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傳燈錄卷第三十五目錄
- 靈隱之善禪師
- 淨慈居簡禪師
- 徑山如琰禪師
- 天童派禪師
- 東禪觀禪師
- 上方銛禪師(已上六人見錄)
- 育王宗印禪師
- 淨慈義雲禪師
- 徑山妙嵩禪師
- 育王師瑞禪師
- 育王權禪師
- 天童齊禪師
- 雲居梵琮和尚
- 鐵牛印禪師(已上八人無錄)
育王光禪師法嗣一十四人
大鑑下第十八世
- 靈隱崇岳禪師
- 臥龍祖先禪師
- 薦福道生禪師
- 天童自鏡禪師
- 淨慈慧光禪師
- 隱靜致柔禪師(已上六人見錄)
- 蔣山慶如禪師
- 靈隱了悟禪師
- 侍郎張鎡居士(已上三人無錄)
天童傑禪師法嗣九人
- 虎丘善濟禪師(一人見錄)
- 華藏善淨禪師
- 天衣文蔚禪師
- 柏巖凝和尚(已上三人無錄)
天童達觀禪師法嗣四人
- 靈隱普濟禪師
- 淨慈聞禪師
- 徑山肇禪師
- 雙林朋禪師(已上四人見錄)
- 枯椿曇禪師
- 弁山阡禪師
- 東山源禪師(已上三人無錄)
徑山如琰禪師法嗣七人
- 黃龍慧開禪師
- 石霜妙印禪師(已上二人見錄)
- 孤峯德秀禪師
- 鴻福師洸禪師(已上二人無錄)
萬壽崇觀禪師法嗣四人
- 瑞岩崇壽禪師(見錄)
育王師瑞禪師法嗣一人
- 徑山善珍禪師(一人見錄)
- 淨慈仲穎禪師
- 無方安禪師
- 霜林果禪師(已上三人無錄)
靈隱之善禪師法嗣四人
- 徑山如珏禪師(一人見錄)
- 虎丘務本禪師
- 雪峯德因禪師(已上二人無錄)
天童智穎禪師法嗣三人
- 育王大觀禪師(見錄)
- 石樓明禪師(無錄)
淨慈居簡禪師法嗣二人
- 淨慈悟明禪師(見錄)
- 承天法堅禪師(無錄)
鼓山安永禪師法嗣二人
- 天童岫禪師(見錄)
直翁舉禪師法嗣一人
- 東湖祥禪師(無錄)
育王妙堪禪師法嗣一人
- 道場法舟禪師(無錄)
育王宗印禪師法嗣一人
- 鼓山宗鑑禪師
- 白雲仁禪師(已上二人無錄)
乾元宗穎禪師法嗣二人
- 靈隱祖泉禪師(無錄)
金山道奇禪師法嗣一人
- 無鏡徹禪師(無錄)
天童派禪師法嗣一人
- 無塵淨禪師(無錄)
徑山嵩禪師法嗣一人
大鑑下第十九世
- 徑山師範禪師
- 靈隱法薰禪師(已上二人見錄)
- 雲居慈覺禪師
- 大慈道儔禪師(已上二人無錄)
臥龍祖先禪師法嗣四人
大鑑下第二十世
續傳燈錄卷第三十五
大鑑下第十八世
育王光禪師法嗣
杭州靈隱妙峯善禪師。吳興劉氏子。其先居彭城後徙吳興。高曾大父父皆登膴仕。師生紈綺中姿性高潔。年十三即辭家祝髮。受業德清齊政院。其師教以經論。一見輒了大意。乃遍參諸大老。時佛照光禪師唱道鄮山。師往參禮。以風幡語直箭鋒機蒙印可。贈以偈曰。今日與君通一線。斬釘截鐵起吾宗。自是辨慧融釋然。不以此自足。遊衡湘還入康廬。卓錫妙高峯下。面壁坐十年。一時學者尊稱之曰妙峯禪師。分座於雁山能仁。出世於慧因洪福萬年諸剎。退居皐亭劉寺者又十餘年。大略如在妙峰時。其徒推迫不已。後領明之瑞岩蘇之萬壽常之華藏。晚至靈隱亦非所樂。靈隱密邇行闕輪蹄湊集。師掩戶若不聞。一無所將迎。公卿貴人或見之寒溫而已。會天童虛席。時鄭清之秉鈞軸。獨念非師莫宜居。因勉師行。師答曰。老僧年踰耄矣。尚夜行不休乎。辭弗就。鄭公益高之。師上堂云。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信手拈來一時漏泄。以拂子擊禪床左邊云。者裏是鑊湯爐炭。擊右邊云。者裏是劍樹刀山。前面是觀音勢至。後面是文殊普賢。中間一著還知落處麼。又擊云。毘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又示眾云。久參高士眼空四海鼻孔遼天。見也見得親。說也說得親。行也行得親。用也用得親。只是未識老僧拄杖子在。何故。將成九仞之山。不進一簣之土。生平善誘其徒。未嘗厲聲色。然一經指授。輒神融意悟心悅誠服。皆充然有得。將示寂澡身趺坐。書偈云。來也如是。去也如是。來去一如。清風萬里。遂逝。實端平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壽八十四。臘七十一。火浴獲舍利不可數計。塔于靈隱之西岡。鄭公銘其塔。
杭州府淨慈北磵禪師。名居簡。字敬叟。蜀之潼川王氏子。以其寓北磵之日久故。人不名字之稱北磵云。先出世天台報恩光孝寺。退居杭飛來峯之陰。張公誠子與旴江刺史走書。以唐僧紹隆所開山處之。師高臥不起。而江東部使者以東林雲居力致之。亦復不起。後遷至淨慈。師頌世尊初生話云。一聲哇地便吒哩。突出如斯大闡提。此土西天起殃害。堂堂洗土不成泥。又頌楞嚴經六解。一亡云。六用無功信不通。一時分付與春風。篆煙一縷間清晝。百鳥不來花自紅。嘗闢一室以居名曰[盾*(又/韭)]室。作賦以自見。其略曰。進則面牆退則坐井。柱忽不支壁忽就殞。豁然而虛漠然而冏。如蒙之擊如震而警。又曰。如無盡藏。如大圓鏡。前山送青若壯士之排闥。後山回闖擬良工之御駿。撫鴻鵠而晚眺。入冥冥而遠引。笑雲煙之輕去。漫悠悠而無定。駐落日於西崦。延初蟾於東嶺。是皆中所得也。有北磵集十九卷行世。旴江張公誠子序之曰。讀其文宗密未知其伯仲。誦其詩合參寥覺范為一。人不能當也。北磵於人不苟合。合亦不苟暌。取舍去就之際潔如也。龍泉葉公水心酬師詩曰。簡公詩語特驚人。六反掀騰不動身。說與東家小兒女。塗青染綠未禁春。師居天台委羽。有二姓爭竹山竭產不肯已。仙居丞王君懌來囑。師諷之乃作種竹賦一首示二姓。而訟遂止。
杭州徑山如琰禪師字浙翁。台州周氏子。頴悟邁倫。作維摩讚偈云。毘耶示疾放憨。癡添得時人滿肚疑。不是文殊親勘破。者些毛病有誰知。
明州天童派禪師。字無際。題郁山主像偈云。策蹇溪橋蹉跌時。誤將豌豆作真珠。兒曹不解藏家醜。笑倒楊岐老古錐。
東禪觀禪師。字性空。上堂舉。鹽官國師因僧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師云。與老僧過淨瓶來。僧將淨瓶至。師云。却安舊處著。僧復來問。師云。古佛過去久矣。師云。盲者難以與乎文彩。聵者難以與乎音聲。者僧既不薦來機。國師只成虛設。雲門道無眹迹。扶國師不起。雪竇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爭得無。也扶國師不起。以拂子畫一畫云。前來葛藤一時畫斷。且道畢竟如何是本身盧舍那。擲拂子下座。又舉保壽和尚開堂日三聖推出一僧公案。師云。眾中商量道。三聖有奔流度刃之作。向平地上湧波瀾。保壽用疾焰過風之機。向虛空裏轟霹靂。二大老各出一隻手。扶竪臨濟正法眼藏。與麼說話要作臨濟兒孫。且緩緩。東禪道。蚊子如何擎大柱。藕絲焉可拄須彌。若是臨濟正法眼藏。端的向二人邊滅却。
上方朴翁銛禪師。天資奇逸辯博無礙。讚達磨像曰。一言已出駟難追。賴得君王放過伊。揚子江心航折𥯤。浪頭何似問頭危。
大鑑下第十九世
天童傑禪師法嗣
杭州府靈隱松源禪師名崇岳。生於處州龍泉吳氏。天姿純篤造詣端實。早歲慕出世法。稍長棄家衣掃塔服。受五戒於大明寺。首造靈石妙公。繼見大慧杲公於徑山。慧陞堂稱蔣山應菴為人徑捷。師聞之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契。退愈自奮厲朝夕咨請。應菴舉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師云。鈍置和尚。應菴厲聲一喝。師有省。應菴大喜以為法器。說偈勸使祝髮。隆興初師始得度於臨安西湖白蓮精舍。自是遍參諸大老。罕當其意者。廼入閩見乾元木菴永公。一日辭木菴。木菴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師云。裂破。木菴云。琅邪道好一堆爛柴聻。師云。矢上加尖。如是應酬數反。木菴云。吾兄下語老僧不能過。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為人不得驗人不得。師云。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聖域固難矣。驗人者。打向面前過不待開口。已知渠骨髓何難之有。木菴舉手云。明明向汝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後當自知。逾年見密菴於衢州之西山。隨問即答。密菴微笑而已。師切於究竟至忘寢食。密菴移蔣山華藏徑山皆從之。會密菴入室次問傍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師侍側豁然大悟。乃曰。今日方會木菴道開口不在舌頭上。自是機辨從橫。密菴遷靈隱遂分座。旋出世於平江澄照。為密菴嗣。徙江陰之光孝。無為之冶父。饒之薦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慶元三年靈隱虛席被旨補處。師上堂云。大凡扶竪宗乘。須具頂門正眼懸肘後靈符。只如保壽開堂。三聖推出一僧。保壽便打。三聖道。與麼為人瞎却鎮州一城人眼去在。保壽擲下拄杖便歸方丈。二尊宿等閑一挨一拶。便乃發明臨濟心髓。只是不知性命總在這僧手裏。還有檢點得出者麼。昔年覓火和煙得。今日擔泉帶月歸。又因歲旦示眾云。元正改旦萬事成現。有時放行有時坐斷。不惜兩莖眉和坐盤掇轉。佛法世法都盧一片。既是佛法世法。如何得成一片。但辦肯心必不相賺。居靈隱六年。法道盛行得法者眾。退居東菴。俄屬微疾倡道不廢。忽親作書別諸公卿。且垂二則語以驗來學曰。有力量人因甚擡脚不起。開口不在舌頭上。及貽書嗣法香山光睦雲居善開囑以大法。因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加趺而寂。實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奉全身塔于北高峯之原。
夔州臥龍破菴禪師諱祖先。廣安王氏子。工夫穩實見地明白。嘗分座杭之靈隱。有道者請益曰。胡孫子捉不住。願垂開示。師曰。用捉他作什麼。如風吹水自然成紋。時無準侍傍大悟。有示楞嚴座主偈曰。見猶離見非真見。還盡八還無可還。木落秋空山骨露。不知誰識老瞿曇。
饒州薦福曹原生禪師。南劍人。分座雲居。出世妙果徙龜峯。後住薦福逾月化去。詠靈雲石。有偈曰。雲去雲來非有意。雲來雲去亦無心。有無截斷靈何在。突兀一峯青到今。
天童枯禪自鏡禪師。福州高氏子。作上鐘偈曰。一模脫就轉風流。平地教他不肯休。要得洪音喧宇宙。直須更上一層樓。
淨慈慧光禪師字潛菴。作化鹽偈曰。合水和泥一處烹。水乾泥盡雪花生。乘時索起遼天價。公驗分明孰敢爭。
太平府隱靜萬菴致柔禪師。潮州陳氏子。上堂舉天衣懷禪師雁過長空影沈寒水話。因頌曰。長空孤雁一聲秋。獻寶波斯鼻似鉤。風卷白雲歸別嶂。黃昏月挂柳絲頭。
天童達觀禪師法嗣
蘇州虎丘㑃堂善濟禪師。題魚籃觀音像贊。曰雲𩬆濃粧苦強顏。為他閑事入塵寰。携來活底無人買。只作尋常死貨看。
徑山如琰禪師法嗣
靈隱大川禪師諱普濟。明州奉化人。纂修五燈會元。題世尊出山相偈云。龍章鳳質出王宮。肘露衣穿下雪峯。智願必空諸有界。不知諸有幾時空。
杭州徑山偃溪聞禪師閩人。開爐上堂舉。趙州示眾云。老僧三十年前在南方火爐頭。有箇無賓主話。直至如今無人舉著。拈云。森羅萬象明暗色空。日夜舉揚。趙州古佛不是不知。只為貪程太速。
徑山淮海肇禪師。泰州人。贊達磨偈曰。踏翻地軸與天關。合國人追不再還。去去一身輕似葉。長江千古浪如山。
婺州雙林介石明禪師。因見郁山主畫像傍僧索贊。師信筆書曰。拾得明珠笑眼開。為言塵盡轉生埃。若無直下承當者。孤負闍黎一撲來。
萬壽崇觀禪師法嗣
黃龍慧開禪師字無門。杭州人。作朝陽補衲偈曰。寒時急用底物。趁暖著些針線。忽然臘月到來。免致脚忙手亂。
潭州石霜竹岩妙印禪師。作對月看經偈曰。未動舌頭文彩露。五千餘卷一時周。若言待月重開卷。敢保驢年未徹頭。
育王師瑞禪師法嗣
明州瑞岩壽禪師字無量。因僧問。世尊臘月八日正覺山前夜覩明星悟道。此意如何。師答以偈曰。明星現處眼皮穿。漢語胡言萬萬千。暴富乞兒休說夢。誰家竈裏火無煙。
靈隱之善禪師法嗣
杭州徑山藏叟禪師名善珍。泉南安縣呂氏子。年十十三依郡之崇福寺南和尚出家落𩭄。十六遊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峯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後出世住里之光孝升承天。繼遷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峯。復以朝命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師示眾云。古者道。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又有道知之一字眾禍之門。只者二門入得更須出得。三世諸佛出不得。六代祖師出不得。天下老和尚出不得。何故變鐵成金易。變金成鐵難。又據室云。這裏是問訊燒香了。來老僧身邊立地底所在麼。呆子爾自鈍置猶可。莫來鈍置來僧嘗自題其像云。參禪無悟識字有數。眼三角似燕山愁胡。面百摺如趙婆呷醋。一著高出諸方。敢道飯是米做。師生於宋紹興甲寅十月十二日。示寂於丁丑五月二十一日。壽八十三。塔全身于徑山南塔院云。
天童智頴禪師法嗣
臨安府徑山荊叟禪師諱如珏。婺州人。室中僧問。如何是佛。師答曰。爛冬瓜。仍頌云。如何是佛爛冬瓜。咬著氷霜透齒牙。根蒂雖然無窖子。一年一度一開花。
淨慈居簡禪師法嗣
明州育王大觀禪師。鄞縣橫溪陸氏子字物初。蚤參北磵于淨慈悟旨。典文翰聲稱籍甚。晚住育王。座下名緇蟻附。上堂云。達磨正宗衲僧巴鼻。充塞虛空無處回避。堪笑迷流。白日青天開却眼只管瞌睡。更有黃面老人。不識好惡入泥入水。却道我然燈佛所無一法可得而為我授記。何異好肉剜瘡空花求蔕。畢竟如何。悉唎悉唎。既順世塔葬于寺之西菴。
鼓山安永禪師法嗣
杭州淨慈晦翁悟明禪師福州人。上堂舉。夾山會下一僧到高亭纔禮拜。亭便打。僧云。特來禮拜師何打。又拜。亭又打趁出。僧回舉似夾山。山云。會麼。云不會。山云。賴汝不會。汝若會即夾山口啞去。應庵拈云。高亭一期忍俊不禁。爭奈拄杖放行太速。這僧當時若是箇漢。莫道高亭夾山便是。達磨大師出來也斬為三段。何故家肥生孝子。國伯有謀臣。拈云。高亭夾山門庭施設各得其宜。但中間一人較些子。應庵與麼道。也是鞏縣茶瓶。師嘗纂修聯燈會要傳于叢林。
直翁舉禪師法嗣
明州天童岫禪師字雲外。族昌國某氏。身材眇小精悍有餘。師事直翁舉公剃落。究明曹洞宗旨盡其源底。出世慈溪石門。歷象山智門遷郡之天寧。繼以三宗。四眾推挽升住天童。叢林莫不稽首稱慶。師說法能巧譬傍引。貴欲俯就學者而曲成之。至於奔軼絕塵。雖鶻眼龍睛亦無窺瞰分。上堂。鬧市紅塵裏有鬧市紅塵裏佛法。深山岩崖中有深山岩崖中佛法。山僧昨日出城門。鬧市紅塵裏佛法一時忘却了也。行到二十里松雲。便見深山岩崖中佛法。大眾且道。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良久云。白雲淡泞出沒太虛之中。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又謝首座書記藏主上堂。以拂子打圓相云。摩訶衍法離四句絕百非。又打一圓相云。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又打一圓相云。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諸人還見麼。所見不同互有得失。天童這裏母固母必。師不倨傲。不貪積不私食。得施利隨與人。見後生敬之逾謹。二時粥飯必同眾赴堂。既寂無餘資。禪者率錢津送後事塔葬于本山。弟子聘大方昇獨木省愚庵證無印。四人足大其宗。但位不稱德。罕嗣其法者爾。
大鑑下第二十世
臥龍祖先禪師法嗣
杭州徑山無準禪師諱師範。生於蜀之梓潼雍氏。九歲依陰平山僧道欽出家。經書過目成誦。紹熙五年冬登具戒。明年次成都坐夏正法。遇老宿名堯者。師請益坐禪之法。堯曰。禪是何物坐底是誰。師受其語晝夜體究。一日如廁提前話有省。明年辭去謁佛照于育王。佛照問師曰。何處人。師曰。劍州人。佛照曰。帶得劍來麼。師隨聲便喝。佛照笑曰。者烏頭子也亂做。貧甚無資薙髮故。佛照室中常以烏頭子目之。久之復還靈隱。破庵居第一座。齋餘同遊石筍庵。庵之道者請益胡孫子話。破庵答之語在破庵傳中。師於侍傍有省。破菴過天童掃密菴塔師偕往。逮破菴赴穹窿。未幾以台雁未到拉月石溪同遊至瑞岩時雲巢領住持事。留分座。忽夜夢偉衣冠者持把茅見授。翌日明州清涼專使至。師受請入院。見所謂伽藍神。茅其姓。衣冠與疇昔所夢無異。陞堂開法一香供破菴三年遷焦山。期年遷雪竇。三年被旨移育王。又三年嵩少林散席。徑山朝命以師補處。明年寺燬。師逆知其數。不動容經意。是年十月有旨入內。上御修政殿引見。師奏對詳明。上為之動色。賜金襴僧伽黎。仍宣詣慈明殿陞座。上垂簾而聽。乃賜佛鑑禪師號。三年寺成。閱六年復燬。師不驚不變。而多助雲至。不數年寺宇崇成。去寺四十里築室數百楹接待雲水。額曰萬年正續。正續西數百步結菴一區為歸藏所。上建重閣祕藏後先所賜御翰。敝室東西偏奉祖師與先世香火。遇始生日為飯僧佛事。以贊冥福。蓋蜀亂師之先祀遂絕。故茲祠奉以旌孝慕云。上聞而嘉歎。賜扁圓照。淳祐戊申秋師築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于朝而舊疾適作。三月旦升堂示眾曰。山僧既老且病。無力得與諸人東語西話。今日勉強出來。從前所說不到底。盡情向諸人面前抖擻去也。遂起身抖衣云。是多少。十五日集兩班區畫後事。親書遺表及遺書十數。言笑諧謔如平時。其徒以遺偈為請。乃執筆疾書云。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更要問端的。天台有石橋。移頃而逝。停龕二七日。遺表上聞。上遣中使降香賜幣。奉全身塔于圓照菴。稟法分化。有雪岩欽斷橋倫西岩惠焉。
杭州靈隱法薰禪師號石田。眉山彭氏子也。師生而慧敏。三四歲時見佛僧即知禮敬。年十六往從丹稜石龍山法寶院智明出家。二十二薙髮受具戒。遂游方至石霜禮雷遷塔。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須特地肆乖張。平高就下婆心切。惱得雷公一夜忙。師名因是大著。聞吳門穹窿破菴先禪師道望遂往依焉。一見知為法器。室中舉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師云。焦磚打著連底凍。赤眼撞著火柴頭。破菴陰奇之。每於日用語默故起其疑。師於是決志依棲隨時咨詢。與無準範日相激礪。辭去遍遊諸老門庭。見靈隱松源岳淨慈肯堂充華藏遯菴演。咸謂其從作家爐鞴中出自不同也。俄出世蘇之高峯。高峯蕞爾剎勞苦戢縮以身率之。未三年為改觀。次遷楓橋眾繩繩然。鍾山虛席。廟堂精選擇乃以師補處。寶慶初遷淨慈。端平二年遷靈隱。淳祐甲辰三月望示徒云。但得本莫愁末。喚恁麼作本。喚恁麼作末。松柏千年青。不入時人意。牡丹一日紅。滿城公子醉。山僧恁麼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參。弟子師俊繪師像求贊。有云。末後一句分付厨山。眾頗訝之。明日忽示疾。又明日退而歸寶壽。趣辦終焉計。窆全身于院之後山。不違師意也。壽七十五臘五十三。師貌古性直音韻朗暢。五遷望剎閱三十有二年。撙節而足用。審量而計功。雖有大興建。一毫不以干人。見他處持疏鷺俟人門呫囁以希施與者。直鄙而笑之。而土木金碧在處成就云。
續傳燈錄卷第三十五
顯示版權資訊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 51 冊 No. 2077 續傳燈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4-11,最後更新:2024-10-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資料庫版權宣告】