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燈會元卷第九
溈仰宗
南嶽下三世
百丈海禪師法嗣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

南嶽下四世
溈山祐禪師法嗣
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禪師

鄧州香嚴智閑禪師
青州人也。厭俗辭親。觀方慕道。在百丈時性識聰敏。參禪不得。洎丈遷化。遂參溈山。山問。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師被一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歎曰。畫餅不可充飢。屢乞溈山說破。山曰。我若說似汝。汝[A19]已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干汝事。師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却。曰。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箇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乃泣辭溈山。直過南陽覩忠國師遺跡。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讚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頌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溈山聞得。謂仰山曰。此子徹也。仰曰。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仰後見師。曰。和尚讚歎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師舉前頌。仰曰。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別更說看。師又成頌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師復有頌曰。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乃報溈山。曰。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玄覺云。且道如來禪與祖師禪分不分。長慶稜云。一時坐却)。師初開堂。溈山令僧送書并拄杖至。師接得便哭。蒼天。蒼天。僧曰。和尚為甚麼如此。師曰。祇為春行秋令。上堂。道由悟達。不在語言。況是密密堂堂。曾無間隔。不勞心意。暫借回光。日用全功。迷徒自背。僧問。如何是香嚴境。師曰。華木不滋。問。如何是僊陀婆。師敲禪牀曰。過這裏來。問。如何是現在學。師以扇子旋轉示之。曰。見麼。僧無語。問。如何是正命食。師以手撮而示之。問。如何是無表戒。師曰。待闍黎作俗即說。問。如何是聲色外相見一句。師曰。如某甲未住香嚴時。且道在甚麼處。曰。恁麼則亦不敢道有所在。師曰。如幻人心心所法。問。如何是直截根源佛所印。師拋下拄杖。散手而去。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今年霜降早。蕎麥總不收。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以手入懷作拳。展開與之。僧乃跪膝。以兩手作受勢。師曰。是甚麼。僧無對。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和尚道。師曰。獵師前不得說本師戒。上堂。若論此事。如人上樹。口銜樹枝。脚不踏枝。手不攀枝。樹下忽有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不對他。又違他所問。若對他。又喪身失命。當恁麼時作麼生即得。時有虎頭招上座出眾云。樹上即不問。未上樹時請和尚道。師乃呵呵大笑。師問。僧甚處來。曰。溈山來。師曰。和尚近日有何言句。曰。有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和尚竪起拂子。師曰。彼中兄弟作麼生會。曰。彼中商量道。即色明心。附物顯理。師曰。會即便會。著甚死急。僧却問。師意如何。師亦竪起拂子(玄沙云。祇這香嚴脚跟未點地。雲居錫云。甚麼處是香嚴脚跟未點地處)。師有偈曰。子啐母啄。子覺母殻。子母俱亡。應緣不錯。同道唱和。妙玄獨脚。師凡示學徒。語多簡直。有偈頌二百餘篇。隨緣對機。不拘聲律。諸方盛行。後[A20]諡襲燈禪師。
杭州徑山洪諲禪師
吳興人也。僧問。掩息如灰時如何。師曰。猶是時人功幹。曰。幹後如何。師曰。耕人田不種。曰。畢竟如何。師曰。禾熟不臨場。問。龍門不假風雷勢便透得者如何。師曰。猶是一品二品。曰。此既是階級。向上事如何。師曰。吾不知有汝龍門。問。如霜如雪時如何。師曰。猶是污染。曰。不污染時如何。師曰。不同色。許州全明上座先問石霜。一毫穿眾穴時如何。霜曰。直須萬年去。曰。萬年後如何。霜曰。登科任汝登科。㧞萃任汝㧞萃。後問師曰。一毫穿眾穴時如何。師曰。光靴任汝光靴。結果任汝結果。問。如何是長。師曰。千聖不能量。曰。如何是短。師曰。蟭螟眼裏著不滿。其僧不肯。便去舉似石霜。霜曰。祇為太近實頭。僧却問霜。如何是長。霜曰。不屈曲。曰。如何是短。霜曰。雙陸盤中不喝彩。佛日長老訪師。師問。伏承長老獨化一方。何以薦遊峰頂日。曰。朗月當空挂。冰霜不自寒。師曰。莫是長老家風也無。日曰。峭峙萬重關。於中含寶月。師曰。此猶是文言。作麼生是長老家風。日曰。今日賴遇佛日。却問隱密全真。時人知有道不得。太省無辜。時人知有道得。於此二途。猶是時人升降處。未審和尚親道自道如何道。師曰。我家道處無可道。日曰。如來路上無私曲。便請玄音和一場。師曰。任汝二輪更互照。碧潭雲外不相關。日曰。為報白頭無限客。此回年少莫歸鄉。師曰。老少同輪無向背。我家玄路勿參差。日曰。一言定天下。四句為誰宣。師曰。汝言有三四。我道其中一也無。師因有偈曰。東西不相顧。南北與誰留。汝言有三四。我道一也無。光化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白眾而化。
滁州定山神英禪師
因椑樹省和尚行脚時參問。不落數量。請師道。師提起數珠曰。是落不落。樹曰。圓珠三竅。時人知有。請師圓前話。師便打。樹拂袖便出。師曰。三十年後槌胸大哭去在。樹住後示眾曰。老僧三十年前至定山。被他熱謾一上。不同小小。師見首座洗衣。遂問。作甚麼。座提起衣示之。師曰。洗底是甚衣。座曰。關中使鐵錢。師喚維那。移下座挂搭著。
益州應天和尚
僧問。人人盡有佛性。如何是和尚佛性。師曰。汝喚甚麼作佛性。曰。恁麼則和尚無佛性也。師乃呌。快活。快活。
福州九峰慈慧禪師
初在溈山。山上堂曰。汝等諸人。祇得大機。不得大用。師便抽身出去。溈召之。師更不回顧。溈曰。此子堪為法器。一日辭溈山。曰。某甲辭違和尚。千里之外不離左右。溈動容曰。善為。
京兆府米和尚(亦謂七師)
參學後。歸受業寺。有老宿問。月中斷井索。時人喚作蛇。未審七師見佛喚作甚麼。師曰。若有佛見。即同眾生(法眼別云。此是甚麼時節問。法燈別云。喚底不是)。老宿曰。千年桃核。師令僧去問仰山曰。[A22]今時[A23]還假悟也無。仰曰。悟即不無。爭奈落在第二頭。師深肯之。又令僧問洞山曰。那箇究竟作麼生。洞曰。却須問他始得。師亦肯之。僧問。自古上賢。還達真正理也無。師曰。達。曰。祇如真正理作麼生達。師曰。當時霍光賣假銀城與單于。契書是甚麼人做。曰。某甲直得杜口無言。師曰。平地教人作保。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醜陋任君嫌。不挂雲霞色。
晉州霍山和尚
因仰山一僧到。自稱集雲峯下四藤條天下大禪佛參。師乃喚維那。打鐘著。大禪佛驟步而去。
元康和尚
因訪石樓。樓纔見便收足坐。師曰。得恁麼威儀周足。樓曰。汝適來見箇甚麼。師曰。無端被人領過。樓曰。須是與麼始為真見。師曰。苦哉。賺殺幾人來。樓便起身。師曰。見則見矣。動則不動。樓曰。盡力道不出定也。師拊掌三下。後有僧舉似南泉。泉曰。天下人斷這箇漢是非不得。[A24]若斷得。與他同參。
蘄州三角山法遇庵主
因荒亂。魁師入山。執刃而問。和尚有甚財寶。師曰。僧家之寶。非君所宜。魁曰。是何寶。師震聲一喝。魁不悟。以刃加之。
襄州王敬初常侍
視事次。米和尚至。公乃舉筆示之。米曰。還判得虗空否。公擲筆入宅。更不復出。米致疑。明日憑鼓山供養主入探其意。米亦隨至。潛在屏蔽間偵伺。供養主纔坐。問曰。昨日米和尚有甚麼言句。便不相見。公曰。師子齩人。韓獹逐塊。米聞此語。即省前謬。遽出朗笑曰。我會也。我會也。公曰。會即不無。你試道看。米曰。請常侍舉。公乃竪起一隻筯。米曰。這野狐精。公曰。這漢徹也。問僧。一切眾生還有佛性也無。曰。有。公指壁上畵狗子曰。這箇還有也無。僧無對。公自代曰。看齩著汝。
南嶽下五世
仰山寂禪師法嗣
袁州仰山西塔光穆禪師
僧問。如何是正聞。師曰。不從耳入。曰。作麼生。師曰。還聞麼。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同別且置。汝道瓶觜裏甚麼物出來入去。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汝無佛性。問。如何是頓。師作圓相示之。曰。如何是漸。師以手空中撥三下。
袁州仰山南塔光涌禪師
豫章豐城章氏子。母乳之夕。神光照庭。廐馬皆驚。因以光涌名之。少甚俊敏。依仰山剃度。北遊謁臨濟。復歸侍山。山曰。汝來作甚麼。師曰。禮覲和尚。山曰。還見和尚麼。師曰。見。山曰。和尚何似驢。師曰。某甲見和尚亦不似佛。山曰。若不似佛。似箇甚麼。師曰。若有所似。與驢何別。山大驚曰。凡聖兩忘。情盡體露。吾以此驗人。二十年無決了者。子保任之。山每指謂人曰。此子肉身佛也。僧問。文殊是七佛之師。文殊還有師否。師曰。遇緣即有。曰。如何是文殊師。師竪起拂子。僧曰。莫祇這便是麼。師放下拂子。叉手。問。如何是妙用一句。師曰。水到渠成。問。真佛住在何處。師曰。言下無相。也不在別處。
晉州霍山景通禪師
初參仰山。山閉目坐。師乃翹起右足曰。如是。如是。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中華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景通亦如是。仰山起來。打四藤條。師因此自稱。集雲峰下四藤條天下大禪師(歸宗下。亦名大禪佛有智通)。住後。有行者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乃禮拜。者曰。和尚為甚麼禮俗人。師曰。汝不見道尊重弟子。師問僧。甚麼處來。僧提起坐具。師曰。龍頭蛇尾。問。如何是佛。師便打。僧亦打。師曰。汝打我有道理。我打汝無道理。僧無語。師又打趂出。師化緣將畢。先備薪於郊野。徧辭檀信。食訖至薪所。謂弟子曰。日午當來報。至日午。師自執炬登積薪上。以笠置頂後。作圓光相。手執拄杖。作降魔杵勢。立終於紅焰中。
杭州無著文喜禪師
嘉禾語溪人也。姓朱氏。七歲。依本邑常樂寺(今崇福也)。國清出家剃染。後習律聽教。屬會昌澄汰。反服韜晦。大中初。例重懺度於鹽官齊峯寺。後謁大慈山性空禪師。空曰。子何不徧參乎。師直往五臺山華嚴寺。至金剛窟禮謁。遇一老翁牽牛而行。邀師入寺。翁呼均提。有童子應聲出迎。翁縱牛。引師陞堂。堂宇皆耀金色。翁踞牀指繡墩命坐。翁曰。近自何來。師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師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翁曰。多少眾。師曰。或三百。或五百。師却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師曰。多少眾。翁曰。前三三。後三三。翁呼童子致茶。并進酥酪。師納其味。心意豁然。翁拈起玻瓈盞。問曰。南方還有這箇否。師曰。無。翁曰。尋常將甚麼喫茶。師無對。師覩日色稍晚。遂問翁。擬投一宿得否。翁曰。汝有執心在。不得宿。師曰。某甲無執心。翁曰。汝曾受戒否。師曰。受戒久矣。翁曰。汝若無執心。何用受戒。師辭退。翁令童子相送。師問童子。前三三。後三三。是多少。童召。大德。師應諾。童曰。是多少。師復問曰。此為何處。童曰。此金剛窟般若寺也。師悽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見。即稽首童子。願乞一言為別。童說偈曰。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裏無嗔吐妙香。心裏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言訖。均提與寺俱隱。但見五色雲中。文殊乘金毛師子往來。忽有白雲自東方來。覆之不見。時有滄州菩提寺僧修政等至。尚聞山石震吼之聲。師因駐錫五臺。咸通三年至洪州觀音參仰山。頓了心契。令充典座。文殊嘗現於粥鑊上。師以攪粥篦便打。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殊乃說偈曰。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蔕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一日。有異僧來求齋食。師減[A25]己分饋之。仰山預知。問曰。適來果位人至。汝給食否。師曰。輟[A26]己回施。仰曰。汝大利益。後旋浙住龍泉寺。僧問。如何是涅槃相。師曰。香煙盡處驗。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喚院主來。這師僧患顛。問。如何是自[A27]己。師默然。僧罔措。再問。師曰。青天蒙昧。不向月邊飛。錢王奏賜紫衣。署無著禪師。將順寂。於子夜告眾曰。三界心盡。即是涅槃。言訖。跏趺而終。白光照室。竹樹同色。塔于靈隱山之西塢。天福二年宣城帥田頵應杭將許思叛渙。縱兵大掠。發師塔。覩肉身不壞。爪髮俱長。武肅錢王異之。遣裨將邵志重加封[A28]瘞。至皇朝嘉定庚辰。遷于淨慈山智覺壽禪師塔左。
新羅國五觀山順支了悟禪師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竪拂子。僧曰。莫這箇便是。師放下拂子。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麼字。師作圓相示之。有僧於師前作五花圓相。師畫破作一圓相。
袁州仰山東塔和尚
僧問。如何是君王劒。師曰。落䌫不[A29]采功。曰。用者如何。師曰。不落人手。問。法王與君王相見時如何。師曰。兩掌無私。曰。見後如何。師曰。中間絕像。
香嚴閑禪師法嗣
吉州止觀和尚
僧問。如何是毗盧師。師攔胷與一拓。問。如何是頓。師曰。非梁陳。
壽州紹宗禪師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有官人謂師曰。見說江西不立宗。師曰。遇緣即立。曰。遇緣立箇甚麼。師曰。江西不立宗。
益州南禪無染禪師
僧問。無句之句。師還答也無。師曰。從來祇明恁麼事。曰。畢竟如何。師曰。且問看。
益州長平山和尚
僧問。視瞬不及處如何。師曰。我眨眼也沒工夫。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西天來。唐土去。
益州崇福演教禪師
僧問。如何是寬廓之言。師曰。無口得道。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今日明日。
安州大安山清幹禪師
僧問。從上諸聖。從何而證。師乃斫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羊頭車子推明月。
終南山豐德寺和尚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觸事面牆。問。如何是本來事。師曰。終不更問人。
均州武當山佛巖喗禪師
僧問。某甲頃年有疾。又中毒藥。請師醫。師曰。二宜湯一椀。問。如何是佛向上事。曰。螺髻子。曰。如何是佛向下事。師曰。蓮華座。
徑山諲禪師法嗣
洪州米嶺和尚
常語曰。莫過於此。僧問。未審是甚麼莫過於此。師曰。不出是。僧後問長慶。為甚麼不出是。慶曰。汝擬喚作甚麼。
南嶽下六世
西塔穆禪師法嗣
吉州資福如寶禪師
僧問。如何是應機之句。師默然。問。如何是玄旨。師曰。汝與我掩却門。問。魯祖面壁。意作麼生。師曰。沒交涉。問。如何是從上真正眼。師槌𮌎曰。蒼天。蒼天。曰。借問有何妨。師曰。困。問。這箇還受學也無。師曰。未曾钁地栽虗空。問。如何是衲僧急切處。師曰。不過此。問曰。學人未問[A31]已前。請師道。師曰。噫。問。如何是一塵入正受。師作入定勢。曰。如何是諸塵三昧起。師曰。汝問阿誰。問。如何是一路涅槃門。師彈指一聲。又展開兩手。曰。如何領會。師曰。不是秋月明。子自橫行八九。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飯後三椀茶。師一日拈起蒲團。示眾曰。諸佛菩薩。入理聖人。皆從這裏出。便擲下。擘開胷曰。作麼生。眾無對。問。學人創入叢林。一夏將末。未蒙和尚指教。願垂提拯。師拓開曰。老僧住持[A32]已來。未曾瞎却一人眼。師有時坐良久。周視左右曰。會麼。眾曰。不會。師曰。不會即謾汝去也。師一日將蒲團於頭上。曰。汝諸人恁麼時難共語。眾無對。師將坐。却曰。猶較些子。
南塔涌禪師法嗣
郢州芭蕉山慧清禪師
新羅國人也。上堂。拈拄杖示眾曰。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靠拄杖下座。僧問。如何是芭蕉水。師曰。冬溫夏凉。問。如何是吹毛劒。師曰。進前三步。曰。用者如何。師曰。退後三步。問。如何是和尚為人一句。師曰。祇恐闍黎不問。上堂。會麼。相悉者少。珍重。問。不語有問時如何。師曰。未出三門千里程。問。如何是自[A33]己。師曰。望南看北斗。問。光境俱亡。復是何物。師曰。知。曰。知箇甚麼。師曰。建州九郎。上堂。如人行次。忽遇前面萬丈深坑。背後野火來逼。兩畔是荊棘叢林。若也向前。則墮在坑壍。若也退後。則野火燒身。若也轉側。則被荊棘林礙。當與麼時。作麼生免得。若也免得。合有出身之路。若免不得。墮身死漢。問。如何是提婆宗。師曰。赤幡在左。問僧。近離甚處。僧曰。請師試道看。師曰。將謂是舶上商人。元來是當州小客。問。不問二頭三首。請師直指本來面目。師默然正坐。問。賊來須打。客來須看。忽遇客賊俱來時如何。師曰。屋裏有一緉破草鞋。曰。祇如破草鞋。還堪受用也無。師曰。汝若將去。前凶後不吉。問。北斗藏身。意旨如何。師曰。九九八十一。乃曰。會麼。曰。不會。師曰。一二三四五。師謂眾曰。我年二十八。到仰山參見南塔。見上堂曰。汝等諸人。若是箇漢。從孃肚裏出來便作師子吼。好麼。我於言下歇得身心。便住五載。僧問。古佛未出興時如何。師曰。千年茄子根。曰。出興後如何。師曰。金剛努出眼。上堂。良久曰。也大相辱。珍重。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曰。汝問那箇祖師意。曰。達磨西來意。師曰。獨自棲棲暗渡江。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知。曰。見後如何。師曰。知。問。甚麼物無兩頭。甚麼物無背面。師曰。我身無兩頭。我語無背面。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一不得問。二不得休。曰。學人不會。師曰。第三度來。與汝相見。
越州清化全怤禪師
吳郡崑山人也。初參南塔。塔問。從何而來。師曰。鄂州。塔曰。鄂州使君名甚麼。師曰。化下不敢相觸忤。曰。此地道不畏。師曰。大丈夫何必相試。塔囅(丑忍切)然而笑。遂乃印可。時廬陵安福縣宰建應國禪苑。迎師聚徒。本道上聞。賜名清化。僧問。如何是和尚急切為人處。師曰。朝看東南。暮看西北。曰。不會。師曰。徒誇東陽客。不識西陽珍。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我却不知。曰。和尚為甚麼不知。師曰。不可青天白日尿牀也。師後還故國。錢氏文穆王特加禮重。晉天福二年丁酉歲。錢氏戍將闢雲峰山建院。亦以清化為名。延師開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華表柱頭木鶴飛。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未審將甚麼對。師曰。眼裏瞳人吹呌子。問。和尚年多少。師曰。始見去年九月九。如今又見秋葉黃。曰。恁麼則無數也。師曰。問取黃葉。曰。畢竟事如何。師曰。六隻骰子滿盆紅。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師曰。長江無間斷。聚沫任風飄。曰。還受祭祀也無。師曰。祭祀即不無。曰。如何祭祀。師曰。漁歌舉櫂。谷裏聞聲。忠獻王賜紫方袍。師不受。王改以衲衣。仍號純一禪師。師曰。吾非飾讓也。慮後人倣吾而逞欲耳。開運四年秋。示寂。時大風摧震竹木。
韶州黃連山義初明微禪師
僧問。三乘十二分教即不問。請師開口不答話。師曰。寶華臺上定古今。曰。如何是寶華臺上定古今。師曰。一點墨子。輪流不移。曰。學人全體不會。請師指示。師曰。靈覺雖轉。空華不墜。問。古路無蹤。如何進步。師曰。金烏遶須彌。元與劫同時。曰。恁麼則得達於彼岸也。師曰。黃河三千年一度清。廣主劉氏嚮師道化。請入府內說法。僧問。人王與法王相見時如何。師曰。兩鏡相照。萬象歷然。曰。法王心要。達磨西來。五祖付與曹谿。自此不傳衣鉢。未審碧玉階前。將何付囑。師曰。石羊水上行。木馬夜翻駒。曰。恁麼則我王有感。萬國歸朝。師曰。時人盡唱太平歌。問。如何是佛。師曰。𮌎題卍字。背負圓光。問。如何是道。師展兩手示之。僧曰。佛之與道。相去幾何。師曰。如水如波。
韶州慧林鴻究妙濟禪師
僧問。千聖常行此路。如何是此路。師曰。果然不見。問。魯祖面壁。意旨如何。師曰。有甚麼雪處。問。如何是急切事。師曰。鈍漢。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諸方大例。問。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師曰。新修梵宇。
南嶽下七世
資福寶禪師法嗣
吉州資福貞邃禪師
僧問。和尚見古人。得何意旨便歇去。師作此[○@魚]相示之。問。如何是古人歌。師作此○相示之。問。如何是最初一句。師曰。未具世界時。闍黎亦在此。問。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師良久。問。古人道。前三三。後三三。意旨如何。師曰。汝名甚麼。曰。某甲。師曰。喫茶去。上堂。隔江見資福剎竿便回去。脚跟下好與三十棒。況過江來。時有僧纔出。師曰。不堪共語。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山河大地。
吉州福壽和尚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展手。問。文殊騎師子。普賢騎象王。未審釋迦騎甚麼。師舉手云。㖿。㖿。
潭州鹿苑和尚
僧問。餘國作佛。還有異名也無。師作此○相示之。問。如何是鹿苑一路。師曰。吉獠舌頭問將來。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南嶽石橋。曰。如何是出門合轍。師曰。拄杖頭鞋。上堂。展手曰。天下老和尚.諸上座命根。總在這裏。有僧出曰。還收得也無。師曰。天台石橋側。曰。某甲不恁麼。師曰。伏惟尚饗。問。如何是世尊不說說。師曰。須彌山倒。曰。如何是迦葉不聞聞。師曰。大海枯竭。
芭蕉清禪師法嗣
郢州芭蕉山繼徹禪師
初參風穴。穴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泥彈子。穴異之。次謁先芭蕉。蕉上堂舉仰山道。兩口一無舌。此是吾宗旨。師豁然有省。住後。僧問。如何是林溪境。師曰。有山有水。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三門前。佛殿後。問。如何是深深處。師曰。石人開石戶。石鎻兩頭搖。上堂。昔日如來於波羅奈國。梵王請轉法輪。如來不[A34]已而[A35]已。有屈宗風。隨機逗教。遂有三乘名字。流傳於天上人間。至今光揚不墜。若據祖宗門下。天地懸殊。上上根機。頓超不異。作麼生是混融一句。還有人道得麼。若道得。有參學眼。若道不得。天寬地窄。便下座。上堂。眼中無翳。空裏無花。水長船高。泥多佛大。莫將問來。我也無答。會麼。問在答處。答在問處。便下座。問。三乘十二分教即不問。如何是宗門一句。師曰。七縱八橫。曰。如何領會。師曰。泥裏倒。泥裏起。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著體汗衫。問。有一人不舍生死。不證涅槃。師還提擕也無。師曰。不提擕。曰。為甚麼不提擕。師曰。林溪粗識好惡。問。如何是吹毛劒。師曰。透。曰。用者如何。師曰。鈍。問。寂寂無依時如何。師曰。未是衲僧分上事。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師曰。要行即行。要坐即坐。師有偈曰。芭蕉的旨。不挂唇齒。木童唱和。石人側耳。
郢州興陽山清讓禪師
僧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時如何。師曰。其問甚諦當。曰。既是坐道場。為甚麼不得成佛道。師曰。為伊不成佛。
洪州幽谷山法滿禪師
僧問。如何是道。師良久曰。會麼。曰。學人不會。師曰。聽取一偈。話道語下無聲。舉揚奧旨丁寧。禪要如今會取。不須退後消停。
郢州芭蕉山遇禪師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是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曰。爭奈學人未會何。師曰。逢人但恁麼舉。
郢州芭蕉山圓禪師
僧問。如何是和尚接人一句。師曰。要頭截取去。曰。豈無方便。師曰。心不負人。面無慚色。上堂。三千大千世界。夜來被老僧都合成一塊。輥向須彌頂上。帝釋大怒。拈得撲成粉碎。諸上座還覺頭痛也無。良久曰。莫不識痛痒好。珍重。
彭州承天院辭確禪師
僧問。學人有一隻箭。射即是。不射即是。師曰。作麼生是闍黎箭。僧便喝。師曰。這箇是草箭子。曰。如何是和尚箭。師曰。禁忌須屈指。禱祈便扣牙。問。心隨萬境轉。阿那箇是轉萬境底心。師曰。嘉州大像古人鐫。問。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時如何。師曰。亭臺深夜雨。樓閣靜時鐘。曰。為甚麼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師曰。管筆能書。片舌解語。開堂日示眾。正令提綱。猶是揑窠造偽。佛法祗對。特地謾驀上流。問著即參差。答著即交互。大德擬向甚麼處下口。然則如是。事無一向。權柄在手。縱奪臨機。有疑請問。僧問。如何是第一義。師曰。群峰穿海去。滴水下巖來。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道頭會尾。舉意知心。
興元府牛頭山精禪師
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東海浮漚。曰。如何領會。師曰。秤鎚落井。問。不居凡聖是甚麼人。師曰。梁朝傅大士。曰。此理如何。師曰。楚國孟甞君。
益州覺城院信禪師
僧問。如何是出身一路。師曰。三門前。曰。如何領會。師曰。緊峭草鞋。
郢州芭蕉山閑禪師
僧問。十語九不中時如何。師曰。閉門屋裏坐。抱首哭蒼天。
郢州芭蕉山令遵禪師
僧問。直得無下口處時如何。師曰。便須進一步。曰。向甚麼處下脚。師曰。東山西嶺上。
慧林究禪師法嗣
韶州靈瑞和尚
俗士問。如何是佛。師喝曰。汝是村裏人。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十萬八千里。問。如何是本來心。師曰。坐却毗廬頂。出沒太虗中。問。如何是教外別傳底事。師曰。兩箇靈龜泥裏鬬。直至如今困未休。曰。不會。師曰。木鷄銜卵走。燕雀乘虎飛。潭中魚不現。石女却生兒。
南嶽下八世
報慈韶禪師法嗣
蘄州三角山志謙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速禮三拜。僧禮拜。師曰。一撥便轉。
郢州興陽詞鐸禪師
僧問。佛界與眾生界相去多少。師曰。道不得。曰。真箇那。師曰。有些子。
五燈會元卷第九
音釋
頵(於倫切)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 80 冊 No. 1565 五燈會元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6-2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維習安大德提供之 ZENCD 經文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