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癡絕和尚語錄卷下
徑山癡絕和尚普說
金山損翁和尚。請山野。以累年之澇。一眾艱食。不免下山持鉢。因得到紫金峯頂。瞻望。堂頭損翁和尚。仰荷不鄙。令為眾東語西話。納此一場敗缺。非明眼人前。安敢拈出。
雲門道。光不透脫。有兩般病。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衲僧家。開眼見明。合眼見暗。要行便行。要坐便坐。有什麼不明。山河大地。明暗色空。本來無一絲毫許。喚什麼作物。設使外不見有山河大地。內不見有見聞覺知。不見之相。蘊在胷中。如仇同處。故知。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箇物。亦是光不透脫。法身亦有兩般病。得到法身。為法執不忘。[A1]己見猶存。坐在法身邊。是一。直饒透得法身。放過即不可。點檢將來。有甚氣息。亦是病。兄弟饒你礙膺之物。脫然𪹼落。山河大地。不礙眼光。見聞覺知。了無拘繫。三界二十五有。八萬四千塵勞。一時解脫。盡乾坤大地。是箇真實人體。一坐坐在這裏。執以為是。謂之法執不忘。[A2]己見猶存。坐在法身邊。亦是病。更向這裏。不捨前功。翻身一擲。抹過太虗。佛見法見尚不起。豈有世間塵勞之見耶。點檢將來。有什麼氣息。亦是病。所以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兄弟家。果能於無氣息處。絕後再蘇。等閑用將出來。不墮在是非得失窠裏。便可出叢林入保社。主賓互換。一挨一拶。著著有出身之路。
豈不見。琅瑘和尚。問舉上座云。近離甚處。舉云兩浙。琅瑘云。船來陸來。舉云船來。瑘云。船在什麼處。舉云步下。是佗於無氣息處。轉得身。吐得氣。絕後再蘇底人。露箇消息。自然逈別。琅瑘見佗此語。殺人可恕。無禮難容。便為佗撥轉路頭。向佗道。不涉程途。一句作麼生道。若是別人。死在句下。作萬千技倆。用盡鬼恠。舉上座。到這裏。更無周由者也遂以坐。具摵一摵云。杜撰長老。如麻似粟。有般漢。當這般境界不過。便作是非得失商量。佗琅瑘老子。也不忙。款款地。問侍者云。此是什麼人。侍者云。舉上座。琅瑘遂親下旦過。問云。莫是舉上座麼。莫恠適來相觸悞。儞看。二大老。一人道杜撰長老。如麻似粟。一人道。莫恠適來相觸悞。可謂拳踢相應。彼此不相饒。自然不坐在是非得失裏。當時舉便喝。好喝。若非舉上座。四楞蹋地。未免當面蹉過。舉復問云。長老甚時到汾陽。琅瑘云。某時到。舉云。我在浙江。早聞儞名。元來見解只如此。何得名喧宇宙。琅瑘遂作禮云。惠覺罪過。兄弟。舉上座七事隨身。戰必勝。攻必取。若非琅瑘。暗設機穽。平地𤺊陷。爭見功高汗馬。直得主賓互換。水乳和同。玉轉珠回。不留影迹。要且是非得失。粘綴伊不著。生死去來。覊絆伊不得。如今兄弟。志願不堅。力量不大。纔見主法者。輕輕道箇不是。便頭紅面赤。打不過。起單去。一時作是非得失會。却如何了得生死。
豈不見。昔日慈明和尚。見汾陽。汾陽揣慈明之志。是箇沒量大漢。經二年。不許入室。每見必詬罵。使令去。或毀詆諸方。及有所訓。皆流俗鄙事。激得慈明。三毒無明現前。便乃心憤憤。訴於汾陽曰。自至法席。[A3]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塵勞念。歲月飄忽。[A4]己事不明。殊失出家之利。語未卒。汾陽熟視。罵曰。是惡知識。敢裨販我耶。舉杖逐之。慈明擬伸救。汾陽以手掩其口。慈明大悟曰。乃知臨濟道。出常情。兄弟大抵是非之念不深。不足以到無是非之境。生死之心。不重。不足以到無生死之場。看佗汾陽。不容慈明入室。示之以流俗鄙事。意在於何。使其慈明。志願不堅。力量不大。安得於汾陽所示之要。起如是生死之念。是非之心。如此深且重耶。惟其深且重。纔被汾陽輕輕點破。便能到無是非之地。無生死之場。生死去來。籠罩不住。始知臨濟道。出常情。是知慈明。如龍門之躍鱗。汾陽以雷霆。助其威靈。雲霧資其變化。遂能翱翔於九天之上。這箇便是參禪學道。志願堅。力量大。透頂透底。不坐在是非得失窠裏。跳出生死去來底樣子。所謂臨濟道。出常情。盡在是矣。然則臨濟之道。自汾陽而少衰。幸而慈明堀起北方。挾其道而南。於大爐鞴中。得楊岐黃龍二大老。喧轟於天下。是故舟峯庵主道。南之施設。如坐四達之衢。聚珍恠百物鬻之。遺簪墮珥。隨所探焉。駸駸末流。冒其氏者。未可以一二數也。會乃如玉人之治璠璵。珷玞廢矣。故其子孫。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蓋碧落碑。無贗本也。在今天下。惟大慧應菴之裔。其光明照人者。能幾人耶。汝等諸人。在此紫金光聚中。朝參暮請。驀然失脚踏翻。則損翁斷不相孤負。始知臨濟道。出常情。然後信碧落之碑。果無贗本。固是一點謾諸人不得。只如碧落碑中。最初一字。是什麼字。試參看。
壬辰結夏。是身壽命。如駒過隙。何暇閑情。妄為雜事。既隆釋種。須紹門風。諦審先宗。是何標格。
此盖佛眼禪師。十分入泥入水。不顧傍觀。痛的的地。揭示諸人。叢林中。無不念得熟者。求一人半人。親履而行之。直是萬中無一。只如道是身壽命。如駒過隙。一彈指頃。有六千五箇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箇生滅。互相推遷。如汲井輪。無有窮已。要得平穩。除非一念頓忘。前後際斷。生滅心死。三祇劫空。然後於一念中。以一剎那。為阿僧祇劫。而不長。以阿僧祇劫。為一剎那。而不促。從朝至暮。念念無虗弃底工夫。儻不如此。何暇閑情。妄為雜事。十二時中。四威儀內。貪瞋愛慢。[A5]諂曲嫉妬。墮在三界。二十五有中。被八萬四千。塵勞煩惱籠罩。無有出期。固是雜事。然學佛法。求玄妙。事泯默。廣見聞。以至百千法門。無量妙義。一一透徹。及盡精微。尤為雜事。豈知我此宗中。無剩底法。但能一念頓證。三界二十五有。八萬四千塵勞。當下平沈。貪瞋愛慢。[A6]諂曲嫉妬。復是何物。百千法門。無量妙義。直下如紅爐上一點雪。相似。覓其蹤跡。了不可得。學佛法。求玄妙。事泯默。廣見聞。是什麼人。當恁麼時。閑情尚無。安有雜事。儻不如此。何以隆釋種。紹門風。且道是什麼門風。便是釋迦老子。三百六十餘會。橫說竪說。說不到底。一著子。末後於百萬眾前。拈花揭示。獨有迦葉一人。領之於一笑之頃。謂之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自此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的的相承。直至今日。這箇便是釋迦老子門風。作麼生紹。若紹得去。釋迦本不拈花。迦葉不曾微笑。且道紹箇什麼。儻或尚留觀聽。滯在皮膚。諦審先宗。是何標格。且道是什麼標格。從上若佛若祖。天下老和尚。求道之心。達道之念。行道之志。底標格。大抵疑心不深。不足以到無疑之田地。道念不重。不足達此道之根源。
昔日大法眼禪師。久在長慶會中。無所契悟。遂與修進二上人。自漳州。氐湖外。將發足。而雨。溪漲不可渡。顧城隅。有古寺。解包休于門下。雨不止。入堂有老宿。坐地爐。見法眼問云。此行何之。法眼云。行脚去。老宿云。如何是行脚事。法眼云。不知。老宿云。不知最親。者一句子。最是毒害。宗師家。與人解粘去縛。㧞楔抽釘。無出這些子。法眼雖疑情未破。亦未免從死邊過。只是死眼未活。三人附火。舉肇論云。天地與我同根。老宿云。山河大地。與自[A7]己。是同是則。法眼云同。老宿竪兩指。熟視法眼云。兩箇。拂袖便起。第二下鐵鎚來也。且道。法眼還知痛痒也無。當初法眼。若知痛痒。這老宿拂袖起去。未得在。法眼遂與修輩。同行廊廡間。讀寺額。乃知。是石山地藏。法眼顧修等曰。此老琛禪師也。意欲留。語未卒。琛又至。雨[A8]已止。業[A9]已成行。琛送之。問云。上座尋常愛說。三界唯心。遂指庭下石云。且道。此石在心內。心外。眼云。在心內。琛乃呵呵大笑云。行脚人。著甚來由。著塊石。在心頭。一等是騎賊馬趕賊。奪賊槍殺賊。羅漢老子。就中奇恠。法眼無以對。若是而今禪和子。撑兩轉語。貴圖口不空。有可祗對。是佗法眼。是箇大根器。大力量。不肯妄通消息。雖不妄通消息。正是法眼疑情將泮。命根將斷。技掚將盡。成佛作祖底時節。將至。遂求決擇。洞徹玄奧。使其疑心不深。道念不重。安得到不疑之田地。徹見此道之淵源。後來出世。遂為地藏之嗣。時有子方首座。乃問云。公久參長慶。而嗣地藏。何耶。法眼云。以不解萬象之中獨露身故。子方竪起拂子示之。且道。明長慶意耶。與法眼相見耶。法眼云。撥萬象。不撥萬象。可謂寸鐵在手。是處割截子方云。撥萬象。法眼云。萬象之中。聻。子方云。不撥萬象。法眼云。獨露身。聻。子方於是大悟。也是因邪打正。乃云。我幾枉過此生。款出囚口。看佗法眼。從地藏處。得這巴鼻入手。等閑用將出來。著著有出身之路。豈止藥子方首座膏肓之疾。至於拈却盡大地禪和子。死在句下之病。其柰知音者少。這箇便是求道之心。達道之念。行道之志底標格。山僧素來。百無所解。只是箇隨時及節。著衣喫飯底。老骨檛。汝等諸人。肯來相聚。千萬以古為標格。只是不得學佛法。求玄妙。事泯默。廣見聞。硬糾糾。各各竪起脊梁一回。透頂透底。生死心破。命根既斷。技掚既忘。直向佛祖頂𩕳上行。便見釋迦拈花。迦葉微笑。當甚閑公事。然後知地藏與法眼。至今坐在草窠裏。出頭不得。若撿點得出來。山僧不曾說著一元字脚。苟或未然。切忌向語脉裏著到。
虎丘蒺藜和尚請。
雲嵒路滑。到者應稀。劒池水深。如何到底。當恁麼時。莫道山僧。與諸上座。討頭鼻不著。直饒千聖萬聖。現三頭六臂出來。也自入作無門。如今幸遇虎丘蒺藜師兄。放一線道。蔣山借路經過。因行掉臂去也。
乃以拂子。擊繩牀左邊云。這裏見得徹去。主則始終主。以拂子。擊繩牀右邊云。這裏見得徹去。賓則始終賓。以拂子。中間點一點云。這裏見得徹去。賓即是主。主即是賓。賓主交參。應用無礙。應用無礙也。賓頭盧日應四天下供。不離當處常湛然。梁寶公現十二面觀音。也知不是閑和尚。是汝諸人。還知蔣山與虎丘落處麼。兩翁總是王蠻子。舉世誰人解賞音 山野一坐鍾山九年。旱澇相仍。一眾艱食。由是下山持鉢。以謀一飽之計。仰荷虎丘師兄。令為眾東語西話。然某道學膚淺。嚴命之辱。不敢固辭。不免借師兄鼻孔出氣。應箇時節。如師兄示眾云。虎丘無可取。只有三轉語。驗盡天下人。非今亦非古。敢問大眾。如何是虎丘三轉語。久參先德。一舉便知。後學初機。如何洞明。如何造入。須知這三轉語。從上若佛若祖。天下老和尚。以此應世。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象。色空明暗。以此建立。四聖六凡。情與無情。以此出沒。兄弟家。未透得三轉語時。被從上若佛若祖。天下老和尚謾了。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象。色空明暗。謾了。四聖六凡。情與無情。謾了。既一一被謾了。如何得此三轉語現前。除非自家。二六時中。四威儀內。一切時一切處。一動靜一語默。自[A10]己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竅。以至盡乾坤大地。一時皆是明此三轉語底時節。直得心心無間。念念不忘。日久歲深。逢境遇緣。築著磕著。如崖頺石殞。天崩地裂相似。一回便見。從上佛祖。天下老和尚。盡向手中乞命。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象。色空明暗。無處樁立。四聖六凡。情與無情。一時消殞。始信從上佛祖。天下老和尚。謾我不得。乾坤大地。日月星晨。森羅萬象。色空明暗。謾我不得。四聖六凡。情與無情。謾我不得。何故。蓋為從上佛祖。天下老和尚。以至四聖六凡。情與無情。盡從此三轉語中流出。所以道。佛及諸眾生。皆承此恩力。識得此恩力。眾生絕消息。然雖如是。且道。此三轉語。從什麼處流出。須知虎丘師兄。自靈山付授而來。所以流自胷襟。蓋天蓋地。其奈土曠人稀。相逢者少。
豈不見。昔日雪峯住菴。有僧來參。雪峯以手托菴門云。是什麼。僧亦云。是什麼。雪峯低頭歸菴。雪峯等閑略露目前些子。如寸銕在手。遍地刀鎗。只是這僧不得柄𣠽。若得柄𣠽。甚處有雪峯。僧遂辭雪峯。峯問云。什麼處去。僧云。湖南去。峯云。我有箇同行。住巖頭。寄箇信去。僧云。便請雪峯信。云一自鼇山成道後。直至而今飽不飢。兄弟。這箇是巖頭與雪峯。辭德山。至鼇山店上。阻雪底因緣。看佗古人。念道之切。至于孤村陋店。亦以此道為念。巖頭長伸兩脚眠。且道。意在什麼處。雪峯堆堆打座。向什麼處留心。巖頭云。噇眠去。恰似七村裏土地相似佗日異時。魔魅人家男女去在。是知切瑳琢磨。深錐痛劄。若非具大眼目底。同行道伴。安能誡告。如此之切。雪峯既被巖頭痛處一劄。乃自指胷云。我這裏。實未穩在。是佗大力量人。不肯只麼休去。故得巖云。若恁麼。據你平昔見處。一一舉來。是則與汝證據。非則為汝剗却。峯乃詣實供通云。我初見鹽官。聞舉色空義。有箇見處。只今目前。所見是色。當體即空。空亦不可得。如此見解。還得徹也未。是故巖云。此去三十年後。切忌舉著。峯云。因見洞山過水悟道頌。有箇省處。頌云。切忌從佗覓。迢迢與我踈。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始契如如。且道。渠與我。是一是二。十二時中。還得如此也無。巖云。若恁麼。自救也未徹在。巖頭鉗鎚在手。應用臨時。峯又云。我因問德山云。從上宗乘中事。某甲還有分也無。德山打一棒云。道什麼。我當下。如桶底脫相似。巖頭云。你豈不見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只如德山。打一棒云。道什麼。還當得從上宗乘也無。雪峯當下。如桶底脫相似。又有甚不得處。因什麼。巖頭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將知萬里無雲。青天猶在。寸絲不掛。赤體猶存。雪峯敵國家財。既被巖頭打併了。計窮力盡。乃問巖頭云。畢竟如何得是。巖頭云。佗後若播揚大教。須是一一從自[A11]己胷襟流出。與我蓋天蓋地。雪峯於此大悟。跳下牀禮拜云。今日始是鼇山成道。今日始是鼇山成道。大眾。雪峯自聞色空義。見洞山過水頌。於德山棒下。皆有證悟處。其奈一翳在眼。空花亂墜。當時若不是巖頭有針膏肓。起必死底手段。安有鼇山店上。一段奇事。故信云。一自鼇山成道後。直至而今。飽不飢。也是貧兒思舊債。巖頭遂問這僧云。雪峯更有什麼言句。僧舉前話。巖頭云。雪峯道什麼。僧云。無語低頭歸菴。巖頭云。我當時悔不向伊道末後句。若向佗道。天下人。不奈此老何。且道。如何是末後句。但向雪峯低頭歸菴處會取。這僧既不薦。至夏末。請益巖頭。頭云。雪峯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要識末後句。只這是。這僧自雪峯處。擔得一擔骨董。到巖頭處。添得一擔顢頇。直是不奈何。了帶累二大老。費口分疎。究竟不知落處。然則雪峯巖頭。兄呼弟應。激揚此道。即不無。畢竟低頭歸菴。與末後句。如何理會。須信道。雪峯巖頭。如轉輪聖帝。施一號。發一令。四方八表。無不順從。這僧為什麼。頭頭蹉過。汝等諸人。若要徹底分明。須是參取虎丘三轉語。若參透此三轉語。則低頭歸菴。與末後句。自然念念現前。臨機應變。得大自由。生死去來。了無朕跡。然雖如是。蔣山恁麼說話。向虎丘師兄面前。不滿一笑。何故。當門不用栽荊棘。後代兒孫惹著衣。
眾道友。就淨慈請。
山僧。自住鍾山以來。旱澇相仍。今歲尤甚。下山持鉢。荷眾信檀越。令陞此座。舉揚宗旨。俾得餘利。以為一飽之計。且道。如何是宗旨。作麼生舉揚。據實而論。設使盡大地。若草若木。各各具廣長舌相。亦不能措一詞。今為眾信之心誠確。不免就第二義門。東語西話。應箇時節去也。
所謂宗旨者。蓋是釋迦老子。三百六十餘會。橫說竪說。說不著底。一著子。末後於百萬大眾中。拈花示眾。獨有迦葉一人。破顏微笑。釋迦老子。便與佗著一箇名字。謂之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訶大迦葉。自此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的的相承。而至今日。鞠其所歸。不出只今見前一眾。各各當人。真實一念。此念未明。以前諸人。日用應緣處。不曾減一絲毫。既明之後。諸人日用應緣處。亦不曾增一絲毫。上至諸聖。下及六道。一切含識。皆具此真實一念。以其於日月應緣處。迷則業緣。悟則佛性。然則業緣佛性。間不容髮。但忘取捨之心。隨處自然解脫。所以佛說。南閻浮提人。念頭猛烈。最能為善。最能為惡。超四果。越十地。坐與諸佛齊等。亦由此一念所為。經三途歷六道。終陷阿鼻地獄。亦由此一念所造。眾信道流。儻能一念頓證。則善之與惡。籠罩不住。所以六祖大師。謂明上座云。不思善不思惡。正當恁麼時。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然則諸檀信。見前一眾。日用應緣處。此一念。不系於善。不系於惡。殊不知。此一念。如大日輪。昇于東方。清淨光明。無幽不燭。只如諸檀信。見前一眾。每日起心動念。運轉施為。折旋俯仰。父母夫婦之間。兄弟朋友之際。或流於善。或流於惡。一一皆謾自心不得。既謾自心不得。但於日用應緣處。急急著眼看。此一念之善。一念之惡。自何而來。驀然覰破。知此一念來處。則世間善善惡惡。籠絡不住。三界二十五有。當下氷消。八萬四千塵勞。隨處解脫。全體是自家真實一念。方信道。從上佛祖。天下老宿。以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芥人畜。情與無情。悉從我一念。真實心中流出。所以道。只箇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古人雖是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只要箇人。明此真實一念。
豈不見。昔日靈山會中。有一上首。為乞士。遇恒迦比丘。問之。乞士從何而來。乞士云。從真實中來。恒迦云。何名真實。乞士云。寂滅故名真實。只如見前。三界綿綿。四生浩浩。僧是僧俗是俗。立底立坐底坐。內為見聞覺知。生住異滅。所惑。外為萬象森羅。色空明暗所移。是寂滅。不是寂滅。這裏若不是真實一念見前。則未免被物所轉。恒迦又問云。寂滅相中。有所求耶。無所求耶。乞士云。無所求。恒迦云。既無所求。何用求耶。乞士云。無所求中。吾故求之耳。看佗二人。問者窮源到底。要見淺深。答者似鏡臨臺。難逃妍醜。恒迦又問。無所求中。何用求耶。乞士云。所有求者。一切皆空。得者亦空。著者亦空。實者亦空。來者亦空。語者亦空。問者亦空。寂滅涅槃。一切虗空分界。亦復皆空。吾為如是次第空法。而求真實。大眾。得者不空。則為得心所累。著者不空。則處處執滯。不得解脫。來者不空。則為動相之所移。語者問者不空。則死在句下。為語言之所役。寂滅涅槃。一切虗空分界不空。則為勝妙境界之所籠罩。無有出期。則真實一念。何由發露。只如山僧。今歲諸莊大浸。顆粒不收。可謂空矣。下山持鉢。所至處。被人所迫。不得[A12]已。東語西話。然未甞有一毫實法與人。可謂空矣。便恁麼去。山僧以此一念。無說而說。見前一眾。以此一念。無聞而聞。既無說又無聞。畢竟喚什麼。作真實。喝一喝云。寐語作十麼。
聰藏主為母請。
古人所謂。養不足以報父母。惟聖人以德報之。德不足以達父母。惟聖人。以道達之。道也者。非世人之所謂道也。妙神明。出生死。聖人之至道者也。德也者。非世之所謂德也。備萬善。被幽明。聖人之至德。如何謂之妙神明。出生死之道。如何謂之備萬善。被幽明之德。儞禪和子。置身在叢林中。潔[A13]己虗心。究明自[A14]己。自[A15]己若明。無一事不是真乘。無一法不為妙用。三界二十五有。八萬四千塵勞。四聖六凡。情與無情。盡向這裏。氷消瓦解。當恁麼時。非特報今生父母以德。達今生父母以道。以至。歷劫以來父母。無不報之以德。達之以道。豈不見。昔日伏駄密多尊者。年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且道。佗五十年。口不曾言。足不曾履。意在什麼處。一日見佛陀難提至其家。遽起作禮。而說偈言。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是最道者。難提以偈答曰。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此便是達親以道。報親以德底張本。只如吾人。稟父母之遺體。三年然後免懷抱。如何說箇父母非我親底道理。吾人剃除鬚髮。著佛衣。喫佛飯。依佛而住。當行佛行。作麼生說箇諸佛非我道底道理。須知伏䭾尊者。五十年中。為箇一事。口不敢言。足不敢履。一旦得難提尊者。提金剛王寶劒。不犯鋒鋩。直下向咽喉上一刜。直得伏䭾尊者。五十年礙膺之物。渙然氷釋。所以難提道。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如是則言與心親。則全是本來父母。道與行合。則諸佛之心。不從外得。是知妙神明。出生死之道。備萬善。被幽明之德。伏駄密多。五十年間。了然蘊在胷中。口雖不言。言滿天下。足雖不履。獨步大方。驀被難提尊者點發。直得光明盛大。照映寰宇。為在家出家。補報父母重恩底榜樣。
是故。今日檀越。張丈省元。巫丈省元。同聰藏主入山。為令尊堂戴氏小一太君愍忌。與百日。同時辨香積供。供養見前。學般若道流。因命山野。陞于此座。舉唱宗乘。所將妙善。以資冥福。用報親恩。真所謂善達其親。以吾聖人之道。善報其親。以吾聖人之德。大凡人生天地間。不論僧之與俗。在家有在家之孝。出家有出家之孝。在家則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出家則參究妙神明。出生死之道。熏煉備萬善。被幽明之德。儻能自[A16]己洞明。則此道此德。歷歷見前。到這田地。上無不報之恩。下有可行之道。聞之。尊堂太君。賦性溫謙。樂善不倦。以其稟溫謙之性。自然於日用中。與善相應。燕居食息。動容周旋。無有一事。不中禮法。用是日日晨昏。不暇他務。以看經念佛為務。當不暇佗務之際。便是善心純至。善心既純至。則所看之經。是自心之經。所念之佛。是自心之佛。是皆自溫謙性中。流出也。至於賓轄造門。殫力祇遇。賑人患難。如[A17]己之急。自非平昔。樂善不倦。疇克若此。雖臨終之際。索香湯沐浴。集闔門眷。聚乃子若孫。環立寢。所以授遺訓。我沒之後。必生好處。汝等不必憶我。又且誦阿彌陀佛。至瞑目。不輟於口。大抵臨生死之際。不容以偽。看佗令尊堂太君。九十餘年。遊人間世。現婦女身。溫以處[A18]己。謙以御眾。樂善不倦。時節既至。付囑便行。真所謂。佛子。若能於一切處。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此之謂也。
昔城東老母。與佛同生。不願見佛。纔見佛來。以兩手掩面。佛於十指間。頓現。直是無迴避處。敢問大眾。且道。城東老母。不願見佛。與令尊堂太君。臨終念佛。不輟於口。還有優劣也無。見前一眾。[A19]但能參透妙神明。出生死之道。熏煉備萬善。被幽明之德。透頂透底。了了分明。則知戴氏太君。與城東老母。二人落處。若知得此二人落處。則知各人自[A20]己落處。若知各人自[A21]己落處。此妙神明。出生死之道。備萬善。被幽明之德。十二時中。無有不現前底時節。既得此時節現前。則世出世間。平等頓超。人與非人。性相無異。獨有蔣山拂子。不入這箇保社。何故。三賢固未明斯旨。十聖那能達此宗。
天童中夏。
教海淵深。萬論千經。皆攝入。禪門浩博。六凡四聖悉包容。衲僧家。各各負沖天氣宇。掀翻教海。千經萬論。無處棲蹤。擊碎禪門。四聖六凡。無容身地。如是則禪之與教。皆是強名。黃面老子。四十九年。橫說竪說。空有性相。頓漸偏圓。未免徒將五彩。描畫虗空。碧眼胡僧。萬里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無端特與鉢盂。強安柄𣠽。軒知。這些貨賂。誰不有之。但能反[A22]己而求。自然隨處解脫。
豈不見。昔日禾山普禪師。左緜人。賦性豪邁。不受控勒。氣節孤高。見識明敏。講唯識起信論。與眾難疑答問。千變萬化。七縱八橫。無敢嬰其鋒者。常罪圭峯疏。多臆說。摘其失處。以戒學者云。不足信。間有老師宿學。皆數之曰。圭峯。清涼國師之所印可。汝敢雌黃之。蚍蜉撼大樹之謂也。普嘆曰。今之學者。以名位自惑。久矣。清涼圭峯。非有三頭六臂。奈何甘自屈辱乎。是他氣節高。見識明。雖是文字之學。[A23]已不為文字所惑。使其參請。有大發明。縱從上佛祖。有所未至。亦必直之。是時黃檗勝和尚。自江西歸成都保福。呂龍圖名大防者。帥成都。執弟子禮。日名參叩。普雖性豪邁。不受控勒。然却疑此事。於是易服。竊聽其議論。終日不曉一詞。遂心憤憤口悱悱。歸臥看屋梁曰。昔勝曾業講有名。而呂公當世第一賢者。相與醻酢。敬信如此。而我乃不信耶。所疑未解。坐寡聞也。大抵參究此事。須是有箇般氣宇始得。乃出蜀。至荊南金鑾。聞其會中。有一老衲。曾見了山情菴主來。叢林目之為飽參。普遂叩之曰。經論何負於禪宗。每見長老家。多譏訶之。何也。老衲謂之曰。業經論者。以其是情識義理。思想邊量。非能發聖成道。脫有發聖成道者。籍經論為緣耳。儻不因自證自悟。唯經論是仗。則世間能讀能誦。能知能解。皆一時證聖成道去。寧肯僕僕。與吾輩。俯仰於叢林中耶。又況經論。皆紙上死語。教家謂之所知障。烏能發聖成道。尋常教家言。所知不是障。是障障所知。山僧舊曾在講下。聽諸講師。講所知障義章。翻覆講解。枝詞蔓語。終不可曉。以今日山僧見處。只就自家日用中。略為評品。只如適來老衲道。業經論者。以其情識義理。思想邊量。是所知障。諸人十二時中。推窮尋逐。情識義理。思想之際。那箇是能知之心。你若當情識義理。思想之境。見前之時。見徹能知之心。本空。則所知之境。自寂。便見所知之境外。無能知之心。能知之心外。無所知之境。心境既空。性相平等。直饒恁麼。向衲僧門下。天地懸隔。是故達磨大師。得得西來。顯言。教外別傳。是也。這老衲。要推鞠普蹉過此事處。遂就佗經論窠子。問佗。只如經中道。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汝還信否。普云。世尊之語。安敢不信。老衲曰。既信。何用區區遠來。普曰。吾聞。禪宗有別傳之旨。故來。老衲曰。是則未信。非能信也。大抵禪宗直指之要。非有佗說。蓋亦人人見行。本分事耳。如釋迦老子。纔出頭來。以手指天地云。唯吾獨尊。此乃明明顯示直指之要。以悟人矣。及乎見明星悟道。乃云。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與夫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等語。是知。吾佛。重重以直指之要。八字打開。颺在諸人懷裏了也。自是吾人。為其徒者。不能當面便領。却向千經萬論中。尋言逐句。甘自陷溺於語言名相之域。迷而不反。所以達磨大師。航海而來。徑提此事。顯言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故老衲。以經中所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之語。痛懲詰於普。却似將一箇銕蒺藜。著在普胷中。而普雖不當下便省。而𮌎中耿耿地。有箇物礙塞。銷鎔不去。此銷鎔不去之時。便是佗漸有契證之地。乃云。其病安在。老衲曰。能見黃龍南禪師。當使汝之疾。有瘳矣。普於是即日遂行。纔至黃龍。便問南禪師云。如阿難問迦葉云。世尊傳金襴外。別傳何物。迦葉遂召阿難。阿難應喏。迦葉云。倒却門前剎竿著。意旨如何。看佗置箇問端。只從佗在講下。罪圭峯臆說處來。及不曉黃檗與呂龍圖議論。乃云。所疑未解。坐寡聞處來。又從老衲。以經論是情識義理。思想邊量處來。黃龍南禪師。眼高一世。覷見佗心肝五臟中病痛。於其問端上。不易絲毫。而問之曰。上人出蜀。曾到玉泉否。云曾到。云曾掛搭否。云一夕便行。南云。智者道場。關將軍打供。與結緣幾時。何妨。此語正是倒却門前剎竿著底註脚。普雖默然良久。復理前問。正是普疑心將破。𮌎中之物銷鎔。發聖成道之時也。南公遂俛首。可謂殺人不用刀。活人不用劒。普當下大悟。頓忘所證。趨出大驚曰。兩川義虎。不消此老一唾。看佗得這箇時節入手。無言可對。無理可伸。只道得箇兩川義虎。不消此老一唾。後來出世。住禾山。臨遷寂時。受一寺人生祭。足即坐脫而去。古人道。大疑之下。必有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原其所悟之由。若不是疑教外別傳之旨。疑之最深。不得南禪師。等閑俛首。以攻其膏肓之疾。安得到大安樂之地。然後知倒却門前剎竿底道理。智者道場。關將軍打供。與夫俛首底時節。了無異轍。到這裏。禪之與教。著不得。佛之與祖。著不得。當之著不得處。事事著得。終日經論。而不墮語言之域。終日聖凡。而頓忘昇沉之跡。出生入死。得大自由。世出[A24]世間。了無剩法。便恁麼去。猶是小小歇場。暫時活計。更須知有佛祖未興。禪教未立。禾山未離講肆。未見南禪師底一著始得。汝等諸人。若要知得這一著落處。但如禾山普禪師。見南禪師。大悟一回。自然分曉。不著問人。設或未辨端倪。他日異時。閻羅老子。徵你飯錢。莫言不道。
徑山癡絕和尚法語
示巖壽首座(前住彭州天寧)
瞿曇老子。費盡口業。橫說竪說。初無一箇元字脚。與人咂㗖。達磨大師。得得西來。單傳心印。亦無一針鋒許。與人作道理。須是箇漢。具天然氣槩。於一切時。一切處。向瞿曇未出世。達磨未西來以前。研窮體究。時節既至。噴地一下。明見本地。便知。瞿曇不曾出世。達磨不曾西來。在在處處。常光現前。剎剎塵塵。初非外物。直饒恁麼。猶是小小歇場。暫時活計。未是宗門中事。不見雲門大師道。任你橫說竪說。未是宗門中事。是甚麼熱椀鳴。三乘十二分教說夢。達磨西來說夢。若有老宿開堂。椎殺百千萬箇。有甚麼過。雲門恁麼揭示。且道。還當得宗門中事也無。山僧自住持以來。亦曾為人。東說西說。若是宗門中事。未曾夢見。有人痛下毒手。椎殺山僧。不為分外。巖壽首座。極有志於道。忽來告別。覓語。驀云。某甲下手。山僧只向佗道。善為道路。
示法嗣知客
衲僧門下。正令全提。如擊石火。閃電光。旱地奔雷。懸崖落石相似。未曾眨眼。早是蹉過。是佗從上老宿。踏得這一脉著。等閑垂一機。示一境。自然去離泥水。活人眼目。初無實法與人。豈不見。良遂座主。參麻谷。谷一見來。便去鋤草。良遂到鋤草處。谷殊不顧。便歸方丈。掩却門。良遂乃敲門。谷問云阿誰。遂擬對。忽然契悟。乃云。和尚莫謾良遂好。若不來禮拜和尚。幾乎被經論。賺過一生。且道。麻谷有指示。無指示。若道有。麻谷向道什麼。若道無。良遂因什麼悟。後歸到講肆中。謂人曰。諸人知處。良遂總知。良遂知處。諸人不知。良遂得這些巴鼻入手。便有活人底眼目。檢點將來。未免乞兒暴富。當時講肆中。忽有箇漢。不受人謾。翻轉面皮。看佗良遂無容身之地。
法嗣知客。自錦城講肆中。知有教外別傳一段大事。得得南泉。尋人決擇。兩到山間道聚。山僧曰。袞於人事海中。無暇去鋤草。亦不曾閉却方丈門。只是相煩客司一年了。是箇氣吞宇宙底漢。一點也謾佗不得。但如良遂見麻谷一回。便知經論。果有賺人處。若有賺人處。則自[A25]己知處。灼然一切人不知。如是則未離講肆。未出瞿塘。行脚事畢。豈待區區八千里往來。然後為得耶。雖然。歸到講肆中。切忌妄通消息。忽然撞著箇人。翻轉面皮。莫言不道。
示悟開首座(前住建康清涼)
達磨六傳。而至曹溪。曹溪之後。南嶽收其餘毒。肆其酷於江湖之間。馬駒中毒。殺八十四人。箇箇阿轆轆地。獨有百丈。向一喝下。拾得箇窮性命。坐在大雄峯頂。幸自可憐生。無端被黃檗覰破。喚作大機之用。帶累臨濟。只具一隻眼。自此一人傳一人。習以成風。莫之敢遏。至於楊岐栗棘蓬。白雲上大人。東山暗號子。賺得圓悟於小玉聲中。此毒現前。熏染應菴。斃於睡虎爪牙之下。幸而有箇破沙盆。活得起來。直得炎炎之氣。塞乎天地之間。窮其來處而無蹤。究其用處而無跡。皆所以碎諸方之窠臼。發千聖之靈機。近來此毒。看看掃土而盡。絕無氣息。
悟開首座。拚得性命。於無氣息處。發此餘毒。以施來學。則達磨正宗。不致寂寥也。
示智沂首座
諸佛未出世以前。好箇清平世界。及乎靈山拈花。以正法眼。付金色頭陀之後。便見干戈一動。四海塵昏。西天四七。略露鋒鋩。唐土二三。互施劒戟。帶累後代兒孫。各據一方。遞相皷儱。指南作北。喝水成氷。未曾有一人。端的見正法眼之落處。獨有雲門風穴二大老。較些子。一人道普。一人道瞎。雖則各出隻手。扶此正法眼。欲使其光明燦爛。殊不知。轉見黑墨律崒。便恁麼去。譬如清廟之瑟。朱絃而踈越。一唱而三嘆。有遺音者矣。是故密菴師祖。得其遺音。喚作破沙盆。颺在糞掃堆頭。無人會得。獨有松源老人。知得落處。放出箇拗驢。一踏踏得粉碎。只要於諸佛未出世以前。善自提持。以壽後世無窮之傳也。
示了徽侍者(前住渠州延福)
佛祖閫域。衲僧巴鼻。非是聰明利智。博見多聞。而能證入。又非峻機慧辯。泯默忘言。而能造詣。直饒具通天作略。蓋世英雄。未舉先知。未言先領。亦未得其髣髴。須是於二六時中。回光返照。乍可不會。不可妄有領覽。纔有一毫髮。妄自領覽。執以為是。則便是生死根本。但一味退步。就[A26]己默默參究。愈退步。愈有力。愈不會。愈現成。驀然一處錯踏翻。千處萬處俱透脫。始見從前聦明利智。博見多聞。峻機慧辯。泯默忘言。皆是自家受用三昧。便能欺賢罔聖。破二作三。拈一莖草。作倚天長劒。殺活自由。以黑豆子。換天下人眼睛。聖凡罔測。得到恁麼田地。莫便是佛祖閫域。衲僧巴鼻麼。且喜沒交涉。
了徽侍者。為道正切。以省親西泝。一日告別。驀問云。如何是佛祖閫域。衲僧巴鼻。余謂之曰。若要洞明此事。初無佗術。別沒誵訛。余三十年前。與令師祖啞菴老子。於江湖上。究之[A27]已熟。此老雖過去久矣。然浮屠巍然。肉猶煖在。歸到家山。但拊塔而問之。此老雖冥冥中。自有方便。然子生平崛強。豈甘受秤鎚落井之譏耶。佗日再南。却須為我說破。無爽此語。
示覺照首座(前住江州東林)
行脚道流。挑箇鉢囊。置身在叢林中。只要洞明自[A28]己。自[A29]己若不洞明。麤則被地水火風汩沒。細則被生住異滅流注。內為見聞覺知所惑。外為色空明暗所使。無自由分。是佗本色行脚道流。一旦洞明自[A30]己。許多粗細。內外境界。盡向這裏。一時氷銷瓦解。任是從上若佛若祖。天下老和尚。悉須向背後叉手。蓋由佗識得自[A31]己分明。於一切處。作得主宰。不為一切善惡凡聖搖撼。到此田地。亦未是本色行脚道流。立地處在。
豈不見。曹山和尚云。師僧家。在這箇衲衣下。須會向上事。莫作等閑。若承當得分明。即轉佗諸聖。向自[A32]己背後。方始得自由。若也轉佗不歸。直饒學得十成。須向佗背後叉手。說甚大話。若轉得歸自[A33]己。一切麤細境來。亦盡作得主宰。
曹山等是老婆心切。然就中要妙。只如道。須會向上事。且作麼生是向上事。這裏承當得分明。便知本色行脚道流。立地處。既知行脚道流立地處。非特轉佗諸聖。向自[A34]己背後。亦乃敢開大口。說大話。捩轉天下人鼻孔。
覺照首座。相處既久。造詣益深。且問大話。作麼生說。捩轉天下人鼻孔。無出這些子。試向未行脚以前。露箇消息。直饒恁麼。衲僧門下。當甚破草鞋。
示晞勤藏主
為人須得為人眼。見地須得見地句。是佗從上老宿。等閑垂一機。示一境。七縱八橫。千變萬化。不守故常。俾一切人。不覺不知。驀然漆桶破。光影盡。譬如昨夜降雪相似。天昏地黑。朔風撼空。凍雪壓屋。盡大地人。不知所以。及乎曙色纔分。各各起來。豁開戶牖。四方八面。世界一時別了。直得大地山川。了無高下。百草樹木。莫辨洪纖。雖則一色全真。洞然明白。若不見晛則消。遇雨則解。依舊是從前世界。則一切萬物。皆無生意。
參學人。若得漆桶破。光影盡。正是坐在一色全真。洞然明白處。若不是箇具大眼目底。與伊痛下毒手。盡底揭翻。使之依舊眼橫鼻直。一切尋常。則未免陷入解脫毒海裏。頭出頭沒。更無活路。只是箇死漢。有甚用處。
晞勤藏主。久遊叢林。今欲西泝。袖紙覓語。正值大雪漫漫。因呵凍述此。以遺之。且道。是為人眼。見地句。試辨看。
示從聞禪人(前住建康崇因)
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互興於世。略露目前些子。如劊子手裏刀相似。直下截斷人命根。初無絲毫許。實法與人。入思惟。作道理。向衲僧門下。猶如掘地覓天。那更談玄說妙。舉古明今。三玄戈甲裏。定誵訛。四種料揀中。分得失。絲來線去。露布葛藤。錮鏴人家男女。未有了日。是佗有志參學之士。負衝天氣宇。蘊蓋世英雄。著眼於佛祖未興以前。密契於古今窠臼之外。等閑一語默。一動靜。自然超宗異目。草偃風行。終不肯倚佗墻壁。跨佗門戶。坐佗牀榻。喫佗殘羮餿飯。以自屈抑。於衲僧門下。方較些子。
豈不見。高亭參德山。乃隔江問訊。山以手招之。高亭忽然開悟。便橫趨而過。盡道。德山略露目前些子。無法與人。殊不知。無端與賊過梯。高亭橫趨而過。其奈已是喫佗殘羮餿飯了也。蔣山恁麼道。未免罪過彌天。若檢點得出。於衲僧門下。却較些子。苟或未然。三十棒山僧自喫。不干你事。
示惠照藏主
真實參學之士。欲明此道。至不一也。銳者喜進。怯者日退。敏者易趨。急者思止。或以泯默無言。為實地。或以研窮性理。作根源。或以明辨古今。為極則。或以百無所解。為歇場。智識之偏。趨向之異。雖豪傑特達之士。有不能自免。若不是箇咬猪狗。惡手脚。活爪牙。有三千里外。定誵訛底眼目。提向上鉗鎚。攻其偏墜。擊其乖異。則未免大家袞在草窠裏。以謂此道。只如此。深可憐憫。
豈不見。趙州問南泉云。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這些子。如砒霜狼毒。峭壁懸崖。無你下口處。無你入作處。獨有趙州較些子。便云。還可趨向也無。泉云。擬向即乖。州云。不擬爭知是道。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豁然如太虗空。豈可強是非耶。只如南泉恁麼道。莫便是提向上鉗鎚。攻其偏墜。擊其乖異麼。且喜沒交涉。
惠照藏主。要知落處。此去天台城外。有箇瑞巖老子。具三千里外。定誵訛底眼目。脚未跨門。必能為子說破。便見光孝一場敗缺。不同小小。
示紹明維那(前住建康天禧)
達磨大師。自西天。帶得些毒氣。來此土。惟神光中之。一失人身。萬劫不復。自此毒氣。流行天下。遞代熏蒸。直至于今。虐焰愈熾。獨有臨濟老漢。在黃檗山中。毒氣熏心。無理會處。及到高安灘頭。此毒見前。便解掣風掣顛。但有來者。一味喝將去。誰奈伊何。譬如鴆鳥飛空。一毛落處。山無草木。水無鱗介。後來興化。於大覺棒下。此毒一發。於克賓維那法戰之時。痛下毒手。即罰鑽飯。趕出院。便是與臨濟。喫六十拄杖。雪屈在。今叢林列剎相望。據位稱師。孰不自謂曾中此毒。欲求中得親切。善用此毒者。誰歟。禪和家道。我到處行脚。往往尋香逐臭。親切中此毒者。誰歟。山僧自行脚住山而來。橫草不拈。竪草不斬。瞞瞞頇頇。飢餐渴飲。且恁麼過。逈不知此毒來處。但只相煩紹明維那。悅眾茲山。以無心應大帥天禧之命。袖紙覓語。不覺引筆及此。逗到天禧。忽地此毒流行。切莫錯恠蔣山好。
示宗雅首座(前住建康奉聖)
世之學者。根有大小。性有利鈍。是故從上老宿。以善巧方便。隨其根本之大小利鈍。而誘掖之。或馬面夜叉。或諸佛菩薩。或刀山劒樹。或佛國蓮宮。或隨類分形。予奪縱橫。生殺自在。攻其所偏墜。激其所未到。俾其各悟自本心。明自本性。然窮其用處。初無一絲毫許。實法與人也。譬如物之在天地之間。雖洪纖長短之不齊。及其皷之以風雷。潤之以雨露。俾各遂其生育長養之事。凝之以霜雪肅殺之氣。以成其結實藏斂之功。更無一芥子許。不適其宜。而不得其所。然窮其造化之用。了不可得。我這裏。不問儞根之大小。性之利鈍。只有一圜悟關。透得過底。一任天下橫行。透不過底。一任天下橫行。透得過底。固是天下橫行。透不過底。因甚麼。也天下橫行。要作達磨種草。請著眼看。勉之毋忽。
示了心藏主(前住建寧三峯)
衲僧家。在母胎中。自解作師子吼。有此體裁。方可擔荷此宗。如其自負依佗。待人指授。記人言語。以當宗乘。總是滅胡種族。近來此道不振。良由師與弟子。遞相印證。撥無因果。誑謼閭閻。自謂能荷此宗。譬如刻糞作旃檀像。縱經塵劫。只成臭氣。有志之士。速須遠離。自著精彩。自著眼腦。自成自立。一旦[A35]己眼洞明。放光照破四天下。方始不負行脚之志也。大匠誨人。能與人規矩。不能與人巧。宗師家用處則不然。先與汝拈却規矩。待汝解信手斫方圓。自然規矩符合。則巧在其中矣。雖然如此。亦是暫時岐路。小小歇場。便從衲僧門下過。更參三十年始得。且道。衲僧門下。有甚長處。
示祖聦藏主(見徑山無準和尚。前住潭州智度)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世尊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訶大迦葉。自此西天四七。唐土二三。人傳一人。如水傳器。的的相承。至於今日。皆是上梁不正。下柱參差。以致天下老和尚。各據一方。播揚大教。明眼漢沒窠臼。且道有恁麼事。無恁麼事。若道有恁麼事。大丈夫氣宇。又安在哉。若道無恁麼事。只如天下叢林。列剎相望。又作麼生排遣。五峯頂上。有箇無面目漢。可往見之。脚未跨門。必為子說破。
示巽升維那(前住梓州牛頭山)
巽升維那。吾蜀英偉之士。久處叢林。浩然有歸省之志。江湖道舊。欲留之而不可得。道過鍾山出此紙覓語。余謂之曰。所謂法語者。蓋前輩有道之士。提持佛祖不傳之妙。警悟學者。余之不敏。烏足以能之。況子久參浙翁。大得其道。遍歷江湖。飽諳淺深。又安用此。雖然。以子歸省之志。形於夢想。故得發予之緒言。
余甞患。今之學者。父母不供甘旨。叢林中行脚。大事邈不加意。甘為明教罪人。真可憐憫。今子非特了行脚大事。又且切切於歸省。是可嘉也。因記得。圓悟禪師示眾云。生身父母居堂上。從本爺娘在頂門。且道如何是從本爺娘。試以子在淛翁爐鎚之下。如𪹼龜紋。𪹼則成兆底時節。考之。則娘生面目。遍界難藏。昔日視親庭。奉甘旨。昏定晨省。冬溫夏清。而不為親。及乎別親庭。遊江海。涉山川。尋師擇友。參禪訪道。而不為踈。而今歸省也。脚纔跨門。母念子之心。子寧親之意。啐啄同時。默默相契。語言不及。融融洩洩。和氣靄然於一堂之上。不知與當時。在淛翁爐鎚之下。𪹼底時節。為同為異。蔣山口門窄。說不能到。子之令兄。儒門宗匠。眼高諸方。必能定當。子若能未言先領。未舉先知。方信道。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更能推此一著。以惠來學。使一切人。知有從本爺娘。在頂門者。真不負生平。行脚眼目。
示行彌藏主
正法眼藏。自靈山拈花。少林面壁而來。一人傳虗。萬人傳實。是皆贓證分明。偷心[A36]已死。然後於一切處。施白拈手。當面換人眼睛。是故三聖賊行愈高。累及興化。於大覺棒下。見徹臨濟在黃檗處。喫棒底意旨。自茲十一傳。而至密菴。向白拈隊。奪得箇破沙盆。非特換却松源眼睛和耳根。一時塞却。至今盡大地人。東西不辨。無處雪屈。若是箇善竊者。鬼神不知底漢。向未拈花。未面壁以前。驗得贓證分明。便見。從上若佛若祖。歷世老宿。白拈款桉。不待鞠勘。一時敗露。則所謂正法眼藏。愈見光明盛大矣。
示正受知客(前住建寧府雲溪)
古德云。參學人。且向著佛不得處。體取。時中常在識盡功成。瞥然而起。即是傷佗。而況言句乎。只如道著佛不得處體取。且道。佛有甚麼過。阿那箇是著不得處。作麼生體取。這裏見得徹去。識雖盡而不盡。功既成而無成。便見常在底人。脫體現前。妙用縱橫。無有不利。更有何物。瞥起而傷之乎。當恁麼時。一大藏教。千七百因緣。直下氷消瓦解。覓一元字脚。了不可得。全體是自家。常在底生涯。更須和這常在底。一時颺却。衲僧門下。方較些子。千佛不能思。萬聖不能議。乾坤壞不壞。虗空包不包。一切比無倫。三世唱不起。且道是什麼物。得恁麼奇特。十二時中。試著眼看。釋迦老子家法。達磨大師門風。非心思意解。而能洞明。豈語言文字。而能造入。是以靈山拈花。少林面壁。便有人。領之於一笑之頃。得之於覓心了不可得處。自茲千燈續焰。五葉流芳。的的相承。綿綿不斷。等閑垂一機。示一境。一言半句。盡是與人抽釘拔楔。去離泥水。活人眼目。只要盡大地人。各各悟自心。見自性。初無實法與人。作窠窟。開活路。是故古德云。若以實法繫綴人。土亦消不得。既是不以實法。繫綴人。喚什麼。作釋迦老子門風。達磨大師家法。這裏若有轉身一路。始不負平生。參學眼目。
示覺崇禪人(前住建寧府三峯)
無一定不易之操。不足以行脚。無堅忍力行之志。不足以辦道。是故古來參學之士。堅守其行脚之操。而不為虗文之所惑。力行其辦道之志。不以小小不如意。而自沮。發之以強勉。為之以果敢。斷之以決烈。故其行脚之操。愈久愈固。辦道之志。日進日新。及其日久歲深。或師友激勵。逢場遇緣。驀然洞明。父母未生以前。一段風光。不從佗得。如拋家日久。一旦而返。故鄉父母親屬。舊時丰[A37]采。一時頓現。不著問人。始不孤行脚之操。辦道之志。豈不見。雲峯悅禪師。參大愚芝和尚。三問佛法大意。大愚初無佛法玄妙。與之開活路。令其乞食。又令其營炭。而又令充悅眾。且道。大愚老子。意在什麼處。當時雲峯。若無一定不易之操。堅忍力行之志。安能一一受大愚之訓。至於聞桶篐𪹼聲而悟耶。皆自雲峯。不為虗文所惑。不為世紛自沮。當乞食營炭悅眾之時。其操一定不易。其志堅忍力行。是致桶𪹼聲中。透頂透底。洞明大事。及乎急走方丈。欲吐所悟。大愚纔見。便謂雲峯曰。且喜大事了畢。且道。具箇什麼眼目。這裏識破大愚。則知俾雲峯乞食營炭悅眾。如善射者。箭不虗發。
覺崇上人。見流移壞蘆場安眾之具。事事失準。發心乞食。覓此為警䇿之方。但如雲峯。有一定不易之操。負堅忍力行之志。何患大事不明。勉之毋忽。
示大方首座(前住梓州彌勒)
大方首座。道聚既久。一日袖紙覓語。西泝。余見其誠篤。由是以十方虗空為紙。四大海為硯。須彌為墨。大地草木為筆。用此硯。磨此墨。蘸此筆。以此紙。將從上佛祖。傳不及。說不到底法門。一筆寫就。聊以為贈。方遂歡喜踊躍。一心諦受。而謂余曰。好法語。但中間腕頭用力太過。錯了數字。余曰非子之敏。不足以知此。然余方以土木之伇。裝懷。未暇釐正。姑持以歸。當有具大眼目者。為汝點破。便見蔣山。未曾容易錯誤人。
示宗定書記(前住明州興善)
若論此事。非是智惠辯博。多聞強記。而可髣髴。又非泯默忘言。澄心靜慮。而可造詣。設使擊石火裏。挨拶得出。電光影裏。鞭逼將來。正是弄精魂漢。至於機境上。作活計。理性中。求妙解。皆為依草附木之妖訛。總不恁麼。自有轉身一路。也是癡狂外邊走。所以道。絲毫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覊鎻。將知此事。纔恁麼。便不恁麼。是句亦剗。非句亦剗。若有毫芒及不盡。總是天魔外道眷屬。是佗得底人。出得一切險難。離得一切窠臼。終日只閑閑地。如癡似兀。亦不為此事所縛。等閑用將出來。自然裂破古今。搖乾撼坤。悉使盡大地人。各各洞明此事。獨脫無依。不隨許多塗轍。亦未是此事根抵在。
豈不見三角示眾云。若論此事。眨上眉毛。早是蹉過。時麻谷出眾云。蹉過即不問。如何是此事。三角云。蹉過了也。谷便掀倒禪牀。三角便打。箇條活路。踏著便知。二大老雖則把手共行。未免各自奔前程。若是此事。夢也未夢見在。
宗定書記久歷叢林。深諳此事。我且問書記。那裏是二大老。未夢見處。穿天下人鼻孔。無出這些子。稍或躊躇。待山僧換却舌頭。款款為書記道破。
示道如書記
真如不動。動用三界之中。至理絕言。言滿四天之下。只如世尊拈花。達磨面壁。是真如不動。是至理忘言。若明辨得出。便知世尊不曾拈花。達磨未嘗面壁。真如至理。皆是空花。動之與言。俱為夢事。自家田地。觸處現成。拈毫端於文彩未彰之前。天回地轉。用一機於語默未施之際。鬼泣神號。如是則未出瞿塘。南詢事畢。不移寸步。[A38]已到家山。若是行脚大事。未曾夢見。
豈不見。石頭示眾云。言語動用沒交涉。藥山云。直得非言語動用。亦沒交涉。頭云。這裏針劄不入。山云。這裏石上栽花。箇條活路。踏著便知。二大老把手共行。雖則各自奔前程。要且同時而到。若是行脚大事。亦未曾夢見在。
道如書記。久從天童老子遊。行脚大事。此老必為說破。江湖興闌。浩然有歸志。故來探水。袖出此紙。覓語為警䇿之要。然蔣山素來。乾𪹼𪹼地。石上栽花。針劄不入。要知淺深。但向未見天童時薦取。
示宗仁禪人遊廬山
叢林高士。辦一片真實身心。出叢林。入保社。尋師擇友。只要洞明自[A39]己。了達生死。若不如此。只是箇遊山翫水。空踏破草鞋。贏得脚板闊。於[A40]己無益。所以永嘉大師道。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古人恁麼告報。[A41]已是十分入泥入水。若是箇漢。能善其機。通其變。則不移寸步。獨跨大方。掀翻自[A42]己山川。竭盡本來江海。脚根下。踏斷釋迦老子性命。拄杖頭。擉瞎達磨大師眼睛。無道可訪。無師可參。發無師智。縱自然智。豈不見。龍濟修山主。再參地藏琛和尚云。[A43]己有未決。這回䟦涉許多山川。極是辛苦。地藏云。許多山川。於汝也不惡。看佗地藏。不費纖毫氣力。用將出來。豈止藥龍濟向外馳求之疾。直得盡大地人。馳求之心。於此氷消瓦解。
宗仁禪人。鐵塔上足。欲為廬山遊。袖紙覓語。途中為助道之要。但能於地藏所示。許多山川。於汝也不惡。急著眼看。忽然覰透地藏用處。便見一切時。一切處。無虗弃底工夫。一舉足。一動步。盡在曹溪路上。信知生死了不相干。廬山面目。處處發現。直饒恁麼。更須知有諸佛未出世。祖師未西來底一著。始稱行脚高士。蔣山[A44]已是不惜口業。前途親見廬山面目。和自[A45]己鼻孔。一時打失。却回鐵塔堂上。為師拊背放光。始見蔣山敗缺。不同小小。
示祖傳維那
祖宗門下。據令而行。何啻法堂前。草深一丈。直得乾坤大地。一時荒却。也未得其髣髴。何況三婆兩嬭。說黃道黑。窮性理。談玄妙。辨古今。從事泯默。遊神覺觀。廣立門庭。展開戶牖。簧皷人家男女。以謂祖宗門中。實有恁麼事。大似鄭州出曹門。是佗從上老宿。具大眼目。初沒周由者也。及其用將出來。如張道陵丹筆。等閑提起。自然石裂崖崩。神號鬼哭。看者不容眨眼。參學之士。到箇裏。若非蘊大根哭。有大力量。往往望崖而退。豈不見。興化和尚。一日為克賓維那云。汝不久為唱道之師。克賓云。不入這保社。興化云。汝會了不入。不會不入。克賓云。總不恁麼。且道。克賓恁麼祗對。還契得興化意也無。若也契得。興化為甚麼便打。罰饡飯。趕出院。若契不得。為什麼嗣佗興化。祖宗門下。得人憎。無出這些子。看佗父子相投。水乳相合雖則就中要妙。未免遞相鈍置。當時興化。更若盡令而行。臨濟正宗。不到如此。
祖傳維那。親從華藏會中。來此相聚。興化打克賓底拄杖。在今天下。惟淳菴老子一人有之。想法戰時。決然別有長處。惜余無定古今眼。以辨之。子雖理西泝之舟。不暇與余道破。然佗日再南。驀劄相逢。不勘自敗。始知祖宗門下。令不虗行。青山一會。儼然未散。
示惠濟藏主
達磨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且道。有恁麼事。無恁麼事。若道有。埋沒自[A46]己。若道無。孤負先聖。這一脉。雖則如天普蓋。似地普擎。如風普吹。如日普照。其奈無你會處。無你不會處。設使有亦不立。無亦不著。不求諸聖。不重[A47]己靈。本自天真。不假工夫。學得正是依草附木精靈。守古塚底鬼子。那更擬心湊泊。著意研窮。翫寂默之鄉。遊語言之域。執性難相。㭊妙剖玄。考古論今。契理就事。譬如蒸砂作飯。豈療飢瘡。掘地覓天。莫覩霄漢。行脚人。等是踏破草鞋。索性一踏踏翻。天崩地裂。周行無轍跡。四顧絕遮欄。驅八面風。鬼神莫測。說甚麼達磨西來。恁是黃面瞿曇。也須向手中乞命。雖然要且只明得達磨西來事。未明得達磨未來事。且道如何是達磨未來事。此去天台瑞嵒。有大導師。名曰高原。達法源底。善說法要。到彼炷香作禮。而問曰。如何是達磨未來事。此老必為說破。却款款來鍾山。請木上座。為汝證明。
示思遠禪人
宗乘一唱。十二分教。瓦解氷消。祖令當行。盡大地人。亡鋒結舌。威音那畔。無師自悟。正是倚墻傍壁漢。在母胎中。便解作師子吼。何異野干鳴。將知箇一脉子。若不是箇有力量大人。全身擔荷。未免向骨董袋裏。頭出頭沒。豈不見。德山未出峽時。幸自可憐生。纔到南方。向吹滅紙燭處。中龍潭之毒。此毒一發。只據一條白棒。但有來者。從頭打將去。直至于今。盡大地人。忍痛不徹。雖然。要且未曾有一人。知得此痛來處。
思遠上人罷講行脚。有志於道。若知此痛來處。便見德山未出峽時。性命[A48]已在龍潭手裏。龍潭心肝五臟。未吹滅紙燭。[A49]已被德山覰破。如是則萬里南來。孃生面目。在在處處分明。及其西歸本所住處。剎剎塵塵頓現。苟或未然。前途築著脚指頭。驀然悟去。始知蔣山多口。
示海印禪人
大凡挑囊負鉢。出叢林。入保社。見尊宿。究明袈裟下。一段大事。要得透頂透底。常光現前。自由自在。直是三界二十五有。八萬四千。塵勞煩惱。籠罩不住。等閑行一步。直得盡乾坤大地震動。道一句。則從上若佛若祖。一切言句。盡情氷消瓦解。得到恁麼田地。猶謂之暫時岐路。小小歇場。亦未是袈裟下大事在。那更尋言逐句。向外馳求。古今因緣裏。剖拆玄微。諸方禪牀角頭。咂味野狐涎唾。以當平生。將謂袈裟下事。只如此。真所謂。地獄劫住。未有出期。豈不見。古德云。地獄未是苦。袈裟下事不明。最是苦。古人恁麼告報。雖則一等和泥合水。然就中要妙。若是翻身師子。返擲無蹤。大闡提人。佛也不識。更有甚麼袈裟下事。地獄劫住。又向什麼處著伊。自有超宗異目底氣槩。又何患達磨正宗寂寥耶。
海印上人。久歷叢林。今欲西泝。道過鍾山。一見而別。又且需語。信筆遺之。若向此紙上卜度。則山僧當墮無間。
示宗亮藏主
見成公案。不涉廉纖。匝地普天。籠今罩古。擬心湊泊。分明對面隔西天。脫體承當。猶是依草附木漢。將知此事。無儞會處。須是自家。蘊生鐵鑄就底身心。拚得性命。二六時中。密密體究。時時履踐。驀然打箇沒合殺。逢境遇緣。親師見友。輕輕點著。如睡夢覺。如雲開見日。方省箇事。遍周沙界。為山河大地根源。作四聖六凡本要。而蘊在當人。方寸之中。不從佗處發揮。常在頂門顯露。得到恁麼田地。正好尋大爐鞴。惡鉗鎚底宗師。千煅萬煉。去却從前頂門顯露底。許多光影。然後眉毛。只在眼上。鼻孔依舊大頭垂。只可隨緣放曠。任性逍遙。設或興慈運悲。等閑拈一絲頭。自然搖乾撼坤。與一切人。截生死根源。碎聖凡窠臼。真不負平生行脚志趣。
豈不見。馬大師。因水潦問。如何是西來的的大意。馬祖當胷一踏踏倒。水潦起來。拊掌大笑云。百千法門。無量妙義。只向一毫頭上。識得根源去。且道。這一毫頭。從甚處來。這裏知得來處。便見馬大師。與賊過梯。不為好手。若總道。便是馬大師。拈一絲頭。與人截生死根源。碎聖凡窠臼。非但不識馬大師用處。亦乃孤負行脚本志。方今天下。得馬大師用處。惟長蘆老子一人而[A50]已。宗亮藏主。宜往問之。將見脚未跨門。先遭一踏。莫言不道。
示聞解上人
吾蜀有志行脚之士。經萬里之遙。歷三峽之險。初不為遊州縣。看景致而過。直為生死心不明。著身叢林中。尋師擇友。蘄一言半句。以脫生死。然此事。惟在當人辦長久之心。立決定志。晝三夜三。孜孜地。於十二時中。行住坐臥。默默提撕。切切體究。直令自家。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竅。以至盡乾坤大地。色空明暗。無一絲毫。不是我生死不明之心。若如此體究。如此提撕。從朝至暮。無有間斷。時節既至。或逢緣遇境。或師友觸撥。驀然啞地一聲。前後際斷。三祇劫空。即此生死不明之心。當下如十日並照。如閙市裏。逢著故人相似。方省本有之物。元來只在這裏。參學人。得到恁麼田地。十箇有五雙。盡向這裏。點頭嚥唾。自謂快活不徹。殊不知。正是生死根本。若不是具大眼目宗師。用蠱毒底手段。爛却肚腸。斷却性命。未免打入依草附木。魍魎孤魂隊裏。無出頭處。
在今天下。用得這箇手段底宗師。惟天童老叔一人而[A51]已。行脚人。往往貪生畏死。不肯親近此老。
聞解上人。既拚得性命而往。決定未過錢塘江。被毒氣一熏。喪却命根。和骨頭一時換却。非特不負行脚本志。抑亦見吾言不妄。
示士杰侍者
近來學者。挑囊負鉢。見善知識。求朋擇友。到處千百成羣。總道我行脚。及乎問佗。如何是行脚事。十箇有五雙。目瞪口呿。或道不知。或云不會。至於拂袖而出。掩耳便行。竪指擎拳。揚眉瞬目。畫箇圓相。作女人拜。繞禪牀。蹺足立。千般妖恠。萬種技能。總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若是行脚大事。直是未在。且畢竟如何是行脚事。但於十二時中。回思發足。出叢林。入保社。諸方知識指示。良朋善友激勵。其行脚大事。到與不到。徹與未徹。一一在當人方寸之中。不待他人指注。然後始知如是。其[A52]已徹[A53]已到底消息。未曾添一絲毫。其未徹未到底消息。未曾欠一絲毫。只要當人日用中。念念不忘。心心無間。一旦如三家村裏人。於耕田處。拾得一粒金丹。等閑喫了。直得渾家白日升天相似。其徹與未徹。到與未到底。盡向這裏。氷消瓦解。覔此方寸之地。了不可得。然後於不可得處。拈一絲毫。用將出來。自然一一盖天蓋地。便可於一切處。造千般之妖恠。用萬種之技能。使一切人。知有行脚大事。直饒到恁麼田地。猶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畢竟如何。明眼漢。沒窠臼。却物為上。逐物為下。透得過者。八面玲瓏。透不過者。未免死在句下。可不勉哉。
士杰侍者。覔警䇿之方。因筆此。以示之。倘能信於言意之外。行脚大事現前。始不孤所示之要也。
示宗寶藏主
昔睦州勉臨濟。問黃檗佛法大意。三度發問。三遭痛棒。議者謂。三入爐鞴。不犯雜毒。殊不知。[A54]已深中黃檗之毒了也。只是不知此毒來處。是他睦州。不知具何眼目。又謂黃檗云。問話上座。甚如法。若辭和尚。方便接伊。向後穿鑿。成一株大樹。陰涼天下人去在。若果是陰涼大樹。肯受人穿鑿耶。逗到大愚。此毒一發。便能築大愚三拳。揮黃檗一堂。看他知得此毒來處。拈來便用。豈止天愁地慘。鬼哭神號。縱千佛出來。也不柰伊何。雖然。未免[A55]已被人處分。當時睦州勉令問黃檗佛法大意之時。便用此拳。揮此掌。則黃檗宗乘。何翅如此。後來獨據一方。專以一喝用事。快如倚天長劒。鈍似無孔鐵鎚。至於三玄三要。四種料揀。做盡鬼怪。皆是此毒現前。
今天下叢林浩浩地。能有幾人。知得此毒來處。若要知得。但於臨濟未見黃檗時會取。宗寶藏主。道聚甚久。袖紙覔語。以為警䇿之方。因出此以遺之。
示祖印侍者
達磨祖師。自西天來。將个無文印子。印破盡大地人面門。更無一个漏網底。其柰十个有五雙。不知落處。在今天下。叢林老宿。各各自謂。能用此印。譬如三家村裏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戮。若要作達磨兒孫。遠之遠矣。除是有一口吞盡佛眾生底氣宇。方知得此印落處。便能信手拈來。於一切處。印破人面門。不為忝矣。是他古靈和尚。於百丈處。得此印入手。便將此印。於受業師面前。倒拈逆用。不守故常。一日為其師浴時抓背。錯用此印。令其於無佛處。放光動地。至今掛人唇吻。
祖印侍者。以師老而歸。汝師若効古靈之作。勘證汝之所得。試為拈出。
示祖徽侍者(見住治平)
佛法淡薄。祖道凌遲。無甚今日。間有一个半个。有志於道。天資不高。氣宇不大。急近功。忘極果。便軟暖。悅紛華。師家順之則喜。逆之則嗔。示之以諸佛菩薩境界。樂以相從。鍛之以夜叉羅剎手段。懼而棄去。欲佛法之興。祖道之盛。不其難乎。臨濟見黃檗痛棒。大愚言下知歸。德山見高亭。隔江招手。便乃橫趍。黃檗德山恁麼為人。且道逆耶順耶。諸佛菩薩境界耶。夜叉羅剎手段耶。這裏須是有臨濟天資。高亭氣宇。緇素得明。擔荷得行。佛法之興。祖道之盛。盡在是矣。
示繼能淨頭
古人云。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虗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如何是佛境界。元是自家自心。日用常行之道。只為當人。日逐埋頭。於事事物物之中。隨境流轉。要得與佛境界相應。但能十二時。念念無間。心心不捨。一旦如閙市裏。逢著故人。噁。你元來只在這裏。到這箇田地。妄想諸取。當下冰消。事事物物。皆為吾之妙用。便可向糞掃堆上。現丈六金身。廁坑裏虫。深談實相。運籌酌水。不是別人。掃地滌槽。皆非他物。譬如虗空。具含眾相。於諸境界。無所分別。便恁麼去。猶是小小歇場。若不遇大手脚底宗師。為伊盡底揭翻。別行一條活路。未免坐在這裏。向解脫毒海。頭出頭沒。無透脫之期。
繼能淨頭。直須猛省。徹底洞明。以透脫為期。則諸方具大手脚底宗師。必能為子點破。
示本覺長老
祖道之不振。蓋始於為師者之不遠到。專立於語言。眩耀於知見。以為籠罩學者之具。而學者無大志。徒徇世之所慕。時之所習。甘自陷溺於知見語言之域。而不知反。師與學者。遞相狐魅。回視拈花微笑。面壁安心之旨。寧有不愧於心乎。大抵無拈花面壁之體裁。不足以為師。無微笑安心之根器。不足以參學。雖曰去古既遠。世變益衰。人心愈訛。淳者日漓。厚者日薄。拈花面壁之風。不復作。微笑安心之人。不常有。而不知此道之在天下。雖歷百千萬億劫。惟一日如也。有人於此。立地頓證。佛法世法。羅籠不著。凡情聖解。殞碎無餘。不墮語言之域。渠自有超宗異目爪牙。等閑用將出來。非特一洗世之所慕。時之所習之弊。便見拈花面壁。[A56]已是欺人。微笑安心。未得獨脫。儻能如是。何患祖道之不振耶。
示智光侍者
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於是殺羿。衲僧家。尋師擇友。訪道參禪。縱饒盡羿之道。若無殺羿之心。未免只是箇依草附木精靈。守古塚底鬼子。有什麼用處。山僧百無所解。亦無羿之道可學。縱有殺羿之心。亦無施展處。
示祖慶藏主
世尊拈花。金色頭陀失笑。達磨面壁。二祖覔心了不可得。自此西天四七。唐土二三。的的相承。如水傳器。涓滴不漏。皆是上樑不正。下柱參差。直得盡大地叢林。浩浩地商量。總道我單傳心印。是有恁麼事。無恁麼事。若道有。丈夫氣宇安在。若道無。只如諸方列剎相望。各各自謂直指人心。又且如何排遣。明眼漢。沒窠臼。却物為上。逐物為下。試向未拈花。未面壁時。薦取有臨濟喫黃檗拄杖體裁。始可參學。無黃檗打臨濟底拄杖。安可為師。而今南方浩浩。師與弟子。遞相狐魅。而不以黃檗臨濟為則者。吾知其為佛法中罪人。相率為地獄種子。豈不大哀也哉。祖慶藏主。乞語。以此示之。儻如所示而行。佛法不致寂寥也。
示德瑩侍者(見住超化)
衲僧家。出叢林。入寶社。直欲透生死。超佛祖。然則生死之變。人之所畏。作麼生超。佛祖之道。人之所欲。作麼生超。這裏若是个沒量大漢。呼喚不回。籠罩不住。孤危峭絕。獨行無侶。便見未甞有生。安得有死。奚畏之有。未甞有佛。安得有祖。奚欲之有。透與不透。超與不超。生死之變。佛祖之道。更無一絲毫。為障為礙。然後念念生死。不為生死所畏。處處佛祖。不為佛祖所拘。方始名為了事衲僧。真不負平生行脚本志。苟或不然。則十二時中。被生死之變所惑。佛祖之道所欺。無自由分。便是地獄劫住。可不勉哉。
示以南侍者
江西以南侍者。欲乞語。往參徑山佛鑑老子。余聞暫到。傳其上堂語云。徑山今夏。安眾萬指。口在凌霄峯頂。米在平江管下。將口就飯則易。將飯就口則難。飯是米做。諸人備知。且道喚什麼作口。(良久云)老老大大。搖兩片皮。口也不識。佛鑑老子。大施門開。來者不拒。南欲往見之。而需山野之語。是渠通身是口。通身是飰。豈問難易就不就耶。佛鑑縱有兩片皮。無處施設。方見山僧三十年前。未甞與人。錯下个注脚。
示法印首座
無上法印。自黃面老子。於拈花處。一錯分付之後。累及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遞相印授。直至于今。將錯就錯。然窮其錯處。初無他術。別沒誵訛。只要个沒量大人。離心意識。出聖凡路。提此法印。於一切處。與人印破面門。使其个个將錯就錯。知此無上法印。不從他得。不辜黃面老子。一錯分付之旨。而今列剎相望。據位稱師。莫不自謂提此法印者。而參學之士。挑囊負鉢。在處如林。亦莫不自謂求此法印者。雖則各各孜孜克[A57]己。汲汲用心。或散於他意。成涉於他岐。或竊美名以自誇。或飾空言以欺世。師與弟子。互相熱瞞。猶如水母。以鰕為目。欲望其黃面老子。一錯分付之旨。直是遠之遠矣。昔永首座。與慈明同辭汾陽。而永未盡此法印之妙。相伴慈明二十年。終不得究竟。一夕圍爐夜深。慈明以火筯敲炭曰。永首座永首座。永咄之曰。野狐精。慈明遂指永曰。訝郎當漢。又恁麼去也。永由是。方得此大法印入手。看慈明。自汾陽處。得此無上法印。便解將錯就錯。用將出來。果能藥永首座無病之疾。雖然。亦未免𮞏相鈍置。
蓬山印首座。親自浙翁會中來。深明黃面老子。一錯分付之旨。與余數處道聚。此無上法印。[A58]已不待舉火筯敲炭時。頓領其要。行將提此印。以印破一切人面門。誠不辜浙翁印授。將錯就錯之根源也。
示紹甄首座(前住衢州南禪)
佛法至妙。妙在明心。心若洞明。十方通徹。既是十方通徹。只如北鬱打三更。因甚西瞿日未暮。這裏見得徹去。便見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主賓互換。棒喝交馳。拈拂敲床。搬土曳石。擎杈竪指。打地斬虵。一機一境。一言半句。盡在未屙以前。只要个人。於父母未生時。薦取自[A59]己本來面目。自然有言皆破。無法不摧。風塵草動辨端倪。放去収來無剩法。至於睦州識臨濟。為陰凉大樹底眼目。亦不出這个元由。在今天下。具此眼目者。如星中之月。
紹甄首座。有志於道。心憤憤。口悱悱。探盡諸方淺深。平分靈山半座。[A60]已見一斑。更力勉旃。莫惜此大眼目。試請指出一个半个。大樹之蔭。俾陰凉天下。非特見凌跨睦州。生吞臨濟底氣宇。亦乃不負平生行脚眼目也。
示寶傳維那
寶傳維那。自靈山來。乞語。因記得。雲峯悅禪師。參大愚芝和尚。別無玄言妙語。以警之。只向他道。佛法不怕爛却。且為營炭。且為乞食。且為我悅眾。一一就職。殊無難色。然終恨大愚不為其說。正茲悶悶不[A61]已。忽聞後架桶篐𪹼聲。驀然契悟。急走方丈。大愚見之。便云。且喜維那。大事了畢。只如雲峯。不措一詞。大愚便謂其大事了畢。大愚初無一語。以警之。雲峯因甚悟去。大抵煅聖凡。烹佛祖。大爐鞴。惡鉗鎚。的的相承。以壽後世。傳罔極。施無窮。斷要个生鐵鑄就底漢。脫體荷擔。如雲峯聞桶篐𪹼一回。始可作達磨種草。若不然者。吾宗喪矣。
寶傳維那。乞語為警䇿之方。以雲峯見大愚因緣。示之。更能向雲峯未見大愚以前。著得一隻眼活。便見。山僧敗闕。不同小小。便以此所示之語。投諸火中。大丈夫之能事畢矣。
示紹隆禪人(住慧果)
參學人。見地不脫。理智不忘。墮在解脫毒海。情識未泯。識境不空。全是業識癡團。業識癡團不破。解脫毒海不竭。正是生死根本。欲造佛祖之道。直是三生六十劫。但能於此。從空放下。盡底掀翻。獨脫無依。絲毫不犯。未是衲僧家泊頭處在。豈不見。雲門大師道。直得盡乾坤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全提底時節。且作麼生是全提底時節。這裏著得一隻眼活。便見雲門大師。遍界橫屍露骨。佛祖之道。當甚破草鞋。始不負平生參學眼目。
示師智知客(監収前衡州花藥)
日用常行之道。豈在事物之中。千聖不傳之宗。不拘玄妙之域。若不是箇脚踏實地漢。妙在轉處。安足以語此。事物之中。見得徹去。千聖不傳之宗。念念現前。玄妙之域。打得脫去。日用常行之道。處處合轍。
昔晦堂。一日見黃龍。有不豫之色。因逆而問之。黃龍曰。監収未得人。晦堂以感副寺為對。黃龍曰。感尚暴。恐小人所謀。晦堂曰。化侍者稍廉謹。黃龍曰。不若秀莊主。有量而忠。看他黃龍。擇一監寺。其精審如此。則其煅聖鎔凡三昧。不妄予人。它可知矣。然則參學道流。處事物之變。暴性一發。鮮克有濟。果能於日用中。廉謹處[A62]己。忠亮御物。則千聖不傳之宗。夫何遠之有。
示若敬藏主(見住普門)
游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永嘉大師。才開臭口。便見鄉談。有人向永嘉未開口[A63]已前。著得一隻眼活。掀翻本有之江海。踏碎自[A64]己之山川。無禪可參。無道可訪。發無師智。縱自然智。曹溪一路。只在目前。南閩故家。不居心外。全生全死。不為生死之所拘。自去自來。豈有去來之所礙。如是則未跨飛猿嶺。遍遊江淛叢林。不出圓悟關。[A65]已到海南鄉井。
豈不見。玄沙和尚。行脚到飛猿嶺。驀然觸著脚指頭。血出。忍痛云。身非我有。痛從何來。後來雪峯。謂之曰。備頭陀何不遍參去。玄沙云。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大惠云。此語[A66]已遲了。當觸著脚指頭。流血時。便恁麼道。亦免雪峯指注。若敬藏主出嶺遍參。而不知曾觸著脚指頭也未。若曾觸著脚指流血。不知在未出嶺時。[A67]已出嶺後。世無雪峯。為子證據。山僧亦無定古今底眼目。為子印之。然玄沙自觸著脚指流血時。非但玄沙忍痛不禁。至今盡大地人。忍痛猶未徹在。不知藏主。曾覺痛麼。三十年後。亦未免遭人撿點。
示本然禪人(化僧供)
古德云。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只如道之與事。為一為二。若也辨白得出。便見。難之與易。近之與遠。皆為吾之妙用。自然在在處處。皆用此心。物物頭頭。復有何事。設使是非得失。極於萬變。逆順取舍。日用萬差。無非活人之路。參學道流。得到恁麼田地。豈止隨處作主。遇緣即宗。一切時。一切處。行住坐臥。逆順縱橫。不動秋毫。摶妙喜世界於掌中。取上方香積。以飽三萬二千眾。皆是游戲三昧。贏得邊事。所以道。佛法至妙。妙在明心。心若洞明。十方通徹。正恁麼時。若向衲僧門下。天地懸隔。
本然禪人。極有志於道。見山門三莊被水。一眾乏粮。損自[A68]己資千餘緡。蘄轉化一切檀信。自正至八月。開供養門。以濟常住之乏。因袖紙覔語。余嘉其運心殊勝。且問其衲僧門下。有何長處。然曰。待化事畢。即為說破。余曰。靈利衲僧。不撥自轉。前途必有聞絃賞音者。
示至明維那(前住袁州報恩)
大哉心乎。巨無不周。細無不入。增不為贅。減不為虧。默爾而自運。寂然而善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方體不能拘。度數不能窮。昭昭然。在於日用中。而學者不得受用者無他。蓋情想汩之。利慾昏之。細則為生住異滅所役。麤則為地水火風所使。忘[A69]己逐物。棄真取偽。卒於流蕩不返者。舉世皆是。儻能去心之蔽。復性之本。於日用中。明見此心。則情想利慾。生住異滅。地水火風。皆為吾之妙用。以此隨緣自適。更何生死去來之為礙耶。克賓維那。在興化會中。喫棒趕出院。所謂精金百煉。要須本分鉗鎚。非興化。不能行此令。非克賓。不足以當之。雖然。當興化舉令之時。若有一人。拊掌呵呵大笑。管取興化父子。別有長處。當時既[A70]已放過。且道。即今事作麼生。却請至明維那。下取一轉語。
示智永禪人(開接待)
海智隷洪之普賢。實當四通八達之衝。凡發足遊方之士。罔不由茲。而寺素乏恒產。難於供給。智永上人。山中之俊。慨然曰。我遍走諸方。脚頭所至。四事供養。如歸故家。豈我此方。雲水往來。無所棲息。由是發心。募十方檀信。共辦茲事。乞語於余。余謂之曰。百丈以前。無住持之責。無寸土之蓄。得道先輩。隱於深山窮谷。一旦腥羶發路。四方學者。褁糧相從。以覬一言。脫去生死。是故當時。坐脫立亡。扶宗竪教。在在皆是。今則不然。凡出叢林。入保社。游江海。涉山川。足迹所及。即享溫飽。然求一人半人。洞徹此心。宏大此道。蔑聞者何也。永曰。然有是哉。去古既遠。人根微劣。即其草衣木食。山栖水宿。必有㒹覆。莫能興之病。我之所志。盖亦黃面老子。化城寶所之本意。請為我書之。以勸一切檀信。共成茲事。自今[A71]已往。去來休息之士者。豈無不歷化城。直登寶所。別有生涯者耶。又何患心之不徹。道之不宏。所謂百丈以前事。夫何遠之有。余嘉其用意之博。書以遺之。當有知子之意。了此勝緣。
示德琛書記
德琛書記。以翫珠歌。相示山僧。展卷諦觀。被珠光一爍。東西不辨。南北不分。不知此珠。自何而來。而珠乃千變萬化。七縱八橫。玩弄此珠。如此之奇絕也。山僧每患。兄弟不識此珠。隨物所轉。三界流浪。間有得此珠者。一味寶惜。以為家珍。不肯放捨。於光影裏。自現神通。向解脫海。自呈妙用。無有出期。正是生死根本恰似箇𧏙蜋。抱糞團相似。只管從淨地。袞來袞去。自不知止。亦不知臭。忽被人一擊。擊碎糞團。抹殺𧏙蜋。元只是舊來。一片淨地。兄弟既得此珠入手。正好入大爐鞴。求惡鉗鎚。千煅萬煉。俾此珠消殞。光影頓忘。解脫海竭。依前只是舊時人。亦無許多神通。不做這般妙用。終日閑閑地。如尋常人一般。等閑觸著。自然水底火發。豈不見。南泉和尚示僧云。如是弄珠說珠光徧。有金盤在即得。忽被拈却金盤去。何處弄珠。向甚麼處。尋他光。遍與不遍。僧禮拜。泉云。大難大難。古人罵儞。田獵漁捕。喚作運糞人。南泉老人。慈悲深厚。以譬喻言詞。使人識自本珠。頓忘所解。要且只為拈却金盤。不能為此僧。擊碎此珠。是故目之。為田獵漁捕。為運糞人也。大丈夫漢。氣吞佛祖。終不學田獵漁捕。為運糞人者。碎却此珠。自成活計。亦免初翫再翫三翫底工夫。流出𮌎襟。蓋天蓋地。始不辜負平生行脚本志。然雖如是。且道此珠。畢竟自何而來。却請下一轉語。
[1]去俗人家寄宿。看他得底人。吐露箇消息。直是天回地轉。雷動風行相似。無儞近傍處。無儞湊泊處。豈待人禪床上說。雪紙上寫得。以為參學耶。山僧不是作家。只是瞌睡老和尚。雖千聖。亦不知其落處。
繼定上人。相聚既久。縱儞有脚纔跨門。便知宗旨底眼目。也未夢見蔣山在。且道。蔣山有甚長處。試檢點看。
癡絕和尚語錄卷下(終)
No. 1376-B 龕銘
予紹熈壬子。出峽。夏於公安二聖時。松源倡密庵之道於饒之薦福。旱暵艱於著眾。適西湖妙果虗席。松源舉雲居首座曹源。應選。亦密庵之嗣也。聽其入門提唱有省。遂投誠而住。未幾歸侍司。甲寅夏。曹源有信上龜峯之命。復從其行。留三年。出淛。松源由虎丘遷靈隱。遁庵住華藏。肯堂住淨慈。皆往從之。松源在靈隱。門庭孤峻。八閱月。而後得歸堂。凡求掛搭。必呵斥不得親。一日忽曰。我八字打開掛搭它。自是它蹉過了。當下始知。昔在龜峯三年。曹源怒罵嬉笑。皆為人之方便也。自此不疑天下老宿。到與不到。皆瞞我不得。[A72]已而隨緣放曠。曹源順寂。後二十年。為人推出。瓣香不敢忘。凡六處。所聚兄弟。不可謂無。只是用翳睛法者少。苦哉。吾宗喪矣。今年八十二。時節將至。扶病執筆。直敘得法之由。刻諸龕陰。以昭至信。淳祐十年。歲在庚戌。三月初六日。癡絕書。
No. 1376-C 徑山癡絕禪師行狀
師名道沖。自號癡絕。武信長江苟氏子。母郭氏。甞夢。經行木瓜樹下。其實纍纍。取而食之。占者謂。當產奇士。[A73]已而師生。豐上短下。資稟過人。長應進士舉。不利。受釋氏學於梓州妙音院。禮修政落髮。游成都。習經論於大聖慈寺。未幾。以名相厭人。雅有志於出世間法。紹熈壬子。出峽。回旋荊楚間。時松源嶽。倡密庵之道于饒之薦福。徑造其廬。適值歲饑。聞曹源生首眾雲居。松源以西湖妙果舉出世。師聽其入門語。有省。參堂俾侍香。甲寅夏。復從之。徙龜峯。留三年。以偈辭入淛。有尚餘窮相一雙手。要向諸方癢處𭺗之句。江湖至今傳誦。松源主靈隱。門庭高峻。不妄許可。師棲笠八閱月。未得歸堂。每囁嚅。欲自言。婁呵斥。不容近。一日有告之松源者。松源曰。我八字打開。挂搭他。自是他當面蹉過。師聞此語。口耳俱喪。始知侍曹源於妙果龜峯時。嬉笑怒罵。無非善巧方便。自此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既而曹源順寂。遍歷諸老之門。踰二十年。淨慈肯堂充。華藏遁庵演。一見以為法器。知密庵之傳。必復興於異時。其後潛庵光。一翁如。癡鈍頴。掩室開。淛翁琰。皆分半座。俾倡所學。
嘉定[A74]己卯。由徑山。應嘉興光孝請。一薌為曹源。修末後供。寶慶乙酉。被堂帖。移蔣山。蔣山田多。依山瀕水。旱潦不常。歲租不足以供眾。師攻苦食淡。相安於寂寞。十四年。始終如一日。
時參樞抑齋陳公。開閫金陵。素敬師操行孤高。舉似於閩帥東畎曹公。會皷山虗席。即命師主之。未行遷雪峯。嘉熈戊戌入院。甫半載。有。
旨。住太白名山。適育王住持。未得人。因師之至。又強之。兼領。師往來兩山間。四方學者。從之如歸市。聲聞京師。淳祐甲辰。
詔移靈隱。說法飛來峯下。追念密庵松源舊游。方思所以振起祖風。而魔事出於意料所不及。難以口舌爭。遽動終老故山之志。伐鼓亟去。雖京兆尹節齋趙公。致書力挽。堂帖有虎丘之命。昇師虗齋趙公。以蔣山起之。俱莫能回其意。
戊申春育王散席。諸大老。落落如晨星。惟師為藂林尊宿。眾舉於朝。日夜傒師之出。亦固辭乃[A75]已。明年[A76]己酉。訪丞相弘毅游公。侍郎滄洲程公。於苕溪私第。歸塗京兆節齋趙公。命駕遣書。要於路。留連郡治。彌兩旬。欲挽之為法華開山。懇祈再三。不得請。而
勑牒住徑山之命繼至。師謂。先諾。固不可違。
君命豈應引避。乃以九月。至法華。踰月登雙徑。實踵無準範之後。人神嚮合。聲懽如雷。俄染疾在心膈間。飲啖日減。自冬涉春。形體雖羸。而陞堂提倡。精明如平時。三月六日。忽手書龕記。敘得法之由。遣遺書十數。且口占法語。寄無準塔所曰。無準忌。在十八。吾以十五即行。不得瓣香修供矣。侍僧駭其言。而以遺偈請。師笑曰。末後一句。無可商量。只要箇人。直下承當。即命筆。書辭眾上堂曰。世尊臨入涅槃。告眾云。汝等善觀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無令後悔。今日即有。明日即無。拈云。世尊平生。用盡伎倆。臨死之際。求生不得生。求死不得死。山僧則不然。要行便行。要去便去。八臂那吒攔不住。
自是屏醫却藥。果至十四日夜分。起坐移頃而逝。後三日。茶毗。舍利五色。粲然。弟子遵遺教。奉靈骨。以庚戌五月十九日。歸葬金陵之玉山庵。學徒追悼不舍。中分其半。建塔徑山菖蒲田玉芝庵。實是月二十四日也。壽八十二。臘六十一。
師純誠無偽。表裏如一。待人恕而律[A77]己嚴。應世圓而領眾肅。住山三十年。所至以激揚宗風。為[A78]己任。以道法未得其傳。為[A79]己憂。平居簡淡沉默。若不能言。及坐籌室。勘驗衲子。機鋒一觸。猶雷奔電掣。海立江翻。皆茫然莫知湊泊。誓不輕以詞色假人。重誤來學。晚年無他好。多留意字法。於小楷。㝡得三昧。往往端嚴凝重。類其人。僧俗歸敬。求法語偈贊。無虗日。雖祁寒盛暑。揮染不倦。士大夫多樂從之游。而尤為名公鉅卿。所推重。以至聲名喧傳海外。有具書禮。犯鯨波。而來問法者。其道德。有以服人。一至於此。方在天童育王時。被
旨開堂靈隱。束擔將戒行。而隣峯疾之者。聲言欲嗾群大逞。梗於中道。左右聞之。舉以告師。曰吾平日。以誠實接人。將何以加我。略不為之動。彼亦終於無所施而止。雙徑冷泉太白雪峯。海內甲剎也。近年以來。萌欲速之念者。挾奧援矜。智巧歷階而上。力可以通神。師則不然。短褐布衣。終其身。不為勢利所動。故其進不由介紹。其退心常泰然。真法門之棟梁。後學之標準也。鍾阜去東陽六十里。玉山實介其間。由潤而昇。禪錫經從。曾無駐足。放包之地。師誅茆結廬。鑿石開徑。倒囊鉢所有。不足以給土木之費。京湖制師無庵孟公。秋壑賈公。聞而為之助。京尹節齋趙公。繼捐金粟。以相其成。於是即庵之傍。定[A80]瘞骨之所。峯巒回環。龍虎對峙。既盡挹金陵諸山之秀。而玉山玉芝。其名又適相符。夫豈偶然哉。故其亡也。葬如其志。
既葬後一月。嗣法弟子。法鑑。致師遺書。以行實屬若琚。為之狀。顧方屏迹田里。多病侵陵。有所未暇。越再歲。其徒了源。持木石侍郎尤公所作語錄敘引。切切申前請益力。慨念。丙申之春。識師於獨龍岡下。一見傾蓋如故。今回首。十七年矣。誼不容辭。因摭門人所編行實。間參以所聞。緒次始末。面授了源。使持以乞銘于當世大手筆。為藂林不朽之傳。謹狀。
淳祐十二年。六月朔。朝散郎。新權知南雄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借紫趙(若琚)狀。
No. 1376-D
徑山玉芝庵主。源上人。持
癡絕老人語錄。求作行狀。留連踰月。談論鏗鏘。音吐鴻暢。眾中之龍象也。臨別書二絕。贈行。孏翁(若琚)。
暑入單絺雨壓塵。扣門仍喜客來頻。從容為說西來意。庭栢青青正可人。
應密單傳的的真。一番舉起一番新。老師末後殷勤語。直下承當正要人。
淳祐壬子。六月朔。書于。
靜壽堂。
秀野閑人徐(敏子)。微物塵納。併以一頌。上呈菴主禪師。
癡絕有菴不肯住。弄老挑雲徑山去。地水火風分裂時。親書贈予黃葛布。蛻封讀罷咽無語。會得龍鬚能辟暑。豈知玉骨本清涼。書則珍藏布不取。源老忽踏幽深路。道在隔山遙望處。巨帙[A81]已載閑葛藤。何堪又送閑家具。開眼一看笑呵呵。猶有這箇可奈何。來而不往非世法。聊効芹忱媿不多。兩角茶。十袋麫。寶瓶飛錢五十萬。䖍心獻此一瓣香。奉為禪師作清薦。且問先師來不來。玉山菴頂碧雲開。更煩大眾打圓相。撥取青蓮火裏灰。
事師。不難於生。難於死。了源菴主。送。
癡絕翁死。奮不顧身。於艱棘中當大事。結集流通。自不為難而成其難。豈不韙歟。
秀野。
孏翁。
皆翁方外友也。贈源祇夜。勉終其難。多敘於翁所得。恰如無垢對妙喜葛藤。孏翁又為塔狀。以盛其死。囑源。歸刻兩菴間。不玉山則玉芝。豈特蔣徑知此翁不死。天下老和尚。亦皆知此翁不死。寶祐二年。四月八日。枯山比丘(艮傳)敬跋。
No. 1376-E
東山正脉。無些子氣息。啐啄同時失底。猶未夢見此。徑山癡絕大禪師。說不說約博徧轉將瞿曇七處開口不得底。撒向諸人面前。爭奈盡大地。摸索他不著。摸索不著。只緣師自不知著落。到這裏。彈指一下。拂袖便行。總使不著。且道肴訛在甚處。珊瑚枕上兩行淚。半是思君半恨君。淳祐辛亥。五月既望。顏(汝勳)敬識。
No. 1376-F
嘉熙戊戌。余假守四明。[A82]己亥癡縱沖老。來天童。間至郡齋。款語竟日。莫逆於心。甲辰奉勑。移靈隱。宗風大揚。一日拂衣去。盖為法界立砥柱。不作桑下計也。乙巳訪余於金陵。余以蔣山屈之。師云。老僧纔展坐具。四方學徒雲集。此山產薄。向住十四年。至行乞以供粥飯。今老矣。不能為也。余為虗其座。俾保寧兼管。專以奉師。丁未余召還。師亦入浙。得 旨主徑山席。又復過我。往來一紀。如初識。時庚戌三月。遺余書偈。且留銅爐古鑑。為別。愴然歎。斯人之不作。而佛法之中微也。余甞問師佛法大意。師曰。日間做底。種種皆是。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自得則居之安。資之深。取之左右逢其原。且道自得。得箇甚麼。於此薦取。即是佛法。辛亥其徒了源。出師語錄。示余云。語錄十冊。今取其一行於世。盖師手編也。因書于卷後。而歸之。中伏日。雲泉野客趙(以夫)。
No. 1376-G 補遺
讚偈頌
佛成道
正覺山前失眼睛。是凡是聖盡盲生。至今夜夜明星現。誰肯向伊行處行。
佛涅槃
山花如錦水如藍。觸目熈熙春正酣。若謂雙林曾滅度。分明蹉過老瞿曇。
二祖
隻臂冷隨霜刃落。雪花分墜立齊腰。覔心無得安心竟。行到窮源逢斷橋。
三祖
了知罪性本來無。絕後何曾得載甦。元是從前風恙病。被佗斷臂強塗糊。
通身是病骨粘皮。舉世無人識得伊。縱使罪根都懺了。依前失却兩莖眉。
四祖
抹過從前解脫坑。雙溪路上絕人行。衣盂至老無分付。逼得栽松死復生。
破頭峰頂掩禪關。三却天書不下山。究竟全無些氣息。有何面目見龍顏。
五祖
萬本青松手自栽。老來無復強追陪。可憐溪畔周家女。也被渠儂脫賺來。
談命
無位真人赤骨律。面門出入有誰知。太虗元與渠同壽。庚申憑君子細推。
省親
娘生面目既分明。遠不疎兮近不親。試向途中門歸客。不知誰是倚門人。
水燈
萬里烟波接素秋。銀缸耿耿泛中流。自從一點光明後。逐浪隨波未肯休。
宗派圖
列派分宗定此圖。繩繩相貫茲聯珠。不知佛祖未興日。還有許多消息無。
苕菷
五蘊山頭脫得身。草茆因此不同倫。幾番信手拈來用。大地從教絕點塵。
No. 1376-H
隨隱漫錄第五宋臨川陳隨隱撰云。閻妃以 特旨。奪靈隱寺菜園。建功德寺。住持冲癡絕。退隱示眾云。欲去不去被去礙。欲住不住被住礙。渾不礙。十洲三島鶴乾坤。四海五湖龍世界 隨隱拈云。長長還有人。看方丈也無。
No. 1376-I 癡絕項王像贊
- 古崖評二條出枯崖漫錄卷下
- 癡山住徑山山門疏 璨無文
- 湯榜 眾寮祭癡絕
- 題靈源癡絕二禪師二帖 南堂了庵禪師
- 題癡絕和尚書應庵師祖法語
- 題癡絕示眾墨跡 元叟端禪師
- 題癡絕墨跡
- 跋癡絕讚迦文項王二墨跡
- 題癡絕和尚龕陰墨跡 松月印月江和尚語錄
- 悼癡翁 霛叟
- 題癡絕墨跡 北磵
- 䟦無準癡絕北磵送演上人法語 璨無文語錄
- 跋癡絕和尚墨跡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 70 冊 No. 1376 痴絕道冲禪師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02-2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