車兩輪。如鳥二翼。主曰。將為禪門別有長處。元來無異。遂歸蜀。後聞師道播諸方。令小師持此語問。師曰。雕砂無鏤玉之談。結草乖道人之意。主聞舉遙禮曰。元來禪門中。別有長處 上堂。聞中生解。意下丹青。目前即美。久蘊成病。青山與白雲。從來不相到。機絲不挂梭頭事。文彩縱橫意自殊。嘉祥一路。智者知疏。瑞草無根。賢者不貴 問。如何是道。師曰。太陽溢目。萬里不挂片雲。曰不會。師曰。清清之水。遊魚目迷 問如何是本。師曰。飲水不迷源 問古人布髮掩泥當為何事。師曰。九烏射盡。一翳猶存。一箭墮地。天下黯黑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風吹荷葉滿池青。十里行人較一程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師曰。直須揮劒。若不揮劒。漁父棲巢。僧後問石霜。撥塵見佛時如何。霜曰。渠無國土。甚處逢渠。僧回舉似師。師上堂舉了。乃曰。門庭施設不如老僧。入理深談。猶較石霜百步 問兩鏡相照時如何。師曰。蚌呈無價寶。龍吐腹中珠 問如何是寂默中事。師曰。寢殿無人 師喫茶了。自烹一椀過與侍者。者擬接。師乃縮手曰。是甚麼。者無對 座主問。若是教意。某甲即不疑。祇如禪門中事如何。師曰。老僧祇解變生為熟 問如何是實際之理。師曰。石長無根樹。山含不動雲 問如何是出窟師子。師曰。虗空無影像。足下野雲生 師在溈山作典座。溈問。今日喫甚菜。師曰。二年同一春。溈曰。好好修事著。師曰。龍宿鳳巢 問如何識得家中寶。師曰。忙中爭得作閒人 問如何是相似句。師曰。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復曰會麼。曰不會。師曰。風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蛺蝶飛 問如何是一老一不老。師曰。青山元不動。㵎水鎮長流。手執夜明符。幾箇知天曉 上堂。金烏玉兔互爭輝。坐卻日頭。天下黯黑。上唇與下唇。從來不相識。明明向君道。莫令眼顧著。何也。日月未足為明。天下未足為大。空中不運斤。巧匠不遺蹤。見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師。尋常老僧道。目睹瞿曇。猶如黃葉。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祖師元旨。是破草鞋。寧可赤脚。不著最好 問如何是佛。師曰。此間無賓主。曰尋常與甚麼人對談。師曰。文殊與吾𢹂水去。普賢猶未折花來 上堂。我二十年住此山。未曾舉著宗門中事。有僧問。承和尚有言。二十年住此山。未曾舉著宗門中事。是否。師曰是。僧便掀倒禪床。師休去。至明日。普請掘一坑。令侍者請昨日僧至。曰老僧二十年。說無義語。今日請上座。打殺老僧。埋向坑裏。便請便請。若不打殺老僧。上座自著打死。埋在坑中始得。其僧歸堂。束裝潛去 上堂。百草頭薦取老僧。鬧市裏識取天子 虎頭上座參。師問。甚處來。曰湖南來。師曰。曾到石霜麼。曰要路經過。爭得不到。師曰。聞石霜有毬子話。是否。曰和尚也須急著眼始得。師曰。作麼生是毬子。曰跳不出。師曰。作麼生是毬杖。曰沒手足。師曰。且去。老僧未與闍黎相見。明日陞座。師曰。昨日新到在麼。頭出應諾。師曰。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頭曰。今日雖問。要且不是。師曰。片月難明。非關天地。頭曰。莫[(〦-一+尸)@豕]沸。便作掀禪床勢。師曰。且緩緩虧著上座甚麼處。頭豎起拳曰。目前還著得這箇麼。師曰。作家作家。頭又作掀禪床勢。師曰。大眾看。這一員戰將。若是門庭布列。山僧不如他。若據入理之談。也較山僧一級地 上堂。眼不挂戶。意不停元。直得靈草不生。猶是五天之位。珠光月魄。不是出頭時。此間無老僧。五路頭無闍黎 問如何是夾山境。師曰。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花落碧巖前(法眼云。我二十年祇作境話會。浮山遠云。直饒不作境話會亦未在。何故聻。犀因玩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師問僧。甚麼處來。曰洞山來。師曰。洞山有何言句示徒。曰尋常教學人三路學。師曰。何者三路。曰元路鳥道展手。師曰。實有此語否。曰實有。師曰。軌持千里鈔。林下道人悲 唐僖宗中和辛丑十一月七日。召主事曰。吾與眾僧。話道累歲。佛法深旨。各應自知。吾今幻質。時盡即去。汝等善保護。如吾在日。勿得雷同世人。輙生惆悵。言訖奄然而逝。塔於本山。壽七十七。臘五十七。敕諡[A5]傳明大師。塔曰永濟。
翠微學禪師法嗣
鄂州清平山安樂院令遵禪師
東平王氏子。初參翠微。便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微曰。待無人師向汝說。師良久曰。無人也。請和尚說。微下禪床。引師入竹園。師又曰。無人也。請和尚說。微指竹曰。這竿得恁麼長。那竿得恁麼短。師領旨 出住大通。上堂。舉初見翠微機緣。謂眾曰。先師入泥入水為我。自是我不識好惡。師自此盛弘化導 次遷清平。上堂。諸上座。夫出家人。須會佛意始得。若會佛意。不在僧俗男女貴賤。但隨家豐儉安樂便得。諸上座。盡是久處叢林。徧參尊宿。且作麼生會佛意。試出來大家商量。莫空氣高。至後一事無成。一生空度。若未會佛意。直饒頭上出水。足下出火。燒身鍊臂。聰慧多辯。聚徒一千二千。說法如雲如雨。講得天花亂墜。祇成箇邪說。爭競是非。去佛法大遠在。諸人幸值色身安徤。不值諸難。何妨近前。著些工夫。體取佛意好 問如何是大乘。師曰井索。曰如何是小乘。師曰錢貫 問如何是清平家風。師曰。一斗麫。作三箇蒸餅 問如何是禪。師曰。猢猻上樹尾連顛 問如何是有漏。師曰笊籬。曰如何是無漏。師曰木杓。曰覿面相呈時如何。師曰。分付與典座。自餘逗機方便。靡狥時情。逆順卷舒。語超格量。天祐丙寅正月二十五日。終於本山。壽七十五。敕諡法喜禪師。塔曰善應。
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
本州懷寧劉氏子。幼歲依洛下保唐滿出家。初習安般觀。次閱華嚴教。發明性海。復謁翠微。頓悟宗旨。(語見翠微章)由是放意周遊。後旋故土。隱投子山。結茅而居 一日趙州和尚至桐城縣。師亦出山。途中相遇。州乃問曰。莫是投子山主麼。師曰。茶鹽錢布施我。州先至庵中坐。師後歸。手𢹂一油缾。州曰。久嚮投子。及乎到來。祇見箇賣油翁。師曰。汝祇識賣油翁。且不識投子。州曰。如何是投子。師提起油缾曰。油油 州又問。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州曰。我早矦白。伊更矦黑 上堂。汝諸人來這裏。擬覔新鮮語句。攢華四六圖。口裏有可道。我老兒氣力稍劣。脣舌遲鈍。亦無閒言語與汝。汝若問。我便隨汝答。也無元妙可及於汝。亦不教汝垛根。終不說向上向下。有佛有法。有凡有聖。亦不存坐繫縛。汝諸人。變現千般。總是汝自生見解。擔帶將來。自作自受。我這裏無可與汝。也無表無裏說似。諸人有疑便問。僧問。表裏不收時如何。師曰。汝擬向這裏垛根。便下座 問大藏教中。還有奇特事也無。師曰。演出大藏教 問如何是眼未開時事。師曰。目淨修廣如青蓮 問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曰。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問枯木中。還有龍吟也無。師曰。我道。髑髏裏有師子吼 問一法普潤一切羣生。如何是一法。師曰。雨下也 問一塵含法界時如何。師曰。早是數塵也 問學人擬欲修行時如何。師曰。虗空不曾爛壞 巨榮禪客參次。師曰。老僧未曾有一言半句。挂諸方唇齒。何用要見老僧。榮曰。到這裏不施三拜。要且不甘。師曰。出家兒得恁麼沒碑記。榮乃遶禪床一匝而去。師曰。有眼無耳朵。六月火邊坐 問一切聲是佛聲。是不。師曰是。曰和尚莫𡱰沸盌鳴聲。師便打 問麤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是不。師曰是。曰喚和尚作頭驢得麼。師便打 問如何是十身調御。師下禪床立 一日師指庵前一片石。謂雪峯曰。三世諸佛。總在裏許。峯曰。須知有不在裏許者。師曰。不快漆桶。師與雪峯遊龍眠。有兩路。峯問。那箇是龍眠路。師以杖指之。峯曰。東去西去。師曰。不快漆桶。問一槌便就時如何。師曰。不是性燥漢。曰不假一槌時如何。師曰。不快漆桶。峯問。此間還有人參也無。師將钁頭拋向峯面前。峯曰。恁麼則當處掘去也。師曰。不快漆桶。峯辭。師送出門。召曰道者。峯回首應諾。師曰。途中善為 問故歲[A6]已去。新嵗到來。還有不渉二途者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不涉二途者。師曰。元正啟祚萬物咸新 問依稀似半月。彷彿若三星。乾坤收不得。師於何處明。師曰。道甚麼。曰想師祇有湛水之波。且無滔天之浪。師曰。閒言語 問類中來時如何。師曰。人類中來。馬類中來 問祖祖相傳。傳箇甚麼。師曰。老僧不解妄語 問如何是出門不見佛。師曰。無所覩。曰如何是入室別爺娘。師曰。無所生 問如何是火焰裏藏身。師曰。有甚麼掩處。曰如何是炭庫裏藏身。師曰。我道汝黑似漆 問如何是末後一句。師曰。最初明不得 問從苗辨地。因語識人。未審將何辨識。師曰。引不著 問院中有三百人。還有不在數者也無。師曰。一百年前。五十年後看取 問僧。久嚮疎山薑頭。莫便是否。僧無對(法眼代云。嚮重和尚日久) 問抱璞投師。請師雕琢。師曰。不為楝梁材。曰恁麼則卞和無出身處也。師曰。擔帶即𥩵竮辛苦。曰不擔帶時如何。師曰。不教汝抱璞投師。更請雕琢 問那叱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如何是那叱本來身。師放下拂子叉手 問佛法二字。如何辨得清濁。師曰。佛法清濁。曰學人不會。師曰。汝適來問箇甚麼 問一等是水。為甚麼海鹹河淡。師曰。天上星。地下木 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彌勒覔箇受記處不得 問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時如何。師作色曰。這箇師僧。好發業殺人 問和尚自住此山。有何境界。師曰。[A7]叉角女子白頭絲 問如何是無情說法。師曰惡 問如何是毗盧。師曰。[A8]已有名字。曰如何是毗盧師。師曰。未有毗盧時會取 問歷落一句請師道。師曰。好 問四山相逼時如何。師曰。五蘊皆空 問一念未生時如何。師曰。真箇謾語 問凡聖相去幾何。師下禪床立 問學人一問即和尚答。忽若千問萬問時如何。師曰。如鷄抱卵 問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如何是我。師曰。推倒這老胡。有甚麼罪過 問如何是和尚師。師曰。迎之不見其首。隨之罔眺其後 問鑄像未成。身在甚麼處。師曰。莫造作。曰爭奈現不現何。師曰。隱在甚麼處 問無目底人如何進步。師曰。徧十方。曰無目為甚麼徧十方。師曰。還更著得目也無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不諱 問月未圓時如何。師曰。吞卻三箇四箇。曰圓後如何。師曰。吐卻七箇八箇 問日月未明。佛與眾生在甚麼處。師曰。見老僧嗔便道嗔見老僧喜便道喜 問僧。甚麼處來。曰東西山禮祖師來。師曰。祖師不在東西山。僧無對 (法眼代云。和尚識祖師) 問如何是元中的。師曰。不到汝口裏道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與人為師。曰見後如何。師曰。不與人為師 問諸佛出世。為一大事因緣。和尚出世。當為何事。師曰。尹司空請老僧開堂 問如何是佛。師曰。幻不可求 問千里投師。乞師一接。師曰。今日老僧腰痛 菜頭請益。師曰。且去。待無人時來。頭明日伺得無人又來。師曰。近前來。頭近前。師曰。輙不得舉似於人 問併卻咽喉脣吻請師道。師曰。汝祇要我道不得 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徧天徧地。曰來後如何。師曰。葢覆不得 問如何是無情說法。師曰。莫惡口 問和尚未見先師時如何。師曰。通身不奈何。曰見後如何。師曰。通身撲不碎。曰。還從師得也無。師曰。終不相孤負。曰恁麼則從師得也。師曰。得箇甚麼。曰恁麼則孤負先師也。師曰。非但孤負先師。亦乃孤負老僧 問七佛是文殊弟子。文殊還有師也無。師曰。適來恁麼道。也大似屈己推人 問金鷄未鳴時如何。師曰。無這箇音響。曰鳴後如何。師曰。各自知時 問師子是獸中之王。為甚麼被六塵吞。師曰。不作大無人我 師居投子山三十餘載。往來激發請益者。常盈於室 中和中。巢宼暴起。天下喪亂。有狂徒持刃。問師曰。住此何為。師乃隨宜說法。渠魁聞而拜伏。脫身服施之而去。乾化甲戌四月六日示微疾。眾請醫。師曰。四大動作。聚散常程。汝等勿慮。吾自保矣。言訖。跏趺而寂。敕諡慈濟大師。塔曰真寂。
安吉州道場山如訥禪師
僧問。如何是教意。師曰。汝自看。僧禮拜。師曰。明月鋪霄漢。山川勢自分 問如何得聞性不隨緣去。師曰。聽汝看。僧禮拜。師曰。聾人也唱胡笳調。好惡高低自不聞。曰恁麼則聞性宛然也。師曰。石從空裏立。火向水中焚 問虗空還有邊際否。師曰。汝也太多知。僧禮拜。師曰。三尺杖頭挑日月。一塵飛起任遮天 問如何是道人。師曰。行運無踪跡。起坐絕人知。曰如何即是。師曰。三爐力盡無烟𦦨。萬頃平田水不流 問一念不生時如何。師曰。堪作甚麼。僧無語。師又曰。透出龍門雲雨合。山川大地入無踪 師目有重瞳。手垂過膝。自翠微受訣。止於此山。薙草卓庵。學徒四至。廣闡法化。遂成叢社焉。寂後有壞衲三事。及開山拄杖木屐。今在影堂中。
建州白雲約禪師
僧問。不坐徧空堂。不居無學位。此人合向甚麼處安置。師曰。青天無電影 韶國師參。師問。甚麼處來。韶曰。江北來。師曰。船來陸來。曰船來。師曰。還逢見魚鱉麼。曰往往遇之。師曰。遇時作麼生。韶曰。咄。縮頭去。師大笑。
孝義性空禪師法嗣
歙州茂源禪師
因平田參。師欲起身。田乃把住曰。開口即失。閉口即喪。去此二途。請師速道。師以手掩耳。田放手曰。一步易。兩步難。師曰。著甚麼死急。田曰。若非此師。不免諸方點檢。師不對。
棗山光仁禪師
上堂眾集。師於座前謂眾曰。不負平生行脚眼目。致箇問來。還有麼。眾無對。師曰。若無。即陞座去也。便登座。僧出禮拜。師曰。負我且從。爭奈大眾何。便歸方丈。翌日有僧。請辨前語意旨如何。師曰。齋時有飯與汝喫。夜後有床與汝眠。一向煎迫我作甚麼。僧禮拜。師曰苦苦。僧曰請師直指。師乃垂足曰。舒縮一任老僧。
五燈全書卷第十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 81 冊 No. 1571 五燈全書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6-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