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資訊
- No. 1315-A 重刻古尊宿語錄序
- 南嶽大慧行狀
- 馬祖大寂行狀
- 百丈懷海語錄
- 黃檗斷際語錄
-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 興化禪師語錄(南嶽下六世嗣臨濟)
- 臨濟慧照禪師塔記
- 睦州和尚語錄(南岳下五世嗣黃檗)
- 汝州南院禪師語要(南嶽下七世嗣興化)
- 風穴禪師語錄(南嶽下八世嗣南院)
- 汝州首山念和尚語錄(南岳下九世嗣風穴)
- 石門山慈照禪師鳳巖集(南嶽下十世嗣首山)
- 汾陽昭禪師語錄(南嶽下九世嗣首山念)
- 并州承天嵩禪師語錄(南嶽下十世嗣首山念)
- 慈明禪師語錄(南嶽下十世嗣汾陽)
-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語要(南嶽下二世嗣馬祖一)
- 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禪師語錄(南嶽下四世嗣南泉)
- 趙州真際禪師語錄并行狀卷上(南嶽下四世嗣南泉願)
-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
- 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
- 潭州道吾真禪師語要
- 海會演語錄
- 汝州葉縣廣教省禪師語錄
- 潭州神鼎山第一代諲禪師語錄
- 筠州大愚芝和尚語錄
- 舒州法華山舉和尚語要
- 佛眼語錄
- 大隨開山神照禪師語錄
- 投子和尚語錄
- 鼓山先興聖國師和尚法堂玄要廣集
- 襄州洞山第二代初禪師語錄
- 智門祚禪師語錄
- 雲峰悅語錄
- 真淨語錄
- 滁州瑯琊山覺和尚語錄
- 東林和尚雲門庵主頌古
- 佛照禪師奏對錄
古尊宿語錄卷之三十七
鼓山先興聖國師和尚法堂玄要廣集
上堂。大眾[A1]已集。時有學人纔禮拜。師云。高聲問。學人咨和尚。師便喝出。 問。從上宗乘。如何體會。師叱之。 問。攢𢳇將來皆不相似。單刀直入時如何。 師云。失命漢。 問。如何是學人自[A2]己親躳事。 師云。還返仄麼。 學云。即今事如何。 師云。不可瞎去也。 問。如何是本參底事。 師云。因什麼得到與麼地。 師云。若是猛利底。撩著便休去。大蟲著角相似。有什麼近處。更有一格人。脚不跨石門。怪他得麼。不可事須踏前踏後。納箇如何醉人相似。且宗門中事作麼生。降茲[A3]已下。根性遲迴。事須從人決擇。方定紀綱。且作麼生決。下可問一句。答一句。喚作決也。若與麼。驢年去。到這裏。也須是箇漢始得。大不容易。兄弟。決擇之次。如履輕氷。將為等閑。句裏相鬬。道我解問話。貴轉數多。合殺成得箇什麼邊事。只是箇識路中人。且無自由分。兄弟。事本因人。因人立事。人達即事渾。事渾即無成。無成須得無成句。有人道得麼。出來。無事莫立。珍重。
師有時上堂云。實不敢欺兄弟。亦不敢昧兄弟。然且沒人辨。 時有學人問。和尚與麼道。還盡師本意也未。 師云。放汝殘生。 問。從上宗乘。如何舉唱。師以拂驀口打。 學人禮拜起。纔問。有問有答。 師云。老兄不是這脚手。 問。承師有言。從門入者非實。黃梅行者傳何事。 師云。道什麼。 學人再問。師云。去。不為汝。 有僧纔禮拜起。師云。道什麼。 學云。佛未出世時如何。 師云。合取口。 問。如何是從上來不昧底事。 師云。是什麼。 問。纔施方便。蓋為今時。向上宗乘。復何言論。 師云。拽出著。 問。如何是正宗。 師云。別日來商量。 問。若將寂默為宗。維摩一生受屈。如何道即得不屈於維摩。 師云。合取[骨*瓦]臀著。 師云。諸和尚盡道向諸方參學。未委參什麼。學什麼。還有參得者無。有即出來對眾驗看。諸和尚為復參禪參道。參佛參法。參毗盧師法身主。參佛向上事涅槃後句。若寔參此句。得為大妄。喚作望上心不息。與諸和尚了無交涉。 時有學人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云。吐却著。 問。凡有言句。盡是觸犯宗風。未審如何是宗門中事。 師云。合取口。 問。眾星攢蔟時如何。 師云。覓什麼。 師云。大事未辦。宗脉不通。切忌記持言句。意識裏作活計。不見道。意為賊。識為浪。盡被漂淪沒溺去。無自由分。諸和尚必若大事未通。不如休去。大歇去。身心純靜去好。時中莫駐著事。却易得露這箇。是事不得[A4]已。相勸之言。古人喚作死馬醫。若是箇漢。向他與麼道。如同寱語一般。且諸人分上作麼生。十二分教還用得一字麼。諸方老宿語還用得一句麼。若十二分教是。兄弟在阿那教中。若諸方老宿語當得兄弟。兄弟在阿那句中。所以道。十二分教唱不得。凡聖攝不得。今古流不得。言句該不得。與麼話。盖為[A5]刺頭入在教門裏。且與伊拆開。若有箇漢。總未通這箇消息。向他與麼道。被伊驀口摑。𡱰沸作麼。不可怪得他也。兄弟。大須甄別。莫吉凶不辨。有辨者。出來對眾驗看。時寒久立。珍重。
師別時上堂云。兄弟有什麼。近前商量。若待這裏說無好事及兄弟牽經引論得麼。若有人問。但向宗乘中致一問來。待今日與兄弟答宗乘中話。 時有學人纔禮拜。師云。大眾看。有與麼不識羞漢。其僧罔措。師便喝出。 師云。若也宗脉未露。記著一字。如飲毒藥。喪身失命。為什麼故如此。都來是不具眼。如今更有一般底。大作群隊聚頭。念經念論。說圓說頓。披這衣服。作箇與麼語話。還羞麼。還返仄麼。還有些些子衲僧氣息麼。且問。圓為什麼人施。頓為什麼人設。還辨得端由麼。相共魯論。不識好惡。還知道十二分教唱不起麼。且唱什麼不起。不可只與麼道便休去也。 豈不見古來丹霞.石鞏.石室高僧。熏天炙地。登時端由。眾皆具委。道他在什麼經裏披尋。於阿那論中討得。古人道。西天一段事。總被今時人埋沒。却覓箇出頭處不得。更有老宿道。大唐國內盡是一隊滅胡種賊。即者便是人家男女乍入叢林。何處會得。聞舉經舉論。便[A6]刺頭入裏許。念言念句。便遇著這般底。便是殺人賊。是汝一人半人猶可在。惑賺他多少人家男女千生累劫披枷帶鎻。於自[A7]己事轉踈轉遠。 如今奉勸諸兄弟。大丈夫漢一等是離鄉涉井。訪道尋師。為自[A8]己事也須眨上眉毛著些子精彩。於親躬事有辨明處。確乎不拔。莫受人謾。莫受人惑。如今且不受謾。不受惑底事作麼生。到這裏。也須是箇惡漢。殺人不眨眼漢。沒意智漢始得。切不得掠虗亂呈解數。被向脚跟下尋著。就[A9]已築著沒去處。二十楖𣗖棒擗脊[揣-而+(壴-士)]。鼓山打這般掠虗底。尋常人難得喫。別處即放過。鼓山即不得。若放過。到處轉見虗頭。曾打著一兩箇亂與底。聲鐘集眾。勘過一下。下交到所在。不是行棒圖逞威風。同這行戶有什麼惡心。悲他僧相圓備。只是事持掠虗業次。輕慢上流。與他整頓。插脊梁骨。圖他改悔。別換身心。遇著鼓山與麼鎚鍛。也須慶幸始得。有一兩處將向頭頂上擎著。敢把指頭指著。怕伊發去。無如是理。不是立兄弟說這葛藤。然且理要區分。事須甄別。莫滅胡種。各歸堂。珍重。
師上堂。大眾雲集。眾人盡皆罔測於師。師乃云。南泉在日。亦有人舉南泉時事。要且不識南泉。還有識者麼。試出來驗看。 時有學人纔禮拜起。師云。作麼生。 學人咨和尚。師云。不才謹退。 師云。若是靈利底。撩著便休去。似這般漢。千里萬里去。也有什麼救處。進前退後。納箇如何醉人相似。有什麼衲僧氣息。既然如此。且宗門中事作麼生。諸和尚。到這裏也須是箇漢始得。大不容易。兄弟。鼓山不惜口業。向汝諸人道。不假記一字。亦不用一功。亦不用眨眼。亦不用呵氣。大坐著便紹却去。諸和尚。且道紹什麼。為復紹佛紹法。紹禪紹道。紹佛向上事涅槃後句。若紹此句。得為大妄。喚作望上心不息。與諸兄弟了無交涉。於諸人分上作麼生紹。普請驗看是什麼。為復是凡是聖。是毗盧師法身主。在什麼處居住。什麼年月有渠。方圓闊狹。長短大小。試道看。 還有絲髮大物解蓋覆得麼。還有分毫許間隔得麼。向阿那裏抄。向阿那裏寫。諸和尚。與麼顯露。與麼節要。何不直下便承當取。又更刺頭入他言句裏意識中學。有什麼交涉。不見道。意為賊。識為浪。走作馳求終無歇分。若自不具眼。就人揀辨。卷子裏抄。冊子裏寫。假饒百千萬句龍宮海藏一時吞納。盡是他人。不干自[A10]己。亦喚作識學依通。猶如水母借蝦為眼。無自由分。亦如盲者辨色依他語。故實不能辨色之正相。若是學經律論。他自有人在。所以鼓山尋常道。經有經師。律有律師。論有論師。有函有號。有部有帙。白日明窻。夜附燈燭。自有人傳持在。禪師作麼生。還有人道得麼。試出來道看。 時有學人問。如何是目前顯現底機。 師云。道什麼。學人再問。師喝出。 問。四十九年前即不問。四十九年後事如何。 師云。句超方外。千聖難追。 問。常辦無念者如何。 師云。關闍黎什麼事。 學云。常辦於此。 師云。莫受屈。 學云。不屈者如何。 師云。有什麼救處。 問。擬心即差。不擬心如何體會。 師云。待汝好心問。 問。如何是向上一路。 師云。即今是什麼路。學人無對。 師云。去。看汝不是這脚手。 問。如何得不辜負於師。 師云。汝有什麼罪過。 師云。諸和尚。與麼問。還會麼。還識辨緇素麼。鼓山向前見一兩箇長老被人問著維摩意作麼生。他便眼孔定動地。恰似箇泥揑聖僧相似。有什麼交涉。還當得本參底事麼。若言當去。何不立取維摩.傅大士為祖師。問取露柱聖僧即休。何故更用達磨與麼來。所以鼓山道。凡聖不到。今古那追。不唱言前。寧談句後。他家諸聖興來。蓋為人心不等。遂展多門。為病不同。處方各異。在有斥有。居空破空。二患既除。中道須遣。直道釋迦掩室。居士毗耶。大士梁時童子。當日一問.二問.三問盡有。也是衲僧分上事作麼生。還有人道得麼。試出來道看。不可說君說臣。說父說子。得麼。諸和尚。古人是事不得[A11]已。立箇君臣父子。外進內紹。是功紹得了非功。合是功合得了非功。蓋為中下之流。權施此句。所以鼓山道。君臣父子蓋為成。特立事立功。以明緇素。既墮中下。須合須同。得合得同。無人辨識。當與麼時。還有肯重者麼。有當荷者麼。有這邊那邊麼。若有。還是托開去也。更有一句作麼生。敢道托開麼。莫錯會好。到這裏。須是箇沒意智漢。殺人不眨眼漢始得。若是鈍根底。只向言句上脫去。爭能會得。 時有學人問。得句忘言時如何。 師云。即今得什麼句。 學云。不是西來亦非自[A12]己。 師云。吐却著。 問。[A13]己事未明。以何為驗。 師云。嗄。 學人再問。師曰。一點隨流。食咸不重。 問。如何是包盡乾坤底句。 師云。近前來。學人便近前。 師云。是什麼。 學云。不會。乞師指示。 師云。去。鈍置人作麼。 問。峭絕無依時如何。 師云。病鳥栖蘆。 學云。直得醒醒。還有紹處也無。 師云。亦不關闍黎事。 問。如何是真實人體。 師云。因什麼得到與麼地。 問。未到玄源。如何究理。 師云。相去多少。 師云。更有作家解問者出來。良久。無人。 師云。入到石門。何處得如許多疑來。歸堂。珍重。
師別日上堂云。諸和尚。古人道。佛之與法。是建立化儀。禪道兩名。是止啼之說。名不干事。事不干名。依執滯名。於他玄隔。所以鼓山曾向兄弟說。句不當機。言非展事。承言者喪。滯句者迷。得魚忘筌。得意忘言。借網求魚。魚非網也。所以道。教排不到。祖不西來。盡乾坤人口。到這裏百雜碎。直道十二分教唱不得。凡聖攝不得。今古流不得。言句該不得。與麼道。也只為他向化門裏作活計。事須與伊拆開。若是箇漢。總未通這消息。向伊與麼道。被伊驀口摑𡱰。沸作麼。不可恠他也。雖然如此。據什麼道理。所以鼓山道。更有一人不跨石門。不跨石門事作麼生。 諸和尚。眾中亦有江西.湖南.幽燕魏府。三千五千一萬里地盤山涉嶺。既到這裏高山頂上。終不為看山翫水。無非決擇萬劫千生事。故委萬劫千生事。也只在如今。如今安即如今便安。徹只如今便徹。忽若眾中有一人大肯去。大安樂去。是不虗食人之施。不辜於[A14]己。不負於彼。去住自由。出入無難。盡乾坤無敵。宗風不墜。後進有依。 所以古聖道。若有一人悟道。地神報虗空神。虗空神報非想非非想天。遞相告報云。下界有人得道。有濟人之分。天上人間遞相慶賀。盡是諸和尚分上。更弱於阿誰。既然未得如此。便須兢兢惕惕。如臨深泉。如履薄氷。時不可延。命不可待。似箇當風燭子𩖼地脫去也。如今且不如休去歇去。身心淳朴去。似一亘長空去。時中莫間。但且與麼去。鼓山所以道。明道為之傳。不間為之行。德行俱備。今時稱斷。稱斷是今時。更有一人作麼生。到這裏。也須自有來由始得。莫記他人言句。就人揀辨。終無自由分。於諸和尚作麼生。出來商量。 時有學人纔禮拜起云。某甲咨和尚。 師云。吔。 學人云。輪中不轉時如何。 師云。珍重。 師云。諸和尚。更有什麼事。出來問。良久。無人。 師乃云。總不出來。蓋為把他稍緊。不相共扶持。致令如此。有江西.湖南諸處參學師僧好織造底出來。莫道鼓山口似楄擔。只慮埋沒宗風。走作兄弟。但出來待與揑些子。 時有學人問。心珠不曉。[A15]己事未明。請師一照。 師云。乾坤不掩。爾自徒迷。 問。作何方便。得紹師宗。 師云。岸谷無風。徒勞展掌。 學云。如何即是。 師云。錯也。 問。萬機不湊。本事何來。 師云。傷機之患。千聖難除。 問。四面松林。如何是直路。 師云。岳秀千枝。盲龍不辨。 問。即今如何唱。 師云。洪雷一震。蟄戶無私。仁者作麼生。 問。[A16]己事未明。如何明得。 師云。鏡中無影。演若自迷。 問。如何是鼓山。 師云。眾岳難偕。 學云。還許學人躡也無。 師云。汝試下足看。 問。如何是諦實一路。 師云。一句迢然。古今難辯。 問。彼無消息。如何知音。 師云。汝自罪過。我不將來。 學云。還有為人處也無。 師云。與麼即戒鼓無擊。 問。巨海驪珠。如何取得。 師云。來言雖重。不賞鋒珪。 問。十二時中不涉緣塵。如何據驗。 師云。浪息千江。孤輪不墜。 問。如何是鼓山正主。 師云。岳不明根。迷人自重。 問。如何是目前一路。 師云。耶。合掌不得。 問。如何合得諸聖位。 師云。玄直渠不踐。千聖位在什麼處。 問。步步進前。如何得達祖意。 師云。鼻地人難舉。 問。古人卸臂。當為何事。 師云。方外之說。仁者難知。 師云。諸和尚。鼓山與麼東道西道。亦不辜兄弟。只是教緩。然即如此。奉勸諸和尚。莫學言句走作兄弟。昧却兄弟。直饒通得。也只是箇識路中人。不見古人喚作食瘡膿鬼.喫涕唾鬼.喫不淨鬼。未喚作人在。諸和尚。莫與切不得亂呈解數。若亂與。被鼓山聲鐘集眾。向脚跟下尋著。勘著無去處。二十楖𣗖棒擗脊[揣-而+(壴-士)]。莫道不道。更有什麼事。出來。無事各歸堂。珍重。
師上堂云。諸和尚。上來為什麼。有什麼苦屈底事。有什麼不了處。還有疑者麼。若有。即出來與兄弟定當。 時有學人問。承古人有言。橫說豎說。未知有向上一重關捩。如何是向上關捩。師便打一棒。 問。如何是宗門中事。師便側掌。 問。如何是鼓山一路。 師云。即今是什麼路。 問。承古人有言。妙旨迅速。 師側掌云。住。住。 學云。和尚為什麼不道。 師云。且行脚去。 問。目前一句。如何曉得。 師云。什麼處不曉。 學云。爭柰這箇何。 師云。這箇是什麼。 問。如何得成道去。 師云。害顛作麼。 學云。不害顛如何得成道。 師云。這鈍漢。 問。根性遲迴。如何用功。 師云。功即不得。 學云。為什麼不得。 師云。向什麼處功。 問。從上宗乘。以何為的。 師云。無的。 問。學者憑何。 師云。汝曾學得多少來。 學云。與麼即不從今日去。 師云。從什麼處去。 學云。待有去處即咨和尚。 師云。有什麼交涉。 問。如一燈然百千燈。如何是一燈。 師云。是什麼。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云。莫少去就。 問。古路無蹤。如何進步。 師云。不是途中客。進什麼。 學云。向去者如何。 師云。無闍黎下足處。 學云。總不與麼時如何。 師云。莫自恥。 問。自古相傳窮其際。即今妙旨示何人。 師云。岳秀靈芝異。 學云。異底事如何。 師云。過也。 問。如何是直下事。 師云。莫自欺。 學云。不自欺事如何。 師云。還返仄麼。 師云。諸和尚。還會麼。此事不露。蓋為塵沙劫來多遊異徑。所以於自[A17]己事却成違背。如今若欲得易會麼。[A18]但是從前記持食噉之事一時瀉却著。身心純靜去。一片去。忽被道伴觸撥著。此事便發明去。所以鼓山曾向兄弟道。譬如一池沼。眾人共臨。但把杖攪其水。覓見形影了不可得。轉渾轉濁。所以傍邊有一人便問。汝與麼攪作麼。云。我要見形影。便被與一咄。這癡漢。汝與麼攪。驢年去。任經塵沙劫。無有見期。汝但一時放下杖著。各自休歇去。良久中間波澄浪靜。沙土自沉。非但形影。森羅萬象悉現其中。這裏便須問得這水始得。咄。這水還照也無。若道照。亦是汝與麼道。若道不照。亦是汝與麼道。水道什麼。雖然如此。須問得水有水句。若問不得。問者無功。這箇便是驗兄弟處。還有人道得麼。出來。良久。無人。 師乃云。今日說這多多。無事久立。珍重。
師上堂。大眾[A19]已集。時有學人問。承古人有言。寂是法王根。動是法王苗。如何是法王。 師云。是什麼。 問。承和尚有言。直下猶難會。尋言轉更賒。如何是直下事。 師云。賒也。 學云。還許學人進步也無。師便喝出。 問。學人在塵。還有出身處也無。 師云。汝即今在什麼處。 學云。與麼即任運隨流也。 師云。莫𥧌語。 問。進者不明。請師一撥。 師云。近前來。與汝撥。 學云。謝和尚指示。 師云。碗鳴聲作麼。 問。如何是大悟底人。 師云。不囑。 學云。為什麼不囑。 師云。不向悟中取。 問。不起于座。請師掣電之機。 師云。醉作麼。 問。如何是無價珍。 師云。莫妄想。 問。如何是不假言說第一義。 師云。放汝殘生。 問。不辯古機。如何建立。 師云。不立。 學云。如何即是。 師云。是即非。 學云。為什麼如此。 師云。虧闍黎什麼處。 問。生死海廣。如何得渡。 師云。汝即今在阿那邊。 問。如何是妙旨。 師云。如何不妙旨。 問。如何是徑截一路。 師云。這瞎漢。 學云。與麼即學人得問力。 師云。畵篋不曾呈。 師云。汝莫一向於途路上走。無有了時。一等行脚。直須身心淳朴。日夜懇苦救取徹始得。莫只是問得一言半句。便將當自[A20]己胷襟賺汝。只如兄弟行脚來。還曾遇什麼老宿發覺。因什麼道伴得入。還得噴地大省也未。若有。出來。便定得兄弟虗之與實。向這裏下得一句。盡乾坤撼不動。這箇便是諸兄弟不虗行脚底事。只如盡乾坤撼不動句作麼生下。試出來道看。若也未得如此。奉勸兄弟。直不得念言念語。明朝後日覓箇歇處不得。有事近前。無事歸堂。珍重。
師有時上堂云。當人分上各有與麼事。為什麼不承當取。又更上來覓什麼。近日多見師僧入叢林。只是舉經舉論。於自[A21]己事有什麼交涉。 時有學人問。既不許看經。又不許讀外書。如何是大曉一句。師便打一棒。 問。[A22]己事不明。乞師指示。 師云。什麼劫中曾昧。 問。目前一路。如何指的。 師云。目前是什麼。 問。如何是大道之源。 師云。不囑。 學云。為什麼不囑。 師云。不是源中事。 問。古人道。但得本。不愁末。如何是本。 師云。是什麼。 問。波澄浪息。為什麼摩尼不現。 師云。汝且喚什麼作摩尼。 學云。與麼學人退一步。 師云。汝無端進前退後作麼。 問。凡有言句。盡是與蛇畵足。如何是不畵足。 師云。放汝二十棒。 學云。今日得遇和尚。 師云。莫𥧌語。 問。風不鳴條。雨不破塊時如何。 師云。闍黎分上作麼生。 學云。却請和尚道。 師云。屈汝什麼處。 問。如何得不狥諸有。 師云。關汝什麼事。 問。欲出輪迴。如何得出。 師云。即今在什麼處。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云。佛法大意即且置。 問。如何是本來心。 師云。如今是什麼心。 問。如何是直下事。 師云。尋言轉更賒。 問。寂是法王根。動是法王苗。如何是法王。 師云。關闍黎什麼事。 學云。為什麼不關。 師云。根苗俱不得。 問。無風為什麼往往波生。 師云。什麼處得來。 學云。即今有。 師云。把將來。 問。十二時中如何行履即得決定。 師云。我道乾坤不跨足。 學云。如何進向。 師云。若進向即跨足。 學云。畢竟事如何。 師云。咽中不踐。 師云。諸和尚問得百千句。亦不干自[A23]己。只如仁者自[A24]己事作麼生。莫只向這邊那邊經冬過夏。因循度日無有了時。塵沙劫來流浪生死。如汲井輪略無停息。今生既得人身。又是男子。又得出家。僧相圓備。不窮講肆。擁毳入叢林。這箇便是昇騰之時。除疑殄惑之時。得大無畏之時。得大自在之時。各自清白取。更弱阿誰。各自努力。歸堂。珎重。
師別日上堂云。諸和尚。有什麼病敗。什麼處欠少。亘古亘今。恒然如是。何須向長連床上癡兀兀地便當得去。汝但於一切處驗。還出得汝去處麼。不見古聖道。如人在空。如魚在水。或行或坐。不離於空。逆流順流。不離於水。既然如此。且合作麼生。兄弟。莫自受屈。莫自淪自溺。既到這裏。不柰何也。只成一場妄想。有什麼事。出來。 時有學人問。如何學即得不昧真機。 師云。什麼劫中曾昧。 問。[A25]己事未明。請師直指。 師云。瞎却汝。得麼。 問。生死沉輪。如何得出。 師云。在裏許多少時。 問。盡令提綱猶是野干鳴。如何是師子吼。師便擗口打。 問。六國不寧。如何整葺。 師云。古殿不曾坐。什麼處不寧。 學云。如何領會。 師云。是汝不會。 問。如何是大圓鏡。 師云。不曾照。 學云。辨者如何。 師曰。不曾照。辨什麼。 問。於當人分上如何發言。 師云。不是途中客。發什麼言。 學云。還與麼道也無。 師云。是汝與麼道。 問。此座高廣。吾不能昇。未審什麼人昇得。 師云。得此病來多少時。 學云。便請和尚藥。 師云。這鈍漢。 問。[A26]己事未明。如何明得。 師云。彼常不隱。鏡指顏開。 問。從上諸聖還有不依師者無。 師云。闍黎因什麼人。 師云。兄弟。諸聖興來。蓋為人多錯會。言佛演法。祖唱玄微。只為夙昧天機。致使迷倒。所以教排不到。祖不西來。仁者分上作麼生。各自有與麼事。莫自退屈。莫只踏步向前覓。若覓即失。若親即踈。塵沙劫來未曾有一捻土解蓋覆得。兄弟各自努力。歸堂。珍重。
師於佛殿前上堂。大眾雲集。師登座顧視大眾。乃却起立。頃間便歸法堂。僧從師到法堂後。師問僧。投機不辨。隔岸難明。仁者作麼生。 其僧無對。便問。如何是不假言說第一義。 師云。驢年會得麼。 問。強弱即不問。如何是平常之道。 師云。因什麼得到與麼地。 學云。還得平常也無。 師云。莫椀鳴聲。 問。宗乘中事。乞和尚提撕。 師云。是什麼。 師却喚近前。這箇是提撕。汝喚作宗乘中事即不得。 學云。未審宗乘中事如何。師便打一棒。 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云。石人筆下看。 問。如何是作家。 師云。你行脚為什麼。 學云。與麼即某甲不疑。 師云。何處得作家。 問。如何是最初一句。 師云。什麼處收拾得來。 問。如何是末後一句。 師云。自鈍致作麼。 問。臨行之際。乞師一言。 師云。終不敢鈍致汝。 問。千年松樹。尚有偃枝。學人雖披入眾衣。未曉出塵路。乞師方便。 師云。九霄雖異世。畢竟杳難同。 問。堂堂地來時如何。 師云。堂堂不柰何。 問。[A27]己事未明。如何為驗。 師云。乾坤不掩。時人自迷。 問。如何是學人立足處。 師云。不從諸聖得。 云。便與麼去時如何。 師云。猶是時人進向處。 學云。不落進向事如何。 師云。還反仄麼。諸和尚。大凡行脚須識辨宗風。莫只是尋言逐句。無有了時。雪峰和尚道。三世諸佛不能唱。十二分教載不起。所以鼓山道。有一人與麼來。總未曾通這箇消息。向伊與麼道。被伊把黃泥驀口塞。還怪得他也無。恐人亂塞人口。所以道。鼓山有不跨石門句。作麼生道。到這裏須是其人。莫亂道。 時有學人問。如何是不跨底事。師以拂子驀口打。 師却問。還會麼。 學云。不會。 師便咄云。不是者脚手。 師云。若[A28]己事未露。就人揀得。卷子裏抄。𠕋子裏寫。有什麼用處。不如明取自[A29]己事。明道為之德。不間為之行。德行俱備。今時稱斷。更有一人作麼生。諸和尚。也莫泥水不分。清濁不辨。末法時代天下交馳。兄弟得共林泉。與道伴一處齧嚼。此事也須慶幸始得。直須曉夜懇苦。莫虗度光陰。各歸。珍重。
師於三門前上堂。問僧。有一人從水塘頭來便轉去。汝作麼生。 學云。和尚也須許他始得。 師云。便擗脊棒。汝作麼生。學無對。 師云。不才謹退。也是掠虗漢。 問。如何是不假言說第一句。 師云。放汝三十棒。 問。不起於座。如何是掣電之機。 師云。醉作麼。 問。凡有言句。盡落標指。如何是月。 師云。還識羞麼。 問。據何眼目。消得人天應供。 師云。瞎漢。 問。未達本源。如何履踐。 師云。相去多少。 云。爭柰學人疑何。 師云。阿誰罪過。 問。只在途中。請師指示。 師云。在途中多少時。 云。謝和尚指示。 師云。莫塗污人好。 問。苦澀處。請師道。 師云。收取好。 問。十二時中如何履踐即得不辜於自[A30]己。 師云。直須不辜於自[A31]己。 問。澄源浪靜。為什麼真形不現。 師云。什麼處收拾得。 云。究竟如何。 師云。非究竟。不與闍黎通。 云。豈無方便。 師云。方便是什麼人分上。 問。承和尚有言。不許學人揀話。又不許擇話。如何行履即得不違和尚所囑。 師云。還自恥麼。 問。九霄峰外月。室內一輪燈。如何是一輪燈。 師云。岸谷無風。徒勞瞪目。 問。名言妙句。教網所詮。不涉三科。請師直道。 師云。肘後不曾傳。 問。十二時中如何究竟生死。 師云。將生死來。 學云。與麼即無究竟處。 師云。似你與麼語話。 問。參禪學道。須是其人。學人與麼來。請師直道。 師云。瞎顛作麼。 學云。謝和尚指示。 師云。放你二十棒。 問。人人盡言請益。未審師如何拯濟。 師云。鼻地人難肯。 問。作何準則即得不背於古。 師云。不可諱去也。 學云。謝師指示。 師云。便被喫棒。 問。千手千眼。阿那箇是正眼。 師云。用正眼作麼。 問。如何是目前機。 師云。即今是什麼機。 學云。不會。乞師指示。 師云。殻地人不踐。 問。二邊不立。中道不存。是如何。 師云。即今在什麼處。 學云。豈無和尚為人處。 師云。教我為阿誰。 學云。屈什麼處。師乃與杖。 問。古人道。相逢不擎出。舉意便知有。如何是舉意便知有。 師云。阿誰舉。 問。如何是學人最親最切處。 師云。妄想作什麼。 學云。還得當也無。 師云。收取好什麼語話。 問。作麼生是木馬石人騎。不背空王印。 師云。泥牛步處。盲者徒施。 問。作麼生是動容揚古路。 師云。不欲得商量。 問。作麼生是別傳底事。 師云。收取蝦蟇口不得。 師云。諸和尚。各自有與麼事。莫受屈。未曾欠少。未曾有寸土解蓋覆得。汝為什麼却不會去。更踏步向前。覓途中踐土。不曉室中。且室中事作麼生。只欲得人說。是汝自[A32]己事。為什麼却不會。唯是他人屋裏事總會得。只是傍家喫老師涕唾。向意識裏作解。有什麼交涉。行脚不遇其人。所以道。苦屈在初記著一字。歷劫作野狐精。若靈利底。不假老師多多。久立。各自努力。珍重。
師有時上堂云。時時與麼打鐘打鼓。上來覓什麼。有什麼苦屈底事。不見古人道。總是一隊喫酒糟漢。把棒一時趂下。鼓山如今直下老婆心。有疑者出來問。 時有學人問。近入叢林不會。乞和尚慈悲指示。 師云。我不敢誑謼汝。 學云。不誑謼事作麼生。師打一棒。 問。如何是徑截之言。 師云。最徑。 學云。如何是不假言詮。 師云。即今有多少。 問。承古人有言。有相身中無相身。如何是有相身中無相身。 師云。即今是什麼身。 學云。如何是無明路上無生路。 師云。即今是什麼路。 問。學人單貧。請師拯濟。 師云。有什麼事。 學云。爭柰單貧何。 師云。論劫受苦。 問。承古人有言。巧說不得。只用心傳。如何是心傳。 師云。道什麼。 學云。不會。師便喝出。 問。投機便轉是如何。 師云。作麼生轉。學人纔進前。師便喝出。 問。大事未辦。時中以何為驗。 師云。時中不得步。 學云。如何得相應。 師云。不相應。 學云。為什麼不相應。 師云。不為汝。 問。急切處。乞師一言。 師云。調達不得肯。 問。承古人有言。大體寬無際。小心塵不容。如何是大體寬無際。 師云。大小。 學云。如何是小心塵不容。 師云。因什麼到與麼地。 問。承古人有言。一切眾生日用而不知。如何是日用事。 師云。這箇是什麼人語。 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 師云。珠在什麼處。 問。承古人有言。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如何是自然成底果。 師云。即今是什麼。 問。從上宗乘。請師直示。師乃叱之。 問。諸聖未興。以何為眼。 師云。闍黎眼在什麼處。 問。和尚慈悲。如何體會。師打一棒。 問。只如僧問洞山云。三身中。阿那身不墮於諸數。洞山云。吾常於此切。只如洞山云吾常於此切。是墮是不墮。 師云。汝又向這裏弄性命也。 問。終日動靜。為什麼不明自[A33]己。 師云。只為終日動靜。所以不明。 學云。不動靜時如何。 師云。是什麼。 問。山中和尚纔見師僧禮拜便喫棒。意作麼。 師云。因什麼不行脚去。 問。南泉以手打膝云。這裏即易。又云。這裏即難。僧問云。只如却手。豈不是舉唱宗乘。 師便以手打膝云。此不是舉唱宗乘作麼。 學云。只如却手。意作麼生。 師云。汝自看。 問。如何是第一句。師便把杖作驀口[A34]刺勢。 問。深深無底。淺淺無源時如何。 師云。得此病來多少時也。 師云。近來師僧只愛舉經舉論。說圓說頓。所以道。經有經師。論有論師。律有律師。有函有號。有部有帙。白日明牕。夜附燈燭。自有人傳持在。關汝衲僧什麼事。汝且道圓為什麼人施。頓為什麼人設。因偏說圓。得成圓頓。本自圓成。不因偏說。這箇是圓頓教。於衲僧分上作麼生。各有區分。莫滅胡種。各歸堂。珍重。
師勘僧語
問。古人道。嚙鏃擬開口。驢年亦不會。 師云。古人與道。有損有益。 師問新羅僧。上山來作什麼。 對云。禮拜和尚。 師云。盡世不標。向什麼處禮。 對云。向不標處禮。 師云。念汝是新羅人。放汝三十棒。 問。徑山小師云。徑山偈道。回首還家不得歸。 師云。歸是時人歸。豈不是。 對云。是。 師云。他不得你箇歸。豈不是。 對云。是。 師喚云。嚴闍黎。 對云。吔。 師云。是歸是不歸。 有僧製得雪峰實錄云。師每至上堂。良久。顧視大眾。遂云。是什麼。 師云。雪峰只有此語。為當別更有。 僧云。別更有。 師云。案圓也。下山去。 問。學人纔施三拜。便知有二十下鐵棒。未審從上宗乘諦當。不謬本參。乞師方便。願垂決擇。師便與一下棒。其僧歸堂不肯。 師云。令打鐘。喚上勘。 師云。汝道纔施三拜。便知有二十下鐵棒。豈不是汝與麼道。 對云。是。 師云。還有過否。 對云。有過。 師云。有過不打作麼。便與棒趂下山。 師問修訥維摩座主云。文殊讚淨名。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名真入不二法門。與麼讚。還合得維摩意也無。 對云。作麼不得。 師云。維摩意作麼生。 對云。語默平等。 師云。這箇是座主與麼道。維摩意作麼生。座主道不得。方乃禮拜。 問茝上座。從什麼處來。 對云。從西院來。 師云。西院還接上座也無。 對云。接。 師云。西院作麼生接上座。 對云。問某甲道是什麼。 師云。西院與麼問上座。 對云。是。 師云。識得上座也。 對云。與麼即不得。未審西院意作麼生。 師云。是什麼。 問淨道者云。古人道。這裏即易。這裏即難。這裏即不問。這裏事作麼生。 對云。還有這裏那裏也無。 師云。此猶是這裏事。也道不得。喫棒趂下山。 師云。這漢向後覓箇死處不得。
審問諸院老宿語
師與囷山上雪峰。囷山問。共和尚鬬行。 師云。輸也。 歸時下船。問。共和尚鬬船。 師云。若道鬬船。也是輸也。 囷山云。重重失利。 師與長慶入佛殿。見佛前鉢盂。拈起云。家常。 師云。何得又更無厭。 師却拈起問長慶。長慶云。飯未熟。 師云。太悋惜生。 長慶云。穩便即收取。 師云。恰是。 師問保福。古人道。是不是。非不非。是即龍女頓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墜。與麼道。還留是非。不留是非。 保福云。未却是非。 師云。與麼是非有什麼了時。 師見保福共僧在茶堂說話。師云。莫葛藤。 保福云。葛藤即不得。商量佛法還得也無。師作摑勢。 保福云。過在什麼處。師又行一摑。 問東使。只如仰山祇對溈山。於面前與一畫。意作麼生。 東使云。作家麼。 師云。兄真箇與麼。作麼生。 東使云。日可冷。月可熱。被師攔胸與一托。 問翠嵓。古人道。無端起佛見。聞法想。被佛威神力故。左降二鐵圍間。作麼生是二鐵圍。 翠嵓云。起佛見。聞法想。 師云。起什麼佛見。聞什麼法想。無對。 問。大普云。於萬像中還有自[A35]己否。 老宿云。有。 師云。這箇豈不是燈籠。 云。是。 師云。識得老兄也。 師共長慶.囷山在道場院。見託真郎君來。長慶問。見說郎君是中塔。還是否。郎君只在面前立。 長慶云。何曾是中塔。 師云。正是中塔。 囷山云。不是中塔。 保福指雪峰上院主山問長慶。教中云妙峰頂。莫只這便是否。 長慶云。是即是。可惜許。 問師。只如長慶與麼道。意作麼生。 師云。若不與麼。紅旗遍野。白骨連山。
前後帝王問訊語
忠懿王入萬歲寺。見佛像。指問師云。是什麼佛。 師云。請大王鑒。 王云。鑒即不是佛。 師云。鑒即不是佛。是什麼。 惠宗見師不安。問。莫是時節至否。 師云。即今是什麼時。 惠宗云。與麼即無來去也。 師云。亦是聖躬與麼道。 又因志上座說云。昨夜見天王面前現。 惠宗問因師。什麼不向某甲面前現。 云。却是陛下見。 少帝遣內臣送書上山。只乃封題而[A36]已。師覽而神之。尋內臣拜辭師云。聖人若問。如何祇對。 師云。但道盡乾坤有所依賴。 師在雪峰日。往泉州問盤龍侍中疾。其時尹司徒聞到。司徒令傳語云。數日四大不安。風勞發動。 師傳語云。此是司徒句。即今司徒在阿那。侍中無對。 清源王太尉問安國了院主云。劫火洞然。向什麼處迴避。 院主云。這裏迴避。 太尉不肯。自代云。不迴避。 進云。為什麼不迴避。 太尉云。他不出頭。迴避什麼。 師云。什麼處見他道不出頭。 師因與清源王太尉說話云。但是世間一切雜學底事盡是網。 太尉云。只如今還網得也無。 師云。太尉𠰚。 太尉乃展手云。即今有什麼。 師云。只這一網亦不少。 太尉舉。南陽喚侍者事。趙州云。如空中書字。雖然不成。而文彩[A37]已彰。 師云。只如與麼道。是宗國師。不宗國師。 太尉云。宗與不宗。俱是彰也。 師云。只如趙州意旨作麼生。 太尉云。不辜負趙州。 師云。此是句也。趙州意作麼生。 太尉云。作麼。 師云。彰也。趙州意作麼生。太尉無對。
偈頌七首
直下猶難會。尋言轉更賒。擬論佛與祖。特地隔天涯。
有曲無絃索。宮商調不同。若人纔和得。拍拍盡為龍。
綵筆除裝色更濃。針挑瘡患理難同。維摩昔日稱何事。迷從西土却還東。
何事最堪依。巗中獨坐時。路險人難到。巒高鳥不飛。 白雲長滿洞。論劫未曾虧。不話曹溪旨。焉干道者機。
十八郎殿下又送偈上國師兼請和。師乃答之
建化開遮假立名。無名之說亦難停。其中薦得非關識。朗月當空不自明。
北京秀長稱為澤。南派傳宗祖諱能。黃卷暫詮呼作性。教外須參有別行。
附十八郎下原偈
無形無本亦無名。日用驅驅不暫停。對面向人多不識。縱橫自在轉分明。
權時來寄君家宅。萬種千般是事能。認取當來真本性。一時拋棄事皆行。
古尊宿語錄卷之三十七
甌閩鼓山先興聖國師和尚法堂玄要廣集序
夫釋迦西現。張教網於多門。達磨東來。指人心於徑路。不由名相。頓悟真乘。靡歷化城。直之寶所。而自少室之花開六葉。漕溪之胤布諸方。爰出石頭。號純金鋪。蓋以格高調古。言嶮理幽。厥後子孫從宗。行步闊狹。毫釐弗差矣。 即有先興聖國師。法嗣雪峰。乃石頭五葉也。師坐道場則三十二年。擁毳侶則一千餘眾。或牴牾學者。提唱宗乘。機鋒迅而金翅取龍。格致高而般倕匠物。言如雷火。搓之而一點隨游。事比蟾輝。唱之而孤輪不墜。破空有而旋敲中道。話君臣而匪稱當人。排淨名而未是本參。斥圓常而非為極則。 往前所集。漏落者多。漸邁金烏。恐成水鶴。今以了宗大師。昔推入室。今契傳衣。凡於樞要之言。並蘊胸襟之內。寫瓶傳器。分燈散明。盧有拋遺。再從編錄。總一十六會。偈頌次之。自量淺識之徒。獲覩未聞之教。揮毫承命。聊述端由。時乾德三年乙丑角黍後五日。紹文序。
書鼓山國師玄要廣集後
廣辯興聖國師語錄一小編。唱高和寡。後世禪學或不能知。舊本差大。難入包囊中帶行。今禪者守𧷤僧挺重刊小本。以廣流通。禪衲有自江西.湖南來者。知南方雪峰宗旨則復少。挫鋒銳行□□矩。卷波瀾於性海也。紹興戊午三月晦日。住鼓山老禪士珪書。
鼓山國師和尚。名神晏。大梁人。姓李氏。衛州白鹿山受業。得法於雪峰存和尚。壽七十七。臘五十八。石頭第六世。五代晉天福中示寂。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 68 冊 No. 1315 古尊宿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10-2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維習安大德提供之 ZENCD 經文,台灣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