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 1421-A 徑山和尚愚菴禪師四會語序
或問於濂曰。世間至大者何物也。曰天與地也。曰至明者又何物也。曰日與月也。曰然則佛法亦明且大也。其與天地日月齊乎。曰非然也。曰其義何居。曰天地日月。寓乎形者也。形則有成壞。有限量。雖百億妙高山。中涵百億兩曜。百億四天下。以至于恒河沙數。皆有窮也。皆有止也。此無他。囿乎形者也。若如來大法。則不然。既無形體。又無方所。吾不為成。孰能為之壞。吾不為後。孰能為之先。吾不為下。孰能為之上。芒乎忽乎曠乎漠乎。微妙而圓通乎。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真如獨露。無非道者。所以超乎天地之外。出乎日月之上。大而至於不可象。斯為大矣。明而至於不可名。斯為明矣。是故以有情言之。則四聖以至六凡。或迷或覺。佛法無乎不具也。以無情言之。則水火土石。與彼草木或洪或纖。佛法無乎不在也。三乘十二分教。不能盡宣也。八萬四千塵勞門。不能染汙也。嗚呼。假須彌山以為筆。香水海以為墨。書之以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數劫。其能盡贊頌之美乎。然而佛法固明且大也。其靈明之在人也。萬劫雖遠。不離當念。一念不立。即躋覺地。亦在夫自勉之而[A1]已。濂雖不敏。每遇學佛者喜談。而樂道之初。不以其證入淺深而有間其意。頗有見於斯也。徑山住持愚菴禪師。得法於元叟端心。四據名籃。敷揚佛法。以聳人天龍鬼之聽。緇素相從如雲歸岫。其弟子觀通等會稡成書。介吾友用堂楩公來徵文。以題其首。濂懸燈而[1]孰讀之。其解人膠纏。如鷹脫絛鏇。摩雲而奮飛也。其方便為人。如慈母愛子。一步而三頋也。其全機大用。如大將臨陳。旗鼓動而矢石集也。誠一代之宗師。而有德有言者歟。雖然。不二門中一法不立。何況於言。覽者當求禪師言外之意。使意見兩忘。而忘忘亦忘。方近道矣。嗚呼。佛法超乎天地之外。出乎日月之上。豈細故哉。人患不求之爾。今極其贊頌。而書于此錄之端。實欲起人之敬信也。繪畫虗空。非愚則惑。濂盖無以[2]遠其責矣。洪武八年二月二十一日。翰林侍 講學士中順大夫知 制誥。同脩 國史兼 太子贊善大夫金華宋濂序。
愚菴及禪師語錄總目
- 第一卷
- 隆教禪寺語錄(三十條)
- 第二卷
- 普慈禪寺語錄(三十九條)
- 第三卷
- 杭州淨慈報恩禪寺語錄(三十四條)
- 第四卷
- 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語錄(一十一條)
- 第五卷
- 再住徑山興聖萬壽禪寺語錄(五十九條)
- 第六卷
- 小參(一十三條)
- 第七卷
- 頌古(五十五首)
- 讚語(三十五首)
- 第八卷
- 偈頌(三十三首長短句)
- 第九卷
- 偈頌(一百七首五七言)
- 第十卷
- 自題(五首)
- 書䟦(十二首)
- 附
- 塔銘(宋濂撰)
愚菴及禪師語錄總目(終)
愚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慶元路隆教禪寺語錄
師於至正壬午十月十日。承行宣政院疏請。入寺。指山門云。峯巒海湧。樓閣天開。是處是彌勒。無門無善財。
祖堂。祖祖相傳。佛佛授手。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
據室。頋左右云。這裏無密室傳授底法。諸人簇簇上來討個什麼。拍禪床便起。
陞座拈香云。此香天地萬物。同體同根。至尊至大。本支百世。無壞無雜。彌高彌堅。虔爇寶鑪。端為祝延
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陛下欽願。山如礪河如帶。丕萬世太平之基。車同軌書同文。廓四海無為之化。
次拈香云。三世諸佛無傳授。歷代祖師無傳授。天下老和尚無傳授。隆教今日此香爇向鑪中。供養前住杭州路徑山興聖萬壽禪寺第四十八代慧文正辯佛日普照禪師。元叟端和尚。諸人且道。畢竟為個甚麼。以香扣鑪三下。便燒。遂就坐。吉祥和尚白椎罷。僧問。釋迦不出世。達磨不西來。佛法徧天下。談玄口不開。和尚今日出世。畢竟為什麼邊事。師云。蛇無頭不行。進云。既是釋迦不出世。為甚四十九年說。師云。法久成弊。進云。達磨不西來。爭奈少林有妙訣。師云。年老成魔。進云。佛法天下徧不徧。談玄之口開不開。則不問。和尚為國開堂。皇恩佛恩。憑何報答。師云。有眼者見。有耳者聞。僧禮拜。師乃云。海日高明。海天空闊。峯巒海湧。樓閣[1]天開。頭頭無上妙門。在在金剛正體。諸佛出世。以訛傳訛。祖師西來。將錯就錯。一大藏教誑[言*赫]閭閻。明眼衲僧自救不了。[A2]但能無心於事。無事於心。便見堯風蕩蕩舜日熈熈。天清地寧。民康物阜。山僧道薄人微。遠承院命。三江九堰。航海梯山。為國開堂。舉揚宗旨。無一絲毫瞞諸人。諸人亦無一絲毫瞞山僧。冀各存誠。共相委悉。
復舉。僧問百丈。如何是奇特事。丈云。獨坐大雄峯。僧禮拜。丈便打。師云。大小百丈。只解無佛處稱尊。今日忽有問新隆教如何是奇特事。只對他道。汝等皆當作佛。他若禮拜。更向道。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上堂。即心即佛。兔馬有角。非心非佛。牛羊無角。會麼。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下座。
上堂。師召大眾。眾皆仰眎。師云。鷂子過新羅。便下座。
上堂。舉臨濟道。一人論劫。在途中不離家舍。一人論劫。在家舍不離途中。那箇合受人天供養。臨濟見處徧枯。果然只具一隻眼。山僧昨抵昌國訪諸官寮。從東過西。從西過東。波波挈挈。竟日只在途中。且如何說個不離家舍。此日歸來。山門頭合掌。佛殿裏燒香。穿僧堂。入厨庫。總是自家屋舍。又如何說個不離途中。衲僧家只要據實而論。若不據實而論。謂之脫空謾語漢。爭受人天供養。隆教與麼告報。也是小脫空。且平實一句作麼生道。乃云。從來不唱脫空謌。把火燒山拾田螺。白格樹頭魚扇子。急水灘頭鳥作窠。好大哥。以拂子擊禪床。下座。
寶陀古鼎和尚至上堂。僧問。興化見同參打下法堂。意旨如何。師云。有甚共語處。進云。高亭訪德山。隔江見剎竿便回去。又作麼生。師云。蟻子不食鐵。進云。寶陀和尚今日入山相看。和尚如何施設。師云。相逢自有知音知。何必清風動天地。僧禮拜。師云。敗將不斬。乃舉。龍牙道。雲居師兄得第二句。我得第一句。師云。大小龍牙。只和開張大口。不覺舌頭拖地。山僧。茲承寶陀法兄和尚曲勞象駕。枉賁空山。但愧荒疎無伸供養。豈敢妄通消息。觀音菩薩將錢買糊餅。放下手却是饅頭。是第二句。且如何是第一句。喝一喝。下座。
上堂。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皆不識。慈氏如來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竅。一時撒向諸人懷裏了也。敢問諸人。還識得也未。若也識得。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卓拄杖。此時若不究根源。直待當來問彌勒。
上堂。僧問。語是謗。默是誑。語默向上有事在。如何是向上事。師云。胡孫上樹尾連顛。進云。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向上一路千聖不然。畢竟如何則是。師云。向上一路只在目前。乃云。冬至月頭賣被買牛。冬至月尾賣牛買被。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移易一絲毫不得。東頭賣貴西頭賣賤。三十年後破草鞋向甚處著。
上堂。寒暑迭相催。今朝臘月旦。滴水一滴凍。莫道且緩緩。便下座。
上堂。舉玄沙因光侍者道。師叔若參得禪。小姪當打鐵船下海去。沙住後令人持書問光去。打得鐵船也未。光無對。後汾陽昭代云。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玄覺云。玄沙也是貧兒思舊債。師云。大小玄沙光侍者。人我未忘。互揚家醜。千載之下。遭人點撿。翠屏終不學他古人。一切只是如常。昨承靈隱天童侍者相訪。寒溫纔罷。燒香喫茶。茶罷送歸客位。自然主賓道合。叔姪情忘。今日陞堂略此敘陳。伏希道照。
佛成道上堂。舉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云。還假趣向否。泉云。擬向即乖。州云。不擬爭知是道。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廓然蕩豁如太虗空。豈可強是非耶。師云。王老師過犯彌天。將釋迦世尊六年雪山千苦萬辛。所得無上大道。等閒花擘殆盡。合與二十拄杖。當時趙州眼光爍破四天下。面被熱瞞則且置。今日眾中莫有為世尊㧞本底麼。如無。隆教不是為它閒事長無明。忝為遺教遠孫。未免出隻手去也。拽拄杖。下座。一時趂散。
真泯二上座火。真如淨境界。一泯未甞存。能隨染淨緣。遂成十法界。擲火云。泥揑金剛水底走。筆描菩薩火中行。
上堂。舉東山演祖示眾云。祖師說不著。佛眼看不見。四面老婆心。為君通一線。便下座。師云。若教頻下泪。滄海也須乾。
上堂。僧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師云。十字街頭石敢當。僧擬再問。師云。又要第二杓惡水在。乃云。時維三月。節屆清明。不寒不暖。半陰半晴。落花啼鳥一聲聲。驀拈拄杖。穿却解空鼻孔。𭣟瞎達磨眼睛。踏破草鞋赤脚走。好山猶在最高層。
師一日。盥手次。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以水洒之。僧便走。師喚來來。古人水潑梃逐不去。汝因甚便走。僧却以手作洒水勢。師云。汝作道理會也。僧便喝。師亦喝。僧復喝。師便打。僧云。和尚莫錯打某甲。師云。汝但喫棒。我要者話行。
上堂。舉古者道。色聲為無生之鴆毒。受想是至人之坑穽。又道。直須向聲色裏睡眠。聲色裏坐臥。擊拂子。喚作聲得麼。竪拂子。喚作色得麼。離却分別心識意[1]慶言句外。道將一句來。
佛誕上堂。良久云。釋迦老子生也。蝦蟆蚯蚓同證法身。露柱燈籠共相慶賀。雲門大師道。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喫。成人者少。敗人者多。擊拂子下座。
上堂。水母吕鰕。瑣𤥐腹蟹。眼在鼻上。脚在肚下。下座。
元太初藏主至。上堂。舉阿難尊者問大迦葉云。世尊傳金襴外。別傳何物。迦葉召阿難。阿難應諾。迦葉云。倒却門前剎竿著。師云。阿難如是問。迦葉如是答。且道。世尊當時有所傳耶。無所傳耶。這裏著得隻眼。一大藏教五千四十八卷。半滿偏圓。權實空有。無不透頂透底。拈拄杖卓一下。打麫還他周土麥。唱歌須是帝鄉人。
上堂。頋大眾云。老僧[A3]已為諸人和盤托出了也。飢逢王饍不能飡。莫錯恠人好。便下座。
上堂。僧問。馬祖陞堂。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師云。不是苦心人不知。進云。龍袖拂開全體現。象王行處絕狐踪。還得相應也未。師云。萬里望崖州。乃舉。洞山道。五臺山上雲蒸飯。佛殿堦前狗尿天。剎竿頭上煎䭔子。三箇胡孫夜播錢。石霜道。風吹石臼爭哮吼。泥揑金剛水底走。踏翻海月亂波生。驚起土星犯南斗。道吾道。三面狸奴脚踏月。兩頭白牯手拏烟。戴冠碧兔立庭栢。脫殻烏龜飛上天。保寧勇和尚云。此三頌。一頌堪為佛祖為師。一頌堪作人天榜樣。一頌堪驗衲僧眼目。具眼者辨取。師云。保寧與麼道。奴見婢殷勤。翠屏不惜眉毛。與諸人說破。字經三寫。烏焉成馬。
解制謝都寺辦齋藏主秉拂。上堂。咬破鐵[A4]餕餡。百味具足。演出大藏教。一句該通。三脚驢子弄蹄行。萬里無寸草。下座。
秋日示眾。叨據名藍海上州。慚無道福繼芳猷。宗綱委地方堪憫。聖德如天未易酬。好把靈符縣肘後。莫將閒事涴心頭。金風昨夜飄梧葉。地北天南又早秋。
師一日入園。見典座割瓜。師問。刈得幾个祖師頭。座云。三十個。師云。那個皮下有血。座云。和尚何得重重相戲。師云。好心不得好報。
八月旦。開堂請監收。并謝雨。上堂。今朝八月初一。天外雲收日出。夜來灌門龍王見大神變。降注大雨。盡大地草木叢林。稻禾菽粟。皆得霑濟。隆教寺裏。普請監收個個得人。一年三百六十日。管取粥足飯足。江南兩浙。春寒秋熱。下座。
育王石堂和尚遺書至。并入祖堂。上堂。五十三年。弄巧成拙。踏破虗空赤脚行。萬象森羅咲不徹。大眾。個是育王石室和尚末後為人底句子。明如杲日。寬若太虗。權實照用俱備。擒縱殺活皆全。可以津濟四生。可以梯航九有。蚊子上鐵牛。無你插觜處。卓拄杖。這裏見得。無一處不睹慈容。無一時不聞說法。苟或未然。少間下座。普請諷經。莊嚴品位。香烟起處。一任觀瞻。
師到千𥗽莊。眾請觀海次。師問。大海不宿死尸。魚以水為命。因甚死在海中。代云。怕爛却那。又云。性海無風。金波自湧。忽遇旋嵐偃嶽時如何。代云。湛湛地。
回至莊中喫茶次。師云。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塵勞是魚鱉。諸人日用現行。作麼生免得。有僧拈茶缾。師前傾茶。便行。師云。正是亂瀉。僧回頋。師便喝出。
九日上堂。僧問。如何是賓中賓。師云。君向瀟湘我向秦。進云。如何是賓中主。師云。常在途中不離家舍。進云。如何是主中賓。師云。常在家舍不離途中。進云。如何是主中主。師云。橫按鏌耶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癡頑。進云。賓主[A5]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云。三年一閏。九日重陽。復舉。大茅示眾云。欲識諸佛心。但向眾生心行中識取。欲識常住不遷義。但向萬物凋落處會取。師云。古人言不虗發。發[A6]必全真。眾生現行無明煩惱。業識茫茫。作麼生說個諸佛心。秋變冬凋。春生夏長。萬物榮謝無有停息。又如何說個不遷義。三玄三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親。一句明明該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拍禪床云。汾陽和尚來也。切忌錯下註脚。
上堂。頋左右云。千年田八百主。郎當屋舍沒人修。火官頭上風車子。咄。
上堂。二月仲春漸暄。村村花柳爭妍。唯有衲僧拄杖。長時無變無遷。卓拄杖云。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下聞之必生恠。
愚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 71 冊 No. 1421 愚菴智及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6-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蔡寧君大德輸入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