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 CBETA Online
天聖廣燈錄

[1]福州開元禪寺住持傳法賜紫慧通大師 [A1]一謹募眾緣恭為今上 皇帝祝延 聖壽武官僚資崇 祿位圓成雕造 毗盧大藏經板一副旹紹興戊辰閏八月 日  謹題

天聖廣燈錄都帙目錄   宋實

天聖廣燈錄卷第一
  敘天竺釋迦佛下錄
 釋迦牟尼佛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
  天竺祖師八人
 第一祖摩訶迦葉尊者 第二祖阿難尊者
 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第四祖優波毱多尊者
 第五祖提多迦尊者 第六祖彌遮迦尊者
 第七祖婆須蜜尊者 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天聖廣燈錄卷第三
  天竺祖師七人
 第九祖伏馱蜜多尊者 第十祖脅尊者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第十二祖馬鳴尊者
 第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第十四祖龍樹尊者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天聖廣燈錄卷第四
  天竺祖師七人
 第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第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第十九祖鳩摩羅多尊
 第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第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第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天聖廣燈錄卷第五
  天竺祖師五人
 第二十三祖勒那尊者
 第二十四祖師子尊者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天聖廣燈錄卷第六
  中國祖師一人
 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尊者
天聖廣燈錄卷第七
  唐朝祖師五人
 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師 第三十祖僧璨大師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師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師
 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八
  中華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師下法嗣
 潭州南嶽山觀音院懷讓禪師
  潭州南嶽山觀音院懷讓禪師下法嗣
 江州馬祖道一大寂禪師
  江州馬祖道一大寂禪[2]沙下法嗣
 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
  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下法嗣
 筠州黃檗鷲峯山斷際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九
 洪州大雄山百丈智海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十
南嶽山懷讓禪師第四世
  筠州黃檗山希運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鎮州臨濟院義玄慧照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十一
 鎮州臨濟院義玄惠照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十二
南岳觀音院懷讓禪師第五[A2]
  鎮州臨濟院義玄惠照禪師法嗣(十人見錄)
 魏府大覺禪師 鎮州寶壽沼禪師
 鎮州三聖惠然禪師 齊聳禪師
 定州崔禪禪師 鎮州萬壽禪師
 涿州秀禪師 魏府興化存獎禪師
 幽州譚空禪師 浙西善權徹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十三
南岳山懷讓禪師第五世
  臨濟惠照義玄禪師法嗣(十四人見錄)
 雲山禪師 襄州歷村禪師
 金沙禪師 鄂州灌谿志閑禪師
 滄洲米倉禪師 新羅國智異山禪師
 允誠禪師 𣵠州尅符道者
 桐峰庵主 杉羊菴主
 虎谿菴主 覆盃庵主
 定上座 奯上座
天聖廣燈錄卷[A3]十四
南嶽山懷讓禪師第六世
  魏府大覺禪師法嗣(四人見錄)
 廬州大覺禪師 廬州澄心閩德禪師
 荊南府竹園山禪師 宋州法華院禪師
  鎮州寶壽沼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汝州西院思明禪師 鎮州第二代寶壽禪師
  鎮州三聖院然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鎮州大悲禪師
  𣵠州剋符道者法嗣(二人見錄)
 鎮州談空禪師 際上座
  魏府興化院存獎禪師法嗣(五人見錄)
 汝州寶應禪院顒禪師 淄州水陸禪師
 太行山禪房院克賓禪師
 魏府天鉢禪師 守廓上座
  鄂州灌谿閑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池州魯祖山教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十五
南岳山懷讓禪師第七世
  汝州寶應禪院顒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汝州風穴山延沼禪師 汝州頴橋安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十六
南岳山懷讓禪師第七世
  汝州西院思明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郢州興陽山靜禪師
南嶽山懷讓禪師第八世
  汝州風穴山延沼禪師法嗣(四人見錄)
 汝州廣惠禪院真禪師
 汝州寶應禪院省念禪師
 鳳翔府長興禪院滿禪師
 潭州靈泉院禪師
南嶽山懷讓禪師第九世
  汝州寶應禪院省念禪師法嗣(四人見錄)
 汝州首山乾明院懷志禪師
 汝州葉縣廣教院賜紫歸省禪師
 析州鐵佛院智嵩禪師
 汾州大中寺太子院賜紫善昭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十七
南岳山懷讓禪師第九世
  汝州寶應禪院省念禪師法嗣(八人見錄)
 襄州谷隱山蘊聦禪師
 并州三交承天院賜紫智嵩禪師
 汝州廣慧院真惠元璉禪師
 劍門黃檗謐禪師 池州仁王處評禪師
 隋州智門迴罕禪師 潭州南臺契曠禪師
 襄州鹿門賜紫惠昭山主
  汝州葉縣廣教禪院歸省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汝州寶應禪院法昭禪師
 唐州大乘山惠果禪師
  汾州太子院善昭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汾州太子院道一禪師 筠州東禪院守芝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十八
南岳山懷讓禪師第九世
  汾州太子院善昭禪師法嗣(四人見錄)
 袁州南園山楚圓禪師 滁州瑯瑘山惠覺禪師
 唐州龍潭智圓禪師
 蘄州龍華曉愚禪師(語句不錄)
  襄州谷隱山蘊聦慈照禪師法嗣(十人見錄)
 果州永慶院光普禪師 襄州鳳凰山了同禪師
 桂州壽寧禪院惠靈禪師
 江陵府竹園山法顯禪師
 彭州永福院延照禪師 唐州大乘山德遵禪師
 鎮國軍節度使撿校太保駙馬都尉李遵勗
 蘇州洞庭山翠岩禪院惠月禪師(所有言句列從緇錄)
 湖州景清禪院居素禪師
 覺圓上座
  汝州廣慧院真慧元璉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翰林學士工部侍郎楊億
  袁州南圓山楚圓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潭州道吾山真禪師(語句不收)
 普照禪師修戒
天聖廣燈錄卷第十九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法嗣第七世
  韶州雲門山文偃禪師法嗣(一十四人見錄)
 韶州雲門山法球禪師 韶州廣悟禪師
 韶州長樂山政禪師 韶州佛陀山遠禪師
 韶州鷲峰山韶禪師 韶州淨源山真禪師
 韶州披雲山禪師 韶州月華山禪師
 韶州雙峯山真禪師 隋州雙泉山郁禪師
 連州慈雲山深禪師 廬山化城鑒禪師
 廬山護國禪師 廬山慶雲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法嗣第七世
  韶州雲門真文偃禪師法嗣(二十三人見錄)
 岳州永福朗禪師 郢州芭蕉山弘義禪師
 郢州趙橫山禪師 郢州纂子山庵主
 信州西禪欽禪師 廬州東天王廣慈禪師
 廬州南天王海禪師 廬州北天王微禪師
 筠州黃檗山禪師 桂州覺華普照禪師
 益州鐵幢覺禪師
 新州延長山禪師(後住龍景山院)
 眉州福化充禪師 眉州黃龍山禪師
 眉州西禪光禪師 蘄州北禪悟同禪師
 衡州大聖寺守賢禪師 舒州天柱山禪師
 韶州龍光山禪師 觀州水精院宮禪師
 頴州羅漢果禪師 隋州智門山法覲上座
 韶州雲門山朗上座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一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八世
  鼎州德山圓明密禪師法嗣(一十四人見錄)
 南岳山南臺寺懃禪師 鼎州文殊山應真禪師
 鼎州德山柔禪師 鼎州德山紹晏禪師
 鼎州文殊山寬禪師 鼎州普安山道禪師
 巴陵乾明普禪師 郴州乾明自興禪師
 渝州進雲山禪師 岳州乾明普禪師
 興元府中梁山崇禪師 鄂州黃龍志愿禪師
 峨嵋山黑水寺承璟禪師
 益州東禪秀禪師
  隋州龍居山明教寬禪師法嗣(一十三人見錄)
 蘄州五祖山師戒禪師 蘄州四祖山志諲禪師
 蘄州廣教懷志禪師 襄州興化奉能禪師
 唐州天睦山惠滿禪師 鄂州建福智同禪師
 江陵府福昌重善禪師 舒州龍門山仁永禪師
 襄州延慶本禪師 唐州福安山惠珣禪師
 鼎州大龍山炳賢禪師 隋州雙泉山瓊禪師
 自巖上座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二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九世
  韶州白雲山實性祥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韶州白雲山福禪師
  韶州舜峰山韶禪師法嗣(四人見錄)
 磁州桃園山曦朗禪師 安州法雲院智善禪師
 韶州鄧林山善志禪師 韶州大歷山志𦖟禪師
  觀州青城山香林澄遠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復州崇勝光祚禪師 觀州青城香林信禪師
  隋州雙泉山郁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鼎州德山遠禪師 襄州含珠彬禪師
  襄州洞山守初禪師法嗣(六人見錄)
 南岳山福嚴雅禪師 岳州乾明睦禪師
 鄧州廣濟同禪師 韶州東平山洪教禪師
 安州延福處瓊禪師
 潞州承天寶周禪師(機緣語句不收)
  岳州巴陵鑒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襄州與化順禪師 靈澄上座
  金陵清涼山明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廬山崇勝御禪師
 吉州西峰豁禪師(二人機緣語句不錄)
  南康軍雲居山深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廬山蓮華峯詳山主(機緣語句不收)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三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九世
  鼎州文殊山應真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筠州洞山曉聦禪師
  南嶽山南臺懃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汝州高陽山法廣禪師 潭州石霜山節誠禪師
  蘄州五祖山師戒禪師法嗣(九人見錄)
 蘄州三角山懷澄禪師 筠州洞山自寶禪師
 蘄州十王懷楚禪師 蘄州義臺子祥禪師
 舒州海會顯同禪師
 廬江西禪文岫禪師([A4]上四人機緣語句不收)
  蘄州廣教懷志禪師法嗣一人
 蘄州興化友清禪師(機緣語句不收)
  復州崇勝光祚禪師法嗣(三人見錄)
 襄州延慶山子榮禪師
 蘇州洞庭翠峰沖顯禪師
 黃州護國崇壽禪師(機緣語句不收)
  峨嵋山黑水寺承璟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峨嵋山黑水寺義欽禪師
  鼎州德山紹晏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鼎州德山志先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四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七世
  洛京靈泉院歸仁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郢州大陽山堅禪師 襄州石門山遵禪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八世
  襄州廣德山第二世延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荊門軍上泉院吉禪師
  鼎州梁山緣觀禪師法嗣(六人見錄)
 鼎州梁山第二世巖禪師
 潭州雲巖山清眺禪師 澧州藥山利昱禪師
 鼎州羅紋得珍山主 夾山大哥和尚
 襄州石門山惠徹禪師
  襄州石門山惠徹禪師法嗣(一十二人見錄)
 襄州廣德山智端禪師 潭州北禪寺顯禪師
 滋州桃園山雲嶼禪師 潭州北禪寺懷感禪師
 舒州四面山寶津禪師 襄州廣德山重智禪師
 鳳翔府青峯山義誠禪師
 永康軍景德院真禪師
 興元府廣教院紹榮禪師
 嘉州承天院義懃禪師 同州饒益寺法華禪師
 襄州石門山師筠首座
  郢州大陽山堅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潭州北禪寺契念禪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七世
  鼎州梁山巖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鼎州梁山第三世善冀禪師
  襄州谷隱山契儼禪師法嗣(五人見錄)
 襄州谷隱山契崇禪師 襄州谷隱山法誨禪師
 襄州開解山重慜禪師 襄州鷲嶺院懷堅禪師
 蘄州懷令禪師(機緣語句不收)
  襄州谷隱山紹遠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鄧州廣濟院守方禪師 隋州護國院崇寶禪師
 懷安軍雲頂鑒禪師 潭州道吾山契詮禪師
 襄州廣德山慧遠禪師 澧州層山善來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五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九世
  郢州大陽山警延明安禪師法嗣(九人見錄)
 蘄州四祖山惠海禪師 郢州興陽山清剖禪師
 復州乾明禪院機聦禪師
 襄州白馬山歸喜禪師 衡州崇勝院智聦禪師
 南岳福嚴院審承禪師 南嶽大廣禪院隆禪師
 廣州羅浮山顯如禪師 蘄州靈泉院處仁禪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十世
  南康軍歸宗詮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相州天平山第四代契愚禪師
南嶽山懷讓禪師第七世
  郢州芭蕉山惠清禪師法嗣(一十二人見錄)
 郢州芭蕉山遇禪師 郢州芭蕉山圓禪師
 郢州興陽山法深禪師 郢州子陵行齊禪師
 彭州承天院辭確禪師 桂州壽寧院善義禪師
 郢州林谿山徹禪師 興元府牛頭山精禪師
 益州覺城院信禪師 郢州芭蕉山閑禪師
 郢州芭蕉山迴遵禪師
 郢州子陵山超禪師(機緣語不收)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六
南嶽山懷讓禪師第八世
  彭州承天院辭確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益州□慶禪院海淵禪師
 潤州羅漢院繼宗禪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七世
  鼎州大龍山洪濟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澧州欽山如靜禪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八世
  安州白兆山通慧禪院懷楚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江陵府承天禪院寶昭正覺禪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九世
  江陵府承天禪院寶昭正覺禪師法嗣(十一人見錄)
 果州青居山靈泉皓昇禪師
 郢州林溪山興教居祐禪師
 江陵府開福寶賢禪師 袁州崇勝志圭禪師
 鄂州黃龍山思卿禪師 澧州夾山省宗禪師
 江陵府彰法悟顯禪師 澧州藥山用和禪師
 澧州夾山仁秀禪師 澧州靈泉用淳禪師
 鄂州嘉魚法珍禪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十世
  彰州羅漢禪院仁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唐州龍潭從曉禪師
  廬山歸宗寺柔禪師法嗣(六人見錄)
 南康軍羅漢院行林禪師
 明州天童山新禪師 杭州功臣山覺軻禪師
 溫州西山護國禪院法端禪師
 湖州八聖寺清簡禪師
 明州雪竇山資聖清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七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十世
  台州天台山德韶國師法嗣(五人見錄)
 杭州九由院慶祥禪師 杭州興教寺洪壽禪師
 蘇州承天永安院道原禪師
 杭州龍山開化寺行明禪師
 杭州西山奉諲山主
  洪州百丈山道常禪師法嗣(三人見錄)
 廬州棲賢澄諟禪師
 蘇州萬壽禪院德興禪師
 越州雲門雍熈院永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十世
  福州支提山雍熈寺了悟禪師法嗣(三人見錄)
 杭州靈隱山玄本禪師 杭州靈隱山玄順庵主
 福州支提山雍熈寺文翰禪師
  漳州西明山錫禪師法嗣(四人見錄)
 臺州天台山般若寺從進禪師
 越州清化山寶壽院志超禪師
 漳州法濟禪院海蟾禪師
 漳州淨眾傳先禪師
  撫州崇壽禪院稠禪師法嗣(四人見錄)
 泉州靈臺山令岑禪師
 杭州南山資國圓進山主
 杭州臨安淨土院惟素禪師
 明州天童山子凝禪師([A5]上二人語句不收)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十一世
  廬山承天羅漢禪院祖師行林禪師法嗣(九人見錄)
 湖州何山宣化院曉禪師
 袁州仰山太平興國院擇和禪師
 洪州龍沙章江院昭達禪師
 臨江軍建山惠力院紹珍禪師
 福州古田靈峰道誠禪師
 洪州大寧院慶璁禪師 興國軍延壽院惠禪師
 漳州報恩院傳進禪師 袁州崇勝院楚齊禪師
  漳州淨眾禪院智然禪師法嗣(一人見錄)
 漳州隆福禪院紹珍禪師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十九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十一世
  南康軍雲居山真如禪院道齊禪師法嗣(二十
  人見錄)

 南康軍雲居山契瑰禪師
 杭州靈隱山南院慈濟文勝禪師
 臺州瑞岩院義海禪師 杭州龍華山悟乘禪師
 明州廣惠禪院志全禪師
 明州大梅山居煦禪師
 處州南明山仁壽院惟宿禪師
 杭州龍華山寶乘寺有忠寶月禪師
 湖州報本禪院義[1]鳥禪師
 南康軍雲居山惠震禪師
 潤州甘露禪院真禪師 廬州惠日院達禪師
 明州大梅山保福居素禪師
 越州清化山寶壽子昌禪師
 衢州顯聖寺居曜禪師 潭州興化寺善能禪師
 荊門軍清溪山清禪師
 潭州北禪崇勝寺覺寧禪師
 筠州東禪院清顯禪師(機緣語句不收)
 杭州南山省堂主
天聖廣燈錄卷第三十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十一世
  廬山栖賢寶覺禪師澄諟禪師法嗣(三人見錄)
 杭州南山興教寺惟一禪師
 真州定山惟素山主
 明州雪竇山惟則禪師(機緣語句不錄)
  杭州功臣山覺軻禪師法嗣(三人見錄)
 蘇州西山堯峯院顥暹禪師
 蘇州吳江聖壽院志昇禪師
 杭州臨江縣功臣山開化禪院如禪師
吉州清源山行思禪師第十二世
  杭州靈隱山文勝禪師法嗣(五人見錄)
 杭州景德靈隱寺惠明禪師延珊
 常州薦福院歸則禪師
 湖州何山宣化院惠忠禪師
 溫州西山護國院崇禪師
 湖州景清院智榮禪師([A6]上二人語句不收)
  杭州龍華山悟乘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杭州靈鳳山太平禪院惠端禪師
 岳州乾明院閑禪師(機緣語句不錄)
  臺州瑞岩義海禪師法嗣(二人見錄)
 湖州海會禪院岳禪師
 明州瑞岩山開善院普禪師
 東京景德寺僧志言(附錄)

天聖廣燈錄都帙目錄

No. 1553-A 御製天聖廣燈錄序   宋實

惟大雄之闡教也以清淨為宗慈悲救世解煩惱之苦縛啟方便之化門安住雪山始階於西域飛行漢殿遂通於東旦彼土得道何可勝言此方承流於是乎在雖陰魔時有於侮伐或示神通而帝釋常加於護持無虧實相自法眼受記毱多印心佛衣不傳六祖而頓悟牛頭析派續千燈而罔窮繇茲惠炬益法雲滋蔭旁行梵學轉譯華音叩寂禪關指迷覺了達者至乎離妄超登者于以忘筌為無所不通之明處不可思議之首

歷代
聖帝
明王且有為之信嚮者矣
我大祖之乘籙也正法延乎住世
我太宗之握紀也妙供滿乎諸天
真宗皇帝密契
菩提之心深研
善逝之旨
能仁之化一雨溥霑
外護之恩[1]一纓喜捨朕嗣膺
景祚子育群黎將以[2]歐富壽之民居常奉
調御之本
基構雖祗席於
蘿圖導引津梁每欽惟於竺此乃遵前王之道也其可忽諸

天聖廣燈錄者鎮國軍節度使駙馬都尉李遵勗之所編次也遵勗承榮外館受律齋[A7]靡恃貴而驕矜頗澡心於恬曠竭積順之素志趨求福之本因灑六根之情塵別三乘之歸趣蹟其祖錄廣彼宗風釆開士之迅機集叢林之雅對粗裨於理咸屬之篇甞貢紺編來聞扆坐且有勤請求錫於文朕既喜乃誠重違其意載念
縛伽之旨諒有庇於生靈近戚之家又不嬰於我慢良亦可尚因賜之題豈徒然哉亦王者溥濟萬物之源也其錄三十卷時景祐三年四月日賜序

No. 1553

天聖廣燈錄卷第一

金僊以大法眼藏謂之教外別行故有授記然燈囑迦葉而賢劫次第前有六佛景德傳燈錄中[A8]具載今之編次從因地以至傳法來歷繼自釋迦佛以降

天竺釋迦牟尼佛

佛在舍衛城竹林精舍阿難白言如來往昔供養幾佛求於菩提復於何佛最初種諸善根

佛告阿難念過去無量劫中閻浮提有一剎利王名降魔冤蓮華大城十善化世時有佛出世號然燈其王聞佛功德躬迎供養

時雪山南有一大姓婆羅門之子雲為五百婆羅門子上首年十六諸珍寶仙人受學毗陀等論卒業辭還仙曰我法教中弟子學道得成應須厚報雲童曰未審何物堪酬訓道仙曰當須金寶缾鉢杖蓋革屣悉用金裝雲童答曰我今唯此一仙若聽我丐求即來奉上

乃辭行至輸羅波奢大城之中有一婆羅門名祭祀德家世富饒正設般遮于瑟(無遮齋也)最後一日雲童至會眾久[A9]欽名歡喜逢推為上座受第一供養雲童收噠嚫[A10]持奉仙師行至蓮華大城見嚴麗有若諸天集會即問城人何所作答曰汝不聞然燈如來出世今降冤王請佛入城故斯嚴潔

雲童即自念我今應往起居酬仙未又念佛法唯重以法供養最為殊勝我未具法贖華以奉供

時王裒市香華奉佛不許私賣雲童求了不能得忽於里巷見一青衣名為賢者密持七莖優鉢羅華藏於缾內雲童見[A11]歡喜乃出金錢買賢者曰王禁私鬻華者雲童曰願潛輟五枚誓不相忘賢者曰欲將何用雲童曰我適聞然燈如來出志買妙華以為供養賢者曰若仁者能與我作未來因長為夫婦及出家得道願同修梵行為汝弟子即與汝華雲童曰我若行菩薩道捨國城妻子頭目髓腦等時卿能不作障礙者即隨汝願賢者曰隨喜所作我無悋惜即收金錢付華五枚并寄餘華同奉予佛

雲童持華隨王献佛生希有心而發願言若我身得同佛身不謬者是華住於空中變大華蓋纔發願[A12]其華成蓋住虗空中覆佛頂上是時天人各脫上妙寶衣敷地供養雲童唯有所著鹿皮亦以布地眾人罵辱擲之遠處時雲童悵然涕淚自念孤佛知其心即變前途忽為泥濘眾皆避之雲童遽往泥中敷鹿皮衣仆面布髮願言佛及人天皆當踐若如來不與我受菩提記我終不起

時然燈佛與諸大眾徐步而來先踐其髮次履其身顧大眾曰等不得輙踐摩那婆身髮唯除如來無可蹈者復告雲童曰汝能發此廣大誓願荷負如來不惜身命是第二阿僧祗劫最初發菩提心之因地自今[A13]淨修三業行諸波羅蜜門心不放逸如救頭然三十七品具足八萬聖行憐愍眾生護持正法三昧正受觀法無我入甚深義[1]澤趣正覺中無退屈汝若能辦是事即自唱言我能

時雲童聞佛教誨悲喜兼盈唱是言我能然灯如來始告曰摩那婆(此云善男子也)却後無數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具足十號如我無異既獲授記身意輕安忽升虗空高七多羅樹向佛作佛告雲童曰汝觀東方即見河沙諸佛為雲童授澤定記如是四維上下皆然雲童即禮佛足願求出然燈即為授具十億諸天共持一髮歸天供養

告阿難爾時雲童者即我身是也我從然燈佛所二發菩提心[A14]常供養河沙諸佛行菩薩道以至成等正覺

餘如本行經說釋迦自迦葉佛所正念往生兜率陀天位當補處名護明菩薩化知足天即現五種衰相二十八天俱來悲感護明為說法要斷除攀緣乃告金團天子令選生處有剎利灌頂甘蔗釋種淨飯王劫初[A15]輪王不斷堪為一生菩薩作其父王其家具六十種功德母亦具三十二勝相(即天臂城釋種名善覺女摩耶夫人也摩耶此云淨行也)護明菩薩下生兜率諸天勸護明止曰我常為汝等說一切有處皆是無常芭蕉堅如借物用會必別離無有究竟汝等沉醉[A16]旋忘今更為汝說一百八法門與汝憶念(法門如經)明乃一心正念捨天壽命

時摩耶夫人於夜初分遂白王曰我從今夜請受八關齋戒[2]玄除五欲娛樂王即許之摩耶夫人是夜夢菩薩乘六牙白象從空而來入於右脅而住([3]北士姬周第五主昭王二十三年癸丑之歲七月十五日夜矣)

及誕月夫人游於園中攀波羅叉樹菩薩從右脅而降生(即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周行七步目顧四方分手指天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相者曰太子具三十二有二種報在家為轉輪聖王治四天下出家成阿耨菩提化三千界以瑞異故立名悉達多(此云一切利成)有阿私陀仙人知佛出世自天而來至于王所王命太子見之仙人拱立而謂王曰我及一切人天應當作禮菩薩若返禮者頭破七分

王曰國之相師說有二種果報未知決定是非耶

私陀曰彼人妄說今我誠言此子出家成正覺道為人天師轉妙法輪願王善保聖子福祐無疆

太子既生七日摩耶遂薨王選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令其傅育年十九王每慮太子捨家為造三時殿多方以娛之時淨居天知時[A17]於虗空中告曰昔菩薩在兜率天時發大誓願願度眾生今久處王宮[A18]至矣勿貪世樂即說偈曰

世間事無常  
猶如雲出電  
尊者今時至
應捨家出家

太子深厭紛華始有四門游觀次第見生咨父母堅求出家慈愛所鍾莫從其欲太子是夜感五夢始席此大地枕以須彌撮四大海水置於手足次則有草一枝名為建立自臍輪而至阿迦膩吒天復見雜色四鳥各從方來至於足下皆變白色又有一獸黧首白身䑛太子足最後見一糞壤高峻如山在上游行不為潰染

淨居天子復來告曰諸天八部徧滿虗空贊助法王不宜久住是夜三更踰城而去遂至迦藍氏大仙所

仙人問曰仁者發心欲求何事

太子曰我見世間生三界愛纏不能出離要成佛度於未度

仙曰善哉貪愛者是世間大惡蛟居眾生心水失一切善利仁者頓能感寤是大智即說偈曰

一切法勝唯有行  
清淨寂定不過心
染著恩愛最冤家  
諸有恐怖是老死

太子問曰諸根不定云何調伏

仙曰凡眾生者有其二義一者本性二者變化本性者謂地及無相變化者謂諸根境界手足語言動轉去來以心識若能分別此之二義不生愛染名為解脫復眾生不了四種煩惱貪著世間一者無信二者著三者有疑四者無定復說偈曰

山羊被殺因作聲  
飛蛾投燈由火色
水魚懸鈎為吞餌  
世人趣死以境牽

復曰若能離諸有相即獲無相既若不生即名非想

悉達聞[A19]默而識之蓋非究竟之法安令我得至涅說偈辭去

本無生老病死過  
并及地火水風空
湛然三世無師教  
常淨自然證解脫

次至優陀羅二仙所白言大仙所行之法如何

大仙凡所於相及於非相此是大患大痴若正意思惟獨有微妙體性寂定殊勝至非想非非想處命壽遐仙聖所居

悉達就彼二仙五年修學知非究竟詣雪山六年苦行成等正覺

(今槩舉也)受大梵天王請鹿野苑中始以四諦法度五仙人憍陳如等為劣解令出三界火難說四諦法而證聲聞如兔渡河號羊車為中根者令觀生死根本因起無明如是十二攀緣輪迴不息使順逆推究滅無明根證緣覺果如馬渡河乘名鹿車為大根者頓開實相直示菩提即色即空一則一切修波羅蜜行不住三輪入薩婆若城無虧四攝次登十地漸斷三愚等妙圓明成大菩薩如香象渡河乘白牛車

如來經行至多子墖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座遂告云吾以微妙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當保護傳付將來無令斷絕此大法眼自爾為初人囑一人不擇凡聖

爾時如來復為迦葉說是偈曰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又曰吾今以僧伽梨衣用付於汝汝當護持為吾傳授慈氏如來乃往拘尸那城娑羅雙林示入涅槃(娑羅行列四雙佛將圓寂俄合為二因名雙樹色白如練故名)復告純陀曰諸佛境界皆悉無常諸行性相亦復如是

如來既以種種法要示教菩薩緣覺聲聞化諸天仙外道最後度須䟦陀羅遺教後代即廣現神變[A20]右脅累足北首而入大寂滅定應盡還源

是時大迦葉在外最後而佛從金棺中出現雙足迦葉作禮[A21]人天眾奉[1]檀薪終不能然迦葉乃請如來三昧火自闍維之時金棺從七寶牀[2]外舉遶俱尸那城七帀却還本處化火光三昧而自焚之阿泥盧豆等收舍利八斛四貯以金壜阿闍世王與八國諸王各嚴兵護散分起塔人天供養

天聖廣燈錄卷第一

[□@□]
一本每卷頭作福州等覺禪院住持傳法廣慧大師達杲収印經板頭錢恭為今上皇帝祝延聖壽闔郡官僚同資祿位雕造廣灯錄一部計三函時大觀三年正月日謹題然此本不一準有或如一本處或如今題今姑舉初一刪略第二卷已下題言
沙當作師
鳥字更勘或圓字歟
一一作二
歐通載作[□@□]
澤當作決下同
玄疑去
北士當作此土
梅當作栴
外疑升
了【CB】,子【卍續】(cf. 日本宮內廳書陵部圖書寮文庫藏大藏經第5574帖) 世【CB】,代【卍續】 第【CB】,[-]【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壇【CB】,𠘐【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已【CB】,巳【卍續】

顯示版權資訊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